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敢达改副官,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铁十字勋章的含金量有多高?
sd敢达改副官,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铁十字勋章的含金量有多高?
铁十字勋章分两个大类,分别是被泛滥发行的2、1级铁十字勋章,以及代表着卓著战功,然后因“战功爆表”不得不升级的各种“骑士铁十字勋章”。
勋章被纳粹视为激励士气的“兴奋剂”,所以一到紧要关头,滥发勋章不可避免,这极大的拉低了1、2级铁十字勋章的含金量。
比如一个国防军士兵,他跟着隆美尔在非洲血战连连,出生入死,得到了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
结果东边的战场上,卢斯第六集团军在莫斯科被围,元首用飞机成框的往下砸铁十字勋章。
只要你不投降,只要你肯与苏军打到死,只要你能因为元首的爱而兴奋,铁十字勋章人人有份。
甚至元帅军衔都是很随意的事情,希特勒在最后还给保卢斯升了官,用飞机空投了元帅军衔,可惜保卢斯投降了。
希特勒还挺愤恨:“娘希匹!保卢斯怎么可以投降?他可以用枪自杀嘛!开不了枪的话,也可以让人帮忙活埋呀!”
这让官兵们情何以堪?什么荣誉、价值、节操,全都跟着希特勒的实用忽悠主义碎了一地。
这种情况下的铁十字勋章还能有含金量吗?
整个二战期间,德军大致发放了45万枚一级铁十字勋章,这种勋章需要二级铁十字勋章来升级,可想而知二级铁十字会有多少。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已经有大量的二级铁十字勋章被发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波兰战役时,德军又投放了大量的新二级铁十字。
新二级铁十字比旧型大了一点点,大致颁授了450万—300万的数量,希特勒甚至给一帮12岁的孩子每人来了一块。
正巧,德军在二战中对苏作战也就死亡了418万人,全部动员的总数大概是1800万人,死亡失踪加伤病俘共损失1344.8万人。
按这个人员比例来看,这二级铁十字在德军中几乎是抬头可见,平均下来几个人就有一个,然后其中45万人还累积成了一级铁十字。
除了常见的一、二级铁十字外,德军还有6个中高等级的“骑士铁十字勋章”,铁十字勋章简称EK,而骑士铁十字勋章则简称RK。
有的说法认为骑士铁十字勋章不属于传统的德意志铁十字勋章,它是希特勒在波兰战役时颁布的普及式勋章体系。
骑士铁十字勋章颁布给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国家英雄,它荣誉等级高且不像过去皇室勋章那样受阶级限制。它打破了传统,将“骑士”这一勋位定义通过奖章发放了出去。
换句话说,拥有骑士铁十字勋章的人,实际也等同于拥有旧时代“骑士”的荣誉身份。
相比给官兵打鸡血的“战场纪念品”铁十字勋章,骑士铁十字勋章才是德军真正有含金量的宝贝,获得此项勋章的军官会得到更好的升迁机会,而获此殊荣的士兵则会被长官另眼相看。
不过,如果没有获得过一级铁十字勋章,是得不到骑士铁十字勋章的,这是入场证。
德军一共颁授了7361枚骑士铁十字勋章,其中43枚被授予外国人。这些勋章的获得者随便找一个出来都是战功卓著之人。
我们在各种图片、电影中看到的那些挂在领口的铁十字,就是骑士铁十字勋章。
不过,德军中也有个很有意思的搞法,许多人认为骑士铁十字勋章太金贵了,它是银质的,怕搞坏和搞丢,因此他们仅保留黑白红三色的佩带,将铁章换成二级铁十字勋章挂在领口,反正大家心照不宣。
可能是发现了官兵的们的这种窘迫,德军后来允许骑士铁十字勋章可以到指定的商店去购买,你大可以将其作为首饰佩戴,反正有证书就行。
也就是说,骑士铁十字勋章虽然含金量不低,但就勋章本身来说也只是个花钱就能买到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存世的勋章远大于当年纳粹颁发数字的原因。
比骑士铁十字勋章更高一档次的是“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尽管骑士铁十字勋章授予的对象都是牛人,但耐不住一场接一场的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激烈程度旷古烁今,比如别的时代,干掉5架敌机,或者在演习中干掉5架敌机就能算“王牌飞行员”,二战中有些人都干掉几百架了…
因此,纳粹不得不给骑士铁十字勋章加码,给增加更高层级。说白了就是——含金量爆表了。
还是一样的套路,没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的人没资格获得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整个战争中,轴心国阵营只有890人获此殊荣,其中德国人882个。
这些人全是各种领域的“爆表”官兵,疯狂指挥歼敌的指挥官,疯狂积攒吨位的U艇艇长,疯狂在天空射猎敌机的飞行员……
然后德军战绩继续爆表,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上面又增加了“银橡叶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主要变化就是铁十字上面的橡树叶上增加了交叉的双剑。
这个勋章因为本身含金量极高,因此它也会授予战功卓著的外国盟友,比如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他就获得了这种勋章,而且是唯一的外国人。
总共只有160人获得了“银橡叶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它被发给了6个元帅,70个将军,56个校官,27个尉官,1个参谋军士。
最高级的是钻石宝剑橡叶骑士勋章,其中又分为金橡叶和银橡叶,是德军的顶级武勋。
银橡叶勋章被授予了27人,其中军衔最低的是马尔塞尤上尉,他干掉了158架敌机。
一共有10个空军飞行员得到了此勋章,剩下的都是如隆美尔这样的元帅和将军。
金橡叶勋章更金贵,它预备了12枚,纳粹德国准备在战争胜利的时候来个绘相凌烟阁,结果战争打输了,此项荣誉也就没办法发出去了,连配套的空证件都没做。
只有1个人得到了“钻石宝剑金橡叶骑士勋章”——德军传奇轰炸机王牌飞行员汉斯·鲁德尔。
此人的战绩极为彪悍,他重创过2艘苏联战列舰,击沉2艘巡洋舰,摧毁坦克装甲目标519个,炮兵阵地150个,车辆1000个,舰艇70个,还干掉了1架伊尔-2攻击机,2架拉-3战机;在2530次任务中从不休假,从不休息,每天平均出动1次以上……战争结束前,他甚至拖着被炸断的单腿战斗。
高达里的夏亚都没敢这样拍,说出来跟假的一样。
这块勋章在战争结束前被颁授给鲁德尔,而他在1944年3月29日已经获得过钻石宝剑银橡叶骑士勋章了。
钻石宝剑金橡叶骑士勋章用50颗钻石镶嵌装饰,其中含有8克拉黄金。
东陵大盗孙殿英是怎么死的?
河南地处华夏中原腹地,自古英雄辈出,众多名人故里。
但其中也不乏篡权谋国者,如晋之司马氏,近之袁世凯。更有象东陵大盗孙殿英之辈。
孙殿英(1889~1947),河南永城人,胡子出身。一直在豫西拉杆子,为众多匪首之一。1928年接受招安,一路走来,竟成了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当然不变的是,仍属杂牌军。
国民党军队一直有三六九等之分。即便是中央军也分黄埔、非黄埔系。其他派系更多,什么川军、滇军、西北军,象孙殿英这样的杂牌根本不值得一提。
所以体现军费供给上,更明显,象孙殿英这样的杂牌,数月没发军饷是正常的。他要生存,却想出奇招,令国内外震惊。
1928年他以军事演习为名,驻军清东陵,以演习的炮声掩盖他炸开乾隆、慈禧两座地宫的爆炸声。现场的景象令他吃惊。他盗取了大量财宝,扬长而去。
随即引来全社会要求惩罚盗墓贼的一片声讨骂声。但孙殿英也不是吃素的,拿出近半盗来的宝贝四处打点,最后竟能不了了之。
据说他打点当时第一夫人的宝贝一小箱,其中就包括慈禧口中价值连城的那颗夜明珠。
1946年戴笠飞机失事时仍紧抱着的龙泉宝剑,也是孙殿英在乾隆地宫中拿来送给他的。
在盗宝一事上他躲过一劫。但1947年彼解放军俘虏,成为战犯。此年他58岁,本可洗新革面,重新做人。
长年吸食鸦片早已成瘾。一旦戒掉,百病皆出。他是在一次烟瘾犯时,一命归西。只是死时仅58岁,有点可惜。若他能按当时医生的建议,逐渐戒断,或许不会过早离去。
张作霖死于皇姑屯爆炸中?
感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是日本人所为,由于南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和一些军阀想要背上统一全中国这个时候,张作霖为了保护东北三省不丢失,所以不得不放弃在北京大元帅的职位,同时为什么日本人三番五次的密谋想杀害张作霖,就是因为张作霖不愿意和日本人合作,做日本人的傀儡。在返回奉天之前,张作霖和张学良二人多次秘密商讨如何返回奉天,后通过抓阄的方式决定。在两个指头上写了一个火字,一个汽字,结果张作霖抓到了火字。本人绞尽脑汁脑汁想通过什么方式杀害张作霖,最后经过缜密的商讨,决定在沈阳皇姑屯用了两个中国人在皇姑屯大桥下放置了数吨炸药,结果当张作霖乘坐的火车返回奉天经过皇姑屯时打成重伤不省人事。最后死于家中。
高达模型合金零件有什么用?
是展示机体内构,增加机体信息量的作用。
PG的手部采用了五指全关节可动模式,而且每根手指都是独立成型的,可以摆出人手能够做出的所有动作,非常的精细
你对二战坦克大决战电影的看法是什么?
《坦克大决战》德军主攻部队的战史原型就是党卫军“派普战斗群”,指挥官哈斯勒上校则代指派普。这个家伙曾经担任希姆莱的二级副官,是武装党卫军最年轻的上校,不过在1944年的阿登战役期间,仍然还是党卫军中校,一个极度狂热的纳粹分子,时年仅仅29岁。
这部战争电影几乎是军事爱好者的少年必看作品,因为80年代还没有多少特别出彩的欧美二战电影。其实这个片子是美国华纳公司1965年出品的,算起来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制作水平当然一般,然而在那个年代,已经很了不起了。
《坦克大决战》以1944年冬季的阿登战役为历史背景,德国人称之为阿登反击战,而盟军谓之“突出部战役”。这是希特勒孤注一掷的最后一次进攻,试图集中后备力量首先击败美英盟军,再回过头来与苏军决一死战,以避免遭受东西两面夹击,因为盟军主力正在休整,准备于1945年春天再恢复进攻。
纳粹德国确实已经是强弩之末回忆一下,无论是德军的司令部还是哈斯勒上校的前指,全部位于地下掩蔽部里,这就说明德军已经完全丧失了制空权,不得不老鼠一样躲在地下。事实上,德军在阿登反击战的战役初期之所以还能够顺利推进,主要是利用了恶劣的天气,盟军飞机无法大规模出动,到12月4日天气一放晴,德国人就没戏了。
德军装甲部队极度缺乏燃料,哈斯勒将夺取美军油库作为重要目标,否则德军将无力继续推进。而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宁可最后烧掉它也不资敌,电影中有个镜头:哈斯勒拿着缴获的美军蛋糕感慨万千,言及美国人居然还有富裕的汽油不远万里运送这些非作战物资,满眼的羡慕嫉妒恨,这就是纳粹德国在战争末期的窘境。
美国军队的战斗意志很是一般第101空降师能够守住巴斯托涅,并非德军无能,而是该师刚刚从后方休整地赶到前线,不仅齐装满足粮弹充足,还同时指挥着不少于四个野战炮兵营的强大火力。而德军为了高速向安特卫普纵深穿插,并没有留下多少兵力围攻这座比利时小镇,等到发现其重要性和难啃性时,盟军的援兵也快到达了。
影片中美军前线部队纷纷溃逃,记得很深刻的是,两个美国人隐蔽在路边,还没等德军发现,其中一个就站起来举手投降,另外一个也只好出来认栽。结果一帮战俘被党卫军在冰天雪地里射杀,战斗意志实在差劲。总共被击毙89名战俘的马尔梅迪事件也被成为“大屠杀”,实在有些夸大其词。
党卫军垂死挣扎依旧很是狂热哈斯勒上校的司机是个德国老兵,早已经对战争胜利失去了信心,然而他年轻的上司却仍然狂热的一塌糊涂,坚信德国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指挥车被炸翻了也满不在乎。其实派普中校倒真是如此,这次战役中他指挥的一个装甲旅5000余人全速推进,战斗作风非常凶悍。
派普战斗群挤占友邻部队的道路,抢夺其它部队的油料,高速向美军纵深突破,最终在拉吉雷泽耗尽了最后一滴汽油,随即被美军反包围,当派普抛弃所有坦克率残部逃回德军防线时,身边仅剩下200人,战损率高达96%,其战斗意志远超美军。
这帮党卫军骨干的疯狂还是蛮可怕的,影片中在战斗打响之前,德国将军送来一名美女“慰劳”哈斯勒。上校问美女是什么军阶,回答是:“一级交际花”,结果立马被哈斯勒推出了门外 抛开立场,类似于哈斯勒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军官,那么漂亮的金发美女。。。
客观来说,电影对阿登战役全貌刻画的比较糟糕,而是以碎片化的战斗故事描述战争历史,尤其着重突出了巴斯托涅防御战和马尔梅迪大屠杀,更多的还是兜售美国人的价值观。但是片中有些桥段,还是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细节,比如斯科尔内特种分队化装成美军宪兵去后方捣乱等等,折射出许多真实的战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