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的生命守护指南,急救攻略全知道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紧急情况,如意外受伤、突发疾病等,掌握正确的急救攻略,能够在关键时刻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甚至挽救生命,以下是一份全面的急救攻略,希望能为大家在应对紧急情况时提供帮助。
急救的基本原则
(一)保持冷静
面对紧急情况,施救者首先要保持冷静,只有自己冷静下来,才能有条不紊地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慌乱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导致错误的操作,加重患者的病情。
(二)确保安全
在进行急救之前,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施救者和患者受到二次伤害,在交通事故现场,要注意过往车辆,避免被车辆碰撞;在火灾现场,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三)评估病情
快速判断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体征,如果患者意识不清、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应立即启动急救程序。
(四)及时呼救
在进行急救的同时,要及时呼叫急救人员,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 120),向接线员清晰地说明患者的情况、所在位置等信息,以便急救人员尽快赶到现场。
常见紧急情况的急救方法
(一)心肺复苏术(CPR)
- 适用情况:当患者心跳骤停、呼吸停止时,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常见原因包括心脏疾病、触电、溺水、窒息等。
- 操作步骤
- 判断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并呼喊,观察患者有无反应。
- 检查呼吸:将耳朵贴近患者口鼻,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声音,感觉有无气流,判断时间为 5 - 10 秒。
- 胸外按压:
- 让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双手掌根重叠,手指翘起,避免接触胸壁。
- 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但不超过 6 厘米。
- 每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 开放气道:清理患者口腔、鼻腔内的异物,采用仰头抬颌法打开气道,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另一只手抬起下颌,使头部后仰,下颌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 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完全包裹住患者的嘴,缓慢吹气 2 次,每次持续 1 秒以上,观察到胸廓有起伏即可。
- 持续进行:按照 30 次胸外按压、2 次人工呼吸的比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二)创伤出血的急救
- 出血类型
- 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喷射状流出,出血速度快,危险性大。
- 静脉出血:血液呈暗红色,缓慢流出。
-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一般出血量较少。
- 止血方法
- 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动脉出血,根据出血部位,用手指压迫出血动脉的近心端,阻断血流,头顶部出血可压迫颞浅动脉;面部出血可压迫面动脉等。
-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覆盖伤口,再用绷带或布条加压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包扎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 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在伤口的近心端,用止血带或布条缠绕肢体,扎紧止血,使用止血带时要注意记录时间,每隔 1 小时放松 1 - 2 分钟,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三)烧伤烫伤急救
- 脱离热源:迅速将患者脱离烧伤烫伤现场,并去除受伤部位的衣物、饰品等,避免进一步损伤。
- 冷水冲洗: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烧伤烫伤部位 15 - 30 分钟,以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疼痛。
- 覆盖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覆盖伤口,避免感染,不要涂抹牙膏、酱油等物质,以免影响医生对烧伤程度的判断。
- 及时就医:根据烧伤烫伤的程度,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轻度烧伤可在冲洗后涂抹烧伤膏;中重度烧伤则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四)气道异物梗阻急救
- 识别症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等症状,可能是气道异物梗阻。
- 急救方法
- 成人及儿童(1 岁以上):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双脚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膝盖微弯,用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约每秒 1 次,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
- 婴儿(1 岁以下):将婴儿面朝下,放在前臂上,用手支撑婴儿头部和颈部,手臂贴着自己的身体,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拍击 5 次,然后将婴儿翻正,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用两手指快速按压 5 次,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异物排出或婴儿恢复呼吸。
(五)中暑急救
- 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迅速将中暑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患者衣物,使其平卧,头部抬高,以利于呼吸和散热。
-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或用冰袋、冰块等冷敷,降低体温。
-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让患者适量饮用淡盐水、绿豆汤等,补充因出汗而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饮用;如果患者意识不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呛咳。
- 及时就医:如果患者症状严重,如昏迷、抽搐等,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特殊人群的急救注意事项
(一)儿童
- 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进行急救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儿童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和深度与成人有所不同,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 1/3(婴儿约 4 厘米,儿童约 5 厘米)。
- 儿童气道相对狭窄,在进行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时,手法要更加精准。
(二)老年人
- 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告知急救人员。
- 老年人的骨骼较为脆弱,在进行搬运等操作时要注意保护,避免骨折。
(三)孕妇
- 孕妇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部位要适当上移,避免压迫胎儿。
- 如果孕妇发生创伤出血,要注意避免腹部受压,防止对胎儿造成影响。
日常急救准备
(一)学习急救知识技能
通过参加专业的急救培训课程、观看急救科普视频等方式,学习心肺复苏术、创伤急救等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复习和练习,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熟练运用。
(二)配备急救箱
在家中、办公室、车辆等场所配备急救箱,急救箱内要包含常用的急救用品,如创可贴、消毒棉球、绷带、剪刀、镊子、体温计、藿香正气水、云南白药气雾剂等,定期检查急救箱内的物品,及时补充和更换过期或损坏的药品和用品。
(三)了解周边急救资源
熟悉所在区域附近的医院、急救站、药店等位置和联系方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获取帮助。
掌握急救攻略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重要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急救知识,做好急救准备,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正确地采取急救措施,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让我们用知识和行动,守护身边人的健康与安全。
-
上一篇
加勒比海盗2攻略全解析 -
下一篇
掌控瞬间,扣动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