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起 成就,为什么有人说现代空战是体系空战?
弹起 成就,为什么有人说现代空战是体系空战?
的确是这样的,对于现代空战来说,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空中格斗作战,而是成体系成建制的配合作战。在体系化的控制之下,可以让战机发挥出其最大的作战能力,而不是靠单一战斗机身具备的性能来作战。
所谓的体系化空战,就是指拥有完善的空军空防体系,往大了说,它是整个军队从武器装备到后勤保障再到军政制度的宏观体系,往小了说,哪怕一个作战单位也存在战术层面上的体系。任何一种武器无论再如何强大也不能单打独斗,都必须要依托整个区域内的作战单位的相互配合、统一协调,最后完成任务分配。
举个例子,比如美军的航母战斗群就是一个完整化的体系作战单位。从空中来说,美国,海军航母编队配备的是FA-18E/F大黄蜂战斗机,拥有1250公里的作战半径。在航母进行,对空作战时,通常会派遣FA-18E/F战斗机,在距离航母600到800公里的范围内进行巡航。而在战机身后,距离航母在300-350公里范围内是美国部署的E-2C空中预警机。
而美国的空中预警机拥有探测至少460公里范围内的空中目标,并且可以指挥作战飞机进行打击和空中拦截等任务。这样就加大了对空域范围的控制,同时也可以及时指挥作战,飞机到达指定空域,拦截指定目标。而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坐在飞机关闭其机载雷达,防止其目标暴露,同时又能很快的解决拦截问题。在这样的体系内,能够发挥出作战飞机的最大效能。
再比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利用完整的空军作战体系,在针对伊拉克的空中作战时,利用强大的空中预警机,提前发现了伊拉克空军正在起飞的MiG-29 的战斗机。虽然米格29战斗机拥有优秀的空中格斗能力,但是在美国联军的压倒性空中优势前根本就没有发挥的机会,至少有 6 架 MiG-29A 在空战中被美国空军的 F-15C 击落。这就是体系优势所在。
体系作战几乎就等于战场的单向透明,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充分掌握着全部战场的信息。反观伊拉克对于战场信息的掌握,就是非常的片面。那么对于海湾战争的空中战场来说,几乎就等于对于联军的单向透明,在伊拉克米格29战机起飞之时就已经被掌握,被击落的米格29战机飞行员都不知道为什么被击落。这就是体系化作战的优势所在,而美军是世界上唯一最早完成体系化作战的国家。
而对于现在的空战,包括未来的空战,都是一个体系化对抗的空战。一旦不具备体系化作战,或者失去体系化作战的节点,那么几乎就等于失去了绝大多数的空中优势,就等于对方获得了战场的信息控制权。未来的体系化作战是大国空军开始角逐的主战场,好在我们国家已经建立起来了这样的体系作战能力,而这也得益于我们这10多年的空军特种作战飞机的建设,我们的航空人真的辛苦了!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到过的最吸引你的民族聚居地是哪里?
好,来回答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各有千秋,我认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对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最吸引旅客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仅仅就这个村所居住的很宏大场面就可以震撼你。这里居住有1500多户苗族人家,近6000人,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巨型村寨。
首先我们从这个苗寨的外表建筑来看。
由十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连成一片,村寨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在空间组织上没有人为秩序的,根据地形特点,因地制宜,由山脚延伸至山脊顺势而上,顺应山体形态的原生态,最大限度的保持山体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达到建筑与自然走势的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了苗族人尊重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建筑群体轮廓的走势充分体现了与自然山体坡度形态是一致,这座巨型村已有2000多年建寨历史,是苗族第三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素有“苗都”之称,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艺术天然博物馆”,是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
其次从西江千户苗寨的文化来看。
在明清时代,西江苗寨是典型的“生苗"居住区,历史上这里很长时间没有受到汉文化融化,反而驻守"蛮夷"之地的汉人苗化,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
西江苗族有语言没有文字,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人之间的交流仍然使用苗语。
还有西江苗族的银器也是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苗族同胞表演的民族歌极具有民族色彩,华丽的服饰、欢快的歌舞和美丽的爱情故事能使你更加了解苗族的人文风情。
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这些璀璨的非物质文化对来贵州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的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第三地理气候来看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
在地理气候上西江千户苗寨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凉宜人,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傅雷家书读书手帐如何做?
《傅雷家书》是早买的,但一直没有仔细翻阅,寒假里把它定为我的读书计划之一,但琐事太多书读的就有些慢,想边读边整理笔记更是没有完成,一直拖到了今天。在代序中楼适夷老先生以昔日老友的身份回忆了与傅雷交往的真挚情谊,也给我们描述了傅雷对儿子傅聪严格的教育,更与读者追忆了傅雷在给儿子的信时的拳拳爱子之心,代序中这样描述“他指着傅聪报告自己艺术活动的来信对我说:‘你看,这孩子在艺术修养上确实已经成熟起来了,对这一点我是比较放心的。我担心的是他身居异国,对祖国实况有所隔阂,埋头艺术生活,最容易脱离实际,脱离政治,不要在政治上产生任何失误,受到任何挫折才好。’”在那特殊的时代,这样一个读书人心里怀着忐忑,在不可预知未来如何的情况下担忧儿子的前途命运。时代不可抗拒,人的命运便也无法自我把控,行差踏错,谁又知左与右差别到底在哪?
《傅雷家书》
楼适夷赞誉这部著作“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在傅聪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是严厉的,甚至楼老认为有些“残酷”,但面对儿子的成熟,成绩傅雷则是欣喜的,是鼓励的。在傅聪没有按谱子练习而是弹起自度曲时,父亲“并不是来制止的”,他听了一遍,又听一遍“并亲子用空白的五线谱,把曲调记录下来。”严父就是这样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鼓励他做下去。
手帐画的不是很成功,但坚持下去总是应该的。“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楼老如是说,我也要用我的坚持成就我的孩子的榜样。
如何评价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人,军事家,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谥“景武”。列武成王庙。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是大隋名将韩擒虎的外甥。李靖的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本人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颇有“文武才略”,又很有进取之心。他曾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立功业求取富贵,何必只做一个读书人呢”!
李靖的舅舅韩擒虎是隋朝名将,喜欢与年少的他谈论兵事和战法,说:“现在可与之讨论孙吴(孙武、吴起)之术的人,也只有你啊”! 李靖在隋朝时期先、后担任长安县功曹、马邑郡丞、殿内直长等职。他的官职虽微,但才干却闻名于大隋。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等人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你终当坐到这个位置”!
隋大业(605年-617年)末年,李靖在马邑郡(今山西朔县)任职,隶属李渊帐下,负责与突厥作战。当时,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大隋政权摇摇欲坠,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暗中招兵买马,为起兵反隋做准备。李靖发现动向,打算把这一情况报告给隋炀帝,当他来到长安,发现长安已被李渊的唐军所占领。李靖被俘,准备斩首。李靖大叫道:“明公兴起义兵,本是为天下除去暴乱,怎么没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秦王李世民发现李靖是个人才,连忙制止行刑,回去向唐国公李渊报告,李渊也知道李靖是个人才,就没有杀他。从此,李靖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立下了不少战功。
大唐建立后,李靖又随同李世民,参加了平刘武周、擒窦建德、枭刘黑闼、灭萧铣等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李靖凭借非凡的军事才能、出色的谋略智慧、优秀的驾驭能力,赢得了李世民的信任、得到了李渊的倚重。武德六年(623年)七月,原投降唐朝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杜伏威、辅公祏二人不和,辅公祏乘杜伏威入长安之际,窃据丹阳(今江苏南京),举兵反唐。李渊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李勣为总管,率大军东下讨伐。辅公祏听说唐军到了,忙派大将陈正道率二万步骑驻守青林、冯惠亮率三万水师驻守当涂。辅公祏还派人修筑了长达十多里的建月城,另用铁索将长江封锁起来,任由唐军叫阵,就是坚守不战。
李孝恭召集诸将商议,诸将认为:“冯惠亮、陈正通都掌握了强大的兵力,构城固守,守险避战,短时间内是难以攻取的。不如直取丹阳(非今天的丹阳,这里指南京),将辅公祏的巢穴捣毁,丹阳如破,冯惠亮等人自然就不战而降了”。李靖不同意这种意见,他认为:“冯惠亮等驻守的城栅尚且不能攻取,辅公祏固守的却是石头城,难道就那么好轻易攻取的吗?况且,如果我们攻打丹阳,冯惠亮、陈正通从侧背攻击我们,会是什么结果呢”?他建议,隐蔽主力精兵,用老弱士兵诱敌攻打冯惠亮、陈正通。待他们追击时,用精兵埋伏,这样当涂、青林就容易夺取了,这两处拿下,丹阳就成了孤城,攻打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战争形势正如李靖所料,很快就解决了叛乱。得胜班师,唐高祖李渊升李孝恭为扬州都督。赏赐李靖很多财物,还有奴婢、马匹。任命他为行东南道台兵部尚书。并称赞说:“李靖先后为我除去萧铣、辅公祏,就是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的”!
武德八年(625年)八月,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余万人越过石岭,大举进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李渊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统率一万多江淮兵驻守太谷,与并州总管任瑰等共同迎击敌人。由于突厥来势凶猛,诸军迎战多失利,任瑰全军覆没,唯有李靖军取得重大胜利,大唐颜面得以保全。不久,又任李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以抗击东突厥。李靖在青铜峡附近与东突厥展开激战,击败突厥军队,唐高祖任命李靖为灵州都督。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李世民继位,唐太宗任命李靖为刑部尚书、待中书令、宰相等职。
李世民刚登基时,东突厥颉利可汗乘唐朝皇帝更替的机会,率十几万精锐骑兵再次进侵占泾州(今甘肃泾川西北),并长驱直入,兵临长安附近的渭水便桥之北。不断派兵挑衅,还派执失思力等人潜入长安城,以观察虚实。当时唐征调的诸州兵马尚未赶到,长安城内能拿武器打仗的不过几万,城内百姓人心惶惶。李世民涉险亲临渭水桥,与颉利可汗结盟,突厥这才退兵。
为报此仇,贞观四年(630年)初,唐太宗李世民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代州都督张公瑾为副总管,灵州都督薛万彻、并州都督李勣、华州刺史柴绍等率十多万大军讨伐东突厥。当时,天气异常寒冷,李靖率三千铁骑直捣颉利可汗老巢,其余各部星夜兼程,包围攻打各个要点。颉利可汗得到消息,既对李靖用兵表示惊奇,又感到害怕,部众无不大惊失色。断定:如果唐兵不是倾国而来,李靖决不会孤军深入的,于是“一日数惊”。李靖探知这一消息,采用离间之计,威逼颉利可汗的心腹、亲信康苏密前来投降。李靖随后迅迅速占领定襄,俘获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政道及原隋炀帝的正妻萧皇后。颉利可汗闻讯,仓皇逃往碛口(今内蒙二连浩特西南)。唐太宗得知李靖大败东突厥,非常高兴。封李靖为代国公,增加食邑三千户,赐锦帛六百段及名马、宝器等财物。并赞叹:“汉朝李陵带领五千步卒进攻匈奴,最后落得归降匈奴的下场。李陵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骑兵深入敌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这是古今所没有的奇勋,足以雪往年在渭水与突厥结盟之耻”。
与此同时,李勣率军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与突厥军在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北)遭遇。唐军奋力冲杀,把突厥军打得溃不成军。其他各路唐军如期完成各自的进攻目标,歼灭和打溃突厥军的有生力量。颉利可汗一败再败,损失惨重,他收拢残兵败将,退守铁山。清点时,发现只剩下了几万人马。颉利可汗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只好派执失思力入朝请罪,请求举国归附唐朝,并表示愿意入朝。其实,他内心尚犹豫未决,意欲赢得时间,以苟延残喘,俟草青马肥之时,逃到大漠以北,以卷土重来。同年二月,李世民派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颉利可汗,李靖揣摩到李世民这样做的真实意图,对张公谨说:“使者到了颉利可汗那里,突厥必定会放松戒备。我们就乘此良机,选拔精骑一万,携带二十天的军粮,带兵从白道袭击突厥。”张公谨说:“陛下已经下诏准许颉利可汗归降,朝廷派去的使者也在那里,恐怕不宜去讨伐进击”。李靖说:“这正是用兵的良机,时机不可错过,这就是韩信之所以消灭齐国的道理。即使像唐俭等使者由此遭到什么不测,又有什么可惜的呢”?
于是,李靖率军直逼阴山,遇到突厥斥候千余帐,一战将其全部俘获,命他们与唐军以同行动。这时,颉利可汗见到唐使臣,放松了戒备。唐军前锋苏定方率领的两百余骑又乘着大雾,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帐七里远的地方才被突厥人发觉。的颉利可汗如同惊弓之鸟,慌忙骑上马逃跑了,突厥军于是四散而逃。李靖大军随后赶到,杀敌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缴获牛羊数十万只(头),并杀死隋义成公主。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想北过大漠,在碛口受李勣阻击,不敢向北逃窜,其余没来得及逃跑的酋长,首领皆率部投降。不久,颉利可汗被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擒获,送到京师。东突厥从此宣告灭亡。西域各部汗国闻知,先后归附大唐,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此后,占据青海的吐谷浑进犯大唐边境,唐太宗决定大举讨伐,因满朝文武无人敢担当此任,李世民自然想到了足智多谋、威震边庭的李靖。这时李靖年事已高,患有足疾。老将军听说朝廷将要远征吐谷浑的消息,顿时精神抖擞,他主动去求见宰相房玄龄,请求挂帅远征。唐太宗大喜,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统一指挥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路大军,反击吐谷浑的战争就此拉开。
狡诈的吐谷浑伏允可汗听说唐军到来,下令向西逃跑,并把野草烧光,用以断绝唐军马草。各路诸将大都认为唐军战马赢瘦,缺少草料,不适合长途追击。兵部尚书侯君集则认为:吐谷浑已“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李靖完全赞同侯君集的意见,决定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于是兵分两路: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等从北道,侯君集、李道宗从南道,两路大军一齐进发。
李靖亲率北路军在曼头山(今属青海)击败吐谷浑军,用缴获的大批牛羊充作军食。北路主力也先后在牛心堆、赤水源两地大败吐谷浑军。侯君集、李道宗所率南路军进展也很迅速,他们深入荒漠二千余里。这里荒无人烟,温差变化大,有时酷热难忍,有时寒冷得令人颤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长途奔袭,到了五月,终于在乌海(今青海兴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并大败其军。薛万均部则在赤海打败了吐谷浑天柱王的军队。
李靖都促各军继续进击,连战告捷。一直打到吐谷浑西陲且末(今新疆且末)。部将契苾何力追击伏允可汗,破其牙帐,杀数千人,缴获牛羊二十多万头(只),并俘虏了其妻、子、部众。伏允可汗率一千多骑兵逃到碛中,不久,伏允可汗走投无路自缢而死。他的大儿子大宁王慕容顺则杀死天柱王,率众降唐。李靖率军经过了两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大胜吐谷浑,大唐王朝为了控制吐谷浑旧境,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趉故吕乌甘豆可汗,并留下李大亮协助防守。
在征讨吐谷浑时,盐泽道总管高甑生贻误军机,受到李靖的军法惩处。高甑生为报私仇,串通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李世民下令彻查此事,弄清了真象,以诬告罪将高甑生流放边疆。从此,李靖心受刺激,闭门不出、谢绝会客。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恶化,当时同样身患重病的唐太宗亲临病榻探望。他见李靖病危,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说:“公乃朕故旧,功盖社稷”。这年四月二十三日,李靖去逝,享年七十九岁。李世民特命陪葬昭陵,赐谥号为“景武”,名列凌烟阁。不久,唐太宗也随之而西去!
小孩是左利手?
作为一位专业认证的执笔正姿训练师,我来给你一个确定的解答!
有人说不用纠正,也有人说要纠正。到底要不要纠正,很多人莫衷一是。其实,这个问题要先搞清楚,纠正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先要确定准备用手做什么,再来谈要不要纠正,简单的回答说应该纠正或不纠正,都有失偏颇!
如果只是从日常普通的生活工作来看,完全没有必要纠正,比如吃饭、运动等等。但如果从事的工作是涉及到左手和右手相比,效果有明显差别,而又要达到专业要求的,就要纠正。
下面我们以写字为例,如果小孩子写字只是日常的写作业,写的字能达到相对工整、规范要求,就没必要纠正。但是如果把书写时间和书写速度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就可能要重新考虑。
现代书写方式是从左自右的横向书写,不同于古时人们自上而下的竖式书写。而这种横向书写是明显利于右利手而不利于左利手的。
如果没有经过训练纠正,左利手与右利手相必,同一个人在书写同样字数的书写内容时,在用时和书写速度上是明显弱于右利手的。
随着小孩年龄增长,学习的作业量和考试的书写量随所在年级升高越来越大,左利手的孩子就会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保持书写速度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或考试,就要降低书写质量,势必影响字迹工整及卷面。另一种是为了保持书写质量,就要多花时间,如果考试时间有要求,就很有可能收卷时答不完。
能不能两全其美可以写的又好又快?这是完全可以的实现的!我们的专项执笔正姿改手课,通过分步技能训练,帮助孩子用右手书写,逐渐适应正常的书写质量和速度要求。如果没有经过书写训练,孩子平时靠代偿动作硬撑完成书写任务,长此以往,手腕、手臂、肩背、脊椎等就会出问题,将导致骨骼畸形,严重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
如果家长不希望出现以上问题,或者就是希望让孩子在专业书法艺术方向上发展,就可以选择尽早纠正左利手,改为右手写字的右利手。但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简单粗暴强制要求孩子。建议家长可以学习我们专业的改手训练课课程内容,这个课的课程设计是根据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照顾到孩子的心理感受,逐步达到训练效果的。
当然,如果是佛系家长,不看重孩子写字、考试等方面,一切顺其自然,就不用刻意纠正。如果你不是佛系家长,就有必要具体了解右利手为什么是明显优于左利手写字的。左手写字者在写字操作的环境和本质上有以下困难:
1.笔划的笔顺方向问题:
汉字多数的笔划是由左往右书写,如写点或横、捺划的右手正常操作是从手的外面由远处(左方)往里面近处(右方)写,这种由虚处往实处的操作方向,可藉由笔杆右边获得手部的支撑抵靠而容易书写,且视野不被阻挡。而左手书写者则完全相反和违背,且手部会在运笔书写的同时遮蔽书写视野。
2.字体结构空间的笔顺遮挡:
一个合体字分成几个部分,它们也是由左往右书写,如左右结构的「野」、左中右结构的「粥」,都是先写左方再往右方顺序书写。左手写字者同样造成一边书写一边遮挡书写视野。
3.横式书写排列的遮挡:
现在的行文,通常是从左到右排列,左手写字,除了遮蔽视野外,也容易让手部沾到写字的油墨。因此,我们常看到左手写字者以倒勾手腕方式来书写,以便于看清所写的字体并避免沾到未干的笔墨。
4.手部的施力方向阻碍:
当书写横划时,常常以手腕施力来摆动。但人体的手腕结构是右手往右容易摆动,且线条自然往右上,字体结构样式好看。而左手是往左容易摆动,但笔划方向相反,且线条往左上上扬(实际看起来就是往右下下坠),字体样式不好看。
因此,左手者书写横划在不能由右往左,也不能施展手腕的施力条件下,只能以手指施力方式,以抓笔来往外推(向右方,往外的虚处)的方式书写,造成又要抓住笔又要移动笔的复杂操作模式,书写无法达到省力、快速、轻松、舒展。
5.笔划美感难以顺应手部操作来展现:
看看最基本的八个笔划,右手操作起来,一切都是自然又合理的:以右手而言,往左方是往虚处(轻放),往右方是往实处(重压)。
点:往右下,由轻加重=由虚变实。
横:由左往右,左轻右重收顿笔=由虚变实。
竖:起笔顿点先往右下压笔(获右手实靠支撑)再往下行笔,左手则没获得依靠。
撇:往左下施展,往左虚处走,自然的由重变轻提笔。左手成往实处走,无法提笔变轻。
捺:往右下的实处走,由轻到重再提笔变轻,因此下方顿笔靠实后再做雁尾提笔。左手往外处无法用力顿笔。
挑:先起笔往右下顿点,以加重施力获得抵靠后才容易往右上弹起放轻。左手困难如此操作。
折:一横加一竖的连续笔划,由左往右,横轻竖重,横折竖有笔杆右边的手部支撑,自然可加重往下书写,左手则没有办法。
勾:往左上,往虚处走,自然放轻释放力量。左手则相反,往实处走,无法放轻力量。
6.书写工具的受碍:
左手执笔由于无法自然顺利的压着笔尖写字,而以手指提着笔杆往外面虚处移动方式用笔,减轻了笔尖和纸张的紧度和摩擦力,使得圆珠笔、中性笔等具有笔尖圆珠的笔款,无法顺利藉由圆珠带动墨水出墨。 同时,摩擦力减少,过于滑溜有如用白板笔在白板写字,难以让线条笔直。而右手书写的效果,有如用粉笔在黑板写字,摩擦力的运用很容易让线条笔直有力。
外国人左手写字为什么没那么难?外国人应该指书写英文数字的西方人,要明白,英文和数字在书写过程中,主要是画圈,横竖的线条很短,且没有汉字笔画中起行收等复杂的轻重表现要求。所以,克服起来的难度降低了很多。
左利手以习惯的左手写字,只有左手熟练这一个优点。但操作环境是不合理的,崎岖辛苦只有左利手本人能体会。这里也给不做改手的孩子家长一些书写建议,以便降低书写困难:
书写位置要保持在身体中央的左半侧:笔尖才不会遮蔽视野。纸张摆放可挪为左上角略高于右上角:有助于竖画等上下方向的施力操作。握笔高度稍提高些:提高握笔以增加臂部发力的方式,可加大原本受局限的手指书写活动的范围。笔杆后端靠于食指处可再稍往前挪,使笔杆更直立些:作用在于增加手指与笔杆的接触面积,让笔杆的操控性更有效。采用较粗的笔杆,增加手指和笔的接触面积,易于控制笔杆。如果学习者能知道以右手的正确方式书写,并能够善用右手写字的以上优势和原理,就可以尝试重新学习改以右手写字。虽然刚开始时,右手比较笨拙和不习惯,但只要纠正训练方法得当,就会比较快的度过不适期。一旦操作能够变得简单容易,所谓的初期不习惯,也能在一小段时间以后很快变得熟练和习惯。
多年以来,所有经过我们训练左手改右手写字的学生,追踪家长反馈结果都是:孩子后来写字再没有任何困难、完全正常!
我是关老师,关注我,一起聊聊孩子写字的那些事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