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之尊者,姜子牙的徒弟龙须虎?
传说之尊者,姜子牙的徒弟龙须虎?
在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有很多朋友就要开始说墨墨胡说八道了,这龙须虎大家都知道最后是被封为九丑星了,怎么可能徒建功劳帝王家,不能被封神。
然而这句话可不是墨墨自己乱说的,而是在一开始龙须虎确实是无缘封神榜,也不是封神榜上有缘人。
姜子牙奉元始天尊法旨下山辅佐西岐,推翻殷商统治,而今西岐兵马集结,又有太乙真人派遣下山的哪吒相助,将张桂芳打的落荒而逃。
为了平叛西岐,闻仲将九龙岛四圣请下山,前往帮助张桂芳拿下西岐。
九龙岛四圣虽然法力并不出众,但是其胯下坐骑却是鼎鼎有名,因为这些坐骑都蕴含龙之血脉,属于龙的后代。
在龙威的震慑下,西岐的战马根本不值一提,因为它们根本不敢对龙威发出挑战,只能在九龙岛四圣的坐骑下瑟瑟发抖,更不要说出城迎敌了。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姜子牙前往昆仑山求取元始天尊的帮助。
看到姜子牙已经步入正轨,也为了姜子牙的安全考虑,元始天尊不仅送了四不像给姜子牙,还将玉虚杏黄旗交给姜子牙,给他早晚防身,并且告诉姜子牙北海有一个人在等他。
而在北海等着姜子牙的不是别人,正是龙须虎。
但当时的龙须虎可不是像柏鉴一样等着姜子牙前来搭救的,而是口中嚷嚷着:但吃姜尚一块肉,延寿一千年。
原来这是因为申公豹为了害死姜子牙,特意哄骗龙须虎,让他吃了姜子牙的。
申公豹聪明,但是架不住龙须虎是个蠢物,被姜子牙糊弄,说是只要将地上的旗子拔起来,自己就任凭龙须虎吃,要生吃还是煮熟都凭龙须虎随意。
这旗子乃是玉虚宫宝物,怎么可能是龙须虎这种一般妖物能拿得起的,所以这龙须虎就被姜子牙唬的一愣一愣的,也就将龙须虎收为徒弟听用。
后来龙须虎便跟随姜子牙征战沙场,最后被大力士邬文化绝其性命。
最后封神台上受封,姜子牙将其封为九丑星。
但是在龙须虎刚出场的时候就说明了这龙须虎原本是封神榜上无名姓,也就是不能被封神的,那么为何作为姜子牙的徒弟,元始天尊的徒孙,还是在封神大战中战死的将领,为何死后却无缘封神榜?
一、没有背景
龙须虎一开始只是一个人懵懂修炼,所以才会先被申公豹利用,后被姜子牙哄骗,收为徒弟,在封神大战中立下汗马功劳。
因此在拜师姜子牙之前,龙须虎是个没有任何北京的野妖,后来虽然拜师姜子牙,但实际上他们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师徒,姜子牙并没有教龙须虎任何东西。
我们看姜子牙所收的几波人,一是给宋异人盖房子收的五路神,二是渭水河边垂钓收的武吉,三是一上昆仑山是解救的清福神柏鉴,四便是龙须虎。
这其中除了清福神柏鉴被封神之外,其他人一开始都是无缘封神榜的,柏鉴背后是轩辕黄帝,给个神位不过分,五路神虽然被称为神,但实际上不过是五方小鬼,武吉也只是个凡人将领,最后老死人间,龙须虎则是无缘封神榜。
龙须虎虽然拜师姜子牙,但是姜子牙却做不了龙须虎的后台,因为姜子牙也不过是元始天尊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因此姜子牙自己所收的队伍根本没资格入封神榜。
二、元始天尊不待见
阐教从元始天尊到杨戬等三代弟子都是以正义之师自居,而且从上到下哪一个不是人样,即便是最老的姜子牙,那也至少是个人,而龙须虎则是个不人不鬼,非虎非兽的形态,这让元始天尊怎么可能待见他。
如果龙须虎一开始是截教弟子,那被封神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截教本来就妖怪众多,而且元始天尊也眼不见为净,反正不是自己的门徒,败坏的也不是自己的名声他表示无所谓。
但是如今龙须虎是姜子牙的徒弟,他元始天尊的徒孙,这就让他膈应了,想想阐教哪一个不是仙家风范,唯独这龙须虎却是个妖怪模样,这让元始天尊怎么接受得了。
因此在一开始龙须虎原本就是榜上无名,但是最后由于没有办法,封神榜上的人数不够自然也就只能将龙须虎填上去,做个补充。
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在金国期间有没有给金人生下两个孩子?
谢邀
无事闲扯,长文慎入
韦太后的绯闻男友是金国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赛里),完颜宗贤是习不失的孙子,算起来是完颜宗弼隔了五房的堂兄弟。这家伙以前没见过世面,天会五年(靖康二年.建炎元年),宗贤随宗翰西路军灭北宋、俘二帝、占汴京,从深山老林来到花花世界后,完颜宗贤突然发现,自己好象长着一颗贾宝玉的心……
(网络图片.侵删)
为方便叙事,以下称男主角赛里
天会五年三月二十八,金军满载财宝和人口凯旋班师,赛里奉命跟随设野马押解北宋宗室第二队
~《靖康稗史笺证.五.青宫译语笺证》赛里所在的队伍中有赵构的母亲韦太后、赵构的妻子邢秉懿、赵构的妹妹富金帝姬和柔福帝姬
出发没几天就出事了
四月初四,赛里探路归来,看见千户国禄强行抱着柔福同骑一匹马,赛里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二话不说,手起刀落砍死国禄,抱过柔福就要离队私奔,被设野马劝阻了
看来赛里对柔福倾慕已久,才会英雄救美。然而,没想到
第二天,我们的女真贾宝玉对赵构的老婆毛手毛脚,直到邢妃以死相拒才罢手
赛里碰了一鼻子灰,决定改变策略,展示自己的诚意
四月十八日,队伍到达燕山府,按道理,在外征战了大半年的人都会迫不及待地回家看看,然而,押队的三位金军负责人很负责地决定,俺们要和俘虏们呆在一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设野马与富金对上眼了,后来金国皇帝吴乞买应设野马的请求把富金赐给了他,估计刚到燕京的时候这两人正如胶似漆,难舍难分
赛里这家伙又图什么?
富金有没有示范效果?
题外
~《靖康稗史笺证.五.青宫译语》
设野马得到包括富金在内的八人,当天下午就举行了合卺礼,奋战至下午五点,一次性解决了其中六人,强!佩服
设野马忙得不可开交,皇帝吴乞买也没闲着。当天,赛里的靖康初恋柔福帝姬与钦宗的朱妃并蒙幸御
柔福没那么好运,仍然被分配到浣衣院
回到正常行程~《青宫译语》
在女俘营休息了三天后,设野马请韦贤妃等人到家里作客;第二天中午,韦贤妃回请,设野马的老婆没有出席,(估计女人真的有第六感);当晚,设野马和赛里再次宴请韦贤妃等人,设野马本来决定天亮就带着韦贤妃等人继续上路去中京,赛里却使劲留下设野马吃好喝足
这场酒席直吃到第二天中午,赛里劝设野马不如再住一晚
赛里的任务是陪朱妃等钦宗,不能和大队一起走。“送君三里,终须一别”,看着设野马一行人的背影消失在朝阳中,赛里感到非常失落
题外
韦贤妃、邢妃、柔福帝姬三人在金国一直都被安排在同一组工作~《靖康稗史笺证.六.呻吟语笺证》
天会六年(建炎二年)八月,牵羊礼后,赵构的直系女性亲属都被分配到浣衣院洗衣服
当然,如果你真的拿着一件皮大袄去洗的话,估计管事的人会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你,然后很抱歉地告诉你这里根本没有洗衣粉
天会八年(建炎四年)六月,韦贤妃和邢后被赦,恢复了自由身
很奇怪的是,这个靖康洗衣三人组直到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二月才被拆分
~《靖康稗史笺证.六.呻吟语》
柔福帝姬洗了九年衣服后终于跟盖天大王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们在恭喜这对苦命鸳鸯的同时不禁感到十分疑惑:
照理,最迟在建炎四年被抬为良人时,赛里就能把柔福从浣衣院里接回家,结果这家伙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人没日没夜地帮别人洗皮大袄,于心何忍?
苦恋九年才好不容易在一起,新鲜还劲没过,赛里就把柔福嫁给了徐还,这事没法解释
时隔九年,柔福才成为赛里在灭北宋之战中获得的唯一战利品,按赛里的级别和贡献以及赛里本人的兴趣,显然很不符合常理
徽宗死于绍兴五年四月,韦贤妃二月出发去往五国城,早不去晚不去,刚好赶上替赵佶收尸,这么巧
宋人认为,洗衣三人组中,柔福嫁几嫁也无伤大雅,但从赛里的行为来看,估计这家伙心里还有别人,是谁呢?
我也不知道,接着看行程
~《靖康稗史笺证.六.呻吟语》
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十一月,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唐州、邓州、海州、和尚原,商、秦州一半;杀了岳飞;遣返了五万名投奔南宋的归正人;遣送全部降官家眷;南宋每年对金纳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南宋积极主动地履行协议的行为把金国上下感动眼泪汪汪的。绍兴十二年(皇统二年)三月,金熙宗决定把韦贤妃和死去的北宋重要皇室成员的棺材还给赵构
派去与韦贤妃沟通联络的是她的老熟人,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赛里)
又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按理,如果绍兴五年韦贤妃真到了五国城,她应该和宗室的人生活在一起,这个“啰噶路”在哪旮沓?
从韦贤妃居住的“啰噶路”到上京,这两人花了两个月
~《靖康稗史笺证.六.呻吟语》
赛里护送韦贤妃,绍兴十二年五月从上京出发,七月到达宋金边界,八月到达临安
看到饱经战火的土地,人是物非,估计二人心中也会感慨万端吧
韦贤妃有个待女姓张,替斡离不(完颜宗望)生了一个儿子,宗望死于靖康二年(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六月,短短两个月,宗望便在混乱中成功地种下了一粒种子。好快的刀!佩服
虽然赵构极力否认,但是,韦贤妃当年正是徐娘半老,风情万种的时期,这事编不过去~《靖康稗史笺证.三.开封府状笺证》
据宋史记载,韦贤妃北狩时已经四十八岁,算起来她生赵构时已经二十八岁,也就是说韦贤妃二十七岁才被赵佶临幸。赵佶是有名的罗莉控,二十七岁的待女不符合他的兴趣
所以~《靖康稗史笺证.附录诸跋.其三》
一个保养得非常好的三、四十岁的成熟女子,无论在外貌还是气质上都足以对山沟沟里出来的贾宝玉形成致命诱惑
终于说出了好多人的心里话???
其实,只需要假设一点,韦贤妃、邢后、柔福没有真正住在浣衣院,以上疑惑便都能得到合理解释
养尊处优的她们能不能养活自己很成问题,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吃大户,赛里是不错的人选
赛里也绝对有能力弄几个良家女子到府中
生两个已经算节育了,赵佶在金国生了十九个,只不过质量可疑罢了
~《靖康稗史笺证.七.宋俘记》
天会五年(建炎元年)五月十八,徽宗赵佶到达燕山府,安顿下来后,估计六月或七月,金人还给了他几个嫔妾,于是
第二年春,赵佶多了一批孩子
在赵佶后来又生的十九个孩子中,只有赵极、赵柱、赵檀三个儿子可以基本确定是由赵佶亲自下的手,有五个孩子可以肯定是由别人代劳,其他十一位来路不明
在怎么会多出十九个孩子的问题上,估计赵佶自己都稀里糊涂,一脑门糨糊
问题描述部分
[故事,宋女非奉赐婚,不得为次妇,所生子为奴]~《靖康稗史笺证.六.呻吟语笺证》.燕人麈
没有金国皇帝赐婚,宋朝女子连做妾的资格都没有,生下的孩子也只能做奴婢
韦贤妃没有被赐婚,如果她跟绯闻男友生了两个儿子,估计地位高不了
[正隆六年七月,杀辽耶律氏、宋赵氏男凡百三十余人]~《金史.卷五.本纪五.海陵》
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杀辽和北宋宗室男子一百三十多人,为大举南下灭宋祭旗
赵宋皇室俘虏中,只有寥寥数位成为“次妇”的女子后来有一个相对平静的生活,其他人普遍结局不好
靖康之难时赵佶有三十五个女儿,死于去上京途中的就有十四人,在大家的帮助下好不容易补充了十来个孩子,结果一下子去掉一百多,老本都赔光了
亡国之人,命如草芥。这件事不会因为你会作词唱曲便发生改变
为什么还要大摆筵席?
我们中华民族是不信仰宗教的民族,不信仰宗教,并不代表我们民族没有信仰,而我们中华民族信仰的是“孝道”。全世界供奉祖先的就只有中国,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孝”这个字,要翻译“孝”这个字,都只能解释一长串的外国文字,对“孝”字进行解释,没有对应的字翻译。当然有极个别人在老人还活着的时候,孝道有所欠缺,还要提升。
在国外,公募的租金昂贵,租期只有20年,而且大部分只交20年的租金,20年到了之后不续缴费用,就会被清理,像扔垃圾一样把骨灰扔掉。而且他们大部分都不续费,外国人也能够接受这样子的事实。而我们中国人是接受不了的。自己亲人的骨灰、坟墓,几乎都还会找得到。在农村地区清明节去扫墓的时候,看到很多都是清朝时建的坟。据说我们赖氏始祖的坟墓是周朝建立的,前几年刚刚重修过。
而我们中国人确实把祖先当神了,原先祖先的灵位,要供奉在家里神龛上。现在家里面虽然没有放灵位了,但是在农村大部分都还有祖祠,都放了最先来这个村的祖先的灵位。都是把祖先当神供奉,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重要的节日,都要在祖祠里面烧香、点蜡烛,拿好吃的供奉。我们这边结婚也要先到祖祠里面跪拜,然后再到家里面。
人死后他一生的丰功伟绩,要做一个总体的评论,就是他的葬礼上的悼词,就是所谓的“盖棺定论”。要是他一生对人尖酸刻薄,对左邻右舍都不和,心眼太坏,到出葬的那天,送葬的人自然不会很多,本村最多就一家安排一个人礼节性的送一下,其他人能不去就尽量不去。相反的,要是他,人很好、德高望重,村里的人都会去送他,还有的村干部、领导都会来。有很多是不要人叫的,自愿的去送老人最后一程。
说到农村老人的葬礼,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认为老人死后,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长寿的老人死了,只不过是他的躯体死了,灵魂并没有死。所以长寿的老人死了就叫“走了”。到另一个地方--天上过幸福的生活了,但是他在天上还是可以看到我们的,可以保佑到他的子孙后代。亲人们哭泣是因为舍不得他走,还会思念他,哭得越伤心的亲人,将来得到他的“保佑”就越多。在神的权力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的帮助自己的子孙后代。长寿的老人的葬礼叫做“白喜事”,注意是“喜事”哦。
所以农村老人的葬礼是热闹的、值得高兴的!要大摆筵席!
宋朝历史之谜烛光斧影?
宋开宝九年(976年)10月,赵匡胤一夜间然离世,赵匡行伍出身,死时年方五十。赵匡胤身体非常强健,而且正史上并没有其患病的记录,因此赵匡胤的死因成为了千古之谜。“社稷永存,福绵子孙”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帝王守的皇位继承制度,宋太祖死后,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且身体康健,但宋太祖驾崩第二天,他的弟弟赵光义就接受遗诏,于宋太祖灵前即位。巧合的是,宋太祖驾崩当夜,只有赵光义一人在场。
赵匡胤之死和赵光义即位,二者之间有太多巧合,正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自宋太宗赵光义以后北宋皇帝均是由宋太宗后世子孙继承有关,史家为尊者讳,自然不会写得太详细后世研究者只能从野史的诸多记载中加以推敲研究,试图解开这一历史悬案。
野史中的记载,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宋代有个叫文莹的僧人,写了一本《湘山野录》,他在书中提到了赵匡胤之死与“烛影斧声”的一幕。根据他的记载,当时赵匡胤自知自己气数将尽,就连夜召见赵光义入宫安排后事。二人把太监、宫女们都支走,喝酒聊天至深夜,赵匡胤还用一把玉斧在雪地上刺。当夜,光义留宿宫中,天亮之际,赵匡胤猝死,赵光义接受遗诏,在灵前继位。
第二,《烬余录》一书对“烛影斧声”的故事又进行了演绎。据该书记载,赵光义贪恋花蕊夫人的美貌,就趁赵匡胤熟睡之际,进宫调戏花蕊夫人。赵匡胤被惊醒,拿起身边一把玉斧砍赵光义。赵光义迫不得已,索性抢过斧头,不做二不休,砍杀赵匡胤,兄篡位。第三,《水纪闻》里记载,太祖去世前,宋皇后叫太监王继恩把皇子赵德芳找来安排后事。王继恩却违抗旨意,找来了赵光义,迫于形势的宋皇后哭着对赵光义说:“我母子的性命就托付给你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赵匡胤之所以传位于弟弟赵光义,是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赵匡胤登基后,杜太后曾经对赵匡胤说:“为了保证赵家江山永固,只有将皇位传给赵光义,才是社稷的根本。”赵匡胤同意母亲的意见,就让宰相赵普写下誓词,把誓词封存在一个黄金做成的匣子里,史称“金匮之盟”。
后人认为以上说法皆不可信。理由有三:第一,按照宋朝的宫廷礼仪,赵光义不可能在宫中留宿,而且太监、宫女也不可能擅离职守;
第二,一个太监,如果没有背后之人的支持,不可能违抗圣旨;
第三,“金匮之盟”不足为信,杜太后死时,赵匡胤正值盛年,赵匡胤的儿子德昭当时也有十几岁了。杜太后没有理由咒自己的儿子早死。而且,赵匡胤驾崩时,世人并不知道“金匮之盟”的说法,直到赵光义登基五年后才公布出来。
史学家们分析,赵匡胤与赵光义积怨已久,赵光义弑兄篡位是有可能的。赵光义跟随哥哥南征北战,为宋朝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赵匡胤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光义肯定心中不服。赵光义有夺权称帝的动机和野心,加上赵匡胤死因蹊跷,于是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疑案。而所谓“金匮之盟”,只不过是赵光义为了掩饰自己弑兄篡位罪行的一个烟幕弹。还有一些疑点,也不由得让人对赵光义即位产生非议。第一,新皇帝即位,一般是第二年才改用新年号纪年。可是赵光义却等不到第二年,将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兴国元年。抢先为自己“正名”,是不是正说明赵光义心里有鬼?第二,宋太宗即位之后,马上就设计逼死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为自己铲除后患。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百多年后,赵光义的后代子孙宋高宗赵构又把皇位传给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这是不是也在冥冥之中承认了祖先“弑兄篡位”的罪孽呢?哪位佛菩萨的座机是老虎?
伏虎罗汉 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