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族,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到底是不是建立清朝的满人的祖先?

2024-08-19 00:59:06 70阅读

老皇族,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到底是不是建立清朝的满人的祖先?

首先纠正一下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不假,不过努尔哈赤自己建立的国号可不是“后金”,事实上努尔哈赤的国号就是大金国。这个“后”字是后世史学家为将其与女真完颜部建立的金国以示区别而加上去的,实际上这个历史上所谓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些个王朝的正式国号中都不带“后”字,只是因为在此之前历史上已存在过以梁、唐、晋、汉、周作为国号的王朝,所以为进行区分才加上这个“后”字。比如我们现在如果要拍关于努尔哈赤的影视作品,那么努尔哈赤在剧中就该说“我大金国如何如何”而不是说“我后金国如何如何”。中国历史上这种出现重复国号的现象其实还是比较普遍的:以“汉”作为国号的就有西汉、东汉、蜀汉、后汉、南汉、北汉等王朝,事实上这些王朝的正式国号其实都是“汉”,只是为进行区分才加上前缀。这些以“汉”为国号的王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基本上国君都姓刘并自称是西汉宗室后裔,当然这其中东汉王朝的开国之君刘秀的确是西汉宗室后裔,不过其他人的身份就比较可疑了: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可实际上却是出自市井、干着织席贩履的营生,其汉室后裔的身份其实是存疑的;如果说刘备的汉室后裔身份只是存疑,那么刘渊却是地地道道的匈奴人,不过刘渊祖上曾与汉朝公主联姻而被赐姓刘,倒是与汉室多少有点血缘关系;更为匪夷所思的是五代后汉的刘知远明明出自突厥沙陀部,却也要自称汉室后裔......类似的例子还有后唐李存勖明明是沙陀人,却打着复兴唐室的旗号;南唐烈祖徐知诰自称是唐室后裔并改名为李昪。之所以中国历史上会出现这么多重复国号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皇权天命意识使统治者极其重视政治合法性,因此往往喜欢和历史上的强盛王朝攀亲戚。在胡军主演的电视剧《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元朝末年各路割据势力竞相抬高自己的出身,但凡是个姓李的就自称是李世民的后代,但凡是个姓赵的就说自己是赵匡胤的后代,就连朱元璋自己也一度想认朱熹当祖宗。那么努尔哈赤以”金“作为国号是不是也想和女真完颜部建立的金国攀亲戚呢?应该说是有这方面的考虑的。那么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国和女真完颜部建立的金国之间、满族和女真族之间究竟有没有亲戚关系呢?

这个问题其实说起来比较复杂——满族和女真之间的确有渊源,但要说女真就是满族祖先其实还是多少有些牵强的。2015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安卡拉总统府迎接到访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时安排十六个人装扮成古代武士列队站在楼梯上,声称其代表了土耳其“历史”上的十六个强大帝国。根据土耳其方面自己的解释:土耳其历史上的十六个强大帝国分别是匈奴帝国、西匈奴帝国、欧洲匈奴帝国、白匈奴帝国、格克蒂尔克帝国(突厥汗国)、阿瓦尔帝国、哈扎尔帝国、回鹘汗国、喀喇汗国、伽色尼王国、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金帐汗国、帖木儿帝国、巴布尔的帝国(莫卧儿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间跨度两千多年,地理覆盖亚欧非三大洲。消息传出后各国网友皆视为笑谈,因为在土耳其人的观念中凡是来自亚洲腹地的游牧民族几乎都是他们的祖先。事实上游牧民族和定居民族有一点显著的不同就是:没固定的生活地域,各部族之间的互相融合是相当频繁的事。其实历史上的匈奴、突厥等族系很可能并非一个单一民族,而是由草原游牧民族组成的共同体。今天的土耳其人自称是突厥后裔,可实际上土耳其是西突厥乌古斯部族同小亚细亚当地的安纳托利亚人的混血后裔,同以阿史那部族为核心的古代突厥汗国甚至连人种都不一样。显然我们不能把今天的土耳其人与历史上以阿史那部族为核心的突厥民族划等号,然而我们又不能否认历史上的突厥民族与今天包括土耳其人在内的突厥语民族之间客观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否则就难免陷入到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状态。事实上满族和女真的关系就类似于土耳其和突厥的关系——有一定的传承渊源关系,但并不能简单视为就是同一个民族。

老皇族,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到底是不是建立清朝的满人的祖先?

目前学界一般将满族的形成演化历史总结为肃慎-邑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能简单将肃慎、邑娄、勿吉、靺鞨、女真以及今天的满族等几个概念直接划等号,事实上从肃慎、邑娄、勿吉、靺鞨、女真一直到今天的满族是一个动态的演变历程而绝不仅仅只是的简单的改名字而已——这些民族在血缘和文化上具有亲缘继承关系,但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民族。严格意义上生活在东北地区的肃慎、靺鞨、女真、满族等民族并非游牧民族而是渔猎民族。东北地区名为平原,但却是周边遍布低山丘陵的平原,拥有茂密的原始森林;这和蒙古草原的一望无垠是不同的:长于山涧溪流之畔的肃慎、靺鞨、女真等族系其实更多的是以捕鱼射猎为生,马是他们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但他们还不能简单称之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骑射功夫了得,但只在射猎时骑马,日常生活中他们更愿意选择步行以节省马力;这和蒙古人从小生长在马背上还是有所不同的。但渔猎和游牧其实是很难完全分割的:东北平原和蒙古草原之间并没什么难以跨越的的地理阻隔——契丹崛起就吞并了辽东的渤海国;金国强盛时期蒙古草原上的塔塔尔、蔑儿乞、克烈以及后来的成吉思汗争相接受金国册封;努尔哈赤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叶赫部就被认为具有蒙古血统,甚至在创建满文时也大量借鉴蒙文词汇——清代定制:凡皇子六龄入学时遴选八旗武员弓马、国语娴熟者数人,更番入卫,教授皇子骑射,名曰‘谙达’,体制稍杀于师傅,盖古保氏之责。看过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的朋友可能就知道其实“谙达”这个满语词汇就来自蒙语的“安答”,意思是伙伴、朋友。事实上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一样是没固定的生活地域的,各部族之间的互相融合是相当频繁的事,从肃慎、邑娄、勿吉、靺鞨、女真一直到今天的满族并不是简单的改名而已,事实上每一个名字的背后代表的是在融入新的血脉后所形成的一个崭新民族。就此而言:历史上肃慎、邑娄、勿吉、靺鞨、女真的形成发展历史不能被视为是满族本身的发展过程。然而又不可能把历史上肃慎、邑娄、勿吉、靺鞨、女真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的形成历史割裂开来。

要完整追寻这段动态的历史演变进程得从最初的肃慎人说起:公元前1800年前后如今山海关外的东北大地主要分为四片区域,各自生活着四个不同的族群——南面燕山一带生活的是商朝的华夏族(汉民族的前身),东面是濊貊,西边是东胡,北部是肃慎。在周代的典籍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周武王时肃慎人曾入贡“楛矢石砮”。成王时肃慎氏来朝,成王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康王时肃慎复至。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由此可见早在西周时期乃至更早以前生活在东北地区的肃慎人就已臣服于中原王朝,同时从肃慎人向周朝进贡弓矢的记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善于骑射狩猎的民族,他们已开始用弓箭取代原始的石头、木头打造的武器进行狩猎。战国以后肃慎之名仿佛一下史籍中蒸发了似的,直到三国、两晋时期肃慎之名才又重新开始出现在中原王朝的典籍之中。关于肃慎之名一度消失的原因迄今为止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肃慎为挹娄所阻隔,久不与中原同音讯,于是逐渐被中原史籍所遗忘,以致于最后中原人不知其所踪;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挹娄即肃慎之改称——《后汉书·东夷传》就持这一说法“挹娄,古肃慎之国也”。挹娄在古代典籍中有时也写作邑娄,关于这一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系通古斯语“鹿”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系满语“叶鲁”音译而来,为岩穴之意。挹娄人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常穴居。现在一般认为:挹娄人的活动区域大致位于如今辽宁省东北部和吉林、黑龙江两省东半部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内。挹娄人已发展出渔猎业、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不同产业。汉魏时期在挹娄人的东北面夫余族和高句丽族先后崛起,挹娄曾臣服于夫余400余年,与此同时挹娄人也凭着自己“便乘船”、“善射”的优势对居住今图们江流域人少势弱的北沃沮不断进行骚扰。公元236年挹娄与曹魏确立臣属关系,成为曹魏辽东郡管辖之下的民族。

勿吉人本是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一个民族,然而正如上文所言:渔猎民族之间的互相融合现象是极为频繁的——挹娄人强大之时勿吉人也被吸纳入邑娄族之中并与挹娄人出现融合迹象。邑娄本部在长年累月的征战中实力遭到削弱,以致于逐渐无法再压制自己统治下的各部族,于是勿吉人趁机在公元5世纪初崛起,进而取代了邑娄本部的地位。到南北朝时期中原史籍中已不见邑娄之名,这标志着勿吉人已全面取而代之。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勿吉人灭掉了东北地区称雄一时的夫余,日益强大起来的勿吉人内部也分化为不同部族:这其中主要是粟末(今松花江)、白山(今长白山)、伯咄(即伯都讷,今扶余县)、安车骨(今阿什河)、拂涅(今牡丹江一带)、号室(今绥芬、穆伦二河流域)、黑水(今黑龙江下游)等七大部落。隋唐时期勿吉改称靺鞨,昔日勿吉七部之中的粟末、黑水两部日益发展壮大并逐渐兼并其他部落,最终形成靺鞨人的两大分支——粟末靺鞨、黑水靺鞨。唐朝曾在两部居住的土地上分布设置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从而将这两支靺鞨人纳入到唐朝羁縻州府管辖之下。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了号称“海东盛国”的渤海国,渤海国境内的粟末靺鞨、高句丽、汉人等民族在经过长期的融合后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身份认同——渤海人。公元926年契丹人建立的辽国灭渤海国,此后渤海人分别向三个方向迁徙:一部分迁入中原融入汉族;一部分进入高丽融入今天的朝鲜民族;一部分与黑水靺鞨被纳入辽国的统治之下,由于辽国称黑水靺鞨为女真,所以这部分渤海人实际上融入到了女真民族之中。辽国对女真各部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靠近辽国的南方女真被纳入辽国的户籍管理体系,称为熟女真;而北方的女真各部则被称为生女真。辽代初期高丽人函普来到生女真完颜部生活的按出虎水,这时他已有六十多岁。函普客居完颜部时完颜部的人杀了其它部族的人,因此两族交恶,哄斗不止。完颜部人对函普说只要化解仇杀,就把部族里一个六十未嫁的贤女嫁给他,收他作完颜部的人。函普答应下来并解决了争端。然后娶了六十岁的完颜部女,并生了两子一女,终于成为完颜部人。由于完颜函普在完颜部中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善于处理各种事务,逐渐成为完颜部的首领。函普死后完颜部首领之位先后在乌鲁、跋海、绥可、石鲁等人之间传承,石鲁死后其长子完颜乌古乃成为完颜部的新首领。完颜乌古乃积极取悦辽国皇帝:借助辽国的力量征服了白山、耶悔、统门、耶懒、土骨论五部并通过辽国接触到较为先进的中原文化——这一时期生女真出现了政府机构和法律制度。乌古乃次子劾里钵攻破桓赧、散达、乌春、窝谋罕等部,完颜部变得更加强大起来。

当女真各部忙于内部争斗之时辽国不断派人到女真聚居区索求贡品,激起了女真人的反抗。1112年辽国天祚帝赴长春州与女真各部族的酋长聚会,在这次聚会上天祚帝要求完颜部酋长乌雅束的弟弟阿骨打跳舞,阿骨打以不会跳舞为由坚决拒绝。这次宴会结束后不久乌雅束病逝,阿骨打成为完颜部的新首领。1114年9月完颜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马誓师来流水(今拉林河),由此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伐辽战争。随后女真军队在宁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战中击败辽军。次年一月阿骨打在“皇帝寨”(即后来的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之白城)称帝,国号大金,建元收国,是为金太祖。在解释”金“这一国号的由来时完颜阿骨打是这样说的:“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故以大金为号”。1116年五月金军占领辽国的东京辽阳府,1120年西路军攻陷上京临潢府,辽朝失去一半的土地。辽金之间的战事使南方的宋王朝看到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天赐良机:燕云十六州自五代后晋时期就割让给了辽国,在宋辽之间的博弈过程中宋朝由于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战略屏障和产马基地而处于相当不利的局面。早年宋太宗赵光义曾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却在高粱河之战中遭遇惨败。到了宋真宗年间辽军大举南下迫使宋朝缔结《澶渊之盟》,此后宋朝再不敢对辽国采取军事行动,然而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念头却一直没打消。辽国一再被金国打败的现实令宋朝感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已然成熟,于是派出使者马政、赵良嗣与金朝定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攻打辽朝。1122年金军攻下中京大定府,天祚帝逃亡沙漠。辽国宗室拥立耶律淳于南京析津府建立北辽政权,然而不久金军攻下辽南京,北辽灭亡。1125年辽天祚帝被俘,辽朝灭亡。原本根据宋、金之间的协议:辽南京本该由宋军攻打,然而宋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却屡屡败于辽军之手,无可奈何的宋军不得不请金军出面打下了辽南京。这样一来宋朝一直想要收复的燕云十六州又落入了金国之手,宋朝不得不向金国支付大笔赎金换回了燕云十六州,此事之后金国看清了宋朝的虚弱,于是萌生了灭宋的念头。随着辽国的灭亡金国已与宋朝直接接壤,有了将计划付诸实施的基础。1125年金国发动灭宋之战,此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已死,在位的金国君主是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他派勃极烈完颜斜也为都元帅,分兵两路从山西、河北南下,最后会师北宋首都开封,在宋将李纲的死守下金军无功而返。次年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再派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兵分二路攻破开封,俘虏宋徽宗、宋钦宗等宋朝皇室北归,史称靖康之祸,北宋由此灭亡。在靖康之变中宋朝的康王赵构侥幸逃出生天——他在南京归德府(今河南商丘)称帝重建宋朝,是为南宋。尽管金军很快就进一步大举南下,然而南宋在岳飞、韩世忠、张浚等将领的努力下屡屡转危为安。最后金国只好迫使南宋称臣并让西夏、高丽等国臣服以称霸东亚。

1206年位于金国北方的漠北草原诸部被蒙古部的铁木真统一,此后统一的蒙古汗国成为金国最大的外患。1211年已被蒙古贵族奉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于野狐岭(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张北县与万全县交界处)大破丞相完颜承裕与将领独吉思忠率领的四十万金军,由此开启了蒙金战争的序幕。随后蒙古军队转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败金军十余万;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关等地。在蒙古入侵的同时金国还不得不面对内部的民变和南宋的北伐,1213年秋成吉思汗兵分三路攻金:他派皇子术赤经略山西、皇弟合撒儿往河北,他与幼子拖雷往山东发展,金朝只有中都、真定、大名等十一城未失。隔年金宣宗求和,献黄金与岐国公主与成吉思汗,蒙金和议达成。蒙军撤退后金宣宗迁都汴京,仅派太子镇守中都,引来河北军民不安。1215年蒙古以金帝南迁为由出兵攻陷中都,占领河北地区。同年十月蒲鲜万奴在辽东自立,建东真国。此时金朝龙兴之地辽东被蒲鲜万奴与耶律留哥瓜分,山东与河北一带都是民变的红袄军,金廷只能控制河南、淮北与关中一带。正当蒙古与金鏖战之际发生了蒙古商队被花剌子模截杀之事,于是蒙古主力转而西征花剌子模,这使金国暂时躲过一劫。1230年成吉思汗的继位者窝阔台分兵三路伐金,又同南宋达成盟约,于是蒙军借道宋境迂回到汴京金军的后方。在这一过程中爆发了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率领的蒙军在三峰山(今河南禹州市东南)与金军的遭遇战,此战中金国名将张惠、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与移剌浦阿先后战死或被俘杀,金国主力丧失殆尽。战后蒙军顺势围攻汴京,汴京守将崔立降蒙,金哀宗逃往蔡州,蒙将史天泽约宋将孟拱、江海一同合围蔡州。1234年正月在蔡州岌岌可危之际金哀宗位传于完颜承麟。不久蔡州城陷,金哀宗自杀,末帝完颜承麟死于乱军之中,金朝覆亡。蒙古灭金后大肆屠杀完颜族人,一时间蒙古军中甚至有“唯完颜一族不赦”的说法。在这一过程中身为金国皇族的完颜家族或死于蒙古人的屠杀,或隐姓埋名混迹于中原汉人之中。蒙元王朝对女真、契丹等民族采取的民族政策是“若女真、契丹生西北不通汉语者,同蒙古人;若生汉地则同汉人“。在这一民族政策下约五分之三的女真人融入了蒙古人和汉人之中,而在女真人的龙兴之地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等地蒙元王朝则设有斡朵里、胡里改、桃温、脱斡怜、孛苦江五万户府管辖当地女真人。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同年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并成功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回漠北草原。1387年明将冯胜率大军二十万直逼金山,迫使辽东故元将领纳哈出降明,由此明朝打开了通往辽东女真诸部的道路。次年明朝收回高丽所据之辽东领土,与其划界于鸭绿江,成功阻止了高丽对女真进行管制的企图。在明永乐九年(1411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0余间女真族出身的宦官亦失哈奉明王朝之命巡视黑龙江下游,明朝在东北女真族聚居地设置了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两大行政机构进行管辖。尽管如此当西部的蒙古势力崛起时也曾一度向东完全控制了整个女真地区。这时的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黑水女真、东海女真等几大分支,事实上这时的女真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而是和之前的匈奴、突厥、蒙古一样诸部族形成的共同体,各部族之间并没统一的民族意识。同明朝和蒙古比起来女真各部的实力实在有限,甚至连李氏朝鲜也不断向北蚕食女真人的土地,而缺乏统一民族意识的女真各部也各自依附于明朝、蒙古、朝鲜,彼此之间则互相侵吞领地。其实女真人的剽悍善战丝毫不弱于蒙古人,只是由于部落太小无法形成合力而已。然而明朝和蒙古持续两百多年的对立给女真人带来了机会。在女真诸部之中建州女真的实力开始迅速膨胀:建州女真的首领姓爱新觉罗。这个家族自称源自于长白山东北部布库里山(下一个名叫布勒瑚里的湖泊。爱新觉罗家族有一个关于自己家族起源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三名仙女降临在布勒瑚里岸边。这三个仙女中大姐叫恩固伦、二姐叫正固伦、三妹叫佛库伦。三位仙女在湖中嬉戏玩耍,忽然一只神鹊衔着一枚朱果飞了过来,恰巧这枚朱果就掉落在三妹佛库伦放在岸边的衣裙上。三姐妹沐浴完毕后就上岸穿衣,结果佛库伦就发现自己的衣服上有一枚朱果,佛库伦拿起这枚朱果端详一番觉得甚是好看,就想着不如索性再尝尝味道,于是就把这枚朱果给吃了。谁知过了一段时间后佛库伦竟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就对两位姐姐说:“我现在身子日渐沉重,不能和两位姐姐一起返回天上,两位姐姐就先行返回吧”。留在人间的佛库伦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孩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且长得体貌奇伟。佛库伦告诉儿子:他姓爱新觉罗,还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叫“布库里雍顺”。佛库伦把儿子放在一条小船上,然后自己就凌空飞去了。 布库里雍顺坐着船沿松花江顺流而下来到三姓(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他折柳枝野蒿当房居住。当时这里居住的三个姓氏的部落为了争当酋长正在相互仇杀。有一个人到江边汲水时偶然发现了布库里雍顺,觉得他相貌奇特,于是回去后就对族人们说:“你们不要争斗了,现在上天降下了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快随我去看看吧!”大家随这人来到江边见到了布库里雍顺,于是就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布库里雍顺说:“我是天女所生、专来平定你们的战乱的,我的名字叫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大家听后感叹道“这是天生的圣人啊!”于是将他接回住处并找了一位姑娘和他完婚,还推举他当了一国之主。

元末明初生活在如今黑龙江依兰县的爱新觉罗·猛哥帖木儿在来自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野人女真的压力下被迫向南迁徙。永乐初年猛哥帖木儿入明朝见, 明成祖朱棣任命他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从此爱新觉罗家族世袭建州左卫指挥使一职。明朝利用女真各部之间的矛盾分而治之,使其彼此互相牵制。万历十一年(1583年)建州左卫指挥使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因祖、父被明朝误杀,以先人所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然而这一时期明朝的主要精力用于打击蒙古和海西女真,对努尔哈赤则基本采取怀柔安抚政策:万历十七年(1589年)明廷授予努尔哈赤都督佥事,寻升左都督, 后加授龙虎将军。努尔哈赤吸取了此前一味臣服于明朝或与明朝公然对立的女真首领的经验教训,他既没完全顺服于明朝,也不与明朝公然分庭抗礼,而是依靠明廷授予的官职压制其他部落并逐渐统一了女真诸部,甚至邻近的部分东蒙古部落也臣服于他。在这期间他创建了八旗制度以凝聚部众,还令手下学者额尔德尼和大臣噶盖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新的文字来拼读满文。我们知道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秦始皇缔造大一统的华夏帝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车同轨、书同文,这有效避免了我们形成像欧洲一样的小国林立状态。从语言文字上也可以证实女真和满族虽有渊源,却不是同一个民族:女真完颜部建立的金国曾效法辽国在中原汉字的偏旁结构上发明女真文字,然而金国灭亡后这种文字已成为无人再会使用的死文字,而努尔哈赤创制的满文实际上是根据蒙古字母创造出来的拼音文字,也就是说满文和女真文其实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字体系。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正式称汗,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诏书宣布正式誓师伐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连破明朝四路大军,巩固了新生的后金政权。此后努尔哈赤连攻克开原、铁岭、辽阳、沈阳等地并迁都沈阳。后金进入辽沈地区之后一方面下令收养归降汉人,另一方面却推行剃发、大量迁民、清查粮食、征发差役等弊政。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被明将袁崇焕击伤,不久死去。继任者皇太极将归附后金的蒙古人和辽东汉人编入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次年在战胜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并从其手中获得所谓传国玉玺后皇太极改元崇德,又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去汗号而称帝。1644年满清王朝利用明军和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激战的天赐良机在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导下入主中原、定鼎北京。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总结满族和女真的关系:满族的主体是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部,也融合了相当部分的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甚至还在持续的扩张行动中融合了相当部分的蒙古人、朝鲜人以及辽东关外的土生汉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先就是世居辽东的汉人,后在努尔哈赤征服辽东的过程中沦为女真人的包衣,隶属正白旗。在清代早期满洲人内部存在着佛满洲和伊彻满洲的划分——所谓佛满洲就是指作为努尔哈赤嫡系的建州女真后裔,而伊彻满洲则是指后期融入满洲人群体的海西女真、东海女真、蒙古、朝鲜、汉人等族裔。由此可见满族实际上是一个多族源的民族,只能说女真是满族的族源之一,但并非所有满族人的祖先。皇太极之所以要更改族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随着满族族源的扩大实际上已不再是单纯的女真后裔了,在民族成分已然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团结被融入满洲的蒙古、朝鲜、辽东土生汉人就有必要重新正名。民国时期一部分满族普遍改为汉姓,其中一部分甚至索性将自己的民族登记为汉族。新中国成立后满族成为登记人口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满族和女真有血统上的亲缘继承关系,但并不是同一个民族:满族在其形成过程中融入过蒙古、朝鲜、汉人等族裔血统,而原属女真的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锡伯等部则并非作为满族的分支存在,而是被视为与满族并列的独立民族。

全明星老WE后期碾压老IG?

个人感觉,昨天这场比赛虽然是娱乐赛,但是看得还是蛮过瘾的吧,双方打得有来有回,确实是青春回来了。

WE和IG传奇对决,解说:我的青春回来了

这次全明星,除了UZI和THESHY带队对决之外,相信最受大家期待的,就是老WE和老IG之间的皇城PK了。

作为最早的“国家德比”成员,这次LPL官方也是邀请他们来全明星打一场表演赛,而赛前两方因为换人问题在微博上撕X的事情,更将这场比赛的热度推到了巅峰!

另外,官方为了营造怀旧的气氛,解说席还请来了LPL最早的三位黄金搭档:米勒,小苍和小米。只不过现在除了米勒,其他两位都已经离开了解说圈子,也是让人唏嘘。

比赛开始之后,WE这边很懂得烘托氛围,一口气拿下了奥拉夫、卡牌、维恩和机器人,这全是当年他们的拿手英雄,小苍也是直呼:我的青春回来了!

难怪换人,若风卡牌金身黄牌太尴尬

然而,虽然是娱乐赛,但这场比赛却打的相当刺激,也有一定的水准。

比赛前期,下路卷毛的机器人在对线中被泰坦勾中,交掉闪现后又再次吃勾,送出一血;

随后在红BUFF野区的碰撞中,IG这边的战斗力明显更强,一番交战过后,IG打出一换三,寒冰爆肥,WE陷入大劣势。

但让人意外的是,职业生涯一向抗压“送一血”的草莓居然在上路单杀了PDD,稳住了局面;中期团战中,奥拉夫的强势尽显无疑,几次开大冲进去切死寒冰,帮助WE打回了劣势。

转折点在第28分钟,WE这边抓死对面三人之后果断开龙,梦魇依靠着复活甲下龙坑骚扰,小孩的盲僧趁机强掉了大龙,让悬念再次被保留了下来!

这一幕也让解说兴奋不已,直言该有的元素都有了!

最终,在微笑的VN发育起来做出防装之后,IG再没有了正面接团的能力,遗憾落败。

有意思的是,中间卡牌还曾飞出过经典的落地金身,只可惜金身是出来了,黄牌还没出手…………这波先黄牌再金身的操作也让很多网友调侃:难怪换人,阿鲁卡也确实带不动风队~~

噜点认为:这场比赛看得还是蛮过瘾的吧,各种怀旧元素确实拉满,希望明年的比赛能整个老OMG对抗老皇族,到时候,说不定还能看到辣个男人呢~

那么你们认为,这场比赛打的好看么?

码字不易,为了你们的小噜点不被饿死,给个关注呗~

奴隶主买来的奴隶是怎么生活的?

古罗马的奴隶,活跃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因工作性质的不同,其生活状况和境遇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可一概而论。奴隶的身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成富有或特权者,生活自然也会不同。

在古罗马,矿工奴隶的生活处境最悲惨,相应的待遇也最差。矿工奴隶从事着最为繁重的体力工作,基本上没有出头之日,仅有少数奴隶会成为监工或工头。但只是比最底层奴隶多些自由而已,但听命于奴隶主。

角斗士也是古罗马奴隶的一个分类,许多的角斗士通常都是临时拼起来的,大部分奴隶会在第一次角斗时就丧失性命。职业角斗奴隶的情况要好一些,他们受过特训,但仍然面临生命危险,只有少数奴隶能生存。

古罗马时期,奴隶主观看角斗表演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获胜的角斗奴隶既能获得荣誉,又能得到大量的金钱。成功的角斗奴隶,可以拥有家室,甚至是自由。还有为罗马人提供娱乐服务的努力,待遇也是比较好。

有艺术细胞的一些娱乐奴隶,待遇非常丰厚,身体强壮的还有可能成为皇后的面首。优秀的奴隶演员与获得优胜的角斗奴隶处于同一个层次,是上等奴隶。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中,不同的等级也有不同的待遇。

管庄奴隶属于农业奴隶中的管理层,他们经常受到奴隶主的犒赏,拥有同女奴隶相处的权利。一些奴隶主为了激励管庄奴隶,会将自己喜好的女奴隶赐给他们做妻子。不少这样的奴隶可以享受生活,帮主人带孩子。

业务能力强的管庄奴隶,还会以缴纳实物的方式承包奴隶主的田地。农业奴隶中的中层奴隶是监工奴隶,他们也有与女奴隶相处的权利。剩下的就是最底层的奴隶,他们劳动强度和生活待遇都很差,处境比较悲惨。

最底层的农业奴隶,尤其是那些没有技术的奴隶,处境最为悲惨。据记载,磨坊中的奴隶总是吃不饱饭,他们的脖子都戴着铁扣,目的是为防止偷吃面粉。挨打基本是家常便饭,背上布满鞭痕,衣服仅能遮住下体。

很多这样的奴隶脸上烙着字母,头发被剪掉,戴着脚镣干活,大多都患有眼睑病。奴隶主也会对听话、干活卖力的奴隶相对好一点,他们能得到较好的食物和衣服。对一些不听话的奴隶,奴隶主则大多以酷刑伺候。

酷刑有鞭笞、戴足枷、关地牢、脸上烙印,或者发配到矿场和竞技场,最悲惨的就是交给刽子手,将他们钉死在十字架上。管庄奴隶的主要职责是,安排农庄日常事务,监督奴隶的劳动,但他们的权利是受约束的。

奴隶主不允许他们用金钱雇佣人手,不许拿主人的钱做生意,不能私自对奴隶进行惩罚或解除惩罚。管庄奴隶,具有奴隶和主人的双重身分。古罗马的畜牧奴隶也分为牧头奴隶和普通放牧奴隶,待遇也是有区别的。

牧头奴隶的地位要高一些,生活待遇自然也好一些。他们通常会有些自己的财产,甚至有妻子,其待遇要好过农业奴隶。商业和金融方面的奴隶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他们都没有法律上的权利,奴隶主拥有支配权。

奴隶主剥夺奴隶的任何东西,只被认为是收回自己的财产。通常情况下,奴隶只要听从安排,奴隶主就不会剥夺他们的财产。奴隶所拥有的一切财产,都不允许买卖,但可用之改善生活,也可以用之赎买自由权。

古罗马人对奴隶是很歧视的,但有财产的奴隶相对自由些,能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处于底层的奴隶,通常没有很多的财产,会受到奴隶主和上层奴隶的压榨和奴役。家庭奴隶的生活处境和待遇与分工有很大关系。

从事家庭教师、保姆、奶妈、侍从等工作的奴隶,待遇通常比较优厚。像家庭教师和保姆从事教育奴隶主孩子的工作,奴隶主给他们的权力足以制服孩子的任性和调皮。高级侍从保护奴隶主性命,会得到优厚待遇。

罗马皇宫中担任重要财务官吏的奴隶,他们的职责是掌管国家财政,监督国家某些部门的出纳。这些人干上十年左右可成为自由人,他们都是公共奴隶的最上层。公共奴隶的下层是干各种体力劳动和危险工作的人。

下层公共奴隶的工作有修水渠、防灭火、开矿井等。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四百年间,罗马的富人和贵族的生活奢侈,这使奴隶获得了很大的活动空间。高等级奴隶的身价也随之升高,是普通奴隶的上百倍。

奴隶主对于价值不高的奴隶是不会爱惜的,这些奴隶会从事繁重的劳动,几乎不会得到赏赐,没有任何出路。价值高的奴隶,即使不听话,奴隶主也仅仅是将他卖掉。古罗马奴隶中,真正有出路的只有公共奴隶。

在古罗马,处于最底层的奴隶通常会被奴隶主当做仇敌一样看待,对他们实行严厉的管制。这些奴隶命运非常悲惨,他们经常吃不饱,还要受到鞭打。一旦发现他们有不满情绪,就会被奴隶主钉死在十字架上。

综上,古罗马的奴隶生活大都很悲惨,待遇好的上层奴隶仅是极少数,绝大部分的奴隶都是从事最为繁重的劳动,献出生命是常有之事。女奴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她们除了劳动外,还要用来服侍伺候奴隶主。

为什么说刘姓是世界第一大姓?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如果将天下所有的姓氏比作一条巨龙,那么刘氏当之无愧为此龙之首!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刘氏在所有姓氏中都起着主导作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占有主角地位。在任何时期任何领域,刘姓都涌现了不可胜数的杰出人物,无论是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还是思想、哲学、教育、外交等各方面刘姓都为人类社会造就了无数出类拔萃的人才,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为推动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当今专家在评论刘姓文化的时候,用十六个字精辟的评价和总结了这一意义深远的姓氏:“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响之巨、万姓之首”。显然,这个评价是毫不过誉的。

数千年的中国历史证明:帝王与权力是刘姓的标志特征。刘字的本意就是“威猛、武器、征服”。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朝时,帝尧之后刘累便是夏王室的驯龙官,专为王室驯龙,并获得“御龙氏”的荣誉称号。这一事件成为刘氏征服思想的萌芽,激发了刘氏后代人征服、统一天下的信念。

刘姓自古以来就有“王者之气,皇帝之风,极鼎之位,山岳之骨”之喻。先秦刘氏一出唐尧之后,一出周王正宗,帝材辈出,人皇称雄,除此之外,神明天命对刘氏太垂青了,把刘氏当作了自己永久最宠的子嗣,让刘姓人占尽天下的风光,让刘姓人坐惯了帝王的宝座,让刘姓人厌倦了最高血统的天下主人翁;他把对下界所作所为的意志以尽量最长的时间无私的交给刘姓人去表达!一窜窜最真实的历史数字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历史上刘姓帝王多达100多个,统治年限长达1000多年(含有重叠年限),创建了30余个帝国,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拥有帝王数最多、统治年限最长、建立帝国最多的姓氏。刘姓人统一中国最为长久,所建立的汉朝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最长的封建王朝和统一时间最长的封建帝国,延绵 4个多世纪。尤其是由此衍生出汉民族主体、汉文化系统,历史余辉贯穿至今。

刘姓在中国历史上优秀皇帝最多,2位帝王被列入世界历史最有影响的皇帝之列,3位皇帝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帝王,中国前50位有影响的帝王刘氏入选13位。

汉高祖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起于民间建立统一王朝的皇帝,继秦始皇之后第二次统一中国,开启延续四世纪的汉王朝灿烂文明。

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开创了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汉武大帝刘彻:他开启了中原王朝开拓版图的进取格调,第一次将华夏文化传播至全世界,奠定了中国广大疆域的基础,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辉煌最强盛最雄壮及最具凝聚力的时代——“天汉”。

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成就了西汉中兴盛世——昭宣中兴,延续了武帝盛世的光辉。

光武大帝刘秀:景帝之后,西汉末扫灭群雄、光复汉朝,英武超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文明的治世——光武中兴,被誉为中国古代学历学识最高、作战最勇猛、军事才能最卓越、最会用人的皇帝。

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在光武中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国力,开创了历史有名的治世——明章之治,使东汉达到鼎盛时期。

昭烈帝刘备:三国时期杰出领袖,世人称为英雄,统一中国西南方,建立蜀汉帝国。

宋武帝刘裕:南征北讨,气吞万里,统一南方,建立宋朝;刘宋王朝是东晋南(北)朝时期(六朝时期)疆域最大的政权。

(刘)宋文帝刘义隆:开创中国历史上割据王朝第一个盛世——元嘉之治,使刘宋王朝达到东晋南朝最强盛的时期。

辽太祖刘亿(耶律阿保机):因慕高祖取汉姓刘,统一北方各族,建立中国古代最强大的割据政权之一——辽帝国。

汉(赵)光文帝刘渊:匈奴单于王族,成功建立汉(前赵)帝国,推动历史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

汉(赵)昭武帝刘聪:推翻西晋的一代雄主,使晋室被迫南迁。

(南)汉高祖刘龑:统一岭南,建立南汉帝国,疆域曾达越南大部。

(后)汉高祖刘知远:五代十国时期,再次统一北方,建立后汉帝国。吴越钱氏王国和王氏高丽王国接受后汉册封,尊后汉为正朔。

(北)汉世祖刘旻:建立五代十国时期,唯一割据北方的政权——北汉帝国,北汉强盛时疆域达12个州之多。

辽义宗刘倍(耶律倍):素有“人皇王”之称,并在渤海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赫赫有名的东丹王国。

辽太宗刘德光(耶律德光):首次占领幽云十六州,灭亡后唐和后晋,短期统一中原的杰出帝王。

辽圣宗刘隆绪(耶律隆绪):迫使王氏高丽称臣纳贡,发动进攻宋朝的战争,迫使宋朝纳岁贡,对西北各部用兵威震中亚四方称臣,仿汉制完成中国北方封建化,使大辽帝国达到全盛。

辽德宗刘大石(耶律大石):统一西域,征战中亚,建立中国历史上统治中亚面积最广的割据政权——西辽帝国。

(胡)夏武烈帝刘屈孑(赫连勃勃):大败南凉帝国,建立胡夏帝国,首都统万城的霸道帝王。

越南占城国王刘继宗:统治越南中南部,建立越南刘氏占城王国的杰出领袖。

除此之外,刘姓这一伟大符号还深远的影响着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文化和统治意识。譬如象雄王朝统治者的家族徽号为“刘”。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这些优秀帝王的成绩和功劳不可磨灭,他们一次次或统一中国或建立局部统一的强大政权、一次次开创文明治世,这些不朽的功业为中华民族的稳定快速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积极前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刘姓杰出皇帝这些蔚为壮观的丰功伟绩所发出的光芒至今仍耀眼夺目、光照四海!

可以毫不过分的说,刘姓仅以帝王对世界史产生的影响和贡献之大,称其为天下首姓亦不为过。刘姓帝王的卓越贡献和杰出成就所形成的万里长城是其他任何姓氏所无法比拟的。

惊人的历史数字:30多个帝国,100多位皇帝,1000多年的统治时间!当汉高祖刘邦开创赫赫炎汉,汉武大帝刘彻开疆辟土时,刘姓人称王称帝称皇、征服世界,已一发不可收拾。受“征服天下之武器”、“ 御龙氏之驯服精神”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等意识影响,动乱时期刘姓后代也莫不以拯救天下、光复大汉为己任,所以历史上出现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刘姓人所建立的帝国。

民间有“刘天下,李半边”之说,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曾被套称为帝王之姓,《古今图书集成民族典卷三四三》载“大约得姓之尊,称帝之贵,无过于刘”。

为什么有人说参加乾隆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皇帝折磨死了?

千叟宴远远不能概括其规模,更严谨点说是万叟宴,宴席之上琳琅满目玉盘珍馐,一辈子没见过、没吃过,你顶不顶得住。

来了皆有封赏,每人可以拿一块御赐银牌,接着再不停赏赐如意、寿杖、朝珠、缯绮、貂皮、文玩、等等,你顶不顶得住。

不管童生还是秀才,直接赏赐举人资格,甚至直接给你六品顶戴,就问你顶不顶得住。

君王调羹汤,皇子亲捧殇,皇上皇子亲自劝酒,你顶不顶得住。

这些老头吃得开心,喝得尽兴,赏得舒心,封得激动,一辈子从来没有这么恣意畅快过,年纪这么大,搂不住,当场喝高喝吐喝挂了不计其数。

那为什么最后成为夺命宴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千叟宴就是招待老人的宴会,表现国家敬老、爱老的态度,老人除了退休的官员以及少部分亲王外,很多都是全国各地选拔年老之人。康熙办了两次,乾隆办了两次。乾隆最后举办的一次也是清朝历史上举办的最后一次。

第一次:康熙五十二年

公元1713年,农历3月25到3月28日。四天四间举办宴会三次。因为康熙60大寿,普田同庆,这次宴请全国65岁以上老人,不论身份贵贱、不论地位高低、不论才学多寡都可以参加。

此次参加宴会老人超过7000人,这还仅仅是参加宴会的老人。果品菜肴不计其数,琳琅满目。

康熙也希望借这次宴会,宣传孝、爱思想。而德治一直是封建统治的根基。

第二次:康熙六十一年

公元1722年,农历正月,此次为了庆祝康熙执政60年,同时也是自己70岁寿辰。为了宣传文治武功,同时在全国宣传敬老、爱老思想,又第二次举办轰轰烈烈的千叟宴。

这一次重要意义在于参加的其中一个人是12岁的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此次宴会给他带来强烈的震撼,在他登记后效仿祖父搞了两次更加烈火烹油的千叟宴。

此次宴会人员规模不大,只有一千多人,在正月初二、正月初五两次安排宴席。

这次设宴的由头是为天下太平,民生富庶。正月初二、初五,两顿饭,地点是在乾清宫前面。两次合计请了老寿星1020位。

但因为人数不多,所以宴会做得非常精致。康熙发表感恩肺腑的演讲。

酒席之上,从来不是单纯的吃饭喝酒,而是文化、情感。

康熙

先敬孝庄,感谢幼年匡助呵护,永铭大恩。

二敬臣子和百姓,天下昌盛万世太平,正是举国奋发万众一心的结果。

三敬对手,尤其是三番以及鳌拜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逆境之中对手的磨练,才让他成就了今天,磨难成就功业。

不得不说,酒宴之中,既有上对太后感恩孝道,又有下对臣子百姓爱护怜爱。还有中间对于敌人对手的尊重。充分展现了襟怀担当与责任。

第三次:乾隆五十年

公元1785年,乾隆为了庆贺自己登基50年,当时天下太平,国富民强。他激动开心之下,举办了自己登基以来第一次千叟宴。

康熙时期,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年幼的弘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继位后,效法其祖父,也举办了千叟宴。

此次宴会不但召集很多老人从全国各地参加。宴会菜品更是尽心炮制。很多人终其一生没听过没看过的满汉全席。众多老人在宴会之上自然是火力全开拼命造。还有专供皇家玉泉贡酒。老人平常喝得都是粗粝不堪的酸涩薄酒,哪里尝过这样的凤肝龙髓,沁人的迷人酒香。

人生仅有这一次机会,吃饱了上路都能含笑九泉,所有人都在拼命地造。

乾隆更是高兴,宴席之上轮番赏赐诗刻、如意、寿杖、朝珠、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等。

其中银牌见者有份,但年纪越大拿的牌面越重,70岁的10两,75岁15两,80岁20两,85岁25两,90岁及以上30两,这可不仅仅是一年一两银子的问题,这是活得尊严荣耀的问题。

这一次宴会举办极为成功,老人纷纷跪下山呼万岁。更是被誉为恩隆礼洽,万古未有之况举。

第四次:嘉庆元年

公元1795年,乾隆此年85岁,为了表达对祖父康熙的尊重,不愿自己在位时间过长,超过祖父在位的61年,从而掩盖祖父的锋芒,他决定禅位,给自己放放假,享受退休生活。

退休了自然得轰轰烈烈热闹下,于是,他又想到了请老人吃饭。我们很能理解乾隆的心理。请来数千人的老人,便不再觉得孤单,不觉得年老的惶恐,尤其是宴会之上90岁以上老人不少,甚至还有106岁的熊国沛老人和100岁的邱成龙老人。平民尚且如此高寿,那自己也可以做到。

拉来众多老头,来抵御自己害怕年老的怯懦。前面参加宴会年龄下限是60岁,此时乾隆已经85岁了,在叫一帮年轻的小老弟不像话,于是把宴会年龄下限提升到70岁。

宴会之上当然不能简单的通过吃喝表达国家对老人的尊重,于是赏赐的东西更是豪奢,当然,这主要还是给臣民百姓看的,表达国家对百姓重视的态度,以及以孝和仁爱治国的决心。

于是,90岁以上赏赐7品顶戴,要知道,这是许多读书人一辈子都难以仰望的殊荣,100岁以上更是直接赏赐六品顶戴。

真的是,只要活得久,想要啥都有。

宴会的主场,自然是吃饭,那皇家的宴会,吃的都是什么呢?

宴会分为一等和二等

能在一等桌子上就坐人很少,二品以上大臣以及皇亲贵胄,菜品主要是银、锡火锅每样一个。

火锅涮菜主要有鹿尾烧鹿肉一盘,煺羊肉乌叉一盘,此外就是琳琅满目的各种精致菜肴。

其他所有人都是二等。并不简单的都是平民,三品以及以下的官员都就坐二等坐。

菜品自然不一样,二等火锅也是两个,用的是铜火锅,考虑到平民百姓食量很大,万一吃不饱那岂不是有损皇家的颜面。除了一等火锅应有的鹿肉已经煺羊肉外,另外加上了猪肉及羊肉片个一盘。

其他还是丰富精致各种菜肴。

根据解封的清宫内务府档案,“御茶膳房簿册”上面关于千叟宴用料详细记载。我们发现一次宴会用料是惊人的。

白面750斤12两,白糖36斤2两,香油10斤2两,鸡蛋100斤,甜酱10斤,山药25斤,核桃仁6斤12两,晒干枣10斤2两,香蕈5两,猪肉1700斤,菜鸭850只,菜鸡850只,肘子1700个等等,

其中仅仅是净猪肉1700斤,鸭子以及鸡共1700只,还有肘子1700个,很多人瞬间就想到了农村宴会桌子八宝鸭,小鸡炖蘑菇,还有卤肘子,其实不是这样的,皇家宴会讲究精致、肉食作为配菜辅菜,一只鸡可以烹制七八样菜肴。要的就是这样的精致、豪奢。

其中用柴火3848斤,这是用来做菜的,煤300斤,这是用来作火锅燃料的,争议性最大的地方就在这里。

因为宴会是在正月初六,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尤其是北京的冬天,那呵气成冰。冰冷沁骨。很多人说吃火锅热乎地对老人身体没有啥影响。

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千叟宴变成夺命宴主要是因为天气寒冷,食物油腻生冷,老人年纪大身体受不住

宴会桌子一共800桌,每桌放了两个火锅,那就是1600个火锅,而炭提供的只有300斤,那每桌火锅可用的炭火只有0.18斤。

所以,这样分量的炭火应该只有几块,且是一次性的,很明显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乾隆几句话讲完了,火也差不多熄灭了,你看看剩下的猪肉片、羊肉片冻得邦邦硬。就问这帮在寒冬腊月在外面吃火锅没有火的老头,胃受得了吗?

哪怕现代人,也有冬天吃饭的体会,菜上来几分钟冷的冰冷彻骨,皇上大臣王孙公子端着酒杯过来劝酒,你喝还是不喝。

大臣把酒杯放下,满脸含笑看着你吃菜,你菜还是不吃。

为了表达敬老爱老的态度,大臣把菜夹到你碗里,你敢剩下吗?

九十岁以上的几个老人就更幸福了,皇上亲自安排到御桌旁边,边劝酒边赐菜,你吃还是不吃。

其次,老人身体虚弱千里来回奔波,路上辛苦劳碌

被宴请的都是全国各地的老人,受限于交通条件的落后,且参加的老人都是年老体衰之人,来回数月奔波操劳太过,身体劳累异常,有的老人离京城太远,需提前三四个月从家里出发,等到参加宴会回来又得三四个月的时间,这么长时间奔波在路上,对于风烛残年、病体支离的老人很明显是一种折磨。

尽管吃住餐旅全包,但老年人的身体毕竟经受不住长时间的舟车劳顿。

第三、心情波动过于起伏,很容易因为心脏及血压等问题,给身体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老人能来参加千叟宴,已经是莫大的荣幸,有能一睹天颜,更是成为一生的荣耀,在宴席之上赏赐银牌万古美名的殊荣。心情更是激动不已。

后来发现还有如意,寿杖、朝珠、文玩、貂皮、缯绮等等,老人心情更是一路激荡兴奋不已。

等到听说还有直接赏赐7品顶戴的殊荣,范进中了举人就激动疯了,老人今天可是激动惊喜赏赐不断,且年纪比范进大了太多。且范进开始仅仅只是中举,这宴席之上大多都是平民百姓,一辈子没有受过如此厚待。

更想到凭借自己年老以后能护佑家庭温暖幸福,孙子的婚事解决了,

家里的住房解决了,

孙女的嫁妆解决了,

平常窘迫的生活解决了,

这些老人越想越兴奋,越兴奋越容易因为年纪过大造成心脏血压方面的问题。

所以,千叟宴结束后,很多老人回家半路或是回家后不久,噩耗纷纷从全国各地传来,甚至有刚参加宴会的老人,在京城回到旅馆就一睡不起。

乾隆自然震惊,命令必须严查,可查到最后发现,问题无非是上面几点,如果承认了上面的原因造成老人突然离世,那自己就成了间接造成老人死去的元凶,自然不好公开。

千叟宴本义出发点是好的。

封建君主也希望借这样的宴会广泛宣传国家尊老、爱老的决心,但千里奔波亲自来参加宴会,对于这些老人来说,身体实在是吃不消。里面不排除也夹带了些私活,比如乾隆好大喜功,万人规模更方便他宣传自己的文治武功旷古未有,有这么多老人也能让他85岁的高龄有坚强快乐长命百岁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