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股票学习网,顶尖交易员靠信念来交易?

2024-08-23 13:19:03 83阅读

华尔街股票学习网,顶尖交易员靠信念来交易?

毓美美作答:身为散户,如果我们一味地沉迷于于技术分析,没有正确的交易理念、资金管理和风控措施等做支撑,很容易因技术问题而误入歧途,一旦陷入技术迷宫,很难以最快速度纠错、也就很难做到时时保护本金。

华尔街股票学习网,顶尖交易员靠信念来交易?

从以往的交易经历来看,在上升趋势里,似乎我们的坚持不动更能有效的帮我们盈利,纯靠技术或许能盈小利,但真正的大利还是需要我们在上升过程中的坚守才能获得。顺上升之势,买进和紧抱,一直到我们预知上升趋势即将结束时为止。这个整个过程下来,我们会大有所获。能够真正做到既判断正确又坚持不动的交易者真得少之又少。

每个成功的投资者,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品质,就是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严谨的交易态度,强烈的自信心,果断和面对失败永不言败的精神,即使在系统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能完全按照系统交易,因为我们知道成功就是要有远大的目光,克服人性短视的弱点,有坚持一个固定盈利模式的耐心和信心。

在市场上交易,情绪不稳定是很难做出正确决定的,情绪化的反应对我们来说是负担不起的奢侈品。身为散户,我们面临的最大困扰就是为了交易而交易,交易过于频繁,即使没有很好的交易机会我们也总想交易。在我们理清交易的本质核心之前,一连串的损失已经将我们的本金损失殆尽。

对股市保持热忱,勇于纠错,严守纪律,这是决定我们交易成败的关键要素,下定决心长期留在市场,尽可能地学习。关注专家观点,但也要抱有有益的怀疑态度。要善于思考和提问,不是简单地接受。不要贪婪,不要急急忙忙地交易,抓紧时间学习。未来市场总是有更多的好机会。用规则解决止损和开仓,用趋势解决止盈,用趋势诠释概率,用概率解决信念,用盈利增加信心。如此,你一定能成为稳定盈利的赢家!

分享点亮生活,欢迎加关注,感谢留言交流!

为什么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会去收割其他国家?

提到美国有一种说法就是满世界薅羊毛割韭菜。美元在国际贸易金融、能源结算领域的霸权地位使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可以收割全世界的财富。美国薅羊毛、割韭菜的行为可不仅仅只是针对战略对手,事实上美国从来也不会放弃在自家盟友身上占便宜的机会。当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过程中美国就收割了一波财富,后来美国又通过控股三星电子收割了韩国。1992年索罗斯等一帮金融大鳄狙击英镑。2014年美国又收割法国买下了阿尔斯通。

当然这里我们说美国收割财富实际上更准确地说是美国华尔街那帮金融大鳄在收割财富。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个国家实际上是掌握在资本集团手中的。美国是一个有3.3亿人口的大国。这些人中当然有穷人有富人。实际上真正在满世界收割财富的只有华尔街那一小撮资本权贵。这些人收割起财富来是六亲不认的。马克思说过:“资本是没有祖国的”。资本权贵集团奉行的就是利益至上原则。

资本权贵最关心的永远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无论是美国的对手还是盟友都难逃被华尔街大鳄收割的命运,同样华尔街的资本权贵集团对普通美国人也绝不会看在同胞的面子上手下留情。事实上普通美国人在华尔街资本权贵集团面前也和外国人一样都是用来收割的韭菜。2008年的次贷危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华尔街金融大鳄收割转移财富的一次行动。在次贷危机中被收割的既有外国人也有美国人。

华尔街的金融产品有黄金、艺术品、珠宝、钱币、邮票、房产等,衍生品为股票、国债、保险、外汇、基金、期货、信托类,次衍生品有财险寿险保单、承兑汇票、有价证券质押、权益保全、信誉保函等等。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并不愿仅仅服务于实体经济,而是把金融产品当作收割他人财富的利刃。操控资本市场的大鳄们通过发布虚假信息、围猎上市公司、和美联储联手等方式从散户、企业和其他国家不断收割财富。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就开始把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只在国内保留利润丰厚的高科技产业、金融业。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收割财富。与此同时这在美国国内却造成了失业率的上升。毕竟能从事高科技产业、金融业的人始终是少数。一大群不上不下的年轻人又不想干餐厅端盘子送外卖这样的活。这时资本集团就开发出一大堆金融衍生产品忽悠人们。

事实上介入金融市场的散户们在大鳄面前就是被收割的韭菜。大鳄们会先低价买入一部分股票造成股市大涨的假象,等到散户们纷纷跟进的时候大鳄会趁人不注意偷偷卖出,等到股价猛跌的时候庄家手里的股票已差不多卖完。这时散户们才发现自己被套牢了。实际上这些散户的钱这时已转移到大鳄手中。当然华尔街大鳄收割财富的手段并非只有这样简单。事实上他们还有很多其它收割财富的方法。

比如先借一部分股票卖出,然后联合媒体激发恐慌情绪。上当的散户就会跟着抛售,庄家接盘后再以较小的成本买进还给证券公司。这样一来又赚得了可观的差价。华尔街会搞定媒体分布一些财经新闻。这些新闻资讯并非站在民众的立场客观分析市场,而是要让本就一头雾水散户更加茫然。当散户们都变得不理性的时候大鳄们正好可以浑水摸鱼。大鳄们还会不时放出内部消息从而操纵投资方向。

大鳄们会培养自己的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的工作不是客观分析经济问题,而是忽悠散户落入大鳄们精心布置的陷阱。这些经济学家在名义上在大鳄与民众之间处于中立地位,可实际上与大鳄是利益一致的。外界不明真相的群众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华尔街大鳄还能通过游说影响到美国政府的决策。2004年华尔街大鳄就联手美国政府针对信用不高、还款能力差的群体推出低门槛的次级房贷。

在中国签房贷合同的程序是:准备好在职证明、银行流水、房产合同等材料接受银行工作人员的询问,过几天之后银行的工作人员会来电话告知房贷批下来了或是被拒了。这样的审核过程其实就是风险过滤的过程。银行通过这样的过程确认申请房贷的人是否具备还款能力。可美国的次级信贷就是专门针对低信用等级公民的贷款。2006年中期次级房贷已占到美国地产贷款的45%,更有一批机构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概念。

当时那些买得起房的人基本上都买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买不起房的人。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决定了它必然是要发展客户的。既然条件好的优质客户基本上都买了房,那么就只有忽悠那些次级条件的人贷款买房。这样做解决了客户来源的问题,但却留下了将来可能无法还款的风险。金融机构也不是没考虑过风险的问题,所以金融机构往往把业务外包给各种中介。这下更没人关心买房的是什么样的人了。

中介只要把房子卖出去拿了中介费就完事了,至于将来人家还不还得上钱关自己什么事?即使有朝一日市场崩盘又不是自己首当其冲。金融机构把业务外包的做法只是分散了自己的风险,可这并不能消灭整个市场面临的宏观风险。这种不能被消灭的风险最终酿成了次贷危机。当然华尔街大鳄们关心的也只是自己的利益,至于未来市场是否崩盘不是他们所关心的。贝尔斯登、房利美、房地美、雷曼兄弟等一批名震寰宇的公司在次贷危机中倒下。

成立于1923年的贝尔斯登曾安然度过1929年的全球经济大萧条,雷曼兄弟公司也是有着158年历史的老字号,然而这些老字号大企业居然都没能扛过2007年的次贷危机。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了一场席卷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风暴。在这场次贷危机中华尔街大鳄们不仅坑普通人,而且他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勾心斗角互相坑。

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差点没让这帮人整崩溃了。最后美国政府出面只是协调华尔街内部的利益纠纷。说白了美国政府只是拯救市场好让大鳄们继续盈利,至于普通老百姓从一开始就不是美国政府的拯救对象。除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之外2001年的安然破产案也能说明资本大鳄是怎样收割普通人财富的。安然公司作为美国的能源巨头自有资产为900亿美元,每年的经营收入就超过了千亿美元。

可就是这样一个巨头在911事件一个多月后就破产了。事后的调查证明安然的经营其实早就出问题了,但安然公司高层的背后与华尔街和美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安然的CEO曾是五角大楼的高官,安然董事局的另一位重要成员曾是CIA的负责人。安然还与花旗集团、AIG等美国商界巨头形成一荣俱荣的关系。正是这样强大复杂的人脉关系网使华尔街、CIA、五角大楼、美国财政部成为了利益共同体。

当安然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些强大的势力纷纷为其遮掩。安然通过弄虚作假继续吸引投资。等到最后实在撑不下去就宣布破产。安然破产以前大股东们早就想方设法转移了财产,而受到损失的就是那些小股东散户们。2001年的安然破产案、2008年的次贷危机其实都是资本大鳄在收割散户的财富。一开始人们并没能看清华尔街大鳄的手段,但这样的事多了以后总还是有所察觉。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就代表了普通美国人不甘心继续当韭菜的心理。

无论是其他国家的财富还是普通美国人的财富在华尔街大鳄眼中都是自己收割的对象。有时这些大鳄彼此之间还会上演黑吃黑的戏码。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如何让自己的财富增值,至于从谁手中去收割对他们而言都一样。当然这些人也不会对中国网开一面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华尔街资本就曾试图扰乱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市场,只不过当时中国及时有效的应对挫败了他们的企图而已。

美国散户打爆华尔街空头一幕?

吃瓜群众什么都信,你说就算是散户操作,能一股400多元,还拼命的买吗?只是个题材股,又不是绩优股,所以,表面上的表现,不能代表深层次的真正原因!

不要人云亦云,越是显得什么都知道,越是显得特傻缺,再中国你怎能知道华尔街如何交易的,你以为是沪深股市?什么时间散户有这么大资金量,都有那么多钱,那还能有庄家吗?

不要瞎哔哔!

散户为何血洗华尔街?

谢邀。先说我的结论,这场做多和做空的天地大战,彻底地撕开了漂亮国两大民主价值观“自由市场”“言论自由”的遮羞布,让天下人特别是大量的漂亮国自己人,看清了事实。这其实并不是一场劫富济贫,而是散户对于过于贪婪的做空机构挥舞大刀的农民起义,是社交媒体下的特殊产物。

首先简单地复盘一下这个事件本身,这一切要从Gamestop说起。Gamestop(游戏驿站),简称GME。主要是生产游戏盘,很多美国人的童年记忆。但互联网盛行下业务萎缩。股价从2016年的28一路跌到19年底的3块多。去年,GME成了美股做空股最多的股票,其空头净额是股票流通量的138%。

而就在GME面临退市的情况下,美国网友们看不下去了,开始在论坛上分析,发现做空过多,轧空风险极高,于是网友们纷纷串联购买其股票和期权。1月13日股价暴涨50%,散户们纷纷入场(当然投资公司肯定也不傻)。短短10个交易日上涨了16倍多,股价从19.95美元上涨到344.99美元。1月28日,游戏驿站股价直接跳空高开,收盘涨幅达134.84%,换手率131.40%。今年以来,游戏驿站股价已经涨超1700%。

这个过程中做空的各面露不屑地持续做空,再被百万网友教做人,然后不信邪的再次加投,再被揍得叫爸爸。1月25日周一,对冲基金梅尔文资本(Melvin)惨遭散户逼空而损失惨重,传闻巨亏30%不得不空头头寸离场。另外两家对冲基金Citadel和Point72联手向其提供合计27.5亿美元的资金。Citadel和Point72都是华尔街顶级对冲基金,分别由传奇对冲基金经理金肯·格里芬和史蒂文·科恩掌管。

以你为这就结束了么?不要太天真,这一场美国网民基于言论自由的探讨后,通过自由市场发起的空前金融行动,让华尔街大佬们不满,于是他们玩起了传统艺能“不要脸”。显示,通过媒体放出不利言论,企图通过带节奏压低股价,减少做空失败的损失。纳斯达克的总裁甚至声称监控社交媒体的言论,如果一只股票被提及的频率过高,就要停止他们的交易。真是“言论自由”上升到新高度了呀。

带节奏没有效果,老华尔街们恼羞成怒,这一次直接掀桌子,我不让你买了!美国券商“罗宾汉”APP,直接禁止散户购买GME等几只股票,散户只能卖出,同时对冲基金的交易不受影响。嘿嘿老阴阳了有么有。散户只能卖不能买,无法推高股价,自然做空的人就赢了。我们都知道券商是交易方法,是通过交易收取服务费的,这种直接无视公平交易原则的直接下场,就像是球场黑哨一样,直接开场就把客队全员罚下一样,简直是让全世界人民傻眼,都2021年了,这种就跟把散户口袋里的钱直接划走给投资公司的操作,真的是太sao了。一顿操作下来,GME的股票直接从最高位的483美元下跌到112美元左右,当然这样无耻的行为,美国人民批评和声讨,这样明着帮助对冲基金拉偏架的行为必须被调查。舆论压力下,“罗宾汉”怂了,允许散户少量购买股票,让股价回升到300美元。这时候我就想问问那些跪舔西方“自由市场”的专家们,脸疼不疼?疼不疼?

其实一顿操作盘点下来,做空机构放肆的操纵下,自由市场的美国股市就像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专业经理人们通过信息不对称,操纵媒体等方式,过些舆论做空股价。还记得之前索罗斯做空英镑,吉姆·查诺斯做空特斯拉么?而这一次就是散户们不甘心只当韭菜,联手对抗华尔街金融机构的造神故事。

但从一个理性的投资人角度出发,这一次的事件打破了供需对股票的影响。股价虚高,散户们想要让投资公司破产就不能卖股票,打破了买卖的理性。散户们用自己的情绪互相感染,裹挟着更多的人跟进,从而打破了专业经理人的壁垒。当然这里面更多的人是肯定是在时候发现收益非常高,从而用同样的模式推动其余的股票,但这里我就想问,到这还是正义的么?是不是屠龙少年要变成恶龙了呢?

市场发展终究将归于理性,GME的股票终究会回到他应有的位置,这样义和团式的操作是不是值得鼓励呢?做多市场的公司在这其中又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觉得值得探讨。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是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华尔街之狼背景?

20世纪90年代,曾担任臭名昭著的投资公司Stratton Oakmont最高统治者的乔丹·贝尔福特,成了美国金融业最声名狼藉的名字之一。一个聪明、放纵的股市巨头带领他手下一群快乐的暴徒开始了狂野的旅程,他们离开了热闹非凡的华尔街,踏入了长岛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里......

这本书与其说是自传,不如说是一本精彩的小说,除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赚钱(以及花钱)方式外,酗酒、吸毒、嫖妓、洗钱、商业阴谋等各种好莱坞式的情节俯仰皆是,甚至吸引了布拉德·皮特与莱昂纳多争相演绎由本书改编的电影。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