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圣赢富王,封神演义封神大战后?

2024-08-03 05:15:56 60阅读

股圣赢富王,封神演义封神大战后?

许仲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除了天道圣人、准圣、大罗金仙等一批神仙精英外,其中还有个独特的另类存在,就是传说中的黄巾力士。这个角色虽然很不起眼,可是呢,但凡有点能耐的大罗金仙,都有这样的匹配,比如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这样的先天圣人,石矶娘娘、云霄三姐妹、广成子等截教和阐教精英,他们就可以随时召唤黄巾力士,前来效命,接受指令。黄巾力士可以说是神仙大佬们某种身份和地位的标配,不带个黄巾力士,都不好意思出门。

那么问题来了,封神大战成就斐然,大拿们成仙的成仙,封神的封神,就连玄门三圣都吃了鸿钧老祖的陨圣丹,到天庭昊天那里报道去了,这些个黄巾力士究竟是个什么归宿,他们去了哪里呢?

股圣赢富王,封神演义封神大战后?

长公子扶小苏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黄巾力士在神仙界的定位,坐标,身份。他们在神人仙佛三界六道的卡位,直接决定了他们的身份与职务,封神之战后,他们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职业选择,就业。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弄清楚黄巾力士的来龙去脉。作为黄巾力士,他们究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受到神仙大佬们的拘束呢?由此,才能看到他们的前途与命运。

好,我们一起来做个详细分析,刨根问底。你就会发现,黄巾力士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却隐藏着神仙界一个不能说的惊天大秘密。这不仅涉及到黄巾力士本身,更牵扯到顶级神圣们的修真秘诀,成圣成仙之路。

第一、洪荒世界的成圣成仙路与黄巾力士不得不说的秘密:黄巾力士是神仙大佬们的“召唤兽”。

(一)黄巾力士。

黄巾力士在《封神演义》艺术小说中是什么样的定位呢?我们先来看下神仙大佬们的一番具体操作:

石矶娘娘叫黄巾力士拘拿来了李靖,因为他的儿子哪吒三太子搞事情,无端射杀了她的一个仙童。

太上老君叫黄巾力士拿风火蒲团先后卷走了云霄仙子和多宝道人,老子看中了这两位人选,有心庇护,任用。

元始天尊和文殊广法天尊用黄巾力士先后两次拿住阐教逆徒申公豹,叫他赌咒发誓,后又填北海眼。

云霄等三仙姑曾经用黄巾力士招待九曲黄河阵中被削掉顶上三花,成为肉太翻身的所谓玉虚宫十二金仙,约束管控他们。

广成子和燃灯道人曾经用黄巾力士“犁耕”徒弟殷郊。

可以说,黄巾力士在神仙界是被广泛运用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从上面,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黄巾力士的特点、属性。

黄巾力士是被瞬间召唤出来的,他们接受的是简单的指令,负责擒拿已经被主人法力制服住或威慑住的人物,他们没有感情,没有思维,唯命是从。他们本身又自带属性,力大无穷,不知疲惫。

到这里,黄巾力士的本相就暴露无遗,他们就是各种神仙大佬们任意驱使的“冷血动物”,一具行尸走肉。

黄巾力士从何而来的呢?他们为什么会甘心任人趋势呢?这就涉及到神仙界的一个惊天大秘密了。

(二)神仙修真与黄巾力士:黄巾力士是神仙大佬们修炼出来的一种召唤兽——上古魔神的缩影与宿命。

所谓天道圣人,比如鸿钧老祖,比如女娲娘娘和火云洞三圣皇,他们在洪荒大陆修仙的过程中,占得先机,最先悟道,参透天道,因此成圣。先天圣人,比如玄门三圣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以及西方教二圣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他们紧随其后,成为第二层级的神圣。后面就是以所谓“十二金仙”为代表的各种大罗金仙,包括“准圣”。

他们的仙道是从哪里来的?当然是修炼的结果,也是经历了无数个劫难才成就正果的。封神之战开启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理由,就是他们不得不面对1500年的神仙“红尘杀劫”,十二金仙未曾“斩三尸”,昊天命他们俯首称臣。然后是封神榜计划的实施。

黄巾力士正是未斩三尸的结果。自身能力不够,被降维打击,就成了人家的召唤兽。

洪荒世界中爆发过无数次的“天魔大战”,巫妖大战,神人之战,龙凤劫,对于神仙们来说,就是所谓的“躲三灾”,天灾人祸。神通够,运气好,继续修炼,能力低,运气差,不好意思,要么身死道消,要么就如同黄巾力士一样,被降服,被当做仆人使用。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胜出者,天选者,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召唤”到了一些黄巾力士,来作为他自己的私人家仆,私属力量,做些简单的粗活。

换言之,所谓的黄巾力士,极有可能,就是神仙大佬们对战败的各种“天魔”或是“巫妖”的一种封印。大批量的难以算计的失败者,身死道消,被牢牢地镇压在镇元子大仙的万寿山五庄观内的人参果树下,其他则被看中,被收作“黄巾力士”。

他们曾经强大的法力和修为,都被除去,主要保留了一些被动的防御技能,皮糙肉厚,和一身蛮力。

(三)黄巾力士的仙界定位:属于妥妥的最低层的“奴才”。

封神大战的本质,就是要划分人等,把仙与神与人等区别开来,就是元始天尊所说的那样,上等仙道,中等神道,下等人道。所以,没任何一位喜欢被“封神”,都不愿意上封神榜。逍遥仙当然是主流,神仙大佬们追求的终极目的,可以长生不老,与天齐寿,与日月争辉。

你以为封神就算很差的了吗?并不是。被当作“黄巾力士”才是最悲惨的。

黄巾力士,即意味着,原本的强大法力和修为都将会被极大地削弱,不但成不了仙,封不了神,做不了人,而且,“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不能进入六道轮回,从新来过。

孙悟空为什么那么怕菩提祖师的那句话——叫你永贬九幽,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就是奥妙所在。给人做一辈子奴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没自由,没情感,做个木头人,猴哥想想都后怕。

第二、黄巾力士的归宿:没有薪水、没有待遇、没有一切的赤裸裸的“永动机”式粗使奴仆。

通过封神之战,以昊天(玉帝)为中心的天庭三界秩序建立。神仙界格局主要体现在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中。

成仙的自然就最好,以三清为代表,像赤脚大仙,福禄寿三星,镇元子等,逍遥神仙日子,说的就是他们。

封神的就有点辛苦了,按时点卯,按部就班,虽然跟以前比,有了诸多不便,失去了很多自由,可是呢,话说回来,玉帝给的薪水还是蛮不错的,待遇也提高了不少。像王母娘娘的蟠桃会,玉帝的丹元大会,他们也有所回报,能得到固本守元的便利。

还有投奔西天极乐世界的,燃灯古佛,如来佛祖,观音、文殊和普贤三大士,毗蓝婆菩萨,等等。这个等级,从修为上说,也就是天庭太乙金仙的意思。

然后就是神仙大佬们的各种童子、家眷了。托塔天王一家四人成圣,鸡犬升天,连老婆带姑娘都到大罗天,有了类似神仙的体面身份。哪个神仙不配备几个侍童,小仙童,小仙子呀!虽然没有正式编制,到底也跟着主人沾光,享受到了一定的福利和待遇。

再往下,就有点惨了。没成仙,也没被封神,躲过了封神劫难,做了人家的坐骑。比如青狮精、白象精和金毛吼。薪水是没有的,不过,怎么说,也能混个吃喝,偶尔偷吃个金丹,喝点小酒什么的,还是有的。

黄巾力士就是最排后的了。封神之后,神仙大佬们进入天庭编组,享受极乐待遇。作为私人力量的黄巾力士也没有被主人丢弃,而是被带走了,跟主人一起生活。

黄巾力士干的都是什么工作呢?苦力。最底层的活儿。

美猴王官拜弼马温,够惨吧?大材小用嘛!弼马温可真不是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养马的马夫。真正养马的马夫,其实就是御马监的“力士”,就是黄巾力士。给马喂草料,冲洗马厩,做“铲屎官”,脏苦累的活儿,都是黄巾力士来做的。监丞等那几个人,不过是算计账目,预备草料而已。

齐天大圣看管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其实猴哥也只是溜达溜达,吃吃喝喝,真正的活儿,依然是黄巾力士干的,打扫园子,喷洒农药,刨坑浇水,修剪枝叶,没日没夜,没个尽头。

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布置会场,搬运东西,酿造美酒,摆设果盘,全是黄巾力士的活儿。

这些都是妥妥的苦脏累的活儿。

好一点的,就是替神仙大佬们传话,送信。玉帝调派灌江口的二郎显圣真君杨戬,就派的黄巾力士去递条子。人曹官魏征梦斩泾河龙王,也是黄巾力士传的敕旨。

观音菩萨也召唤过黄巾力士,都是些跑腿的粗活。我们看观音菩萨珞珈山紫竹林潮音洞中的一些布局,有二十四诸天,有善财龙女,又收了圣婴大王红孩儿做善财童子,熊皮怪黑熊精做守山大神,这些人都是有进阶希望的种子选手,黄巾力士就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做个土地山神都比黄巾力士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到这个时候,黄巾力士待遇就更不如从前了。封神时代,他们好歹还有机会多露个脸,充当大力士,肉盾,协助神仙大佬们降妖伏魔,甚至,还能到南天门给昊天站岗,看家护院,充当大内侍卫。封神结束后,天庭编制满员,黄巾力士就被继续排挤,只能干点无脑的粗活了。也是,他们原本就是被禁锢、被封印的上古洪荒时代的各种“天魔”与“巫妖”,失去了强大的法力,和所有记忆,他们已经成为彻头彻尾的行尸走肉,木偶人,没有情感,没有记忆,没有任何灵动的识别能力,也就只能接受简单的指令,做些粗糙活儿了。

黄巾力士是被神仙大佬们封印的上古洪荒“大神”,不成仙,不封神,只保留了一副强壮的身板和力大无穷的力量,如同没有灵魂的木偶。作为神仙们私人炼就的“黄巾力士”,在封神大战后,基本都沦落为只能接受简单指令的粗使仆人。一个人,要是没有了灵魂,没有了人类的基本情感,那他还剩下些什么?这也正是“灵台放心山、斜月三星洞”中的神秘大佬菩提祖师对孙悟空说的那样——永贬九幽,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任人驱使,无始无终。菜没心能活,人没心能活吗?比干宁可上封神榜,也不会选择做黄巾力士。

宫寒痛经怎么缓解?

在线等!!!

我女朋友严重痛经!!!

请各位网友救救抽风少女吧!!!

我真的想找一个神奇的药,让我女朋友停止对我的残害,因为她每次痛经,只要是看着见我嬉皮笑脸的,就会拉着我一起痛!

我也不是故意嬉皮笑脸的啊,只是觉得她趴在那里,嘴里念叨着“我错了,我不该吃炸鸡,不该吃火鸡面,更不该喝可乐,还竟然加了两个冰块!”

我真的不想笑,可是事实它不允许啊!女孩子们,都这么可爱吗,吃的时候,比谁都豪爽,现在,怂的比谁都惨!

然后她看见悠闲的我,就会产生报复计划,比如把我的游戏装备卖了,让我体会心痛的感觉!

又或者把我心爱的鞋子,拿出来踩两脚,让我心里一阵抽搐!就是让我体验出,她的痛苦!

这个女人最可恨就是,她知道我对气味非常的敏感,特别是臭豆腐这种,她竟然故意让我吃全臭宴! 说什么她想吃,特别馋,但因为痛经,这些暂时还都不能吃,但没有关系啊,她爱我,看我吃了,就相当于她自己吃了!

你瞅瞅这个女人,说的理由多么的冠冕堂皇,我根本拒绝不了啊!能说啥,吃就对了!

其实她痛经,也是吃过很多药,像布洛芬,吃的多了,已经产生抗药性,并且刺激的她胃疼,所以也不吃了! 然后又买了,据说无副作用的这个止痛药,这个EVE是比较厉害的,全身伤痛都可以用,你就说服不服!

但是吃了一段时间以后,药效也渐渐的不怎么好了,所以也没有再吃这个药了! 所以啊,我为了不再让她折磨我,我就开始特别上心,怎么能缓解痛经!

我搜集了很多的方法,当然有些还是很有效果的,今天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吧,也希望能帮到大家!

⑴保暖小合集

•棉袜子

请把脚部以上和以下,都好好的注意保暖,我发现大家为了时尚,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脚部保暖!

脚脖这里可是,有很多重要穴位和神经系统的!寒从脚来,别再要风度,不要温度了!

我女朋友特别喜欢,露个大脚脖,所以我给她买了很多,加绒保暖袜,这么可爱,她一定喜欢!

•暖宫贴

还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当然最好的就是全身保暖啊!

我买的这个暖宫贴,就可以到达全身都暖!

我女朋友说贴上以后,很快就能感觉到温暖,从腹部慢慢感觉全身都很暖!

打开一股淡淡的清香,可以恒温8个小时,持续时间也是非常不错的!

粉粉的包装看起来很有质感,女朋友爱不释手,已经安利给其他小姐妹了!

现在每次姨妈还没造访,她就催着我给她买! ⑵饮食小合集

•小甜品

红糖糯米丸子,我女朋友特别,爱吃糯米丸子,也非常喜欢甜品,说吃了能让心情变好!

这个红糖糯米丸子,就非常不错,不但好吃,并且可以暖宫驱寒,重点就是可以缓解痛经!

女朋友吃了以后,觉得胃和整个人都暖暖的,说感觉舒服了很多! •养生汤

山药红枣桂圆汤,这名字一听,就觉得很健康,这道汤是很适合养颜滋补,我一个男生喝了以后,皮肤变可好了!

我女朋友也非喜欢,除了补气养血外,还具有补脾暖胃的作用,温热饮用效果更好!

桂圆和红枣提前去核,浸泡,更有利于煲出有效成分,并且不容易上火! 我不会让你一个人安静,你的小脑袋瓜是想不通的,我会哄你到服软,偏向你,让你心安!

拉登当年为什么会选择逃往阿富汗?

其实当年海湾战争的时候,本拉登就和沙特闹翻了,因为这哥们不同意沙特帮助老美打伊拉克的。如何留在老家的话估计只有一条路可走了——素手就擒!

我们今天来看看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本拉登的故事。这哥们从标准的“富二代”变成了极端分子的头目,又摇身一变成了老美的重要战友,不过最后又是被老美给一击必杀了。

本拉登的个人经历可谓超级传奇、超级的跌宕起伏。有过钱、有过事业,还是一个充满争议之人。

拉登从一个富二代变成了老美的“战友”

本拉登出身于沙特一个富商的家庭,他老爸和沙特的皇室关系很好,所以生意做得很大。由于父亲很有钱,于是他的后妈也非常多,兄弟姐妹加在一起有52个之多,拉登排行第老17。

拉登大学学习的是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看来他老爹一开始是准备让他接手家族生意的。一开始故事也是这么发展的,拉登大学毕业以后就在家族公司里面任职了。

拉登当过工程师,靠着聪明的大脑和不错的知识、当然还有个靠谱的爹。开始在石油及建筑业发财,在沙特和西方国家拥有数家公司,个人财产一度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不过越是聪明的人、越是孤独、越是和别人想的不一样,按道理拉登可以过上幸福愉快的富豪生活的。可是拉登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为了“理想而战”。

1979年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打响,这不光改变了苏联和阿富汗的未来,同样也改变了拉登的未来。这一年,有钱、有闲、有理想的拉登,开始了一项截然不同的“事业”——圣战。

拉登和一群有着同样理想的阿拉伯朋友,不远千里来到阿富汗,并且断断续续地呆了10年之久,直到苏联解体前从阿富汗撤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当时是美苏争霸的关键期,拉登就成了老美重要的支持对象了。

拉登的许多战法和暴力手段都是从老美那里学来的。老美给了这些所谓的“抗苏斗士”们大量援助,援助包括:大量的美元现金、大量的武器装备、甚至来反直升机的“毒刺”导弹等尖端武器都援助了。

老美每年还拨出5亿美元的军费来武装和训练所谓的游击队员。老美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产品和大量的美金陆续进入了拉登的兵器库。

通过后面发生的事情,我想说一句话:老美这次真的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且砸的不是一般的重。

拉登和老美是如何反目的呢?

阿富汗战争中老美和本拉登的合作,让拉登获得了实战的经验、大量的资金、许多的武器装备。在阿富汗作战时期,拉登搞了一个名叫“服务营”的机构。

主要任务是:招募志愿者帮助阿富汗难民以及和苏联士兵作战的人。不过在1988年的时候,这个“服务营”摇身变为被后世广为诟病的“基地”机构。

苏联在阿富汗失败以后,拉登一度消失不见了,原来他回家了。不过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拉登根本就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又让拉登找到了存在感。

当时拉登激烈地反对沙特和老美合作打击伊拉克的时候,他认为不应该“引狼入室”,不过最终老美还是来了。

于是乎,拉登和沙特彻底闹翻了,这时候他又认识了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双方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了。这也为拉登最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1993年的时候老美进攻索马里,拉登算是彻底看透了老美了,他随即发出了对美作战的呼声。随后拉登就开始了他坚定的反美工作了,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所谓的战果:

1993年2月,美国的世贸中心爆炸案,导致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1995年11月,利雅得美军军营爆炸案。5人死亡;

1996年,美空军住所爆炸案;1998年8月,东非美国大使馆爆炸案;257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2000年10月,也门美国“科尔”军舰爆炸案,17人死亡……

拉登也成为了老美的头号敌人了,老美很多次都想除之而后快。

2001年911事件以后,老美经过调查宣布本拉登就是真凶,于是乎开启了全球“通缉本拉登”的工作。

911事件也是深刻改变国际局势的一次事件,老美随后十几年的工作重点变成了反恐战争了。老美自己也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甚至有人说是本拉登靠着一己之力打开了老美的衰落之门。

不过通缉本拉登的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拉登经常居无定所、经常转换联系方式、经常在不同的国家住。老美一直到2011年的时候才将拉登给击毙,此时离911事件已经过去了十年之久了。

如何评价本拉登目前还是有点争议的,有人说他是极端分子、有人却说他是“反美的斗士”。不过本拉登从心底里对老美的憎恨,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他那双手沾满了平民鲜血的生命,应该属于罪有应得吧!

在古代皇权时代怎么没被修改掉?

蝗虫的蝗字带个皇字,在古代皇权时代怎么没被修改掉?

假若蝗字要避讳,那势必因其灾难性的连锁反应,辉煌、惶恐、遑遽……这些字岂不是都要避讳了,最倒霉的是“皇甫”这个姓。古代有皇帝就做过这种事儿,结果……哈哈哈哈哈,除了留下笑柄,毫无可取之处。

避讳

所谓避讳,是指封建时期,为了维护严格的等级尊卑,在说话或写文时,若遇到君主或贤人、父母的名字时,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而要用别字替代。就跟你现在上网谈论到一些敏感词时,用***替代一样,也是一种被迫的避讳。

避讳的起源很早,而且说法不一,最早的说法是起源于夏朝,最晚则是春秋时期,但避讳的标准被明确且实行,则是从孔子编纂《春秋》开始的: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

为尊者讳

尊者分为本朝历代帝王和长官,比如汉光武帝刘秀时期,为了避讳,将秀才改为茂才;康熙皇帝玄烨,写的时候玄字要少一点;也有例外,清朝初入关,为了稳定民心,顺治皇帝福临就决定不要避讳“福”字,理由是不能为了朕一人,而使天下百姓无福。

下属也必须要避长官的讳,如果你足够娇蛮,甚至可以命令当地所有百姓都避你的名讳,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避长官讳最著名的例子,说有一个名登的州官,下令百姓要避讳,但依照传统,正月十五要点灯三天,这个“点灯”犯讳了,咋办呢?就用放火替代,就有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的千古笑话。

为贤者讳

避圣贤的讳,特指避讳孔子和孟子,但不同的朝代也有一些特例,比如避周公讳、避老子讳等。孔子名丘,这个字就需要避讳,清朝规定,凡是丘姓,要价格耳朵旁,写作邱,读作“qi”,现在姓邱的人,有一部分就是从丘姓来的,当然了,后来也有把邱姓改回丘的。

为亲者讳

指避父母和祖父母的讳,属于私讳。最倒霉的唐朝诗人李贺,他父亲名晋,由于避讳,他一生不能中进士;杜甫父亲名闲,老杜作诗从不用闲字。苏轼的爷爷名序,因此三苏在作序的时候,都改用“引”或“叙”替代。

不仅要避讳自己父祖之讳,与人交往时,还要注意避免别人父祖的讳,比如你与李贺交往,就不能说你爹李晋怎么怎么样,会挨揍的。

说回“皇”字

总有一些膨胀到不行的皇帝,喜欢做一些特立独行的事情,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福”字,乾隆皇帝就规定全国上下家里都不能有“五福临门”四个字,为他的老祖宗顺治帝避讳,说起来,人本家都没有不乐意,你瞎操心什么。

还有北周宣帝宇文赟,这货自称天元皇帝,十分膨胀,表示要避讳“天、高、上、大”这些字,如果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北周,嘴里念着:“哇,这么高大上,你咋不上天呢”?

卒。

宋徽宗也是个很膨胀的皇帝,政和年间“龙、天、君、玉、帝、上、圣、皇”这些字都需要避讳,问题就来了,这些都是常用字,如果都要避讳,岂不是天下人找麻烦。于是乎,全国掀起了一股改名热,最有趣的是端明殿学士程振,字伯玉,伯代表家中排行老大,玉代表品德高洁,多美的字啊,愣是被这一道命令改成了“伯起”,再加上他这个“程”姓,简直不忍直视。

“周宣帝自称天元皇帝,不听人有天、高、上、大之称……政和中,禁中外不许以龙、天、君、玉、帝、上、圣、皇等为名字……既非上帝名讳,又无经据,谄佞不根,贻讥后世,罢之。”——宋·洪迈《容斋随笔·禁天高之称》

这要是放在现代,怕不是会被人耻笑一生,求程伯起的心理阴影面积。

搞出了不少闹剧之后,宋徽宗也遭不住了,于宣和年间亲自下诏,废除这一避讳规定,理由是这些字既不是皇帝的名字,也不是祖先的名字,也没有经典作为避讳依据,胡闹下去可能会被后世耻笑,朕要脸啊。

宋徽宗恐怕想不到,他虽然之所能改,但为时已晚。

所以你看,宋徽宗的诏令里面就有避讳“皇”字,但事实证明不可行。实际上,有些皇帝为了方便,往往会给后代名字用一些较为生僻的字,因为皇帝的后代说不定哪天就当皇帝了,百姓都要避讳;也有皇帝为了方便人们避讳,把自己名字改为生僻同音字;像周宣帝、宋徽宗这样乱搞的,嘿嘿,都成了亡国之君。

古代的书院到底是做什么的?

“侯(注:指湖南安抚使刘珙,他于乾道元年(1165)修复岳麓书院)之为是举也,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亦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宋)张栻:《岳麓书院记》

最近江西南昌豫章书院因为被曝存在暴力体罚学生、绑架、禁闭、性骚扰、强制学生进行无偿重体力劳动、对学生的自残自杀行为不管不顾等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正处于公众舆论的漩涡中和多家媒体的聚光灯下。根据最新报道,当地政府已同意其停办申请,不过公众对于这样的结果显然并不满意。网上有人担心其“院停案消”,即学校最终只是关门,有关责任人却最终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南昌市青山湖区方面已承诺会依法追究书院方面的责任,有关监管人员的责任也需要同步查清、同步追责。

豫章的这一切行为都是在“书院”这个名头下进行的。而书院曾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源起于唐代,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一千多年,为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即使在1901年书院就被改为近代学堂,书院教育的特点和宝贵经验依然在被现代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探讨、学习。那么,真正的书院是怎么样的呢?它到底干嘛呢?

教育教学

初期的书院由于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所以形态和功能多种多样,有人用书院来专心治学,有人用来教育下一代,有人用来与志同道合之人一起游玩吟诗,它的教育功能并不突出。

到了五代,具有教育教学功能的书院数量显著增加,表明教学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预示着学校性质的书院将在后世取代读书治学的书院。

书院教育在两宋迎来了黄金时代。北宋初年,天下饱经战火,疲惫无力的朝廷无法满足人民的教育需求,根本无心于文教,官方的教育制度处于基本瘫痪状态。士人们在这时担任起了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责任,他们沿袭前人的做法,聚书山林,建院讲学,并且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书院的力量就此逐渐壮大,成为了替代官学的角色,培养了众多人才,获得了声闻天下的显赫,也强化了自身的教育教学功能。

书院和科举结合,是其强化教育功能的最大特征。书院下系于民,上通于官,既是百姓的求学之所,也是官府的人才库。以应天府书院为例,作为科举考试的准备场所,教学生如何应试就成了平时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且该院也一直以在科场飞上枝头的学生为荣。在范仲淹(他曾主管书院教学两年,后又主持庆历新政大兴官学)看来,应天府书院就是大小学校的样板工程,其所反映的教育理念有三:

一是以经义、文学为主要教学内容。

二是以培养廊庙之器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们进而心忧天下,退則道乐古人。

三是书院与科举相互结合,赞扬科场英雄。

我们可以看到,北宋时的书院建设者已经将书院的教学功能作为主要目标。这种被强化的教学功能,同时也决定了后世书院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招生授徒,招收士子肄业成了书院主要特征,办学与否也成为了书院是否正宗的标准。

学术中心

到了南宋,书院作为一种文化教育制度得以完全确立,书院和理学也融为一体。当时的学术大师们,背负着发展学术的时代使命,继承唐代书院整理典籍、辨章学术之绪,以书院为基地,集合大批学者,努力经营自己的学派,总和古今学说,集成学术成就,将学术与书院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并由此开创出一个书院与学术一体化的传统。这里因篇幅有限,所以只略举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朱熹与白鹿洞书院:朱熹于淳熙七年(1180)冲破层层阻力将废弃的白鹿洞书院重新修缮并制定了相当完整的书院建设纲领性规章。他亲自主持、主讲白鹿洞书院,并聘请各名流学者到此讲学。他将理学研究的成果变成书院讲授的内容。他的毕生研究成果《四书集注》就是在白鹿洞书院一边讲课一边修订的。《中庸首章》、《大学或问》、《论孟精义》也是朱熹理学研究与书院讲堂讲义相辅相成的结晶。他除了修复白鹿洞,还自己创建了好几家书院,授徒讲学一刻不息,培养了众多门人弟子,为传播朱熹的思想学说出了大力。

陆九渊像

陆九渊与象山精舍:在朱熹的理学发展成熟之际,陆九渊自创门户,开象山学派,形成朱陆对峙之势。陆九渊一开始建了槐堂作为讲学基地,后来因为听他讲的人太多,槐堂容不下,于是建了象山精舍。他的书院制度和讲学内容与朱熹的大相径庭。象山精舍不先建斋社,不提供饮食,不立学规,全凭精神感化,强调以“明理”、“立心”、“做人”为本。他在江西讲学,因此该地弟子甚众,其中很多人随后也建书院讲学,使江西成为一个重要的陆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搜集、收藏、刊刻图书

书院,顾名思义,没书怎么能叫书院呢?书院是当地藏书最丰富齐备的场所,许多书院会有专门建的藏书楼、藏书阁或书库。书院的藏书既为书院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必须而充足的资料,又为当地百姓、乡绅查阅资料提供了方便。今天图书馆收藏的很多善本书、珍本书就是“书院本”。

不少书院还会自行刊刻图书,一般是书院主持人或主讲人的讲义和研究成果,也会刻学生们的听讲笔记、读书日记等内容。这样既能保留教学科研的成果,又能扩大社会影响,传播学说,可谓一举多得。明道书院于淳祐元年(1241)创建,坐落在建康府城(今江苏南京),设藏书阁于春风堂楼上,环列经籍,有专人管理借阅。后又于开庆元年(1259)萃取二程(程颢、程颐)先生之言行,以《大学》八条定为篇目,刊印为《程子》一书,共有书版167片,藏于御书阁。

自由交流

说起不同观点的碰撞交锋,鹅湖书院可有话说了。这个书院的创立之始就是在中国学术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鹅湖之会。淳熙二年(1175),吕祖谦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相会于信州铅山之鹅湖寺论辩,论题为“为学之道”、“论及教人”,对书院教学提倡自由学术论争有良好的影响。

张栻像

开头露了个脸的张栻在主讲岳麓书院时,创立了“会讲”的教学形式,后进一步发展成了“讲会”制度,各书院轮流主办,邀请其它书院师生共同参与,开展辩论,探讨异同,当地民众均可自由前来听讲,从而扩展为以书院为中心的地区性学术讲习活动。在鹅湖之会的八年前,乾道三年(1167),朱熹来到湖南拜会张栻,并在岳麓书院共同探讨“《中庸》之义”,这就是学术思想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这在当时可是大事情,许多人专门远道而来听他们讲课,使得岳麓书院门前车水马龙,一时间盛况空前。

朱熹在岳麓书院一呆就是两个月,越探讨越来劲,甚至到了“三日夜而不能合”的地步。二位理学大师经过广泛的讨论,发现彼此对于很多问题都有分歧,但他们都能互相尊重,虚心学习。事后两人均觉得从这次交流中获益匪浅。朱熹在之后的诗文中,曾多次提到张栻对其集理学之大成的启发之功,张栻也认为,“既见朱熹,相与博约,又大进焉”。

一点没用的话:跟当时的官学比起来,书院的课程和教学比较简约、灵活,没那么程式化,老师和学生都可以有更多的主动性和自由度。毛主席早年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时,曾借鉴古代书院的办学传统,肯定了书院的长处,认为师生可自由研究讨论,悠然自得,师生感情甚笃,有很多官学没有的优点。

可是,往圣先贤们恐怕做梦也想不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会有豫章书院打着“国学修身”的幌子,披着“书院”这层漂亮的皮,却行集中营一般的肮脏残酷之事,致力于360度无死角地击垮受害者的身体和心灵。杨永信尚未除,又来了个吴军豹,这不能不使人头皮发麻、怒不可遏,又倍感悲哀。

所以,笔者也只能在这里希望不幸受到豫章书院或类似机构折磨的受害者们能得到他们应得到的帮助,早日走出阴影,不再为梦魇所纠缠。

参考文献

新京报网:《豫章书院停办,法律责任仍得究》,2017年11月5日02:30:02,http://www.bjnews.com.cn/opinion/2017/11/05/462918.html

邓洪波:《中国书院史》,中国出版集团,2004年。

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

王涵主编:《中国历代书院学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