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用什么武器,如果把子弹放在管径合适的铁管里?
弹药用什么武器,如果把子弹放在管径合适的铁管里?
小时候玩过洋火枪吗?洋火枪有两种,一种是基础型的,用铁条弯成枪的形状,在上面装上一些自行车的链条,在链条里装上火柴头的药,抠动扳机,铁条做成的撞针撞到火柴药的时候就会发生爆炸 ,发出响声,如图
还有一种就是升级版,一个子弹壳将后面的底火装置剔除,然后用一个自行车的条帽将子弹壳固定在自行车链条前段,如果想威力更大,子弹壳里面可以再套一个比较长的细钢管,这种升级版的洋火枪和枪械原理上是一样的,在子弹壳里或者是细钢管里装上鞭炮药,还可以混一些铁砂钢珠,在链条里装上火柴头上的药作底火,扣动扳机的时候,就可以将火柴药引燃,引发鞭炮药爆炸,将铁砂、钢珠打出去,可以用它打鸟。如图
而实战中的枪是将这些药装在了子弹壳里,前面装上了子弹头来取代铁砂和钢珠,而后面引火的引药是做成底火封装在子弹的屁股后面,而且这种底火的性能要比洋火枪上用到的火柴头的药效高很多倍。
实际的枪械在枪械击发的过程中,当扣动扳机撞针撞向子弹屁股后面的底火时,底火燃烧引发蛋壳里面的炸药爆炸,高压气体推动弹头沿着枪膛射出。
题主所说的过程等于是模拟了枪械射出的过程,用锤子击打底火,引发底火燃烧,而引燃子弹里面的炸药爆炸,只要子弹合格,肯定是能够击发子弹的。如果子弹外面的钢管和子弹的管径接近,而且强度足够的话,子弹壳不会被引爆,而会像枪械一样将子弹头射出钢管以外,同时,其爆炸当中因为后座力会使弹壳向后运动,有可能击伤后面的人员。如果钢管的直径比弹壳大了很多的话,有可能弹壳会被引爆在钢管里,这样弹头未必能够射出或者飞出很近,也就是子弹炸膛了。
题主明白了这个原理也就够了,千万不要进行这种实验。否则可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给试验者带来安全隐患。
(图片来源于网络)
evet2弹药只能t2武器用吗?
是的只有t2武器能用的
阿富汗塔利班组织的军火武器是谁提供的?
塔利班武装武器来源属于多样化模式,主要武器装备基本都是轻武器,包括步枪、重机枪、轻型火炮、等武器。高端点的武器基本都是便携式防空导弹、火箭筒等,不过塔利班也在与时俱进,开始使用简单的无人机等潮流武器,虽然技术落后,基本都是民用版本,但是,也说明塔利班的武器装备水平是呈现发展态势的。关于塔利班武器来源基本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美国的支持,没错,是美国的支援。阿富汗曾经被世界三个超级大国入侵,第一个是曾经的世界超级大国大英帝国,三次入侵阿富汗并且三次折戟阿富汗。第二个是苏联,上世纪八十年代入侵阿富汗并折戟阿富汗。就是这个时期,美国做为苏联的对手肯定是会利用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武装阿富汗的反苏势力,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因此,塔利班的武器大部分都是美国援助的。当时的塔利班可是美国眼里的“朋友”,塔利班收留本拉登才让美国与塔利班为敌的。所以,美国的武器装备广泛性的存在于塔利班手里。
二是缴获的大量苏联的武器装备,苏联入侵阿富汗并且折戟阿富汗,大量武器装备被塔利班缴获。即便是现在,塔利班手里的苏式武器装备也是占有很大比重的。
三是缴获自阿富汗政府军,阿政府军一水的西方武器装备,战斗力也都清楚,30多万人打不过几万塔利班,大量武器装备被塔利班缴获,数量非常多。
四是塔利班通过自己的渠道从外面获得,塔利班与外界是有联系的,并且控制着数条通向外界的秘密通道,塔利班也有自己获取经济的办法和手段,可以购买到武器装备。其实,战乱中的塔利班想搞到钱并不是一个难事,虽然数量不多,但足够塔利班购买武器装备用了。例如,美国《华尔街日报》就曾经于2020年11月揭秘,说美国一些军事承包单位曾经向塔利班暗中交保护费,这个案件还曾经上诉到美国联邦法院,诉讼中提到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两个最大承包商DAIGlobalLLC和LouisBergerGroup向塔利班暗中提供的资金,而这些钱被塔利班用来购买武器对抗美军。
第五是毒品交易换取武器装备。塔利班控制着广大农村地区,战乱之地往往都涉及毒品交易问题。
所以,塔利班的武器获得是多样化的,从塔利班的攻势来看,虽然没有什么重型武器,但轻型武器是充足的,而是随着战局有利于塔利班,塔利班获得重型武器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阿政府军的武器基本都很容易就被塔利班获得,甚至是一座武器仓库全部被塔利班获得。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步枪的子弹多为尖头?
因为得益于空气动力学的进步。尖头步枪弹最早诞生于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段时间,那个时候由于欧洲的空气动力学有了较大的发展,所以就开始导致了一种叫做“Spitzer bullet”尖头步枪弹的诞生,“Spitzer”这个英语单词是由德语单词“Spitzgeschoss”转化而来的英语形式,翻译过来就是“尖头弹丸”的意思,而“Spitzer bullet”直接音译的话则是叫做“斯皮策步枪弹”,“斯皮策步枪弹”是小型身管武器的弹道学在19世纪末得到突破性发展后的产物,从20世纪初开始,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军队的子弹设计就已经开始向“斯皮策子弹”过渡了,比如下图就是1888年的8毫米圆头毛瑟步枪弹和1903年的7.92x57毫米尖头毛瑟步枪弹: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两种毛瑟步枪弹
尖头步枪弹的诞生,除了得益于自然科学水平的发展之外,军事上对新型气动结构子弹的渴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自从1882年最早的现代步枪弹诞生后,一直到20世纪初那段时间,各国军队就一直渴望着拥有一种有着更远的射击距离、更高射击精度和更好的空气动力学效率的子弹,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弹丸在设计上就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在飞行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一般阻力系数越低的子弹,被空气减速的作用就越不明显,远距离存速性能就更好,而且低阻力系数还可以在远距离上平衡和减小由侧风引起的弹丸横向漂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尖头步枪弹就应运而生了。▲弹道系数的一般性公式
而且,尖头弹丸除了拥有更低的阻力系数之外,其弹道系数却相对会更大,而所谓的弹道系数则是用来衡量弹丸在飞行中克服空气阻力的能力的,弹道系数的数值越大,就意味着弹丸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和风力的影响越小,弹道性能就越好,远距离上的存速性和精度都相对更高,同时影响弹丸弹道系数数值大小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弹头形状和弹头的截面积密度。其一般性结论为:截面密度越高、形状越趋近于尖形的弹丸,其弹道系数就越高。因此,这就是尖头弹丸相对于钝头弹丸的优势。上图为弹道系数的一般性公式。▲从左至右:空尖、尖头、软尖、圆头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步枪弹多数都是尖头的原因,根本原因就在于自然科学水平和弹道学理论的进步,当然,跟当时的工业加工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定型后的子弹是要大规模批量生产的,相对来讲,尖头船尾型弹丸的加工精度要比钝头、圆头弹丸的加工难度更大,到了后面,工业水平得到提高后,尖头步枪弹就开始大规模普及了,直到今天,尖头步枪弹也仍然是主流。
为什么大多数霰弹枪都不是弹匣供弹?
并非如此,现代霰弹枪早已经走向了盒式弹仓、弹匣的道路,那些留下管式弹仓的货色,要么是老古董,要么是现代战术需要。
管式弹仓和单发装填其实是霰弹枪过去从杠杆式猎枪继承过来的基因,因为这种结构太过经典,人们对霰弹枪的战术需求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便将其留了下来。
弹匣供弹有上弹快速的优点,只要预先装填好弹匣,打完换上即可。缺陷是打完了你还得老老实实上弹,弹匣\弹鼓巨大压秤还影响行动。且存在挑子弹、卡弹故障等问题,可靠性低于老式泵动霰弹枪。
管式弹仓也有自己的应用需求,它让枪械变得紧凑光滑,不会发生钩挂,生冷不忌可靠性超高。缺陷是弹容量太小,弹仓管容易在磕碰中搞坏。
现代新型军用霰弹枪有很多都走上了弹盘、弹匣的道路。
比较著名的有荧幕明星AA-12,这种霰弹枪的战术结构已经与突击步枪一毛一样了,就像个大号的AR。它采用了22和35发的弹鼓供弹,可发射包括爆炸榴弹在内的多种弹药,能进行凶猛的自动化射击。
还有俄罗斯的赛嘎-12(Saiga-12),它的外表就像个肌肉版AK,以至于很多人都把这东西认错了。
实际上Saiga-12的确是卡拉什尼科夫集团的原厂衍生品,它从工作原理到保险细节都很AK,甚至连战术动作也可以套用AK的(比如单手换弹匣),完全可以将其看做一把打霰弹的AK步枪。
Saiga-12使用了5、10、12发的弹匣和20发的弹鼓,由于使用了导气结构,部分能量被分散,因此它的射击后座比普通的霰弹枪要小不少,利于连续开枪。
显而易见,现代霰弹枪火力迅猛,消耗巨大,必须跟着突击步枪的步伐走,无法再使用一发一发往里塞的老套路了。
老式的泵动式霰弹枪大多拥有极长的历史渊源,比如一战著名的“战壕清扫器”温彻斯特1897霰弹枪,它自温彻斯特M1887上改进而来。
前者实际上是勃朗宁设计的杠杆式猎枪(实际上唧筒就是勃朗宁的专利),这些19世纪的武器连发射的火药都是黑火药。
没错,就是州长手上这把管式弹仓是那个时代的潮流,从杠杆式步枪到后来的法国勒贝尔1886步枪都是如此。在没有开发出自动机构的时代,唧筒上弹+管式弹仓已经是很可靠很先进的设计了。
美军在消灭印第安人、镇压菲律宾土著起义的过程中尝到了霰弹枪的甜头,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将温彻斯特、伊萨卡、雷明顿等泵动式霰弹枪大量投入战场,由此让霰弹枪名声大噪,铸就了一代传奇。
战争过后,名声大噪的霰弹枪大规模进入狩猎、体育、防卫领域,诞生出美国独特的霰弹枪枪械文化。实际上,霰弹枪全球主要的市场就在美国,整个霰弹枪的风潮一直都是跟着美国人走的。
美国人喜欢这种功能广泛的武器,民用、警用都很多。而这些领域都是不需要火力强大的连发霰弹枪的,能通过唧筒快速开火已经算是民间最凶猛的大杀器了。
而且,美国人很喜欢霰弹枪的灵活轻便,比如一支改自雷明顿870的“超级矮个儿”(Super-Shorty)霰弹枪秉承了浓缩就是精华的道理,从特种部队到警察到平民都喜欢用它,这不比沙鹰过瘾?
你想想看,这么小的霰弹枪是不是需要更光滑简单,能方便塞进裤裆或背包甚至车座下的角落里?人们并不需要它能连发多少下,但在关键时刻一定得毫无阻滞地将它们抽出来一炮定乾坤。
泵动式霰弹枪在今天依然在发展,它们并不逊色于那些长得像突击步枪的同类。
比如美国为反恐部队设计的DP-12战术霰弹枪,这种喷子采用了双管双舱设计,外形潮得一塌糊涂。泵一次它可以打两枪,实际上等于来了个1托2,一人端了两杆霰弹枪。当然,这也与传统唧筒霰弹枪结构简单轻盈有关,否则端着这么两口大炮实在够呛。
还有KGS-25霰弹枪,它倒是没搞双枪管,它搞的是双管弹仓,这样便能填进去15发弹药,弹容量翻倍,可以尽情地开喷。
意大利人70年代设计的SPAS-12半自动霰弹枪,它既能泵动也能半自动,是一型相当经典的军警武器。很多军队都装备了SPAS-12并认为这种霰弹枪的8发弹容已经足够应付近距离的情况;美国曾发布禁令不允许进口SPAS-12,因为这是“毁灭性武器”。
州长又发功了有时候军警人员更看重霰弹枪的灵活装填能力,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把打霰弹的喷子,还需要发射多种功能的弹药,如豆袋弹、独头弹、催泪弹、破门弹等等。
弗兰齐公司显然也很懂用户,他们给SPAS-12设计了弹仓阻断器,这种回归一战的装置其实方便了人们在特种场合使用霰弹枪,上一弹打一枪,上什么弹打什么枪,避免枪手打橡胶弹时连着喷出下面的鹿弹。也避免了将枪膛中的弹药都退成软杀伤子弹,结果遇到突发危机无法应对。
不过意大利人还是停产了SPAS-12,然后生产了使用弹匣的SPAS-15,这又是一把突击步枪式的半自动战斗霰弹枪。显然,这就是未来霰弹枪的发展方向。
其实,美国人曾在二次大战以后,一度将霰弹枪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他们曾希望自动霰弹枪能取代突击步枪,因为这种武器火力凶猛,可利用的弹种极多。但受限于时代因素,美国人最终屈服于现实。可下一个阶段谁又能说得清呢?或许霰弹枪就是现代步枪的革命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