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者的传说,当他再次回到斜月三星洞时?
觉者的传说,当他再次回到斜月三星洞时?
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从斜月三星洞学到长生不老术、筋斗云和七十二般变化之后不久,就被须菩提祖师以卖弄武艺为由赶出了仙洞。之后,孙悟空先后经历了龙宫寻宝、大闹地府、天庭为官、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以及西天取经,直到他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期间再也没有回到过斜月三星洞。不过,孙悟空成佛之后有了时间精力,他是否有可能再次回到斜月三星洞去拜访祖师和师兄呢?到那个时候,孙悟空又会有什么样的感悟?接下来,我们结合原著来分析推测一下。
客观而言,孙悟空成佛之后再次回到斜月三星洞拜访菩提祖师的可能性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概率趋近于零。理由如下:
孙悟空在师兄面前卖弄武艺被祖师发现后,祖师非常气愤。于是对他下了逐客令,要求他马上离开斜月三星洞。原著第二回写道:
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
言外之意,孙悟空如果乖乖离开斜月三星洞一切都好说;如果不听话,执意留在这里,那么小命就会玩儿完。就当时而言,孙悟空对祖师的话是言听计从、深信不疑的,于是很快就返回了花果山。此后,无论孙悟空遇到什么好事、难事,从来都没有找过祖师,甚至想都没想过,可见祖师这句警告的威力有多大!由此可以判断,即便孙悟空成佛了,其回去拜访祖师的概率也不会很大。
第二,祖师和仙洞乃幻象,并不存在孙悟空不会回斜月三星洞的第二个原因是菩提祖师和仙洞本就是幻象,孙悟空离开后也就不存在了,他想回都找不到。对于这一点,原著中有多次暗示:首先,孙悟空到来之前,祖师那里门庭若市,而孙悟空拜师之后,祖师再也没有招过其他学员,这显然不合逻辑。以菩提祖师这么大名气,应该还会有众多修仙者慕名而来才对。其次,孙悟空离开斜月三星洞之后,再也没见过师兄,也没有从其他仙佛口中听说过祖师及其弟子的名号,这与菩提祖师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不符。最后,菩提祖师除了传授孙悟空几项武艺之外,并没有传授其他弟子什么利害的法术,这不是一位合格导师应该做的。
综上,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菩提祖师也好,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也罢,完全就是为孙悟空一人量身定制的。换句话说,祖师真正意义上的弟子只有孙悟空一个人,孙悟空学成后,祖师以及斜月三星洞的使命就结束了,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那么对于菩提祖师和斜月三星洞的秘密,孙悟空知晓吗?我认为他是知晓的。第三十四回,孙悟空变成小妖去压龙山请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母亲。为了让老妖相信自己的身份,孙悟空逢场作戏,向老妖行了跪拜礼。不过行礼之前,孙悟空内心进行了一番苦苦挣扎。原著写道:
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
实际上,在平顶山之前,孙悟空确实只拜了三位仙佛,但名单与这段话中略有出入。从原著来看,孙悟空拜过观音、唐僧,这是没有疑问的,但西天拜佛祖却没有直接体现。而本应该让孙悟空铭记在心的在斜月三星洞叩拜菩提祖师,却意外被他忽略了,这是为什么呢?难不成孙悟空经过几年时间忘记了这件事?显然不太可能,孙悟空几乎所有本领都是祖师传授的,忘记谁也不应该把祖师忘了,这可是给他饭碗的人。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菩提祖师与如来佛祖本就是同一人,孙悟空已经知道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变化而成,故而此处只提及了佛祖,而没有提及菩提祖师。
除此之外,原著中还有两处线索暗示菩提祖师与如来佛祖的关系。第一处在第七回,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奉命前来收伏。动手之前,两人有几句对话: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此次见面,是孙悟空第一次面见如来,之前两人并无交集。那么,如来是如何知道孙悟空的本来面目的?难不成他一直都在关注着孙悟空?孙悟空被天庭招安之前,活动范围很小,几乎都是在花果山附近,唯独有十年时间是在西牛贺洲菩提祖师处学艺,而如来的势力范围正是西牛贺洲,两者不谋而合。
另一处是在第十五回,观音帮助孙悟空收伏小白龙后,孙悟空觉得西天取经太过艰辛,心生退意。于是,观音给他做了一番思想工作:
菩萨道:“你当年未成人道,且肯尽心修悟;你今日脱了天灾,怎么倒生懒惰?我门中以寂灭成真,须是要信心正果……”
“未成人道”指的是孙悟空不畏艰险、潜心寻找长生不老术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主要遇到的人只有两位,即指路樵夫和菩提祖师。这两位很有可能就是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两人相互配合,为的就是培养孙悟空,为西天取经铺路。这种猜测与他们两人在西天取经项目中的职责分工很契合——如来是总策划;观音是执行总监。不然,很难解释观音菩萨为何会知道孙悟空“未成人道”时的修炼情况。
如此看来,孙悟空成佛后到斜月三星洞故地重游的几率并不高。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假设他真的回去了,那么孙悟空内心会有怎样的感慨和触动呢?我认为,他至少可以明白以下三件事:
首先,任何事情都没有自由更重要。斜月三星洞学艺是孙悟空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他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没有人给他下任务,也没有管束他,可以说来去自由。在此之后,孙悟空虽然武艺见长,但自由却渐渐离他远去。在天庭为官时,要受玉皇大帝管辖;在取经过程中,要受唐僧约束;取经成功修成佛之后,还要听命于如来佛祖,这对于崇尚自由的孙悟空而言无疑是个悲剧。有朝一日,当孙悟空再次回到斜月三星洞,面对昔日熟悉的一草一木,相信他的内心会有一丝后悔,后悔来到这个断送他自由的地方。
其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孙悟空跟随菩提祖师学艺时,自以为天资聪颖,受到祖师的特殊关照,比其他师兄学到的武艺高深,得意之时还在别人面前显摆展示一下。但是,当他离开这里,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后才发现,自己学到的那点儿武艺根本不值得一提。西天取经路上,随便一位大神的宠物或者坐骑都能让孙悟空束手无策,甚至性命不保。因此,当他再次回到斜月三星洞,一定会对自己当初的盲目自大和懵懂无知感到可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的经历决定你的眼界,你的眼界决定你的格局。
最后,与能力相比,关系更重要。离开斜月三星洞以后,孙悟空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对手,这些对手的能力参差不一,有的比孙悟空水平高,有的不如孙悟空。但是,从结局来看,能力高低并不是他们最终命运的主要决定因素,背景和关系才更重要。有些妖怪实力很强大,如牛魔王,但是由于背景一般,最后只能被擒拿,任人宰割;而有些妖怪水平很一般,如玉兔精、金角大王、赛太岁等,如果纯拼武力的话根本不是孙悟空的对手,但由于其背后有大佬支持,虽然罪恶深重,但最后也仅仅是自罚三杯,被主人领走了事。经历过这些,当孙悟空再次面对斜月三星洞时,当年习武时如火的激情和坚定的决心也许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从原著中提供的线索分析,孙悟空成佛后再次回到斜月三星洞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面师命难违,另一方面师父和仙洞本是幻象,根本没有再回去的机会。当然,如果我们假设他真的可以并且愿意故地重游,那么面对旧景,相信他会明白自由的珍贵性以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除此之外,还要更重要的一个感悟:在关系面前,能力不值一提,甚至有时可以忽略不计。(完)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远古大能重生的小说?
东方人到西方的:横刀立马,东方传说,异乡的勇士,月落。 转世后保留记忆的:北斗第八星,转世传说,觉者的传说,圣门风云,时空风云录,异人傲世录,转世魔龙,大圣者,浮云游梦,梦幻王朝,洪荒,再生,实验皇帝,天才的历程,唯心什照。现代人回到古代的有:铁血帝国,旅人之歌,明,异时空--长城,变革,大宋曰月记,风流才子,革命,楼兰,梦幻王朝,中华再起,时空风云,笑傲前尘,异时空-涌流,异域人生,越空三国志,明曰帝国,混迹三国,实验皇帝,异时空—皇帝的新装,龙翔九天外传—梦回甲午,天界传奇。
有哪些西方冷兵器战斗题材的单机游戏?
这里是喜爱游戏的小白
西方冷兵器战斗题材游戏,一直是西方游戏所钟爱的游戏题材,正如中国武侠游戏和仙侠游戏一样。西方人对于冷兵器题材游戏的热爱可不是一点半点。所以这种题材的游戏国外作品有许多,国产则相对较少。今天小白就来推荐几款西方冷兵器题材单机游戏给大家。
《神偷4》(Thief)
《神偷4》是一款第一人称动作冒险游戏。玩家扮演盗贼大师盖勒特,这位系列中一脉相承的传奇人物。盗取财宝,调戏主城霸主男爵,主角还配备了带特殊功能箭头的弓箭、棍、抓索、撬锁工具等装备。这是一款潜入游戏,游戏中每一个守卫都应该能算作对玩家的一个考验,到底是要把守卫一箭射倒,还是偷偷绕开不被发现?游戏中没关都有多少种路径供玩家选择,玩家需要开动大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游戏的画面效果相当不错,阴影效果尤其出众,不过游戏的剧情相对来说比较沉闷,不喜欢潜行的玩家可能不会喜欢这款游戏。Steam售价88RMB。
《龙之信条:黑暗觉者》(Dragon's Dogma: Dark Arisen)
《龙之信条》是卡普空(CAPCOM)开发的角色扮演游戏,游戏设定在大型的开放世界,给玩家以令人兴奋和满意的动作冒险要素,玩家可在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中自由探索及合作。这款游戏实时战斗体验就有点类似《暗黑之魂》,而开放性世界的大小又能和《上古5》相媲美,大规模战斗的气势又会让人想起《汪达与巨像》,这些特点都会让玩家眼前一亮。这也是一款让人上瘾的游戏,你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武器还有技能,这会给你带来完全不同的游戏体验。游戏还有许多血腥暴力的元素存在,被怪物吃掉的画面可以说是小白心中的阴影啊,游戏被定义为18X哦~Steam售价192RMB。
《魔法门10:传承》(Might & Magic X - Legacy)
《魔法门Ⅹ:传承》是Ubisoft发行的一款角色扮演类游戏,相信许多玩家对魔法门这一系列游戏都不陌生,自从《魔法门6:天堂之令》获得成功后,该系列便名声大噪了。《魔法门Ⅹ:传承》是魔法门系列的回归之作,游戏回归了传统魔法门的游戏模式。玩家在游戏中扮演控制一支冒险小队行侠仗义,帮助刚从第二次月蚀战争中恢复元气的猎鹰帝国的领主们平息叛乱,并找出真正的幕后黑手。在这个充满剑与魔法的世界中,玩家要通过自己的选择决定世界的命运,广阔的世界等待着你去探索。Steam售价98RMB。
《魔法门:黑暗弥撒》(Dark Messiah of Might & Magic)
《魔法门之黑暗弥赛亚》是育碧软件于2006年发行的一款动作射击类单机游戏,《黑暗弥撒亚》摒弃了该系列过去固定模式,此款游戏不再是玩家熟悉的角色扮演类型,而是将动作游戏游戏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游戏中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玩家可以亲身体验剑与魔法带来的战斗快感。Steam售价18RMB。
《骑马与砍杀:战团》(Mount & Blade: Warband)
最后,必须把非他莫属的骑砍拿出来了,想必大家说到西方冷兵器战斗,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这款游戏啦,虽然这款游戏已经非常老了,但是经典就是经典,开放式的游戏玩法,加上众多的mod,使得游戏寿命得以无限延长。今年传说骑砍2要出了,小白反正是不报希望了,有生之年吧。
以上就是小白这次带来的几款西方冷兵器题材单机游戏,希望大家会喜欢。
这里是喜爱游戏的小白,欢迎大家关注小白,小白会推荐好玩的游戏给大家哦~你如何理解无?
这一句话出自于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应该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主要意思是说:能以语言表达之“道”,便非永恒之“道”;可用名称来界定的,便不是永恒之“名”,名称未定之前,那便是万物之起源;名称已定之后,那便是万物之母体。因而,总是于消解欲望时,方能看出起源之奥妙;总是于保存欲望时,方能看出母体之广大。起源与母体,二者皆来自一处但名称不同,却可皆称为神奇,神奇之中还有神奇,那才是所以奥妙之由来。
其中,“名,可名,非常名。”主要意思是指:“名”是可以用来界定的,但就不是永恒的“道”。
“无名,万物(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主要是指:名称未定之前,那是万物(天地)的起源,名称确定之后,那是万物的母体。王弼在解释时没有提到“天地”这是有理由的,“天地”与“万物”很难分出层次,而帛书里就没有讲“天地”只讲“万物”,所以,讲“无名,万物之始”更好理解。句中的“始”之开始,起源,而“母”指母体之意,因为“有名”,万物便出现了,即是一种母子关系。这说明“名”与万物是同时出现的,而“无名”重点在强调名称确定之前,还是起源阶段,是混沌状态,或许可以理解,“无名”犹如“无”,而“有名”便是“有”,有生于无,“有”便是万物呈现,而“无”,是“道”的本性,这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是相通的,这是老子,也是道家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古人理解、解释宇宙的最为抽象的哲学观念之一。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灵魂?
意根,也就是六意识心的根本,这个意根,有多种叫法:第七识,灵魂,末那识。也叫:传送识,搬运工。有好多名相概念,实际上都是在说它的作用。
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都只是个工具,真正能看,能听,能嗅,能尝,能觉,能知的那个东西就是第七识,都是这个第七识在主宰我们这个肉团身,它也叫:灵魂。站在凡夫众生位,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真心。究竟意义来说:这个第七识,还不是我们的真心,因为,第七识后面还有第八识,第九识以及真真如性(方便把它称为第十识)《楞严经》里面会讲到。
每一个众生都有自己的第七识,灵魂。无论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包括:天人鬼神,日月星辰,牛马猪羊,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泥巴瓦块,各自有各自的第七识。
第七识非常执着,它的作用就是执着。向前执着这个肉团身六意识心是自己。我们六根对六尘所造的善业,恶业,不善不恶的业,它都不分别好与坏,统统搬运到阿赖耶识种子大仓库中。同时,又根据因缘把阿赖耶识种子仓库中已经成熟的业识种子搬出来再次使我们承受果报。
我们在没有觉悟真理之前,每一生每一世,投胎受生,无论是做人,做天仙,做鬼怪,做畜生,或者当小爬虫,乃至于做树木花草,无情物,亦或是下地狱受苦受报。都是这个第七识带着阿赖耶识种子仓库已经成熟的定业种子使我们投胎受生。它投胎的时候先到,肉团身毁坏的时候,却迟迟不愿意离开已经毁坏的肉身。
所以讲五浊的时候讲到命浊,有一段话叫:“来先去后做主翁”,也就是在说,在没有出娘胎之前,他先纳想为胎了,等出生以后,直到肉体死亡时,迟迟不愿意离开这个已经毁坏的肉体。每一生每一世做人,做鬼,做畜生,六道轮回,都是他(第七识 灵魂)主宰,做主人翁。这个第七识非常执着,它向后攀缘,执着第八识是自己。不觉悟真理的人,他生生世世都处在这种被动的境地,被自己的定数牵着鼻子走,随业轮转。你该享福的去享福,该受苦的去受苦,都是取决于七识的作用。而觉悟真理,明心见性的人,他生生世世的生命流程,已经被打破,不再受定数的束缚了。他可以有选择性的来投胎,到底是做人,还是做天人,还是待在佛土进修,他自己能做主。
这个第七识,我们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它。可是它时时刻刻都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来就没离开过它。我们行住坐卧,吃喝拉撒,洗脸刷牙,工作学习,一切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它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后台老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前面这六根,六尘,六识。
打几个比喻帮助大家体会一下第七识(灵魂)的概念:
1. 比如说: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明天要到外地出差,怕起来晚了耽误事情,提前跟家里人打声招呼:我喜欢睡懒觉,怕睡过头了,你明天叫我一声。自己还专门调好了闹钟。
结果第二天早上,家人还没叫你,闹钟也没有响,你自己就起来了,一看表时间刚好,没有误点。这个就是第七识的作用,因为你之前已经给它输入了一个信息,因此,第二天早上,到了那个点你自然而然就醒了,就是自己的第七识叫醒了自己。
还有一种情况,你每天都是在七点自然就醒来,每天到了那个点,没有闹钟闹,也没有人叫你,你自己就醒了,这就是第七识叫醒自己的。
2. 当你走路不小心就要摔倒的那一瞬间,这个时候,你的第六意识心都来不及想:如果我的手不撑在地上,就会摔个头破血流。这个时候根本就来不及思考,下意识的就用手撑在地上了。关键时刻,第七识为了保护自己,不经过六意识心的思考,直接就指挥双手撑着地,保护自己的身体。
3. 有时候,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脱口而出一句得罪人的话,事后想起来了,哎呀:我当时怎么就不经过头脑考虑一下,说出这么一句不该说的话,让大家听了以后不高兴。
注意:这个没有经过头脑思考脱口而出的这句话,就是第七识的作用。后来回想起来,觉得自己讲的那句话不合适,开始后悔的心,就是第六意识心的作用。
4. 我们有时候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与一些素未谋面的人,相互之间一照面,有的人让你感到很亲切,对你也很热情。有的人与你一见面,就让你非常不舒服,不自在。甚至会因为一点小事与你起争端,乃至于平白无故的就找你的茬。今生都是素未谋面,怎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还是我们第七识,真人的作用。我们生生世世,都在投胎受生,生生世世都有自己的家庭,父母,儿女,夫妻,朋友,以及与你有恶缘的冤亲债主。虽然,我们死了以后,肉团身解体了。但是,灵魂,第七识,它永远不会死。它会带着阿赖耶识种子仓库里面成熟的业识种子,继续投胎受生。虽然,我们今生改头换面了,但是,过去世,无论有过善缘或者恶缘的人,今生再次相遇,这个肉团身假人相互不认识。但是,第七识灵魂之间都是相互认识的。人与人的灵魂都是相通的,人与动物,植物,矿物的灵魂之间也是相通的。台湾有些大学做心理学实验,用兰花,馒头,等等无情物做实验。
比如:两朵兰花,把它们分别放到一个房间内,对第一朵兰花,用心与它沟通,用语言来关爱它:你这朵兰花呀,长得真美,我真的很喜欢你。用心跟兰花沟通。
对另一朵兰花:进行言语攻击:你这个丑八怪,我讨厌你,还不快滚蛋。用恶意与它沟通。
结果,一个礼拜后,第一朵被关爱的兰花,依然很鲜亮。另一朵被恶意辱骂的兰花,枯萎了。
日本的江本胜博士,专门研究水,曾经也做过几百次相关的心理实验。结果:也是相同的。
他得出一个科学结论:无情的水,能够接收人的信息,说明它与人的心是相通的,无情物其实并非无情,只是灵知性较低而已 。
5. 禅宗有句话:二人同饮一杯水。你想一想,两个人怎么能够同饮一杯水呢?如果是两只鸟,两只鸡同饮一杯水还说得过去,因为,它们的嘴是尖的,人的嘴是凹的,杯子口又那么小,两个人怎么同饮呢?
所以,这二人指的是:一个真人(第七识),一个假人(肉团身)。我们的肉团身,会随着因缘而销毁。但是那个灵魂,永远也不会死,也不会老,只要我们还活着,它就会如影随形。我们每一个人这一生的所作所为,善业,恶业,不善不恶的业,它都会给你一 一记录在案。这个真人(第七识)和假人(肉身)就好比,两个人一前一后走路。前面的人(肉身)看不到后面的人(第七识),虽然,前面的人看不到后面的人,但是,后面的人却清楚的看到前面的人。
如果,你完整的听闻了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即使你这个肉团身(假人)没有明白。但是,这个真人(第七识)已经明白了,它当下给你记录在案。尤其是《法华经》《楞严经》是非常坚固的金刚种子,一定在心地里先成熟。因此,到了中阴身期间,你也能够带业往生。在《法华经弘传序》中,道宣律师讲:“俱崇密化之迹”。也就是瞒天过海,听经闻法真人(第七识)明白了道理,瞒着假人(肉团身)之天,越过生死的中流,到达成佛的彼岸。也可以到微博和博客(一切问题终结者)顶部推荐的文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