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装备掉落,你听过哪些骇人听闻的真实事件?

2024-08-25 22:14:06 83阅读

dnf装备掉落,你听过哪些骇人听闻的真实事件?

迪亚特洛夫事件,发生于前苏联时期。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在现代人类史上发生过的最为真实,也最为诡异的一起事件。该事件后来被改编成为同名电影,豆瓣评分一度走高。不要手贱去百度深究,也不要去看同名电影,事件细思极恐到一听到这个名字就心惊胆颤。

吃瓜勇者请往下看。

dnf装备掉落,你听过哪些骇人听闻的真实事件?

下面所有的内容都是来自于事件前后的真实调查结果,以及在事件发生现场的实际情景。如果恐怖事件容易对你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请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

01

1959年2月,前苏联境内的乌拉尔山脉中。这一年的1月底,10名来自叶卡捷琳堡乌拉尔技术学院的高山登山队员,决定去挑战北乌拉尔山东坡的奥托尔滕山。10人中8男2女,其中领队伊戈尔・迪亚特洛夫23岁,其余的成员最大的38岁,最小的成员21岁。队伍中所有的人都有2年甚至更长的高山登山经验。奥托尔滕山的高度仅只有1234米,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极其危险的挑战。

1月27日,一行人带着装备,开始向奥托尔滕山进发。刚刚出发不久,队伍中的尤里・尤丁便开始发烧,于是他不得不提前下山,先行返回。为了保持联络,队长迪亚特洛夫与尤丁约定,等他们从奥托尔滕山上下来,就会给他和学校拍电报。而按照之前的安排,迪亚特洛夫小队最晚也会在2月12日返回。于是与迪亚特洛夫等其他9名队员告别后,尤丁就一个人先行返回了。不得不说,尤丁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在山上,会有怎样的厄运降临到他们的身上。

2周时间过去了,尤丁依然没有等到迪亚特洛夫一行人的电报。2月12日,尽管迪亚特洛夫还是没有出现,但尤丁记得迪亚特洛夫曾经说过,他们可能还会在山上多走几个地方,于是他便先独自回到了叶卡捷琳堡。然而,直到2月16日,登山小队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其他参加登山的成员的家长们,也开始频繁地联系乌拉尔技术学院,询问这些队员的情况。学校在联系了尤丁之后,才意识到:这些队员可能是遭遇了什么情况。

于是在2月20日,一支由乌拉尔技术学院学生和教师所组织的救援队,开始沿着迪亚特洛夫小队的进山路线,前往奥托尔滕山,寻找这些失踪的队员的下落。2月21日,北乌拉尔地区的山脉搜索队,以及叶卡捷琳堡、伊夫杰利当地的警察,甚至是乌拉尔地区的驻军,都开始加入了搜索失踪人员的行列。到了2月24日,参加搜救行动的人数总共达到了2000人,军方也出动了直升机和侦察机,对这一地区开始大规模的搜索。

这样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很快便有了结果:2月26日,搜救队在距离奥托尔滕山山顶5公里的霍拉特夏福尔山的山坡上,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帐篷。根据当时发现这个帐篷的学生回忆,这个帐篷从中间破了个大洞,里面什么人也没有,而所有失踪人员的行李装备,都还在那个帐篷中。

根据现场详细调查,这个帐篷是从内部被用刀子割开的。在帐篷外面,有8、9个人的脚印,其中有只穿着袜子的,也有只穿了一只鞋、另一只脚穿着袜子的。脚印的方向通向山坡上高处的森林。搜救队跟着脚印继续前进,然而在500米之后,脚印便被雪片覆盖,看不到踪迹。

搜救队于是开始以帐篷外脚印方向消失的地点为半径,开展了细致的寻找。3月2日,搜救队有了新的发现,然而这个发现是令人悲伤的:

在山坡高处那片森林的边缘,有一颗高大的雪杉树。雪杉树下有两具遗体,分别是24岁的尤里・格里沃尼希琴科,和22岁的尤里・德洛琴科。被发现的两个人都赤身裸体,只穿着内裤,脚上没穿鞋。在树下,还有曾经燃起篝火的痕迹。

搜救队发现,在这颗大雪杉上,留下了有人攀登过的痕迹,5米高处的枝杈有被人踩断的迹象。于是大家推断,幸存者们应当是在此处暂时休息,并且爬上了这颗树,想要辨别出帐篷所在方向。按照这个逻辑,搜救队开始在这颗雪杉和帐篷之间的路径上,搜索是否还有其他的队员的踪迹。

通过3月3日一天的搜索,搜救队又发现了三名队员的遗体,他们是队长迪亚特洛夫,22岁的女队员季涅塔・柯尔莫戈洛娃,以及23岁的鲁斯腾・斯洛柏丁。三人分别距离那颗大树的距离为300米、480米和630米,几乎排成一条直线,而且倒下的方向,都朝着帐篷的方位。

遗体迅速被运回了叶卡捷琳堡,并在法医处接受了尸体解剖。被发现的五具尸体的死因都是「低体温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冻死」。而根据尸体胃中和肠道中的食物消化状况确定,死亡时间距离他们上一次进食为6-8小时。考虑到高山登山露营时的时间,法医基本确定他们死亡的时间先后为夜里0点至2点左右。其中在大树下发现的两具几乎赤裸的遗体是最先死亡的。

02

至此,搜救队基本确定了这次悲剧的发生状况:

1. 当晚,登山队员们在吃过晚饭后已经先后睡下。然而,在遭遇了某种原因后,队员们判断雪崩即将发生,于是慌忙跑出了帐篷;

2. 按照有经验的队员的指示,所有人都开始向较高的森林中转移,以躲避雪崩;

3. 然而,在进入树林后,他们发现雪崩并没有发生,同时一些队员因为跑出来的时候过于匆忙,防寒服和鞋子都没来得及穿上,所以出现了低体温症;

4. 队长迪亚特洛夫带领队员们在大雪杉树下点起篝火取暖,然而因为当晚的降雪和大风,篝火并没能起到太有效的作用,导致了两名队员的冻死。同时,他们也尝试在风雪中爬上大树,辨别帐篷的方位;

5. 为了让剩余的队员可以充分御寒,死去的两名队员的衣服被扒下来,被幸存的队员们穿上,之后3名队员开始冒着风雪,想要回到帐篷中;

6. 然而在夜间的风雪中,尝试回到帐篷里的三名队员先后倒下,冻死在了风雪里。

在奥托尔滕山上,这个季节的最低温度会达到零下30多度,日间气温也只有零下15度。在这样的天气中,队员们在风雪中迅速损失热量,从而导致了快速的死亡。这一解释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尽管有两具尸体几乎赤身裸体,但是考虑到登山队当时的困境,把已经死去的队员的衣服扒下来穿上,这也是符合情理的做法。然而,悬而未决的问题还有一个:还有其他四名队员尚未被发现。正是这四名队员,将整个事件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合理推断,都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03

另外,从被破坏的帐篷中,搜救队员们找到了队长迪亚特洛夫留下的日记,以及队员们拍摄的大量照片胶卷。通过对日记的分析,搜救队也得到了这些队员们生前留下的一些登山情况:

1月31日,在队长迪亚特洛夫的带领下,9名队员穿过了低海拔地区的丛林,来到了目标奥托尔滕山的山脚下。他们在这里设立了登山营地,准备好了登山时的必要给养,并将一部分多余的食物留在了山脚下的营地里。

2月1日,队员们沿着从奥托尔滕山流下的溪水,在溪谷中前进。在行进了8公里之后,他们跨越到了溪谷的北岸,并打算在河边宿营。然而,从当天下午天气骤然变坏,从山坡另外一侧席卷而来的暴风雪覆盖了整个溪谷。为了逃出暴风雪的区域,队员们开始向着山顶前进,想要在山坡的另一面找到合适的宿营地。

在暴风雪的呼啸中,登山队渐渐迷失了方向。等到9名队员爬到了山顶上,才发现他们事实上已经偏离了目标,而是来到了奥托尔滕山南面的霍拉特夏福尔山。

为了抵御暴风雪的侵袭,队长迪亚特洛夫决定带领队员们向着山坡下方的森林地带前进。然而在进入森林后,他们发现那里无法宿营,从树上时时有积雪砸下,而且大雪还会压断树枝,给宿营造成危险。于是队员们走出森林,在一处较缓的斜坡上扎下了帐篷。

日记到这里就结束了。根据内容,迪亚特洛夫他们应当是就在这一晚,遭遇了这场悲剧。

尽管出动搜山的人手和器材都已经达到了最大负荷,但是其余四名队员的下落仍然不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大规模的搜索活动只得暂时停止。而当时在叶卡捷琳堡地区,人们也都为这群年轻人所遭遇的不幸深深地惋惜着。当然,作为一起大学生登山遇险事件,这件事很快就被人们淡忘了。

然而,让事情峰回路转的转折点,还是出现了。

04

1959年4月中旬,在山上冬季的积雪开始融化的时候,一支登山队发现在一处积雪尚未融化的溪谷中,似乎有一件红色的羽绒服。他们下到溪谷里,才发现那是一具被半掩埋在积雪中的遇难者遗体。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对这具遗体的挖掘正式开始。

在这具半被积雪掩埋的遗体附近,人们找到了之前迪亚特洛夫登山队中,尚未找到的其他失踪队员。包括这具首先被发现的遗体在内,一共四人,他们都几乎躺在同一个位置。在他们上面,覆盖着厚达四米的积雪。

发现遗体的溪谷,位于从那棵大雪杉树继续向山脚下前进的森林中,距离森林边缘75米。最初,人们只是认为他们四人应该是在向另一个方向逃生时,失足滑落溪谷而死的。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了一些其他队员的衣物。因此搜救队判断,他们在向这个方向前进之前,曾经和迪亚特洛夫队中其他队员商议过:将队伍分为两组,一组返回帐篷等待救援,另一组沿山坡下行,去寻找当地的居民求救。

(队长迪亚特洛夫)

但是,在这四具遗体运回叶卡捷琳堡后,人们才发现事情并非像想象得那么简单。

与预想的不同,这四个人都不是冻死的,而是受到了致命的伤害而死。

其中,朵比尼娜和佐罗塔略夫两人的肋骨几乎全部折断。根据负责尸体检验的鲍里斯・沃兹洛兹登尼博士分析,这样的损伤几乎相当于一个人的胸口被汽车以80km/h的速度直接撞击而导致的结果。肋骨的碎片深深地刺进了这两个人的肺部和心脏,导致了致命的创伤。

尼古拉・契波布里纽里的头骨有3/4遭到严重破坏,头部完全变形。

阿列山大・克列瓦托夫的大腿骨碎成三段,双臂也有多处骨折,同时骨盆完全碎裂,脊柱折断。

尽管在雪崩中,遇难者的遗体会出现很多骨折的情况,但是严重成这种情况的骨折,在所有的雪崩遇难者中是从未出现过的。

而更恐怖的是,佐罗塔略夫 和 朵比尼娜 两个人的尸体上,双眼的眼球都消失了,同时舌头也「像被用力扯掉了」一样,在他们两人的尸体上没有找到舌头以及连接组织。

而更加可疑的地方,来自于这四具尸体上的衣物:从衣物中分析出了大量的放射线残留,其强度几乎相当于曾经将放射性元素直接装在衣兜里一样。

这些异常情况,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05

对后来发现的四人的死因,警方最初的调查是从动物攻击导致的伤害事件开始的。

警方提出的想法是,四人在寻找下山的路径时,可能惊醒了尚在冬眠中的熊,从而遭到了袭击。产生这样的想法,是由于四人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骨折,这很可能是大型动物的攻击所导致的。

然而从遗体的分析上,警方找不到任何动物的毛发,而且——假使袭击他们的真的是熊的话——熊的利爪会对衣物造成严重的撕扯破坏,但是在四具遗体上的衣物保持完好。因此这个推测很快便被推翻了。

而从朵比尼娜和佐罗塔略夫尸体的眼球和舌头缺失的情况来看,警方也提出过是否为狼或者乌鸦吃掉所导致的。然而从四人的遗体埋藏情况来看,任何动物都不可能从四米深的积雪下挖出尸体来吃掉,而且除了朵比尼娜之外,其他三人的尸体外观都保持完好。

再者来说,狼这类动物在捕食的时候,几乎都是成群出动,而且会首先吃掉猎物的内脏。在朵比尼娜和佐罗塔略夫的尸体上并未发现被动物啃咬的痕迹,而且除了眼球和舌头,其他部位也没有任何的外伤。

另外,在尸体上,尽管法医发现了诸多严重骨折的痕迹,然而尸体的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等等——都没有任何的严重损伤。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被棍棒等物打断了腿,那么不仅会出现骨折,同时肌肉也会有一定的撕裂,血管会破裂等等。然而,在这四名登山队员的遗体上,法医仅仅发现了骨头的断裂,却没有严重肌肉撕裂和皮下出血的现象。

根据当时负责尸体鉴定的法医回忆,「这几具尸体的骨折,就好像是从内部直接断裂的感觉,而不是遭遇了外伤而导致的。」

(朵比尼娜,格里沃尼希琴科,契波布里纽里,斯洛柏丁。在照片上的他们曾经笑得那么开心,然而就在几天之后,他们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恐怖的一夜)

在已知的科学水平下,可能造成这种骨折的情况只有一种:冲击波。

当人体遭受了冲击波的袭击时,与具有高度弹性和韧性的软组织相比,骨骼更容易受到损伤。这也许可以解释在这四名遇难队员身上出现的严重骨折。

然而,人类已知的能够创造出冲击波的方法,无外乎爆炸(包括核爆)、超音速运动等等。在人迹罕至的这个山谷中,究竟有什么能够让他们遭遇到类似于冲击波一样的攻击呢?

而能够印证是否属于冲击波的伤害,还有一个好的印证方法,就是内脏器官的受损程度。

在这四个人的尸检报告的已公布的部分中,除了已知的两人心肺部收到了肋骨碎片的刺穿,其余的内脏受损状况都没有公开——这在尸检报告中是很不常见的。

为什么唯独这部分没有公开呢?

很遗憾的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关于这个事件的调查报告的一份拷贝被再次发现。然而,在这份拷贝中,尸检报告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

06

而负责这起事件调查的警方,在之后又得到了一个不寻常的线索:

2月1日夜间,在奥托尔滕山南面50公里外的一处叫做维尔斯的农庄外,同时还有另外一组7人的登山队,当天从南向北进山。然而,当晚他们在霍拉特夏福尔山西侧山脚下的一片开阔地上宿营的时候,接近0点的时刻,在北面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奇妙的橙色球体,散发着像火焰一样的光芒。

同时,警方也逐步了解到,2月到3月的这段时间里,这一地区的很多人都曾经目睹过类似的现象,甚至连一些农庄的气象记录中都保留了相关的信息。

获得了这个线索,警方再一次检视了迪亚特洛夫登山队留下的日记和照片。在日记中,警方没有发现与这一现象有关的内容,然而在他们留下的照片中,警方开始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内容。

首先,警方从被放弃的帐篷中,只找到了一个照相机。而这个照相机的主人应该是最早被发现冻死的格里沃尼希琴科。他是队伍中唯一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摄影师,也是整个登山活动中拍摄照片最频繁的人。下面这三张照片,被认为是拍摄于2月1日,也就是登山队存活的最后一天:

在前两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登山队员们在冒着暴风雪艰难地前进。然而令调查员们感到疑惑的是最后一张照片:相机被发现的时候,它的快门当时已经上了弦——与我们现代使用的大部分相机不同,那个时代的相机普遍使用机械快门,而且是需要使用者先上弦,之后按下快门才可以拍摄的。在大部分时间里,为了防止快门被误按下,摄影师们都会在拍照之前才将快门上弦。而格里沃尼希琴科当时将快门上弦,其明显的意图是想要拍下什么——拍下当时正在发生的一件突发的事件。

然而,也许是这件事情太过于匆忙,格里沃尼希琴科根本没来得及按下快门,便匆匆跑进了茫茫的雪地中,将他的照相机留在了帐篷里。

因此,这最后一张照片,事实上并没有被按下快门。而格里沃尼希琴科想通过这最后一次拍摄告诉我们什么,已经再也无法知晓了。

07

后来,在警方将这一事件报告给上级之后,当地警察局马上接到了上级「命令停止调查此事件」的通知。原本负责这起事件调查的警官列夫・伊万诺夫,也立刻被调离了这一地区,调动到了乌克兰基辅。

在1959年8月,关于「迪亚特洛夫事件」的调查,被苏联政府宣布结束。给予事件中九名牺牲者的家属的正式说法,是「因不可抗因素而导致的意外事故」。

在苏联解体之后,很多与苏联军方有关的信息遭到了泄露。而在这些信息中,人们发现就在这起事件发生地附近,恰巧是苏联进行R-7洲际导弹发射试验的轨道经过地。

1990年,叶卡捷琳堡当地的一家媒体,通过调查警方当局所保留下来的资料,想要重新披露此事。然而负责采访该案的记者阿纳特利・古施因在向警方索取存档资料时,发现警方从该档案袋中有意遗落了一部分资料 —— 而这些资料的存在,是在其他文档中被提到的,而且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之后,警方再也没有出示过这些下落不明的资料。

2000年,叶卡捷琳堡地方电视台制作了一档节目《迪亚特洛夫山谷之谜》,通过这次电视节目制作,才有了更多当时被家属们和当地民众所保留下来的资料公布于世。

事件中因为偶然得病,而侥幸逃过一劫的尤里・尤丁,于2013年4月27日死于癌症。

08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结。

在这起事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的时候,2015年,有一份邮件被寄送到了叶卡捷琳堡的一家报馆。这份邮件中有许多照片,然而,人们并不知道这些照片是哪部照片机,由谁拍摄的,也并不知道,寄来这些照片的人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照片确实拍摄于这次登山事件之中。

(内容来自于网络搜集,侵删)

关注@司离SiLi 每天分享奇闻趣事、时事思考!

为什么有些人以前的装备还没扔?

你好,我是玩了11年DNF的鱻鱼,很高兴为你解答:DNF过了这么久,为什么有些人以前的装备还没扔?

我认为玩家保留装备的原因主要有3个,分别是怀念过去的游戏生活、猜想将来有特殊用处以及脱坑,接下来就让鱻鱼带你去详细了解。

怀念过去的游戏生活

在DNF游戏历史中,出现过很多经典的版本,而那时候的装备可以让玩家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比如说60版本的梵风衣和墨竹,这两件装备都加了速度和跳跃力,成为了当时PK的固定装备。

由于市场上的需求量很大,而产量少,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吸引了一大部分玩家去爆这两件装备。那时候格拉卡和悬空城这两个地图就成了玩家的聚集地,都希望自己能够“摸金”成功。

还有另一个经典的版本,那就是安图恩版本。策划开发出第一个大型团本,将20个玩家聚集在一起。在攻坚副本的过程中,玩家从中收获了很多。

而荒古遗尘武器就能让玩家想起当时的情形,那是属于他们的珍贵回忆。玩家为了获得这把武器,每周坚持打团。有些欧皇可以直接翻金牌毕业,而普通玩家只能靠攒材料兑换,然后还要继续打团去升级成圣耀救赎武器。

猜想将来有特殊作用

有些装备在以前那个年代没什么作用,然而说不定在将来就会有特殊作用,所以玩家不敢扔掉。最明显的就是以前的多属性假紫,没绝版之前用处不大,价格自然不高。等到绝版以后,玩家发现可以猴戏,身价立马涨了百倍。

另外策划还开发出武器幻化功能,这是以前没有的,于是很多玩家都开始追求稀有的武器。单纯论稀有性的话,绝版武器肯定是首选。如果你保留以前的装备,就不需要重新获得。

游戏脱坑

在DNF里,玩家会因为很多原因而脱坑。有的是强化失败而心灰意冷,有的是被盗号,还有的是觉得无趣.....总之有很多情况。

当玩家脱坑以后,身上的装备没有去处理,自然而然保留下来了。

总结

玩家保留以前的装备,无非是为了怀念过去,或者认为将来会有用处,又或者游戏脱坑。我个人推荐将装备保留下来,毕竟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当然这是建立在你的仓库有足够的空间,不然会造成一定的困扰。不知道你会不会保留以前的装备呢?

能挂机打怪升级爆装备的手游或者端游?

这种刷装备的游戏,端游就《暗黑破坏神》或者《火炬之光》吧,虽然老了一点,但是经典,至少不大坑。

手游也有一些,比如很多人推荐的《泰坦之旅》等单机付费游戏,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毕竟能做成单机付费的游戏品质都不差,而且各种文章各种问答里几乎是人人都在推荐。

所以本期我们推荐几个略小众免费的游戏,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陷,至于是否能接受,小伙伴们根据自身情况来判断。

(一)《迷你地下城2》

这是一个像素风格带roguelike玩法的一个手游。

看副本界面有点像是《不思议迷宫》吧。

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区别,角色的装备是永久继承的,副本中打怪升级,刷钱。

还能养成佣兵,对阵不同的boss采用不同的流派来战斗,比如技能流,毒伤流,近战流等等。

角色没有转职一说,拿到什么武器就怎么攻击,技能也是可以替换的。

装备更是暗黑一派风格,白-绿-蓝-紫-橙,更有无尽模式的副本刷刷刷。

游戏中除了画风像素其他玩法还是不错的,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去试试看。

(二)《勇士的黎明》

这是一款单机游戏,不但上线时间很久了,画风也很是复古。

不过这其实是一个arpg的游戏,不但职业众多,而且还有跳跃键,玩家可以近战砍怪,还能远程风筝怪。

游戏内容看起来也比较丰富。

有特殊副本的挑战,还有宠物等系统。

野外地图很大,怪物众多,boss也多,玩家除了打怪打boss刷装备以外,还能采集木材食物等资源。

ios上有免费版和付费版。免费版除了一个难度和几个职业无法选择,其实还是可以很不错的体验整个游戏的。

(三)《永恒之金》

看画风算是最像“暗黑系列”的手游了。

刷副本,刷装备,还可以用手势来操控技能,很有玩手机操作的感觉。

游戏虽然是免费的,打怪难度也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解锁背包和一些佣兵技能栏还是要钻石的。

当然不花钱也可以,就是要看广告和刷刷刷。

而且游戏内容比较单一,刷起来很容易感到疲惫。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比国产坑钱网游良心个十几倍吧。

(四)《贪婪洞窟2》

犹豫再三还是推荐了吧。

毕竟这个游戏玩法画风上没有太大问题,而且基本上杜绝了外挂,只不过比起前作来没有长足的进步而已。

这是一个roguelike游戏标签下,实际上的肝装备的一个手游,想肝装备的小伙伴玩这个没有问题。

而且还有多人组队的玩法。

适合时间多的小伙伴。

好了,这一期就介绍到这边,其实以上游戏我们都在头条有过详细的介绍。

想找其他的好玩的手游,可以看看我的汇总文章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6632044500619362830/

游戏的诱惑力究竟有多大?

您好!我是@书香满园A很高兴为您作答。

游戏的确很诱人,与其说诱惑还不如说是隐藏的杀手,不管怎样的人,即便平常自己是个不喜欢打游戏的人,但手机上总有一款属于自己喜欢的游戏,它可以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更多的是喜欢它可以让自己的精神得以放松忘乎所以,它的坏处就在于让自己深陷其中欲罢不能。

导致越来越多的时间都在玩游戏,很多事也被等几分钟而耽误了不少,渐渐的习惯性养成拖延症,所有的事都被几分钟退掉不做,后来拖延症越来越严重,可以让一个恪尽职守的人变得是非不分,毫无目标,盲目的做事,效率不高。

有多少情感是被游戏破坏掉的,又有多少三好学生是被游戏变成学渣,又有多少人为了玩游戏甚至不顾自己性命,猝死的,炸死的等等,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重演,手机的诱惑了说不大它就有这么大的伤害力,为了游戏这样值吗?

合理规划玩游戏时间益脑,但没有规律的习惯不仅伤害脑而且伤害身体,游戏的伤害我们无法猜测到的,因为看大不大,看小不小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可往往我们还是会忽略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忽略自己的身体,谁都没想到一个我们看不到又摸不着的东西就是定时炸弹。

合理的玩游戏是健康的生活态度,毕竟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要不略懂一二怎么叫现代人,戒网瘾相当于戒烟瘾,别觉得现在的世界只剩游戏,其实游戏只是我们的消遣工具不能把它当全部。

【@书香满园A 】谢谢邀请,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欢迎关注留言。

美国究竟把弹药藏在了哪里?

这个话说的,来吧,咱们来讨论一下美国的弹药库。

美军在国内有专门的武器弹药储运仓库,根据不同战区司令部和物流便利程度在很多州都有相应的储运点。但有一点和中国很相似,就是储运点的武器弹药没有引信,引信需要从另外的仓库调拨。这样就杜绝了仓库被洗劫大量武器外流的事情。

而通常这类的仓库都是大型的仓储设施,只不过安全等级相对比较高而已。

而另外的一些仓库是致命武器的存储设施,例如核生化武器。这类仓库外部安保十分严格。并且有大量专门的驻军进行守卫。

但仓库内部其实就是当作一般货物码放。例如在美国的化学武器库中储存的105mm芥子气毒气弹,也是这样整齐的对方在仓储架上。

而题主所提到的,为何弹药为何跟得上。

这并不完全是美军藏武器的问题了,而是美军的武器弹药物流体系。

从仓库到前线有一套完备的物流体系进行武器弹药调拨,到了前线基地,就会存在这种模块化防爆仓库里面。注意看门有多厚。这里是武器到达战区的第一站。

仓库内部是一个个分区,分文别类的对武器进行存储,并且会设置不同的安全区域,阻挡没有权限的人员进入。

内部基本上的样子还是很整齐的,有武器存储区域,还有一些特定的装配台。和想象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里的库存占用率其实不高,仓库内部有很大的空间是空的。这也是为了隔离不同武器防止武器库内发生意外的一个方式。

在特定的区域内,武器进行分区存储,这里是存枪支的位置。

而枪支被领出后放在营房特定的枪架上,准备随时出动使用。

对于前线支援,那么还有特定的小型弹药库,也是模块形式的。

这种小型弹药库基本上就是大弹药库的缩小版。可以随时装在弹药运输车上随着部队进行移动。

当然,也可以在临时营地放下作为临时弹药库使用。

这时,这个弹药库甚至可以布置出工作台以完成武器的修理工作。

同时,这种弹药库的尺寸前好适合C-17的货仓。在后方补充完毕后可以直接投放到临时机场,这样根本就没有仓库间的转移过程。下了飞机就可以直接拉到战场上。

同时,为了方便战斗时的补给,美军还会将一定数量的武器弹药装入悍马车内,这样士兵的武器弹药在战斗时就有补给了。

这是陆军,美国的航母内部也是有武器库的。为舰载机进行武器供给。

当然了,这就是带着武器了,并不是藏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