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国游记,和田有哪些文艺的好去处?

2024-08-24 02:13:45 80阅读

金币国游记,和田有哪些文艺的好去处?

和田有和田玉巴扎和61个旅游景点

沿着玉龙喀什河建起了和田市玉石交易中心,桥头巴扎,这里各种和田玉籽料应有尽有,可以体验一下和田玉文化。也可下河碰运气淘玉,现今这一巴扎搬迁至和田玉都城新和田玉巴扎。

金币国游记,和田有哪些文艺的好去处?

下面说说61个旅游景点,美景太多,图片就不一一列出了,如果喜欢可以搜索图片

1.和田胡杨林

胡杨具有喜光、耐热、耐干旱和盐碱、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特性,但不能忍受较久的低湿强碱化和粘重土壤,在荒漠中不能脱离潜水和流水而生存,是典型的潜水旱生植物,因此呈"走廊"式的分布在河流两面岸,是在干旱、风沙和盐咸条件下形成的荒漠河岸树种之一。由于其生理特性,其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胡杨树龄也比较长,在民丰县安迪尔河畔有一株胡杨高达32米,胸围5.5米,树龄240年,现仍枝繁叶茂。胡杨幼树技旰繁茂,含有蛋白质,糖分和牲畜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林下草层茂盛,并有利于药用绿色植物甘草和罗布麻的生长,胡杨也是马鹿、黄羊等野生动物生活繁衍场所,所以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胡杨林一般分布于各河流、水系下游,水可以到达的地方,地下水溢出带或水位较高的荒漠带。和田地区分布于沙漠地带、河流下游的胡杨林是一道美丽的天然景观。茂密的胡杨林,不但在防风固沙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也是干旱荒漠区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摇篮,特别是干枯的胡杨林,仍然像一个个卫士,守护着沙漠的大门。分布在和田河下游、克里雅河下游,面积约为120万亩,另外尼雅河下游也有大面积胡杨林。两河沿岸茂盛而高大的胡杨林,象一条绿色的长城,屹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面前,阻挡着流沙的侵袭。随着季节的更替,胡杨林不断变幻色彩。

2.和田丝绸之路南道

“丝绸之路”南道从敦煌西出玉门关,经楼兰,沿塔克拉玛干南缘,昆仑山北麓西行,跨帕米尔至今阿富汗一带。和田地区历史时期一直是丝绸之路南道人类活动的中心,隋唐时丝绸之路古道空前繁荣,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到15-16世纪逐渐被海上交通所替代。但沿线至今可见众多古城、石窟、墓葬等文化遗存及自然风光,并掀起了当代世界性的"丝绸之路"热。而其中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富有传奇色彩的新疆丝绸之路南道。历史时期一系列的事件都与丝绸之路相关,丝绸之路南道是这些信息的综合载体,也是人们追寻历史文化的桥梁、旅游资源价值十分巨大。

如今,贯穿号称"死亡之海" 南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塔里木沙漠公路",是今天和田地区与外界联系的一条便捷通道,也是人们观赏沙漠腹地大漠风光的理想观景地,它北起314国道轮台县东,经轮南油田、塔里木河、肖塘、塔中4油田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至民丰县恰汗和315国道相连,南北贯通塔里木盆地,全长522公里,其中穿越流动沙漠段长446公里。沙漠路段的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沥青沙、沥青混凝土、级配砾石天然沙砾、土工布、风积沙基。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工格栅法沙体系经济可靠,即利用新疆芦苇碾压做成草方格固沙,道路上同风向侧方格宽不少于50-70厘米,下风向侧不少于30-50厘米,并根据风口位置,适当调整。在草方格外侧,设有芦苇沙障,在沙中埋0.3米,实际高1.2米。

3.和田墨玉河

墨玉河亦称喀拉喀什河,因出产墨玉而得名,生产的墨玉是雕琢玉器的上等玉米。墨玉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全长808公里,墨玉河自西南向北流经墨玉绿洲,在阔什塔什与白玉河汇流成和田河。 墨玉河年径流量21.9亿立米,灌区有6.7万公顷耕地,53万人受益。墨玉河与白玉河都是和田最大的河流。为更好地利用水资源,80年代分别在墨玉河和白玉汀上游修建了渠首。该渠首是一卒拦河悬板分层式引水枢纽工程,具有引水、泄洪、排沙等综合效果。渠首采取正面泄洪,底层排沙,上层侧向引水形式。该工程在规划、设计方面,借鉴和田分层式引水渠首的成功经验,并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大胆创新,有所突破。十二年来,运行效果良好,受到中央、自治区领导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墨玉河渠首担负着两岸6万公顷耕地的灌溉和数十万人畜用水的引水任务,渠首建成前,墨玉河两岸人民,为了堵坝引水、每年投入劳力40万工天和大量物力、财力。年复一年,堵了冲、冲了堵,给两岸人民造成了学生的负担。如今一座雄伟、壮观、新颖别致,运行灵活的现代化渠首巍然屹立在墨玉河上。奔腾咆哮的河水,按照人们的意愿,温顺地流进了渠道,流入了田间。在这里以渠首工程为主体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水池、曲桥、享阁、楼台交相辉映,渠边、路旁绿树成阴,乌语花香。每年春、夏、秋季到此观光、注旅游者络绎不绝,昔日的河滩荒野如今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3.和田大巴扎

和田几乎各县都有一个巴扎,定期进行农副产品交换。而和田市大巴扎位于和田市东北面,315国道旁,周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附近有停车尝街心花池、养鱼池和水渠,大巴扎内设有工商、税务、公安、卫生防疫联合办公室和银行营业所及诊所,既方便群众交易,又便于管理服务,大巴扎搞活了和田城乡的商品流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和田大巴扎占地面积118352平方米,是地区的一个大型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集市,不仅有民族特需商品、小商品,还有维吾尔族药材和瓜果、农业生产资料,大小牲畜、旧货、柴草等14个专业市场,长期从事经营活动的有1124户。其建筑具有强烈的地方民族特色。每逢巴扎天,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达上万之众,日成交额数十万元。 和田大巴扎汇集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菜系佳肴、名点饮品、干鲜果品、药材补品、金石雕镂、陶瓷漆器和各地的名优百货、名烟名茶等。和田地区旅游产品种类多、名气高,特别是和田玉、和田丝绸、和田地毯、玫瑰洒、于田小花帽、民族医药、民族小刀、手工木制品等旅游产品,其中很多是全疆王牌的旅游产品,为自治区出口创汇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

4.和田塔里木沙漠公路

塔里木沙漠公路北起314国道轮台县东,经轮南油田、塔里木河、肖塘、塔中4油田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至民丰县恰汗和315国道相连,南北贯穿塔里木盆地,全长522公里,其中穿越流动沙漠段长446公里。 沙漠公路南北贯穿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漠路段的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沥青、沥青混凝土、级配砾石天然沙砾、土工布、风积沙基。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工格栅法防沙体系经济可靠,即利用新疆芦苇碾压做成草方格固沙,道路上同风向侧方格宽不少于50――70厘米,下风向侧不少于30――50厘米,并根据风口位置,适当调整。在草方格外侧,设有芦苇沙障,在沙中埋0.3米,实际高1.2米。少漠公路为塔中沙漠腹地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准备了常规车辆可以运行的通道。其研究试验建设过程,获得了15项新理论、新认识;开发了11种新材料、新装备;采用了10项新技术;形成了10项配套工艺技术,不愧为高新技术密集型工程。 沙漠公路于1995年国庆前全线通车,具有深刻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开展丝绸之路南道旅游增添了丰富内涵。 提示:对于渴望穿越塔里木沙漠的游客来说,塔里木沙漠公路无疑是提供了最好的条件,自驾车穿越整个沙漠,耗时将在5个小时左右,沿途可看见奇异的沙漠景观和千年胡杨。

5.和田尼雅遗址

位于民丰县正北约150公里处的沙漠中。1962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精绝国都故址,东汉初属鄯善。 东西北三面环绕着高大的金字塔型沙山, 南部地势较低。其范围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10多公里,至少可划分为六组建筑群落。古建筑保存较好,房舍废墟分布在干涸的尼雅河东岸,3-1 幢集中一起。地基一般用麦草、牛粪等台泥铺墁,墙壁多为红柳编成再外垠泥土。室内建有炉灶和贮藏窖。遗址内有渠道和古河道的痕迹。 遗址中出土有木制用具,丝、麻、毛织品及五侏钱等。还发现有麦、青棵、糜谷、蔓菁、羊肉、羊蹄、雁瓜等食物。1959年在此发现一颗覆瓦纽炭精刻“司禾府颖印范,说明东汉在此亦开辟了屯田。此外还出士大量汉文、卢文木简、木犊,是极为珍贵的史料。还有大量的文物,大部分是各种木器、铜铁器、陶器、 石器、毛织品,出土的古钱币有东汉的五侏钱等。 出土房舍北约2公里有墓葬区,一般均无墓室,棺木大多为独木凿成,埋于沙下,破坏严重。遗址附近尚有一汉代冶铁遗址,曾发现有矿石、烧结铁、矿渣、石凿、石球、砺石及残铁矿等。房舍内也有铲、镰等铁制工具,形制与类似今日陕西中部地区使用的。

6.阿萨乔克时如希库尔干城堡

城堡位于新疆和田恰哈乡西部11.4公里处。遗址长约2公里,宽1公里。古城堡建筑在山顶,建筑面积长约1500米,底宽15米,顶宽1米,高12米,城墙用卵石泥土建筑而成,城堡2公里处筑有燎望台一座。1999年被新疆自治区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赞木庙遗址

该庙地处和田西南36公里处,又名“库克玛日木”(波斯语音译,意为“蛇山”),相传伊斯兰修行者曾在此与蛇一同修行,故尔得名。遗址现存两层石窟,西面有3个深坑。山后有一座麻扎,葬的是以前各大战役中阵亡的将士,每年七八月份,远近的穆斯林都会到这里来拜谒。

8.喀拉墩古城

喀拉墩古城位于和田于田县城以北240公里处的克利雅河下游处的沙漠中,距离和田440公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喀拉墩维吾尔语的意思为“黑色的沙丘”。古城堡成长方形,边长60米,现存的土城墙高8米。这里曾出土过陶片、毡子残片、汉代古钱币等文物,这些文物都属于汉代-南北朝时期,是当时于阗国境内“小城数十”中的城堡之一。

9.圆沙古城

圆沙古城,又名尤木拉克库木古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大河沿乡北部、克里雅古河床的东岸。古城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几乎全被沙丘覆盖。墙体大多不直且有损毁。城墙结构为木骨泥墙,外侧有护墙坡。在南墙中部和东墙北部各有一城门,其门道、门柱、门板的痕迹尚存。城内暴露于地表的建筑遗迹有6处,所出遗物有陶、石、金属、料器等类型。从发掘清理的情况看,该城始建于汉代,社会经济以饲养业和畜牧业为主。 圆沙古城的古代居民代表了欧洲人种中的地中海东支,即印度-阿富汗类型。他们大概在公元前几个世纪或更早些时候由中亚地区进入新疆西部.并沿着塔里木盆地南缘进入了罗布泊地区,其类型与古欧洲人类型无论在体质特征上还是在来源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古城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依麻木阿斯木麻扎

依麻木阿斯木麻扎位于吉亚乡政府东北9.5公里,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现存坟墓两座,传说安葬着依麻木阿斯木和依麻木阿什木兄弟2人。 依麻木阿斯木麻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古墓在沙丘中。据查约900年前,依玛木阿斯木来此地支援圣战,与古于阗国桑斯维力军队发生战斗,死于此地,教徒们为他建寺立墓,故称依玛木阿斯木墓。后成为伊斯兰教徒的圣地。1938年,由穆斯林信徒捐资,在麻扎东南沙丘上修建礼拜寺一座,长30米,宽15米,建守夜房两间。麻扎西北面50米处挖水井一口。1958年,移风易俗拆掉礼拜寺。 每年4~5月份来自新疆喀什、阿克苏及和田各地信徒们长途跋涉聚集这里祭拜,人数多达5000人至10000多人,形成盛大集会。依麻木阿斯木麻扎为新疆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夏合勒克封建庄园

夏合勒克封建庄园座落于墨玉县夏合勒克(扎瓦)乡境内,是封建社会农奴主买买提力汗和加的庄园遗址。庄园总面积20000平方米,庭院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高度4米,单层,房间110间。 庄园由三部分组成,邸宅前是大花园和几十亩地的大果园;庄园的房屋巍峨宏大,内分大厅、男客厅、女客厅、卧室、几重门的多个大小内室,还有大小厨房、粮房、马厩、畜圈、鸽子房、油房、磨房等近百间,内设农奴主专门拷打农奴的大厅、吊人的铁环等刑具,以及法庭和监房。 豪宅的墙壁和门窗等都有精致的雕刻,室内陈列豪华。庄园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黑暗野蛮的农奴制典型代表。它对研究和田地区近代政治、宗教及农奴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12.改水纪念碑

改水纪念碑座落在新疆和田县布扎克乡托乎拉村水厂内,距新疆和田市17公里。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具有重大意义的和田农村改水工程而建造。纪念碑呈“水”字形,故名水字碑。碑高3.95米,底座高0.8米,基座高0.6米,碑身用汉白玉贴面,碑铭、碑文及捐款单位和个人名单分别用维吾尔、汉两种文字雕刻而成。如今改水纪念碑已列入新疆和田首批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并成为中外游客的参观景点之一。

13.阿克斯皮力古城

古城大部分被流沙埋没。现残存北面城墙一段,其余三面墙已无迹可寻,墙为弧形,残存的城墙长约百米,高约2.60米,厚约1.80米。城墙用的土坯砌成。土块底面有刻划出的符号,这些类似文字的符号,系用手指或树枝刻划而成。城墙有两个部分:下部较宽,可供城内守卫者巡回行走,上部为胸墙,有一排间隔距离相等的方形了望孔,用于观察防守,因多年风蚀,古城已低于墙下原地表约4~5米。 阿克斯皮力古城周围古迹范围十分广阔,古城遗址其实只在此范围的东侧,古迹处于沙丘绵延的沙漠,东西宽约5、6公里,南北长20公里以上,南接玉龙喀什绿洲,东邻杭桂乡,西靠吉亚乡、北至沙漠纵深处,在这片沙漠的丘间低地上,陶片残件纷呈,房基、田渠历历可辨。关于这片古迹,较早的汉文记载见于民国初年成书的《新疆游记》一书,其文曰:“其地沙丘起伏,状若游龙,一望无际,相传为古营垒。或即谓于阗国都,颓垣露外间,有时流沙开处,城廊宛然,家具备置,且见大宗贵重物品。” 1957年,古城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梧桐王树

阿克萨拉依乡古勒巴格村位于山前冲积平原上,东临卡拉喀什河约3公里,引水方便,林网如烟如织,风光秀丽。这株古树巍然屹立于该村中,更添无限光彩。虽然是千年古树,但枝繁叶茂,浓荫蔽日,生机盎然。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一直把它视为“圣树”,经常有人前往顶礼膜拜。

15.安得悦古城

安得悦古城位于安迪尔老河床东岸,今安迪尔牧场以北40~50公里处,当地人称古城为开希米库勒。 古城属于唐代的城镇遗址。城为圆形,平面图酷似项圈,直径约130米,城墙用泥垛筑,南边保存较好,高度可达6米多,墙基厚达9米多。城门在南,是一个向外伸出土墙甬道的豁口,左边门道墙上一间高约1.65米的土坯房,大约用于守门。 古城附近有高耸的佛塔,上圆下方,直径约5米,高度略同直径。城内曾出土有婆罗迷文、汉文、吐蕃文等文字的纸质文书及部分汉文题记,还有部分壁画,木板画、丝织物、棉布、钱币和一些佛教的艺术品。

16.巴格达提麻扎

巴格达麻扎位于和田洛浦县多鲁乡色日克村,距县城3.5公里。据说麻扎内安葬着巴格达人,故名巴格达提麻扎。 巴格达提麻扎由礼拜寺和墓地两部分组成,墓地用树林围起来,定名叫“麦苏”。修建的礼拜寺寺院有前后两门,12米高的门楼和呼塔,建筑面积334平方米,另建有饭厅和3间宿舍。现存寺院和330亩墓地。 据说巴格达提麻扎是明代所建。1957年经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新疆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布扎克墓地

位于和田市西南18公里不扎克乡绿洲南缘,东西长800米,南北宽400米。1983年以来多次发掘,出土一批保存完整的彩棺,棺中尸体身着华丽的丝织衣物,时代为五代。这里是古代于阗居民的墓地,对研究其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补史和证史作用。

18.玉吉满麻扎

玉吉满麻扎位于新疆和田阿其克管理区,距县城约70公里。麻扎座落在半山腰间,扼洛浦至策勒县山区之咽喉,下临小桥流水人家,古木参天、桑柳叠翠、卵石为溪、流水潺潺,在幽谷中的这个小村落中有个礼拜寺。麻扎的山坡下有荆刺一丛,郁郁葱葱,其下有地室1座,可宿1人,专供朝拜者进夜。

19.英尔力克水库

水库位于和田市18公里处的冲积扇扇缘洼地中,属平原水库。库容4225万立方米,调节库容250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6.5米。 水库西侧为英尔艾力克沙丘地,组成金色沙滩游泳区和沙疗、沙漠骆驼游、滑沙等游乐区;北岸出水口两侧为鱼塘和园林地。水库西岸的英尔力克沙漠区,将沙漠的海潮英姿尽收眼底,观看日出日落别有一番情趣。

20.伊庥木加帕尔特合兰古墓

位于和田策勒乡拖万加依村麻扎阿勒迪,距县城直距4.5公里,占地379.5亩,长550米,宽460米,是现存的历史悠久、规模宏伟、保存比较完整的—处古迹。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三大建筑物:艾提喀美其特寺院、主麻美其特寺院、斯麻古墓。 相传,伊庥木加帕尔特合兰同伊斯兰教圣穆德为堂兄弟,于回历八年在夏木(今叙利亚国)作战阵亡,死亡后飞至此地。未见尸体,仅有葬墓,因而得名伊麻木加帕尔特合兰麻扎。距今约有1400年的历史。 此地是穆斯林进行礼拜、聚礼和节日会礼之处,每逢肉孜节及古尔邦节,除本县各乡教徒外,还有上万人从外县赶来。

21.亚门草场

亚门草场位于策勒县努尔乡以南,昆仑山以北,距乡政府20公里,有简易公路可以通行,总面积为4.3万亩,是国家一级草常该草场每到盛夏之际,气候凉爽宜人,各种花草竞相争艳,郁绿的草地和洁白的羊群构成一幅诱人的草原景象,令人神往,是旅游避暑的理想之地。

22.亚尕其乌依吕克古城

位于新疆和田皮山县城北140多公里处的沙丘中。为汉代遗址,该遗址由五个部分组成,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出土文物特别多。 第一部分称巴什巴扎,方圆五公里。内有十字街道,残墙断垣。有古墓遗址,曾挖掘出干尸,地面布满陶片。第二部分为布拉克库勒,距巴什巴扎10公里,有一干涸湖泊,方圆约7公里,周围有古房遗址和渠道农田遗迹。地面有残陶片,能拾到古钱币,有核桃、枣核、麦子、玉米秆残迹。有古墓,古墓内可见残破干尸。第三部分为寺庙,方圆10公里,佛寺遗址附近有墓葬群,还有水磨盘等。第四部分为赛皮勒克,是该遗址的中心区域,占地25平方公里。有残城墙依稀可以看出当时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出土文物有铜钱、图章、木筒等。墓葬区露出棺材多具,有干尸。 亚尕其乌依吕克古城遗址于1957年被定为新疆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吐尔地阿吉庄园

吐尔地阿吉庄园位于皮山农场阿瓦提村,一个高约13米的砂梁上。庄园主体建筑呈宫殿形,壮观大方。现存客厅、卧室、通道、厨房、库房等共14间,包括庭院,占地面积约6660平方米,庭院面积200平方米,房屋建筑为单层土木结构,土墙木质方格窗。房顶为木质,客厅卧室墙上为精美的维汉风俗壁画。 庭院前有4株古柳,东南约20米处有11株粗大古柳环绕涝坝,四周筑有土围墙。现已毁坏。庭院前50米有一处大桑园,桑林遍野郁郁葱葱。据传本世纪初,宗教人士买提尼牙孜艾木带人到此筑坝堵水修塘,开荒种地,逐渐有了人烟。他死后转为吐尔地阿吉所有,于1916年兴建了这座庄园。

24.皮山大清真寺

座落在县城西北角的新疆和田皮山县大清真寺,为全县境内清真寺中最大的一座,寺长67米,宽57米,占地3819平方米,建筑面积1216平方米。该寺建于1839年(回历1237年),至今已有154年的历史。几经修复、扩建、装饰,形成了目前的由祈祷大厅和内、外院组成的三部分。既富丽堂皇,又具典型的民族风格,是新疆和田地区著名大清真之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5.米切提清真寺

米切提清真寺筹建于1982年,初建时占地2亩,扩建后占地5亩,礼拜寺由伊斯兰教信徒捐款和集资近100万元修建。寺院到1988年全部峻工,米切提清真寺目前是新疆和田地区最大最豪华的清真寺之一,清真寺可容纳5000人作礼拜,在平常做乃玛孜的有近1000人,在库尔邦节和肉孜节期间可达10000多人,形成盛大的集会。

26.玛利克瓦特故城

位于和田城东南25公里的玉龙喀什河西岸,相传是汉代于阗国国都旧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遗址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两端上宽下窄,分别为750米和450米。遗址上有石础数百个,西南部分布密集,似为官署所在地。从这些石础可以推断当年地面建筑之宏伟。遗址中央有陶窑废址,似为工商业区。东北方可能为居民区,佛教寺院也在这里。周围沙山环绕,极目四望,还可以看到昆仑山脉的影子。这处遗址内出土了大量古钱币,如汉代五铢钱,此外还有铜佛像、玉器、泥塑、壁画等。

27.玛坚勒克遗址

玛坚勒克,维吾尔语意为珠子很多的地方。位于和田县克里雅河床西岸的一级阶地上,南距今新疆和田于田县城230余公里。此处地势低洼,四周沙梁环绕,形同釜底,中间沙丘密布,沙丘间裸露的小块沉积地面上,散布着大量的陶片、铁片、炼漆、料珠,烧过的和未烧过的牛羊骨碎骨等古代文物。遗址文化层仅见于地表,堆积稀落,遗物较少,其中铁器数量2179件,陶器数量约33件。

28.库克马日木窟

库克马日木窟座落在南边昆仑山前的库玛尔山,喀拉喀什河东岸约80米的山腰崖壁上,峭壁如削,气势壮观。丘陵顶部有三座古墓,中部为石窟。石窟分上下两层,入洞后可沿旋梯到上层,石窟高8米,宽约4米,纵深11米。洞窟毁坏严重,岩壁上无任何墙泥壁画和佛像,为裸露的砾石岩壁。 传说法显大师曾到此石窟拜佛传教,住宿多日。石窟背后为一伊斯兰教古墓,据说是伊斯兰传教士阿訇木黑普的墓,每年7~8月为朝拜时间,约有2万左右的伊斯兰教徒前来朝拜。

29.丹丹乌里克遗址

该遗址从建筑材料上看,残存的墙壁和寺塔都是用晒干的土坯垒成的,有的还使用了烧过的砖。房屋则是用胡杨木构成,墙壁是芦苇纺织的,缠得紧紧的一小捆一小捆芦苇夹在棍子上,再在直竖的芦苇把子上涂抹一层和着碎草的墙泥。墙内外两面都刷了白灰,再绘制出优美的壁画。城区曾出土有佛像、壁画、陶器及古文字等,还有一些由成排的胡杨、杏树、李树等组成的花园。 遗址周围沙丘连绵高大,遗址相对处于低洼的地带,有枯死的胡杨林树干。从遗址所处位置看,可能是达玛沟水系的末端绿洲或克里雅河分支所形成的绿洲。从遗址中出土文物分析,遗址可能属于汉至唐时代的遗址,与约特干遗址的时代相仿。

30.大河沿民俗村

大河沿民俗村位于田县县城北250公里左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境内。大河沿村居民长期过着封闭的生活,基本上与外界失去联系。直到近代,随着国内外沙漠探险者的涉入,才使这里的情况曝光于国内外。 该村落属于特色民俗村落,整个村庄的房屋建筑零星地点缀在广阔的绿洲地带,分散性特强。房屋多用胡杨木做支撑,再以红柳枝等编成围墙,屋内无家俱摆设,以沙垒成较高台地,上覆地毯成床。食品以肉食为主,辅之以面饼,不吃菜。居民属于维吾尔族,具有一定的方言习惯,是维吾尔族中特色最明显的民居部落。

31.无花果王树

无花果属小乔木类,维吾尔称“安桔尔”,花藏在花托里,不易发现,所以又称“神秘之果”。无花果王历尽沧桑,至今已有三百年,像这样历史久远而又异常硕大,生机蓬勃的灌木不仅在新疆乃至全国也实属罕见。 无花果王树冠像一丛巨大而别致的绿色蘑菇,占地面积达0.1公顷,周围的新枝根连根,相互撕扭,盘根错节,爬地百生,向四周蔓延,如蛟龙起舞,银蛇出洞。无花果王虽然年代久远,但一年三茬依然枝繁叶茂,果实蕾蕾,年接果2万多个,从6~10月都能吃上新鲜果子,果大鲜嫩,色泽鲜黄,不但味道甜润爽口,而且具有强身健脑、延年益寿之效,被人们誉为人间“仙果”。

32.桑株岩画

岩画长3米多,高1.3米。画面上的形象有各类人像:有人作弯弓射箭状、有人跟随于马后作行走状、有人骑马而行状;有兽像,多为头上有双角的动物,类似大角羊等。画面左上方还有象文字一样的符号,利用硬物在岩石上敲击勾刻而成。岩画附近和河谷中没有找到什么古代遗物,在民间也无传说,一般人认为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作品,可能是反映远古时代畜牧和狩猎的生活。1962年被定为新疆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买力克阿瓦提故城

故城西有沙山环峙,南倚昆仑山麓。早年尚有内外皆为方形的二重城墙残迹,现已不存,仅留下大小高低不等的若干土墩,而以该城西南部为多。遗址上现有相当数量的陶窑堆积物和建筑柱石。地面上遍布红、绿、灰色陶片,器形有盂、钵、单耳罐等等。城南约1公里处,台基分布密集,疑为旧日王宫,也有人认为是官衙或贵族居住区。近旁还有一方形土台,高约3米,长约百米,似为一古代大型建筑,近处多有红色陶片。往南行约10公里,有一座石塔,周长约60米,残高约6米,周围散布许多泥塑残件。据传附近有屋舍遗址,已被流沙淹没。此处曾发现泥塑佛头,上饰金叶,制作精美。 故城遗址北端曾发现一口大陶缸,内盛汉五铢钱45公斤上下。在大缸南恻100米处出土了壁画残片、泥塑壁饰、佛像残块等物。由此推断,此地也是一座佛寺的遗址。该故城已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夏羊塔克古城

夏羊塔克古城位于距民丰县城东北部约150公里地带,安迪尔牧场东面部27公里处,该古城是一城池遗址,整个城池由三部分组成,即佛塔、提英木古城和道孜勒克古城三部分。三部分约成线状分布,核心部分自成一体,呈耸立四角形,墙体用粘泥土砌成,至今完好无残地保留着。 东南部有附城二座、城内有民房遗址。西部500米处有一座高达10米的佛寺塔遗址。该遗址据测算,当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790年之间,约西汉至盛唐时代。

35.热瓦克佛寺遗址

热瓦克是一组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由正方形的院塔和院外的庙宇组成。寺塔坐北朝南,南端中部和西角有两个门形缺口,院墙每边长45米。东墙外有一小庙,部分墙壁残存,内壁涂石膏,庙东墙内壁有穹形壁龛,壁上满刻逐层缩小的穹形纹路,线条规整流利,据说曾有立佛在内,此庙现毁坏殆荆 四面院内外壁上均有泥塑佛像残迹,以西、东墙居多,塑像有些埋在沙丘中,有些裸露于外,有些则毁坏不存。佛高约3米,每隔0.6米即有一尊。在未风化的墙壁上均有壁画,供养人像,此丘云气纹和图案插于佛佝之间,色彩单调,以褚色为主,泥塑佛像有明显的健陀罗风格。 院中为佛塔。塔系土坯砌筑,多处被人挖坏。塔基基本为正方形,高约6~7米,塔身为复钵式,残高为3米,为典型的印度复钵式佛塔。寺院内外散布着红、黑钯和少量彩轴陶片,还有散乱于地表的人骨、泥塑佛像残体和剪轮五珠铜钱,附近有屋宇建筑的痕迹。 关于热瓦克的历史沿革和兴废年代,史无记载。学者据出土文物和佛像,壁画风格,以及以塔为主体的建筑格局推断为南北朝及唐代所建。热瓦克佛寺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6.山普鲁古墓群

1983年8~11月,自治区考古队来此挖掘大小墓20座。其中有大型丛葬墓两座及单体墓16座,马坑两座。死者多成年,葬式有俯身葬,仰身屈肢葬等,马坑中有黑白2马,白马右侧后腿屈,黑马左侧四蹄直,头部均插白色羽翎两支,左古墓中还有完整的男性干尸1具。 出土文物近千件,有大量的衣帽、绑带、花边、印花棉布、刺绣、裁绒和拉绒地毯,毛褐、毡衣、花押、珠饰、梳蓖、铜镜、镜袋、靴鞋、手仗、摇扇、弓箭、铁铲、石膏佛像、陶木器具等。 纺织品、毛织品种类多,色彩绚丽,纹饰多样,是研究古于阗国生产技术和工艺美术方面的珍贵资料。出土丝绸品中有典型的汉代织锦纹样,有“飞凤”纹锦,“宝相花”双面提花锦,“群猴对戏”纹锦等。出土的“常宜富贵”铜镜,宽边铜镜为重要的断代依据,初步鉴定为汉代遗址。山普鲁古墓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7.英尔力克沙漠

位于和田市西北22公里处,其实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部分。由于这里距和田市区较近,交通较为方便,乘越野车可以直接到达沙漠腹地,所以,如果你想观赏沙漠的奇丽景色,而又不想在途中花费太多时间的话,英尔力克沙漠倒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照样有一望无际的沙丘、叮铛作响的驼铃。在去沙漠的路上,你还会经过英尔力克水库,这里水势浩淼,是沙漠中难得的一景。登上英尔力克沙漠的沙丘,可以远眺到绿柳低拂的水面,这一池碧水给单调的黄沙平添了几许生机。

38.安迪尔遗址

安迪尔古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田民丰县安迪尔农场东南约27公里的沙漠腹地,在安迪尔河下游东南。安迪尔古城遗址由佛塔和寺院组成,始建于汉代,于公元11世纪逐渐被废弃。 安迪尔古城是丝绸之路南道一处汉唐时期重要遗存。本世纪初,外国探险家斯坦因曾盗掘大量土蕃文、婆罗迷文和汉文文书及一批精美文物。古城遗址现有环形城址、佛寺、佛塔、墓地等。自唐代中后随着安迪尔河流量减小,遗址逐渐被废弃。

39.老达玛沟遗址

黄文弼教授在他的《塔里木考古记》中记述道:“过达摩戈村向北东行,入沙碛约五、六公里地,即有红色陶片散布,显示已逼近古代住宅区域也。转东行,至一为数众多瓦砾场,地名特特尔格拉木,西南东北一线,绵延约数里,房屋虽已毁败,但审其痕迹,街衢巷陌尚可辩识,中有大道一条通向东北,显然为一旧城镇之残迹……”。 该遗址出土有汉代五侏钱至喀喇汗王朝时代的众多古钱,各种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带佛教标志的陶器和陶塑像,古于阗文书等。有的学者认为老达玛沟古遗址群是汉之扦弥城,唐之坎城,明之培因城。

40.麻扎塔格古城堡

古城堡所有建筑由棕红色胶泥夹胡杨树枝垒成,城堡的下部有地道与地下仓库相通。在城堡西50米处有峰火台一座,高7.5米。城堡东北山坡20米处的台地上,有一处佛教寺庙遗址。城堡东45米处,河岸的山腰上有一麻扎,据传在十一世纪初的宗教战争中,有一个叫玛江汗的和田佛教徒暗中为伊斯兰教军队传送情报,后被佛教徒察觉处死。伊斯兰军队占据和田后,为他立了此墓,供人凭吊。 古堡南面断岩上有一岩洞。黄文弼教授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载:“在临河边峻坡下,之石隙中,有空穴为浮沙所掩,疑为古人居住遗址。嘱毛拉等掘之,出乾元钱一枚,木简上书民族古文字,又获粉红色陶片,皆唐代物也。石室顶部刻梵文、汉字甚多”。现洞顶字迹剥落无存。斯坦因1908年、1913年两次至此挖走大批文物。有龟形红陶碟、坐佛浮雕模子、木制品、毛制品、金属制品、皮革制品,更珍贵的是有各种古文书,其中古藏文木简很多。纸文书中有汉文、于阗文、阿拉伯文和古维吾尔文文书。

41.和田核桃王树

核桃王位于和田县巴格其镇喀拉瓦其村内,距和田市区17公里。经考证,该树已有560多年历史,当属元代的果树,堪称老寿星。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核桃王仍以其高大伟岸,枝繁叶茂,苍劲挺拔的雄姿,展现于游人面前,给游客一种深邃悠远,欢畅淋漓的美感。 ????该树独占一亩天地,树高16.7米,树冠直径20.6米,主干周长6.6米,冠幅东西长21.5米,南北宽10.7米,树型大致呈"Y"字型,整个大树主干五人合抱围而有余。由于年代久远,主树干中间已空,形成一个上下连通的"仙人洞",洞底可容纳四人站立。入口直径0.74米,出口直径0.55米,可容游人从洞口进入,顺着主杆从树丫上端出口处爬出。细看树干皮色,粗糙而深沉,恢宏而古老,像画家笔下凝重苍劲的色彩,形状奇特,气势雄伟。更有趣的是离树王12米处其根又长出一棵核桃树,形状酷似老树王,身躯也呈"Y"字型,只是树干无其母粗实,介也得两人才能合围。细看去,酷似一对情深意浓的人间母子,令游人感慨万分。核桃王如此古老,却叶肥果盛,年产核桃6000余颗,所产核桃以个大皮薄,果仁饱满而著称,具有健身益肾,滋肝润肺,润肠健脾,延年益寿之功效。目前,核桃王公园已成为和田地区重要的旅游文化景点之一。

42.泪泉景区

泪泉位于策勒县南部伊玛木玛合得村,阿希河支流右岸阶地上。泪泉成因属扇缘溢出,泉水来源于昆仑山前冲洪积扇倾斜平原地表下渗的少量降水,当下渗水遇到第三纪棕红色砂岩、泥岩组成的侵蚀面隔水层后,便沿隔水层倾斜而下流至阿希河支流右岸阶地、陡崖的小冲沟,以众多小泉水的形式出露,汇流成小溪。泉水清沏透明,流量约0.3米/秒。当地人视为圣泉,泉水在红色岩层上冲刷切割出一条宽约12米,深达20余米的红色峡谷,远观似几能红色瀑布,十分壮丽。由于泉水滋润,在沟旁边生长几颗古杨树,高约30-40米,直径1.6米,周长14.2米。 ????泪泉周围为冲洪积扇倾斜平原,泉水在砾石层下流出,水文化变化与昆仑山前降水多少关系密切,可大可校泪泉被本地村民视为圣泉,即是朝拜之地,又是饮用自来水,还有灌溉农田之功能。 ????泉水被村民利用,这里交通比较便利,景致优美。

43.和田慕士山

慕士山位于中国境内昆仑山中段,和田县与策勒县交界处。 慕士山与周围高大的山峰共同组成雄伟的昆仑山山脉。慕士山峰区几乎完全被冰雪所覆盖,冰雪层以下基岩由前寒武纪片岩、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构成。慕士峰地区冰川发育,冰川面积2700多平方公里,冰雪总储量3500亿立方米。强烈的冰蚀作用将山体雕刻成锋利的角峰和刃脊,使峰体形态更加清晰壮观。慕士峰地区雪线5200-5400米,雪线附近年平均温度-12°C左右。高峰北坡依次分部有冰川作用的极高山带、寒冻作用的高山带、干燥半干燥作用高山带、干燥剥蚀的中山带、干燥剥蚀的低山丘陵带山带和冲洪积倾斜平原。早在汉代,平原绿源洲带著名的丝绸之路也称之为"玉石之路",当时就有关于昆仑山区采玉的记载,对该地山川、气候等现象有诸多生动描述;近代对慕士山地区的考察和描述则更为详荆1984年7月25日我国科学家首次对慕士山地区进行了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支物、植物、土壤等学科的纵使考察,取得了重大成果。近年随着对昆仑山地区科学考察的深入进行,登山、科考探险旅游热也不断升温,现每年均有部分国际和国内游客前来进行登山和科考活动,并已初具规模。

44.和田梧桐树王

在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古勒巴格村境内,有一株极其古老的其那树,其那维吾尔语译为梧桐,即梧桐树。这株古梧桐树高约30米,主干胸径2.7米,主干胸围8.75米,树冠遮盖地面1.5亩。树龄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测定为1000年左右。 阿克萨拉依乡古勒巴格村位于山前冲积平原上,东临卡拉喀什河约3公里,引水方便,林网如烟如织,风光秀丽。这株古树巍然屹立于该村中,更添无限光彩。虽然是千年古树,但枝繁叶茂,浓荫蔽日,生机盎然,秀色可餐。这株古树从何处引来,无法弄清楚。当地有人说是从印度引进的。当地还流传不少于此树有关的神话传说,无不充满神秘色彩,激起人们亲睹该树的欲望。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一直把它视为"圣树",经常有人前往顶礼膜拜。另外,这株古梧桐树在地理学、植物学方面有重要研究价值。目前,这里已成为和田的一处重要旅游景点。

45.和田昆仑公园

昆仑公园是和田地区最大的公园,占地88000平方米。 园内以昆仑湖为中心,水面面积28000平方米。昆仑湖东部、南部岸线平直,东北角狭长。湖中有一湖心岛,湖的西北角为荷花池;东部有三个鱼池,其中靠北的两个较大,兼有水上划船等娱乐功能。昆化湖公园还有果园53334平方米,塑料大棚700平方料,可培育各类苗木,园内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公园内设有“金和儿童乐园”、动物园、游泳池、游船码头、茶楼等各种餐饮服务。 公园内曲径通幽,林木葱葱,楼台亭榭,分布四处,湖面碧波荡漾,水浅处游鱼可见,岸边垂柳依依。昆仑公园现已经成为和田市民与来往宾客纳凉、休憩、浏览、聚会之胜地。

46.和田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昆仑山南麓的喀拉喀什河上游山口处、和田县浪如乡境内。距和田市71公里,有泊油路和砂石路可达。属于山谷拦河水库,具有灌溉、防洪、发电、养鱼、生态保护及旅游等多, 该枢纽工程由主坝及副坝、右岸开启式岸边溢洪道、泄洪排砂洞、左岸冲砂洞、发电引水系统、主副厂房、110千伏户内式开关站等建筑组成。 水库区南头有几个小岛,其上生长众多植物,是灰鹤、野鸭、大雁等飞禽的乐园;库区四周被干燥剥蚀的低山环绕,高峻挺拔,形态奇异:远观"银光素裹源驰腊象"莽昆仑的风姿;近看湛蓝色的湖水,水清浪静,湖光倒影,景色十分秀丽,好似荒山秃岭中的绿珍珠。水库周围环境优美,是夏季避暑、乘凉、游泳、垂钓、划船及观光旅游的好去处。该景点距县城近,交通便利,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47.和田无花果王

无花果王位于新疆和田县拉依喀乡政府后果园内,距新疆和田市区22公里,是新疆和田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每逢春、夏、秋季,来此观光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 无花果属小乔木类,维吾尔称"安桔尔",花藏在花托里,不易发现,所以又 称"神秘之果",当地群众称其为"福寿之果"。无花果王历尽沧桑至今近三百年,像这样历史久远而又异常硕大,生机蓬勃的灌木不仅在新疆乃至全国也实属罕见。 无花果王树冠像一丛巨大而别致的绿色蘑菇,占地面积达0.1公顷,周围的新枝根连根,相互撕扭,盘根错节,爬地百生,向四周蔓延,如蛟龙起舞,银蛇出洞。无花果王虽然年代久远,但一年三茬依然枝繁叶茂,果实蕾蕾,年接果2万多个,从6-10月都能吃上新鲜果子,果大鲜嫩,色泽鲜黄,不但味道甜润爽口,令人回味无穷,而且具有强身健脑、延年益寿之效,被人们誉为人间"仙果"。

48.和田葡萄王树

葡萄王树位于洛浦县杭桂乡斯坦乌其村,这里院内院外,道路两边全是葡萄架,汽车行驶在葡萄架下,仿佛是在穿越茂密的丛林,葡萄树王位于一座乡村小院内,葡萄树的根是从十米以外的老住屋底下延伸过来,已有60多个冬天不需埋土,目前它依然枝繁叶茂,每年能收一两千斤葡萄,其中一串葡萄就可达一公斤。这家的小院因此树而显示出西域乡村特有的风味。 这株葡萄王1982年经国家林业部门鉴定为132年,占据空间达1.2亩,主杆有水桶般粗,爬在架上的藤也比碗口粗,树皮斑驳脱落,露出黑褐色的树干,主干枝以下已找不到一丝绿意,主干枝以上枝中萌生出数不清的新枝,叶圆卵形,三裂至中部附近,边缘有粗齿。圆锥花序与叶对生,花杂性异株,浆果椭圆状球形,表皮有白霜。葡萄汁多皮薄,晶莹甘甜,亦能制成葡萄干和酿葡萄酒。和田们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昆仑山脚下。干旱少雨、日照长,温差大且有山地融雪水灌溉的俐特气候水文条件,适宜于各种果树生长,这里的果树栽培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瓜果之乡的美称,种植葡萄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株葡萄树王与核桃树王、无花果树王齐名,被当地人誉为"和田三棵树"。

49.和田千里葡萄长廊

和田县巴格其镇的农民为节省耕地,利用农田道路,将葡萄种在道路边上,枝蔓架在道路上方,多占天少占地,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80年代初,和田县将这一创举大力推行,并进行了统一规划,以后逐年扩大,到目前为止,全县葡萄长廊达1500多公里。利用农田道路建成千里葡萄长廊,创造了葡萄栽培史上的奇迹,受到中外来宾的高度评价。1990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来和田视察工作,走过和田县一道道葡萄长廊时,不断称赞这是"奇迹、奇迹"。回到宾馆,他兴致勃勃地挥毫书写了"天下奇观"四个大字。葡萄长廊的建设:一是节约了土地。二是经济效益显著。三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改善了农田小气候,美化了农村环境,已成为戈壁绿洲的一大景观。四是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葱绿茁壮而又生机勃勃的葡萄长廊绵延千里,蔚为壮观,徜徉其间,脚下是乡间小路,头顶翡翠般的葡萄,一派田园景色,使人犹入仙境,流连忘返。

50.和田约特干遗址

约特干遗址位于和田市西11公里处的巴格其乡艾拉曼村境内,北为海力其崖,东为阿拉勒巴村和亚兰干村。 该遗址是古代于阗地区重要聚落遗址。从现代遗址的分布看,遗址无任何古建筑痕迹,城池轮廓不详。历代出土文物均来自于距地表5米以下的文化层,文化层厚达3米左右。在遗址的东北角有一处裸露于地表的文化层,陶片密集分布。历代出土的文物有陶俑、陶器残片、古钱、玻璃片、珠子、金质铸像、画押、玉块、骨头等文物。陶俑多为人物、动物等。陶器碎片大多有刻划、压印和附加的纹饰及浮雕,题材为几何图案、植物图案、人物和动物等,波斯、希腊风格极浓。古钱种类繁多。历代出土金泊和金器甚多,均被当地人熔铸销毁。1959年曾出土一只金制小鸭和唐代“乾元重宝”钱,金鸭工艺精湛,造型与敦煌千佛洞唐代壁画中的鸭子相似。斯文赫定还发掘出基督教的金币、十字架和一块金牌,说明遗址存续期间,曾有两名传教士来此传教,进而证明,该址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遗址。 目前被纳入保护范围的为一片面积约0.3平方公里,低于地平面8米的沼泽洼地。据出土文物分析,约特干遗址存在于汉至宁代时期,该城在西方影响很大,出土文物融合东西文物,是研究东西文化融合的理想之地。 约特干遗址是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划地保护。由于该遗址盛名远扬,受到各国旅游者的喜爱,现被划入常规旅游线路之中,每年参观的游客络驿不绝。

51.和田英艾日克水库

英艾日克水库位于和田市18公里处的冲积扇扇缘洼地中,属平原水库。库容4225万立方米,调节库容250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6.5米。水库西侧为英尔艾力克沙丘地,组成金色沙滩游泳区和沙疗、沙漠骆驼游、滑沙等游乐区;北岸出水口两侧为鱼塘和园林地。该水库处于冲积扇扇缘洼地中,水库周边环境优美,被绿洲环抱。水库西岸的英艾力克沙漠区,将沙漠的海潮英姿尽收眼底,观看日出日落别有一番情趣,也是研究沙漠形成初期的观测场,沙漠脚下的水库,碧波荡漾,水天一线相连,岸柳婆娑,是夏季休闲避暑、游泳、垂钓、沙疗和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娱乐场所。

52.和田达里雅布依民俗村

和田地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维吾尔族建筑风格,特别是作为旅游资源单体的大河沿民俗村,反映了处于干旱、封闭的民族所创立的文化景观村落,其建筑形式、生产习惯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是一个旅游资源级别特高的资源单体。 大河沿民俗村位于田县县城北250公里左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境内。大河沿村居民长期过着封闭的生活,基本上与外界失去联系,直到近代,随着国内外沙漠探险者的涉入,才使这里的情况曝光于国内外。该村落属于特色民俗村落。整个村庄的房屋建筑零星地点缀在广阔的绿洲地带,分散性特强。忧房屋建筑适应干旱沙漠环境,多用胡杨木做成房屋的支撑,再以红柳枝等编成围墙,屋内无家俱摆设,以沙垒成较高台地,上覆地毯成床。忧以畜牧业为主,食品以肉食为主,辅之以面饼,不吃菜。饼的制作方法较特别,将面和好后用手压成3厘米厚、直径几十厘的大饼,埋在火灰中烤熟而食。居民长年饮用咸苦的井水,此井为沙漠中的渗水坑,其挖掘方法较特殊,民俗特色浓郁。大河沿民俗村处于克里雅河下游河尾闾地区,在这里有泉水溢出,原始胡杨林密布,直径在1-2米的胡杨林随处可见。由于远离县城,交通不便,致使这里基本变成了与世隔绝的村落,逐渐形成了有特色的民族民俗村落。居民属于维吾尔维,但具有一定的方言习惯,是维吾尔族中特色最明显的民居部落。

53.和田普鲁火山

普鲁火山实为火山熔岩层,来自于南部的昆仑山。活动时间约143万年前。火山熔岩层分布于克里雅河中游两侧的高阶地上,火山熔岩分两层,下层厚7米,为火山集块岩和致密块状熔岩,覆盖在砂砾上,接触面有砾石层被烘烤痕迹;两层间夹12.3米厚的砾石层,上层熔岩厚20米,为集块岩、致密块状岩和气孔状岩石。上、下层熔岩,均形成于第四纪早更新世,属不同时期的两次火山喷发的玄武岩(粗安岩),玄武岩组成阶地陡崖,形似众多奇异造型的怪兽傲视远方,蔚为壮观。火山岩覆盖于河流6级阶地的砂砾石层上,其上覆盖风砂质黄土层。火山熔岩分两期,均属早更新世火山熔岩流。两次火山活动都在南部的昆仑山高山地带,且规模巨大,巨大的火山岩浆象洪流一样,流出山地,覆盖于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的砾石层上。它对研究青藏高原及昆仑山的形成及环境演化意义重大。 普鲁火山处于原始的保存状态,因其在国内外有名,常有学者前来考察研究。

54.和田麻扎塔格山

麻扎塔格山位于墨玉县境内的和田河下游西岸,呈东西向横卧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部,被和田河拦头截断。山体呈长条形,东西向分布,山体东临和田河冲积平原绿色长廊,西侧被沙漠环绕,处于极端干旱的沙漠区,它是受新构造运动的单面山,对研究塔里木盆地古环境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好材料。由下第三系的红色泥岩、石膏和灰岩组成为白山,由上第三系的棕红色砂岩、泥岩构成为红山,两山形似卧龙饮水。山体延伸至和田河而断陷地下,翘首挺立于河边;平均坡度30°,海拔1300-1570米,主峰海拔1570米,西高东低。山体受干燥剥蚀与风蚀作用,基岩裸露,多残坡积物。 ????麻扎塔格目前处于自然保存状态,山顶古戍堡由墨玉县文管所管理。近年来由于受丝绸之路研究热潮的影响,经常有国内外游客来探险考古及重温古代的驼铃、马队运输的场景,南部山峰由于山势高峻,道路崎岖,一般游客很难到达,只限于登山爱好者开发利用。

55.和田夏合勒克封建庄园

夏合勒克封建庄园座落于墨玉县夏合勒克(扎瓦)乡境内,是封建社会农奴主买买提力汗和加的庄园遗址。庄园总面积20000平方米,庭院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高度4米,单层,房间110间。庄园由三部分组成,邸宅前是大花园和几十亩地的大果园;庄园的房屋巍峨宏大,内分大厅、男客厅、女客厅、卧室、几重门的多个大小内室,还有大小厨房、粮房、马厩、畜圈、鸽子房、油房、磨房等近百间,内设农奴主专门拷打农奴的大厅、吊人的铁环等刑具,以及法庭和监房。豪宅的墙壁和门窗等都有精致的雕刻,室内陈列豪华。他们集政权、族权、宗教权于一身,形成独特的统治体系。该庄园位于喀拉喀什河冲积扇的细土绿洲带,水土条件较好,自然环境优美,林带、条田、道路有机组合。庄园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由农奴主买买提力汗和加本世纪初建造,是黑暗野蛮的农奴制典型代表。它对研究和田地区近代、政治、宗教及农奴制度,具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56.和田热瓦克佛教遗址

位于洛浦县城西北50多公里的大沙漠中,是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是一组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 佛寺为正方形,院中心有一座残高约10米的佛塔,因而得“热瓦克”之名。院墙内外,密布泥塑壁画,佛像最大的高达3米,虽已残缺,但仍可辨识。院墙每边长45米,可见当年的规模。本世纪初中期、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盗掘了大量珍贵文物,至今仍可四处找到泥塑残片、彩陶片和古币等等。院外还有一座小寺和房屋遗址。 佛寺虽久经风蚀,塔顶已残缺不全,但遗有的佛塔、佛像、壁画、古铜钱等,仍然可想象当时气势宏伟的繁荣景象。

57.和田渔湖

鱼湖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民丰县境内,鱼湖维吾尔语"比勒克力克",意思是有鱼的地方。 出县城沿315国道东行40公里处,距沙漠公路终端13公里。鱼湖是民丰县重要的水产基地,又是人们向往的旅游景区。 鱼湖总长20多公里,宽约1.2-2.0公里,湖泊面积24.6平方公里,湖区面积34.6平方公里。湖水透明度4.5米,岸线长度40公里,平均湖深13米,最大湖深45米。湖水清澈微咸,湖内鱼类繁多,主要有鲫、鲤、草、武昌等鱼种,最多的是鲫鱼,鱼湖因而得名。湖边生长沼泽草甸,主要植被有芦苇、香茅和蒲草。湖岸为沙质岸堤。 鱼湖属扇缘洼地潴水成因湖泊。科学考察表明,塔克拉玛干下面有巨大的水库,鱼湖就是这水库的表象。水源主要来自扇缘溢出带的泉水补给。湖内多浮游生物及芦苇和香蒲等水生植物,鱼类产量较大,是民丰县的鲜鱼供给基地。鱼湖象一串碧蓝的宝石镶嵌在沙漠的怀抱中,湖水清澈,水中鱼跃,水面上野鸭、水鸟、大雁等飞禽游弋,岸边牛羊成群,环境幽美,风光绮丽,周围被绿洲环抱,远处是高大的沙丘,鱼湖似干旱荒漠中的一颗绿珍珠,给人以美好的遐想。

58.和田买力克阿瓦提古城

位于和田城东南25公里的玉龙喀什河西岸,当地人称“什斯比尔”。1962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北长十公里,东西宽两公里。该城建于1500至1600年以前。 遗址西侧沙山环立,冈峦起伏,南面昆仑山脉影影绰绰,高入云端,东面玉龙喀什河蜿蜒曲折,夏季洪水奔腾怒吼,北面不远,村舍点点,绿树环合。 遗址内有古墓葬地、古建筑群、西侧沙山背后有气氛神秘的洞窟三个。出土文物有铜佛像、玉器、泥塑佛像残件、回纹图案墙饰、壁画残片、陶器、及大量 古钱币。钱中有汉代五侏钱、魏晋南北时代的剪轮钱和唐代“开元通宝”。 遗址上散布许多高大的土堆和建筑用的柱础,还有陶窖堆积等。地面散布有许多红、灰色陶器残片。城南2里许,有土堆一圈。附近有一土台,方形,高约3米,周约百余步,似为古代建筑遗迹。附近红色陶片甚多。往南10余里,有石塔,周约60米,高6米许,系以石垒砌而成,已倾圮。四周散布有不少泥塑残件。附近有房舍遗址,为沙所掩,在此曾发现泥塑佛头,上有金叶,制作精美,据认为即《法显传》中所述之翟摩帝大寺。1978年冬,在一处寺院遗址里发现汉代钱窖一处,出土大量五株钱。

59.和田喀位墩古城

位于和田县北300多公里沙漠中,居克里雅河末端。喀拉墩,意为“黑色的丘阜”。因古城所在有两座高大黑色沙丘,故名。 古城堡方形,边长60米。土墙现高8米,基底宽20米,顶宽8米。城墙系用一层树枝、一层泥土交相垒筑,极耐风蚀。东城墙偏北段有门道。古城酉南、东北有六区建筑群及一处古窑址。曾发现较多夹沙陶片,也有汉五株钱。建国后在这里的古墓发掘到南北朝时期的蓝白印花棉布和褡裢布。南郊有小铁刀、箭镞、铁剑等。 从出土文物看,古城活动主要在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是当时于阗国境内“小城数十”中的城堡之一。以后逐渐沦入沙漠。遗址距现在绿洲居民点300公里以外,由此可推知沙漠南侵及绿洲变迁情况。

60.和田山普拉古墓群

山普拉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城西南14公里的戈壁台地上,该墓的年代为战国至三国之间,公元前217至283年。 墓葬分东、西两部分,分布在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1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墓群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二是菜刀形棚架式墓。前者为单人葬与合葬,后者为多人丛葬。己发掘墓葬38座,马坑2座。出土文物丰富,除大量生活用具外,精美的丝织品、汉代铜镜和带有异域风格图案的毛织品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

61.和田团结广场

和田团结广场,有一尊巨大的雕塑,那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58年接见和田维族老汉库尔班大叔握手时的雕像,那件事情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影响很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自由职业者和在家兼职者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自由职业者和在家兼职者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这是两个问题:自由职业者的收入来源是什么?在家兼职者的收入来源是什么?分别回答下。

自由职业者

自由职业者的收入来源多来自通过一门技术或者通过智慧得来的收入。

技术类,包括家庭服务,你家马桶堵了,打电话上门服务,门开不开了,上门服务,这些服务类的,看似比较低档的蓝领,必不可少。收入不错。这也是技术。

高端一点的,软件编程,公众号维护,帮别人谢谢软文,帮别人谢谢企业宣传介绍,帮别人起名,等等,靠脑力劳动来的收入。

举个例子,很多摄影师就是自由职业者,拍了图片,上传网上,像头条号有一个图虫网站,里面有很多图片,有免费的,有收费的,这些收费图片,很多就是这些摄影师拍的。

我很多朋友,一边旅游,一边写游记,可以叫做旅行家,这些旅行家,跟网站合作,也是有收入的。很多旅游网站都有。

这些都可以归为自由职业者的范畴,你只要认真研究网站,详细看里面的说明,都有不错的自由职业者在招募。

他们的工作,相当于给网站站台,收入包括打赏,奖励,也就是类似网红的角色。

在家兼职者

在家兼职者,这个名词不是很清晰,应该是指宝妈一类的,离不开家,又想做点事情。

这里给指一个招。

在家兼职,可以结合你的爱好兴趣,比如你爱做饭,爱画画,爱写字,爱照顾娃儿,把你的东西分享到网上,专业一点,持续做,也会有收入,有粉丝,这个也是类似网红路线。

其实是不拘一格的。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一边旅游,一边给在国外网站上卖信用卡,卖信用卡提成,收入非常可观。

只要你认真研究,动手去做,方法很多的。

你的兼职收入来源是什么呢?

西班牙的殖民帝国最强大的时候?

女王伊丽莎白直指万历皇帝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在英国被视为具有雄才大略、承先启后的君主,尽管她是一位女王。在她当政的45年(1558∼1603年)里,英国经历了残酷的宗教战争,王室内斗不断,这个不起眼的落后农业岛国,却在她的带领下,发展成为具有海上霸权的欧洲强国。她推崇重商主义的理论,热衷莎士比亚的演艺,她敢挑衅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帝国,一举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她鼓动英国人到海外拓展,开启了英国的殖民地贸易。她终身未嫁,没有为王室制造继承人。 令我们感兴趣的,主要倒不是女王的舰队或者是她的私人生活,而是她继承了其父英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开端,为英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打造了一个新局面。 英国的中世纪和中国有点相像,社会重农轻商,尤其反对不劳而获。直到十五世纪,英国人口总共不到五百万,伦敦只有几万人。贵族庄园主的经济自给自足,没有发展“信用”的迫切需要。当时世界上金融最发达的地方是威尼斯,英语中的“现金”、“债主”、“信用”、“帐单”这些词,都是从意大利商人那里学来的外来语。皈依罗马天主教的英国王室,干脆实施了《反高利贷法案》,不允许民间搞什么借贷。唯一的例外是住在伦敦城里的犹太人,他们可以不受此法案的制约,但也因此被认为天生是贪婪小人,不受重视。所以不论是法律,还是良心,商人们对从事信用活动都很纠结。 亨利八世是英国国王中的异类。为了离婚,他和罗马教皇吵翻了天,最终脱离了天主教的管辖,搞了个英国的国教。他自己是个名牌控,为了买法国人制造的那些高档奢侈品,搞得声名狼藉。亨利八世索性把《反高利贷法案》改一改,允许借贷,只要能付利息就行了,这样自己也获得了挥霍的自由。 伊丽莎白一世坚持父亲实施的权宜之计。1571年的新法,设定收取利息上限为10%,在此水准之下,贷方必须遵照合同还本金付利息。为此,伦敦城里的那些金银匠们当然很开心。他们屋里的小金库,总堆著富豪们存储的真金白银,过去它们只是作为支付用途的准备金,现在可以被借进借出,以钱生钱。在一个稳定的制度下合法放贷,各种借据存条随即应运而生,便利了国内和国际贸易。在今天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女王的时代,那可是挑战了王宫内外的传统观念。顺便说一句,女王去世后,这部《反高利贷法案》的利息条件又被收紧,直到1854年才被彻底废除。 女王做的另一件大事,是在1600年的最后一天,给予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西方的东印度公司在十九世纪最多曾达13家,第一家获得王室特许的就诞生在英国。这家公司逸闻趣事多多,对近代东西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比肩的。许多重要的经济学思想的诞生与完善,都参考了这家公司实际的作为。 为什么说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是一件大事?首先,因为到东方去做买卖实在是风险很大的赌博,而且风险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人所共知,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很会做亚洲人的买卖,但是英国人去东方买卖什么呢?没有人能预知结果,甚至船队一年后能不能回来都没谱。其次,公司制组织方式是英国人刚从外边学来的,既有股东,又有董事会,还要通过什么选举,遵守什么程序。它的船长和大副,实际上相当于今天的公司管理层,一旦离开了英吉利海峡,谁知道投资者的运气由谁来掌握?再次,英国人舰指东方,跨越大西洋进入印度洋,肯定会遇到来自早期海上贸易强国的挑战,前途未卜。简而言之,东印度公司就拿这样一个疑问重重的方案,企图得到枢密院和女王的同意,贴上皇家特许的标签。女王没有犹豫。她以自己的信心,为一个民族开拓东方市场的雄心背书。 就在伊丽莎白女王当政的十六世纪,明末的中国出现了一位为世人熟知的皇帝──神宗朱翊钧,在位时称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在位48年(1573∼1620年),和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基本上是同代人。 在他登基前的15年即1557年,葡萄牙人得到朝廷的允许在澳门定居,与大陆通商,南美与日本的白银也开始大量流入中国。当时的大明是“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然而,并不平静。万历皇帝的对手是谁?是夹在君王与百姓之间的一层特权文官。直接的原因是皇帝想立的太子,不是皇后所生,而是出自自己心爱的妃子郑贵妃。坚持祖宗章法不能变的官僚们,就是不给皇帝这点面子。 那么,皇帝的王土王民当时是个什么状况?有些西方人认为,中国在十三世纪就已经停滞不前了。例如法国历史研究大师费尔南.布劳岱尔(Fernand Braudel)就说,蒙古人成吉思汗占领中原,农耕文化受到严重打击,失去了现代化发展的潜能。但是,更多的人看明代,认为那是中国在大唐之后达到的又一个高峰。加拿大的汉学家卜正民(Timothy James Brook)教授说,大明神话般的财富令欧洲人痴狂。沿着传统道路走下去,中国经济在全球没有竞争对手。和它相似的那些农牧国,如奥斯曼帝国、俄国、印度,远比它松散落后;欧洲新兴的那些海上强国远在天边,工业革命的种子尚未播种。明嘉靖皇帝(1522∼1566年,世宗)以后,在全国各地出现大批市集,贸易兴旺,可以称为中国式城市化、商业化早期革命。纺织业、冶铁业、制瓷业等行业呈现规模化发展,铜钱、银两作为交易工具被广泛使用,现代信用融资组织亦有了萌生的土壤。 东方帝国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既可能停滞不前,亦可能发生政权与社会的剧烈变革。 假设明朝末年出了一位李世民,他会不会像在大唐一样,修明政治,富足经济,并打开宫门,迎接来自欧洲的文化和商业使者?假设传统的朝廷也出了一位像伊丽莎白一样的女皇,她会不会对通商和海战也有事必躬亲的兴趣,派出船队跨越南海直达印度洋? 《明史》说万历皇帝在中期以后,“不视朝,不御讲筳,不亲郊庙,中外缺官亦不补”。《万历十五年》书中提到,无聊之际,皇帝会在宫中和太监们一起以掷银为戏。他在地上画一个圈,太监们用银叶向圈里投,投中了就能得到皇帝的一个银锭赏钱。皇帝从未有过好奇心,问一问这些白银是从哪里来的,他也不想分心烦神,了解帝国越闹越大的“银荒”是怎么回事。 大英帝国正雄心勃勃,展开贸易的风帆,一路向东再向东;大明皇朝却内政外交失策,财政逼仄,一路下落再下落。风云际会,领导者的胆识高低,将决定东西方两大帝国的前程与命运。 白银飘洋过海,制造大明王朝巨额顺差 中国在历史上一直很开放,特别是汉、唐两代,经济文化交往方面曾留下无数美谈佳话。可是到了明中后期,就在西方世界进入白银润滑的跨洋贸易阶段时,中国却实行了“闭关海禁”,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国家。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这就是历史,现在我才明白并不完全是这样。明中期的“海禁”,禁止的是那些未经朝廷允许的贸易,而不禁“官倒”(编按:1980年代在中国大陆出现的词汇,是指有官方背景的倒买倒卖的投机者);“闭关”是从国防治安上考虑,惩戒地方势力与倭寇,防范外邦思想理念的入侵。但“闭关”从来关不住民间贸易,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到了隆庆元年(1567年,穆宗),朝廷开始对海上贸易基本放行。 应当说,正是在明末清初,中国现代史上大规模的对外开放贸易拉开了序幕。对此最好的一个证明,就是漂洋过海的白银流动。谈到“白银时代”的世界经济版图,特别是货币财富分布,少不了明清时期中国这边的风景。 英国出土的中世纪银币,又小又轻又薄,有时还会被剪成四瓣,一块银币四次花。剑桥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些亨利八世时代的金币,拿在手中,几乎感觉不到它们的分量。这都说明,在新大陆的白银和黄金到达欧洲之前,金银在这个国家还极为珍稀。不但民间很少有大件的奢华器具传世,就是当成货币,人们也要精打细算。但十六世纪后,情况一下子变了,银子多得可以被制成各种日常用具和装饰摆设,而且精美无比。 更多的银子当然是被用在了国际贸易中。发了财的西班牙就如同今日的美国,成了一个“世界货币”的供应国。以前的跨国贸易,主要是以货易货,譬如因此而流芳百世的华夏“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到了十六世纪,白银作为货币被广泛接受,两个与西班牙不相干的国家做生意,都会用西班牙银币来结算。南美白银产量不断提高,西班牙帝国在国民财富总量上变得越来越富有,欧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它相比,它是当时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第一强国。 但是,此时的西班牙人却开始感觉有些不爽,为什么呢?因为银子太多了!突然之间,人们手里握著银子在市场里乱逛,和今天纸币印多了就要贬值一样,西班牙人发现银子越来越不值钱。正在此时,东方市场进入了欧洲人的视线。 最早打开东方之门,是1514年就到了中国南海的葡萄牙人,他们发现了这个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被描绘富有的国家。十六世纪初的欧洲人根本无法想像,世界上还存在着如此巨大的人口与市场,更没见过像江浙一带这样富庶的地方。1557年,葡萄牙人得到澳门的居留权,可以在广东从事贸易。三年后也就是1560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浦兼并了葡萄牙王权。正是在这个年代,欧洲与中国的生意红火起来。按德国学者法兰克(Andre Gunder Frank)在《白银资本》(Reorient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 Age)一书中的考证,到了万历时代,中国白银的价格比在欧洲高出一倍:如果后者买一单位黄金需要12单位的白银,在前者只要6个单位。拿南美洲开采的白银作为货币,换得中国的丝绸与茶叶,在欧洲能卖到10倍于成本的价钱,利润丰厚无比。荷兰人的东印度洋公司曾留下记录,从中国运回的货物价值,才相当于商船从欧洲出港时,所带白银价值的四分之一。不夸张的说,在南美,以当地人生命为代价,欧洲人淘到了白银;而到了中国,他们淘到的则是黄金。 以中国为目的地,西方人找到了白银环游三大洲的两条路线。一条是从当时世界白银的第一产地、坐落在祕鲁安地斯山脉,海拔四千多公尺群山中的波托西(Potosi,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的一座城市),将银子拖运到东海岸港口装船,运到葡萄牙的里斯本和西班牙的赛维尔(Serilla),然后转运到伦敦和阿姆斯特丹。再从那里出港绕过非洲,经过印度洋,最后运到中国的南方港口。另一条是从波多西往西再往西,经太平洋将白银运达菲律宾的马尼拉。明代时,这里曾是中国出口货物的集散地,一手交银一手交货,白银最终会被运到中国的福建、广东。除南美产出的白银外,日本当时也是产银和银贸大国。当时中国进出口交易的中心,除马尼拉外就是京都。 有些西方人,想像大明的皇帝肯定和西班牙的国王一样,都对金银财宝朝思暮想。其实从明末到清初,朝廷对银子并没有欧洲人这么高的信仰。银子稀里哗啦的流入大明银库并积存在那里,主要是由于外贸出现了巨额顺差(编按:是指于某时间内〔通常以年度计〕该国的出口相比于某国的入口大)。西方人想从大明进口的东西太多了,但中国人从西方进口却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他们从北美买回红薯、玉米等农作物,从南亚采购食品香料,从东南亚带回热带优质木材。史书记载,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以来,细木家具成为时尚。由于出口平衡不了进口的价值,欧洲人只能用白银来弥补收支差额。有一种估计说,到1600年左右,流入中国的白银达到5,000吨。还有人认为,明末的几十年间,每年会流入100到200吨白银。一个世纪下来,中国就吃进了上万吨白银。据测算,明代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约为国内自产白银的10倍,占欧洲从新大陆开掘出白银总量和日本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和英国人在与西班牙、荷兰的争霸中攫取了大量白银不同,大明仅靠民间的出口就积累了大量银子,成了白银南来北往的最大归宿。没想到,大明居然成了当年公认的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只不过巨大的出超收入并不是以外汇的形式存在国外,而是以白银的形式全部沉淀在了国内。 相比而言,英国在白银时代初期还是国际贸易中的小国,伦敦不过是白银之旅的中继站,中国积累的白银也没有在英国人那里留下多少纪录。但是两百年后,正是这些白花花的银子成为中英冲突的导火线。 “中国制造”两百年前就赚遍全世界 与大量白银流入大明相对应的,是同样价值的货物出口到海外。如果仅看白银的全球之旅,那些如潮水般涌进中国的银子,几百年后已经跟着退潮的海水消逝得无影无踪。整个时代的货币遗存,主要就体现在一些文字和数字上,只有少量的古旧银币可供考证。 中国文化出口从白银时代开始。西方的传教士和葡萄牙商人,相当成功的把中国无形的传统和人文风貌变成了有形的文化输出,最有代表性的形式当然就是书籍和版画。 据1800年在伦敦出版的《中国简史》的列表,截至十八世纪末期,西方出版的中国主题的学术性图书已达八十多种,各种游记、笔记更多如牛毛。1719年,第一本关于中国探险的小说已在英国问世。孔孟及春秋各派学说都被翻译成西文。 明末清初器物的出口,使原先西方对中国的凭空想像,逐渐有了实物的载体。最早从事大规模中国商贸的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对这个由7个小小的地区组成的联邦共和国来说,商船卸下来的不仅是利润,也证明著遥远的东方帝国的确名不虚传。 明末时,中国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令西方人深感惊讶。这种生产并未脱离传统工艺,也未出现新的生产关系,好奇的西方人称之为工业性革命(industrious revolution),以别于后来的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1976年,在英属圣赫勒拿岛的附近海域,发现了一艘161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白狮”号。它满载着来自中国的商品,但不幸的是没有能够到达目的地。根据有关的装船资料,它运载的是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和东南亚诸国出产的香料。从海底打捞上来的一大批青花瓷(现保存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光洁。除了损毁瓷器的碎片,这一艘沉船清理出的完整无损的瓷器,比四百年来西方保留下来的同时代瓷器总量还要多。据另一记载,十七世纪初年,一个大型贸易船队平安抵达荷兰,他们带回的瓷器共有一万多件,总重超过50吨,可见中国生产能力及出口规模之巨大。 从丝、棉、瓷器、火药、硫黄、钢、铁、水银、铜、面粉、栗子、茶叶、风干食品、家具及其他珍奇物品,排山倒海般的从福建港口驶向菲律宾的马尼拉。在那里经转载后,欧洲人的商船从马尼拉驶往远方的消费大国,包括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一位荷兰的富商赞叹道:“中国的货品既可以满足一位百万富翁的独特需求,也可以满足百万家庭的普通消费。”不少出口物品被西方人一代一代保留下来了,如瓷器、彩绘的墙纸、雕漆家具,但大部分物品被消费或后来损毁了。今日若去参观一些保存较好的欧洲中世纪的贵族城堡,可以看到在一、两个房间内,摆设著精美夺目的大件瓷器,四面墙壁都是用中国风情的壁纸装饰的,还有许多明末清初匠心独具的实用家具。 除了规模,“中国制造”备受青睐的是它们独特的材料和上乘的品质。最近有英国友人来访,大家谈起中国人现在是西方名牌的粉丝,不知何时中国名牌才能够打入西方的消费市场。其实这件事,四百年前的中国人就已经做得非常漂亮了。比如明末生产的青花瓷器,牌子就可以叫“景德镇”,在荷兰、英国、法国的市场上都很吃香。拥有这个牌子的壶碗瓶盆,就是身分的象征。它们还会成为油画题材,进入艺术的殿堂。明代匠人肯定也没有料到,他们的手工制作流传至今,竟成了价值连城的古董艺术品,而且和金融资产配置扯上了关系。 有了中国人的用具,随之而来的是引入中式生活习惯。尽管英国人在对华贸易上落后了葡萄牙人、荷兰人一百年,但他们在移植中式品味上却开风气之先。比如163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做中英转口生意,它把中国的喝茶情趣带到了英国,“茉莉花茶”是其中的一大名牌。从17世纪起,下午茶成了英国人的特殊爱好。据东印度公司的运输记录,为了迎合英国民众的兴趣,东印度公司在采茶季节要保存近一年的茶叶库存。不论是社会的上层还是普通家庭,英国人都会在家里放一套“康熙年制”的瓷器茶具,有些甚至还为茶叶盒上了锁,很时髦也很考究。许多绅士还会像中国文人那样穿上一件手绣的丝坎肩(坎肩是无袖无领的上衣)在街头炫耀,那感觉恰似今天淑女手中拎了个名牌包。 在白银时代,皇朝输出了“中国制造”,换回了大把外国货币;用祖宗的文化“入侵”了欧洲,同时阻拦西方启蒙思想在民间的传播。这种不对称的交流为日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埋下了伏笔。

怎么才能消除自卑的心理?

自卑是一种自我压抑,对自我潜能的人为压抑,更是一种恐惧,是损害自尊和荣誉的一种恐惧。由于心理缺陷及生理缺陷产生的轻视自我,自己的某方面等其他因素不如他人的情绪体验。陷入自卑的人要说出自卑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我身材矮,我满脸青春痘,我学历不高,看到领导级人物不敢说话,我不会吃西餐等原因。

一、导致自卑的原因:

01.没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

过低的评价自己,认为自己一事无成,没有自我的意识或者是过高的评价自己,追求完美,是种主观因素评价过高的原因。

02.原生家庭

孩子做错事,父母就一味的指责孩子,批评孩子,孩子内心就会感到的自责和内疚。孩子在这种环境熏陶下,自己一做错事每当都会感到的自卑,不会去谅解自己。受父母的思想行为的传播下,产生的自卑心理。

03.曾经经历过的挫折

处于奋斗期的青年因为第一次创业失败,让自己不想再继续奋斗下去,止步不前。觉得自己历经了失败后不可能再东山再起,一次的失败后就断定自己不可能成功的自卑心理。

04.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陷入自卑的人会因自己外在形象,如身材,样貌以及对自己的职业身份等因素的自卑。

05.不正确的方式与人比较

常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闪光点,忽视了自身的闪光点,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缺陷,并把自己的缺陷无限放大。

二、自卑是种自我埋没,往往内心会感到的非常痛苦,怎么去消除自卑?建议如下:(1)、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要老看到自己的缺陷,你的问题是因为身材矮胖自卑,但是你是否有看到你其他方面较好的地方。如你的脸蛋好看,不驼背,有内涵有修养,你的为人处事好,正能量的朋友多都愿意和你交往。欣赏自己的闪光点,至于身材肥胖这个你后期可以通过运动,饮食,睡眠调整好。学会爱自己,无条件的接纳自己,要明白上帝造人即赋予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特质。

(2)、树立自信,消除自卑。

积极的参与一些活动,让自己融入集体中,主动尝试与同伴或者陌生人交往,多与人交流。暗示自己:我无论是什么样子的,别人是不会把目光集中在我身上,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大脑过滤掉他人评价自己的思维方式,集中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思考自己应该怎么样去提升自我?逐渐去掉自卑,胆怯,恐惧的心理。

(3)、善于发现你感兴趣的课程,去学习。

不要说自己没有才华,没有天赋,没有运气,这些都是需要你主动去努力去行动的。发现你感兴趣的课程时,报个班去学习并学以致用。

(4)、阅读书刊

经过初期的震荡后,可以挑选一本提高自信的书籍,起到自助自疗的效果,从此改变自己的思想认知。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多与正能量自信的人一起,不要以为他人就比自己优越就远离,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积极的心理暗示

告诫自己:我就是我,长得高矮胖瘦都是自己,接受事实。对着镜子中的你说:我很不错,我真的很棒,相信自己的人一切在你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最后都会有可能实现。

(7)、运动疗法

运动也可以增强自信,运动使全身肌肉放松,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分泌一些激素,使你整个人感觉活力满满。运动有利于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改善心情,塑身美体的作用。

(8)、保持良好的心态

自卑有些不是自身因素缺陷导致的,而是在于他人对自己的一个评价。因此,多往好处去想,去做自己喜欢擅长的事情,或者帮助别人,让自己觉得有成就感,慢慢的增强自信。

结语: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不要因为肥胖问题就判定自己是不如别人的。自卑往往是自己不去努力,去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会让你与众不同。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关注喔💜!

如何评价严敏团队新综艺新游记第一期下?

4月16和4月17出了第一期的上下两集,非常喜欢严敏导演的我肯定是必须观看的了

观后感是比较喜欢的是黄子韬、张若昀、王彦霖的表现,其他人也没啥错处,就是还没有逗笑我吧可能。

看综艺就涂个乐,主要笑点都在黄子韬那了,看他请两个代拍坑自己的时候我要笑死了,全程就想着要赚金币,虽然开始因为选了孙悟空只有五个币,后面确实也赚到了很多,但是一脑门只想着赚币,根本看不见其他的,简直太好笑了,还有全程拿着黄渤老师放的“有钱花”信以为真的样子真的是又好笑又可怜。

王彦霖本来是金币最多的,但是他逢人就送,最后第一个被抓,也是蠢呼呼的,最好笑的是说自己缺点时,还是经过别人提醒才知道自己虎,就显得他更虎了,真的虎的明明白白;哈哈哈哈哈

张若昀一直是智商玩家,在新西游可能会有第一次被坑的体验,不过我比较喜欢张若昀的气质,还有他在说自己缺点时的真诚,他说自己可能很容易陷入“假社交”,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都是慢热型,可能很难把自己的真实状态和真实的自己直接表现出来,他也真诚的说自己是假社交的情况被别人了解后可能会很伤心,潜台词可能就是说自己的缺点可能就会伤害一开始就真诚相待的别人,他肯定自己也是想坦诚待人的,但是封闭的性格又相对保守看待友情之类的,所以我觉得他很真诚,并且很乐于助人。

但是若是说组成新的男人帮可能有些难,他们六个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玩法,目前来看可能互相还不能玩得开,还没有表面相互捉弄,背地很深的友情的那种男人帮既视感吧,希望他们后期会变成很要好的朋友,也很期待后面的表现,后面会不会出现玩不起的表现,我还是比较相信严敏导演的,期待后面的综艺效果

补充最佳NPC,黄渤,全程如此认真的阻碍六个人的就只有他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哪家的油腻大叔,他真的是很懂节目组,总是把规则定的很严格,很多笑点感觉都是在规则严格之后才会暴露出来,更真实的暴露出来有黄渤很大的功劳,哈哈哈哈哈,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