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酒手雷,花雕酒是雄黄酒吗?
雄黄酒手雷,花雕酒是雄黄酒吗?
不是。
花雕酒属于黄酒,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据记载,花雕酒起源于六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代表了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
据科学鉴定,花雕酒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氨基酸、糖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被称为“高级液体蛋糕”。根据贮存时间不同,花雕酒有三年陈、五年陈、八年陈、十年陈,甚至几十年陈等,以陈为贵。总的来说,花雕酒酒性柔和,酒色橙黄清亮,酒香馥郁芬芳,酒味甘香醇厚。
说一说火药的由来和使用?
火药,又名黑火药,是一种早期的炸药,直到17世纪中叶都是唯一的化学爆炸物。火药一般由硫磺、木炭和硝石(硝酸钾)混合而成,其木炭是作为燃料,而硫磺和硝石作为氧化剂。由于火药的燃烧特性和能大量产生气体和热量,火药被广泛用作枪械中的发射药和烟火中的烟火药。
学术界一般认为火药发明于7世纪的中国,是中国术士为炼制长生不老药而得到的副产品。早在唐代的《太上圣祖金丹秘诀》里,就有了早期火药配方的书面记载。火药的发现导致了烟花的发明和早期火药武器在中国出现。随后火药武器也陆续在阿拉伯、欧洲和印度出现。一般认为欧洲的火药技术是由阿拉伯人传播过去的。西方最早的有关火药的书面记录是由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于13世纪记录。
黑火药被归类于低爆炸性炸药,因为其较低的分解率导致了低爆炸威力。
现在虽然已经被无烟火药等低速的发射药及三硝基甲苯等高爆炸力炸药取代,但是现在还有生产以作为导爆的火工品用,另一方面烟火、鞭炮、模型火箭以及仿古滑膛枪的发射药使用。
炼丹家的原始火药
南北朝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用硝石、武当山雄黄、松脂和猪大肠脂肪混合制成白如冰的丹药,“服之皆令长生,百病除”。
唐
唐初医学家孙思邈(581—682)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载硝石、硫磺和炭化皂角子混合后用火点燃后能猛烈燃烧。
8世纪时中国炼丹家发明以硝石硫黄木炭为主要原料的“伏火硫黄法”:硫黄硝石各二两,研末,放在沙罐中,再将沙罐放在地坑中,四面填土,与地平,将三个皂角子,燃烧存性,用钳子逐个放入沙罐中,等到火灭之后,在罐口加木炭三斤,煅烧,到炭消三分之一,去余火,冷收之。用伏火法煅烧出来的物质,虽然还不是火药,但已经开始将硝石,硫黄,和木炭一同煅烧了。
唐元和三年(808年)炼丹家清虚撰的《太上圣祖金丹秘诀》记载了“伏火矾法”:以硫黄二两硝石二两,马兜铃三两半,研末,拌匀,入罐,放入地坑中与地平,将弹子大小的烧红的木炭,放入罐内,烟起,用湿纸四五重复盖,再用两块砖压上,用土掩埋”。伏火矾法比伏火硫黄法前进了一大步,伏火硫黄法的硝石硫黄混合物,因没有碳素,燃烧过程容易被融化的硫黄中断,为了补救,放入皂角子,使燃烧继续进行。伏火矾法则将硝石,硫黄,含碳的马兜铃一同混合,成为原始火药。
成书于9世纪中叶至五代的《真元妙道要略》(一说郑思远所著)记载:“有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
炼丹家对硝石硫黄化学性质的研究
魏晋南北朝《三十六水法》记载32个包含硝石的丹方。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记载硫黄和水银的化合实验。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首创用火焰的颜色辨别硝石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
火药的发明
十世纪五代时期的敦煌(时属归义军)壁画,目前所知最早的关于火枪和手榴弹(右上方)的描绘。[14]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火铳出土于中国黑龙江,制作年代为1288年,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英国一位传教士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恩格斯在1857年发表的《炮兵》中写道:“在中国,还在很早的时期就用硝石和其他引火剂混合制成了烟火药,并把它使用在军事上和盛大典礼中”。
硝石是火药的关键构成之一,火药配方最早在公元9世纪晚唐时期的炼丹书籍中就有记载。
公元904年,杨行密军围攻豫章(今江西南昌),部将郑璠命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率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这是火药最早使用于军事记载,最早的火药武器则出现在五代时期的敦煌壁画。
影响
北宋《太平玉览》引《范子叶然》的记载,春秋时代有一位范子然说“硝石出陇道”。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扑硝生益州,……色青白者佳”,“硝石生益州及武都,陇西,西羌”,“硝石,味辛,大寒无毒,主治十二经中百二十疾。天地至神之物”。唐苏敬等编《新修本草》记载“朴硝今出益州北部汶山郡,生山崖上,色青白,亦杂黑斑”。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消石,味苦寒,主五脏积热,胃涨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 北宋《武经总要》的三种火药方含硝量50%、48.5%、38.5%,均低于基本的黑火药含硝量(75%)。[25][26]此外,在金人统治下的西安附近曾出土了火药石,据研究含硝量为60%,比北宋《武经总要》要高。
北宋
《武经总要》火药方之一
武经总要全前集卷十二火药制法
1044年《武经总要》中作者曾公亮、丁度和杨惟德已经记载三种复杂的火药配方,和利用火药制造霹雳火球、铁嘴火鹞等炸弹。
“蒺藜火球……火药法:用硫黄一斤四两,焰硝二斤半,粗炭末五两,沥青二两半,干漆二两半,捣为末;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一分,剪碎,用桐油、小油各二两半,蜡二两半,熔汁和之。外傅用纸十二两半,麻一十两,黄丹一两一分,炭末半斤,以沥青二两半,黄蜡二两半,熔汁和合,周涂之……”。
此火药方含硝石,硫黄,含碳物的比例为50%:25%:25%”。
《武经总要》火药方之二
“火球……火药法:晋州硫黄十四两,窝黄七两,焰硝二斤半,麻茹一两,干漆一两,砒黄一两,定粉一两,竹茹一两,黄丹一两,黄蜡半两,清油一分,桐油半两,松脂一十四两,浓油一分……”。
其中硝石,硫黄,含碳物的比例为50.6%:26.6%:22.8%”。
《武经总要》火药方之三
毒烟球“火药法”:“球重五斤。用硫磺十五两、焰硝一斤十四两、草乌头五两、芭豆五两、狼毒五两、桐油二两半、小油二两半、木炭末五两、沥青二两半、砒霜二两、黄蜡一两、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二分,捣合为球,贯之以麻绳一条长一丈二尺,重半斤为弦子。更以故纸一十二两半,麻皮十,沥青二两半,黄蜡二两半,黄丹一两一分,炭末半斤,捣合涂傅于外。若其气熏人,则口鼻血出。"
其中硝石,硫黄,含碳物的比例为49.06%:24.8%:26.6%”。
武经总要中还记述,使用火药为兵器,以火箭和投石机搭载的炸弹形式出现。
霹雳火球制法。
1232年,南宋寿春县有人发明竹筒火枪,被使用来发射瓦土弹头。南宋陈规著《宋城录》已记载有铜铁制成的火炮。
现时找到最古早的金属制大炮约制作于1323年。但是元朝(1279年~1368年)之前的蒙古人有使用大炮来对抗当时的俄罗斯人,当时欧洲的罗吉尔·培根于1248年就有记载于其著作中。
1240年前后,阿拉伯人从中国获得到火药的知识,称来自东方的硝石为“中国雪”,他们还知道烟花爆竹,称之为“中国花”,又称火箭为“中国箭”。
在1304年阿拉伯人亦将黑火药应用在军事上,放在竹或铁制的管内,以射击箭枝。
一直到19世纪为止,黑火药都是唯一知道存在的推进燃料以及炸药。
欧洲方面,最早有大炮的纪录则为1313年于比利时根特市出口的大炮。而于14世纪中期,不论是中国还是欧洲的文献也有非常多的大炮使用纪录。其实火药中只有三种成分是有用的,亦是最先明白主要有效成分为硝酸钾。
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制作火药兵器的最大问题,还是难以生产能够承受火药爆炸力的炮管/枪管。所以欧洲亦有传说中国只使用火药来作烟火和炮仗。事实是13、14世纪以后,中国还是有大量使用大炮和火箭。例如北京的矮厚城墙,作用就是用来防御炮击的。而明朝(公元1368~1644年)的首都亦在1421年由南京移往北京,相传就是因为南京附近的山脉都是极佳的侵入者对南京炮击地点。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明朝军队已经会步、炮(枪)、骑配合,并在一些战争中使用过三线战法。
根据日本的纪录表示,在葡萄牙人在1543年于种子岛登陆(或应说是撞船意外)前,日本并没有(或已失传)手持的火药兵器。而元朝大量使用火药似乎就是使火药兵器兴起的原因,不过之间仍偶有使用旧式攻城器械如投石机。
而在欧洲,15~17世纪则是火药兵器获得大量发展的时代。因为冶金术的进步,使得手持火药兵器逐渐改良。而火炮的技术亦渐渐超越由中国传入的技术。这些火炮技术则在后来由耶稣会的传教士传回至中国,而这些传教士亦被当时(明末清初)的皇帝任命为制作大炮的负责人。例如,清朝初年三藩之乱时,康熙皇帝便命令当时任时于钦天监的耶稣会教士南怀仁,制造大量新式火炮,以对付自云南起乱的吴三桂,其中最为有名的火炮称作“武成永固大将军炮”,这是一种铜炮,重3公吨、炮长310公分、口径12.5公分、用药5斤、生铁炮子10斤。
17世纪后期,欧洲的黑火药亦用在和平用途上,例如采矿,筑路等。
于19世纪中后期,因为发明了无烟火药、硝酸甘油以及硝化纤维(硝酸绵)等炸药和发射药,而使得黑火药被这些炸药所取代。黑火药被用作和平用途,例如烟火、鞭炮等。
重阳酒和雄黄酒有什么区别?
重阳酒也叫菊花酒,是用菊花酿的药酒,是在重阳节喝的,味微苦,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雄黄酒是研磨成粉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是在端午节喝的,雄黄有解毒和杀虫的效果,但雄黄是一种含砷的有毒物质,不宜长期饮用,也不要自己配置,最好到药店购买。小饮怡情,大饮伤身,我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也要注意节制饮用。
你小时候有没有听过长辈们讲的吓人的故事呢?
这个故事不吓人,但很凄美。很早以前人死后的葬具叫寿材,而不是叫棺材,因为一对劳燕纷飞的恋人,才有了后来的名字。
有一位穷书生叫官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多才多艺,犹其说唱水平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由于家庭生活并不富裕,求取功名久无长进,为了减轻父亲负担,官才读书空闲里常常跑到集市上摆摊卖艺。
虽然挣的是辛苦钱,却也能贴补家用,官才的嗓音好,每一场说唱都能赢得满场叫好声 。也落了个自娱自在。这一天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从官才开场就挤在人群中静静听着歌声,看得出来姑娘已深深被歌声吸引。
慢慢官才认识了姑娘,知道她叫黃荷,是随着父母到的本地,黃荷的父亲在本县经商,货物卖完了就会离开此地。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擦出了爱情火花,姑娘经常和官才跑到空旷处唱歌嬉戏。
谁知天妒良缘,不知什么时候黃荷的家人知道了两人的事,黃荷的父亲虽然只是个小商人,却极瞧不起穷人,一打听官才家的情况勃然大怒,找到官才训斥了一顿,恨声说道我女儿即使去死也绝不允许嫁給你这个穷小子
为了拆散两个人黃荷父亲火速处理了存货 ,在一天夜里强迫黃荷离开了官才的家乡。第二天偷偷去见黄荷的官才扑了一个空,不由得心灰意冷,回到家就病倒了,不到一个月就在绝望中死去了,父母把官才埋在了官道旁,希望黃荷再经过时儿子能看到。
谁知官才下葬后却让行人遭了殃,因为天黑以后就会有歌声从坟墓中传出来,又过几天甚至下雨阴天官才的歌声也能不绝于耳,吓的人们宁可绕上几里路也不从这里经过。后来有一位道士经过此地听说了这件怪事,就对众人说我来帮帮这个年轻人。在一天夜里道士挖开了坟墓取走了一样东西后坟地再没有了歌声。
以后的日子里附近的州县闹市中经常有一个道人出没,神奇的是他手托的方盘上蒙了块红布,居然能唱出美妙的歌声,所到之处都会引起轰动。这一天恰好来到黃荷的家乡,听到路人讲的希奇,黃荷也去看热闹,人群外就听到了熟悉的歌声,黃荷挤进了人群没有见到官才,只见到了一位道人和蒙着红布的托盘,官才的歌声正是从红布下传出。黃荷忍不住伸手揭开红布 ,托盘下没有官才,只有一颗仍在跳动的心,歌声就是从那颗心中唱响,见到心上人只有一颗心存在,黃荷的泪水雨点般滚落下来,落到了托盘里,落到了那颗跳动的心上,当眼泪落到心上时,那颗心立刻停止了跳动,再也没有歌声响起,道士叹道:罢了,真是不见官才不落泪,见不到黄荷不死心。
后世才有了那两句醒世格言: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到黄河不死心。
cf雄黄酒手雷对人有伤害吗?
对人没有伤害
雄黄酒手雷:端午节特制生化手雷,除了辟邪还能杀敌,敌人皆醉我独醒!生化专用,对生化幽灵造成更高伤害!
价格:7天1000CF点,30天2800CF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