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xk助手,写文章可以在哪里投稿?
英雄联盟xk助手,写文章可以在哪里投稿?
这个问题是我很关注的!
之前记了一大堆投稿公众号!
摩拳擦掌要去投稿,然而提起笔发现大脑一片空白……
后来仔细思考之后,认为要投稿先要学会分析自己擅长哪一方面?再重点从这方面去努力!
如果自己写作能力不是特别好,那就去学习,只要有心,一篇一篇练习,耐心点!你就会看到想要的结果!
投稿也可以选择今日头条,或者在悟空问答回答问题!
只要你的文章坚持原创,开通头条号,你的文章就会为你带来持续的收入,不会文章也可以发look,只要look有趣,点击是很乐观的!
悟空问答,只要你每天努力回答问题,就有可能被悟空问答认可,开通红包功能!越优质回答能带来的效益越高!
没有开通悟空问答红包功能的人,可以让已经开通的用户邀请回答问题,就能开通!
每天花费一两个小时回答问题,就能收到一些红包!一些答题达人一天收入能有上千元!
我这个号是已经开通的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私信我邀请你开通!
当然如果觉得投稿更适合自己的,那就勇敢投稿吧!期待有一天能在公众号读到大神的文章!
在这里附上网友分享的投稿网站以及公众号,感谢这位网友,受益多多!
为何蜀汉人才凋零的这么厉害?
廖化出身荆州沔南(今湖北洪湖)的豪门世族,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廖化是关羽的主薄,相当于秘书长,而且是文官。
因为关羽的败亡,导致蜀汉的荆州三郡全部归属东吴,廖化为了生存,只得暂时投降东吴,之所以说暂时,就是因为廖化在得到机会后,通过装死骗过了东吴,带着自已的母亲上演了一出”千里携母归蜀汉“的故事。
没错,廖化是投降了东吴,可那是为了保全性命而做出的迫不得已的行为,两汉以“孝”治国,就连推荐人才也有“孝廉”这个职位,无不说明“孝”在两汉时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廖化其人,至少在道德上称得上“忠孝”两全,带着母亲逃离是“孝”,回归蜀汉是“忠”。
之后,刘备在秭归遇到了一路向西投奔蜀汉的廖化母子,对于这样一个忠孝两全的人物,刘备不仅相当高兴,而且相当感动,因此刘备直接提拔廖化为宜都郡太守,廖化从主薄的职位一下子提拔到太守的职位,相当于今天从市长秘书一下子提拔为市长,这提拔速度简直是连升三级,当然了,这样的提拔与才能无关,而与道德有关。
刘备在夷陵大败后,廖化也随同刘备退回蜀汉,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开府治事,廖化被任命为丞相参军,历任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廖化的升任一方面是因为自已的道德水平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先帝刘备已经提拔过廖化,千万不要拿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当时的做官标准,在两汉时期,有才能的人可以举荐为“茂才”,有道德的人可以举荐为“孝廉”,无论是“茂才”还是“孝廉”都是进入仕途做官的前提。
当然了,如果廖化仅仅只有道德,也不能够在蜀汉身居高位,廖化在诸葛亮主政期间,才能开始显现,并且蒋琬曾经推荐廖化为“茂才”,这可是才能的体现,而廖化才能的最大体现,则是在诸葛亮去世四年之后的一次战争中。
公元238年,也许是廖化首次领兵作战,进攻魏国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同时魏国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兵分两路夹击廖化军,廖化不难成功的化解了魏国的攻势,而且在交战中击败游奕,射杀王赟,这可能是廖化一生中最辉煌的军事战绩了,实现廖化由文官向武将的完美转化。
之后廖化多次随姜维北伐,但并无建树,并且廖化一直反对姜维的北伐政策,认为劳民伤财。
公元259年,蜀汉灭亡的四年前,廖化升任右车骑将军,授予节符,兼领并州刺史,与左车骑将军张翼并列成为蜀汉自姜维之下的两大车骑将军,而这时的廖化已经年近七十岁了。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廖化官职的不断升迁,身居高位,确实说明了蜀汉的人才断档,年近七十岁的人,还在担任蜀军的重要武将职责,而年轻一代却后续无人。
蜀汉人才断档,年轻一代后续无人,只能是廖化这样七十多岁的老人身居高位。
这句话当然是说蜀汉人才凋零,无人可用。实际上廖化的能力非常不错。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肯定很多人都听说过。不过对于廖化的认识,估计大部分人都只是从《三国演义》上得来的印象,认为他不过是个三流武将,并没有什么太出彩的表演。但是在正史上,廖化的记载虽然不多,但是他的能力还是非常出色的,甚至还击败过名将郭淮。
千里走单骑
廖化是襄阳人,原本是关羽的主簿,只是一个低级官员而已。吕蒙袭取荆州,关羽兵败身亡以后,廖化只能暂时依附在东吴属下,这一待就是一年多。不过廖化对刘备很忠心,因此他想了一个办法逃离荆州,就是诈死。
廖化的表演很成功,他诈死以后大家都信以为真。于是趁着没人再注意自己的时候,廖化带上自己的母亲日夜兼程逃往益州。结果廖化到秭归时,恰逢刘备伐吴。刘备对于荆州旧部主动来投非常高兴,认为廖化忠心耿耿,而且智勇双全,于是任命他为宜都太守。
廖化借此实现了人生第一次大飞跃,后来更是步步高升,一直做到了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击败名将郭淮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九月,时任阴平太守的廖化奉命攻打守善羌侯宕蕈。雍州刺史郭淮并没有把廖化放在心上,命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分别率军从夹山东西两路进军,想夹击廖化。
结果廖化却趁着魏军兵力分散的机会,先率军击破游奕驻守的营垒,再带兵攻击王赟。王赟在混战中被流箭射中而死。魏军大败,郭淮这次救援行动以失败告终。
郭淮也是魏国后期的名将,却败在廖化手里,可见廖化的能力不错。
劝谏姜维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率大军出狄道,廖化认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姜维的谋略又不比对方更强,此战必败。后来正如廖化预计的那样,姜维果然被邓艾击败。由此可见廖化的眼光也很准。
力守桥头
在魏灭蜀之战时,廖化已经年过七旬,不过还是老当益壮,率军冲杀在一线,率军去沓中接应姜维。当廖化途径阴平时,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魏军三万多人进攻桥头,想切断姜维退往汉中的退路。
廖化此时手下只有几千兵马,不过他还是将魏军挡住,坚守一个多月,保证了姜维的退路。后来他又和姜维一起守卫剑阁,挡住了钟会统帅的魏军主力。直到邓艾从阴平小道杀入益州,兵临成都,刘禅投降,廖化才不得不跟着降魏。
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到,廖化的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而廖化以七旬高龄还要上阵厮杀,和他并肩作战的姜维、董厥、张翼等人也是年纪一大把。所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很明显不是在说廖化的能力有问题,而是蜀汉人才凋零,缺乏新生代。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弄清楚“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话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看,这话的意思是说蜀汉已经没有大将了,连廖化这样的人都能拿来当先锋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廖化的能力很差,同时还感觉蜀汉已经没有人才了,但问题是,廖化很差吗?
实际上廖化并不差,虽然不能作为名将,在史书《三国志》也没有传记,但廖化的一生显然是传奇的一生,他见证了蜀汉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过程,同时廖化也是文武双全的将领,论文,他最早就是关羽的主薄,之后因为千里离吴投蜀,被刘备封为宜都太守,当刘备在夷陵大败时,廖化还神奇地率领一支军队成建制地撤回益州。
廖化
论武,廖化曾在阴平郡太守任上击败了魏国广魏郡太守游奕,杀死了南安郡太守王赟,在蜀汉灭亡的那一年,廖化已经做到了蜀汉政权的右车骑将军兼并州刺史,算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与廖化在同一时期的将领还有左车骑将军兼冀州刺史张翼、征西大将军宗预、镇西将军胡济、巴东太守罗宪、建宁太守霍弋、大将军姜维等人。
其实,蜀汉后期也是有人才的,但不如初期的人才那么多,这不是蜀汉一家的现象,在魏国与东吴,人才也是凋零得厉害,三国都是远远没有初期的人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三国人才凋零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这里只分析蜀汉。一个政权想要维持人才的持续,就必须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要有一个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这样才能让人才源源不断补充进来。两汉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到了魏晋时期是九品中正制,刘备和诸葛亮主政的蜀汉仍然是采用两汉的人才选拔制度。
2、要有培养人才的大环境。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初期是一段乱世,乱世之中诸侯争霸,每个生在乱世之中的人都会被迫选边站队,同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助不同的诸侯,这样就会形成百家争鸣的状态,人才就会涌现得越多。
三国乱世
一般来说,越是乱世,人才越多,越是和平时期,人才越少,三国中后期,战争只在三国的边境发生,三国内部基本上没啥战争或者很少有战争,这样的环境之下,也只能涌现出一些在边境战争中大出风头的人才,比如邓艾、钟会、姜维等人。
3、人才选拔的范围。蜀汉人才选拔的范围是最窄的,因为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当政,蜀汉统治阶层只能从外地人中选择,而这个外地人基本上是指当时的荆州人。
这是因为蜀汉的政治决定的,蜀汉与东吴政权一样,都是外来政权,但是,东吴政权从孙权开始实现了江东政权的本地化,与本地人融合在一起,而蜀汉政权却一直是外地人(荆州人)打压本地人(益州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刘备集团最早的根基是在荆州,刘备集团早年的政权骨干就是荆州人,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这批荆州人来到了异乡的益州,就面临一个政治问题,如何管理益州?
魏蜀吴三国鼎立
蜀汉集团选择了一条与东吴完全不同的政治路线,东吴是政权本地化,而蜀汉是政权外地化,因为刘备和诸葛亮担心让本地益州人融入政权,就对蜀汉统治产生威胁,本地人在益州有人、有钱、有地,如果再有政治权力,那以刘禅为首的皇帝有可能无法控制这些本地豪强集团,那样的话,政权就会被夺走,所以刘备与诸葛亮制定了由外地人主政益州的政治路线,而蜀汉的统治阶层就必须得从外地人中选择,最好是荆州人,其次是东州人,再次是中原人,反正没有或者很少益州人,即使有益州人,也大多是从寒族产生。
那么益州的荆州人或者外地人从哪里来的?
比如说东州人,是指从长安及首都三辅周边地区南下益州的人,因为长安及附近经常发生战乱,所以有大量的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逃到益州,这批人被称为东州人,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法正、孟达。
张松与法正
再比如中原人,是指从中原地区经各种原因到达益州的人,有的是到益州投靠朋友或者亲人,有的是到益州作官,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吴懿、吴班、伊籍、刘琰等人。
而益州最多的恐怕就是荆州人了,因为刘备从公元201年投靠荆州牧刘表之后,就一直待在荆州,不断的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曹操南下后,刘表去世,刘琮投降,紧接着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破曹操,刘备在战后得到了荆南四郡,再加上借来的南郡,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这些地盘全部在荆州的土地,初期是五个郡,湘水之盟后还了两个郡给孙权,只有三个郡了。
正因为刘备政权最早是建立在荆州,所以刚建立时,政权中的人物绝大部分是荆州人,包括诸葛亮也是与荆州有重大渊源的人,诸葛亮虽然是山东人,但他的亲戚全是荆州人。
荆州人第一次大规模进入益州是在刘备在公元211年受到刘璋邀请,率领万余人进入益州,这一万多人基本上全是荆州人,之后这批人成为蜀汉统治阶层的主要人物,这其中包括了魏延、黄忠、庞统、霍峻、邓方、冯习、张南、马良、蒋琬等人。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荆州人第二次大规模进入益州是在公元212年底,刘备当时准备攻打成都,命令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率军入川协助作战,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至少也率领了2~3万人的兵力进入益州,这些人基本上也全是荆州人,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诸葛亮(半个荆州人)、刘封。
荆州人第三次大规模进入益州是在公元219年前后,关羽北伐襄樊之际,孙权在背后偷袭了荆州三郡,蜀汉兵败关羽被杀,一部分不愿意投靠东吴政权的荆州人逃入益州,这些人中包括了廖化等人。
经过三次大规模的荆州人进入益州,之后这三批荆州人就成为蜀汉政权提拔中高级官吏的范围,虽然三次有荆州人进入益州,但总人口也不过4~5万左右,算上他们的家属和后代也不会超过10万人人,所以要让蜀汉在这十万人中选拔人才,其实范围是非常窄小的,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蜀汉人才凋零非常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