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十三太保,南昌有哪些你听说过的名人?
电信十三太保,南昌有哪些你听说过的名人?
1、朱耷
2、晏殊
代表作品:《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晏元献遗文》。3、刘綎
代表作品:《各官大会永昌宴集赋诗》等刘綎(1558年-1619年4月18日),字省吾,南昌人,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大将军都督之子,万历年间,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刘綎先抗缅甸,后升任副总兵,因纵容兵甲导致兵变被剥职。随后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和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先后入朝抗日,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开始,随后平定之乱。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刘綎在抗击后金军队时于萨尔浒之战中殉国。天启初,赠少保,世荫指挥佥事,元年(1628),将其衣冠与夫人兵部尚书张鏊之女合葬于新建县,又建"表忠祠"于南昌,今地亦称刘将军庙。清朝乾隆年间,追谥忠壮。4、刘一燝
刘一燝(1567年-1635年),字季晦,人。晚明政治人物。,其父为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官至左布政使。十六年(1588年),一燝与兄一焜、一煜同赴乡试中举。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又与一煜同中乙未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光宗即位,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同为顾命大臣。不容于。天启二年(1622年),被迫辞官。初年,魏党败,复原官。经历神宗、光宗、熹宗三朝,担当重任。深得皇帝信任。与、同为是辅政大臣主持朝政。利用熹宗年幼,花言巧语进行蒙蔽,排挤贤臣,窃取大权,朝政腐败,刘一燝憎恨其所作所为,与之进行激烈斗争。慢慢的,宦官的势力壮大了起来,清廉的正直大臣相继被害,使得刘一燝孤立无援,魏忠贤因为熹宗很信任他,就假传圣旨让他告老还乡。尽管这场与阉党斗争,以刘一燝失败而告终,但还是起了抑制阉党的作用。5、京镗
代表作品:《松坡居士乐府》京镗字仲远,南宋、词人,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十五年,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1191),召为。五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庆元二年(1196)拜,六年进左丞相,封翼国公。卒年六十三。卒后赠太保,谥文忠,后改谥庄定。有诗集七卷、词集《松坡居士乐府》二卷,《文献通考》传于世。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三《京公墓志铭》。《》卷三九四有传。6、董源
代表作品:《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董源 (934-约 962 ),又名董元,字叔达,江西()人。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董源与、史上并称。南唐国主以为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状如麻皮,后人称为""。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夏山图》《平林霁色图卷》等。7、陈恕
成就:按期完成城防工程,抵御契丹兵陈恕(945~1004年),字仲言,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 。北宋时期大臣。宋太宗二年(公元977年),中,任澧州。入朝,升为、大名知府,政纪严明,办事果断,按期完成了工程,抵御了契丹进攻,迁,出任右谏议大夫、知澧州。出任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迁。整顿赋税,疏通货财,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长。太宗十分器重,亲自在殿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淳化二年(991年),升为,位居副相,主管国家达十余年之久。景德元年,去世,年仅五十九岁。宋真宗之废朝举哀,追赠,《宋史》赞其"能吏之首"。8、喻昌
代表作品:《尚论后篇》等喻昌,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江西新建(今江西)人。生于明代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卒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终年七十九岁。喻昌少年读书,以治举子业。崇祯年间,以选送贡生进京,但无所成就。后值清兵入关,于是转而隐于禅,后又出禅攻医。往来于南昌、靖安等地。清代初期(公元1644~1661年间),喻氏又移居江苏常熟,医名卓著,冠绝一时,成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与张路玉、吴谦齐名,号称清初三大家。著有《尚论后篇》等。9、王定保
代表作品:《唐摭言》十五卷王定保(870-954),唐末光化进士,吴融之婿,南昌人,字翊圣。其生平事迹,人们知道得很少,据《十国春秋》、《五代史》,知他生于唐咸通庚寅岁(870年),卒年不详。据《四库全书提要》说,当在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以后。他早年曾与安徽的曹松隐居庐山,唐光化三年(900年)中进士第,随后南游湖湘,任容管(今广西南宁市南)巡官。这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即"避难"于广州,在节度史刘隐处为幕客。公元917年,刘隐去世,其弟刘龑图谋称帝,建立南汉国,担心王定保不服从,于是派遣他出使荆南。当他完成使命返回时,刘龑已登基做了南汉皇帝。为了安抚王定保,刘龑派大臣前往迎接,主动告诉他称帝建国的事情。王定保没有表示反对,但对故意把他支使开的做法很不满,因而讥讽道:"建国当有制度,吾入南门,清海军额(唐朝节度使匾额)犹在,其不见笑于四方乎?"刘龑知道后苦笑说:"朕备定保久矣,而不思此,宜其讥矣。"王定保此后一直在南汉国任职,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善文辞,曾写过一篇《南宫七奇赋》,"一时称为绝伦"。他"雅好著述,老而弥笃",《唐摭言》就是其暮年之作。10、晏几道
代表作品:《小山词》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人。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郑州为什么叫郑州呢?
郑州来源于春秋时期的郑国。
郑国则来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策:春秋策。
郑国地处中原腹地,都城位于新郑(即今天的河南新郑附近),其疆域包括今天的河南北半部,是西周册立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同时,它是东周第一个霸主国。这看起来似乎有些巧合,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会明白,作为后起的诸侯国,它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也更加奋发图强,从而能够赶在齐、鲁、晋、楚这些历史悠久的诸侯国之前率先成就霸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霸业也不是一天可以练就的。郑国的霸业起步于郑国第一任国君郑桓公的深谋远虑。
郑桓公,姓姬名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胞弟,周幽王的叔叔,标准的根正苗红。因为排名太靠后,直到他的老大哥周宣王当了二十二年天子,才想起这位小弟还没有自己的地盘,于是将姬友封在了今天陕西凤翔一个叫郑的地方。
郑这个地方不大,估计其人口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镇,但乡干部也是干部,姬友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
在封地的政绩为他赢得了声望与政治资本。周幽王时,姬友被召进朝中担任司徒,执掌国政。其工作成绩是很突出的,老百姓在他的教化下和睦相处、心情愉快。提到姬司徒,群众都忍不住称赞。
工作干到这个地步,应该心满意足了,可奇怪的是,姬友并没有沉醉于成绩当中,他甚至感到十分焦虑。
在朝中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他就有一个很不好的预感:周王朝就要完蛋了!
这个感觉来源于他的上司——周幽王。
很多人都知道周幽王是个暴君,其最著名的事迹莫过于他为了博美人一笑,不惜点燃烽火,戏弄诸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形容他:“性暴戾,少思维,耽声色。”解释过来,就是脾气暴躁,好色贪玩,脑袋还缺根筋。这三样沾上一样,就命运多舛了,三毒俱全,想不亡国都难。
自武王伐纣建周二百多年来,大家靠西周这棵大树遮风挡雨,现在大树要倒,大家还是各自逃命去吧!可是逃命也要有个跑路的方向,跑完之后也得有个落脚的地方。
姬友无处可避,他的那块封地小不说,还处在中原郊区,四周都是威胁,实在不是一个安身立命的好地方。
姬友的心情就像自己被困在一棵大树上,自己的侄子周幽王正抡着一把大斧子拼命砍树,而他左看右看,都找不到落脚的地方。无奈之下,他决定去问一个人。
他要问的这个人,可以说是《春秋》里的第一个神人。
此人是周朝的太史伯阳父,他跟姬友关系不错,除了同朝为官的原因外,大概还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见解——两人都认为周朝要完蛋了。
伯阳父甚至比姬友还要悲观。
公元前780年,周幽王登基的第二年,中原各地地质板块之间活动异常,泾水、黄河、洛水流域同时发生地震,周朝的发祥地岐山还发生了十分严重的山体滑坡,造成了堰塞湖,引发三川断流。地方将这个消息报过来,请求周幽王赶紧组织抗震救灾,周幽王从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出发,表示地震是常事,何必惊慌得跑来告诉我?
伯阳父听说后立刻断言,周朝不出十年当亡。
两位平时没少聚在一起抱怨周幽王,见了面也没有含糊,姬友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忧虑:“王室马上就要发生动乱,到时我的家族要去哪里逃难啊?”
伯阳父的回答精彩绝伦,堪称《春秋》第一论。
“我看只有雒邑以东,黄河跟济水以南的那块地方可以安置你的族人了。”
姬友点头,那块地皮倒是不错,土地肥沃、交通发达,正是中原腹地,但好地方总是有人抢先下手。那里不是无主之地,而是虢国和郐国的地盘。
“我怎样才能去那里?”姬友问道。
“虢国的君王仗着自己在朝中有势力,郐国的国君自恃国境地理位置险要,都十分骄侈,还都爱占小便宜,百姓已经离心,而你身为司徒,又有百姓爱戴你,如果你请求去那里居住,给他们送点礼物,他们看你在朝中当政,一定会为了巴结你送你土地。你搬过去后,用心治理,到时虢、郐两国的百姓就会成为你的百姓。”
姬友意识到伯阳父说的是对的,但他并不打算马上附和对方。想了一会儿,他说道:“其实我想把郑国搬到南方大江旁边去。”所谓大江,就是现在的长江。
伯阳父露出了一丝微笑,接下来,他说出了一个预言式的论断,“过去祝融替高辛氏掌管火,功劳很大,楚人就是他的后代,楚人因为周朝的压制没有兴盛起来,现在周朝要衰败,楚人一定会兴起,楚国强盛起来,你跑到他旁边去定国,只怕没什么好处吧?”
其时,楚人还在长江边默默无闻,这群披发敞袍、赤足踏歌的边疆之民听到有人如此论断他们的将来,其内心必定燃起熊熊火焰吧!
“那我搬到西边去,怎么样?”姬友又问。
伯阳父的笑意更明显了:“那里的百姓贪婪好利,难以长久居住下去。”
西边主要是少数民族西戎人活动的区域,经济欠发达,教育很落后,群众基础很差,的确不是一个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姬友也是明白这一点的,只是一时面子问题,故意来抬杠。被伯阳父无情反驳后,姬友老实了,诚心诚意地请教了另一个问题。
“周室衰败以后,哪一国将会兴起?”
“我估计是齐、秦、晋、楚中的一个吧!”伯阳父答道,他的眼神深邃,仿佛穿透时光的迷雾,“齐国的姜姓人,是伯夷的后代,伯夷曾经替尧掌管礼仪制度;秦国的嬴姓人,是伯益的后代,伯益曾帮舜收服许多部落;至于楚国的祖先,也曾经对天下有功;而周武王克纣后,把叔虞封在了唐地,那里地势险要。等周室衰弱,这些有德之人的后代一定能够兴起!”
伯阳父一气说完《春秋》第一论,他充满远见卓识的论断被历史一一证明,在此后的岁月里,齐、秦、晋、楚先后崛起,称霸中原。
至此,姬友彻底服了。他老老实实地向对方行礼,表示赞同:“你说得对!”
拿着伯阳父的立国安命指南,姬友照本操作,给周幽王打了报告,将自己的国家搬到了雒东。作为新搬来的,他及时给虢、郐两国君王送去了礼物与亲切的问候,两国君王也十分够意思,两人一商量,一起送给姬友十个城邑。从后面的情况来看,这两位完全是羔羊式的国君,家里进来了一头狼,不但没有引起警觉,反而把自己最重要的资产土地送了出去,简直比美洲土地上的印第安人还要慷慨。
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虢郐寄孥。
将国搬到雒东之后,姬友松了一口气。接下来,他可以全心全意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郑国搬家没两年,周幽王就玩出了火,犬戎进攻王畿,攻破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被杀,其时公元前771年,离当年伯阳父论断不出十年周朝必亡只差一年。周幽王还是不争气啊,只要再努力一年,就可以打破伯阳父的咒语了。顺便提一句,伯阳父早在两年前就辞职不干了。
姬友却没有逃跑,作为国家的上卿,他站好最后一班岗,杀身成仁,死在两军交战中。姬友以死殉国,又能妥善安置自己的封国与家族。自古家国难两全,他做到了。
此后,周王室东迁,把都城搬到了洛邑,跟新郑非常近。
按说一起搬过来的,又是近亲,往上数三代是一个爹,应该相互帮忙 ,但郑国太滑头了,没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到了郑庄公时代,更是欺负到了周王室的头上,把周王室的麦子给割了,又在打架中,在周桓王肩上射了一箭,这大概相当于开会,部门经理朝CEO拍了桌子。桓王肩上箭正式宣告周王室权威的破产。
借此,郑国成为了春秋第一个霸主国,是谓庄公小霸。那作为郑国都城的新郑当然是非常繁华的,而且郑国崛起的秘密就是发展商业,鼓励经商,所以中原各国的商人都云集新郑。
接下来,战国逐鹿,郑国因为没赶上改革的节奏,地理上又是四战之地,没有发展的空间,他跟旁边的宋国是东南二苦哈,夹在中间,老是被上下左右的强国打,郑国滑头,会玩一些平衡术,宋国脑子比较直,所以被打得更惨。
但都免不了被灭。
到了后面,郑国被韩国灭,新郑成了韩国的都城,韩国是七雄的末流,新郑当然也比不了齐国的临淄,秦国的咸阳,赵国的邯郸了。
春秋战国,是新郑第一个繁华期。但没想到,第二个繁华期却要等到二千五百年后了。
这是因为附近的城市太抢眼了,洛阳、开封抢近了中原的流量,郑州失去了首都的加持,也就变成了普通城市。那什么时候,郑州才能再崛起呢?
到了近代修铁路。京广铁路(平汉铁路)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一下使得郑州成为了交通中心点。
哪为什么不选开封呢?
开封土质不行,位于黄泛区,土质松软,而且又有黄河的隐患。修地铁的难度太大。
哪为什么又不选洛阳呢?
一是洛阳自元明之后,就开始没落了。
中国的中心轴由西安洛阳扬州横线过渡到了南京北京这一坚线。再者洛阳的地理好,易守难攻,但易守难攻也就意味着,它在地理上是有特点的,说白了就是环山靠河,洛阳就是一个盆地,三面靠山。
这种地形并不利于大交通干线式的发展,可以看看东北的吉林市,也是三面环山,是当时吉林将军的驻地,但后面一修铁路,吉林市就让位于地形更开阔,交通更方便的长春。
洛阳是横的尽头,无法展开纵线,而郑州则没有这个问题。
而且洛阳的辉煌是跟长安捆绑的。洛阳是做为长安的东面通道而辉煌的,长安失去了中心位置,洛阳的位置自然下降。
所以,铁路大干线就修在了郑州。这样一来,就把郑州这个沉寂了两千年的都会激活了,现在的郑州是中国的物流中心之一,更是一带一路的仓储中心。未来的前景当然可以期待。
所以,郑州实在是一个幸运的城市。
你认为中国前十名的保险公司是哪几家?
保险公司拼的是资本,排名靠前的保险公司都是实力雄厚。入围世界500强的有平安、中国人寿、人保、太平洋、太平、泰康。目前保险客户所熟悉的也就平安、中国人寿、太平洋三家。面对陌生的保险公司,统统概为“小公司”,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再小的保险公司论其资本和规模放到其他行业都是巨无霸型的企业。目前经营人寿业务的保险公司有八十多家。除几家知名品牌外,多数不为大众所熟知。
国资保险系列
出口消费和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银行证券和保险是现代金融三大支柱,都是关乎国家命脉的,所以保险业有很多龙头企业是国家所有。
1,人保PICC,即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能取这样的名字自然不简单,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家保险公司。就如同老电信公司分家成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一样,在上世纪末因为市场需要拆分为人保财、中国人寿、中国再保险三家公司,由人保财险继承“人保”这块品牌。当初分家的时候说好了人保财险经营财产保险业务,中国人寿经营寿险业务,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安无事,但进入新世纪后架不住市场竞争,纷纷进入对方市场,竞争的不亦乐乎。2,中国人寿,这是寿险老大哥。1996年人保分家出来的,1999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人寿。现今的中国人寿是个巨无霸的保险集团,子公司包括人寿、国寿财、国寿养老、国寿海外等。
3,太平洋保险,总部坐落于中国金融中心——上海陆家嘴。公司隶属于上海市国资委,大股东是上海国有企业(上海国资委、宝钢等)财力雄厚。太平洋深耕于寿险财险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速,目前规模已居国内前三甲,也是唯一一家上海香港和伦敦三地上市保险公司。
4,中国太平,一个副部级央企,历史悠久,是中国最老的本土保险品牌。他的管理总部在香港,子公司众多经营区域广泛。以前主要经营区域在海外,进入新世纪之后开始注重国内业务。非国资保险系列
1,中国平安,保险业的工商银行。中国的平安保险净利润排在第一位,是世界上最赚钱的保险公司。创始人马明哲是香港人,因为先进的经营理念和非国有企业的灵活经营方式,带领平安一路高歌发展迅猛,其拳头产品平安福凭借多年的广告营销和用心经营市场知名度颇高。2,泰康,创立于1996年。泰康赚钱能力强,资产管理和养老社区业务经营的很好,大健康产业也有涉足。
3,新华保险,曾经很牛的一个企业,大股东中也有国企身影,经历风风雨雨,现在的发展正逐步强劲,团险渠道有很多高性价比产品。
其他保险系列
华夏人寿,单品突破,靠理赔速度立威天安人寿,寿险市场的跟随者长城人寿,金融和保险都做的很好
信泰人寿,总部设在浙江杭州,经营区域从重点地区向全国扩展
安邦,扩张型的保险公司。
工银安盛,工商银行的保险公司
同方全球,清华大学的公司恒安标准,一家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
恒大人寿,地产大亨许老板的公司友邦,唯一一家外商独资保险公司
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国最强大的公司是哪家?
华为
车险哪家靠谱一点?
首先你要看自己所在的地方有没有这三家保险公司的网点,因为考虑到保险公司的增值服务问题(如换胎,送油,搭电,救援等),其次要比较一下在同等配置的情况下,哪个保险公司价格便宜,以下是我对保险公司的认知仅供参考
1.人保
人保车险的亮点是作为国企,背景雄厚,国内网点超多,号称是国内车险服务网点最多的公司,可以覆盖到县城甚至村落一级。且定损、理赔速度快,资金投放大。因为车险共有三个条款,而人保用的是A条款,保障范围广,基本都能赔付,对车主更有利。另外据统计,人保也是市场占比最大的财险公司。
不足有二,一是由于条例比较全面,所以保险价格相对较高。二是由于国企的身份,不用担心盈利,所以在服务方面可能有不尽心的地方,但是特别怕投诉,有什么解决不了的,打投诉电话就行。保监会投诉电话:12378,跟电信投诉打12300以及快递投诉打12305一样好使,车主请牢记!
2、平安
平安车险的亮点是作为私企,电话车险和网上车险流畅周到,更注重用户体验,服务这块做的比较好。尤其它家“先理赔、后修车”的模式,对于车主来说,相当贴心。单方责任理赔秒到账,方便快捷,车主怎么玩平安好车主APP可以自己报案,简单快速。
虽然服务好,但平安毕竟是私企,赚钱至上,它家车险的理赔又是比较严格的。例如前面提到的“先理赔、后修车”服务,车主想要享受,就得符合一些限制条件:车损案件在一万元以下,没有人员伤亡、物损,事故责任明确,理赔证件有效齐全,以及同意到平安快赔合作厂维修等。
3、太平洋
太平洋车险的亮点是便宜,相比人保和平安车险,在车险价格方面低一些(不过费改之后,价格优势被缩小),吸引了不少车主。其实想想也好懂,行业老大和老二把蛋糕分完了,像太平洋以及其他二线保险公司,也只能靠性价比取胜了。
优点是便宜,缺点那很明显,就是理赔及服务方面肯定不如人保和平安了,钱不撒谎。但也有车主认为,如果驾驶技术好,在不出险的基础上,选择太平洋车险,能节省开支,也是不错的选择。对此,懂哥持保留意见。
总结
经过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对如何选择车险公司已经心里有数。概括一下:
如果你在大城市,想理赔速度快、保障好,就选人保;
如果平时比较忙,想要便利、服务体验好,就选平安;
如果开车基本不出险,想少花钱,又靠谱,就选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