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有养猫的传统,古代中国没有狮子?

2024-11-03 13:58:20 76阅读

故宫有养猫的传统,古代中国没有狮子?

石狮子作为看门的雕像,它在人们心目中起到了看家护院,驱邪避凶的效果,但是就像题目所说,狮子并不是中国的产物,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有石狮子的雕像?

其实,狮子虽然不是出生在我国的,但是并不妨碍它来到中国。

故宫有养猫的传统,古代中国没有狮子?

我国最早的狮子记载在《后汉书》中,话说在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之后西域的番邦国家,开始和汉代进行贸易往来。在汉章帝章和元年,也就是公元87年,西域的大月氏(da四声,rou四声zhi一声)派遣使者进贡,狮子就作为贡品之一来到了中国。

后来汉平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作为佛教文殊菩萨的坐骑,并且在佛教经书中,释迦摩尼降世的时候,口中发出的天音也被称为狮子吼,有百兽臣服的意思。

又因为我国古代传闻中,龙生九子,老五名为狻猊(suan ni),形象和狮子差不多,自此,狮子就因为他威猛的形象和狻猊结合变成了瑞兽,开始了他守护者的生涯。

早期的石狮子

最早的石狮子,存在于汉唐时期帝王的陵墓中,用以震慑邪魅,但仅仅限于帝王家,并没有进入寻常百姓的家中,同时,那个时期的石狮子和现在我们眼中的石狮子也有不同,当时的石狮子并没有下面的基座。

石狮子的演变

^山东嘉祥武氏祠堂中石狮子

现存的最早的石狮子,就是山东嘉祥武氏祠堂中,石狮子的形象就是没有基座。在《石阙铭》上明确记载了它是由石匠孙宗于东汉汉桓帝建和元年所刻。

石狮子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百姓家,并且从看坟地的变成看家护院的

这个大约是在唐宋年间,在唐朝,百姓居住的地方,叫做坊,坊间传闻就是来自这边,每一座坊,都有自己的名字,写在坊门上面,而坊门两侧有石块,防止门被垂到等等,工匠们为了美观以及纳福,就在两侧的石块上雕刻狮子,麒麟等祥兽。

宋代以后,坊取消,变成了自己家的宅院,当地有钱人,保留了坊的习俗,请工匠刻石狮子等瑞兽在自家门前,而从这个时期开始,石狮子有了底座,就是仿照之前夹住坊们的夹柱石而来。

自此以后,石狮子从宫廷传入寻常百姓家,从看守陵园的瑞兽,变成了百姓家看家护院,震慑邪魅的存在。

狮子的形象

唐代的石狮子,是走狮的形象,何为走狮,就是站立起来,四肢为预发力冲刺状,威风凛凛,对宵小邪魅有十足的震慑力。

而到了宋代,因为来到了寻常百姓的家中,不仅看家护院,更是一种瑞兽,所以变为了坐狮,当时还流行将铃铛,绣球加入了石狮子的形象中,还有的雌狮,爪下还有小狮子玩耍的形象,寄托了人们纳福,喜天伦之乐的愿望。

我们现在看到的石狮子形象,就是根据宋代流传下来的坐狮,左侧雄狮脚下有绣球,右侧雌狮和小狮子玩耍等等。

石狮子其实有很多种,大类分为南北狮,而具体的种类则由很多

献钱狮

献钱狮的造型是,狮子前胸前挂着一串铜钱,立于门前取招财进宝之意。献钱狮造型可爱,常摆放于寺庙或者祠堂前面。

网球狮

又称为戏球狮,是根据我国传统刺绣图案,双狮戏球而来,狮子戏球被认为可以驱邪避凶,逢凶化吉,所以在民间十分受欢迎,网球狮是两座石狮子都在玩耍着大绣球的样子。

除了特殊的狮子外,还有很多民间自己雕刻的狮子,根据意义不同,形象也是千奇百怪,一千个雕刻师手中有一千个不同的石狮子,不过寓意都是希望自己家能够多一位守护兽,保佑人丁兴旺,招财进宝,驱邪纳福的美好愿望。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故宫养猫最大的作用?

就是可以抓老鼠的作用然后有生气

上新了故宫猫名字?

故宫猫名叫鲁班,它的品种是加菲猫,加菲猫也是异国短毛猫,它的性格比较文静,它的毛发短而厚呈毛绒状、骨骼强壮、身材均称、鼻子短、鼻节高且置于两眼中间、体型较胖、眼大脸圆、颚骨有力、下巴结实、两眼距离较阔,脖子短而粗。

故宫十二美人图中的美人都在干什么?

谢邀。关于这幅《十二美人图》,网上有很多解说,当然错误也都百出。所以在讲解这幅图里的“美人”前,小君有必要先跟大家澄清一些网上对它的错误。

“《十二美人图》是谁画的?”

《十二美人图》在网上解说很多,但几乎都把它名字给说错了,在这里,我们还是以故宫博物院的官方名称来叫它——《雍正十二美人图》, 原曾题名《雍正十二妃子图》,后又改题为《雍禛妃行乐图》。

这幅画原本是画在围屏之上,后来将其拆下进行装裱保护。而关于是谁画的,很多资料里显示是清初宫廷画家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但实际上,雍正皇帝也参与了其中的创作。

当然,这幅画创作时雍正还没当上皇帝,只是皇子,所以有专家指出这幅画应该叫《胤禛围屏美人图》,小君比较赞同这种观点。

“《十二美人图》,画的不是12个美人,而是1个”

这幅长达12米的图画,粗看好像是画了12个美人不同的形态,但据故宫研究专家的考证,它实际上只画了一个人的12种不同形态,而这个人就是雍正做皇子时的嫡福晋,即后来的皇后那拉氏。

“《十二美人图》里美人都在干些什么”

澄清完错误后,咱们来看看这十二个美人都在干些什么?首先,这位女子虽然换了十二套衣服,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汉装。

第一幅——观书沉吟。

女子垂手翻书,似做沉思,仔细一看她的书页,刚好写的是唐代杜秋娘《金缕词》:“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甄嬛传》里安陵容唱的那首。

第二幅——立持如意

女子手持如意,眼睛观赏着庭院中的牡丹,有着“富贵如意”的象征。

第三幅——倚门观竹

女子娇羞的看着门口的竹石花草,似在抒发着叹春情怀。

第四幅——消夏赏蝶

整个画作虽然表现的是女子盛夏赏蝶,但实际上它突出了两个东西:葫芦和萱草,这两种东西都有“多子”,“求子”的寓意,似在抒发女子的求子心切。

第五幅——烛下缝衣

女子在烛下缝衣,展示着自己作为女子应有的“四德”中的“妇功”,窗外有荷花,是女子品德高洁的象征,突然一只红色蝙蝠落在竹子上,寓意“鸿福将至”。

第六幅——桐荫品茶

女子坐在梧桐树下静静品茶,悠然自得。

第七幅——博古幽思

女子静静看着眼前的这些瓷器、古玩,似在表现雍容华贵,也在体会着博古之乐。

第八福——倚榻观雀

女子倚坐在榻上,眼睛是窗外飞来的喜鹊,似在感叹春去秋来时间的流逝,但也在诉说着自己内心的孤寂和羡慕。

第九福——持表对菊

这幅表现的很“现代”,女子手持珐琅表,旁边是浑天仪,这些都是皇家最真奇的玩意儿,而菊花代表了女子的高洁、清白和坚贞。

第十幅——捻珠观猫

女子手持念珠,怡然自得的看着正在嬉戏的小猫。

第十一幅——裘装对镜

女子身着裘装,手持铜镜,对镜自照,似在感叹时光的流逝,她背后有一诗作,最后落款“破尘居士”,这是雍正皇帝为雍亲王时的雅号,表明自己不问权势,乐做逍遥的心态。

第十二幅——烘炉观雪

女子轻轻掀开帷帐,看着窗外的片片雪花和那傲视寒冬的白色腊梅,似在赞颂腊梅的高洁,寓意吉祥、坚贞和福气。

“《十二美人图》,其实是在画雍正自己!”

这《十二美人图》表面上看是画女性,但结合画作创作背景,当时正值康熙帝几个儿子争夺皇位的白热化阶段,而这时的雍正选择“急流勇退,静待时机”,他选择住在权力的焦点之外——圆明园中,通过《十二美人图》中的花草、鸟鱼、竹林、梅花,他想告诉父皇他没有野心,不结党营私;

而在图中,他假借米芾、董其昌的诗来表现自己的有心事,但难以吐露。图中的“美人”,有的拿着铜镜自怜,有的在暗暗羡慕喜鹊的自在,其实都是雍正的内心写照,他心中有郁闷,他担心,他纠结。

同时,全幅图取名《美人图》,实际上是用“香草美人”来抒发自己心中的郁结,因为我们都知道屈原的《离骚》,正是借着香草美人发牢骚、泄怨气的,这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

康熙死了,雍正即位,他做皇帝后仍然爱着这幅《十二美人图》,他下旨要好好装裱保存,也许不仅仅是对图中主角那拉皇后的追思,更是对自己当时争皇位时复杂心理的一种回忆。

它们会在宫里随地大小便吗?

在故宫里的猫还不少,有100多只,这些御猫可不是是随便就生活在故宫中,它们每一只都是被工作人员登记在册的,而且都已经做了绝育,也是属于故宫的一部分。曾经看到过故宫工作人员的介绍,故宫之所以能够600多年依旧被保护得这么好,御猫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故宫都是木质结构,如果有老鼠的话,那么对于这个建筑群的破坏就是很严重的。而正是因为这些御猫的存在,故宫才免去了这个烦恼。会不会随地大小便!猫是可以调教在一个地方固定大小便的!有专门的人员照顾,应该不会吧!这可说不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