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天虫之末日浩劫,大家推荐几部经典的二战题材的电影?
百战天虫之末日浩劫,大家推荐几部经典的二战题材的电影?
二战经典电影,在我心目中的前15分别是:1、《美丽人生》;2、《辛德勒的名单》;3、《西西里的美丽传说》;4、《兵临城下》;5、《敦刻尔克》;6、《拯救大兵瑞恩》;7、《鬼子来了》;8、《朗读者》;9、《钢琴家》;10、《至暗时刻》;11、《英国病人》;12、《珍珠港》;13、《血战钢锯岭》、14、《再见萤火虫》;15、《我们的父辈》(电视电影)。我看回答中有小伙伴已经列举过《美丽人生》的好,这部由著名导演罗伯托·贝尼尼于1997年执导上映的一部二战题材影片,一改传统反战题材的固话模式,藉由美好的父子视角告诉我们普通人:即使生活在悲惨世界,也要勇敢而又骄傲地笑着,这部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毫无疑问是经典中经典,溢美之词已经有诸多评论大家夸赞。今日我只想聊聊以上15部中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5部。第1部:中国电影《鬼子来了》虽是一部禁片,但毫无疑问绝对是姜文最好的电影作品,国产影片的良心之作。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是对日军侵华罪行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对崇尚爱国主义的“我们”的一种警醒。两相对照的历史反思,让《鬼子来了》带着一种“血淋淋”的真实,至今回想起来都给我一种背脊梁发冷的毛骨悚然之感。也许正因为这种真实与反思,以至于《鬼子来了》至今仍然是一部禁片。片子给我的另一观感,阴翳着,想要发泄,却也如鲠在喉;想要寻找希望,却也找不到一丝光亮,就好像读鲁迅的《药》: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如果你有兴趣看一下那段悲惨历史的B面,至少我们可以试着来看一看《鬼子来了》。第2部:意大利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部画风清奇的战争题材电影,“美丽的女人因为太美,男人们想吃她豆腐,女人们嫉妒她的美貌,战争爆发了!美丽女人的男人上了战场,这下美丽女人惨了,被各种欺负,战争结束了,女人也被整得好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藉由性感少妇玛莲娜的故事,诉说战争中的人生百态,性幻想与丑恶人性杂糅在一起,使得全片呈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且哀。美的是莫妮卡贝鲁奇这个性感尤物饰演的玛莲娜,风吹来,花在动,裙裾也在动,多少人为之销魂与心醉;哀的是,她的美成为一种罪过,只能被男人消遣,被女人嫉妒和唾弃,战争一来,美成为千夫所指。战争已经够恐怖了,但是有一种残忍比战争还要恐怖,便是变态的人性。第3部:美国电影《敦刻尔克》我喜欢它的理由,在于“多线叙事”的方式来呈现一场战役的“山雨欲来”。影片没有渲染暴力血腥的战争场面,以及刻意煽情等战争片套路,而是以海、陆、空三个不同时空交织的故事结构,步步为营地加强紧张感,来展现情节的紧迫感,以此推动剧情发展,各种人性光辉都在这张情节网中得到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还有一点,就是这部电影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鼓吹,而是用全景式地画面,精致考究的细节,真实呈现战争的命悬一线,使得这部影片能够从一众抗战影片中,流泻出独树一帜的气质。当然最重要的是,诺兰出品,品质保障。第4部:日本电影《再见萤火虫》估计有十之八九的盆友认为这片为“宫崎骏”作品。事实上,导演为高畑勋,与宫崎骏齐名,俩人还一起共同合作过《天空之城》《风之谷》等多部动漫。《再见萤火虫》是高导1988年的作品,这部灾难动漫电影细思极恐,讲述二战后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死浮沉,藉由小人物的生死来反映战争残酷与无情的深刻主题。影片开始就是战败后的日本,满目疮痍,战争中的遗孤哥哥清太和妹妹节子相依为命,尽管生活清苦而又寒碜,但是哥哥将所有的悲伤扛起,在纷乱的废墟上为妹妹擎起一片晴空。美好的画面,就如同《美丽人生》中的父亲为儿子编织的“童话世界”。然而,现实就如同萤火虫的微光,终在一波又一波的轮番轰炸中,最后也化为一缕青烟,灰飞烟灭。这部以“死亡”为主题的动漫电影,充满了对生命的无限渴望。每次看都不免让人落泪,生而为人,众生皆苦。第5部:德国电视电影《我们的父辈》是迷你剧,但3集的容量,让我看到一部高品质的电视电影。应该是我这一两年来看过的比较出彩的战争影视作品,而且是德国人拍的二战电影。影片主要讲述5个生活在柏林的年轻人,因为战争爆发不奔赴战场、各奔东西的人生沉浮故事。当然,“反战”是这部电视电影主要试图表达的情绪之一。德国人对战争的反思,向来比某些民族要更加彻底与直白。故事本身并无太多新鲜感,交错的人生,改写的命运,我最喜欢《我们的父辈》的原因在于,这部片子极好地将战争背景下小人物生存的那种无力感展现出来了。对普通人而言,战争无输赢,只有悲伤与苦痛。另外,我很喜欢片中的男二演员汤姆希林,最近他参演的《无主之作》同样与二战有关,也是一部优秀作品,推荐给大家。以上。
历史上的女将军梁红玉是确有其人吗?
确有其人。梁红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
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梁氏的主要事迹记载于据宋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韩世忠列传》、《续资治通鉴》等史书,以及韩世忠墓志、神道碑《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等文献。而源头可能是成书最早的《要录》,《要录》共有6处提到梁氏,主要涉及四件事。
梁红玉最后的人生很让人纠结,因为说法太多,不好总结。《杨国夫人传》记载“绍兴五年,忠武进少保,授武宁安化军节度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杨国在军中襄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抚集流散,通商惠工,山阳遂为重镇。”韩世忠被任命为武宁安化军区司令,驻扎楚州(今江苏淮安)。梁红玉作为家属,当然也要跟随自己的丈夫韩世忠赶赴防守地区。将士以淮水为界,在原来的老城的外面又新盖了一座城,用来抗击金兵。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经过战乱的浩劫,当时的楚州已经是“满目疮痍”,
军民食无粮,居无屋,梁红玉和韩世忠夫妻二人“你耕田来我织布”,要共同“靓丽新楚州”说是梁红玉亲自用芦苇“织蒲为屋”。夫妻二人带领居民去找野菜充饥,在文通塔下的勺湖岸变,发现有马在吃蒲茎,便亲自尝食,这颇有“神农氏尝百草”的感觉,经“检验合格”后,发动军民统统采蒲茎充饥。所以现在淮河一带的人吃“蒲儿菜”,相传就是从梁红玉这里开始。蒲儿菜因此称作“抗金菜”。不过现在淮安人吃蒲儿菜越发精细,变着花样吃,成为了一道美食,但根子,是从梁红玉这里来的。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军民同甘共苦,经过苦心经营,终于创出了“美好新天地”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想来,二人坐在桥边,看着夕阳下他们辛苦建成的楚州,相信,感慨颇多吧。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觉得,从我的角度来看,梁红玉应该从“四有”去评价,
1、“有魄力” 梁红玉是一个有魄力的女子,思想和心理很开放,有能“豁出去”的本事,他能够一个人独当一面,不惧战场险恶,不怕枪林弹雨,而且一个女子,还带着一个孩子,星夜兼程的去给远方的丈夫送情报,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因为一旦事情败露,那就必死无疑,这也来源于梁红玉天生的一种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当然,也受她早年遭遇影响,锻造出了梁红玉那样一种坚强不屈的性格,顽强拼搏的精神,她能够“拿得起”,也能够“放得下”,为天下苍生,为黎民百姓,也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拼,是值得的。
2、“有定力” 梁红玉还是一个有定力的女子,遇事不乱不慌,苗傅囚禁他,就差把刀架到她的脖子上了,它还能够冒着风险,去传送情报。黄天荡大战,又是擂鼓助阵又是摇旗指挥,她都不怕一箭飞过去她拜拜了,可见这个女子胆识过人,有沉着镇静的内心,有大将之才。
3、“有功夫” 这个不用说,梁红玉自然是武艺超群,父亲、叔叔都是武人,老公又是百战名将,加上从小就有“二百步穿杨”的本事。其实,正是因为梁红玉有工夫,才让她“不怕”,且让她练出了武人的性格。
4、“有妇德” 如果梁红玉只是个武人的话,不符合他“汉族”女子的身份,在她身上更重要的是从她阳刚的外表后,展现出的一种“德”。首先,她能够不让丈夫为自己而牵挂,她不仅不是韩世忠的累赘,反倒是他最得力的帮手,让自己的丈夫引以为豪,这是第一“德”;其次,她能够以国家社稷为重,放下自己的生死安危,去拯救摇摇欲坠的大宋,这是第二“德”;最后,他善于团结民众,能够给民众起带头作用,为百姓着想,发挥作为一个妇人应有的本领,就是料理大家的生活,包括去找那个“抗金菜”,这是第三“德” “众说落定尘埃去,千古挣纷后人说。”梁红玉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想,梁红玉不是一个人,她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执着,她是中国古代男权社会中,藐视一切黑暗深处的光芒。
有道是:
胭脂淡抹出京口,志挽天倾战楚州。
金山桴鼓威海内,淮水浮图殁巾帼。
肠流身碎浩气存,首悬胴曝顽敌羞。
一心只怀男儿志,无限家国往来愁。
西游记中九尾狐狸为什么有太上老君的幌金绳?
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路过六百里平顶山,唐长老手下头号金牌打手孙悟空着实被金角、银角两兄弟给调戏了几番,他们武力值也不见得多高强,勉强跟美猴王打个二三十个回合,真正使孙猴子忌惮的,正是他们手中握有的五件来自道祖太上老君的宝贝:七星剑、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芭蕉扇和幌金绳。
金角、银角是太上老君的守炉童子,有这些神奇的宝贝不难理解;可是,为什么压龙山九尾狐狸老太太也会有道祖的随身物幌金绳呢?幌金绳是太上老君的一根裤腰带,这种完全私人空间的私生活用品,怎么就落到了一个凡间女妖精的手里呢?更诡异的是,这个金角银角唤作老母亲的九尾狐妖法术平平,基本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货色,简直就是对妖精这个名词的极大侮辱和污蔑,孙猴子一棒子就把她打得灵魂出窍,死翘翘了,哪有这样怂的妖精啊?名号还打得很,什么压龙山压龙洞洞主,好大的口气啊。
一个资质平平、名不见经传的老妖精,她竟然能够被道祖太上老君的贴身侍者心甘情愿、恭恭敬敬地叫做老母亲,而且还拥有李老君的私人生活用品幌金绳——一根麻绳做的腰带,这也难怪会令人想入非非、浮想联翩了。
亲,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道祖的太上老君在私生活上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这样的神圣怎么可能会被其他人拿捏到私生活作风的不检点?污蔑。幌金绳,或者说是这个九尾狐妖老婆婆,直接涉及到的其实是另外一个大仙——那就是海南观音菩萨,这个事件本身,其实就是道祖跟观音的一种明争暗斗,一种神仙大佬们的游戏逗趣。
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一起来揭开蒙娜丽莎的盖头来。
第一、金角银角与老母亲:这哥儿俩还真是压龙山九尾狐妖的亲儿子。根据许仲琳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封神榜之后,实际形成了某种绝地天通的神仙与凡人或是披磷带角之属的天壤之别,一个巨大的鸿沟,这就叫做昊天秩序,人神之别。
不信你看,截教通天教主彻底玩完了,熄火,各种所谓妖魔鬼怪的修真之路基本被阻塞了,或者说,一个妖精要想成仙得道,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但是呢,梦想总是要有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这个压龙山的九尾狐妖也正是如此想法,这太正常了,所谓人往高处走嘛!
封神大战之后,新的神仙道格局形成了,有了固定的新的游戏玩法。这个九尾狐妖不甘心啊!一个要保留小命,一个还想着继续修仙得道,这一不小心可就是万劫不复,灰飞烟灭,苏妲己可就是下场。
怎么办呢?她计上心头,要跟神仙界说得上话、算得了数的人物攀附关系。
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化胡为佛,九尾狐妖嗅到了机会,果断出手。
老子的坐骑我们一般都叫做板角青牛,实际呢,它却是头独角犀,头上只有一只角的类似犀牛而又不完全是犀牛的怎么个神圣物种,也是上古神兽了。
九尾狐妖年轻时候也是村里的一枝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这个村子就叫做骊山村,正好是老子要经过的地方。九尾狐各种算计,施展媚术,暗地里就勾搭上了独角犀,没办法,人家虽然长得丑,可是靠山硬啊!其实,有时候鲜花插牛粪也不见得就完全是坏事啊!九尾狐和独角犀乘着老子小憩或是游玩的闲散机会,成就了一段露水夫妻好时光。
后来很简单,老子骑青牛上路了,九尾狐依依不舍,一对冤家别离了。可是没成想,这九尾狐妖居然怀孕了,产下一对双胞胎小牛,这就是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由来。
亲,你细细品品,金角大王也好,银角大王也罢,可不都是独角兽嘛!他们就是妥妥的两只小青牛啊有没有?
独角犀后来知道了这个消息,那是老泪纵横,喜极而泣。主人也很给面子,跟老子当牛做马怎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得,九尾狐妖是真不能收留,不过呢,可以把老牛俩儿子给接到兜率宫来,给碗饭吃——看守炼丹的金炉和银炉。
所以说,这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可真是压龙山九尾狐妖的亲生儿子,而不是干儿子。
第二、太上老君与观音菩萨的虚与蛇委:勾心斗角之下的计中计与连环计。作为一个合格的西游记迷,你一定是清楚的,所谓的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那都是各种大佬们提前设计的布局,好听点的,就是磨练唐僧师徒四人,试诚心;直接点说,就是一场猴戏,赤裸裸耍猴玩,逗你玩,叫你彻底愿赌服输,最终俯首帖耳。
这金角银角和九尾狐妖也正是大佬们手中的身不由己的棋子。
这一难最后,太上老君出场就明确给孙悟空交代了:
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西游记》
孙猴子要问李老君个管教家属不严的罪名,太上老君可就说了,不能怪我,这馊主意可是你那观音姐姐给出的,不要赖我。推的是一干而尽,这话说得漂亮,孙猴子没辙,干脆就怪上菩萨了。
太上老君这话怎么理解呢?
原来,当初布局这一难,观音菩萨亲自驾临兜率宫,拿着如来佛祖的面子,再加上各种大道理,丰厚的礼物,说动老君,要他老人家答应此时。这太上老君是什么人呐?西游记里顶格的大佬,绝对一等一的神圣,他当然知道观音菩萨的用意。太上老君心说,得罪人的事儿,最好大家一起来做,我们是共谋,谁也别想讨巧。得,我兜率宫同意出俩童子,还顺带五间宝贝,你们西天怎么地也得出个人选吧?
观音菩萨微微一笑,得嘞,就照您老人家说的办。回头,观音菩萨就法旨拘来了九尾狐妖家族,九尾狐狸和她的弟弟狐阿七。
这就跟女娲娘娘招妖幡招来轩辕坟三妖一个套路。观音菩萨许诺,只要九尾狐和狐阿七按照她的意思做,最后给个正果。随便充充数就能得个神仙道果,那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有没有?那感情太好了,求之不得,答应了。观音菩萨用人也是一流的,选择了和太上老君坐骑独角犀有某种情人关系的九尾狐妖,跟独角犀的俩儿子配合演戏,眼毒啊!
可是呢,太上老君也不傻,不能光叫你吃饭不干活,尽捞好处吧?得,就随手解下来一条裤腰带,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这根幌金绳交给九尾狐妖。利益均沾嘛哈哈!袖手旁观可不行。
第三、神仙大佬面子之争下的棋子们的成败结局。论实用,单单金角银角俩童子就足够了,顺带着太上老君的五件宝贝,足够美猴王哥儿仨吃好几壶的了。一个小小的九尾狐妖真没什么大用,她本身既没有多大法力,又没有任何宝贝,简直就是鸡肋啊。可是呢,拉你过来一起玩,这才更有意思。这既体现了老子和观音的合作关系,也显示了道祖锻造宝贝的无上法力,何乐而不为呢?——羊脂玉净瓶我太上老君也是有的,不比你观音菩萨手里见天显摆的杨柳玉净瓶差,给孙猴子增加一难,你观音首先提起来的,你也得参与,不能袖手旁观。
观音菩萨选的这个九尾狐妖家族,其实也是揣摩了太上老君心思的。既然道祖你非要我观音也找人凑数,那我就选个九尾狐来给你看,九尾狐和老子坐骑独角犀那点破事,别人不知道,我观音菩萨可是清楚着呐!
道祖也很恼怒,好么,就你能,不要急,看结果。
这孙猴子齐天大圣把金角和银角两位大王都装进了羊脂玉净瓶,一时三刻都化成了脓水,形神俱散,一命呜呼了。可是呢,太上老君打开瓶塞,轻轻地吹了口仙气,小手一挥,这哥儿俩又复原了,又成了两个神采奕奕的守炉童子。
这九尾狐妖可就惨了,美猴王孙悟空一棒子就给打死了,七窍流血,一命呜呼,早就堕入了六道轮回之中;狐阿七虽然挣扎了一番,奈何,最后还是枉送了小命。美猴王搂草打兔子,把人家老巢连男带女、连大带小,给一窝端了。——狐阿七就很生气地质问孙悟空了,你打死我姐姐,还打杀了怎么多神兵,你胆子怎么就那么大呢!没错,观音菩萨应该是背地里确实给了九尾狐和狐阿七承诺,叫他们阻路取经团唐僧师徒,最后给个好结果,也叫他们成仙得道。——太上老君得意地笑,想得美,想得妙,想得你全家哈哈笑,孙猴子什么人?哈哈哈!得,玩完了。
这菩萨也老大惫懒!
当时解脱老孙,教保唐僧西去取经,我说路途艰涩难行,他曾许我到急难处亲来相救。如今反使精邪-害,语言不得,该他一世无夫!——《西游记》孙悟空孙悟空知道金角银角是太上老君守炉童子后,也是十分气恼,要兴师问罪,老倌儿你叫家属来阻挡我公干的差事,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太上老君就非常坦率地讲,这是观音菩萨请求他这样做的——李老君什么时候这么坦率过?如此开诚布公地讲出来缘由,也是很有意思的呀!亲,你怎么看?
太上老君不得了,老领导讲话水平就是高,既把事儿给办了,还能把罪过的名头按到别人头上。
所以你看,这美猴王就很生气,对观音菩萨发了一大堆牢骚,观音姐姐啊,你说你这个人,口蜜腹剑,嘴里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整日里拿俺老孙当猴耍,也“该她一世无夫”。孙悟空这话可就有点过分了啊,毒舌。
九尾狐狸有太上老君的贴身裤腰带幌金绳,乍一看匪夷所思,似乎有点绯色新闻的蛛丝马迹,实则不然,这无非是老君和观音的另类的道与佛的既是合作又有某种争斗关系的真实反应。唐僧取经,最终直接得益的是西天佛陀系统,也就是如来和观音菩萨一方,道祖太上老君虽然有平衡道佛的某种想法,可是呢,也不能光叫你们西方极乐世界捞好处吧?天庭玉帝甚或是道祖亲自出手来帮个忙,可以,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谁还没有个人情世故、相互帮忙的时候?但是,最好大家一起来共同出力,你光需摆出来个九尾狐想搞清谈,袖手旁观,那可不行,好像还有点戏弄老子的意思。得,把幌金绳给代表观音一方的九尾狐,然后孙猴子一棒子完事了。——这幌金绳要捆的倒真不是什么孙猴子,而实实在在的是捆住了九尾狐啊!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于项羽的评价我总结为:凶残且背信弃义,有妇人之仁而又武力值爆表的“痴情”汉子。
项羽并没有真正的做过皇帝,但是司马迁在作《史记》的时候,却高看他一样将项羽列入本纪而作《项羽本纪》,这可以看出项羽的历史地位。他不仅个人的武力值爆表,还带领六国军团灭了暴秦。
尤其是太史公在巨鹿之战中对项羽的描写,将他的作战之英勇,决策之精妙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显现出项羽的“霸王”之气!正是太史公描绘的巨鹿之战,而将他神化,捧项羽上了神坛,成为一代战神。
后来,经过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的渲染,如今项羽在历史上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这一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正如大诗人李清照所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一切对项羽的描述,可以说完全符合了中国文化中对“英雄”这个词的解释。
但是,后世对项羽的关注多在与他“英勇”的一面,却少有人去关注他“阴暗”的一面!司马迁在神化项羽的同时,好在没有完全违背一个史官该有的客观公正。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同样对项羽做了另一面的评判,他如此记载道:
“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信,奋其私智而不师青,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太史公这是什么意思呢?
项羽违背了当初与诸侯王的约定,背信弃义废楚怀王而自立为王。他自持灭秦功高而不效仿古人,导致诸侯叛离,所以楚怀王也说项羽简直是“剽悍猾贼”!这一点可以概括为项羽:无信且自傲自负。
其次,项羽大半辈子征战沙场,要评价他那就不得不看看他在战争中的行为。因为战争有时候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性。“ 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这是《项羽本纪》中记载的项羽第一次对襄城的大屠杀。其实,不止这一次,在《项羽本纪》中一共记载了六次关于项羽的屠杀事件:
第一次是襄城的屠城,坑杀了襄城全城士兵跟平民。
第二次是城阳大屠杀,同样杀光了抵抗自己的全城平民(这次屠杀参与者还有大汉的建设者刘邦)。
第三次是新安大屠杀,也是最著名的一次,坑杀了章邯率领的秦军降卒20万余人,最后仅留章邯,司马欣跟董翳三人活口。
第四次进入咸阳后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不计其数,并大掘墓,烧毁古法典籍无数!这次破坏不仅是对生命财产的一次大破坏,也是中国文化传承上的的一次浩劫
第五次便是破齐后的大屠杀,坑杀了田荣降卒数目不详,硬是逼反了复辟后的齐国。
第六次是外黄大屠杀,不过因一个少年的利害说辞,最终好不容易放弃了。
以上可以看出,项羽凶残程度在历史上也能排的上号。关于这些,我只能用一个词概括:凶残!
最后一点就是项羽的“仁慈”:妇人之仁韩信曾这样说过项羽:
“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韩信的这句话什么意思?
就是说项羽任人唯亲,不会任用有能力的人,这也是他最后败与刘邦的主要原因。韩信当面跟随项羽,根本得不到重用,所以才投靠了刘邦。
但是项羽却对下属非常关爱,下属生病了他能心疼的流泪,但就是不给你实质性的东西。正如史记中记载,项羽对于有功的人,授印在他手中把玩的没了棱角,他也不舍得赐予他人。
这一点就可以总结为项羽:妇人之仁。太小家子气......
文章的开始对项羽的总结中,痴情一次加了引号,是因为这一说法有待考证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围困。此时他大势已去且有四面楚歌,面对心爱的女人虞姬,项羽在军帐中饮酒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如果单从文学角度来讲,这首歌写得还真不怎么样,但是结合历史背景解读起来,又觉得这首歌的确苍凉悲壮,情思也缱绻悱恻。
这就是《垓下歌》,没想到这位凶狠残暴,经历惯了沙场生死的汉子,竟然也对自己深爱的虞姬表露出了儿女情长,发出了英雄气短的哀叹!随后,虞姬也是拔剑起舞,自刎与项羽怀中。这才成就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项羽的“情”也是由此而来。
但是,《垓下歌》这首诗在正史中并没有出现!
这是唐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而来。而《楚汉春秋》是汉初陆贾所作,本诗从此处出现,从史料来源上来说,倒也没大问题。但是有人认为汉初的五言诗不应该如此工整成熟,有些怀疑它的真伪。并且《楚汉春秋》为一部杂史,史料价值也相对有限。
所以,对于项羽与虞姬的凄美爱情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常见,是否符合史实有待考证,所以关于项羽的“痴情”这一人格,姑且用了引号。
综上,我们纵观历史史料的记载来评判,可以项羽说既有战场之上万夫不当的气概,也有杀人成性的凶残;背信弃义的小人作风跟他自傲自负的性格,最终让这位秦末战争中脱颖而出的楚国将军含恨江东。历史上的诗人谁写的最霸气最狠?
纵览中国古今,诗人文豪无数,谁人诗词覇气,自然是毛泽东。毛主席诗词,大气磅礴、姿态万千、笔扫千军、气吞山河;诗中尽显高瞻远瞩,统览天下,运筹帷幄;有的篇章情感真切,思亲人,念朋友,憎敌人;还有篇章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的热爱与赞颂。阅读毛主席的诗词,令人惊叹、激动、敬佩、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