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登陆战2012单机版,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之间谁的发展权重比较大?

2023-08-07 01:44:03 82阅读

抢滩登陆战2012单机版,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之间谁的发展权重比较大?

总体上陆军的比重大。

因为更多的国家是内陆国。这些国家并不需要陆战队,但陆军对他们而言却是须臾不可离。濒海国家的数量毕竟比较少,但陆战队有它的特点,陆军无法替代。

抢滩登陆战2012单机版,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之间谁的发展权重比较大?

虽然陆战队也是参加陆地战斗的,在编组上与陆军相近,但它的主要任务是两栖作战,需要完成抢滩、夺占海岸等任务。由于登陆地点基本是一马平川,缺少隐蔽物,上述任务往往是暴露在敌方的密集火力下进行,而且敌方预有准备,经常会使用各种人工障碍如地雷、水泥桩、拒马等迟滞登陆部队的后续梯队;登陆方在抢滩时不能携带重型装备,在敌方坚决抵抗下,极易导致人员伤亡惨重,装备损失巨大,部队建制被打乱,通信失联,指挥中断等严重不利态势。比如塔拉瓦登陆战、诺曼底登陆的奥马哈战斗等。对于陆战队而言,必须具备较强的作战能力和主动求战的意识,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扭转危局。

从装备看,陆战队比陆军更偏重两栖作战。因此,陆战队在装备上要两栖化,使用两栖步兵战车运送兵员,用两栖底盘的自行火炮提供火力支援,而且对登陆艇、登陆舰之类的两栖舰艇也要十分熟稔。随着直升机的普及,陆战队还要经常搭载直升机进行超地平线登陆作战。在美国,陆战队成为独立军种,编成内还有自己的航空兵,装备上不仅有直升机、倾转翼机,甚至还有F35B,在登陆作战中能够得到非常及时的空中支援。陆战队在装备上的独特程度可见一斑。

可见,陆战队与陆军有较大区别,擅长在濒海方向上开展攻防作战,从装备上就有比较明显的两栖战斗特点。在战斗风格上有更强烈的求战意识和攻击精神。

世界历史上兵伐谋最经典的战役是哪一个?

中国历史是一部历代军事家推动的光辉历史。

而在近代历史上,毛主席无疑是最出色的战略家、军事家之一。

个人认为,毛主席的战略水平,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能位居前五之列。

兵圣孙子曾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在中国战争史上,毛主席指挥的平津战役就直接体现《孙子兵法》记述的这段兵家至理名言!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人民的支持是毛主席战无不胜最大的法宝

平津战役与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并称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决定天下归属的大决战。

与其他两次战役相比,平津战役少了些激烈厮杀,是唯一一次战前胜负已分,基本没有悬念的决战。

尽管如此,平津战役同样精彩绝伦,动人心弦,令人叹为观止。

因为,这是毛主席军事战略思想的又一次闪光之处,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最能体现上兵伐谋观点的一次典型战役。

这是怎么回事呢?

01、 战前形势

1948年11月29日,东北野战军与华北军区(华北军区俗称华北野战军,实际上在正规文件中华北军区部队并没有划为野战军,而是受军委直接领导的主力野战部队)发动了著名的平津战役。

准备解放以北平(今北京)、天津为核心的华北地区。

此时,东北野战军已经胜利结束辽沈战役,歼灭敌人47.2万人(包括蒋介石“五大主力”的新1军和新6军),顺利解放东北全境。

东北是当时中国重工业中心,解放东北后,解放军拥有一个巩固的战略大后方,实力大增的东北解放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在讲平津战役时必须要了解辽沈战役胜利、解放东北对整个平津战役的影响)。

此时,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华北军区连战连捷,四面开花,解放军已经进入战略进攻阶段,国民党部队已经陷入绝对的下风,只能固守一些重要城市。

(注:解放战争整体阶段分为: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解放军战略防守,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其结束的标志性战役孟良崮战役;1947年7月至1948年8月解放军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广大国统区,其标志战役就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战略决战,开始标志就是解放济南战役,包括三大战役;1949年1月至1955年2月最后就是三大战役后的解放军追歼阶段,其标志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

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战争形势彻底被扭转,解放军基本摧毁了蒋介石赖以统治的军事主力,天下大局已定。

平津战役示意图

而在华北,事实上当东北野战军解放东北、华北军区由之前的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后,华北顺利解放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平津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的对手是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

而正是傅作义的特殊身份,让整个平津战役变得有些与众不同。

02、名将傅作义

傅作义,山西临猗人,1911年10月,16岁的傅作义参加辛亥革命,成为太原起义军一员,正式开始自己的军事生涯,不久,山西成为晋系军阀领袖阎锡山的地盘,1918年9月,傅作义从保定军校毕业后,正式加入晋军,逐渐成为阎锡山帐下大将。

1928年10月,涿州之战,傅作义一战成名,成为天下名将。

1931年12月,傅作义出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从此晋军又分裂出来了晋绥军。

身为晋绥军领袖的傅作义隐隐有独立门户的趋势。

晋军名将傅作义

全面抗战爆发后,傅作义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麾下第7集团军总司令,第2战区北路军总司令。

整个抗战时期,傅作义与八路军关系亲密、合作无间,甚至傅作义麾下主力35军有“七路半”之称。

1938年12月,傅作义出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朱绍良,第八战区辖甘肃、宁夏、青海、绥远)兼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

从此傅作义正式脱离阎锡山,成为一方诸侯,建立了以绥远为核心的大本营。

傅作义是一个抗日名将,连连大捷,打得日寇闻风丧胆,他主政的绥远也是一片欣欣向荣。

傅作义是当之无愧的进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抗日名将傅作义

也正因为这样的经历,傅作义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反而与我党关系亲密。

也正是抗战时期,傅作义与八路军有着一段美好的合作经历,为我党争取他回到人民怀抱奠定的基础。

解放战争爆发后,傅作义出任张垣绥靖公署。

尽管傅作义从情感上出发,并不想与解放军兵戎相见,可阵营不同,各为其主,他还是与解放军展开激烈厮杀。

傅作义对战的解放军主要就是以华北军区为主。

傅作义不愧是一代名将,军事才华非常突出,麾下部队战斗力非常强劲,解放战争之初,华北军区吃够了傅作义的苦头。

03、一字长蛇阵

1947年12月,傅作义出任华北“剿总”司令,主要驻守北平、天津、保定一带。

平津战役前夕,傅作义统帅的部队有4个兵团、12个军50 多万人。

这支庞大的部队只有40%是傅作义的嫡系部队(主要有35军、101军、104军、105军四个军),其余都是蒋介石嫡系部队(主要有13军、16军、62军、92军、新5军)。

傅作义能指挥自己的嫡系部队,但是对蒋介石嫡系他的指挥就有些失灵了。

蒋介石在华北的嫡系部队实际只听华北“剿总”副司令兼北平警备司令陈继承的命令,对傅作义的命令经常置若罔闻。

陈继承也是保定军校毕业生,后来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是蒋介石心腹将领,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但他军事水平非常拙劣,蒋介石在军事上只能靠傅作义。

而傅作义与陈继承矛盾十分尖锐,两人连面和心不和都称不上,根本就无法做到同心协力。

辽沈战役结束后,傅作义深知华北已经成为险地,自己恐怕很难守住。

可是,傅作义却摆出一个东西向的一字长蛇阵,将部队放在了北宁铁路和平绥铁路沿线500多公里狭长地带上。

其中蒋介石中央军3个兵团8个军25个师,放在北平以东;晋绥军1个兵团4个军共17个师,放在北平。

一字长蛇阵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被拦腰截断,首尾不能相顾,解放军可以随时、随地突破。

傅作义摆出的一字长蛇阵

傅作义也是一代名将,为何他明知此阵危险,却又不得不为之呢?

这是因为傅作义知道,自己对付华北军区部队已经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如果东北野战军一旦入关,华北必丢无疑。

傅作义根本就没有死守华北的打算。

他想撤军!

往哪撤哪呢?

首选是大本营绥远,可绥远只是一个小省,经济落后,一马平川,就算退往绥远,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再说中央军也不会去绥远。

第二选择是退到华东,可他华东不是他的地盘,一旦去了华东,自己就没了根据地,迟早会被蒋介石吞并。

傅作义选来选去最终决定,做好退回绥远的准备,暂守平津保,视情况,再作打算。

傅作义(左一)与蒋介石

而蒋介石对华北的选择更为纠结,他也知道,解放军如日中天,东北丢了,华北也守不住。

雪上加霜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华北中央军成为他最后一支可机动使用的兵力。

蒋介石想保住这支部队,撤回华东,支援中原战场,投入即将爆发的淮海战役。

可是,一旦放弃华北,华北和东北连成一片,对华东、中原压力更大。

而且,蒋介石抱有一丝侥幸心理,东北野战军大战初歇,还要3个月到半年的休整,暂时不会入关。

以华北的实力,可以与华北军区抗衡,淮海决战在即,他迫切希望华北能分担一些压力。

只要淮海战役能赢,到时还可以华北为跳板,反攻东北,反败为胜。

最后,蒋介石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一旦华北顶不住,他可以让海军接华北中央军南下。

于是,蒋介石和傅作义终于达成共识,华北不能放弃,平津必须守。

至于守不守得住,那就看天意,看淮海决战的结果。

正是蒋介石和傅作义的复杂心理,华北的部队处于一种欲逃不逃,欲守不守,进退失据,上下两难的境地。

进退两难的傅作义

这就是傅作义摆出一字长蛇阵的原因,既然寄希望于守住平津,又想方便逃跑。

这也是平津战役前夕,傅作义和蒋介石的战前心理。

04、毛主席的部署

毛主席一眼就洞穿了傅作义和蒋介石的心理。

此时,解放军在华北形势十分明显。

只要解放军不计代价猛攻,华北解放只是时间问题,此战胜局已定。

但是北平和天津是历史名城,一旦猛攻损失太大,搞不好千年名城会毁于一旦,这是解放军不愿意看到的。

而且,毛主席的战略目光已经不局限于平津战役,而是放在了整个解放战争形势上。

对于整个战争形势来说,淮海大战在即,此战关系重大,直接决定天下归属,此时胜负难料,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一旦解放军在华北操之过急,让蒋介石和傅作义狗急跳墙,迅速逃回华东,将对淮海战役造成非常大的麻烦,改变对阵双方实力对比。

因此,平津战役的战略目的,不是快刀斩乱麻,迅速解放华北,而是将敌人留在华北,然后聚歼之。

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促使傅作义起义、投诚,那就最好不过了。

三大战役时期,毛主席在西柏坡指挥战役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毛主席迅速做出部署:

1、华北军区第1兵团停止攻打太原,围而不打,阻止阎锡山出来捣乱;

2、华北军区第3兵,暂时停止解放绥远,避免傅作义率部驰援绥远;

3、东北野战军麻痹敌人,造成不会立即入关的假象,暗中随时准备入关。

等傅作义、蒋介石放松警惕,决定再守平津后,毛主席又抓紧时间,命令:

1、华北军区第3兵团包围张家口,切断晋绥军西逃绥远的道路,同时还能让傅作义派兵西援,分散敌人力量;

2、华北军区第2兵团和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出击北平至张家口一线,隔断北平与张家口的联系,拖住敌人;

3 、东北野战军立即入关,切断敌人南逃的路线,聚而歼之。

4、地下工作者加快争取傅作义投诚。

这就是毛主席在平津战役的战前部署。

在毛主席的部署下,解放军对敌人 “围而不打”, “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不作战役包围, 等彻底切断敌人南逃路线后,将敌人从惊弓之鸟,彻底变成笼中之鸟后,再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从容歼敌,迫使傅作义投诚。

毛主席的部署是从解放战争整体局势出发,不计较一城之得失,不在意一时之胜负。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先围住敌人,打掉敌人实力,促使其不战而降,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果然,平津战役打响后,傅作义的部队既没有逃跑,也没有顶住解放军的雷霆一击,溃不成军,尤其是傅作义最精锐的发家王牌部队35军被歼灭后,傅作义彻底失去了负隅顽抗的实力。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以解放军大获全胜而结束,傅作义更是知道国民党大势已去,自己已经无路可去。

在地下工作者的统战下(其中包括傅作义的女儿傅冬梅),傅作义迷途知返,毅然决然决定向解放军投诚,回归人民怀抱。

1月31日,傅作义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解放军入驻北平,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经典照片,解放军和平入驻北平

平津战役的胜利,既是毛主席军事谋略的胜利,更是政治谋划的胜利,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让人叹为观止的上兵伐谋!

后来,叶剑英元帅在曾评价毛主席在平津战役中展现出来的指挥艺术曾由衷感叹道:

“‘兵贵神速’和‘出敌不意’的军事原则,为一般军事家所熟知,但毛泽东同志运用之妙,却超乎寻常……‘围而不打’和‘隔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以及延缓华东战场对杜聿明集团残部最后歼灭部署的指示,则更表现了军事指挥上的高度艺术。”

这段评价无疑是对平津战役最好的注解!

为何战后被美国人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二战成就了很多士兵,诞生了很多英雄。

比如击落352架敌机的德军王牌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比如射杀542名敌军的芬兰狙击之神西蒙·海耶;比如干掉6个敌军火力点的美军战斗英雄奥迪·墨菲。

抛开战争性质不说,他们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了贡献,受到本国人民的尊敬,得到了应有的荣誉。

可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日本兵,在战斗中表现神勇杀了很多美国兵,却被美国人授予德州名誉州民称号,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那么这个日本兵到底有多神勇?

此人身上24处负伤的情况下,一人杀死了200多名美军,还在被俘后逃出去,引爆了一个美军弹药库。

这个受到美国人追捧的日本兵,名叫舩坂弘。1920年出生于栃木县,1941年3月应征入伍,在关东军14师团步兵第59联队服役。

二战时,日本兵的单兵技术各国第一。

舩坂弘在军中刻苦训练,成为日军中的佼佼者,获得剑道六段教士、居合道炼士、铳剑道炼士等头衔;拼刺技术军中无人能敌,射击水平也遥遥领先。

1944年3月,随着日军在啊太平洋战场连遭败绩,不得将关东军主力掉去救急。舩坂弘也跟着自己所在第59联队第1大队,来到西太平洋帕劳群岛中的安加尔岛驻扎。

1944年9月17日,美军第81师上万名士兵在飞机、坦克炮火掩护下,向该岛发起进攻。

日军守军只有舩坂弘所在的一个大队,总兵力1400人.

该岛是个死火山岛,岛上洞穴星罗棋布,地形复杂,日军依据有利地形修筑了很多坚固工事;所以美军不敢怠慢。

在美军发起进攻前,对该岛用舰炮和飞机进行了6天地毯式轰炸,岛上弹坑遍布。

狂轰滥炸之后,美军开始登陆,日军在凌厉的攻势面前损失惨重,有数百日军横尸滩头。

剩下的日军见势不妙,就退到岛的西北部,依据险要地势和岩洞等坚固工事进行顽抗。

就这样双方鏖战了一个月,战斗依旧在继续,残余日军仍在垂死挣扎。

舩坂弘的神勇在这段时间表现出来,他抱着掷弹筒左冲右杀,神出鬼没,先后杀伤了200名美军。

当然这个数字没有人核实,也没有条件核实,是他在回忆录中自述的,不过他的神勇和顽强却是有目共睹的。

根据大队的军医回忆,在战斗中舩坂弘的左大腿被弹片击中裂伤,疼痛难忍,痛苦无比,血流如注。

军医来到后觉得无可救药,就随手给了他一把手枪让他自杀。

可是军医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一只脚踏进鬼门关的家伙,第二天出现在自己面前,而且行走自如。

以后几次受伤,舩坂弘都跟这次一样,稍作休息就自行痊愈了。

军医由此得出结论,此人一来意志坚强,二来体格健壮,三则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自愈功能。

还有一次,军医看见他受伤,前去给他包扎。

这时候三名美军向他们冲来,正在接受包扎的挣扎着起身,用手枪进行射击,将他们全部撂倒。

还有一次,舩坂弘受伤昏迷,当两名美军从他身边经过的时候,他一跃而起,端起刺刀跟他们开始了白刃战,将两名美军开膛破肚。

因为他多次负伤却作战勇敢,被战友称之为魔鬼分队长(舩坂弘的职务是分队长)、“不死胖子”(舩坂弘体态较胖)。

战役的最后阶段,战斗基本结束,岛上日军所剩无几,多处负伤的舩坂弘没有倒下,他要和美军同归于尽。

于是他从战友们身上搜集了4颗手榴弹,趁着夜色躲过了美军岗哨的层层戒备,来到美军指挥部门前潜伏起来。

当一辆载着美军将领的吉普车开过来的时候,舩坂弘从草丛中一跃而起,双手高举手榴弹冲了过去。

旁边的美军哨兵见状不敢怠慢,他们一拥而上将其打昏在地。

当美军军医打算对他治疗的时感到非常失望,因为舩坂弘已经休克,没有了生命体征。

可是第二天早上,舩坂弘竟然奇迹般苏醒,恢复了意识。

让美军官兵感到震惊的是,他醒来就大声嚷嚷,要敌人把自己杀了。

不久后,舩坂弘伤口愈合,身体基本恢复,被移送到贝里琉岛的临时战俘营。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九死一生的战俘,来到这里之后还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据他自己讲,有一天他摆脱美军监视,从收容所越墙而过,将500米外的美军弹药库引爆,然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回到战俘营,躺下呼呼睡觉。

战争结束后,舩坂弘陆续被移送到德州的战俘收容所,在1947年被遣送回国。

他回到老家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坟墓,大家都以为他已经战死。所以舩坂弘一脚踹到了自己的墓碑,这是他回国之后做的第一件事。

2006年舩坂弘病死,终年85岁。

因为他作战勇敢,活着的时候备受日本人推崇,大家把他当做战神,所到之处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出乎意料的是,美国德州也在战后授予了他“名誉市民”称号,叫人匪夷所思。

德州州政府这所以这样做,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舩坂弘作战勇敢,是一名真正的军人;二是舩坂弘确实意识到了军国主义给各国带来了灾难,开始了反省。

舩坂弘刚被俘虏的时候,觉得自己罪大恶极,难逃一死。

可是在做战俘的将近两年时间里,美国人没有因为他杀死那么多美军而敌视他;更没有折磨、虐待他;反而为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所以他开始反思,意识到美国文明的进步,反思军国主义给日本带来的灾难,希望日本接受现代文明,成为一个正常国家。

他在有生之年,开办书店,写回忆录,反思那段历史,表达对和平的珍惜。

也许正是上述原因,美国德州才授予舩坂弘荣誉市民称号。

开各种载具的未来战争游戏?

中文名称:敌对水域

英文名称:Hostile Waters:Antaeus Rising

别名:抢滩登陆战——恶水之战

发行时间:2001年

游戏中除了类似于FPS类游戏以外,玩家也可以进入游戏中的作战控制室进行部队调谴,装配了“灵魂捕手”的武器,具备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可由玩家控制。游戏中也有类似RTS类游戏的元素,如生产部队、采集资源、编队等。

诺曼底登陆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诺曼底登陆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6时30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

在诺曼底战役中作战的盟军主要由加拿大、英国及美国组成,但在抢滩完成后,基本上自由法国及波兰也有参与这场战役,而当中的士兵也有来自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荷兰和挪威。

进攻诺曼底在登陆的前一天晚上展开,空降兵空降作战、大规模的空中轰炸。而两栖登陆战则在6月6日早上开始。在登陆前,“D-Day”的军队主要部署在英格兰南部沿海地区,尤其在朴茨茅斯。诺曼底战役持续了超过2个月,最终,盟军成功建立滩头堡,并在8月25日 解放巴黎,宣告结束诺曼底战役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