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反射弧,二元反射有哪些?

2024-07-04 20:27:39 69阅读

二元反射弧,二元反射有哪些?

最简单的反射弧,只有两个神经元,即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叫做二元反射弧。二元反射弧包括几个环节:感受器与传入神经元、中枢突触、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

在传入神经元的影响下,传出神经元发放自身的冲动,由轴突将冲动传到效应器。躯体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二元反射弧,二元反射有哪些?

小孩老喜欢磨磨蹭蹭?

题主你好,小孩老喜欢磨磨蹭蹭,跟学习有关的,半天都不会动,这是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明显的具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孩子越是这样,家长越是焦虑,越会催促、训斥、甚至打骂孩子,往往使得孩子越发磨蹭。如何解决这话题,需要多角度进行分析,家长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孩子寻找学习动机,刺激孩子的学习需求,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

根据题主提供的信息我们先进行初步解析:

①孩子老喜欢磨磨蹭蹭,说明孩子的学习习惯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时间观念,自制力较差。

②跟学习有关的,半天都不会不动,孩子明显的是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是不感冒,对学习有明显的抗拒心理。

③孩子磨蹭,学习动作慢,家长肯定会着急、生气、甚至发怒,往往会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训斥,甚至打骂,往往适得其反,让孩子从心里更抗拒学习,用磨蹭以示抗议。

④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驱动力量,学生学习动机的性质和水平对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可见,题主所说的孩子,明显的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

以上四点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初步分析,题主可以对照一下,孩子是不是应照以上的情况。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找学习动机,从而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去呢?

建议之一:家长一定要了解学习动力与几个概念的关系、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并导使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学习行为的直接动力。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由学习动力支配。

(一)一学习动机与几个概念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需要

需要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不平衡状态。当个体的某种状态得不到满足时,会推动其寻找满足需求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动机。

需要要是个体积极性和行动的重要源泉,对激发个体进行各种活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学习需要。

2.学习动机与内驱力

内驱力是个体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某种推动力,是个体需要缺少时,内部产生的一种能量和冲动,是作用于行为的内部刺激。

内驱力分为两大类:一是生理驱动力,如饥饿、睡眠、性等内驱力,二是社会内驱力,如获得归属感、赢得他人尊重、让老师表扬,让同学羡慕,让家长关注自己或者想得到某种东西。

内驱力与需要的关系密切,研究发现,需要和内驱力的关系呈正相关系。内驱力能够引起个体的激活状态。

3.学习动机与诱因

诱因是指激发个体定向活动、满足其需要的外部刺激和情境。

诱因按其性质性质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凡是驱使个体趋向或接近目标者为正诱因,比如:老师的表扬、鼓励、奖励,家长的夸奖、表扬、激励,都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凡是驱使个体逃离或回避目标者,为负诱因。

在学习动机中,内驱力和诱因有密切关系。家长可以实施诱因诱发孩子的需要,唤醒其内驱力。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由内驱力和诱因互相作用决定的。

3.学习动机与目的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和出发点,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所要追求的目标和终点。

学习动机是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学习目的是小学生“学习是为了什么”的问题。学习动机和目的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错综复杂的关系。如一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获得好名次,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可,在班级有地位,有的是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等等。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不同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有不同的要求。

内部动机:学习动机的产生不是来自外界的诱因、压力或奖惩,而是来自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外部动机:学习动机由外部诱因、压力或奖惩引起。比如:学生学习为了得到奖品、取悦老师、家长,避免父母的惩罚等。

高尚动机:学习动机与国家富强、家庭幸福、个人发展想联系。如学生意识到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而努力学习。

低级动机:学习动机与利己主义相联系。比如:为了获得好分数,将来找到好工作,得到名誉等位,挣大钱等等。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影响着学习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学习效果的好坏。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往往有什么样的学习动机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往往因学习内容不同而不同。当学习内容较容易时,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学习内容较困难时,学习效率会因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学习内容中等,需要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影响,学习效果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重要作用。

小结:孩子学习磨磨蹭蹭,不主动,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学习动机,以及与学习动机相关的几个概念,才能更准确的找到孩子不愿意学习的原因,以及为什么缺乏学习动机和需求。

建议之二: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小学生从没有形成学习动机到产生学习动机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是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将孩子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积极性的过程。

(一)加强立志教育,重视孩子成就动机的训练

成就动机是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通过一定训练培养和提高。

意识化:通过对孩子进行讲授、谈话、讨论,使得孩子意识到成就动机的重要性。

概念化:通过多种方法,使孩子理解和成就动机有关的概念。比如:努力、勤奋、挫折等。

体验化:通过创设活动情景,使孩子体验成功,获得成就感。

练习:通过多次练习重复,加深孩子对成功的理解和体验。

迁移:让孩子把成就感迁移到其他场合已经学习上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内化:让孩子把得到的成就感转化为自身需要,能够指导自己学习。

(二)通过归因训练,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归因观

孩子的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老师和家长的反馈是影响孩子归因的重要因素。

训练孩子的归因方法:观察学习法、讨论法、强化矫正法

(三)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正确自我概念的标准是具有自尊心。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自尊心是经由自我评价之后自我接纳的自我价值感。

自尊心的满足必须具有三个条件:

1.重要感,指个人觉得他的存在是具有重要和有意义的。重要感主要来自父母的关爱、老师和同学的认同。

2.成就感,指个人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表现出成就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满足感。

3.有力感,指个人觉得自己有处理事物与适应困境的能力。

小结:家长发现孩子的学习动机缺乏,对学习兴趣明显不足时,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需求,将孩子学习动机由潜在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孩子正确的归因观,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增加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学习。

建议之三: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为了使孩子具有较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就需要将孩子的潜在学习动机激发为活跃的学习动机。只有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供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的强化手段

奖励与惩罚是对孩子学习动机的一种强化方式。表扬和奖励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1.不能滥用。对孩子的表扬或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产生负作用。

2.多表扬、少批评。行为主义认为,受到奖励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高于没有受到奖励的行为。

3.有针对性的表扬和批评。男生易受批评影响,女生易受表扬影响。成绩差适合表扬,内向多表扬,自傲多批评。

(二)注意孩子内外学习动机的相互作用与转化

外部动机作为内部动机的有意补充,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内部动机的形成往往离不开外部动机的支持。

家长要通过表扬、鼓励、批评等,使孩子的外部动机逐步转化为内部动机。通过内外动机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天性使然,需要后天的培养,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榜样,对孩子有言传身教的作用,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

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可以放下手里的手机和电脑,取而代之的是书,当家长拿起书静静的学习的时候,孩子也会受到感染,也会勾起孩子学习的欲望。

家长在孩子闲暇之余,可以带孩子一起读读书,也可以去书店、图书馆、书城转一转,让孩子多感受一下学习的氛围,熏陶一下孩子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孩子,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小结:加强孩子的立志教育,重视学习成就动机的训练,对孩子学习动机的激发,通过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的手段强化学习动机,注意孩子内外动机的互相转化,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综上所述: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学习拖拖拉拉,是孩子缺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表现,家长一定要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强化自我认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善用奖惩制度,把学习内外动机互相转化作用,达到提高孩子学习效果的目的。

我是丝雨润春风,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