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出现56公里裂缝,黑人被压脖子致死事件怎么看?

2024-07-10 17:09:57 104阅读

非洲出现56公里裂缝,黑人被压脖子致死事件怎么看?

事件亲历者痛苦流涕:“我看着他死去!”

当地时间5月25日,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名白人警官将膝盖压在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脖子上至少7分钟,最终弗洛伊德送医后不治身亡。

非洲出现56公里裂缝,黑人被压脖子致死事件怎么看?

一位路人达内拉·弗雷泽(Darnella Frazier)将事件的look上传到网络,引发公众强烈愤慨。人们自发到事发地点悼念死者,送上花束。拍下了事件过程的弗雷泽26日也再次来到事发地点,痛哭道:“我看着他死去。”

可以想象被压着脖子,最终窒息致死是什么样的滋味,据说临死前这位黑人小伙嘴里一直喊着“妈妈,妈妈”,内心的绝望可想而知!至于到底这起事件最终会如何处理,相信美国人民心里自然会有自己的权衡与理解!但是我想说的是,这起黑人被迫害致死的案例背后凸显的是美国无人能及的种族歧视现状:

1、美国教育系统,白人至上主义思潮泛滥!

在美国这个所谓民主自由的国家,种族歧视言论一样被当做所谓的自由,而大行其道,这就使得很多人在学生阶段就已经被灌输了极端浓厚的种族主义思想!

《今日美国报》网站2019年6月27日报道,美国大学校园种族主义的宣传材料连续三年增加。仅在春季学期,仇恨监视组织就在33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122个校园中记录了161起极端主义宣传事件。

可想而知,一旦教育领域出现了这样的泛滥的思潮,种族主义在美国就相当于扎下了根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注定了永远都不可能根除!

2、美国的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于黑人的处理方式明显带有歧视!

其实这起黑人被迫害致死的新闻,在美国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美国的执法人员在日常的执法过程中,对于黑人采取的方式经常表现的是惨无人道、骇人听闻,随便举几个例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19年3月1日报道,6名警察对20岁的非洲裔说唱歌手威利·麦科伊的“头部、耳朵、颈部、胸部、手臂、肩膀、双手和背部”连开25枪,致其死亡。”英国《卫报》网站2019年8月19日报道,43岁的非洲裔美国男子唐纳德·尼利是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无家可归者,因非法入侵被骑警逮捕。两名白人警察将其双手铐在背后,骑着马用绳子牵着他穿过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的街道。

3、种族歧视已经延伸到孩子的教育,非白人孩子的教育受到严重歧视!

最能戳穿美式民主的可能就是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了,我们都清楚,在任何一个国家,孩子受教育方面的公平公正是最能凸显一个国家是否真正的民主的关键因素,那么在美国,非白人家庭的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跟白人孩子一样的公平教育呢?

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非洲裔学生被停学或开除的可能性是白人学生的三倍。最能表明种族偏见的是,在84个南部学区中,被停学的学生100%是非洲裔。甚至在幼儿园里,非洲裔儿童也比其他种族的儿童更容易被停学。非洲裔儿童仅占学龄前儿童的18%,却占被幼儿园停学儿童的近一半。

由此可见,美国人骨子里对于肤色就有着极大的偏见,对于孩子尚且如此,你又如何能够奢求他们对于成人会有好感呢?

公平是等不来的,美国黑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一直以来就从来没有消停过,如果说完全指望美国的白人百分百自觉,百分百认同,那几乎太难了,也不大可能!因此,对于非白人群体,必须团结起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不断去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在实力上跟白人进行对等的竞争和抗争,只有实力才能为自己赢得平等!

长江断流是真实的吗?

“快回来!江神发怒了!快回来啊!”

船上和岸边的居民声嘶力竭的大喊着,可在江中摸鱼的人却对此充耳不闻,没过多久,迅疾的河水突然袭来,一群来不及上岸(船)的人不幸被冲走,平白丢了性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954年1月中旬的一天,大概到下午4点左右,天色渐渐昏暗了起来,此时位于江苏长江泰兴段的居民正准备回家吃晚饭,结果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最先察觉异样的当属船只,走水路的人惊讶的发现,怎么两岸水线在不断降低?

过了15分钟左右,船只竟然搁浅了!

不管渔船还是货船,总之船上的人都跑了出来,他们和岸边的人都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那就是长江竟然枯竭了!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啊!

很多人见此情形,吓得直接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嘴里迅速念叨着:“请江神大人息怒!”等等之类的话,有的甚至直接焚香祭拜了起来。

搁浅在江中的船只怎么办?有人拿竹竿戳了戳淤泥,结果发现淤泥厚度起码在1米以上,别说是船只,就算人冒然跑出去,也有生命危险。

但各位想想,1954年那会,虽然国内局势稳定,不过温饱仍然是一大问题,而江水枯竭后,河床中遗留下来了很多肥硕的鱼虾蟹,一些胆大的人就从岸上(船上)慢慢挪到河床上开始抓鱼。

随着胆子越来越大,这些人开始到河床中心处抓鱼,就这样在紧张、兴奋等情绪中度过了两小时,就在众人以为长江彻底枯竭时,上游河水却再次席卷而来,没过一会,河水就涌了上来。

此时,岸边和船上的人不断在大喊着:“快回来!快回来!”

看着奔涌而来的河水,此时他们的情绪,从恐惧变成了绝望,因为脚底淤泥大幅度限制了他们的逃离速度,就这样,一群人被奔涌的江水无情吞没,长江泰兴段在枯竭2小时后,再次恢复到了往昔模样。

之后这件事不断发酵,很快传到了知识分子耳中,他们查阅史料发现,长江泰兴段在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也发生过一次断流,这是被记载的第一次长江断流。

同样的地段,只是元朝长江断流持续的时间足足有两天,当时很多人也去河床上捉虾捞鱼,甚至还有人寻到了前人珠宝,着实发了一笔横财,但同样也有人来不及逃跑,被迅疾的大水冲没了身影。

长江泰兴段为什么会出现断流?

1.潮汐异常假说

从科学角度出发,当月球和太阳引潮力发生异常现象时,地球上的潮汐也会随之变化,有人说长江泰兴段江水枯竭,背后跟潮汐有关。

在江苏泰兴段,长江东流入海的速度,刚好跟海水涨潮速度抵消,二者达到了一股平衡的境界,东流的江水受到阻拦后,被迫转入地下河,这种说话并无科学逻辑可言。

2.地下大裂谷假说

2008年汶川地震,导致地下出现多个裂谷,唐家山堰塞湖就是在地震大背景下形成的,堰塞湖下游陷入枯竭状态,然而1954年的泰兴,并没有发生地震,当然火山爆发也有可能,但泰兴段同样没有火山爆发。

有学者认为,是不是泰兴段地下存在一处隆起的区域,在远古时期,两处板块撞击后形成隆起,长江泰兴段刚好位于此地,而在某些特殊时期,板块隆起处刚好破了一个“洞”,导致长江水不断灌入其中。

也有不少学者否定了“板块隆起说”,因为大陆板块与板块之间相撞,会引发可怕的地震,纵观历史,找到地震的记载,才能更好的佐证板块碰撞假设。

他们认为,可能在我国东部沿海区域的地下,存在一条还未探测到的远古大裂谷,大裂谷经过的地方都会分布一些错综复杂的暗河,而1954年那次长江断水,可能是江水偶然间冲进了地下裂谷的缝隙中,当地下空间被填满,或者是长江中大量泥沙堵塞缝隙后,江水就又重新回到了之前的河道,目前来说,虽然这种解释是最为合理的,但同样漏洞百出。

以当下的科学技术,要探测泰兴段地下有没有裂谷很简单,如果地下真的存在神秘大裂谷,肯定早就被探测出来了,毕竟其中涉及到航运、老百姓居住安全等问题。

而且就算假设长江泰兴段下面真的存在裂谷,长江断流现象肯定十分频繁,不可能只出现1~2次。

3.北纬30°假说

有网友认为,长江出现断流的地段,刚好位于神秘的北纬30°附近,在这条维度上还有珠穆朗玛峰、马里亚纳海沟、河流尼罗河、古埃及的金字塔群和狮身人面像、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百慕大魔鬼三角区等等。

不过北纬30°这个说法,暂时没有科学考证,只能当娱乐来看,而且越来越多的网友认为,长江两次断流根本就是假的。

古代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往往在记载相关事迹时,会加入夸张元素,或者只是遇到了枯水期,而1954年长江断流事件,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法,抛开所有不合理,只剩下最后一个可能性,那就是1954年泰兴段长江断流事件很有可能是杜撰的。

黄河为什么经常断流?

黄河全长5464千米,年径流量为470亿立方米,每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

根据利津水文站测得的数据显示,黄河在1972到1998这26年期间,前后有21年都出现了断流现象,特别是1997年,黄河断流共9次,累计226天,断流河段长度约700千米。

为什么黄河断流会如此频繁呢?

首先,黄河本身年径流量不大,只有约长江的1/18,主要就是黄河水域两边,大多都是干旱、半干旱地带,全年降雨量少,例如陕西、宁夏、内蒙古、山西等等。

而且黄河流域两岸人口逐渐增多,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黄河流域仍缺粮食180万吨,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不得不开垦荒地,胡乱无节制取水,再加上黄河两岸工业化进程加快,用水量急剧增加,加剧下游水资源匮乏,甚至出现断流。

所以,黄河断流能从科学角度解释,但长江断流的原因仍然扑朔迷离,还是那句话,或许长江断流本身是杜撰的,这也只是一种可能性,如果你有不一样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那些远嫁非洲的姑娘们现在过的还好吗?

我翻了一下国外的新闻,大多数非洲男人和中国女人结婚是直接定居在中国而不是非洲,比如说广州。

根据《中国日报》报道,这是2006年的一个案例,是一个叫徐静的女孩和一个叫亨利罗迪奇的结婚,他们是在1999年,东北师范大学认识的,当时徐静正在攻读教育学学士学位,罗迪奇在读化学硕士,后来又读了博士。

根据报道,他们最后在内罗毕定居,也就是肯尼亚的首都,罗迪奇开始开了一家公司。

这个是乌干达的,这个乌干达人叫Gamukama,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是当时乌干达最好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现在是乌干达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大学教授,他们结婚非常早,是在90年代,这名女士叫袁中顺(音译)。

根据报道指出,在袁中顺90年代中期来到乌干达的时候,她是第一批在乌干达定居的中国人,当时中国和乌干达没什么贸易可言,中国公司在乌干达也没什么投资,也没有中国人在当地销售商品,连中国餐馆都没有,一直到2005年,第一家中国酒店和餐馆才开业,自此以后,中国在乌干达的投资飙升,大批大批的中国人来到了乌干达。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20岁,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估计现在已经毕业了。

这是他们的小儿子,基本上是中式的教育,现在在一个私立寄宿学校上学,学费相当昂贵,这个小孩要学习英文,当地语言和中文。

我能找到的案例实在太少了。

下面这个是定居在中国广州的

实际上现在在非洲结婚的,大多数是中国男人和非洲女人,可以随手找到一大堆:

这个姑娘是喀麦隆的

这个姑娘是安哥拉的。

这是在南非地铁上拍的。

这是非洲加蓬

这是埃塞俄比亚的姑娘,嫁到中国

坦桑尼亚的姑娘

肯尼亚的姑娘,嫁到湖北

这个姑娘是非洲刚果的

翻遍了整个互联网的报道,感觉中国男人娶非洲姑娘,比中国姑娘嫁到非洲要多一百倍,我轻松找到了一大堆。

随着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大批的中国农民工来到非洲定居,和当地的姑娘结婚,其实在当地引发了不少民族主义情绪的。

《大西洋周刊》把这种现象归咎于中国男多女少,光棍太多,所以跑到异国他乡寻求伴侣云云。

3万多的非洲酸枝靠谱吗?

3万多的非洲酸枝不靠谱,而且它的内在水分比较的难烘干,在进行加工制作家具时,如果第一步水分不烘干的话,那后期制作成家具以后就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家具非常容易出现有裂缝的情况。

美国对法国启动301调查?

美法贸易战看来是真要打了。10天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美国决定对法国政府于将于次日通过的数字服务税法案发起调查。据悉,这是两国关系史上,美国首次用这一手段对付法国。

只不过,美国的威胁似乎并没有奏效。第二天,法国参议院通过口头表决的形式,批准了上述新税,这意味着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等美国互联网巨头将被法国课以重税。,这也是欧洲各国正在讨论的一系列数字服务税提案中首个获批案例。而法国此举,势必在欧洲引发连锁反应,一旦美国搞不定,那接下来早就蠢蠢欲动的英德两巨头,肯定也会有样学样。

一辈子剪人羊毛,没想到现在却被人把自个儿羊毛给剪了!特朗普的恼火可想而知。

当然,法国之所以如此,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按说既然美国互联网公司在法开展业务,那缴税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只不过法国税负太高,苹果们为了避税,就把利润全转移到丹麦、瑞典、爱尔兰这些低税负小国,跑到那去缴税去了。法国对此当然不爽,就联合同样不爽的英德,三驾马车一起,想让欧盟各国统一对苹果亚马逊们按营业额3%征税。

只不过,这样一来,那些北欧小国死活不干——这些国家本来就没几个人,自然对互联网公司没太大吸引力,大家之所以跑他那来,无非就是想在他那逃点税而已——跟前几年中国影视公司纷纷跑去新疆霍尔果斯开分店是一个道理。如果要统一征税,那这些公司自然还不如回归主流——也就是英法德算了,方便省事。所以三驾马车的提议,遭到了他们的殊死抵抗。法国一怒之下,索性出来单干,直接对美企征税。

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这年头,只听说特朗普冲出去剪人家羊毛,别人主动跑来剪特朗普的,这还真是头一遭!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特朗普祭出臭名昭著的301法案,意图对法发动贸易战之事。

不过,这里有几个问题。首先,法国为什么会对美国这么横?

最直接的一点,是马克龙太需要钱了。

这个逻辑不难解释——法国是出了名的高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极为丰富,再加上一大堆光吃饭不干活爱生孩子还隔三差五制造社会骚乱的非洲移民、难民;这种国家想要维持,自然需要大把的钱来支撑。只不过法国又超级讲究人权,劳动者权益被保护到夸张过分;再加上法国人最喜欢玩革命,稍有不爽就上街,政府更不敢对这帮劳动者大爷要求太多。

劳动者都养成了大爷,自然创造财富能力有限;可他们偏偏还要高福利保障,这可真难为政府了。以前仗着祖宗留下的老本,和科技方面的先发优势,法国政府还能找到钱维持,这些年随着经济的颓靡和难民的不断涌入,这一套已经越来越支撑不下去了。

怎么办?最直接的就是对民众加税,或者延长工作时间。但这招在法国想都不要想,马克龙去年刚加了点燃油税,就立马招来黄马甲骚乱,足足折腾了大半年,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束。

对民众开刀搞不定,可政府又需要钱,那怎么办?就只好对互联网跨国公司开刀喽!

苹果、亚马逊、facebook这帮美国互联网巨头,就这样沦为了马克龙的捕猎目标。

从这个逻辑来看,马克龙的看似彪悍背后,其实也隐藏着诸多的无可奈何——法国这个家已经快当不下去了,可想让民众多干活少拿福利,依然门都没有。马克龙搞不定民众,又不能生金屙银,实在已经黔驴技穷,所以明知美国的虎须不好捋,特朗普更是爱钱如命的葛朗台,但形势比人强,也只有硬着头皮去捋一回了。

不过,马克龙这冲冠一怒,暴露的还不止是法国的窘境,其实连带着,把美国的老底也给掀了出来。

这是什么意思?按正常逻辑,虽然都是对美企征税,但最合适的操作,还是应该通过欧盟——也就是去年时法国倡导的,欧盟各国对数字服务商(主要也就是这些美国互联网企业)统一征税。

这种手法,虽然美企同样免不了挨这一刀,但至少法国面临的压力要小的多。毕竟美国不是好惹的,由欧盟与美国对阵,总比马克龙自己跟特朗普单挑要有底气的多。

当然,前面也说了,北欧和爱尔兰这些既得利益者对此坚决不答应。但话又说回来,任何组织都是由实力说话的,什么爱尔兰,丹麦之流,跟法国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何况法国在欧盟内也不是孤军作战,英德这俩大佬,也都加入了他的阵营。三驾马车一齐施压,搞定这几个小蚂蚱,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但法国最终还是选择了跟美国单挑——这也意味着它必须要独自承受特朗普的怒火。尤其是考虑到如果压不住法国,接下来英、德肯定会有样学样,特朗普的炮火肯定会十分猛烈。

明知如此,法国依然一意孤行。这是为什么?

能想到的原因只有两个:

首先,时间上来不及。虽然三驾马车一起出动,最终多半还是能压制住群小,但这个过程肯定比较曲折,要耗费大量时间——而法国糟糕的财政状况,可能已经拖不了这么久。

这个解释也不是说不过去。但仔细分析下,其实也有问题:说白了,博弈耗时的长短,其实也和施压力度紧密相关。以英法德三驾马车在欧盟体系内的绝对实力,只要他们仨能达成一致,由法国牵头强力施压,迅速摆平也并非做不到。只不过这种搞法,代价就是恃强凌弱的色彩太明显,会大大挫伤小国的自尊心,削弱欧盟的凝聚力。

一边是削弱欧盟凝聚力,好处则是避免法国被美国针对;另一边则是最大限度维持欧盟团结,代价则是法国必须独自面对美国的报复。马克龙在这件事上,其实是在做一道选择题。

而最后,马克龙选择了后者。这种选择背后,反映出:在法国看来,维持欧盟团结,要比避免美国正面报复更为重要。

这对美国来说,其实是非常严重的。它至少反映出两个问题:

第一,美国手上的贸易战筹码,可能已经不多了。

在决定单独对美企征税前,法国政府肯定会预先对可能遭受到的报复做出评估。如果评估出的结果,是美国还有充足的资源和能力制裁法国,恐怕马克龙是不敢捅这个马蜂窝的。但结果马克龙选择了硬扛,这证明,在法国人看来,美国的现状,或者说其可能动用的力量,并不足以对法国造成太大的影响——至少不会让它得不偿失。

法国政府具体如何评估,外界不得而知。但从模糊的推测来看,这个也是有依据的。现在中美贸易摩擦激战正酣,美欧也是剑拔弩张,美日贸易谈判也同样进入僵持状态,特朗普必须在这几个方向同时施压力量,同时承担相应的损耗和潜在风险。

而与此同时,美国的财政状况其实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非常紧张。最典型的例子,美伊博弈中,伊朗先发制人,击落了一架价值1.2亿美元的大型无人机——这几乎是把宣战的绝佳借口,拱手端到特朗普跟前。可结果却是,特朗普在最后关头放弃了对伊军事打击。

当然,特朗普选择放弃,肯定是多方面综合考量。但有一点肯定至关重要——根据美国财长姆努钦测算,美伊一旦爆发战争,美军日均耗费高达10亿美元!

此外,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后,为了安抚美国农民,特朗普曾宣布将提供160亿美元的补贴——但时至今日,这笔钱也依然没有到位。

上述两件事,足以证明当下美国财政之窘迫。若非心疼钱,以特朗普的性格,又岂会让伊朗抽自己的脸而无动于衷?又岂会自毁承诺,坐视宝贵的关键州选票流失?

这还只是已经发生的麻烦。接下来的美中、美日、美欧,这些经贸博弈,哪一个都比报复法国重要,哪一个都随时可能激化。美国虽强,但手里的资源和力量也就这么多,现在在法国身上消耗太多,接下来很可能就会后继无力。果真如此,那就真成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所以,法国政府之所以强势,极大可能是大致摸清了特朗普的老底。纵然美国天下第一,但窘迫的财政状况,四面树敌的国际形势,决定了美国现在已经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大。正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才敢去捋这个虎须。

而第二个问题,就是美法、美欧之间的裂痕乃至对立,已经大到了相当程度;以至于法国宁肯牺牲自己部分利益,也要维持欧盟团结。

当法国选择单挑美国时,它就已经明白,自己必须独自承受来自美国的报复——而这种报复给法国带来的损伤,肯定欧盟集体出面,然后各国分担要严重的多。

可饶是如此,法国依然选择独自迎战,宁可多受损失,也不愿因此让欧盟陷入内讧。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法国对美国的不满和隔阂,已经达到了相当程度。它已不再对美法关系抱有太多期待,相反,认为将来的美国很有可能对法国利益作出更多、更严重损害。

有了这个判断,法国的战略就很清晰了。现在强行绑架欧盟,是可以让自己少损失些利益,但代价则是欧盟本就松动的凝聚力再次元气大伤。

如果美国的威胁仅就与此,那法国政府倒有可能拉上大家一起垫背,能躲一刀是一刀。但如果美国的威胁在未来绵绵不断,那现在为一时之利,而让欧盟陷入四分五裂;那将来美国再来,自己就真成了孤家寡人,只能任人宰割。与其如此,不如自己独自扛下这一刀,这样不仅欧盟不用因此内讧,还给同样想收税的英德开了把路。如果法国在美国压力之下没屈服,那接下来英德肯定也会因此受惠。如此一来,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力就会上一个台阶。法国在未来与美国的博弈中,能获得更多来自欧盟的支持,自然也就更有底气。

综上所述,现在法国之所以选择单挑,是因为它已经对特朗普放弃了幻想。并决意在接下来,对美国的进逼予以强势回应。正是基于这种逻辑,它才会如此重视欧盟的团结,重视对英德的恩惠——它要用这种眼前的小损失,换取未来对美博弈时欧洲的团结一心!

而法国的这种决心,对美国无疑不是一个好消息。这不仅意味着特朗普想在欧洲榨油水越来越不容易看,更意味着,他的做法,已经对美欧关系造成了实质性损害。美欧同盟作为西方同盟的基石,被特朗普弄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不仅仅再是同床异梦这么简单,而是更进一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尖锐对立的程度。这对美国本就正在逐渐衰落的霸权,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可想而知!

一场美法贸易战,暴露出法国的虚弱,也将美系同盟内愈演愈烈的的矛盾和冲突揭露在世人面前。而这所有的博弈和算计,又都指向西方世界今日之困境字核心要素——钱。

钱不够用,逼得马克龙必须向美企开刀;而同样是钱不够用,又让特朗普必须跟法国死磕。回想当年,美欧兄弟齐心,合伙大剪世界羊毛;可事到如今,没想却为了钱而同室操戈,彼此机关算尽。这种变化背后折射出的世界大势,确实值得好好寻味一番了。

当然,美法怎么折腾那是他们的事。我们更关注的,是中国在这场西方内讧中,能获得什么好处。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明白,特朗普和欧洲打的越欢,中国这边压力就越小——不仅美国的有限资源将进一步被消耗,欧洲也会因此必须跟中国加深合作。

只不过,美法贸易战,还有一层超越于经贸之外的好处,从长远看,这对中国国家整体战略环境,会起到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巨大颠覆性改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15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