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家门,孩子太有出息了不一定是好事?

2024-08-13 23:24:55 89阅读

理财家门,孩子太有出息了不一定是好事?

老李是我家邻居,今年75岁了,他有一双非常优秀的儿女,却也因此晚年过得凄凉至极。

前段时间,又忽然得了脑梗,出院后经过一段时间康复,虽然能走路了,但是半个身子不得劲,基本上成了半自理的人。于是不得已去了养老院,听说在养老院也过得不好。

理财家门,孩子太有出息了不一定是好事?

老李曾经是一家厂里的工人,年轻时候,为了培养儿女成材,他下了班还要再去打一份工,很辛苦。儿女也争气,双双考上了名牌大学。并且出了国。

20多年前,大儿子凭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公费留学的资格,去了美国。毕业后定居在那里,娶妻生子。

接着,女儿也仰慕哥哥的优秀,她也在哥哥的帮助下,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就一去不回了。

刚开始几年,老李的儿女是我们当地的一段佳话,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女,走到哪都被人羡慕,还有人专程上门讨教教育方法,老李也十分骄傲,享受着被人吹捧的感觉,还到处宣扬着自己的教育理念。

而儿女们也很孝顺,每年都会邮回来不菲的钱,让老李生活无忧。

就在十年前,老伴病倒了,得了癌症,都是老李跟着在医院跑前跑后,累得骨头都要散架了,看着别人病床前儿女成群,他们老俩口背着人都偷偷抹眼泪。

老伴临走前想见儿女一面,但是两个人都以工作忙为由,没能回来。

最后,老伴带着遗憾走了。她走后半个月,儿子一个人回来了一趟,到母亲坟前上了炷香。儿媳和孙子也没有回来。

而这,是儿子出国十多年后,第三次回家。结婚的时候带着媳妇回来了一趟,孙子两岁时又回来一趟。

女儿忙得都没回来,托哥哥捎回几万块钱。

从那件事以后,老李渐渐低调了,他不再觉得儿女在国外是个值得炫耀的事了。

跟他每天在一起下棋的老伙计们,老王的儿子,做小生意的,每周都会从县城里开车大包小包地来看父母。还会隔三岔五地接他到城里住几天。

老刘的女儿,更是就嫁在本村,只是个种菜的,但是她一做了好吃的就端过来让父亲吃,老刘拍着肚子说了今天刚吃了女儿包的饺子,老李的心里就酸酸的。

甚至有一次,老王跟老刘起了争执,两人吵起来,差点就要动手了。

正赶上老王儿子从县城刚回村,看到有人跟父亲吵架,直接要老刘向他父亲赔礼道歉。

而老刘的女儿女婿知道了,从地里扑回来,冲上去就要打老王的儿子,两家儿女闹得不可开交,幸亏邻居们拉开了才没有把事情闹大。

看着老王和老刘愤愤不平的生气的样子,老李忽然羡慕起他俩来,他们真是太幸福了,连吵架都有人帮忙,自己就算现在被人打死了,儿子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赶回来。

那一刻,他觉得吵架看起来都那么有人情味。回到家,自己一个人喝了二两酒,长吁短叹。

从那以后,他也不再避讳人,直说两个儿女白养了。

这一次,老李病了,邻居们给儿子打电话,儿子说过段时间再回来看他。而女儿,跟父亲look电话了两次,再也没了消息。

无奈之下,还是老李的侄子,在医院照顾了他一段时间,出院后把他送到了养老院。

老李手里攒着这些年儿女给的钱,有20来万,一个人也没什么花销,住养老院绰绰有余。

但是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拿着钱见不到人,儿女就好像是远方亲戚。远在大洋彼岸,早已快成了两个世界的人。

此时的老李,宁愿儿女没什么出息,随便上个学,随便找个不好不坏的工作,自己就算不能经常见到他们,需要他们的时候能来到身边。

所以,很多人说,优秀的孩子是路过的,坏的孩子是来报仇的,只有那些普通的没啥出息的孩子才是来报恩的。

太优秀的孩子要展翅高飞的,会飞得很高很远,做为父母,既然遇到这么优秀的孩子,也不用伤感,他有他的路要走。也无须为了自己的方便束缚住了孩子们高飞的翅膀。

就算人人都说孩子太优秀了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年轻的父母们还是竭尽全力地培养他们,希望他们出人头地。

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能否谈谈退休后的生活与感想?

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上班时终日忙碌,为教好学生殚精竭虑,不敢有半日偷闲。65岁退休了,总的感觉是自由多了,有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学一些原先没时间学的东西,身体比上班时更好了。

退休后最怕无事可干,快速运转的机器骤然停下,身体会垮掉的。好在退休后又延续了一些工作,给几个学校上创新课,不坐班,相对自由。教材是自编的,轻车熟驾,又有学校老师协调配合,学生们也喜欢上我的课,压力不大。主要是能将我的教育理念发扬传承,老有所为,心里踏实。

辅导的学生参加比赛,屡屡获奖,杂志上也常常有辅导学生的项目登载刊发,皆大欢喜。当然,现在我有意逐步淡出,让年轻教师上,毕竟岁月不饶人,搞创新辅导劳神费力,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己感力不从心。

现在很多时间用在整理以前的一些文稿资料上,把自己四十多年教育经验,案例作一些总结梳理,编写成书,或许对年轻教师有一些帮助,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吧。

老有所学,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保持求知欲和童心,使心态年轻,跟上时代潮流,保持有一颗年轻的心,可以减缓衰老速度。

老有所乐也是一种享受,我选择写作为一种娱乐活动,不为发表,自娱自乐,与一些老友相互交流。乡土历史人文收集考证,社会观察研究,很有趣味,乐此不疲。还不时在今日头条写些小文章小感想,与网友神交,心情舒畅。

在家时间多了,与二个孙子一个孙女待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一家人和睦相处,享受天仑之乐,忘记了所有的烦恼,也忘记了年纪,身心健康,眼不花,耳不聋,精力充沛。

总之,退休以后生活充实,衣食无忧,身体健健康康,心情舒畅,保持童心。赶上了好时代,自信能活一百岁,快快乐乐过好那一段好时光。

有什么可以挣点零花钱的方法?

是啊🤒,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再加上今年的全球疫情,是很多地方不得不封门,封小区,甚至是封了整座城市,我们这里就连封门带封小区,加起来也有四个多月了。

面对今年的种种特殊情况,很多平民百姓已经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任何收入了,甚至时间更长,因为很多工厂公司也开始减员,裁员,服务行业的情形,也面临滑坡和艰难的境地……这就面临着工作更难找,失业的时间也会更长,但是房贷,车贷,吃穿住行等各种费用,都是迫在眉睫,火烧眉毛。在这种情况下,做点副业,挣点零花钱💰,就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了。

那么如何才能多挣些零花钱呢?下面有几种方法,也许总有一种方法适合你。

第一种,卖小吃。

如果你有些小手艺,能做一些很好的小吃的话,你可以考虑在校园,工厂附近,卖一些早餐或宵夜,这样既不影响你正常上班,额外还能挣一些零花钱。

第二种,摆地摊。

如果你没啥手艺也没啥特长,也可以进一些成本低的小物件,小百货,在一些游人多的广场,公园儿,旅游区,摆摆地摊,自然也会赚到一些零花钱。

第三种,做家教。

如果你某一学科学的比较出色,比方说英语,数学,化学等等,只要有一门学科非常出类拔萃,那么,你就可以给别人家的孩子,做做家教,也能赚到零花钱,而且收入也不错哦。

第四种,做电商或自媒体。

如果你是一个年轻人,电脑,手机玩的比较好,可以考虑做一些投资很低的电商,也可以做零投资的自媒体,只要真实姓名注册就可以了,然后就一直做下去,只要内容质量优质,很快就能赚到一些收益了。

所以说,有很多方法,都可以赚到一些钱,只要你肯吃苦,肯努力,就一定会挣到零花钱。祝愿友友越赚越多哦!🤗

如果有小偷进入你家?

人的一生是个过程,随着阅历丰富,人生价值观也在不断改变。

家进贼搁以往年轻时,不论智取还是勇斗,肯定是想法把罪犯逮住,把财产保住以至别让罪犯再危害社会。九十年代,家里曾被盗一次,受害就是少了一部照像机,坏了一把门锁和一片狼籍,不过虚惊一场而已。诊所也曾被盗,那是寒冷的冬天夜里,少了一部彩电和取暖器,还有一件棉大衣。至于钱吗?有些硬币和毛票嫌少爱面子没拿!呵呵😒小偷也是需要温暖的。

象我们平民百姓,他想偷贵重物品可你总得有啊?至于现金,当年100元,都急忙存个定活两便,有一千的储畜,那都是巨款,哎~

小偷,没能力也是瞎忙活,还担惊受怕的!😏

而今,再遇到这事,总的原则是财产丢失是相对小事,不过是些生活用品而已。盗贼现都不要这些😏有点积储不是在银行理财,就是买社保也都在卡里或网上手机里。那点退休金几乎月月干,卖保健品的还绞尽脑汁费尽口舌地掂记着呢?

要是真遇到这事😣不论自己和家人,还是小偷都别受到伤害。最好的结果是不欢而散,相安无事。

财产是身外之物,活的时候虽都是为之争取或努力,死后带不走分文。而小偷也不是天生就是小偷,也是生活所迫或人生走了邪路,或者是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的道,变成了“盗”,如果“盗中有道”也可谓人杰啊!他也有活的权利和人格尊言。

到处都是摄像头天眼,小偷不易啊!

反正遇到这事随机应变吧!

老人最好不要频繁去已婚儿子的家?

兰姐,55岁,退休金4500,心疼独生儿子每日早出晚归,天天往儿子家跑,出钱又出力,最后儿子的一张年卡,让她明白了婆媳相处之道。。。。。。

兰姐是一位退休的护士长,从小就一直是班干部,这也造就了爱管人爱管事儿的脾气和性格。

最后,她不仅管自己家,还管起了儿子家。引得儿子儿媳十分不满。

而她的老公一辈子甩手掌柜,对儿子家里的事情不闻不问,啥也不管,最后成了儿媳口中的好公公。

兰姐卫校毕业,就到市中心医院里做了一名护士。

当护士的兰姐,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凡事追求完美。后来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提成了护士长。

身为护士长的兰姐,在医院里也是出了名的工作认真负责,深受领导们的器重。

兰姐的丈夫和兰姐的性格不同,是个闷葫芦。他和兰姐在一个医院上班,是一名外科大夫,平日里不善言辞,却是公认的老好人。

平日里,兰姐和丈夫在家,不用说,妻管严,兰姐说的算。

丈夫也是什么事儿听兰姐的,兰姐让丈夫去街上买桃,丈夫不敢买柿子回来。家里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的事情,也全是兰姐在操心。

管人管惯了的兰姐,在医院里,管着一帮的小护士,在家里管着老头和儿子以及全家的生活起居。

有人问兰姐,白天在医院里就是天天操心,回到家里还是啥事儿都得靠她操心,累不累?

要我说,兰姐累啥,能者多劳,天生就是这样的人。而丈夫呢,乐得清闲。

要说起来兰姐,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从小父母双亡,自小跟着奶奶长大,那时候奶奶家里也穷,兰姐的衣服向来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从小这样的生活条件,也造就了兰姐自小也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虽说跟丈夫结婚后,丈夫家庭条件不错,而且他们夫妻二人都在医院工作,收入也都不错,兰姐还是生活上十分节俭。毕竟是从小苦惯了。

兰姐和丈夫结婚的第二年,兰姐怀孕了,可是在一个多月的时候见红了,最后这个孩子没能保住。

守着医院的她,咨询了好多同事,又喝了不少苦药水,几个月后,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

有了上次的经验和教训,兰姐十分小心,每天在家卧床保胎,到满三个月的时候才敢下床,可以说从知道怀孕开始,到生产就没在上过班。

不仅如此,十月怀胎期间,兰姐还做了一个阑尾炎的小手术。

最后快生产的时候,孩子一直胎位不正,最后生孩子的时候,兰姐可是遭了大罪了。

不过都还好,一切都过去了,总算是平平安安把孩子生了下来,八斤二两的大胖小子,兰姐和丈夫别提有多高兴了。

可想而知,兰姐对这个宝贝儿子有多紧张。真的就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是兰姐疼爱儿子,却不溺爱,对儿子要求也是十分严格。

这样也造就了儿子在家里也是一点儿也不怕爸爸,却十分害怕妈妈。

在教育孩子上,兰姐又拿出了她那一丝不苟的性格来。

从小让儿子去学唱歌、朗诵,教育儿子待人接物上要有礼貌,同时在学习上也是对儿子要求严格。

尤其是在儿子小学期间,兰姐要求各科成绩不能低于95分。如果考不到95,回来就要罚站。

一次,兰姐的儿子没考好,只考了89分。儿子回家没敢和妈妈说,但是又要家长签字怎么办?儿子自己学着妈妈的笔体在卷子上签了妈妈的名字。

后来,这个签字还是被火眼金睛的老师发现了,老师把兰姐叫到了学校。兰姐气得不行,回家把儿子狠狠地揍了一顿。

自打这以后,儿子对妈妈更是害怕了。

兰姐的控制欲和爱管事在儿子身上从未消退。儿子大学毕业,兰姐一直想让儿子长大当个公务员,旱涝保收,稳定且体面。

谁知儿子根本懒得去考,最后毕业了到了一个国企上市公司去工作。

儿子本就吸取了兰姐的好基因,长得十分帅气,又自小在母亲严苛的教育下,自然也是十分优秀。

儿子的工作,没按自己的意愿,在婚姻上,兰姐也一定要让儿子按照自己的要求。

开始,儿子在单位谈了一个同龄的女孩,可是兰姐嫌女孩家是外地的,父母都没有稳定工作,怎么也不同意,后来还是硬生生的把二人拆散了。

最后,在兰姐的撮合下,儿子和一个家是本市的女老师结婚了。

这下子可是合了兰姐的心意。兰姐一直十分喜欢老师这个职业。稳定,不用坐班,还有一个寒假和暑假。

看好儿子平日里工作忙,早出晚归,正好儿媳是老师,不太忙,可以好好照顾儿子。正好合了兰姐的如意算盘。

尽管如此,二人结婚后,兰姐还是对这小两口的生活十分不放心。这时,兰姐又拿出了她那爱操心,爱管事的性格来。

他专门配了一把儿子家的钥匙,想着儿子虽然结婚了,在自己的眼里也就是长不大的孩子,还得靠自己的辛苦照料。

尽管自己家和儿子家坐公交还得三站路呢,兰姐也不怕辛苦,每天拿着老年卡,奔走于菜场、自己家、儿子家三点一线。

怕他们吃不好营养不够,她就隔三差五拎着蔬菜、水果、排骨、鱼等到他们家里,把儿子家的冰箱塞得满满的。

担心他们小两口只知道睡懒觉而没时间弄早餐,兰姐就一大早,拎着买好的早餐,送到儿子家里来。

有时候儿子早晨想多睡会儿,却被老妈一大早的各种叮叮咣咣吵醒。

工作日期间还好,可是到了周末,兰姐照样是早早地就把早餐和各种吃的送来了。儿子和儿媳好不容易盼到的懒觉,一下子泡汤了。

说起来,儿子是苦不堪言,可是,儿子还好,慢慢地儿媳就对这个太勤快的婆婆有点儿意见了。

除了儿子家的吃饭,小两口的生活兰姐也想插手。

平日里,小两口上班去,兰姐也不走,就在他们屋子里替他们收拾打扫屋子。

只干活还好,兰姐干活有时候还要嘟囔,嘟囔儿媳不爱干活,出去收拾的怪齐整,家里乱的像猪窝。

除了生活,一辈子节俭惯了的兰姐,对儿子儿媳的做派也是十分的看不惯。

看不惯儿媳好好的衣服,没怎么穿说不要就不要了。

看不惯好好的饭菜,说倒了就倒了。

看不惯家里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花那么多冤枉钱!

不仅如此,儿子屋里有些陈设摆设,兰姐也要干涉。

家里的餐桌本来是横着摆的,兰姐非说横着摆有些碍事,过路不方便,让竖着摆。

家里的挂钟,本来横着放,从各个角落能看见,兰姐非要说违背挂钟的设计,竖着放更美观。

儿媳喜欢卡通,卧室里的台灯买的卡通造型。兰姐看见了,对人嘟囔,都三十多岁了,还像小孩儿一样,屋里摆一堆小孩儿的东西。

总之,有看不惯,就会在话里话外表露出来;儿子家里很多东西,她都试图去干涉。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要说兰姐,吃过饭就走也就算了,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小夫妻二人。可是不是,兰姐稀罕她的宝贝儿子啊。看见儿子就喜笑颜开,吧啦吧啦和儿子聊个不停。

儿子去哪,她跟到哪。儿子去上厕所,她守在门口,儿子洗澡,她说进去就进去了。

儿媳在旁边感觉这个家自己更像是外人,多余的人,在一旁直翻白眼。

开始儿媳不做声,兰姐说啥就是啥了。可是时间长了,儿媳也有些不满了。这是我的家,我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这个婆婆也太爱管事儿了吧。

儿媳开始对儿子说,你老妈太爱管事儿了。仿佛这个家的女主人不是我是她。

儿子又何尝不知道自己老妈的性格呢?可是夹在媳妇和老妈之间,他也是左右为难。

一天趁媳妇不在家,儿子推心置腹地和老妈谈了谈。

儿子说:妈,我知道您一直喜欢打羽毛球,我给您买了一副好球拍,又在咱附近体育馆办了张打球的年卡,您以后没事儿多去打打球,多照顾照顾自己的身体。我们小两口的生活我们自己会打理。

响鼓不用重锤敲。儿子一席话,兰姐瞬间明白了用意。小两口是嫌自己管的太多、管的太宽了。

兰姐说:我一个月4500的退休金,3000块钱都花在了你们小两口身上,我图个啥啊?

这样也好,我钱也省了,劲也省了,以后我就天天去打球。

写在最后:

老人最好不去已婚儿子的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都说母亲这个角色是一场修行。从对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成人以后的全身心的退出。

这个世界上,向来没有苦劳。有时候自以为的全情投入,不一定能换来想要的理解和共情。

儿子既已成家立业,你就已经把他交给了另外一个女人,最好不要频繁去儿子家,打扰他们的生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老人介入进去,晚辈不自在,老人也容易自己因为看不惯而自己生气。与其这样,不如放手。

都说婆媳关系,远香近臭,不是没有它的道理。适当的保持些距离,会让彼此看起来更美。

平日里各过各的,逢年过节、欢聚一堂,这样的天伦之乐,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穗雪,十几年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用心创造内容,每天分享更多不一样的人和事儿!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穗雪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