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少女,什么才是真正的名媛?
遗迹少女,什么才是真正的名媛?
【名媛】一词,到今天有点跑偏。好像随便一个长相不太差、看着不差钱的女的都安一个“名媛”的title。吃瓜群众对名媛二字的联想,更多是换来换去的爱马仕, 以及炫爆款和旅游的“名媛风”网红。
范主觉得也不能全怪今天名媛门槛低,实在是如今孕育真名媛的土壤太贫瘠。真名媛的养成,需要厚重的文化和家族底蕴,而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东西都断了档。
这次范主和大家分享一下,民国时期那些真正名媛的风采~看完你大约会明白,为什么今天的名媛不够名媛。
一、出身显赫
名媛是有阶级的,几乎不会出身草根。民国的名媛个个拥有显赫的家世,她们父兄长辈是名流、是高官、是实业家,最起码也是书香门第(科举榜上有名那种)。
翻开历史,民国名媛的家族总能与之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康同璧的父亲,是大家历史书上都学过的康有为。
郑念的父亲曾留学日本海军军官学校,是北洋政府的高级官员。而祖父是参加过戊戌变法的大地主。
严幼韵的祖父严信厚是近代著名实业家,当过李鸿章的幕僚,还曾是上海总商会首任会长。
唐瑛的父亲唐乃安是中国上海名医,留过洋,当过北洋舰队的医生,还是中华医学会上海支会第一任会长。哥哥则是宋子文的机要秘书。
不知道现在这些“名媛”,有多少祖辈现在或将来能活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里。
二、奢华讲究的生活方式
都说为官三代方知穿衣吃饭,民国时候豪门还没有断代,名媛们的生活极为奢华讲究,除了不够“现代化”,往往比今天过得更加精致。时尚、宇宙大牌,民国名媛们样样精通。
喷Chanel的香水,涂Dior的口红,穿Ferragamo的高跟鞋,背LV的包包,还有各种定做旗袍。
唐瑛是当年上海滩风头最劲的名媛,与陆小曼齐名有“南唐北陆”之称。她是当时上海滩的时尚icon,穿衣打扮非常讲究。上面说的Chanel、Dior、LV、Ferragamo都是她的日常。妹妹唐薇红说姐姐高跟鞋一买就是十几双,因为要搭配不同颜色的衣服,还有十几件裘皮大衣,挂了一柜子。
唐瑛的穿搭当然不止名牌和貂(不然跟今天的名媛有什么区别),她还有无数的旗袍。白天,唐瑛会穿到膝盖的短旗袍,没有滚边,素色的;下午出去打牌会换好一点的;晚上出去跳舞穿会换成有多条滚边的长旗袍。
妹妹至今记得姐姐唐瑛有件旗袍,溜边上绣有上百只金银线的蝴蝶,上面的纽扣是红宝石的,请当时最好的“红帮裁缝”师傅做的。
离开上海时,唐瑛留下了10个描金大箱子的衣服。
开小汽车上学,穿法国设计师的婚纱。
严幼韵当年有一个绰号叫“84号小姐”,因为她在复旦大学上学时,每天都是开车去上课(现在开车去上学都算白富美,当年得多拉风),而她的车牌号就是84号。严幼韵是当年可是全上海大学生的偶像,许多人天天站在学校大门口,就为了看‘84’一眼。
她结婚的时候,婚礼在大华饭店举行。婚纱和伴娘礼服都由上海著名的法国设计师加内特女士设计。而严幼韵这件“高定婚纱”唯一的要求,就是礼服要有中式领子。
家里有厨师,有裁缝,有仆人,有保姆。
民国的名媛,过的是很资产阶级的生活,家里佣人很多。唐瑛家里有四位厨师,两个做中式点心,一个做西式点心,还有一个专门做大菜;还有专门的裁缝按她画的衣稿做衣裳。
严幼韵在马尼拉的时候,家中仆人众多:有吴妈、陈妈、吴妈的侄女、德平、又聋又哑的洗衣工葆拉和年轻的男仆佩德罗。
而郑念家,在解放后家里仍然有厨师,有保姆,有佣人。
食不厌精,吃一顿西餐用掉200个盘子。
一本书里提到,康同璧家吃正经的西餐要摆上插摆蜡烛的烛台,高脚玻璃杯斟满了红酒,用镀银的刀叉和雪白的四方餐巾。每上一道菜,必换一次盘,包括衬盘、衬碟在内。一顿饭下来要用掉200个盘子。
唐瑛家每顿都会进行营养搭配,早餐、午餐、下午茶都有精确时间,吃饭过程中不能玩碗筷,不能边吃边说话,汤太烫也不能用嘴吹。
郑念则用银纸托盘、最好的瓷器茶具、堆得满满的英式小蛋糕和切得薄薄的三明治招待外国朋友。
△严幼韵在餐厅
大概只有足够的家族底蕴,才能培养出花钱而且会花钱的名媛吧。
三、逆境中仍然热爱生活
如果一直持续锦衣玉食的生活,这些名媛们也只不过是娇小姐和阔太太。范主觉得,民国名媛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在逆境中的坚持和优雅。
因为历史原因,不少民国名媛经历过从云端到泥潭的大起大落,却没有磨灭她们的生活态度。
生活贫困,用野花装饰家,用煤球炉做蛋糕,用铁丝烤面包片。
郭婉莹原本是上海永安百货的四小姐。但是后来被抄家,父母劳改入狱,她则不得不挖河泥、挑水泥、洗马桶,生活变得非常贫困。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依然会采路边的野花插进家里的玻璃瓶做装饰,在煤球炉上用铝锅蒸蛋糕,用铁丝烤松脆的面包片。
简单的豆腐乳抹馒头也不重样
康同璧一家,在收入来源减少、家用紧张的时候,家里早餐缩水到腐乳抹馒头。但她们会在豆腐乳的口味上做文章:自己带多个巧克力空盒,一次买六种不同的腐乳,让售货员多浇汤。为了不让汤洒出来,回去路上一定要挺胸抬头平端着走,累的时候就想点快乐的事情。
物资匮乏,名媛自己种菜、养鸡、做肥皂和酱油。
严幼韵在房子被日军查封的情况下,带领家人和在她家避难的使馆工作人员亲属们一起,把草坪改成菜地,在地下室养鸡,用仆人从查封房里拯救出来的缝纫机给孩子们做衣服。后来物资匮乏,她们一家还自己做肥皂、做酱油。在有限的条件下把日子过得像模像样。
△严幼韵的女儿
被关进监狱,也要把牢房打扫干净,用手帕做眼罩助眠
郑念在被关进监狱期间,用毛主席语录里的句子争取来扫把和清水,把牢房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用米饭和手纸给满是灰尘的墙贴了“墙纸”,用针线和毛巾给水泥马桶做了垫子,甚至还裁了一块手帕做成遮眼罩助眠。
名媛的物质可以贫瘠,但精神不可以。以前有仆人做的事,自己动手,也要把条件有限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四、晚年的持续优雅
这世间最难得的事,是美人优雅的老去。但民国名媛们,似乎个个老得优雅。
脸是老人全身最美的部分,可使人忘却岁月时光。
曾经寄住在康同璧家的一个姑娘在后来的书里这样形容康同璧:“那平直的额头,端正的鼻子,细白的牙齿,弯弯的细眉,明亮的眼睛,可使人忘却岁月时光。一种清虚疏朗的神韵,使老人呈现出慈祥之美。而这稀疏的头发和旧式发型,则描述出往日沧桑。”
△晚年的康同璧
她融入外国的生活,写英文畅销书,八十多岁车还开得很利索。
郑念后来去了美国,住在华盛顿的高级公寓中,家中和从前一样布置得十分有品位,满屋是书。她自己开车,自己去超市买东西,还用英文写了一本畅销书。
一位曾经采访过郑念的人回忆:“记得有一次是她自己开车带我去郊区马里兰的一家餐馆吃软炸虾,她那时已经八十多岁,车还是开得很利索,其灵敏的反应和控车能力一点也不亚于青年人。”
98岁时,她与主治医生翩翩起舞;103岁还穿着高跟鞋去做头发。
98岁的时候,严幼韵被诊断出大肠癌,幸运的是治疗很成功。她告诉女儿,大肠癌最痛的时刻是出院前护士揭掉注射器上胶布的一刹那。之后的寿宴上,做过手术的严幼韵穿着白色绣花旗袍,脚踩金色高跟鞋,画着浓妆与给她手术的医生翩翩起舞。
103岁的时候,严幼韵还喷着香水,穿着高跟鞋去纽约的美发店里做头发。她自己说:“穿了一辈子高跟鞋,不穿高跟鞋就不会走路了。”
△晚年的严幼韵
不知道那些打了很多针玻尿酸和肉毒素的“名媛”,老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_→
最后范主祝大家都可以成为103岁还能穿高跟鞋,喷着香水去做头发的老太太~
林徽因死后梁思成再娶小21岁的林洙?
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民国时代一直是公认的才子佳人,不仅门当户对,而且郎才女貌,珠联璧合,得到了很多人的羡慕,但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并没有白头偕老,在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去世,年仅51岁。
在林徽因去世七年以后,1962年,梁思成娶了比自己小27岁的林洙,林洙本来是梁思成学生程应铨的妻子,算是二婚,后来林洙爱上了梁思成,和程应铨离婚,嫁给梁思成的时候,林洙年仅三十四岁,梁思成已经有六十一岁。
按理说,林徽因对待林洙还真是不薄,1948年林洙刚从上海的中学毕业,来北京想入清华的先修班学习,当时林徽因是清华大学的教授。
因为林洙和林徽因是老乡,因此林洙的父亲给林徽因写信,托林徽因帮忙,林徽因欣然答应。
当年,林洙还是一个小姑娘,林徽因已经是大名鼎鼎的才女以及建筑师和教授,而且当时的林徽因已经是重病之人,肺结核已经到了晚期。
但是林徽因不厌其烦的给林洙安排住所以及给她补习功课和英语,后来林洙就成为了林家的常客。
再到后来,林洙遵从父母之命嫁给了当时建筑系读书的男友程应铨,当时林徽因听说林洙要结婚,还给了林洙一个存折,之后还送了她一套清代官窑出产的青花瓷杯盘作为新婚贺礼。
林徽因当时对林洙确实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但是她却从来没想到这个女孩会成为自己丈夫的第二任妻子。
林徽因对林洙不论生活还是学业都是如此关照,还无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给她,而且林徽因是梁思成的原配,但是婚后的林洙在此后的生活里却一直抹黑林徽因,频繁抵制林徽因这是为何?林洙对林徽因的情感有点复杂,一方面她有点崇拜林徽因,曾经声称林徽因是她见过最美丽最有风度的女子。
但是另一方面她更多的是对林徽因的嫉妒,这里面最能理解的就是继任对前任的嫉妒,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女人就是单纯嫉妒另一个比自己优秀的女人。
林洙对林徽因一直很排斥,从一结婚就开始原形毕露,容不下梁思成的前妻,林洙嫁给梁思成后,当时在梁家的客厅中,有一幅由著名油画家李宗津所画的林徽因画像。
林洙看到后立马将她取下来,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儿很生气,打了林洙一巴掌,这件事从清华一路传到北大。
林洙不仅在家里抹黑林徽因,出了门更是过分,林洙在十几年前做客一个电视栏目的时候曾经公开说林徽因长相并不是好看,照片上都是美化了以后的。
还说林徽因不是个好太太,从来不干家务活,做饭都是保姆来做,甚至还肯定了金岳霖和林徽因的绯闻,言外之意说林徽因男女关系混乱等等。
其实林洙对林徽因频繁抵制能解释的理由只有嫉妒了,因为林徽因实在太完美,是当时的国民女神,有才有才,有颜有颜,而且是梁思成心目中的白月光,而林洙相比林徽因差了太多档次,如此一来,林洙只有抹黑林徽因了。
因此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相继去世后,林洙作为梁思成的遗孀,开始出书并接受各种采访,于是很多关于林徽因是绿茶的事迹以及林徽因和金岳霖的绯闻都能从这里找到源头。
林洙对林徽因一方面是崇拜,林徽因是她无法逾越的山峰,只能高山仰止,另一方面她又的确掺杂了嫉妒,这也许是林洙频繁抵制林徽因的原因了吧。
一个女生有男朋友了跟我谈?
首先恭喜你,这样的事情,很多男人打着灯笼也找不到,你居然被送货上门,还犹豫什么呢,好好享用吧,反正不需要你负责,等到你玩腻的那天,直接撕开她的谎言,想怎么放弃她,就怎么放弃她。
根据个人经验,觉得一般这种女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真实原因,离不开以下几点。
1:典型的,吃着碗里,想着锅里!这类女人,不值得深交,因为她们毫无止境,永远都会惦记外面的,及时她拥有了你,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她会觉得你满身缺点,对你各种嫌弃,此时,如果在她的身边,出现了一个帅哥,各方面都挺优秀,我相信,她一定会选择放弃你,又会去跟那个男孩子说,我没有男朋友,目的是为了别人追求她。
所以,这样的女孩子,玩玩可以,不适合娶来做老婆,因为无法保证此生只爱你一个人,如果你不想被绿,就尽早撤退。
2:说明她对现任不满意!这类的女人,不用怀疑,她们的思想非常清楚,说明她对现任特别厌恶,但是处于生活压力也好,其它目的也罢,暂时还不能离开现任,所以就一边拥有,一边又寻找,等找到合适的备胎,她们会毫无留情,果断的离开。
3:单纯的想和你玩玩!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这类女人非常花心,她不会与现任分手或离婚,他你有你的优点,她可能非常喜欢你,目的就是想和你上床,但是又怕你介意,所以她干脆告诉你,她没有男朋友,等你上钩后,她再作打算,如果你足够优秀,她有可能会长期跟着你,但如果你不行,她顶多和你玩几次,然后随便找个理由,就和你分开,继续回到她幸福的生活。
我以前一个同事,就遇到这类事情,其实那个女人已经结婚,并有1个小孩,但是她在我们公司,到处宣称她是单身,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小鲜肉的追求,后来果然有同事追求,她爽快的答应,但是她们维持了2.3个月,后来就分手了,分手的原因,不用我多说,相信大家都明白。
小结现实中,作为男人,遇到这样的女人,要尽快逃离,不然最终受伤的只有你自己,也许是感情的伤害,也许是她原配的暴力伤害,不论是哪一种,作为男人,都应该有自我的保护意识,不要去触碰这些,带有污点的感情,既坏了自己的名声,也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历史上有哪些惊世骇俗的事?
“干什么的?”一国军连长拦住在“皖南事变”中突围成功已化装成商人的饶漱石一行人,此刻饶漱石等人正从山间小路前往盐城新四军军部。被这个国军连长带队拦下后饶漱石等人并未惊慌,这样的场面一路上他们已经经历过几次了。
于是饶漱石掏出了些银元以及一块表和一支金笔塞到国军连长怀中,并说道:“我们是商人,遇到打仗后我们就躲进了山里,无奈在山中迷了路!”
这样的话在这个关键时期无疑是很难让人信服的,但在银元这些通关“利器”面前,国军连长望了望饶漱石等人的皮衣、皮鞋后点了点头说道:“嗯!你们从这里下山后往东走就安全了!”看在通关“利器”的面子上,国军连长并没有为难饶漱石等一行人,就此放行了。
但就在饶漱石等人往前走了不到20米的时候,这个国军连长像是突然发现了什么大声朝着饶漱石一行喊道:“等等!”说完就朝着他们走了过来。饶漱石等人以为暴露了,刚准备暴起反击,国军连长一边走一边又意味深长地说道:“你们就这样下去,是过不了关的,这是路条,拿着这个你们才能顺利走出去!”
就这样,饶漱石一行顺利到达了盐城新四军总部。饶漱石也成为了“皖南事变”中为数不多突围成功的新四军高级干部之一,在后来重建新四军的艰难道路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饶漱石“皖南事变”的悲壮“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北上,途径安徽泾县时遭遇国军7个师8万人袭击,新四军战士奋起反击,惨烈的突围战就此打响。
在随后新四军的军部会议上,新四军高层决定分头突围,这样突围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就这样,一路由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率领;一路由军长叶挺和东南局副书记、新四军副政委饶漱石率领的新四军余部开始了艰难的突围战。
突围的第七天,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为了掩护主力突围,身中数弹,倒在了一旁的草丛中,当天晚上被突围至此的军部卫士连发现并救起,但随后在章家渡渡河过程中,卫士连被敌人察觉,不少战士牺牲在了湍流的河水中,就算如此,战士们也没有放弃重伤的袁国平,而是将他举过头顶顺利渡过了河,袁国平此刻虽然重伤在身,但意识还是清醒的,他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为了不拖累队伍突围,他几次要求战士放下他突围,但都遭到了拒绝,最终袁国平趁着大家不注意之际,毅然决然拔出了随身的配枪对准自己的头部扣下了扳机。至此,“皖南事变”后第一位新四军高级干部壮烈牺牲。
袁国平“皖南事变”后第九天,新四军军长叶挺及副政委饶漱石等人翻过火云尖,来到一处狭长的深谷中,这里正是国军108师驻地所在,叶挺和饶漱石带领着身边的千余名战士和敌人展开了激战。过程中,队伍再次被困,饶漱石和其他战士们一度要求叶挺带一部分人先行突围,但被叶挺拒绝了。
正当队伍就快弹尽粮绝之际,只见国军方向一个举着白旗的人朝新四军跑来,口中还喊着:“叶军长,自家人不打自家人,你们可以派个人来谈谈。”见状,时任政工部部长的林植夫不待叶挺开口,自告奋勇地说道:“我和国军108师的高层有点旧交,我去谈谈!”结果林植夫一去不复返。
叶挺叶挺身为军长,戎马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早就将生死看淡了。此刻他为了手下的战士,决定亲自去谈,这一去就被扣押了,身陷囹圄多年。至此,“皖南事变”后第二位新四军高级干部被扣押。
一个多月后,已经成功隐藏在赤坑山蜜蜂洞的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等人正在筹划向江北突围的计划。由于蜜蜂洞太小,只够容纳4个人,警卫员只能到蜜蜂洞的四周进行警戒,谁也没有料到会有意外发生。
项英一天夜里,叛徒刘厚总趁项英、周子昆等人熟睡之际,悍然朝二人开枪射击,两位新四军高级干部就这样壮烈牺牲在了蜜蜂洞。
到这里,新四军的高级干部中有的牺牲了、有的被扣押,已经没有几人了,饶漱石无疑是幸运的,叶挺离开后一段时间,饶漱石知道情况不对,不能继续等下去了,他深知聚集在一起目标太大,突围的可能性非常小,于是下令大家化装后分散突围,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周子昆匪夷所思之处首先,“皖南事变”的爆发就很让人匪夷所思,虽然当时日军已是强弩之末,但战斗力依旧不可小觑。在这样的情况下,老蒋竟然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发动了“皖南事变”。当然,如果站在老蒋的角度考虑,或许没有毛病,但我还是觉得这个决定做的并不是时候。
主要就是此时国军已经和八路军及新四军并肩作战了数年,底层军官和战士们已经结下了深厚了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友谊,正是同仇敌忾之际。老蒋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定,虽然不至于有人敢违抗命令,但一定会对国军士气产生影响,以及对他自己的威望产生影响。当然,全世界、全国的舆论也不可能站在他这边,所以老蒋的这个决定让我觉得匪夷所思。
老蒋其次,就是“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的高级干部几乎被团灭让我觉得匪夷所思。要知道已经已经到了他们那种层次,虽然避免不了还要亲临一线指挥作战,但牺牲的概率却是很低的。回过头去看他们的牺牲过程,袁国平为了不拖累队伍突围毅然决然开枪自杀殉国、叶挺为了队伍亲赴敌营谈判就是那一带革命家大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钦佩,所以也没啥好匪夷所思的,只是新四军高级干部在这一次事件中差点被团灭让我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而且项英和周子昆的死同样让人匪夷所思。要知道那个年代的枪是没有消声器的,而且警卫员就算不能在洞里休息,肯定也不会距离洞口太远,而是在四周警戒,枪声那么大,他们听不到吗?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事后刘厚总竟然还能安然无恙地下山投敌。
蜜蜂洞最后,饶漱石等人被国军连长放走的事。这个事情也很让人匪夷所思。首先就是能成为连长的人自然不傻,他一定看出了饶漱石等人的身份,而且能拿出那么多银元以及一块表和一支金笔的人,在新四军中地位自然不会底,如果把饶漱石等人抓了送回去,自己的仕途岂不是一片大好,但这个国军连长并没有这么做,这是为什么?明显不符合常理,难道说这个国军连长的觉悟很高?换做是正在看此文的你是当时那个国军连长,你会怎么做?
当然,也不排除这个国军连长觉悟确实很高。就像上面说的,老蒋的这个决定是不得人心的,国军连长和新四军部队一起抗击日军那么多年,有感情基础也可以理解。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感情基础,饶漱石作为新四军的高级干部,认识他的国军战士怕不在少数。就算不认识,老蒋既然要发动“皖南事变”,会不将饶漱石等新四军高级干部的照片或者画像分发到基层搜山队伍中?就算国军连长有放走饶漱石的心,其他某些有心的小弟怕是也不乐意。所以这个事情让我觉得匪夷所思。饶漱石结语几乎经历了革命所有时期的饶漱石,可以说绝对是坚定的革命家,而且已经身居高位的他自然是经受住重重磨难和考验的,思想上也不应该会出现问题。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样的一位革命家在后来竟然犯了错误,让自己身陷囹圄。
传统文化何以传承?
谢谢邀答,答非所问,以承欢欣。
梅扇轻摇暗香沁,
玉簪玲珑雪若容。
春山夜半细声远,
长夜孤灯闲意浓。
牛栏蒿蓬听雨泣,
鹊绕星河贯桥龙。
正是织女恁心事,
只怕郎君觑飞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