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西游翰墨之道怎么升级,为什么现在有的书法家只谈笔法?
梦幻西游翰墨之道怎么升级,为什么现在有的书法家只谈笔法?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为什么现在有的书法家,只谈笔法不谈结体?”书法的笔法和结体是构成书法艺术的两个方面,缺少了哪一个方面都不行。没有笔法是不行的,没有结构也是不行的,因为任何笔法都不是孤零零的,而是在一个单字为单位的结构当中存在的。
清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说:“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和结字耳。用笔古法尚有传,结字古法尽矣。变古法须有胜古人处,都不知古人,却言不取古法真是不成书耳。”
清朱和羹在《临池见解》中也说:“临池之法,不外结体和用笔。结体之功在学力,而用笔之妙关灵性。”
古人这些说法也都没错,书法的核心要害,确实就是笔法和结构。关键是如何把笔法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巧妙合理的安排在我们的书法学习之中,这个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比如说,我们就是按照最佳的结构安排,把《张迁碑》的笔法安排到《曹全碑里,肯定非常别扭,把颜真卿的笔法安排到欧阳询的笔法里边去,这个也肯定不合适,那么,把欧阳询的笔法再安排到虞世南的笔法里,就更加不伦不类了。所以,笔法和结构它是互相统一的,是书法艺术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每一种字都有自己的笔法。图片中为欧阳询、赵孟頫、《曹全碑》、《张迁碑》中不同的笔法结构而且,结构的规律是相同的,例如对称穿插避让等等。但是笔法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这是我们对书法艺术从结构到笔法认识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转变。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笔法不是孤零零的笔法,结构是对笔法的整合和统一。
那么,到底笔法重要还是结构重要?这对于书法理论研究来说,没有绝对的第一,但是有相对的第一。
古人最早一直是把书法的结构作为重点来研究的,例如传说最早是欧阳询提出的间架结构36法,就是最早的书法结构理论。
欧阳询的结构36法这个理论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过时,我们仍然在采用这样的基本理论,因为结构这个书法理论,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一个问题,因为你一看,它就摆在那了。是左右结构的,就是左右结构,是上下结构的,就是上下结构,是上上中下结构的,就是上中下结构,是左中右结构的,就是左中右结构,这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我们要把这些结构把握好,运用好,也是不太容易的。
不过,在书法学习当中,结构始终不是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到底结字(结构)重要还是笔法重要?赵孟頫的回答是:“用笔千古不易”,就是说用笔自古以来是最难的。
虽然自从赵孟頫提出笔法第一之后,结构的问题仍然是书法家研究的重点,比如说清代黄自元提出的间架结构92法,就是对结构的一种研究和进一步的推进。
不过把结构搞得那么复杂,列出92法,也过于的繁琐主义了。所以,对于结构的研究,绝大多数的书法家,也基本上仍然维持在欧阳询36法这样一个基本点上。
事实上,真正对笔法有研究,还是我们现在的事情。我们今天对笔法的研究过程当中发现:笔法本身它有自身结构 这个结构,是要用笔法来完成的,就是我们如何起笔,如何行笔,如何收笔。这个在每一个笔画中都存在的循环往复的单元结构。这就是笔法的基本结构。
不论什么样的书法,比如说,是篆书,是草书,是隶书,是行书还是楷书?所有的书法的笔法,都逃不脱它是由起笔、行笔、收笔、来完整的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笔法自身的结构,如果在学习书法的过程当中,我们掌握好了笔法自身的结构问题,那么剩下的它的大结构,也就是结体问题,我们就会迎刃而解了。
那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道理呢?这个道理其实也不复杂。我们知道,我们做一个家具,你的尺寸要合理,要准确,同时,要把零件就是单件要做准确,做准确之后,我们就开始结构它了,因为每一个零件都很准确,这一套起来,就恰到好处,不用说它结构也都是非常准确的。
但是问题在哪呢?就是,如果我们的零件做错了,尤其是零件的细节做错了,榫卯该大的没大,该小的没小,该圆的没圆,该方的没方,那么,这个时候你再结构的时候就怎么样呢?就错卯接不起来了,对吧?
新中国最早时期,上海科学电影制片厂,出过一个书法教育片叫做《写好毛笔字》,这是1963年制作的一个书法教育片。
前几天我刚刚在头条上看到这个电影教育记录片。这个片子是由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做顾问的。
这个书法教育片就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首先要把零件做好,就是我们先把笔法要做好,然后再把结构调整好,相对来说结构的调整要比较容易一些。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虽然把零件做好这个原则没有错,但是在细节上,沈尹默先生1963年这个时代,还没有具体提出来笔法是由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构成的,还没有这样一个完整的理论表述。
但是,今天我们教书法的大多数都在用这样一个理论去学笔法,这就是现代人为什么要重视笔法而没有太强调结构的原因,道理很非常简单,就是说,如果把零件做好了,我们把它套起来那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如果你就是有这个结构,但是零件不对,它进不去,套不上,不舒服,还是达不到自在合理的结构,所以,要想把结构完成的很美,零件儿做好,非常关键。
那么,是不是我们因为注重笔法,就不注重结构了?那当然不是。笔法完美只是写好字的第一步,结构是第二步。
让我们能够初步的把书法安排的平平稳稳妥妥贴贴,这是我们对初学阶段的要求。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学习书法,就是要达到笔法合理,结构合理,那么,相对来说结构确确实实它也比较简单。
比如说,对称不对称,笔画的安排匀称不匀称,比例合适不合适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很难,如果我们做到了零件制作的完美,那么再把结构做得很完美,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很多书法之所以不够精彩,原因就在于它的笔法不是很精彩。所以一个字的灵魂就在于笔法精彩。
我们来看看笔法的结构有多重要。
如果我们从整体上看一个笔画,它包含的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步骤,但是这三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当中要完成自己确切的具体的任务,是比较不容易的,也是非常难的,我们学书法的第一步最难的就要是把笔法写好,这是书法基础的基础。
1.我们首先看起笔
起笔有各种各样的起笔方式,由露锋起笔的方法;也有藏锋起笔的方法;有侧锋起笔的方法;也有中锋起笔的方法,在不同的字帖上面,起笔的用笔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临摹字帖的时候第一眼要首先看出来它的起笔是什么样的笔法,把这个笔法写准了,那么,这个起笔就会起得非常成功。
笔画的起笔非常重要。它是一个笔画的头,如果这个头不是很漂亮,没有力量,那么身材和它的脚的美感和力度就要大打折扣。严重时会影响一个笔画的整体形象。这就是笔法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下第一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帖上面,它的起笔是什么样的一个形态,怎么样用笔才能得到这个形态,就要把握好我们第一个笔画的第一笔用笔。
2.我们再来看看行笔
行笔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简单不等于单调。为什么说行笔部分比较简单呢?因为行笔主要是顺锋状态下运笔的,它不用太多的调锋,它只是可以在行笔的过程中,产生的提按比较多。
把笔提起来,这个笔画就细,按下去,这个笔画就粗,提按用笔就是这样一个规律。因为在行笔的过程当中,笔毫都是很顺的,所以我们也叫做顺锋用笔。
行笔也有自己的难度,他的难度就在于提案。
比如说,我们写这个横画,这个横画起笔之后,我们看:一般来说都是两头粗中间细,那么在这两头,粗的两头就是开头和结尾部分是粗。
而开头的头一段,它是先粗后细,后一段是先细后粗,这本身就是要用提按完成的,这个提案按的技巧,如果掌握不好,那么,这个笔画的力度和美感就不会出来,这是行笔的难度,我们仅仅是列举横这样一个笔画,还有其它的笔画,像撇啊,竖呀,横折钩呀,等等,他各有各的难点和难度,我们在行笔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用笔的提按关系,就能把笔法解决好。
行笔这个笔法,在草书当中,是运用难度最大的,书法的艺术性表现力也发挥的更强,只是在楷书和行书当中体现的不是那么突出,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慢慢的去体会,认真的去研究。
3.最后我们再看看收笔的难度
收笔也是笔画结构当中难度比较大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这里我们简单的说一说起笔和收笔的特点。
书法,除了篆书之外,隶书,行书,楷书和草书,它的起笔部位和收笔部位是最有书法特点的,所有书法家的个人风格的主要特点就表现在起笔和收笔部位的特点上面。
宋徽宗瘦金体书法起笔收笔的装饰性很强,突出了笔法特点和个性记忆我们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比如说宋徽宗的瘦金体,你看看他的起笔和收笔,起笔是顿笔,收笔也是一个顿笔,非常的清楚,非常的有个性,还有其它字体,如隶书的蚕头燕尾,违背的横切挑画,这都是书法字体风格个性的特点,形成个人书法风格特点的地方,就在于起笔和收笔部位具有的笔法装饰性。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收笔是一个非常有价值有难度的一个笔法。
它的价值就在于,既要把一个笔画的特点写的完整、有个性,又要关顾下一个笔画的起笔位置做准备。
书法用笔,除了起笔之外,关键就在于收笔了,所以这一笔一定要写好,如果写不出这个笔画,最后一笔的完整完美和个性来,那么这个笔画的特点我们就写不出来了。如果写不好收笔这一笔,那么,一个笔画的完整性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笔画就失败了,前两起笔行笔我们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起笔写的是对的,行笔写的也是对的,但是收笔没有写好,这一个笔画就失败了。
米芾行书,看撇藏锋收笔,横画起笔呼应,收笔部位把竖画起笔送出去。再一个,收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承上启下,在收笔这个位置虽然完成了完成了这个笔画的书写,这是不够的,还要准备和下一个笔画的连接,所以,我们在行书里面经常看到,上一个笔画写好之后和下一个笔画连接的时候,往往就是上一个笔画的收笔部位和下一个笔画的起笔部位密切联系,那么这种连带关系,我们也把它叫做是“接笔”关系。
所以我们练习书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三个笔画,就是起笔,行笔收笔。
尤其是收笔,他承担的任务比较多,在不同的书法里边,他的笔法的韵味不太一样。
比如说,在隶书和楷书当中,它的那个韵味和下一个笔画连接,我们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在行书和草书里,非常重要的就是上一个笔画的收笔和下一个笔画起笔的连接点,而这个连接点,就反映出了书法的流畅之美和速度之美,这些,都不是我们在结构当中能够解释清楚的,而是一个笔法问题,而且是笔法决定结构的问题。
目前我们在书法教学当中,大家都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就是都知道笔画的结构,是由起笔、行笔和收笔构成的,但是我们在具体教学的过程当中,比较注重起笔和收笔,对行笔的认识不够充分,这是需要我们加强一下的。
但是,我们刚才说的起笔、行笔、收笔,在书法当中是只是完成了一个笔画,还不能保证你解决好完成一个字的结构的问题,要把一个字的笔法完整的来完成,我们再加上一个笔法叫做“接笔”。
4.“接笔”是个什么概念
实际上,前面我们在说到收笔的时候已经提到了,就是说在上一个笔画收笔的部位转移到下一个笔画,确定起笔部位的时候,要注意研究字帖中的这样一个法则,这就是“接笔”的意识。
尤其是在行书当中,我们常常会看得见,上一个笔画和下一个笔画的连接点儿,虚虚实实交融一体。给人一种流动而波澜起伏的美感。我们把上一个笔画和下一个笔画,相呼应的连接点就叫做“接笔”。
如果我们是在写楷书,不像行书那样连接点看得很清楚,但是这个连接点是存在的,我们一定要注意上一个笔画在接笔完成以后,下一个笔画起笔的时候和上一个笔画的连接点在什么位置,这就是“接笔”。一个字就是靠接笔的准确连接来实现结构的。
所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讲,只要我们善于注重书法的接笔问题,那么结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书法可不可能速成?
书法可不可能速成?答案是否定的。书法班个别老师这样说,也是为了迎合某些家长或个别人急于求成的心理。事实上,几乎没有靠写字板或高科技练字工具能练好字的。所以,练字既要吃苦也要定心,既要动手更要动脑,方能成器。
本人简军海(头条号 娱满堂)练字几年有感而发,练好字必须经过的三步曲:一是笔画基本功,八种基本笔画及衍生笔画正确写法要牢记在心;二是掌握各类结构的字的结字规律,如首点居正,点竖直对,多横多竖等距等等,要做到烂熟于心熟练运用;三是谋篇布局,博古通今。创作书法作品必须掌握,融会贯通。
练字很辛苦,书友需努力;练字很有趣,一旦入了门便会乐此不疲!
欢迎书友交流(jjhjfc123)
李叔同的字好在哪里?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一样的人物,留学日本接触过很多西方国家的文学、美术以及音乐,成为了早期引进西方文化艺术的神一样的存在,他的字被广大人民所喜爱,书法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都有不同程度的喜欢。我非常喜欢大师的书法作品,现在谈谈我对李叔同书法的认识和理解。
壹-前期书风李叔同未出家之前的字主要吸收了魏碑的笔法与结构。整体字形矮而稳固,结字严谨。魏碑取法《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等,气势宏大,线条沉着冷静。其功夫之深厚,气韵之高古,临摹之准确,在我所闻所见清代以来的书法家里面,当属第一。
贰-中期书风这个时期主要是指李叔同刚刚出家后的风格。这个时期大师的书法作品风格中正平和,优雅工整,柔和细腻但又不失刚正劲健。 笔法流畅自然细腻,亦刚亦柔和谐宁静。 有时候也常常带着红尘的情绪和痕迹。
如“放下”二字,结字严谨,笔法讲究,线条有力,虽言放下心无挂碍但字的火气还在,到底放下还是放不下引人深思。
这个时期的书法作品在技术与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十分喜欢。
叁-晚期风格弘一大师晚年书法风格大变,除去了俗世尘滓,只剩一片干净。
心境寂静无声,不在意笔法,稚嫩简淡,绝假纯真,从字面上看到的是一颗返朴归真的心。
但无法胜有法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我们俗世之人很难领略其中奥妙。我只是欣赏这种风格,但不太喜欢一般人学习临摹这种风格,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纯粹的精神生活,学也学不到精神。
肆-总结李叔同的字早期多见临习之作,中期逐渐糅合杂家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内容多佛教经文谒语,晚期出现脱胎换骨的变化,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
李叔同的字好就好在他的传统功夫极深,又能消而化之为己所用,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深挚的情感,加上他本人传奇的一生,极其认真的性格,最终形成了大师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风格。
怎么去评价赵子龙的一生呢?
赵云一生不被重用
其实说是不被重用,只是按照当时那个年代武将主要以战场立功为基准,如若按今天人的看法刘备恰恰是特别看中赵云,或者说是更相信赵云,相信他的处事稳重,相信他的忠肝义胆,才会放在自己身边担任保卫工作!
大家都熟知的,赵云赵子龙,可谓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武将了,史书上记载的赵云,不仅长相帅气,武功更是厉害的不行。赵云的武功这么高,不仅能与吕布大战三百回合,也能抱着刘备儿子冲出曹营!这两件事让曹操知道了,异常的欣赏赵云。
赵云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原因是刘备没有给过赵云什么兵让他带兵打仗,所以后来赵云就有点后悔自己当时的决定,我为啥要跟着刘备呢?想着想着,跟着刘备已经长达30多年了,赵云的功夫让赵云给刘备立下了很多功绩。刘备把赵云当成了自己的“保镖”,去哪儿都带着!
刘备这个人,在遇到马谡的时候,就一句话拆穿了马谡。刘备有了赵云的跟随以后,赵云做了一件事,从曹军中抱着自己的儿子回来,一路过关斩将,杀敌无数,把自己的儿子救了下来,刘备感动的不行啊。这样证明了赵云的忠心!刘备心里觉得赵云只是一介武夫,没有什么头脑,更别说足智多谋了,但是实际上赵云还是很有头脑和领兵能力的,被刘备埋没了!
在刘备的手下,赵云不被重用,这一点其实很正常!因为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一个比一个厉害,后来跟随的兄弟,肯定比不上自己结拜的三兄弟了,刘备对人还是有区别的,对于兄弟的话,他采纳的意见也是不同的,亲兄弟会关系好一点,对于赵云也就是上下级关系!
刘备在关羽死的时候,痛心疾首,难受的不行,一怒之下非要北伐。作为自己最信任的武将,赵云应该带着兵去,但是赵云拒绝了,并且给刘备建议“不要北伐”。说刘备这是生气做的决定,直接挑明了刘备这么想这么做的原因,可是刘备却一意孤行,赵云一点面子没有!
唉,对于赵云来说,战死沙场可谓是最伟大的归宿了,如果在战场上完成自己的使命,哪怕是死了,也无怨无悔了。赵云一生没有被重用,直到自己去世前说出两个字“北伐”!这两个字让诸葛亮听到后,非常惭愧!心里难受的不行!
谁能介绍下梦幻西游翰墨之道怎么升级?
多读书可以升级翰墨之道。。善本三万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