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基金,如何评价小米成功上市?
厚朴基金,如何评价小米成功上市?
“sha ren you sha fu(傻人有傻福)”,小米在上市纪念衫上写道。今天,7月9日,一直宣称自己厚道的小米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这不仅仅是资本圈的盛事,也是整个手机硬件圈的标志性事件。八年时间,小米的运气的确没有太差,站在了行业的风口,并抓住了发展机遇。
7月8日,雷军发布上市前夕全员公开信称,“过去八年,台风口的猪,我们当过,大起大落,我们也经历过……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我们是一支敢打敢冲、不屈不挠、不断创造奇迹的英雄团队。”不过,有追捧也就有质疑,直到现在,对于小米,仍有很多人质疑其真正的价值。
超7000名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 最早VC回报率达866倍
金山的成功并没有让雷军停下想实现更大抱负的梦想,八年前,在中关村银谷大厦一间很小的办公室,包括雷军在内的13名员工开始了一场前途未知的创业,砌起了八年后百亿美金帝国的第一块砖。在当时,谁也不会想到,那家不起眼的小公司,会改变整个手机市场的发展轨迹,改变人们对硬件产品的认知。
5月3日,小米赴港递交招股书。自那以后,小米便持续受到外界的关注,尤其是关于发行价以及估值方面,成为小米上市最大的看点。
从招股书上公布的一个个数字可以看出,过去八年小米一路走来的心酸历程,初期一战成名,稳步直升。之后遇到困境,遭遇滑坡式危机,幸好挺了过去,避免成为创业大军中的分母。而后,小米逆势崛起,直到今天,仍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时选择上市,可以说是小米最好的机会,一旦错过,不仅难度更大,估值也是未知。
营收方面,小米在成立两年后,收入突破10亿美元,2014年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2017年收入1146.25亿元,与2017年营收超过一千亿元并且盈利的公司相比,按照增长速度计算,小米在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一,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营收和经营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小米集团在2017年依旧有着439亿元的亏损。对此,雷军在此前的全球发售新闻发布会上解释称,这是因为财务记账上的原因,实际上小米去年是赚钱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88亿元、25亿元及541亿元。如果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15年,小米经调整亏损人民币3亿元;2016年,小米经调整利润达人民币19亿元;2017年,小米经调整利润达人民币54亿元。
7月6日,小米公布了IPO配售结果,公告称,共收到1,034,986,800股认购申请,相当于超额认购约9.5倍。如按17港元发售价计算,此次小米上市可净筹资约239.75亿港元,而上市估值可达到543亿美元。
在昨天的全员信中,雷军称,小米IPO发行价17元港币,估值543亿美元,已经跻身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而且是香港资本市场第一家“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这是属于所有小米人的巨大成功。
同时,雷军还透露,截止今天,小米一共有超过7000名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IPO后大家将获得资本市场给予的福报。并且,最早期的VC,第一笔500万美元投资,今天的回报达866倍。
从千亿市值跌落 市场表现冷热不一
对于估值方面的问题,雷军则在推介会上宣称,“这次550亿美元的定价,就是我也不想开价了,你们随便开吧。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雷军还表示,“我不care小米是不是互联网公司。很多人问我到底是给小米腾讯的估值还是苹果的估值,我说我要腾讯乘苹果的估值,因为小米是全能型的。”
在小米刚刚赴港递交招股书时,业内相关人士小米的估值会在千亿美金左右。但是,考虑到当前的市场情况以及小米的发展状态,千亿美金确实有些过高。7月6日,小米将最后的发行价定在了17元港元下限,也算是一种“妥协”。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小米是为了以后更好得走势,能够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同时也是对初期认购者的回馈。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分析师对于小米的态度也有所改变,从当初的看好,到现在的看淡。据报道,交银国际研究部主管洪灏认为,小米的盈利模式尚未被证明,小米还是在讲故事,但让投资人买单是另一回事。
作为米粉之一,国金证券分析师唐川更是对小米给出了减持评级,12个月目标价16港元。他认为,小米无疑是近十年中国涌现出来的最优秀公司之一,未来很有机会成长为一家伟大的企业。然而,好公司和好股票之间还隔着一道估值,再加上早期股东的减持压力,目前得出的是一个“减持”的评级。
分析师的看法只是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市场未来的真正走势。相比较下,机构大佬的看好,给了众多散户信心。长和创办人李嘉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均以个人身份下单小米IPO,金额在数千万至上亿美元不等。并且,索罗斯旗下基金等也参与了小米股权认购。
另外,在此前的公告中,小米还对外公布了7位基石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其中,国开装备产业投资基金认购3047万股发售股份、天海投资有限公司认购1385万股发售股份、中国移动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认购4616万股发售股份、中投中财(CICFH)认购8824万股发售股份、 招商局旗下CMC Concord认购1294万股发售股份、保利集团旗下Grantwell Fund LP认购1454.4万股发售股份、美国高通旗下Qualcomm Asia Pacific Pte. Ltd认购4617万股发售股份。合共认购2.52亿股发售股份,占全球发售完成后已发行发售股份约11.58%。据知情人士透露称,最后一轮还有30多家机构入围,十分火爆。
暗盘破发 雷军坚信小米未来有无限成长空间
“最近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小米能够成功上市就意味着巨大的成功。”雷军在全员信中写道,在他看来,在市场环境如此复杂的当下,小米是互联网新物种,是一家罕见的全能型公司。
不过,就在雷军上日前一而再再而三宣扬小米的独一无二性以及远大前景时,市场的表现却并不乐观。除了上文提到的分析师不看好之外,在之前的暗盘交易中,小米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7月6日,小米在辉立,耀才两大香港本地券商的暗盘交易方法开市价均报16港元,跌破发行价;盘初报价16.26港元,最低价一度触及15.5港元。不过,从成交额来看,不到1000万美元并不算是很高。对于投资者来说,也需要理性判断。
另外,在小米上市首日便推出小米期货及期权,这在港股市场并不常见。业内人士称,小米上市首日即允许卖空,可以让股价回归合理的定价区间。对投资者来说,可以更好地对冲市场的风险。但对小米而言,也存在股价快速下滑的可能性。
对于小米,很多人的认知仍旧是硬件公司,但是为了未来在资本市场更好的表现,小米需要强化自己的互联网属性。手机作为目前小米集团的营收大头,由于主打高性价比的模式,导致利润并不是很高。不仅如此,雷军还表示,小米未来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会超过5%,如果超过,将会返还给消费者。
虽然,5%这个数字相比较苹果公司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恰恰可以在提高竞争力、提升营收的同时,突出互联网业务的利润占比。只是,不知道资本市场会不会认同小米这样的定义。
而在昨天的全员信中,雷军还表示,我们的高管团队经过反复的测算,坚信未来我们还有无限的成长空间。首先,我们的智能手机业务排在全球第四,而智能手机仅看存量就是个巨大的市场。我们要力争保证持续的高速成长,力争尽快冲入世界三强;
其次,我们会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品类拓展,还有很多千亿级的市场等着我们一仗仗打过去,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第三、国际市场广阔天空大有可为。一季度小米的国际业务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6%。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尽早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雷军表示,仅这三条策略,就保障了小米未来的成长性。
今天,是小米上市的第一天,也是对小米的正式检验。到底是新物种、全能型的厚道公司,还是只是会高谈阔论估值远高于自身价值的手机厂商,未来的资本市场都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蒙牛被哪国控股?
中国。
蒙牛的控股公司是中粮公司,中粮的控股公司是国家所有股份,所以,蒙牛也是国有成分控股的股份制企业。2009年7月5日,中粮和厚朴基金成立的一家目标公司控制了蒙牛20.03%的股份,成为第一大实际控制人。
如何评价小米董事会决定永远产品利润在5?
关注找靓机,每天分享新鲜有趣的数码科技小知识!4月25号,小米发布了小米5x的继任者,小米6x,定位线下体验明星产品。前半段小米总裁林斌不止一次提到,5x在成本提升的前提下,已经用尽洪荒之力,把价格拉到了极限。
而压轴登场的雷军,在母校武汉大学的整场演讲都眼泛泪光。并且郑重宣布了一条董事会一致同意的决议:小米硬件部分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的部分,将超过的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
雷军在给小米发布的内部信中如是说道:我们始终坚信,相比追求一次性硬件销售利润,追求产品体验更有前途,相比渠道层层加价,真材实料定价厚道终究更得人心。
把实惠送到千家万户,是小米的一贯追求,也是7年前小米手机横空出世时,能瞬间从名不见经传,到引爆全民抢购热潮的制胜法宝之一。
和衣物,美妆等成本和定价之间的空间难以琢磨的产品相比,3C硬件简直就是裸奔的存在。而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汇率波动,元器件供应不及时以及受到外界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挤压,每部手机的最终定价也是一件麻烦事。小米能够跳出来向外界大声表明态度,是一件非常有魄力的事情。
然而一家企业的产品能够长期维持在5%的净利润率,是一件艰难无比的决定,这需要产品一直保持销量不断增长,甚至是迅猛增长。而有趣的是,在雷军慷慨陈词话音未落的时候,就被荣耀总裁赵明泼了盆冷水,赵明在访谈中毫不留情的提到:中国硬件公司综合净利润率达到5%的公司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没什么稀奇的。
“性价比”这个观念本意是好的,让消费者得到实惠是一件非常伟大且有勇气的决定。然而我们也遗憾的看到这样一个现实,随着追求“高性价比”的手机品牌越来越多,消费者中有一种声音也随之蔓延开来:想在中国做手机,不卖成本价就是坑人。835的手机你不卖2500而你卖3000,就是不尊重用户,就是原罪。并且,这种质疑几乎只在面对国产手机的时候,才会出现。
被厂商惯坏的少数人,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对产品的定价进行毫无根据的指责。林斌反复强调的这是6x定价的极限,没法再便宜了,一方面是对想让更多用户体验价格低,体验好的智能产品,另一方面或许也表达了“这么多年都扛下来了,已经没有回头路”的无奈。
同样的,小米之所以敢发出这种“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声音,是因为小米早已努力建立起来的智能生态链在别后撑腰。手机更多扮演的是一个载体,是一个中介,是一个流量获取的端口。通过手机获取的用户群体,都是智能生态链的潜在用户。你看小米商城里卖的东西,正在火速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生态系统建立起来,你总需要一个遥控器吧?届时,小米手机作为遥控器,就变成刚需了。
所以我会觉得,这是小米在自身具备优势的前提下做出的决定,正好又符合大众的胃口。而未来的手机市场,价格,性能,黑科技都不再是厂商争夺的首选。谁能圈住更多的用户,并留存住,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
商汤科技为什么可以在一个半月内完成两轮融资?
AI是风口,热资本的涌入带来巨大的机会,有前途的公司不说一个半月两轮融资,就是半年三四次融资也不意外。你要知道,投资人都是很坏的,公司没钱的时候,一分钱都不回投,公司不缺钱拼命往脸上贴问要不要融钱。
1、公司技术实力强劲
商汤科技是一家由国外顶尖高等学府的毕业和全球一流知名科技公司组成的新型科技创新人才。
目前,商汤科技已与国内外700多家知名高校、企业及机构建立合作,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阿里巴巴、华为、小米、科大讯飞等,涵盖智慧城市、智能手机、互娱广告、汽车、金融、零售等诸多行业。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本识别、医疗影像识别、look分析、无人驾驶等技术领域都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中国前十大安防厂商中的七家,由商汤科技提供核心AI技术。
2、AI,人类未来的大势
在此前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马云、腾讯马化腾、百度李彦宏和苹果的库克更是忙不迭的全程谈论着“All in AI”。
这是关系到未来科技行业发展命脉的大事,如果说上一个20年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那下一个20年便是AI人工智能的天下。走在这条大风口路上的企业,自然会更加受到资本的喜爱。更何况是一家科技牛人聚集和已经成果显著的企业。
马鞍山蒙牛是国企吗?
不是国企
马鞍山蒙牛的身份很模糊:国资、民资还是外资无法界定,2009年7月5日,中粮和厚朴基金成立的一家目标公司控制了蒙牛20.03%的股份,成为第一大实际控制人,由于在目标合资公司中,中粮占有70%的股份,实际上中粮通过合资目标公司控制了蒙牛。但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是对蒙牛绝对控股,所以蒙牛的企业性质很难确定,但决不是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