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尊亲,朱棣的庙号为什么先是太宗后是成祖?

2024-09-01 13:15:54 90阅读

皇室尊亲,朱棣的庙号为什么先是太宗后是成祖?

提问者的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很显然,提问者对明史是典型的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朱棣的庙号是太宗不假,但成祖同样是朱棣的庙号!而且,在被上了庙号成祖之后, 朱棣的太宗这个庙号就已经不常用了。就算偶尔被用到,一般也会跟成祖连用,如“成祖太宗皇帝”等等。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这样使用。

皇室尊亲,朱棣的庙号为什么先是太宗后是成祖?

抢来的太宗庙号

朱棣作为明太祖朱元璋庶出的第四子(朱棣自己说是嫡出)、非嫡非长,根本就不是朱元璋确定的皇位继承人。在懿文太子朱标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朱允炆被朱元璋册立为了皇太孙并于朱元璋去世之后继承了皇位。即位之后不久,朱允炆便将自己的父亲朱标由懿文太子升格为了皇帝。按理说,朱标是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庙号理应是太宗。但他毕竟是追尊的、不是正牌皇帝,上太宗庙号名不正、言不顺。或许朱允炆还有自己的小九九,太宗这个庙号大概其是他准备留给自己将来死后用的。所以,朱允炆只给父亲朱标上了庙号兴宗、谥孝康,是为兴宗孝康皇帝。

▲明兴宗、懿文太子朱标

如果就这样顺顺当当过下去,太宗这个庙号几乎没有疑问,就是朱允炆的!只可惜,朱允炆根本没有“太宗命”……即位不久之后,著名的“靖难之役”爆发,时为燕王的朱棣举起了“靖难清君侧”的大旗,一路从自己的封地北平打到了南京城下。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朱允炆困守愁城之时,自己的亲叔叔谷王朱橞和表大爷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一起打开了金川门,把自己另外一位亲叔叔朱棣给放进了城!最后,朱允炆在一把大火中踪迹全无、生死未卜……

▲明惠帝(建文帝)朱允炆

不久之后,朱棣即位、成为了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帝。为什么是第二任?因为他把朱标重新由皇帝降回了懿文太子,把朱允炆的建文年号直接给抹去了!于是,建文元年变成了洪武三十二年……洪武之后便是永乐,朱棣自然是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帝。而这,也为朱棣死后被上庙号太宗提供了最大的先决条件。

永乐二十二年,北征班师途中的朱棣病逝榆木川。同年,皇太子朱高炽即位,改元洪熙。明仁宗朱高炽虽然在位只有十个月上下,但给朱棣上庙谥的时间还是足够了。于是,朱棣就这样成了明王朝的太宗孝文皇帝。彼时谁也没有想到,百年之后,朱棣的庙号竟然会让自己的子孙后代给改了!

▲明成祖、太宗朱棣

为亲爹腾地方、给祖宗改庙号

明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因为是无子、而且是明孝宗朱祐樘的独子(胞弟蔚悼王朱厚炜早夭),在朱厚照去世以后,朱佑樘一脉就绝嗣了。于是,张太后和杨廷和等人商议,以朱厚照的名义昭告天下,由朱厚照的堂弟、时任兴王朱厚熜继承皇位。张太后和杨廷和等人原本设想把朱厚熜过继给他已故的三大爷朱祐樘为嗣、以皇子身份继承皇位。可朱厚熜不干了:“我是根据《皇明祖训》和大行皇帝遗诏来继承皇位的,是继统、不是继嗣!”坚决不同意从皇太子规格的东华门进紫禁城。

▲孝康敬皇后张氏(张太后)

双方僵持不下、几近撕破脸,奈何遗诏已经昭告天下,张太后、杨廷和等人也只得妥协,同意朱厚熜直接即位,以皇帝身份进入紫禁城。在占到了便宜之后,朱厚熜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先是要尊自己的生母蒋氏为太后、皇太后,继而又要追尊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为帝、皇帝……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礼议”拉开了序幕。经国多年拉锯,朱厚熜大获全胜,给已故的父亲朱祐杬先后争来了兴献帝、睿宗献皇帝!

▲明世宗朱厚熜

既然上了庙号睿宗,朱祐杬的神主自然是要进太庙的。明王朝实行“天子九庙”制度,也就是说太庙正殿只供奉九位已故皇帝的神主,剩余的除了“祖”之外,从前往后、按顺序一个一个将“宗”请进太庙偏殿(即所谓祧庙)供奉,正殿进一尊神主就必须请一尊神主进祧庙,始终保持正殿九尊神主的格局。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除去被请出太庙的明兴宗朱标和没能进入太庙的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钰,算上朱祐杬正好九个!这不是挺好吗?皆大欢喜。

可朱元璋却将他老爹朱五四的神主也请进了太庙正殿,而且还上了庙号仁祖!按照明王朝的宗庙制度,“祖”是不能被请进祧庙的,即所谓“万世不祧”。如此一来,太庙正殿就正好是九尊神主,没有朱祐杬的地儿了。要给朱祐杬腾地方,就只能把庙号时为太宗的朱棣请进祧庙。可问题是,朱元璋是明王朝除了靖江藩之外所有宗室共同的老祖宗、不是大宗一家的!如果把朱棣的神主请进祧庙,之后每代祧一个,大宗在太庙正殿里就没有“始祖”了,只剩跟其他宗室共同的老祖宗朱元璋。所以,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把朱棣的神主给请进祧庙的。

▲明太祖朱元璋

怎么办?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祧朱棣,那就不祧呗,给他换一个“万世不祧”的庙号——“祖”不就行了?于是,当了百年有余太宗的朱棣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成祖。在解决了大宗“始祖”的问题之后,朱厚熜对其他祖宗就没有那么“客气”了,果断将自家的另外一位老祖宗明仁宗朱高炽的神主请进了祧庙,给自己的亲爹朱祐杬腾出了地方。

▲明仁宗朱高炽

综上所述,并不是什么后世喜欢管明太宗朱棣叫明成祖,成祖本来就是朱棣的庙号!明嘉靖十七年之前,朱棣的庙号是太宗;嘉靖十七年之后朱棣的庙号是成祖,不管是明太宗还是明成祖,都是朱棣这个人!这就好比您原来叫张三,后来改了个名字叫张有钱,难道说改名后的张有钱就不是改名前的那个张三了?反问提问者一句,为什么后世喜欢管张三叫张有钱?

红楼梦中的妙玉为什么能进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呢?真相就在第十二回,脂砚斋说了两句颠覆性的话,彻底颠覆了对红楼梦是风月小说的定性。也彻底让什么江宁曹事,像皇帝的新装般裸奔了!脂砚斋说的第一句是:“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脂砚斋说的第二句是:“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恐怕很少人知道红楼梦其实是用两条线写的。一条叫明线,一条叫暗线。明线就叫“假语存”;大旨谈情!暗线就叫“真事隐”。刀光剑影,皇权之争!这个在开篇的序言,就已交代得一清二楚。明白什么叫“满纸荒唐言”。作者还特别强调:“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

脂砚斋用了“此书表里皆有喻也”、“谁人识得此句?”、“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记之”等语句,赤裸裸地揭露“风月情浓”仅仅是红楼梦表面的假象,实际上红楼梦还有背面的故事。也就是说红楼梦是双面镜。而且它的背面才是真相,才是作者为什么哭成此书的原因。

第一回:写到甄士隐“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 【甲戌侧批:本地推为望族,宁、荣则天下推为望族,叙事有层落。】甄士隐只是一个本地的望族,而贾府则是天下望族!试问谁家敢称是“天下望族”?那就再也明白不过了,分明是大清皇家!

第一回。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甲戌侧批: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甲戌侧批:荒唐也。】无稽崖【甲戌侧批:无稽也。】练成高经十二丈、【甲戌侧批: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甲戌侧批: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甲戌侧批:合周天之数。】【蒙侧批:数足,偏遗我。“不堪入选”句中透出心眼。】

石破天惊:其实,贾宝玉、金陵十二钗和金陵副十二钗这25人,全部都是“清二十五宝”化身。没错,25人对应25枚宝玺,刚刚好!清二十五宝:乃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妙玉,谐音庙玉。下面这枚便是妙玉,位列“清二十五宝”中的第七位。“皇帝尊亲之宝”的化身。《交泰殿宝谱》记此宝为上皇太后、太皇太后徽号,及上尊号、谥号、庙号之用,祭祀用玺。

妙玉原型:金陵十二钗正册者,都是贾府的家人也。唯妙玉一个外来人,凭啥能上金陵十二钗正册?苏麻喇姑在皇宫里戴发修行,而妙玉也是在贾府里戴发修行。并且,苏麻喇姑的坟丘,真真切切就像个土馒头。印证了妙玉口中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苏麻喇姑,本是孝庄太后的一名侍女。一生却与清皇室有着不解之缘,被皇室成员视为至亲。所以妙玉作为苏麻喇姑的影子,名正言顺地上了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六位。

脂砚斋一语道破:“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这八字,是作者一生惭恨。而这天不是普通人所能补的,无不表明作者曾是离皇位很近的人,他最终失之交臂,成了那块废弃的“补天石”。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侧批:书之本旨。】大清皇家的子孙为了争夺宝玺(皇权),亦是落不了俗套。全然不念手足之情,互相残杀。作者是“九子夺嫡”事件的受害者,方用血泪哭成此书。

《红楼梦》里,脂砚斋更是多处明确指出作者是“王孙公子”和“清种”。比如:第五回,脂砚斋指出:“盖作者正因古今王孙公子”。第五回,[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甲戌侧批:非作者为谁?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头耳”】。情种,谐音“清种”。脂砚斋在“情种”后批曰:“非作者为谁?”,这几个字直指作者是“清种”。第十二回,脂砚斋再次指出:“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青冢,谐音“清冢”、“清种”。

红楼梦三大铁证,分别是乾隆的“清二十五宝”和大观园就是“圆明园”、“乾隆儿子的名字”三大完整证据链。“只有真金才是不怕火的”!红楼梦作者是康熙之孙!胤禵之子:爱新觉罗·弘暟!1759年1月28日 乾隆23年戊寅12月30辰时(死于壬午除夕),红楼梦作者弘暟泪尽逝世,终年52岁。乾隆亲堂兄!

金熙宗悼平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谢邀。

金国的后妃和其他王朝后妃相比较,在历史上更没什么存在感,很多人谈起金国后妃,都觉得没有出名的参政议政太后、皇后,也没有什么出名的宫斗,好像给人一种非常风平浪静的感觉。

其实,金国的后宫和其他王朝相比同样精彩,有辅佐儿子建立基业的刚强母亲,也有为丈夫出谋划策预定军机的妻子,还有参与政治挟制夫君的皇后,更不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绝世宠妃。

金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就是大金立国后第一位皇后,也是第一个干预政治的皇后,她任用朝官,掣肘皇帝,干涉朝政,无所顾忌。

一、出身显贵的裴满后

金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1149),出身金国九大贵族之一的裴满氏家族。父亲裴满忽达(又作忽挞、达),在金太祖起兵时积极参与,立下军功,官拜太尉;祖父裴满鹘沙,曾祖父裴满斜也。

裴满氏家族和徒单氏、唐括氏、蒲察氏、拏懒氏、仆散氏、纥石烈氏、乌林答氏、乌古论氏等八个家族是金国皇室的主要联姻通婚对象。金国初期,帝王们以及皇子皇孙们不论是娶妻,还是下嫁公主,都严格限定在这九家的范围,可想而知,悼平皇后的出身如何了。

大约在金太宗天会十二年(1134),贵族少女裴满嫁给了皇孙完颜亶,金国女真男性结婚一般都在十五六岁,十五岁的熙宗迎娶裴满氏为妻子,并很快生下长女代国公主。根据代国公主在皇统七年(1147)十一月初二下嫁唐括辨倒推可知,熙宗继位之际,代国公主已经出生。

天会十三年(1135)正月,十七岁的完颜亶继承叔祖太宗的皇位,是为金熙宗。熙宗继位后先追尊亲爹娘为皇帝皇后,又追册祖父太祖和他的妻妾们,并在天眷元年(1138)四月,立爱妻裴满氏为贵妃,同年十二月就立为皇后,成为大金国第一任皇后。

熙宗还专门以岳父忽挞充当册封皇后的正使,想象一下场面,父亲做为册封使去册立女儿为皇后,熙宗这个举动别提多暖心了,也可见熙宗对裴满的爱意,此时的夫妻情义满的光想溢出来,谁又能想到以后会发生熙宗手刃爱妻的行为?

裴满被册立皇后的同时,祖父裴满鹘沙被追封司徒,曾祖父裴满斜也被追封司空,这是熙宗效法中原王朝追皇后三代,仍旧是一种表达情义的方式,金国这些制度都是从熙宗开始。

二、同上尊号的帝后夫妻

熙宗和裴满后两人最初也的确存在过真爱情义,也曾经夫唱妇随恩爱无比。

皇统元年(1141)正月初十,当时,熙宗巡幸燕京,群臣给熙宗上尊号曰:崇天体道钦明文武圣德皇帝,同时,熙宗册封爱妻裴满氏为慈明恭孝顺德皇后。又拜谒太庙,大赦天下,改元皇统,还仿照唐宋旧制,初定命妇封号,后宫才有什么德妃、贤妃。

五月的时候,车驾从燕京回上京途中,辅政重臣宗干生病,熙宗担心养父的病情,亲自去探视过问,走到野狐岭的时候,宗干病情加剧,熙宗和裴满后一起去探视宗干。

看着养父眼看不行,软弱的熙宗哭到不能自已,裴满后亲自下厨为养父做膳食,侍奉养父食用,通过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孝心。想象一下场面,熙宗泪流满面的守着病床上的养父,裴满后忙里忙外用行动为养父做最后一点事,尽最后一点孝心,夫妻二人的性格和处事可见一斑。

二人守着宗干直到天黑才回自己的住处,熙宗又赦免罪囚为养父祈福,不过拖延了几日,宗干还是病死在途中,天塌了一半的熙宗哭得死去活来,大臣劝都劝不下,又辍朝七日,金国大臣死后辍朝从宗干开始。

要说熙宗对宗干的感情也不能不说深厚,但细扒好像也没多情深义重,宗干是皇统元年五月薨的,熙宗的嫡长子济安在皇统二年二月就出生了,这说明熙宗并没有为养父守孝吧!

当然,不能以此苛求熙宗,养子嘛!就算是亲子又如何?宋太祖还不是居丧时期生出了嫡长子?再说,皇帝也不能为大臣守孝吧?

三、得子失子的打击

皇统二年(1142)二月,裴满氏在上京开天殿生下嫡长子济安,熙宗当时已经二十四岁了,才拥有长子,真是欣喜若狂,派遣使者飞驰前往明德宫向太皇太后唐括氏(太宗皇后)报喜。

皇子出生五天就命名济安,从名字可以知道熙宗对儿子的期望,因为儿子出生,熙宗还大赦天下。三月,剪济安的胎发奏告天地宗庙,并册立为皇太子,大金国第一位名正言顺的皇太子。

金国皇帝重视大赦,从不轻易大赦, “北人重赦,无郊霈。予衔命十五年,才见两赦:一为余都姑叛,一为皇子生。”(《松漠纪闻》)熙宗为了庆贺儿子降生对大赦也不吝啬了。

身为皇后父、皇太子外祖的太尉裴满忽挞封王,赐人口、马牛五百、驼五十、羊五千。随朝职官并迁一级,皆有赏赐。可想而知,此时熙宗的喜悦心情。

然而,熙宗的喜悦之情并没有保持多久,当年十一月,还不到一岁的太子济安生病,且病情严重,熙宗和裴满后心急如焚,夫妻俩亲自去佛寺焚香,哭着哀祷佛爷,祈求佛爷保佑儿子能够平安度过此劫,为此,熙宗还赦免五百里内的罪犯(小赦),为儿子祈福。

但是当天晚上,不满周岁的济安还是夭折,肝肠寸断的熙宗、裴满后把儿子葬在兴陵(熙宗父徽宗皇陵)旁边,熙宗亲自为儿子送葬到乌只黑水,又命工匠在储庆寺塑济安的画像,塑像完成之日,熙宗夫妻亲自送到储庆寺安置,后来海陵王毁上京宫室,储庆寺亦毁。

皇统三年(1143)正月初一,本该举行贺正旦仪,但熙宗悼念爱子,不御正殿,群臣只好到便殿称贺,宋国、高丽国、夏国使者到皇极殿遥贺。正月十七,熙宗的万寿节,熙宗命像正旦一样,不接受朝贺,也不见使节,依旧沉浸在丧子之痛中不可自拔。

四、渐行渐远的夫妻

熙宗的后宫除了裴满后,还有德妃乌古论氏、贤妃某氏,没有封号的妃子三人:夹谷氏、张氏、裴满氏(和裴满后同族),还有赵宋皇室的九位帝姬宗女。这些妃嫔中只有贤妃生了魏王道济,还一直养在宫外,直到皇统三年(1143)封道济为魏王,其母封贤妃,才接到宫中,但没多久就被熙宗杀害。

太子济安的死,给熙宗和裴满后都造成沉重的打击,失去儿子的裴满后也变了,为了再生出儿子,她开始处处限制熙宗,不让熙宗临幸其他妃子。

熙宗的变化更大,本身他能继位就得益于宗字辈几个叔伯的斗争,不是宗字辈几个谁不让谁,也轮不到他上位。他继位后就是养父宗干、堂伯父宗翰、宗磐执掌大权,宗干坐视宗磐逼死宗翰,还差点让宗磐把他也一锅端咯!宗磐在熙宗面前都敢向宗干拔刀,其飞扬跋扈更是严重的刺激到敏感的熙宗。之后宗干诛杀宗磐,由宗干、宗弼兄弟相继辅政。

熙宗本人则十分怯弱、平庸,虽然被养父打扮成“汉家少年”天子,其实只是宗干和汉臣们的传声筒,缺乏独立执政的能力。因此在宗干死后,他压制不住太宗系诸子的势力,对权贵们的争权夺势无能为力,他自己也对政事产生厌倦心理,只能通过酗酒来麻醉自己,这才是他在天眷和皇统两个时代的表现判若两人的原因。

皇统八年(1148)十月,宗弼去世。骄奢淫逸的熙宗继续通宵达旦的酗酒,大兴土木广建宫殿,甚至不视朝政,为裴满后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皇权。

很多人都认为裴满后是在宗弼死后参与政治的,其实不然,在希尹之死时,宗干还活着时,裴满后就已经能对朝政指手划脚了。

五、诛杀重臣希尹

天眷三年(1140)熙宗巡幸燕京,四月二十三从上京出发,九月初七到燕京,历时一年半,裴满后自然陪同出行,一路上声势浩大,威仪赫赫。

在抵达燕京时,发生了一件事,熙宗身着衮冕乘坐玉辂,看上去非常的威风凛凛,裴满后心生艳羡,就提出要求,要和熙宗一起乘坐皇帝的玉辂进城。

但是,裴满后这个要求被开国功臣之一的完颜希尹阻止了,希尹说:法驾所以示礼四方,在礼,无帝后同辂者。(《大金故尚书左丞相金源郡贞宪王完颜公神道碑》)

就是不允许皇后与皇帝同车,裴满后到底没有坐到玉辂上,不由的暗恨希尹,为希尹之死埋下伏笔。

南征的宗弼也从南方来燕京朝贺熙宗,九月初一至燕京,熙宗一行则是初七到达,经常远离中枢的宗弼自然要和朝中重臣联络感情,一起喝几杯,在燕京十几天,宗弼无日不大宴小宴,不知道怎么就和希尹起了嫌隙。

在宗弼家饮酒过量的希尹,咬牙切齿的怼宗弼,说宗弼就是个鼠辈,还说天下兵马都是他的,各种言语之间是百般看不起宗弼。

宗弼在当时可是军中一把手啊!受此羞辱,不由气恨在心,要说功劳,希尹的确比宗弼大的多,看不起宗弼言语蔑视他也是可能的。

要命的是宗弼也是睚眦必报的人,就在第二天,九月十九,准备离开燕京返回军中,宗弼去向裴满后辞行,从此处看,可知裴满后的权势,身为南征总司令的宗弼还要向她辞行。

宗弼“泣告皇后如前”,向侄媳妇诉苦,裴满后听了小叔叔的告状,对希尹阻挡她乘坐皇帝玉辂的恨意也涌上心头,宽慰宗弼说“叔且行,容款奏帝耳”。(《神麓记》)

随即,裴满后就向熙宗告希尹的状,才在燕京享受到皇帝威仪的熙宗大怒,遂在九月二十二下诏诛杀希尹,养父宗干拦都拦不住,熙宗甚至对养父都“拔剑斥之”,真是威风啊!

希尹之死,表面上主要责任是裴满后,其实还是敏感的熙宗自卑心作祟,害死了大功臣,当然,裴满后和宗弼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心眼的女人真是惹不得。

六、喜好奢侈闻名南宋

杀希尹是在天眷三年(1140),那时候宗干还没死,裴满后的手都伸到前朝,到了皇统年间,宗干、宗弼相继死去,比丈夫能干、有魄力的裴满后更是权势滔天。

萧肄“有宠于熙宗,复谄事悼后,累官参知政事。”刘筈,“自为宣徽使,以能得悼后意,致位宰相。”卢彦伦“能迎合悼后意,由是颇见宠用。岁余,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为宋国岁元使。”“后干预政事,无所忌惮,朝官往往因之以取宰相。”(《金史》)

女真族本身就不限制女性参与政治,当初景祖皇后唐括氏就和丈夫一起巡行参与狱讼,太祖的光懿皇后裴满氏还预定军机,女性参政也是女真旧俗的正常情况。

就算是熙宗接受汉化因素的影响,也并没有过多限制皇后的权利,裴满后的权利还是很大的,比如过生日的时候,从宰相到诸王、妃主、命妇,都要入贺皇后,不像清国,后来皇后过个生日进桌都被取消,更别说大臣朝贺了。

熙宗和裴满后感情好,裴满后自然免不了恃宠生娇,“裴满氏有宠干政,颇掣制,宜不得他幸。”(《金小史》)她又好奢侈,喜欢一切华丽的东西,名声都传到邻国南宋。

南宋皇帝赵构和大臣闲聊,都说金国中宫皇后太恣意,擅权干政金国皇帝不能制。

帝谓大臣曰:“比闻大金中宫颇恣,权不归其主,今所须者,无非真珠、靸靸之类,此朕所不顾而彼皆欲之,则侈靡之意可见矣。宜令有司悉与,以广其欲,侈心一开,则吾事济矣。”···帝又曰:“闻金皇后擅政,三省惟承后旨,其主所言,顾未必听。且后性侈靡,其珍珠装被,追集绣妇至数千人,后日更绣衣一袭,直数百缗,其风如此,岂能久耶!”(《续资治通鉴》·卷125·八月己卯)

南宋的韦太后被金国放回去后,每年都给裴满后送去价值巨万的礼物来讨好她,可见裴满后在金国的地位。

先是金人求真珠、靸靸等物,秦桧以誓书不遣泛使,乃谕盱眙军令录事参军孙守信往泗州,谕守将周企令具奏达,俟遣彦良出使附行。皇太后岁遗金主之后礼物,亦以巨万计。(《续资治通鉴》·卷125·九月)

裴满后虽然擅权好奢侈,但并不是蛮不讲理的人,她的弟弟忽土,仪仗姐姐之势,横行无忌,人称“闲郎君”,有次侮辱徒单克宁,徒单克宁(习显)就把忽土揍了一顿,这货就进宫向姐姐告状,裴满后怼弟弟:习显是个刚直的人,不会无缘无故打你,必定是你的过错。通过这件事也能看出裴满对臣子的了解,知人善任,也不袒护弟弟。

七、惨死疯丈夫之手

皇统四年(1144)八月,神经质的熙宗杀死独子魏王道济,再没有其他儿子,真正的绝嗣了。

宗室完颜宗贤(赛里)眼看熙宗无嗣,就劝熙宗广选后宫以广继嗣,裴满后不由气恼宗贤,气他劝熙宗广纳嫔妃,又恨宗贤不依附自己,使手段把宗贤贬出去。

在皇统后期,朝廷很明显分为帝后两党,很多大臣都惧怕神经质的杀人狂皇帝,转头依附皇后寻求庇护,不免就和皇权对立起来。夫妻情义已经渐行渐远的熙宗,开始对裴满后的擅权不满起来。

皇统九年(1149)正月二十三,熙宗任命堂弟完颜亮为左丞相,月末,完颜亮生日,熙宗派遣大兴国赏赐司马光画像、玉吐鶻、厩马等礼物给完颜亮,身为皇后的裴满后同样也让大兴国顺便把她的赏赐带过去。

熙宗知道后大怒,不仅杖责大兴国,还夺回裴满后的赏赐之物,他的行为严重的惊吓到完颜亮,成天提心吊胆怕堂兄杀他,为以后的铤而走险奠定基础。

八月的时候,熙宗听从大臣建议诏令祖居在辽阳、渤海的人迁徙到燕南去,由平章政事秉德和左司郎中三合负责此事,近侍高寿星按规定也在迁徙之列,因为在裴满后跟前有宠,就向裴满后哭诉请求不迁徙,裴满后就为高寿星求情,又对提议者表示不满,熙宗就免除高寿星迁徙,处死三合,杖责秉德,之后秉德也成为弑君小集团中的核心人物。

从八月份高寿星迁徙的事看,熙宗与裴满后之间并没有发生能刺激他杀妻的事情。紧接着,十月份,熙宗杀两个亲弟弟胙王元和查剌。到十一月初五,就发生了熙宗杀皇后裴满氏的事,事情发生的毫无征兆,令人猝不及防,杀妻当天,熙宗召弟媳妇胙王妃撒卯入宫。

十一月初十,杀故邓王完颜奭的儿子阿懒、达懒,完颜奭是熙宗亲六叔宗杰的嫡长子,属于皇帝近亲。十一月十五,杀德妃乌古论氏以及妃夹谷氏、张氏。十二月初八,又杀妃裴满氏于寝殿。十二月初九,完颜亮等人弑君。

从熙宗人生最后的一段时间看,只能用疯狂来解释,要说他疯,也不绝对,看他杀人的顺序,从亲到疏挨个来,没儿子了,最亲近的就是亲弟弟,先杀亲弟弟,再就是亲堂弟,如果不死,就该轮到完颜亮、完颜雍这样的堂弟们了,杀后妃也是从高级到低级,先杀皇后,接下来德妃、妃,这是自我灭门的节奏啊!

这样一个疯狂的皇帝,杀的宗室、大臣们人人自危,就算是完颜亮不下手,也会有完颜不亮下手的。

猴格说

一对曾经恩爱的夫妻,却走到这样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由此可见,就算是女真习俗女性地位不低,其命运也在男人的一念之间,男女从来没有对等过。裴满后虽然聪明能干,她仍旧把熙宗当丈夫看待,熙宗却把她当政治对手看待了,这也是女性的悲哀吧!

裴满后的权势是建立在熙宗的宠爱上,也是建立在熙宗的软弱无能之上,虽然裴满后的干政行为符合女真族的标准,但熙宗站在汉文化的角度看,对女性掌权并不认可,夫妻感情良好的时候不会计较,当昔日的佳偶渐行渐远之后呢?熙宗自然会觉得裴满后干政不合乎礼法。

因为裴满后的干政,让弑君自立的海陵王完颜亮心生警惕,从他继位后,就严禁太后、皇后干预政事,为以后的金国订下基调,金国再没有出现像裴满后权势这么大的皇后。

就是这样。

图片资料系朋友如燕提供,谢谢如燕。图片剧照系截图影视剧侵删。参考资料:金史、金源女真、金国后妃研究、续资治通鉴等等等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

妙玉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红楼梦到底写的什么?贾府是谁家?

红楼梦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呢?真相就在第十二回,脂砚斋说了两句颠覆性的话,彻底颠覆了对红楼梦是风月小说的定性。也彻底让什么江宁曹事,像皇帝的新装般裸奔了!脂砚斋说的第一句是:“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脂砚斋说的第二句是:“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第三回:“自上了轿..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只进了西边角门。”宁国府是五个东西走向的大门,荣国府是三个大门,还都是皇帝下旨建造的,而且宁国府和荣国府是挨着的,中国大地上独一无二的建筑,就是故宫也!

第一回:写到甄士隐“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 【甲戌侧批:本地推为望族,宁、荣则天下推为望族,叙事有层落。】甄士隐只是一个本地的望族,而贾府则是天下望族!试问谁家敢称是“天下望族”?那就再也明白不过了,分明是大清皇家!

脂砚斋用了“此书表里皆有喻也”、“谁人识得此句?”、“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记之”等语句,赤裸裸地揭露“风月情浓”仅仅是红楼梦表面的假象,实际上红楼梦还有背面的故事。也就是说红楼梦是双面镜。而且它的背面才是真相,才是作者为什么哭成此书的原因。

恐怕很少人知道红楼梦其实是用两条线写的。一条叫明线,一条叫暗线。明线就叫“假语存”;大旨谈情!暗线就叫“真事隐”。刀光剑影,皇权之争!这个在开篇的序言,就已交代得一清二楚。明白什么叫“满纸荒唐言”。作者还特别强调:“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甲戌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大活人,为什么会装在宝盒里呢?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根本就不是人,是皇家宝玺的化身!薛宝钗和林黛玉,是两枚册立皇太子和皇帝登基大印,宣告了爱新觉罗的子孙觊觎宝玺,争夺帝位的序幕。只要拥有了这两枚大印,贾雨村就可以高坐在龙椅上,令“人间万姓仰头看”!所以这才是真相。

石破天惊:其实,贾宝玉、金陵十二钗和金陵副十二钗这25人,全部都是“清二十五宝”化身。没错,25人对应25枚宝玺,刚刚好!清二十五宝:乃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妙玉,谐音庙玉。下面这枚便是妙玉,位列“清二十五宝”中的第七位。“皇帝尊亲之宝”的化身。《交泰殿宝谱》记此宝为上皇太后、太皇太后徽号,及上尊号、谥号、庙号之用,祭祀用玺。

妙玉原型:金陵十二钗正册者,都是贾府的家人也。唯妙玉一个外来人,凭啥能上金陵十二钗正册?苏麻喇姑在皇宫里戴发修行,而妙玉也是在贾府里戴发修行。并且,苏麻喇姑的坟丘,真真切切就像个土馒头。印证了妙玉口中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苏麻喇姑,本是孝庄太后的一名侍女。一生却与清皇室有着不解之缘,被皇室成员视为至亲。所以妙玉作为苏麻喇姑的影子,名正言顺地上了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六位。

DNF86版本缔造者带什么称号好?

买个使徒称号,加背击效果的不错。对于缔造来说,背击非常容易。控制力比较好的话,完全可以全程背击。背击时,使徒称号提升比皇室尊亲还要高。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