神奈大成功,你见过最毁三观无下限颠覆你认知的影视作品是什么?
神奈大成功,你见过最毁三观无下限颠覆你认知的影视作品是什么?
毁三观、无下限的影视作品很多,但唯独这个让我最不能容忍!
因为它是顶着《国家地理》的名头,彻底歪曲了大秦帝国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先上一张封面图,给大家看看!
是不是感觉很正常,甚至“独家”的标记,诱人的名字,让人更迫不及待的想一睹为快。毕竟是《国家地理》出品,应该是部质量过硬的好片子。
别急,更诱人的在下面!
顺手搜了一下片子的背景,更加牛叉的不要不要的。
国家地理和英国BBC联合制作的纪录片,该片于2016年10月16日晚22点全球同步上线。导演是我国著名导演陈凯歌。
知名纪录片公司+知名导演,又是讲的大秦帝国的煌煌历史,简直我想看的心都飞起来了!
不过怎么我有一种走错片场的既视感,这战争场面似曾相识啊!
这个一定在哪里见过?
终于想起来了,此处不应该是李云龙跳出来说:把老子的意大利炮搬出来吗?
长安君虽然不是什么历史专家,但基本的历史常识还是懂得的,中国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男子成年蓄发。被剃发的人,实际上罪犯,剃发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侮辱刑法!
合着按照国家地理的意思,秦始皇他老人家横扫六国的军队居然是一群犯了侮辱罪的犯人完成的?
也太低估了六国的战斗力了吧?
继续看这个人是谁?怎么流氓中带着一丝邪魅,邪魅中带着一丝猥琐。告诉你,这就是国家地理眼中的秦始皇!
在西方人眼中,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率领百万雄兵,横扫六国,完成大一统的皇帝大人居然和杰克船长一个level,你让我情何以堪~~~
这还不算啥咦,这回又穿越到了哪个时代,大家猜猜看。这个画面,长安君依稀也很熟悉!
我终于想起来了,那不就是被喷的体无完肤的另一部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中最被宅男津津乐道的一段。
原来我们始皇帝不仅可以化身李云龙,也可以化身黑杰克,更可以化身唐明皇。我已经不敢确定我是在看纪录片还是在看穿越剧了???
终于不再说秦始皇了,但是披头散发,鹰眼狼顾,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义渠王?我发现我还是太年轻了,这是历史上最为人称道,又最为人叹息的大公子扶苏。
我的个妈呀,如果扶苏敢像匈奴人这样披头散发,不用秦始皇动手,估计蒙恬就把他给废了。
说完扶苏的造型,我们再看一个硬凹的造型看这个硬凹的造型,原来是为了说明兵马俑的起源。按照纪录片的理解,我们中国人是造不出兵马俑这种立体的人像的。而这种方法一定是来自伟大的西方罗马帝国。毕竟这样才符合西方的价值观嘛!
我呸,怎么整的和韩国人一个德行!啥都要跟我们中国抢。
连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也被早产了,唉!为了还原秦始皇被刺客刺杀,导演让刺客躲在某个桥上向秦始皇扔炸药包。看到这里,我都快笑喷了!
原来唐代才流行使用的火药(黑色炸药),在秦朝已经被用于刺杀了。荆轲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吧,肯定埋怨自己当年咋没想到在地图里弄一炸药包,直接就把秦始皇崩飞了,还费那些破事?
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为了体现秦始皇追求炼丹修仙,导演特意整了一池子水银,让秦始皇对着水银池大口的猛吸起来。脸上绽放出满足的笑容。
我去,这是水银,不是毒品,大哥!照这样吸下去,估计秦始皇早挂十回八回了吧!
这哪里是一个叱咤风云,雄霸天下的一代帝王,这简直一活脱脱的二不愣子嘛!
秦始皇原来是个疯子?突然,看到这个场景,我又被导演给带着穿越了。不过这次既不是国外,也不是唐朝,而是穿越到前几年犀利哥的时代。
这造型、这款式,这不是就是两千年的犀利哥嘛!
看到这里我就纳闷了,国家地理到底是从哪里找的史料?秦始皇疯了?
我记得史书中的记载是 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方法。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秦始皇即使是死,也是死在巡游路上的。堂堂一国之君,居然疯的连人都认不出来。怎么可能还去考察工作?
不知道是秦始皇疯了,还是《国家地理》疯了,反正我是快被这部影片整疯了。
没有陈浩南的帅,却要耍陈浩南的派!这就是派去伏击扶苏的大秦勇士,这发型、这表情,简直太到位了。不过绝对和勇士沾不上边,倒是和古惑仔挺像的!
只不过这种古惑仔应该是一出场就被砍翻的那种吧!
和陈浩南、山鸡这样的古惑仔一比,我突然觉得如果陈浩南他们穿越回去,岂不是应该天下无敌了?
写在最后写到这,说实话我已经不想吐槽了。一部电影,尤其是纪录片,最起码服化道应该过关,服道化不过关也行,起码别穿越。穿越也行,起码别无中生有。
能将各种漏洞集于一体的片子,还是纪录片,也算是我的平生仅见。
这些我都忍了,最不能忍的是,用这样的所谓猎奇、不严谨、不尊重史实的“中国电影”去取悦西方人,会给我们国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会让人家怎么看待我们?
这是我最不能容忍的!
西方人的世界我不懂,西方人的价值观我更不懂。但我知道秦始皇最为中国大一统的第一位君王,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不管功过都值得讨论和探究。
但这个纪录片虽然沿着秦始皇大一统的时间推进,但主持人更感兴趣讨论的是秦始皇的残暴、杀戮、无情,顺便把兵马俑的不寻常归功到希腊文化的渗透。
用西方的价值取向来判断我们的文化和历史,我觉得很不公平,更不公正。
对不起,让我去吐一会!
古代被成为神的皇帝都有谁?
神一样的皇帝第一名非嬴政莫属。
千古一帝秦始皇
嬴政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施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最后因为疾病病死于南巡的路上。
第二名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沛郡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荥阳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死掉了。
第三名
汉光武帝刘秀
汉世祖,刘秀,字文叔,东汉开国皇帝,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在统一全国之后,光武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汉书》作者范晔论曰:“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司马光也说:“帝每旦视朝,日昃乃罢……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他们对于光武帝在统一全国后的政绩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光武晚年,宣布图谶于天下;用这种思想加儒家思想加深对国人的统治。始终保持谨慎,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在封建帝王中还是难能可贵的。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对光武帝评论,说他: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夏、商、周,后,“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说他超过历史上所有的皇帝!
毛泽东盛赞汉光武帝“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代君王!建武57年,病逝。
第四名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公元541-604年)杨坚,汉族,鲜卑姓是普六茹。杨坚为华阴人,是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隋朝开国皇帝,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的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挥戈南下,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其创造的“开皇盛世”大家都知道的。可是下场太惨,最后被自己儿子杀掉了。
第五名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唐朝第二代皇帝,唐王朝创建者唐高祖李渊的次子。
李世民生于隋开皇十八年,唐初统一战争的六大战役,李世民亲自指挥了其中的四个,对唐王朝的统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杀,唐高祖李渊亦被迫退位,李世民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亲历了隋王朝被农民战争所埋葬的过程,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李世民统治时期,勤于理政、从谏如流,人民安居乐业,尤其是贞观一朝“主明臣贤”的风范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效法,史称“贞观之治”。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阿修罗国人那么多为何罗睺能够成为最强的阿修罗王?
【我是小黑,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讨论热血动漫】
《西行纪》有一个人战力值一直是个“谜”,有观众甚至认为他在“斗魂”燃烧到极致的情况下能够战胜上古三清。这个人就是阿修罗族的狂王——罗侯。他打败阿修罗族其他三王,统一了阿修罗;他结束天界和阿修罗千百年的战争;他将推动阿修罗走向文明时代。他为什么会成为最强,因为在阿修罗族,如果不强,就会死。
阿修罗族是一个混乱的国度,唯有刀和血是这个民族的信仰阿修罗乃是龙神八部之一,被敬为神明,却是一个野蛮、混乱的民族。阿修罗族的小孩自出生就要锻炼身体,学会杀人技,十几岁要参加修罗场,在数十名小孩的混战中,唯一活下来的人会成为阿修罗的斗士,摆脱贱民的身份,投靠在阿修罗王的麾下,拥有土地和子民。
在阿修罗族,唯有刀和血是民族的信仰。杀死敌人,吃掉对方是被允许的,阿修罗族中实力强大者可以任意妄为。每一名阿修罗族人都有一条特权,那就是“如果感到不公就发起申诉”,议事会会为申诉人和被申诉人作证,二者决斗的胜利一方将是“公正”,其诉求可以得到满足。
阿修罗族的狂王罗侯就是从修罗场成为了二十级斗士,然后通过在议事会的公证下,打败所有的挑战者,成为了阿修罗新的王者。
狂王罗侯的成长之路是被生存的压力逼出来的,不变强,便会死。《西行纪》前传《狂王》详细讲述了阿修罗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便是年少时的狂王,那时候他还不叫罗侯,叫做有鱼。天生骨弱的有鱼连行走都很困难,勉强用木板固定双腿,艰难地支撑着前进。如果不是被姐姐收养,他可能早被别人杀掉了。他和姐姐生活在铸铁部萨克酋长统治下,虽然部落间不断攻伐,但是有些实力的萨克酋长能够保护旗下的子民。直到有一天,一个不一样的阿修罗出现了,他不需要土地和子民,他只喜欢杀戮,铸铁部被灭亡了。有鱼(罗侯)被这个阿修罗带到了密林深处,他和他的哥哥要将有鱼变成最强的阿修罗。
变强第一步:学习如何战斗,发挥斗魂的潜力。原来有鱼(罗侯)的斗魂潜力巨大,进入“无我之境”的有鱼(罗侯)爆发出来的斗魂力量,激起了獠忌的战斗欲,獠忌将有鱼带回住处,由哥哥净衣教导有鱼战斗的技巧,一次次挑战獠忌,只有胜利了,才能离开。
獠忌和净衣都是远古阿修罗,从天界堕入凡间的九十九鬼之一,限于某种约定,净衣无法离开密处。而这个密处空间被施了魔咒,死了便会复活。有鱼在一次次挑战獠忌,一次次死去,每一次死亡都带给他叠加的伤痛。有鱼身上的伤疤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战胜了獠忌。
变强第二步:无畏无惧,战斗到底的心。无畏无惧,战斗到底是阿修罗族的本质。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被天神逐出天界。阿修罗的世界弱肉强食,从未有贪生怕死之辈,阿修罗族人对于战斗的狂热无人能及,一旦他们战斗起来将无畏无惧,不死不休。
狂王罗侯便是如此。年少时的他亲眼看到姐姐被獠忌杀死,复仇之心让有鱼(罗侯)不顾力量的悬殊差距,一往无前。作为獠忌的挑战者,纵然一次次死亡,他都未曾逃避和放弃。为了成为阿修罗的王,罗侯申诉挑战三王座下所有的斗士,然后成为阿修罗的第四位王者。战斗持续了十天十夜,在没有挑战者敢上前,他成了新王。
变强第三步:心存怜悯,胸怀以战止战的理念。阿修罗族虽然好战,但是也渴望和平,罗侯的姐姐曾经希望能够成为王民,就不用经常面临战争。罗侯深受姐姐的影响,即使变强也没有忘记姐姐的话。在他参加修罗场的成年礼时,他眼含泪水,因为他将不得不杀死这样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少年们。当他宣布要挑战在场所有斗者,支撑他体力的是敌人的尸体。
他感受到了儿子苏摩的不同,将他交给天界大神如来教导,希望如来带来的与众不同的思想能够被阿修罗的下一代接受。在狂王罗侯斗魂燃烧几乎消失理智的时候,是苏摩用自己的战斗唤醒了罗侯的意识。
他心存怜悯,胸怀以战止战的理念,不然他绝不会在与其他三王合力攻击天界的时候,杀死三王统一阿修罗,然后宣布与天界的恩怨一笔勾销,离开天界。
总结狂王的斗魂固然独特,战胜三王都未能燃烧至顶点,但却不是他变强的关键原因,每一名阿修罗族人斗魂的潜力都是无穷的,为何唯有罗侯统一阿修罗呢。在小黑看来,身处混乱的杀戮世界,唯有变强才能活下来,罗侯心存怜悯,为了以战止战的目标,无所畏惧,战斗到底,这才是他能够成为阿修罗唯一王者的原因。
本文由小黑原创,欢迎大家关注,图片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
能帅到什么程度?
那必须是严屹宽啊,什么叫剑眉星目,什么叫目若朗星,看看他就知道了。
五官深邃,轮廓分明,给人一种贵族公子般的感觉。
侧面线条真的绝了,宛若刀削斧凿一般。
简直是西装杀手。
穿起军装来更是帅得不要不要的,妥妥的制服诱惑啊。
眉分八彩利剑,目若九天朗星。
微微一笑,仿佛眼中有春花绽开,星子荡漾。
严屹宽是被网友戏称“用七世情商换一世神颜”的存在,可见观众对严屹宽颜值的认可。
朱一龙也算是儒雅帅哥一枚,但当和严屹宽同框,看看这个侧颜,什么是凡人的颜值,什么是天神的颜值,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了。
39岁出演《小楼又东风》,看看这个颜值,仍然是天神级别的。
古装扮相更是绝佳,私以为是天涯四美中骨像最完美的。
如此渣的画质,依然挡不住扑面而来的俊美。
就算披头散发,仍然不掩风华,尤其是这个仿若精心雕琢的花瓣唇,别说男明星了,女明星都少见。
严屹宽大概是娱乐圈唯一一个邪魅一笑,还不惹人讨厌的吧
闭目摇头,也太苏了吧。
在综艺《我家小两口》中,严屹宽的大学同学说,严屹宽当时帅得像希腊雕塑一样。
但我却觉得,他比希腊雕塑还要完美。
也只有这样比大理石雕像还要帅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男人极致的帅吧。
万历抗倭援朝会结束吗?
明朝万历皇帝
我认为倭军取得胜利的几率为零,万历两次朝鲜战争时间大致为: 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二次),其中1593年8月到1597年1月这四年为双方和谈休战时期,在第一次朝鲜战争期间,杨应龙在云贵地区烧杀抢掠,作恶多端,反复不定不久,杨应龙被朝廷革职,儿子杨可栋被押至重庆追赎,并死在了那里。的播州宣慰司使杨应龙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公然起兵反明。日本关白丰臣秀吉
明朝为了应付国内战争,只得暂时与日军进行和谈,这次和谈也得到了日本大名小西行长的支持。在和谈期间,明军开始调动全国各地20万大军,百万石军粮,为打播州做准备。在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将领步步紧逼下,杨应龙被杀死在海龙囤。朝鲜国王李昖
由此可见万历朝鲜战争,明朝投入的兵力是最少的,真正用在和倭军打仗的时间也才2年多。第一年便收复了朝鲜四道,倭军将领也很聪明,见明军攻势凶猛,采取坚守不出的战术,不敢和明军进行野战,利用坚固的堡垒,和火绳枪与明军对抗。可以说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第一次援朝,在李如松的带领下,取得平壤之战大捷:按明代档案,平壤之战,李如松上报的资料是明军战死796人,战伤1492人。
而日方死亡数是:守城的第一军小西行长 《日本战史.朝鲜役》与《征韩伟略》都记有同一兵力 “城兵一万五千人” 《日韩古迹》称有兵28000人.而《征韩伟略》则引得更清楚 当日军撤离平壤时 “行长检城兵不满五千”
即,平壤之战即使按日本资料,日军至少也死了一万余人,日军死亡至少是明军12倍。
看看朝鲜君臣对大明攻取平壤,是如何大开眼界,深感天威凛冽的。看朝鲜宣宗对大明的感状疏:
“窃照王师有征,天吏无敌,乃于本年正月初八日壬戌, 进攻平壤, 不崇朝而城破, 除焚溺斩杀之外, 余贼丧魄逃遁, 其军威之盛, 战胜之速, 委前史所未有。 臣与大小陪臣, 初闻捷音, 不觉涕泪之交下。 兹盖圣天子盛德诞敷, 神武远畅, 而名公赞谟, 本兵运筹。 侍郞宋专心机务, 指授方略, 谋猷克合, 用集殊功。 总兵李誓师慷慨, 义气动人, 军行所过, 秋毫无犯, 临阵督战, 身先列校。 至於铅丸击马, 火毒熏身, 色不怖而愈厉。 克城之日, 祭箕子而先封其墓, 恤疮痍而遍釂阵亡, 宣布德意, 慰问孤寡, 虽裵度之平淮西, 曹彬之下江南, 无以过此。 副参游击都司以下, 各该将领等官, 阚如虓虎, 如神助势。 至有巨石滚下而拒之直上者, 丸入胸膛而鏖杀未已者。 小邦袖手骇缩, 莫敢助力, 徒观其铁骑所蹴, 飞尘蓦野, 火箭所及, 赤焰弥天, 礮触列栅, 则决若吹毛, 抢剌守阵, 则捷若飞鹘, 腥烟漫空, 流血浑江, 天地为之摆裂, 山渊为之反覆。 彼贼之鸟铳汤石, 政犹螗臂拒辙, 无敢抵敌。 臣窃念, 平壤一城, 实伊精兵器械之处, 臣竭一道之力, 方经年莫窥, 而克复之后, 闻其所设守备, 则决非小邦兵力, 所可攻陷。 天威一震, 列屯望风, 已成破竹之势黄海以东, 不战自却, 旧都指日可复, 宗社次第汛扫。臣思先灵地下之感,念遗黎其苏之望,悲哀喜幸,惝恍难双,虽俗报答生成,实难为图。抑臣之所大快者,念惟小丑跳梁,自大于鳞人之乡;昧天之威,屡肆狂言,臣常痛之!今者鬼启其衷,自取天诛,其海岛垄栗惴惴然不敢喘息者,殊终其遗育,是岂徒雪小邦之羞,实亦彰百王之烈矣臣又闻之,有愿曲遂,天地之大德。所怀必达,臣子之至情。臣念今凶贼被剿,专在王师,而于小邦则未始有一毫创也。”
宣宗“第念再造我国,收复三京,专是皇恩”------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1772页
我们再看看碧蹄馆之战
碧蹄馆之战是一场明军对十倍以上日军的硬战,最终明军因兵少,双方交战后各自退返。
充分显示了16世纪末日军面对明军的的野战能力之弱,从此,日军丧胆,几乎再不敢主动与明军进行大规模野战
副总兵查大受和朝鲜防御使高彦伯率3000骑兵南下侦查。24日,这支部队与日军加藤光泰部相遇。一场激战,斩日军600余人,盲目乐观的查大受率部追击,打算长驱直入拿下王京。
自平壤大捷后,轻敌情绪普遍弥漫于明朝军队中。而此时坐镇王京的宇喜多秀家已调集重兵准备围歼这支深入的孤军。偏厢轻车阵
难以逃脱的查大受退至碧蹄馆固守待援,数万日军将此团团包围。危急之中,明军以战车结阵,阵外设置障碍物,士兵们依托坚固的战车以佛朗机、三眼铳、鸟铳狙击暴露在野外的密集日军。这是明军典型的打法,对日军来说却相当陌生。日军的火绳枪子弹打在覆有铁皮的偏厢车上叮当作响,而明军则通过车上的射击孔向车外的日军射击。日军大队轻骑兵、足轻被挡在车外难以靠近,但火绳枪手也依靠密集的火力打得明军抬不起头,无法阻止突围。手持三眼铳的明朝骑兵,三眼铳使用简单,为北方军队标配,一次连打三发后可以当钝器使用,乃是破甲利器。
激战一天,明军弹药所剩无几兵士死伤过半,虽然之后李如松率部分骑兵及私人卫队2000人前来支援并与查大受军会合,但数千军士仍难以解开小早川景隆以十倍重兵设下的重重包围。好在危急关头明将杨元率一千骑兵及时赶到,缺乏铁质盔甲保护日军在骑兵的冲杀下七零八落。小早川景隆误以为明军主力赶到,立刻撤军。
此战双方都打得相当艰难,一方面明军孤身被围,弹药不足,骑兵无法冲杀,但能依靠战车防御;一方面日军虽人数众多,但缺乏攻坚的火炮和冲击力强的骑兵、步兵们只能在铁炮手的掩护下以血肉之躯冲击车阵,战场一片惨烈。明军游击李有异阵亡,官兵伤亡2500余人,主帅李如松也差点死于日本忍者之手;日军阵亡将领有:久野重胜、池边永晟、小川成重、小野成幸、十时连久、安东常久、安东幸贞,他们大多是在乱军中寻求与明军将领单挑时分别被查大受、祖成训及李如柏、李如梅等明军将领击毙。
先摆资料,说清明军的死亡人数:
宋应昌的《经略复国要编》有很明确的记载。
宋应昌以兵部左侍郎经略朝鲜、蓟辽等处军务,是李如松名义上的上司
《经略复国要编》透露的入朝第一阶段(即日军败出平壤、开城、汉城三京为止),明军一共阵亡1241名官兵
从恤金发放量可见明细:
【○阵亡官九员 指挥二员,每员银十两
千总二员,每员银八两(内杨虎路远,加银二两)
把总二员,每员六两
百总三员,每员五两
军丁一千二百三十二名,每名银三两】
总计1241人 平壤战死796人,战伤1492人。加上开城阵亡6人,阵伤67人
1241-796-6=439
这个数字与《朝鲜实录》的记载基本相符
《经略复国要编》称二月内李如松要求给官兵换鞋子 各道相继送来鞋子如下
【○分守道解兀喇达靴一万一千四百五十九双
分巡道解兀喇达靴一万二千双
海盖道解兀喇达靴八千二百双
金州五百双
海州一千五百双】
总计33659双 通常情况 明军一定要有33659人 才会发相应数量的靴子 就姑且把这33659当成还能战斗的明军数量
明军总计38537人 除去平壤死伤2288人 开城死伤73人还有2517人没发到新靴子 排除有部分明军没收到新靴子和相当多的非战斗减员(主要是饥饿与冻伤,有时明军不食达二日之久) 碧蹄馆死伤估计不会超过1000人。
朝鲜《宣祖实录》明确记载,碧蹄战后,陆续还有不少被认为“阵亡”的明军回到大营,李如松十分欣慰:
“近日碧蹄被擒天兵,连续还来,提督亦以此为喜” --------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1739页
《经略复国要编》李如松在二月十六号上对明军兵员的统计很清楚 入朝官兵实到三万八千五百三十七人 平壤之战阵亡七百九十六 阵伤一千四百九十二 开城之战阵亡六人 阵伤六十七人 可战之兵为三万六千一百七十六人 临阵所选精锐为两万人。
按照《经略复国要编》的精确算法,
祖承训、李宁三千前锋
李如松、张世爵、李如柏一千
杨元一千后继
总计五千
而战果则是以五千当倭数万,最终斩获一百六十七级(交战情况下,士兵一般是没有时间去砍首级的),自身阵亡二百六十四,倭败绩遁退。
再看日寇的损失:
万历二十一年的三月下旬,宇喜多秀家在汉城清算了一下手里掌握的全部兵力,数字流传至今。可与碧蹄馆直接作战的日军部队与万历二十年七月末进行比较。
万历二十年七月末 万历二十一年三月末
黑田长政 8000 减至5269
小早川隆景(含秀包) 10000 剩下9552
立花宗茂、高桥统增 3200 仅剩1132
筑紫广门 900 仅存327
从列表里可以看出,黑田长政减少了两千七百三十一人,小早川本队减少了四百四十八人,立花和筑紫这两支一线部队分别减少了两千零六十八人和五百七十三人。三、六两军团合计减员五千八百二十人,将近6000人。
从上可见碧蹄馆留下的痕迹非常明显:
精锐的立花宗茂部队最早与明军接战,减员最严重,达70%,硬性减员达2000多人;随后参战的黑田部队稍好,减员30%
最后投入战斗的隆景损失最少,只减员5%。当然,这与隆景兵力基数大有关。
这些部队的减员,是随着在碧蹄馆投入战斗的先后顺序而递减。筑紫是和小早川一起投入的战斗,两人减员的绝对数也极其接近。
扣除零散战斗、非战斗减员等因素(尽管这时段内日军没有别的大战斗)碧蹄馆战斗给日军造成的硬性减员至少是3---4千人。从图中可以看到,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一年时间明军收复朝鲜半壁,第二次援朝,明军将倭军压缩到朝鲜南部。倭军已经毫无全线反攻之力。
碧蹄馆之役后的日军逐渐失去了和明军对战的勇气,使得明军轻易包围了王京。但3万多人的明军以及不到1万的朝鲜军要攻克日军主力驻守的王京也决非易事。战事陷入了僵局。虽然明军烧毁了王京附近的龙山粮仓迫使日军撤出王京,但由来已久的腐败已开始影响明军,军饷、后勤、纪律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大大削弱了战斗力。朝鲜方面也没能提供良好的后勤补给,士兵更是不堪大用。加上国内杨应龙叛乱,明军只能休战回国。明军广泛装备的佛朗机炮,采用子母铳,射速是日本火绳枪的三倍,让倭军吃尽苦头。
1597年日本海路大军共14万人大举入侵朝鲜。明朝再度派兵如朝。此时李如松正忙于北方防务(后来不幸阵亡),明廷派总督邢玠率军支援驻朝明军,两路大军人数总计有7万。此次明军吸取教训,装备了大量的鸟铳来与日军的铁炮抗衡,众多身为戚家军后裔的江浙兵被投入战场,他们均以使用火器见长。但明军最高军事长官经略杨镐则是个好大喜功善使手段的人,之后明军败于蔚山及二十多年后的萨尔浒大战明军惨败,他都负有主要责任。大将军炮队
1597年7月,日军分左右两路展开攻势。不久由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长率领的左路军连克数州,包围南原。明军副总兵杨元率3000骑兵和朝鲜全罗道兵史李福男率3000朝鲜军困守南原。在近十倍于己的日军围攻下,弹尽粮绝的联军被迫突围,大部战死。加藤清正率日本右路军攻克全州、金州等地、进逼王京。朝鲜局势再度危急。
不久明朝各路援军抵达王京巩固城防。副总兵解生在稷山与黑田长政、伊达政宗的第三军团遭遇。一场激战,明军充分发挥了骑兵和三眼铳的优势,在朝鲜军的鼎力协助下大败日军。另外彭友德也率联军在青山击败日军,大大缓解了王京的危局。
复职的李舜臣率朝鲜残余舰船12艘在鸣梁海战中击溃了133艘日军舰船组成的庞大舰队,日本的补给线面临被全面切断的危险,陆上日军被迫放弃攻打王京的计划,向南撤退,修筑工事固守以待反扑。
在此大好局势下,爱出风头的杨镐集中3万多明军及7千朝鲜军围攻加藤清正固守的蔚山。各路兵马顶着日军雨点般的火绳枪子弹冒死突击,江浙、福建的步兵举着火枪子弹难以击穿的滕牌前进。就快大功告成之际,进攻停顿,接着由于锐气丧失而久攻不下。随着大批敌军来援,联军仓皇撤退,蒙受了重大损失。
在围城中,蔚山城内发生倭军也不好受,大面积出现冻饿而死的惨剧,(综合《宣祖实录》记载,也写明蔚山日军上万人冻饿而死)。
淺野幸長有位家臣名叫大河內秀元,留下兩卷從軍日記《朝鮮記》,記載著當時的慘狀。
“29日,敌我双方都按兵不动。我方在城内不分昼夜地修缮防御工事,根本没有时间睡觉。城中阳光照到的通道上,还有塔楼脚下,各处都有三、五十人因承受不住饥渴严寒而蜷缩在一起,武士、足轻或民夫,大家都没什么两样。还有一些人垂下头,躺在地上睡着了。士兵们手持长枪巡逻,也有人一整天都不动弹。人们用枪柄捅他们,试图将他们叫醒,但有一些已经冻死了。”
日本《征伐记》--【○于是城中及饷路绝矣,夜汲濠水濠多尸混血饮之以救渴,嚼纸或煮壁土而食,或食牛马,牛马亦尽。
关于进攻停顿的原因,一说杨镐打起小算盘想要送李如梅人情让他立头功,而李如梅的骑兵不善于攻打坚固要塞;另一说是游击茅国器不愿居功自行退兵。但最后撤退时组织不当造成大溃败,身为主帅的杨镐不得不负责任。不久他便被押回北京蹲了大狱。罪臣杨镐
按朝鲜史料《宣祖实录》记载,蔚山的日本遗留人员自己称死了一万三千人:
【○通判曰: “倭子十名, 出来釜营言: ‘陈提督露梁战捷时, 倭奴死者一万三千, 刘提督(即刘挺攻小西那一路)所杀, 亦千余矣。 行长, 淸正, 已为撤回原鎭, 平义智方在对马岛, 有再犯之计’ 云矣。】
【○日午,贼兵大败,追焚二百余艘,贼兵烧溺俘斩殆尽,义弘等仅以余兵五十艘脱走,行长乘其间潜出猫岛西梁,向外洋而遁】--《宣庙中兴志》
再来看看丰臣秀吉的囧态《日本外史》--【○吾起人奴,至为关白,孰非国恩哉?吾与明勾兵,祸结弗解,吾深悔之。彼闻吾死,或大举来报,国朝自古未曾受外国侵辱,及我时受焉。吾深耻之,是吾所以托国家于家康】 【○十三日,疾大笃,将瞑,已而张目曰:【勿使我十万兵为海外鬼。
蔚山一战,联军损失近两万人,但日军也损失了一万多人,无力再战,只能勉强固守沿海要塞。联军再度发起泗川战役,为便于攻城,明军调来大批重炮,摧毁了大批工事,轰得岛津义弘灰头土脸。眼看即将成功,明军的一门大炮炸膛引发火药库连环爆炸,岛津义弘趁乱杀出,联军功败垂成。
虽然联军败于蔚山、泗川,但明朝兵力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大军可整装再战。日军龟缩于沿海要塞中,海上有李舜臣还有陈璘所率的明朝水师,陆上有义兵,补给越来越困难。几乎动员了日本全国的力量,激战数年仍无法得胜,丰臣秀吉最终郁闷而死。日军接到撤退的命令并争取“最体面的议和”。
明军和朝鲜军开始追击,李舜臣和明朝派来的水师也在海上阻敌归路以求围歼。终于,在1598年11月12日,联军与被围的日军在露梁海面展开了最大规模的海上决战,参战双方各投入数百艘战船。最终联军大获全胜,日军被歼一万五千余人,第五军团几乎全军覆没。而朝鲜的大功臣李舜臣和明朝水师将领邓子龙都牺牲了。
日军残余舰队退回日本,留在朝鲜半岛的日军也相继被消灭。历时七年的抗日援朝之战终于取得伟大的胜利。
对明军和日军的火枪运用作简单总结。日军在野战中以三段击等战术给明军和朝鲜军造成相当大的麻烦,防守时依托要塞、工事也给对方造成重大伤亡。从这点上来说倭军的火枪战术运用得比明军要成熟。不过明军依靠大炮使日军苦心经营的要塞工事土崩瓦解。我们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到,日军装备的火绳枪并不多,每15人只有一把火绳枪,至于日本铁炮比不比得上上明朝,答案是很不幸的,比不上。日本普遍装备的并不是上面的那些大家伙,而是2.5匁铁炮,而大明普遍装备的则是三钱鸟铳。日本的铁多依靠南洋进口。
对明军来说,他们无法像倭军那样只凭借火绳枪,也无法向日军那样形成持续密集的火力。但是明军的火器种类繁多,作战时明军的火绳枪起到狙击等帮助作用,利用坚固的车营,以虎蹲炮、佛朗机、大将军炮,三眼铳、火箭,地雷等火器相互配合依次发射,节节推进,重创倭军。
从大局上看,明军是稳步推进,以少胜多,两年时间从鸭绿江一直打到朝鲜南部,倭寇只能坚守十几座倭城苦苦坚守,没有全面反攻的能力。就算丰臣秀吉没死,也一样难以维对朝鲜的控制,水路补给被明朝联军切断,士兵在朝鲜忍饥挨饿。这个时候别说进攻了,能不能安全撤退都是问题。而且丰臣秀吉国内的局势也不稳定,几个大名对丰臣秀吉的位子虎视眈眈。他不可能把自己全部家底投入到没有希望的持久战中。所以丰臣秀吉死不死结果都一样!这篇文章有很多朋友提供的资料,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