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军的秘密,红色警戒2尤里的复仇原版中加入中国阵营会怎样?
复仇军的秘密,红色警戒2尤里的复仇原版中加入中国阵营会怎样?
如果你想玩正统的中国阵营的话我建议你一下红色警戒二心灵终结该细腻的剧情人物方面都不错你可以试一下但是难度较高不建议你一开始就玩最高难度要不然有你好果子吃的
美国在阿拉伯海再次拦截伊朗弹药船?
感谢小秘书邀请!
美国主导筹建的波斯湾护航国际联盟,现在是烂尾了。而美军中央司令部的这种《海上安全行动》,是自降身价把自己当海警了?在海上稽查军火走私,还真够敬业的。查到这条船上的军火,从逻辑上好像可以认定,是伊朗支援也门塞武装的,等到里边儿又藏了一部分舰艇零部件,胡塞武装那些拖鞋军要组建海军了?
查到一艘没有标识的军火走私船,仅凭逻辑就可以认定为是伊朗的,但这个逻辑中还有不合逻辑的东西,是怎么认定的。是不是又跟阿曼湾邮轮袭击事件一样?凭着三秒时长,模糊的连人脸轮廓都辩认不清的look资料,都可以断定那是伊朗人在中油轮上取回水雷;或者像巴特石油设施遭袭击,就凭着没有迹象表明是胡塞武装的杰作,也可以认定为是伊朗干的,反正伊朗人的脑袋,就是为了给他们扣屎盔子预备的。
对于美方声称,在这艘船上查出了大量伊朗制造的反坦克导弹等武器,TMD伊朗人都是傻子?干这种偷偷摸摸的军火走私,要把自己的招牌挂在上边,他们支援胡塞武装舰艇配件干什么?这种事儿好像只有美国人敢干,在叙利亚战场上的极端组织武装手里,ISIS叙利亚军队曾经缴获大量的美式装备,美国会不会承认是自己只支援他们的?当然他们不会,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这就是强权的逻辑。
当然这种诬陷表面上是小事,实际上是为了替沙特,堵截伊朗支持胡塞武装的通道,那支撑拖鞋军最近战力爆棚,去年9月就曾对沙特石油设施,发动了一轮无人机加导弹的攻击,到那个土豪石油生产被腰斩,造成沙特巨大的经济损失。随后又在也门境内,向介入也门内战的沙特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是团灭了沙特军队三个建制旅,把这土豪打老实了,此时伊朗也公开承认了对胡塞武装的支持,这是沙特主动向伊朗寻求缓和关系。
最近的美国在伊朗面前人连率了一串大跟头。被伊朗及其圣城旅支持的小兄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连续被打的满地找牙,全不敢直接对伊朗还手,让美国在中东的霸权地位,进入了崩盘的噩梦,在海湾的内部没有美军恣意妄为的地位,伊朗的导弹艇和无数的岸级基导弹,会把美军那些强大的舰艇打成筛子。无可奈何的美军只能撤到阿拉伯海之外,以非得战争的方式自降身价当海警,干起了海上缉私这种活儿,连支持沙特与那支草鞋军对抗,都得以这种周边古打酱油的方式。
看来美军这个昔日的霸权豪门,真成了破落户,连个那支世界最强大的海军都变成了土豪的海警队,把那个霸权玩儿到这种程度,也确实难为了这位昔日的霸主。
缅甸克钦独立军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克钦独立军起源于二战时期的缅甸对日战争。
当时的缅甸还属于盟军的地盘,抗击日本,当地的克钦邦景颇族被美国扶持,组成了101克钦突击队,作为美军的一种编制,抗击日本倭寇的缅甸伪军。
克钦邦的大量景颇族人在抗日过程中,学会了一些作战的经验,掌握了一些武器的使用方法和获得了大量美式武器,是克钦独立军的渊源,为其成立奠定基础。
克钦独立军的成立是在1961年。
景颇族有一个叫罗先的人,据说他曾经自小离开故乡,孤身一游四处漂流,16岁时被英国人招募加入殖民军队,被编克钦第一营,这是1937年的事。
由于在殖民军队中遭遇到了种种不公平待遇,收到了种族歧视,对于景颇族的语言,他决心去带领景颇族人反抗殖民,反抗侵略统治,在抗日战争中也是101部队的中的一员。
成为了一名上尉,这是缅甸本国军中很少得到的级别,战争中多次获得勋章,但之后缅甸民族主义运动出现高潮,作为克钦景颇族的一员,希望自己的民族独立,决心克钦自治。
1962年缅军中的一支以早丹三兄弟为主的少数民族军,来到缅北克钦地区,宣布成立克钦独立军和独立的克钦政府组织。
其组织中的很多人其实就是罗先在101的部下,目的就是为了争取克钦的独立性。
其组织规模一直在不断的变动,90年代以前,大概是在4000~5000~8000人差不多,有4个地区性的旅级单位组成。
克钦独立军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伐木以柚木为主,经营赌场,买卖玉石和跨国界贸易税收。
到2009年以后,该军的规模大概在1.5万到2.5万人之间,那选择在缅甸北部招募新兵,对抗缅甸政府军。
独立军在1991年,第四旅,由克钦独立军分离,极大的弱化了克钦独立军的势力。
如今缅甸政府军已经夺回了克钦邦一代的土地,2011年6月9日,克钦独立军再度与政府军开火,但是始终没有胜算,而且朝着越来越没落的方向。
指的是克钦军政府中的许多高级领导竟然是被抓来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克钦独立军发现领导阶层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指挥能力不强。
于是包括1994年至2001年任克钦政府第1把手的早卖,就是在1962年被抓来的,他当时是在缅甸政府工作,最后被培养成为了克钦政府克钦独立军的军队总司令。
但是由于1987年缅甸国防军对克钦进行了规模最大的围剿。早迈执行不抵抗政策,导致克钦的地盘大规模丧失,声望大跌。
2001年,克钦独立军发动政变,推翻早迈,选择都宰为主席,但由于缅甸局势有利于政府军,克钦并没有太大的人心优势,失去经济来源,所以日薄西山。
虽然94年建军和克钦军达成停火协议,缅甸政府承认其为第二特区。
但但缅甸仍然没有放弃事实上的进攻,但缅甸军在2011年打入克钦腹地之后,仍旧没能够全面收复,最关键的原因也在于当地山路极为崎岖,缅甸军补给困难,后勤难以为继,收复之路仍旧困难重重。
加上该地多是成片成片的原始森林,气候潮湿高温,瘴气弥漫,一般人也很难适应。
所以克钦独立军仍旧能够得有喘息之机,但未来如何,恐怕难以预料。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景颇族跟我们的景颇族和僳僳族渊源颇深,总人口大概在100万人左右,原本一直属于中原王朝,直到近代以后,清朝政府不断没落,被英国殖民者划走。
越战地道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如果看过电影《越战忠魂》,就会发现一个现象。
当时北越军队都是藏身在地道中的,并不公开活动。
美军空降兵,明明已经降落到距离北越军队只有二三百米的地方,却只看到零散的几个哨兵。
如果北越军队没有钻入地道,给美军空降兵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降落在杜朗河谷。
越南人挖地道,有着悠久的历史。
越南的近代史非常乱,常年处于战乱中。
19世纪法国人殖民越南,双方战争就不断,中国也曾出兵进入北越助战。
随后又是日本人入侵,将越南人饿死了几百万,越南的抗日战斗从没听过。
日本人垮台以后,法国人卷土重来,占领越南全境。
北越持续作战多年,将法国人打垮。
随后又是南越政府和美军出兵,有稀里哗啦打了十多年。
79年中国又出兵,又打了10年。
可以说,越南在20世纪的100年时间,和平的时间不到30年,其余70多年都在干仗。
无论战争谁赢谁输,老百姓都是要倒霉的。
尤其越南人大量使用游击战,敌人吃了亏以后必然来报复,屠杀老百姓和民兵。
这种情况下,隐藏自己就很重要。
一百年前,整个越南地区都有大大小小的地道或者地洞,就是用来躲避战火的。
地道逐步发展广大,成为攻守兼备的利器。
目前最著名的地道,是古芝地道。
它距离南越西贡大约40公里,是对付法国人时候修建的。
这里的民兵花费了20多年不断完善,修建了漫长的地道。
到了越南战争时期,越共你用这个地道作战和隐蔽行军,又加以扩建。
这条地道前后长达200公里,
无数条宽不到80公分的地道分为三层结构交错而成。
地道中建筑有医院、会议场、睡眠房间、作战房间、粮库及军事陷阱等设备,规划极为完备。
在1968年新春攻势期间,大量越共就是利用这条地道,进入南越各个核心地点,一举攻击了当时美国驻西贡大使馆、新山一空军基地(美军、南越政府军指挥部)、越南共和国总统府。
越南人的地道,修建的比我们的地道战有水平。
为啥?
越南人依靠地道保命的,而且是长达几十年时间保命,胡乱修建等于让自己送命。
今天越南作为旅游景点的地道,深度最少1米多,最深高达10多米,深入地下。
地道内部并不高,最高不过1.5米,低的不到1米,人必须弯腰才能行走,甚至爬行。
这主要是地道的长度太大,修建的工作量太大,只能因陋就简。
地道内部都用木头、石块等物体支撑,防止垮台。
南越很多地方拥有优质的黏土,地道根本不需要支撑。
地道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笔直一条,而是弯弯曲曲的。
这主要是用于防御,万一美军投入手榴弹或者炸药,地道枪毙可以挡住。
由于南越地区雨季降水量大,地道里面还设有排水沟和蓄水池,防止地道内积水太多。
越南地道最绝的是通风口和出入口的设计。
美军拥有大量催泪弹,一旦发现通风口,地道里面人就完蛋了。
所以,地道的通风口设计最为巧妙。他们通常用毛竹制造,正对这风向,还要巧妙的藏住入口,防止被美军发现。
大部分通风口可以随时切断,以对付美军毒气进攻。
另外就是出入口。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奉命搜查地道。
地道入口非常小,阿甘只能手持一把手枪,拼死爬进去,差一点就被卡主。
越南地道入口确实就是这样,尽量小,一次最多只能容纳一人匍匐进入。
出入口越小,就越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当然,也有一些地道口超过1米长宽,主要是用于搬运军火和后勤物资,以及便于士兵迅速离开地道发动进攻。
不管是什么地道口,都经过精心的掩饰。
他们通常用木板做成活动的门,模板上面还会铺垫植物、泥土之内,同地面正好平行。
即便美军士兵站在傍边1米甚至就站在门上,也不容易发现。
地道口还有很多巧妙地设计,比如水塘岸边紧贴水面的位置、佛龛下面、猪圈里甚至设在厕所的粪坑里。
地道有防御很进攻能力。同我们的地道战一样,由于地道内部弯弯曲曲,枪械用处不大。往往用一根红缨枪就可以防御住,对方有千军万马也杀不进去。
地道出入口外,往往会埋设地雷、竹签之类,附近还会设有交叉火力射击口。
敌人靠近地道出入口,往往就会被杀伤。
自然,地道战并没有那么轻松愉快。
虽越南人身材矮小,地道最高不超过1.5米,有的只有不到1米。通风口虽多,但越南天气非常炎热,地道内不但极度潮湿、缺氧,还有可怕的高温。
长期蜷曲在这种环境下,人真的生不如死,要有非常坚韧的毅力才行。
普通人进去几天就忍受不了,宁可选择开枪自杀了,也不受这种活罪。
另外,地道中的官兵随时还有生命危险。
1967年1月,美军对边水地区扫荡时发现地道网络。随后在地道系统的中心位置用推土机推出一个大坑,里面堆了4536公斤炸药,直接把方圆几公里内的地道炸上了天。
里面的越共官兵,没有一个人幸存。
哪位历史人物的临终遗言最让你感到震撼?
“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跟着毛主席走!”,罗荣桓元帅这句遗言,是我听过最震撼的遗言。
声音不大,却如雷贯耳,发人深省,凝聚罗荣桓元帅革命一生所坚持的信仰。
在十大元帅中,罗荣桓位列第七(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年龄排在第九(1955年授衔时,朱德69岁、刘伯承63岁、贺龙59岁、叶剑英58岁、彭德怀57岁、聂荣臻56岁、陈毅54岁、徐向前54岁、罗荣桓53岁、林彪48岁)。
可罗荣桓是最先去世的元帅,1963年就不幸病逝。
再加上罗荣桓是著名的政委元帅,因此在十大元帅中,罗荣桓素来不起眼,是存在感比较低的元帅。
可就是这个朴实无华的元帅,他的临终遗言却格外震撼。
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食堂就简单概括罗荣桓元帅波澜壮阔的一生,简单描述他与毛泽东深厚的战斗友谊。
01革命之初罗荣桓,1902年11月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祖父和父亲都是乡村教师。
1910年,罗荣桓在私塾读书,4年后转入本村罗氏岳英小学。
1919年,罗荣桓就读于长沙协均中学,正好此时,毛泽东等人领导的驱逐军阀张敬尧运动,罗荣桓就参加了驱张运动,罗荣桓虽然早就听说过毛泽东的大名,遗憾的是没能认识毛泽东。
1923年初,中国人民掀起了要求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旅顺、大连的爱国反日运动。
4月5日、湖南工团联合会等发起组织“湖南外交后援会”,展开对日经济绝交运动。
6月1日,外交后援会调查员在长沙湘江码头检查日货,遭到日本水兵殴打,引起群众义愤,群众聚集码头达千余人。当时停泊在湘江的日舰水兵开枪打死市民三人,伤数十人,史称“六一惨案”。
惨案发生后,长沙市民数万人举行追悼会、游行示威,并罢工、罢课以示抗议,最后遭到军阀赵恒惕的镇压。
罗荣桓就参加了这次运动,被列入“不法学生”黑名单。
罗荣桓被退学回家,不久到北京补习。
1925年,罗荣桓在私立青岛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求学。
4月青岛日本纱厂工人罢工,遭到日本资本家和军阀张宗昌的镇压。
罗荣桓组织青岛大学罢课,募集资金支援工人斗争。
1926年夏天,罗荣桓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报考中山大学工学院,可惜未被录取。
秋天,他回湖南家乡,参加了当地农民运动。
1927年4月,罗荣桓到武汉中山大学理学院就读,参加了共青团,任团支委组织干事,不久,转为正式党员。
7月,罗荣桓被派往鄂南通城县从事农民运动。
8月20日,罗荣桓组织通城秋收暴动,任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党代表,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8月底,罗荣桓率通城、崇阳农民武装100余人到达江西修水县,与没赶上南昌起义而来修水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
9月,罗荣桓参加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萍乡、宜春与湖南浏阳的交界处文家市会师。
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两人深厚的战斗友谊就此开始。
当时,毛泽东力排众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率军向罗霄山脉的井冈山地区转移。
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
当时,部队只剩下几百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井冈山革命的火种,其中就有罗荣桓。
红军时期的罗荣桓
10月23日临晨,秋收起义部队在遂川县大汾镇遭遇土匪肖家璧袭击。
起义部队严重受挫,4连只剩下三十多人,加上随后赶上来的1连,一共才百八十人。
为了成功摆脱肖家璧的追捕,毛泽东带着大家一路从小溪洞、坪水山绕道数十里,才终于抵达了荆竹山。
后来罗荣桓回忆道:
大家又饥又饿,无精打采,稀稀拉拉地散坐在地上。
要吃饭时,炊事班也跑丢了,没有办法几个战士从老百姓家里找来一点剩饭和泡菜、辣椒。
没有碗筷,毛泽东就和大家一起伸手从饭箩里抓着吃。
不过也就是在这次突围战中,毛泽东、罗荣桓结识了谭政。
当毛泽东得知谭政是湖南湘乡人后,开玩笑道:
“湘乡、湘潭可是邻居呦,这一次我们叫肖家璧打了个偷袭。这一仗也好,把我们三个湘人打上井冈山喽。”
随后,罗荣桓随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罗荣桓历任第一军第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营、第三纵队第九支队党代表、第二纵队政委等职。
02最好的政委1929年11月,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召集一批党代表开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为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做准备工作。
此时,身为红四军第三纵队第九支队党代表的罗荣桓,积极反映部队的情况。
他提出了废止肉刑、反对打骂士兵的问题。
1929年12月28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的溪背村廖氏宗祠召开。会议选举毛泽东、罗荣桓等11人为红四军前委委员。
会后,毛泽东和秘书冯文彬一起散步,这时罗荣恒恰巧从一旁走过。
毛泽东指着罗荣恒对冯文彬说道:
“这个同志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干部,对这个同志,我们发现晚了。”
1930年初,毛泽东改组了红四军第二纵队领导机构,罗荣桓被提升为第二纵队政治委员,担负起新的重任。
当时,第二纵队司令员是曾士峨,政治部主任是罗瑞卿,罗瑞卿与罗荣桓成为工作搭档,在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军中称他们为“大罗”、“小罗”。
1930年6月,红一军团成立,朱德任军团长,毛泽东担任政治委员,而年仅24岁的林彪任红一军团红四军军长。
林彪个性很强,与几位党代表的关系都搞得很僵。
因此,谁来给林彪做政委,成为一个大难题,派谁给林彪当政委呢?
毛泽东马上就想到了罗荣桓。
果不其然,罗荣桓出任红四军政委后,把军中政治、宣传教育、军事训练和后勤保卫等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连林彪也觉得无可挑剔,两人相处得非常好。
一直到解放战争,罗荣桓都是和林彪相处最融洽的政委,林罗配成为我军历史声名显赫的组合。
解放战争林彪和罗荣桓
毛泽东得知这些情况后,对身边的同志说:
“谁说林彪难缠?罗荣桓在四军,不是跟林彪团结得很好吗?”
8月23日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组建一方面军,红军决定强攻长沙。罗荣桓任红四军军委书记、政治委员。
1931年8月,罗荣桓参加第三次反“围剿”,他在率领部队转移途中遭敌袭击,一些伤员、俘虏和缴获的枪械受到损失。
随后,他被免去军委书记职务,由林彪接任。
1932年3月,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一军团和五军团的十五军组成东路军,罗荣桓任一军团(兼东路军)政治部主任。
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后,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毛泽东被撤消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失去对红军的指挥权,
而罗荣桓因多次在会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被说成是“宗派主义者”,随之受到排挤,并被撤消了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职务。
此后罗荣桓被调离前线部队,在后方担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任巡视员、动员部长、总政治部扩红突击队总队长等职。
虽然饱遭排挤,但罗荣桓一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的工作。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任红八军团军团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逐渐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指挥地位。
毛泽东随即就恢复了罗荣桓的领导工作。
后来,毛泽东在谈起这段往事时说:
“在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斗争中,罗荣桓表现了坚定的原则性,并且遭到了撤职。虽蒙受冤屈,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03抗战奇勋1937年春,长征结束后,罗荣桓被任命为后方政治部主任。
5月,罗荣桓与林月琴结婚。
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不久,罗荣恒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即将奔赴抗日前线。
一天,毛泽东派警卫员把罗荣桓的新婚妻子林月琴叫到他的窑洞。
毛泽东亲切地同林拉起家常,林月琴刚来时的紧张和拘束感一扫而光。
接着,毛泽东高兴地向林月琴讲起了罗荣桓的经历和为人。
毛泽东说:
“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可又有很强的原则性,能顾全大局,一向对己严,待人宽。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
当然,老实人免不了受人欺负,这也没有什么,历史总会正确评定人们的功过是非。
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是不行的,我们共产党人都要做老实人。”
最后,毛泽东关切地问林月琴:
“你们新婚不久就要离别,我是不是有点残酷?”
林月琴立刻回答:
“这是革命的需要嘛!”
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说:
“好,以前你当宣传员,提着石灰桶刷标语,动员人家送郎当红军,今天你自己送郎上前线!”
林月琴回到家里,向罗荣桓讲述了毛主席接见她的情景。
罗荣桓很受感动,他把毛泽东的关怀和赞誉深深埋进心底,加紧了奔赴前线的准备工作。
分别的那天,罗荣桓对林月琴说:
“我走了,你留在延安好好学习、工作。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记住毛主席的话,永远做老实人,忠诚于党的事业。”
罗荣桓和林月琴
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罗荣桓任第一一五师政训处主任,后改为政治部主任。
1938年3月,林彪被阎锡山部队误伤,离职休养,由陈光代理师长,随后罗荣桓任一一五师政委。
陈光脾气也很大,与林彪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罗荣桓依旧和陈光相处得很融洽。
没说的,罗荣桓就是我军历史上最出色的政委。
1939年3月初,罗荣桓、陈光率一一五师主力进入山东。
到达山东后,罗荣恒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正确方针,抗日民主武装力量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山东局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942年是山东抗战最艰苦、最紧张的一年。这年底,罗荣桓因劳累过度,出现尿血,日见消瘦,却始终查不出病因。
正在这个时候,毛泽东经过反复酝酿,决定由罗荣桓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一一五师政委兼代师长。
此时罗荣桓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1943年3月11日,他致电中央,请求准许他休息半年。毛泽东接到电报,感到十分突然。
12日,毛泽东和朱德复电:
“你的病情如果还不是很严重,暂时很难休息。”
同时建议让罗荣桓的战友黎玉、萧华等多分担一些工作。
而且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健康一直非常关心,经常发电报询问病情,安排治疗和休养。
可惜,罗荣桓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此后,当山东军区新的机构组成以后,毛泽东便批准罗荣桓赴新四军,以便于请当时在新四军工作的国奥地利泌尿科专家罗生特诊治。
罗荣桓在山东工作了大概7年时间。
1962年,毛泽东曾对他的成绩做出评价:
“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北占东北,南下长江。”
这个评价无疑是客观准确的。
04身患重病1943年5月,在林月琴的陪同下,罗荣桓来到新四军军部驻地淮南黄花塘。
罗生特诊断查明,罗荣桓的肾脏有病变。但究竟是肾癌还是多囊肾,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罗生特也无法确诊,他建议让罗荣桓秘密赴上海治疗。
这个时候,罗荣桓怎么脱得开身。
这年8月,罗荣桓担任山东分局书记。
可是,罗荣桓的病情依旧没有得到好转。
1944年,山东分局鉴于罗荣桓的身体,发报请示中央,毛泽东同意由林月琴陪同罗荣桓前往新四军三师,通过地下交通线去上海。
毛泽东太过担心了,同意之后,2月8日又发电问候罗荣桓病情。
2月27日,罗荣桓到达三师驻地,才看到了毛泽东问候电报。
他马上决定不去上海,又返回了山东。
事后来看,这耽误了罗荣桓的病情,造成了遗憾。
1945年9月19日,抗战胜利后,为了贯彻“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罗荣桓被调往东北工作,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委、东北局副书记、东北人民解放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华中局(后为中南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后为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
罗荣桓与林彪、聂荣臻等人合影
此时罗荣桓的身体已非常虚弱,可等他11月到达沈阳后,他就立即投入工作。
待调到东北的部队基本安排就绪后,罗荣桓才去做了前日本陆军医院身体检查,经诊断,他得了肾癌,认为必须动手术。
当毛泽东知道消息后,不敢置信,他经过慎重考虑,建议让罗荣桓到驻朝鲜平壤的苏军医院治疗。
然而,经平壤苏军医院确诊,罗荣桓再次被确诊为肾癌。院方建议尽快去莫斯科治疗。
毛泽东马上给斯大林发报,称:
“罗同志是我党重要财富和久经考验的忠诚干部,希给予最好的治疗。”
1946年7月,罗荣桓在林月琴的陪同下赴莫斯科,做了肾脏切除手术。
1947年6月,罗荣桓不顾苏联医生要他长期疗养的建议,出院回国。
一回国,罗荣桓就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去了,为解放战争胜利,做出突出贡献。
1949年5月,罗荣桓在天津视察时,又突然病倒了。
毛泽东得知后派保健医生黄树则赴津为罗荣桓治疗。
黄树则临行前,毛泽东给罗荣桓写了封亲笔信,在信中要求罗荣桓在天津安心养病,暂时不要随军南下。
毛泽东还用“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样的谚语来安慰罗荣桓。
05众望所归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
1950年4月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兼任总干部管理部部长,开始研究军衔实施的准备工作,主持上将以下、少将以上将衔评定。
这又是一个繁重的工作,由于劳累过度,他的病时常发作。
有时一个会开完了,他需要靠在沙发上休息好长时间,才能缓过劲来。
毛泽东知道后,在罗荣桓上报的一份干部任免书上写道:
“荣桓同志,你宜少开会,甚至不开会,只和若干干部谈话及批阅文件,对你身体好些,否则难于持久,请考虑。”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为表彰新中国成立期间做出了卓越功绩和巨大贡献的功勋将领们,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众望所归的罗荣桓被授予元帅军衔,是著名的政工元帅。
罗荣桓被授予元帅军衔
然而,此时罗荣桓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了。
1958年3月,在林月琴的陪同下,罗荣桓出席了成都会议。罗荣桓参加了一次会议后,毛泽东就指示他,会中可以退席,不要勉强坚持下去,可以在宿舍看看文件。
有一天,林月琴陪罗荣桓在院内散步,看到毛泽东也在散步。
当时,正在除“四害”,到处都在轰赶麻雀。但罗荣桓下榻的金牛坝招待所内无人驱赶,因此许多麻雀都飞到招待所里来,嘁嘁喳喳,十分热闹。
罗荣桓、林月琴和毛泽东打了招呼后,毛泽东挥了挥手说:
“你们看,麻雀都到这里来避难了。麻雀还有个避难所,比我们当年下井冈山时还好一点。那时我们连个避难所也没有了。”
毛泽东说到这里又看看林月琴说:
“还是我说得对吧,我们这位病号可是老实人呀!我喜欢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毛泽东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评价罗荣桓是老实人。
这既是对罗荣桓的嘉奖,也是对他的评价。
1959年,毛泽东曾经单独找罗荣桓谈国防部长的人选问题,罗荣桓谈了自己的看法。
回家以后,林月琴问他同毛主席说了什么。
罗荣桓只说了一句:“一些人事上的事。”,便没有再多说什么。
这就是罗荣桓工作作风严谨的体现,哪怕是他的夫人,他都不露任何口风。
06国难问谁?随着罗荣桓病情的恶化,他必须进行肾脏移植手术,可惜当时医学水平的限制,完全无法完成这样的手术,于是罗荣桓的健康每况愈下。
1963年9月28日,罗荣桓病情加重,血压骤增,肾功能衰竭,引发尿毒症,心绞痛,住进北京医院,住院不久便报了病危,毛泽东指示组织全力抢救。
住院期间,罗荣桓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每次治疗后,他都带着胜利的笑容说:
“又打了一个胜仗,看起来,对于病也得要抗,不抗是不行的。”
随着病情的发展,他已经很难起床了。但是他还是一次一次地挣扎着要坐起来,反复地说:
“让我坐起来,站起来,能站起来就胜利了。”
当时他常常陷入昏迷状态,让人忧心不已,可是他醒过来却宽慰大家说:
“人总是要死的,这是新陈代谢,自然规律嘛!
12月15日,罗荣桓病危,一次他苏醒过来,看看床前的林月琴和孩子们,他拉着林月琴的手,深情地望着,说:
“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
而后他又嘱咐自己的孩子道:
“我一生选择了革命的道路,这一步是走对了。你们要记住这一点。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给你们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
说完,他陷入了昏迷过去。昏迷中,他还在不断地呢喃着道:
“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了一条,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
听着这些话,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热泪盈眶。
当时主持他的医疗工作的中央保健局长黄树则将他的遗言写成了一首短诗:
我尽力争取不死,
继续为革命奋斗,
如果死已经来临,
我也决不畏惧,
绝不发愁。
我给你们留下的只是党的事业,
别的什么都没有。
我的遗嘱是一句话。
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跟着毛主席走!
1963年12月16日,下午2时37分。罗荣桓元帅病逝。
当天晚上,毛泽东正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会议听取聂荣臻汇报10年科学技术规划。
开会前,毛泽东提议与会者起立为罗荣桓默哀。
默哀结束后,毛泽东说:
“罗荣桓同志是1902年生的。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
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
原则性强,对党忠诚。
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作用。”
而后,他对时任军委秘书长罗瑞卿道:
“请你转告林月琴同志,就说罗荣桓同志逝世,我很难过,请她注意身体,继承罗荣桓同志的遗志。”
12月19日,毛泽东亲自参加了罗荣桓的追悼会。
毛泽东参加罗荣桓追悼会
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十分悲痛,几天夜不能寐。
一天深夜,毛泽东写下了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高度评价和痛惜之情。
结语、罗荣桓元帅以低调严谨著称,在十大元帅中他往往为人所忽略,关于他的故事,也很少被人提起。
可他的遗言,却展现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罗荣桓元帅是可敬的元帅!
此致,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