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者觉醒,印度的发展是如何渐渐落后于中国的?
缔造者觉醒,印度的发展是如何渐渐落后于中国的?
印度和中国独立的时间差不多。印度是在1947年获得独立,而新中国是在1949年才成立。从当时双方的起点来看,印度当时的起点要比中国高得多。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比如仅仅铁路一项,印度当时已经达到10万公里,远远超过中国,中国达到这个水平已经到了2000年左右。
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印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中国不仅早就远远的超过了印度,而且中国始终并没有把印度当作对手和赶超的对象,而是一直把欧美和西方国家当做赶超对象。虽然印度现在也号称世界大国,但无论在哪个层面相比,印度和中国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国家。
同样是经过了六七十年的发展,为什么印度的发展却被中国慢了这么多呢?
从历史的原因来说,印度本身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期,印度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不是一个国家的名字。印度真正的统一是由英国在殖民地时期完成的,所以印度国内出现了众多的民族和宗教,而印度却并没有应对这种复杂局面的历史经验,从而长期存在内部分裂的问题。
中国虽然在1949年之前,也实际上处于各地军阀分裂割据的状况,但通过新中国建立的革命,中国进行了彻底的社会革命,不仅扫除了全国各地的所有军阀势力,而且重组了整个国家的社会基层组织体系,消灭了绝大多数潜在的分裂因素,让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真正有机的统一起来了的国家。
尤其是社会革命的深刻程度,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了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革命,从而让中国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而印度却因为并没有经历这样的社会革命的过程,所以印度还存在大量的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时期留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比如种姓制度,虽然印度在法律上早就已经废除了,但实际上却长期存在,至今仍然没有被完全消灭。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进行了多个层面的建设。比如在文化教育领域,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识字扫盲工作,基本上消灭了文盲,让全国90%以上的人口都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知识。还有卫生医疗体系,虽然当时中国的卫生医疗水平并不高,但中国却通过国家的努力,将这个体系延伸到了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而印度始终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所以印度的文盲率到现在仍然非常高。虽然印度和中国一样,人口众多,但印度的劳动力素质远远不如中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印度没有经历过中国这样的扫盲运动,文盲率太高,绝大多数人口不具备基本的现代知识体系,尤其是最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
新中国通过前30年的积累,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一应俱全,甚至到一个省的范围内都拥有相对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而印度的工业化过程始终没有完成,虽然印度的工业产值在1950年的时候比中国要高得多,但因为印度的工业体系始终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发展就比中国要慢很多。
还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虽然在印度独立支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远远高于中国,但在印度独立之后,国家始终没有能力组织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国则在前30年的积累和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修建水库还是平整田地,还是修路架桥,都以非常低的成本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新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只要外资进入中国投资建厂,所需要的基本的电力,道路,人力资源这些基本要素都已经可以由中国独立提供。而在印度,如果一个外企要在印度投资建厂,那么他首先要给自己建一座发电站,还要自己修铁路,公路,还要自己进行人力资源培训。
还有政府的管理和组织能力,中印之间也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因为中国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社会革命,所以中央政府所发布的各项命令和法律都能够在全国各地畅行无阻。而印度因为不是自己完成的统一,所以各地之间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中央和地方之间也存在比较多的隔膜。中央政府发布的许多法令,在地方上都无法执行。
还有现代化的大工业组织体系,中国已经具备这个能力,而印度到现在仍然并不完全具备。比如同样是要修一条路,中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起大量的人力,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印度则是将同样的工程量不断的层层分包,最后往往是落到了一两个人承包一点点工程,而印度人又没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所以进度就很慢。
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才会经常有人说,印度始终欠缺一场彻底的革命。这个革命不仅是民族独立,更重要的是社会层面的革命。无论是性别之间的平等,还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平等,但是让整个国家变得更加统一,印度实际上都没有完成。所以现在的印度就像是一个被一只口袋强行的装起来的一堆土豆,如果有一天这个口袋破了,那么这些土豆就会散落一地。这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说到最根本的地方,这是中国曾经出了毛主席,而印度却只出了甘地。甘地和英国人进行斗争的方式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不动就绝食。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赶走了外国侵略者,完成了国家的独立,进行了彻底的社会革命,又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进行了扫盲运动,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让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有机统一起来的国家,而不再是一盘散沙。
文在寅真能躲得过青瓦台魔咒吗?
文在寅躲过青瓦台魔咒,是韩国总统文在寅的理想。这样的理想能不能实现,需要韩国朝野和谐共处!从韩国的各个方面看,概率不高啊!
第一,从李承晚总统算起,到再任的文在寅总统,合计有13位总统。前任总统12个或者客死他乡,或者跳崖自尽,或者伶仃入狱,或者被枪杀。所以人们常说“青瓦台魔咒”意思就是韩国历任总统退职后,没有一个是善终的。所以文在寅只有跳出“青瓦台魔咒怪圈”,实现韩国社会的真正和谐,才有可能!第二,文在寅总统因为朴槿惠案上台,因为朴槿惠案掀起反腐风暴,取得了非常高的民意支持率。在文在寅上任的不到二年时间里,曾经的支持率达到86%。但是随着朴槿惠热度降低,文在寅总统的支持率也每况愈下,截止到11月底,支持率率不足50%。之所以支持率一降再降,主要是因为文在寅政府没有有效发展经济,失业率过高,许多大企业经营环境不好,也大大伤害了韩国许多民众的内心世界。不出意外的话下面文在寅总统的任期还有四年,四年任期内如果仍然解决不好经济问题民生问题,只是在反腐问题上撩乱,那么文在寅支持率继续下降就成为大概率事件。第三,不过目前韩国民众,最重视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发展,科技技术进步。二是实现南北和解,促成南北统一。2018年11月,北方政府宣布金正恩委员长2019年10访问韩国。这个肯定可以给文在寅加分,毕竟实现民族团结和统一也是韩国民众的整体愿望。但是萨德事件导致韩国被制裁,与整个国际经济困难例如美国忽视韩国能源安全,限制韩国从伊朗进口石油,也韩国政府在美国面前终于唯唯诺诺低眉顺眼的表现,也被许多韩国有识之士看不起,同事也大大制约了韩国经济的发现!所以文在寅总统支持率下跌也属于正常之列!第四,如果文在寅能够干到顺利退休,就看文在寅总统接班人是何方神圣。如果执政党没有换人,共和民主党继续执政(根据韩国宪法规定,总统只能干一届,任期是6年),文在寅总统也正好死在这个本党总统的任期里,估计就打破了“青瓦台魔咒”。如果执政不力,经济问题解决不好,自由韩国党又以此做文章,那么执政党移位,总统换成零一党派的任务就会成为大概率事件。所以清算文在寅总统的事件就顺理成章。第五,也有传出文在寅准备发动韩国立法机构,修改韩国宪法。向美国学习,把总统任期改成4年,总统可以任两届。尽管要延长总统任期,但是未来可以连任。何况,现在修改宪法,也不是最佳时机!所以修改宪法,也是空话。第六,韩国实施财阀制度。就是说,韩国的大企业主导着韩国的经济,韩国大企业也我既希望与最有权利的总统搞好关系,所以大企业行贿成为韩国普遍的潜规则!执政一段时间,韩国总统就与财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这样说,屁股擦不干净。所以新任总统调查前任总统的贪腐,往往十分准确。同时消耗前任总统,也成为新任总统的护身符,又提高了新总统打击前任总统的积极性。第七,文在韩国有美军大量驻军,韩国战时指挥权在美国,韩国的政坛人物和政策走向受美国影响比较大。所以美国因素也是非常重要因素。文在寅退休,如果美国出面干预,也许不会那么惨不忍睹。但是以前12位总统都是美国的忠实政客,同样没有受到美国保护。因为美国是利益主义者,绝对不付出成本得罪现任总统,帮助前总统。总之,寅总统精明能干,颇有城府。但是究竟能不能跳出青瓦台魔咒,不仅看他自己能不能把韩国政治生态改变,而且还要看到韩国朝野政党的和谐程度!
俄乌的冲突会进一步升级吗?
从上个月俄罗斯扣押乌克兰的三艘巡逻艇开始,两国的关系就进一步纠葛繁杂,和周围的相关事件联想,进一步诠释了两国的关系走向。
11月25日俄乌刻赤海峡冲突爆发后以乌克兰的3艘巡逻艇被扣暂时告一段落。12月8日,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宣布东部地区进入30天备战状态,并且终止一切与俄罗斯之间的友好互助协定。同时在路甘斯克附近重兵集结,同时由外长克里姆金宣布多达40余条双边协议无限期搁置,双方的态势一触即发!
两国的恩怨早在1671年开始,乌克兰就通过投靠土耳其来抵消俄罗斯的影响力。当时处于鼎盛时期的沙皇伊凡四世(伊凡雷帝)作为俄罗斯帝国的缔造者迅速的平定了乌克兰的“叛乱”,也同时击败了土耳其人。但是乌克兰通过投靠波兰,十月革命以后,以利沃夫市为中心的西乌克兰就和基辅的主流乌克兰开始内斗,整个国家的管制异常紊乱。到了二战时期,甚至出现了“乌克兰解放军”以德制服装和武器横行街头。俗话说,这是一个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麻烦事挺多的国家。
乌克兰解体后曾经握着一手好牌,继承了原苏联四成的军工实力,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遗憾的是为了获得西方国家的认可,卖的卖,拆的拆,拆掉十多架国宝级别图-160战略轰炸机和图-22M3,卖掉苏-27SK型战斗机,S-300,连图纸也不留。最后的结果是高鸟尽,良弓藏,从来没有一个所谓的西方国家真正关心过乌克兰人民的福祉,只会火中取栗。即使乌克兰陈兵俄乌边境来说,欧盟低头无语,美国也就是只听闻楼梯声,不见实质性的增援。
波罗申科的民调只有8%,目前各种虚张声势和所谓的改革与振兴经济都可看做为了大选的最终胜利所穿插的演出。失去大选的他无疑会被西方所抛弃,他的全部价值在于赢得大选。首先通过俄乌冲突,作为棋牌要求美国兑现其加入北约的承诺,其次为了明年三月的乌克兰国内大选造势,我们静观其变,他的棋子落下后的帷帷大幕......
觉醒年代描写哪个年代?
描写北洋军阀10-20年代
《觉醒年代》是从1915年到1921年的故事,1915年5月9日,袁世凯宣布与日本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日本因此得到了我国多个铁路建筑权,全国群众抵制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各个城市纷纷出现了示威游行。
面对这种情况,流亡海外的孙中山等革命志士回国,拯救破碎不堪的民族,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就此诞生,这部剧主要讲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共产党建立这段时期的历史故事。
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你好,作为一名蒙氏老师,很高兴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个爱发脾气的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会向两个极端方向去发展,要么会变成像妈妈一样爱发脾气,要么就是极度克制自己,不敢与父母亲近,变得软弱小心,基本上不会平衡发展。
正如蒙特梭利博士所说的: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身上会折射出父母的样子,这就是有样学样的道理。
一、父母如果经常对孩子发脾气,会对孩子产生这几种影响
1、孩子变得自卑胆小不自信
如果妈妈总是发脾气,孩子会感受到惊吓、没有安全感,也会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惹妈妈生气,甚至会在内心怀疑是不是妈妈不喜欢自己,也会越来越封闭自己的内心。这样的孩子以后很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中变得没自信,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别人稍微对TA好一点,就会被感动,想千百倍的还回去,这就是自卑没自信所造成的后果。
2、让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
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发脾气,有些孩子会变得顺从,小心翼翼、察言观色,生怕一不小心就点燃了妈妈的暴脾气,因为太在意妈妈的想法,也会渐渐变得在意周围人的想法,因此,会十分在意别人的想法,想要去讨好别人获得认可,就像变得乖巧懂事只是为了讨好妈妈一样。讨好型人格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社交,也会影响今后的恋爱和婚姻的关系。
3、影响亲子关系和人际关系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是自己可以依赖的人,但如果父母总是动不动就冲他们发脾气,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抵触和躲避的意识,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反馈能力,任由父母责骂,而一旦有了自主能力,就会拒绝和父母沟通,导致亲子关系恶化,破坏亲子关系。
这也会影响孩子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出现“爱无能”的现象,也就是说没办法接受别人的爱,也没办法去爱别人,更严重的会出现抑郁的严重后果。
二、那么,父母要怎么改变自己的脾气呢?
长期带孩子容易让自己的精神紧绷,加之生活上带来的压力,很容易情绪崩溃,其实家长可以认真的记录下自己发脾气的原因,是不是大部分都是来自工作上、生活上的、以及伴侣带来的问题,真正是由孩子造成的情绪崩溃,是不是并不多?
但情绪崩溃,发泄坏脾气到孩子身上,却会在孩子是心理上留下一颗钉子,影响孩子的童年及发展,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努力改变自己的脾气,以下3种方法供参考。
1、认识情绪,接纳情绪
不可否认,在育儿的过程中,负面情绪是每个父母都会有的。因为每个父母都会感到焦虑,而焦虑的源头是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往好的方向发展,当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时,我们就会用发脾气来粗暴的解决问题。
就比如:“别人家的孩子词汇量就是比我家孩子多,我家孩子太不努力了,就知道玩”。我们只看到别人呈现的结果,没有感受到过程,别人家的孩子掌握的词汇量多,或许是人家的家长比我们更用心教育孩子。所以,我们要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然后对孩子发脾气,不能让孩子来承受我们“焦虑”的情绪。
想要调控情绪,就得接纳情绪,要接纳情绪,我们就需要理解孩子。我们为孩子创造环境,每个孩子都会按照自己的轨迹成长。
2、短暂离开冷静法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给孩子做好了饭,看着孩子打翻一地,这时候怒火不可遏制,压抑的情绪最终会失控的爆发,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跟自己做个约定,在情绪即将爆发的时候离开现场。
可以到房间、阳台等安静的地方,自己待一会,给自己冷静下来的时间,分析一下自己的行为,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这件事情是否真的是孩子的错,通过冷静思考和情绪调控后,相信我们都能够客观的分析和理解孩子的行为逻辑,不会任由坏脾气去“处分”孩子。
3、改变心态,换个方式进行沟通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都知道不能让孩子成为我们负面情绪的出口,我们的处事态度,也会影响孩子,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好好和孩子沟通,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就比如,当我们看到孩子还在看电视,而不去写作业时,大多数家长都会火冒三丈对孩子吼:“就知道看电视,就知道玩,你看你就不是读书的料”等,当我们发泄一通,孩子会欣然接受去写作业吗?答案是并不会。孩子会更加抵触写作业,他们会觉得这是家长逼的,学习并不能让他们感受到乐趣,因此更加抵触学习。
如果想要达到好的效果,是不是可以可以这样和孩子沟通:“马上就要到睡觉时间咯,你不按时完成作业,明天就只有你交不上作业,这样妈妈会很难过,但是你能完成作业,妈妈就不用担心你了”,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愿,相信孩子能够感受到你的焦虑,并且能够用同理心去完成你的心愿,也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和管教了。
三、如果忍不住对孩子发了脾气,该怎么收拾?
1、疏导孩子的情绪并主动道歉
如果真的忍不住对孩子发了脾气,那么就接受自己发脾气的事实,事后一定要及时跟孩子承认错误,并向孩子道歉。或许只是一句微不足道的对不起,但对孩子来说却非常重要,能让孩子去倾听你的、感受你的情绪,也会给你带来力量和安慰。
2、跟孩子解释发脾气的原因
在疏导孩子的情绪后,我们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我们会发脾气,比如:孩子把刚买的牛奶打翻了,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因为牛奶倒了,妈妈觉得很浪费,而且妈妈还要去打扫会感觉太累”;“你出去玩没有跟爸爸妈妈说,我们担心你才会生气”等,把生气的原因告诉孩子,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用交流来表达情绪,可以有效的减少情绪失控的可能。
切记不要翻旧账,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说你是个坏孩子,没出息之类的话去打击孩子。
3、跟孩子做约定
如果孩子是不会打开牛奶,所以打翻了牛奶,那么我们可以教孩子正确的方法,避免孩子再犯错,而避免我们再犯错的方式就是和孩子做约定,比如,你可以和孩子做约定:“如果妈妈下次又要发脾气,你可以提醒妈妈,你可以告诉妈妈不要生气,你希望妈妈下次怎么做,我们可以做个约定”,和孩子约定好,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噢。
作为妈妈,能够改变自己的脾气,看上去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实际上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当我们能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也会触手可及。
我是Elva,0-3岁蒙特梭利老师,边工作,边分享蒙氏育儿理念及方法,和家长、老师们一起解答育儿过程中的疑难困惑。喜欢我的内容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