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学大乱斗彩蛋版,你们家乡农村婚宴必上哪几道菜?

2024-08-18 10:32:37 77阅读

逃学大乱斗彩蛋版,你们家乡农村婚宴必上哪几道菜?

我的家乡在河南中部农村。

我们农村婚宴,基本上还保留着一定的传统特色。

逃学大乱斗彩蛋版,你们家乡农村婚宴必上哪几道菜?

提前数日把同村或邻村会做菜的大厨按排好,提前一天把需要的食材全部釆购完毕。

结婚当天的一大早,就能看到大厨们忙碌的身影,左邻右舍的婶婶、嫂嫂,都成了大厨们的好帮手。

上午十点左右,一道道诱人的凉菜,用盘子盛着,整齐摆放在专设的案子上面;一人多高的蒸笼里面,散发着热菜阵阵浓香。

中午时分,随着新郎新娘结婚典礼进入尾声,十道或者是十二道不重样的压桌凉菜,做为开路先锋,早已摆满客桌。

宾朋入席之后,在一片热闹祥和纷围中,举杯畅饮、欢乐开怀。畅饮交谈之间,又接二连三续上了好几道美味。

酒过三巡,在主持争得贵宾的同意之下,正式开饭。此后所上的菜肴,全部是热菜,并且会按照一稠一汤的顺序逐一上桌。

最后,婚宴以一款特殊的咸汤,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快乐结束。

我们农村的宴席,一般前后都是二十四道菜肴,个别菜品可能会因季节不同,略有所变;但必上的那些,绝不会缺席。

1、五香牛肉和手撕烧鸡

凉菜中的扛把子,下酒的好菜,主人的真诚所待。

2、花生米(油炸或水煮)和凉拌藕片

凉菜中的佼佼者,不但是下酒的最佳之选,还有多子多福,夫妻联手持家,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

3、鱼

我们农村的宴席,有"无鱼不成席"之说。暗示着主人对宾客的尊重,也寓意着所有的人都年年有余,生活越来越好。

宴席上的鱼,整条以糖醋、红烧和清蒸为主。当鱼上桌后,一般都是把鱼头对着贵宾,借此,让贵宾喝鱼头酒,然后,贵宾拿筷子开鱼,大家共享。

4、甜糯米

当甜糯米上桌时,还随带一碗凉开水,让贵宾把小勺在水中洗涮一下,开食糯米,便于大家共享。

此时,也是婚宴的一个小结点,标志着已不再喝酒,全心投入吃饭。

5、梅菜扣肉

此道菜上桌以后,随菜而来的还有馒头,标志着宴席中的吃饭环节,已经进入高潮。

6、红焖肘子、红烧方肉和元鱼汤(或清炖鸡汤)

热菜中绝对的扛把子,是主人对宾客的一种尊重。

7、鸡蛋汤

最后一道菜,标志着宴席已经结束,宾客礼节性的喝上几勺,起身寒暄后,开始离席。

朋友们!

你们家乡的婚宴中,哪些菜是必上的呢?

欢迎关注评论!

哪吒这部电影的票房为何那么好?

01

我怎么也没想到,《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国产动画电影能在一夜之间,口碑炸裂!

猫眼9.7、淘票票9.6、豆瓣8.7...当咖姐抽出一丢丢时间走进电影院时,才发现偌大当iMAX厅里已经座无虚席。

扫望过去,在座的成年人居多,孩子倒是没几个。

《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国成人向动画电影的春天来了吗?

我不敢断言,但是目不转睛的看完这部《哪吒》之后我确信,它一定会开辟国产动画的诸多先河,把此类电影的票房带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散场出来,同行的男男女女口碑和网评差不多,有说特效强悍的,有说配音用心的,有说人物很酷的,有说情节搞笑的...

其实我注意到有很多人和咖姐一样,迫不及待语不停歇的点评,只是为了掩饰眼角拭泪的整个小动作。

的确,这部《哪吒》符合一部好电影的标准:有笑有泪。

02

不过,其实在看电影之前,咖姐身边的很多80、90后是比较犹豫的,毕竟哪吒和齐天大圣孙悟空一样,自我们幼年起就一直是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大圣是大英雄,哪吒是小英雄,这俩都是通天彻地的神仙。

现在好像每一部动画电影都要争先恐后地“魔化”他们,到底是为了服务成人观众而故意为之,还是刻意模仿皮克斯、华纳、迪士尼最擅长的“颠覆式英雄形象”?

仙凡子、陈塘关、斩恶龙、救万民、自绝命、托莲生的哪吒,怎么会是这副模样?

麻子脸、圆鼻头、烟熏妆、死鱼眼,预告片里凶神恶煞、玩弄相邻、小魔头浑不吝。

“这版哪吒丑爆了!”

丑到我们这些80后老阿姨不敢看。

好在,“真香定律”牢不可破,目不转睛的看完这1小时50分钟之后,果然被这部史无前例的国产动画震撼、感动到了。

不输《冰雪奇缘》的特效、毫不违和的配音、神乎其神的创意、诚意十足的改编,细节满满的每一帧都值回票价。片尾彩蛋《姜子牙》的惊鸿一瞥,更让我们对中国人自己的“封神宇宙”浮想联翩、充满期待...

03

慢着!你说我没看懂?

咖姐也是突然发现,隐藏在本片视觉听觉、情感冲击背后最大的“彩蛋”,正是这部动画本身。

与其说《哪吒》是一部能够和好莱坞动画电影分庭抗礼的票房佳作,不如说它是一部“大型青春成长纪实片”。

《哪吒》在紧凑的剧情和密集的笑料里一直试图告诉我们:我命由我不由天!我的青春我做主!是种怎样的体验。

一个莽撞叛逆的少年

如果你遇到过某个爱破坏、爱搞怪的熊孩子,那么电影里“魔丸”转生的哪吒就是一个超级熊孩子。

乡里乡亲视之为妖、避而远之不说,就连哪吒的亲爹妈李靖夫妇也不得不把他关在结界内,严禁这个叛逆莽撞、魔性未消的儿子跨出家门半步。

这版哪吒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脸不屑与坏笑,真是像极了青春萌芽时代出现的那几个“不良少年”。

一对宠溺又严苛的父母

知道自己的小儿子三岁必亡,哪吒的妈妈选择了给他自由和快乐,只是公务繁忙聚少离多,还是让整天无所事事的哪吒缺少陪伴,心里空落落的。而哪吒的爸爸李靖瞒下妻儿,想要代哪吒去死。母慈如海,父爱如山,最终感化了这个“魔童”。

但是编剧导演又毫不客气的影射了许多中国式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宠溺式”、“关押式”,自作聪明的对孩子撒“善意的谎”。

一位大智若愚、不拘一格的老师

乍看之下,这版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是贯穿全片的“搞笑担当”,讲川普、骑飞猪,看起来只是个嗜酒如命,频繁被捉弄,智商不在线的胖大叔罢了。

岂知,全片中最清醒、最坚持、最有责任感、道法也最高深的就是他。

我们年少时如果能遇到一位这样的老师,实在是我们的幸运。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愚弄自己,根本不尊重自己的“差生”,对冥顽不灵的“坏小孩”负责到底,直到他们幡然醒悟,这样的老师又会成为学生的忘年交。

一个志不同、道也不合的好朋友

灵珠、魔丸,一正一邪。魔丸化生哪吒,灵珠就化成了龙王之子。

在诸多神话演义里,这个龙太子不过是个嚣张跋扈的纨绔子弟。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他却是个翩翩公子、至纯少年的形象,也是哪吒“唯一的朋友”。

之所以这个改编一点也不让人感觉突兀,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我们每个人身边几乎都会有这样一种朋友,你们出身不同、家境不同、性格不同,也总是会为了一件事观点不同而争论不休,但是久而久之,彼此会越来越把对方视为最交心的朋友。

因为自己的异类,总是比同类更有吸引力。

这种互补互嵌,当真是一种神奇的能量。

至此,《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经集齐了一部青春片全部的人物元素。他告诉所有人,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们可能被孤立、被嘲笑、被鄙视,但他们仍然有被改变的可能,仍然可以在大是大非面前回归至真至善的自我。

同样,有的孩子生性纯良,像龙太子一样每天勤于功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一旦背负上超出自己能力的家族期望、一不小心受到申公豹这样的“坏老师”蛊惑,也可能做出十恶不赦之事。

正邪一念间,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新闻案例不胜枚举。

从影射家庭教育到探讨成长的环境因素,《哪吒》的主创人员夹带的“私心”昭然若揭,很难说是无心插柳。

04

“好孩子”是如何变坏的,“坏孩子”是如何变好的,其实国外的动画电影已经尝试过无数次这样的主题。而国产电影往往不善于表达这层所谓的“教育意义”,要么太片面,要么太生硬。和《哪吒》几乎同期热映的《银河补习班》口碑两极分化,也正因为如此。

有人很喜欢《银河补习班》里父子情谊和教育观的铺陈,也有人觉得这种情感和理念的表达过于直白生硬,邓超的台词也有书面化的说教意味。

而《哪吒》就彻底打破了这一点,被打磨成了一部成熟的青春剧情片。片中有父母恩亲子情,也有朝夕共处擦出的师生火花,有朋友的一见如故、兄弟的生死相依,也有隐忍与担当的少年英雄主义。

当然,也少不了青春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热血感”,也就是我们口中的“燃”。

当哪吒进入“小宇宙爆发”的形态,嘶吼出那些不屈与颠狂时,我们终于理解了这个少年,他就是那个曾经充满斗志,不拘束缚的自己。

逃学逃课、搞恶作剧、写打油诗、离家出走、偷拿父母的钱、和“差生”做朋友、骂老师起外号...

终于有一天,我们独自舔舐着酸涩的伤口,懂得了父母的含辛茹苦,而此时,我们又不愿意留在他们身边做一个乖孩子,青春已逝,但我们依然相信自己能够“逆天改命”。

在魑魅魍魉出没的生活周遭里,我们没有风火轮、混天绫、火尖枪这些神器,却依然变得坚韧果敢、无惧挫败、锐意不挡。

看懂了《哪吒》,恭喜。

你看懂了成长中的自己。

新喜剧之王明明很感人?

一部电影连故事都讲不好,谈什么感人?

《新喜剧之王》讲的是如梦追梦的故事,和别的主人公一样,她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遭遇到了来自渣男友、家庭的阻力,但是她没有放弃,在片场各种被打被骂也要厚着脸皮继续做下去,最后因为一段莫名其妙的经历(不剧透)成为了女主角还拿了大奖。这个故事非常童话,但是周星驰却把它拍得支离破碎。

在这部电影里,有很多地方是在反讽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和周星驰的自嘲,单个点看着挺有意思,但是周星驰却没有能把它们串到一块,想到哪拍到哪,故事转接没有什么过渡,显得十分跳脱出戏。而女主由始至终都在片场胡搅蛮缠,电影也没有展现她的演技是怎么成长的,就被渣男骗了一次爱情就能成影后了?抱歉,这真的不能引起共鸣,如果你硬要说这是童话,那还不如说是痴人的梦话。

《新喜剧之王》上映之后,有些人总喜欢去联想电影里没有展现的剧情,去过度解读故事,但是一部合格的电影,不应该是先把故事说完整了,然后观众再去发现彩蛋的吗?靠着观众去联想才能把电影故事串联完整,这不是好电影,这是导演的责任,这是应该向观众谢罪的。

在《新喜剧之王》里面,表现亮眼的就是王宝强和片场那位导演,而女主鄂靖文全程表现平淡,没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画面,张全蛋连台词都说不好,虽然面相和角色很配,但是一说话他的戏份就没办法看下去了。难怪不少人看完出来都说,记忆深刻的是电影里那几个特写的大广告。

星爷,如果缺钱了可以众筹,何必为了广告商这么糟践自己的片子呢?

看更多有趣、精彩点评,欢迎关注头条号“星途迷影”。

哪些历史故事让你动容?

如果你突然得到了权力,你会做出什么事?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电影,乃是真人真事改编。

9月份一度成为口碑榜No1,豆瓣8.5分。

虽然全程没有惊悚恐怖镜头,却比所有的恐怖片都让人心有余悸。

冒牌上尉

1945年,二战末期。

德国开始溃败,此时离投降已经不远了。

大量的德国士兵与部队走散,或是干脆直接做逃兵。

但是,此时希特勒还没有投降,德国国内的宪兵队,依然在四处抓捕逃兵。

主角威利·赫罗德,正是一个德国逃兵。年龄只有19岁。

在宪兵队取乐式的追杀下,他死里逃生。

他在躲过宪兵队的追捕后,也和其他的逃兵一样,开始做些偷鸡摸狗的事。

目的只有一个:活下去。

也许是命运开了一个玩笑,在快要倒在饥寒交迫的野外时,

他意外的从一辆车里,捡到了一身军官的军装。

换了一身皮,吃了点车里的水果。他终于从死亡线上回来了。

或许,赫罗德原本只是出于保暖目的换上大衣,但偏偏此时从远处走来一个士兵,看见赫罗德的装扮张口就喊「长官」。

他声称自己和原部队走散了,希望能够被收入赫罗德的麾下,说着还殷勤地去帮忙开车。

当军官的感觉自然要比做又冷又饿的逃兵好得多,于是赫罗德决定把这场戏演下去。

仅仅是换了身军装和军衔,一个刚刚还在为生死发愁的逃兵,

突然变成了手握权力的军官。

而这还是在德军已经溃败的大环境下。

赫罗德很精灵,很会唬人。当晚,就以军官的身份,在农场给自己弄来了一顿饭。

甚至第二天,又继续收编了不少散兵游勇。

渐渐地,居然组成了一个小队伍。

此时的他,没有什么目标。

他只知道,只要做军官,就不会挨饿。

当然,要维持军官身份,就必须做出这个身份应该做的事。

他在人民的注视下,枪毙了一个偷东西的逃兵。

明明一天前,他自己也是一个逃兵。

可此时,他已经没有退路,也不想再有退路了。

不能对逃兵产生同情,否则自己就会被揭穿。这样的思想想必已经刻在脑子里。

继续前进的路上,这只小队遇到了宪兵队的盘查。

他谎称自己是军官,执行最高级的秘密任务。是【希特勒元首直接下令的】。

宪兵队热情的把他接回营地。

原来这里,是一个专门用来关押逃兵的地方。

当时,各种逃兵,散兵,为了生存下去而滋扰群众,偷鸡摸狗,打家劫舍都是常有的事。

光这一个营地,就关押了100多个逃兵。

宪兵队把逮捕这些人之后,又不能送回前线,又不能放,又要等军事法院、司法部门判决。

而司法部迟迟不来判决,驻地的军官,天天以逃兵为人质,威胁他们的妻女肉体贿赂自己。

有的女儿来和他上床,只是为了给自己的逃兵爸爸送一件大衣。

可这大衣,最终也没有落到逃兵的手上。

对于这些逃兵,宪兵队是一点也不同情的。

只觉得,司法部一天不判决,宪兵队一天就要养着。

可以说,这些逃兵都是宪兵队的大累赘。

恰巧,主角来了。

主角带着所谓【希特勒元首的最高指令】,恰巧可以被宪兵队利用。

宪兵队由此绕过了司法部,狐假虎威,对逃兵进行了处决。

未经审判,直接枪毙。

甚至,出于节省时间,连枪毙都不走程序。

直接挖了一个大坑,让逃兵站进去,然后拿防空高射机枪扫射轰炸。

然后再对没死的,进行补枪。

毫无人道,毫无法制,甚至毫无军法军令。

简直就是随便找个理由进行屠杀。

为什么?

因为屠杀了逃兵,自己的位置就坐稳了。仅此而已。

冒牌上尉,杀伐果决,为民除害,没人敢不服气。

他甚至开始虐杀逃兵,以及不听话的下属。

就像电影一开始,宪兵队追杀他时一样,

他让逃兵和不听话的下属,开始跑。

然后自己从后面射杀。

不一样的是,他当初跑得快,死里逃生。

但是他对待这些逃兵,却是把他们绑在一起。

这些人根本就跑不快,跑不了。

赫罗德收入麾下的第一位列兵,也就是最初替他开车的司机,一直都对他的恶行嗤之以鼻,虽然怀疑他的真实身份,但也没有胆量敢揭发。

他一直都还有一点良知。曾经劝上尉放过逃兵。

赫罗德最精明的一点,就是擅于拉人入伙,让怀疑他的人与其同流合污。

在对逃兵进行屠杀时,赫罗德特意找来司机,让他近距离补枪,射杀那些没在轰炸中死去的囚犯。

原本还存有一点良知的司机,此刻也恶魔附身,并在射杀完成后,毕恭毕敬地向赫罗德敬礼,报告任务执行完毕。

赫罗德还找来愿意求生的逃兵,让他们互相残杀。

听话的,就免死收入自己手下。不听话的,当场自杀。

在这样一个扭曲的环境里,早就已经不是制裁逃兵了。

而是权力的扭曲。

每个人,都成为了他的帮凶。宪兵队也一步步的成为了他的专属部队。

离开宪兵队之后,他又率领着这支小队伍,进入城市。

直接当街枪毙了投降派市长,霸占了城市里最好的酒店,和一些女人。

然后开始了尽情的纵欲,狂欢。

有胆敢忤逆他的下属,也都直接枪毙。

此时,德国已在投降边缘,组织涣散,

过了很久之后,才有军队来抓他。

把他送上军事法庭。

可最后,还是让他给逃跑了。

电影里,他躲进森林里,不知去向。而森林入口,白骨堆积成山。

此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

威利·赫罗德,1925年出生,父亲是一个屋顶工人。

做逃兵后,冒充上尉军官,狐假虎威,

在营地对逃兵进行屠杀,在城市里恣意纵欲,都是真事。

所以,他也成为了二战历史上,较为出名的一个刽子手。

据维基百科上的介绍,他在营地的八天时间里,谋杀了超过100名同胞。

而他当时只有19岁。

经过审判后,他狡猾的逃跑。直到在国外再次被抓。

二战结束后,英军押送他回到进行屠杀的营地,挖出了195具尸体。

翌年冬天,他被送上断头台 。此时他才21岁。

电影结束时,导演在字幕中还加了一个彩蛋。

主演“冒牌上尉”带着他的那些手下,开着电影里的车,杀进了德国的某个小镇。

然后,开始骚扰,抢夺,殴打路过的市民。

市民居然没人敢反抗!

注意,这是彩蛋,是现代城市里,而这些市民都不是演员。

(事后电影组肯定对他们进行了补偿和道歉。)

所以,这个彩蛋,算是一次行为艺术。

大家觉得离自己很遥远的事,很扭曲很变态的事,

其实随时都可能发生,甚至是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

往小了说,校园霸凌,但凡上过学的人,没亲眼见过,也听说过。

可出来制止的,敢于反抗的,又有几个呢?

往大了说,历史上任何朝代,任何地方,这种权力+暴力+独裁式的事情,都在不停的发生和上演。

因为这就是社会和人性的本质啊。

电影中,因为“逃兵”是“错的”,所以就可以,不走任何程序,无理由的屠杀他们。

这就是这一系列动作中,最常见的一个,先占领道德的制高点,然后弄死你。

当你犯错之后,人们欺凌你,好歹还有个理由。

而在校园霸凌中,很多时候,欺凌你,只是因为你不合群,你不小心闹了个笑话,甚至仅仅是因为你穷,你丑。

人们都习以为常了。

上个星期给大家介绍的9.3分美剧《美国囧案》中,人们怀疑的第一个对象,仅仅是因为裤子上不小心弄脏了,便被人嘲笑拉裤子。

然后所有人嘲笑他,疏远他,霸凌他。从小学一直到高中。

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个玩笑罢了,却改变了别人的一生。

去年,我给大家介绍的优质电影《方形》中,也有这么一个行为艺术。

一个男人假扮猩猩,各种无理取闹,滑稽无礼,打,砸,闹,纠缠,所有人就默默看他表演,没有人制止。

甚至猩猩开始扯一位女士的衣服头发,也没有一个说话。好像回到了一开始的广场,每个人都对求助无动于衷。

这就是最大的讽刺。

这猩猩,就象征充满了自我意识,自私,暴力,各种小恶汇集起来的化身,肆意蛮横的在宴会上游走。而宴会,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

宴会上的宾客低着头,默许这只猩猩以行为艺术的名义,胡搞瞎搞而不敢反抗的样子,就是鲁迅笔下吃着人血馒头冷漠麻木自私的人群的样子。

只要没有搞的自己身上,只要不是逼到忍无可忍,只要没人带头反抗,那就默认了,就任其发生。

赤裸的猩猩,和衣冠楚楚的人类,恶,麻木,自私,冷漠,软弱,淋漓尽致的大合集。

一旦有人掌握了权力,无论这权力是狐假虎威来的,是任意一个理由来的,还是靠暴力来的。

他做起恶来,就会格外的熟练。

而群众,就会格外的配合他。

甚至哪怕是屠杀,也不敢有人反抗。

比如上个月黄渤的电影《一出好戏》中,王宝强饰演的司机小王。

最开始选他做荒岛上的领袖,只是因为他有生活经验,可以让大家不饿肚子。

可没多久,小王就成了大王,成了剥削阶级,独裁统治者。

一开始的时候,总有一个理由。

哪怕这个理由是你没戴帽子。

到最后,总是欺压,苦役,剥削,淫乐,阿谀,贿赂,一样不少。

独裁的形成,权力的扭曲,总是需要帮凶。

回到电影《冒牌上尉》中。

其实主角刚到宪兵队,就有人看出他是冒牌的。

因为这个人就是曾经追杀过他的人,而且一眼看出他的军服,裤子不合脚。

这就是露出马脚。

想一想,在部队,基本没有衣服不合身的情况。因为这样军容不整,作风不严,乃是军队大忌。

那么,接受【希特勒元首最高指示】的军官,可能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穿着不合脚的军装的人吗?

这些宪兵队的军官们,恐怕一早就知道上尉是冒牌的。

但他们还是配合他演戏,为什么?

因为他们真的很想“解决”掉那些逃兵。

因为德国已经溃败,人人自危,人人自保。大家都想借机减少麻烦。

这个冒牌上尉,愿意假传圣旨,帮我们除掉逃兵。

我们只要装傻就够了。反正不背锅。

大声的叫着元首万岁,逃兵该死。实际上中饱私囊,人人得利。才是人性真实的黑暗面。

还有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喊口号,在网上写一些所谓的正能量,输出三观,实际上为了获取声名和利益,用道德武器打压别人,维护自己中饱私囊。窃取信任,滥用温柔,道貌岸然,两面三刀。

脑子里空空如也的人,最喜欢谈道德,最喜欢用正义的战锤。道德是捧在圣地上的。因为道德是他们唯一的武器。

拜金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利益至上者,最不喜欢谈道德。一提及道德就满脸鄙夷。他们只有在对自己有利时,才拼命强调道德。

道德多了,利益少了,冲突加剧,冲突双方便各自拿着各自的道德,互不让步。

道德被发明出来,是用来和谐美好的。

但现实里,文明进步的场面总是少数,互害互损,互相找对方的麻烦,仿佛才是大多数。

道德正义变成道德绑架,从来都没有算清楚过。

即便这种素质,在城市里不是大多数,可在所有人类里,却绝对是大多数的。

因为文明就是这么稀缺又脆弱的东西呀。多读读历史就知道了。

道德武器,道德铁锤打道德大棒,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分不清谁更高尚了。这样的事情,见过太多。

道德何其无辜,夹在各种各样的人中间,真可怜。

笑。跑题了。

从《冒牌上尉》的主角,扯到配角。

从主犯暴力和权力,扯到假道德这个帮凶了。

当然,世界上还是有美好的一面,和互相帮助的环境的。

我绝不是试图危言耸听,把人们说的好像一无是处。我只是觉得,今天这部电影《冒牌上尉》,主题是一个警醒。

警惕。是因为它并不新鲜。离我们并不远。

就好像《冒牌上尉》最后这个彩蛋一样,随时可能发生,从来没有改变。

我从来不害怕温柔,不害怕善良,不害怕道德和正能量。

但是我却极其害怕那些贩卖温柔,贩卖善良,贩卖道德的人。

三两句话就开始利用道德和舆论的人,一有争论就最先转身对着看客表演自己谦卑无辜的人,说来说去也说不到实际问题本质的人,我是一贯敬而远之的,更别提靠着这东西吃饭的人了。

因为这些人一旦占领了高地,手握权力。(哪怕只是话语权)

马上就会从假道德帮凶,变成了暴力的实施者。

毕竟《冒牌上尉》的主角,一开始也没有计划要搞什么屠杀。

他也只是接着军官的衣服,以帮群众找回失物为理由,

狠狠的骂逃兵,扬言要统计损失,发放补偿。

然后骗一点吃的罢了。

大家觉得,这个人好棒哦,简直为民解忧,赶快支持他。

再一次:一开始的时候,都是这样的。

如果你突然掌握权力,你会变成什么样?

冒牌上尉,军装只是给他一个表演的舞台。

从普通人到屠杀,也许人们只是少一个机会而已。

纸牌屋经典台词:

任何事都和性有关,

除了性本身。

因为性关乎权力。

最可笑的,是很多人把那些别有用心的道德,当做天理。

对于那些被定义和规矩搞昏了头脑一知半解迂腐到只会搬弄语言而不知道事物的本质为何物的人,是最容易被利用的。

有人利用,有人被利用。有人无辜,有人强调自己无辜。

各种各样的人我真的看的太多了。社会是复杂的,形形色色的人难以辨认。

用单一的一句话,一个标准,就想分清所有的善恶好坏,简直就是在耍流氓。

所以我才说正在把这些善恶,价值观,识人辨人,社会纠缠问题和自我选择,总结成一本书。

我预感这会本书会是我至今为止写过最长的东西。

《方形》讲的是艺术,《一出好戏》讲的是社会,

《美国囧案2》讲的是霸凌和报复,《冒牌上尉》讲的是权力和屠杀。

但他们其实讲的都是一个同一个问题,

就是隐藏在道德和权力背后,人性深处的自私,丑恶,凶狠和愚昧。

有没有让你一看见他就想起一部作品的配角?

有些时候一个好的配角,能让一部剧变得活灵活现,而这些人只要一见他,就能说出他的一部作品

就比如说下面几位:

吴孟达

吴孟达又称达叔,吴孟达估计很多人都很熟悉,他是周星驰的黄金搭档,几乎只要有周星驰的地方就能看到吴孟达的身影,吴孟达用其诙谐幽默的风格,让很多观众在电影中不仅是记住了周星驰,更是记住了这个配角吴孟达,其实一看到吴孟达,你就能想到很多的电影,《逃学威龙》、《百变星君》、《赌圣》、《苏乞儿》、《九品芝麻官》、《大话西游》等等。

李健仁

说到李健仁,估计很多人都不熟悉,都觉得没听说,但是只要见到本人,你就恍然大悟了。

没错了,他就是周星驰电影中的御用配角如花的扮演者了,浓浓的妆,一脸的络腮胡再加上他抠鼻屎的动作,对,没错想吐的感觉,想动手的感觉。

见到便能想起很多的电影《九品芝麻官》、《食神》、《唐伯虎点秋香》、《百变星君》等等。

成奎安

成奎安又称大傻哥,成奎安很多人都在熟悉不过,成奎安多以黑帮大哥类型的身份出现,可能长的比较凶狠吧,而一见到成奎安便会想到这些电影:《英雄本色》、《喋血双雄》、《无敌幸运星》、《风雨同路》等等,虽然成奎安多以配角为主,但是也曾出演过主角,是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就是《900重案追凶中》饰演高仁。(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说了香港的配角,说几个内地的。

李明启

李明启估计很多人都很熟悉,她就是《还珠格格》容嬷嬷的扮演者,扎的一手好针,扎的紫薇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而李明启扮演的这个角色给很多人留下了阴影,也让李明启背负了恶婆婆的名字。这就不用说了吧,一看到李明启就能想到《还珠格格》里的容嬷嬷。当然还有,98版《水浒传》里让潘金莲和西门庆私通的王婆。

张少华

张少华有些人熟悉有些人不熟悉,但是你绝对看过她饰演的电视剧比如《娘道》中的隆老夫人。

而张少华也参演了不少影视剧,所以一见到张少华就能想到一部剧:《丑娘》。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