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狮驼之光声望,谁是中国神话体系里的最高神?
斗战神狮驼之光声望,谁是中国神话体系里的最高神?
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中国的神话体系而言,神话传说故事非常多,只能说中华文化底蕴太深厚了,按照来源和演变方向,中国神话可大概分为四类:就是上古神话、山海神话、道教神话和民间神话。世界的神话非常多,数中国古代神话最具丰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神话体系也非常多。不同的神话体系中最高神也不同。
一、上古神话一般包括了黄帝神系和炎帝神系两个分支,上古神话体系主要是记载时间比较悠久的自然神和创世神。在这个神话体系中最高神,通常是将盘古作为最高神,但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化身万物,没有了形态,所以上古神话体系中以女娲娘娘为最高神祗!因为女娲娘娘不仅黄土造人还两次补天,是大地之母,万物之母!也算是创世神了。
二、山海经中记载了不仅有地理、人文还有大量的神话故事,成为了一种既和上古神话有联系,又独立成体系的神话。其中,我们认为山海世界中最高神就是帝俊!帝俊是天帝。他有三个老婆,分别是日神,月神,星神。他有十个儿子,就是天上的十个太阳。有十二个女儿,就是天上十二个月亮。并且下界的白民、司幽、黑齿、三身等十国都是他的后裔。还有很多厉害的儿子,比如禺号、琴瑟。这个琴瑟就是大家在看《古剑奇谭》中太子长琴。就连天下第一神射手大羿也是帝俊的臣子。
三、道教神话中以太上元始最高神。但是很多人却错将鸿钧老祖和玉皇大帝当作道教神话体系最高神!其实,是错的。鸿钧老祖是小说演绎的,神话中并没有,道教神话体系最高神是太上元始!玉皇大帝不过掌天地秩序,六合八表,物灵的运行、变化方向、进程。道教的宇宙观是道即是宇宙起源,而太上元始是宇宙诞生的源。元始祖尊在大罗天境,玄都玉京中。元始造物立心,先天始兆。于空瀚之中,玄虚之处,消息化机,氤蕴融熔,阴阳五行造化其形,万神开始生于无极之中,元始天尊之下是玉皇、东王公、西王母、斗姆元君等。众神依次诞生维持天道秩序。
四、民间神话中的最高神有人认为是元始天尊,也有人认为是如来佛祖,其实民间神话中的最高神是玉皇大帝,老百姓的“老天爷”。玉皇大帝,全称叫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叫昊天上帝。相传,玉皇大帝于无始以来,劫数久远,圣人应号,亦复无边。上掌三十六天,下辖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圣、人间、地府的一切事,权力无边,有穹苍圣主,诸天宗王之尊称。在民间的声望远远超过了三清、如来。
为什么要单独设置红磷大蟒这个妖怪?
看似红磷大蟒这个妖怪无足轻重,但它却是佛道相争双方首次博弈的战略部署安排,正是由于红磷大蟒的存在,才得以让天庭阻止了佛门东扩。
话说多年前,太上老君身骑青牛,出关化胡,为燃灯古佛摩顶受记,立小乘佛教,以小盖大,入主中央娑婆,协助上古七佛立下佛门根本,将西方恶土化作慈悲之地,意在佛光普照,渡难救人。
后来,如来佛祖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提出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之说,以现在佛接替过去佛燃灯古佛,入主灵山。如来执掌灵山之后,广推大乘佛法,信众遍布西牛贺洲,后又擅入南瞻部洲,侵吞道门传教之处,一时间佛道势成水火,各不相容,形成剑拔弩张之态。
这日,太上老君凭空一划,空中显出一幅山川形势图,指点给玉皇大帝,朱紫国以西的盘丝岭与黄花观为天庭势力,再往西则是如来佛祖统治下的小雷音寺、狮驼岭和狮驼国,这些年来,由于朱紫国、盘丝岭和黄花观的存在,这才遏制了佛门东扩。
那狮驼岭和狮驼国,佛门势力本就了得,如今又派观音坐骑金毛犼,驻守在朱紫国附近的獬豸山,分明是想吞噬朱紫国、盘丝岭和黄花观,一旦丢掉盘丝岭,佛门一路西连与狮驼国贯通,到那时只怕后患无穷。为今之计,只有派一员神将下凡,镇守在朱紫国和小雷音寺之间的七绝山,才可防微杜渐。
玉帝暗暗点头闭目,沉吟片刻,询问老君哪路神将可担此重任。太上老君毫无思考,脱口而出:二十八宿中的翼火蛇。这翼火蛇属火,为蛇,乃南方七宿的第六宿,居朱雀之翅膀之位,故而得名为"翼"。
太上老君面授机宜,对着空中的山川形势图,告知翼火蛇,小西天乃是佛门东来的据点,与其比邻的朱紫国一直效忠天庭道派,最近观音菩萨坐骑金毛犼落脚在此间的獬豸洞,恐有彻底收管朱紫国之意。
翼火蛇会错老君之意,以为要他前去除掉金毛犼。老君连忙摆手说不必,佛门派金毛犼下界,乃是一步臭棋,如若杀他,正中他们下怀,正好可以此理由,光明正大的佛门东扩。你只需驻守在七绝山,切断小西天与金毛犼和灵山的联系,让小西天成为佛门难以管辖的一块飞地便可。
明确任务后,翼火蛇当即驾云乘风,来到七绝山上空,刚想按落云头,突然一阵狂风吹来,一股臭味迎面扑来,尽数灌进了鼻孔,翼火蛇忍不住张嘴就吐,即便腹中吐的空空如也,依然恶心不断。
翼火蛇定睛看去,这七绝山足有八百里,满山遍野长满了柿子树,树上挂满青果,树下是厚厚一层变质、腐烂柿子,恶臭正是来源于此。
翼火蛇忍着恶臭,按落云头,看着漫山遍野的烂柿子,根本无从下脚,索性摇身一变,现出本相,化作红磷大蟒,蜿蜒行走在这成堆的烂柿之上。说也好笑,翼火蛇自变成大蟒,反而闻不到那要人命的恶臭。红磷大蟒在七绝山巡视一圈,找到了一个山洞,权且作为安身之所。
休息片刻,翼火蛇腹中饥饿,出洞觅食,可这七绝山除了柿子,食物皆无。翼火蛇踏云升空,见七绝山下有一小村庄,袅袅炊烟,于是踏云而去,见几个村民正在农活,正要按落云头去讨些吃的,谁知一个村民刚巧抬头看天,看到了还未变作人形的翼火蛇,当即喊了声妖怪,一群人撒腿跑去。
翼火蛇自修炼成仙后,很少有人叫他妖怪,如今被人当做妖怪,心里些许有些落寞。一声牛叫,唤醒了翼火蛇的味蕾,当即扑了过去,张开血盆大口,将那头黄牛和正在吃草料的白马,囫囵吞到腹中。
可是,翼火蛇还是饿,于是开始满村寻找吃的,见到猪羊鸡鸭,二话不说,张嘴就吞,甚至将一对刚走出的男女,一并吞下。吃饱之后,翼火蛇回到洞里呼呼大睡,从那以后,他时不时前往那个村庄,逮到啥吃啥。
这日,翼火蛇正在洞内歇息,忽然听到梵音阵阵,那念经之声,让他好生郁闷,坐卧不安。按说那村庄离此处甚远,诵经之声不可能传到,翼火蛇心生疑惑,遂腾起云驾起雾,气势汹汹奔向村庄,却见身披袈裟一老一小两个和尚,面对香炉,手持铃铛,跪在蒲团之上,念诵真言。
由于今日翼火蛇腹中已饱,不想吃人,遂屡次劝阻和尚念经,不想那两个和尚居然越念越勤,仿佛要将翼火蛇念死似的。
当小和尚说出他们来自小雷音寺,专门来此降妖除魔,翼火蛇怒火中烧,也就不再与和尚聒噪,伸出斗大的拳头,狠狠地砸向那个老和尚。那老和尚躲都不躲,结结实实挨了一下,居然一命呜呼死在当场,小和尚扑倒在身上,呜呜大哭。
面对惊愕的村民,翼火蛇留下一具尸体和一个哭泣的小和尚驾云而去。
这个村庄唤作驼罗庄,村民见七绝山中出了妖怪,于是每家每户出了三五两银子,请来这两个和尚作法除妖,不想老和尚如此不济,刚念几句便被翼火蛇拍成了肉饼。
村民没得办法,只能自认倒霉,买了棺木,将那老和尚殡殓入葬,又凑了些银钱想打发走那个小和尚。不想小和尚非但不说自家师父道法低略,欺世盗名,枉丢了性命,反说自家师父是因降妖而死,理当厚葬,如此这般草草了事,分明是和妖怪勾结,故意害人,决定要去官府告状。
村民虽不怕小和尚去告刁状,却也怕小和尚伶牙俐齿,到了官府百口莫辩,只好用上好的斋饭供养着。
翼火蛇和村民哪里知道,那个老和尚不是别人正是灵山的弥勒佛。翼火蛇一到七绝山作乱,佛门便立刻知晓,通过山川形势图一看,便明白了天庭用心所在。
佛门岂能坐以待毙,任由翼火蛇阻断朱紫国与小西天,于是如来佛祖让观音菩萨赶快到小雷音寺,找到弥勒佛,希望他能出个万全之策,既能将翼火蛇赶出七绝山,又不要跟天庭发生冲突。弥勒佛满口答应,匆匆领着徒弟来到了驼罗庄。
其实,弥勒佛根本无意降妖。此时,唐僧师徒取经已经进行了六年,自离开南赡部洲,进入西牛贺洲,一路降妖除魔,唐僧的声望在灵山持续高涨,身为佛祖二弟子的唐僧,又取得了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弥勒佛自然也就开始担心自己这个未来佛。
自如来提出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套理论,名正言顺的将燃灯古佛赶下灵山。当初为了谁能当这个未来佛,如来佛祖也是煞费苦心,见弥勒佛笑口常开,大腹便便,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这才选定了他做未来佛,而弥勒佛也一直以如来佛祖接班人的身份自居。虽然遥遥无期,弥勒佛也不想任由他人来动摇自己接班人的地位。如今,唐僧声名鹊起,已经威胁到了弥勒佛的地位。
这时,弥勒佛心中也有了小的心思,如果取经队伍经过七绝山,唐僧不小心被红磷大蟒所吃,那不是事半功倍,免了后顾之忧。所以,当菩萨一说,弥勒佛就满口答应,立即动身,决不能流露出这样的心思。当与翼火蛇交手之时,弥勒佛这才假装不敌,输给了他。
弥勒佛的神通,如来自是知道,这种故意认输的伎俩,怎么瞒过,但是弥勒佛如果与翼火蛇真的大动干戈,又势必会引起与天庭发生直接冲突,如来佛祖只能承认了现状。
弥勒佛为了彼此面子好看,时不时打发手下弟子,去七绝山找翼火蛇闹上一闹,也可以向他宣示小雷音寺存在是真。
面对灵山在七绝山三番五次的动作,玉帝也是如鲠在喉,想要发作又没有什么把柄,只是觉得忍气吞声实在窝囊。
王母得知前因后果后,既然和尚可以去胡搅蛮缠,何不派个道士去降妖除魔。玉帝一愣,这翼火蛇乃是自己派出,难道真的要自相残杀。王母呵呵一笑,如来天天派和尚去吵闹,就是不想引发三界混战,我们派道士前去,一来撇清了和翼火蛇的关系,二来也可表明七绝山天庭必得。
数天之后,陀罗庄便来了一个道士。村民见那道士气宇轩昂,头戴金冠,身穿法衣,象个有几分本事的人,于是便央求他给村民捉妖。
道士倒也爽快,二话不说,摆好了祭坛,燃起了香烛,焚化了咒符,口中念起咒语,盏茶之间,便狂风滚滚,黑雾迷迷。
那翼火蛇自然出现,当即一蛇一道便打在一起。结果那道士仍不是翼火蛇敌手,数个回合后,便被翼火蛇打下山崖,一命呜呼。
消息传到灵山,佛祖问菩萨天庭此番作为,到底是何意?菩萨合掌,此举无非是天庭在敲山震虎,不想伤了佛道和气,双方撕破脸面,而且弥勒佛也非真心降妖,他跟灵山也不同心同德,就算是朱紫国与小西天连成一片,意义也不是很大,所以维持现状为最好。
如来看着山川形势图,小西天东有荆棘岭,西有七绝山,两处不能通达,那小雷音寺终究是困守一隅,难有什么前途发展,也就同意暂时维持现状。
我国的远古神话体系是怎样的?
世界上所有神话,都是关于远古的神话。中国也不例外。
不过,中国的“远古”,是可以界定的。
按照考古学、人类学和了历史学的划分,中国的夏商周一直到秦,属于上古时期;往后,还分中古和近古;往前,就是远古了。
中国远古神话,一般是夏商周以前的神话,但也与夏商周有联系。
但也有一个问题,“神话”和“传说”,有时候是一个重合概念,至少部分重合。
因此,中国的远古神话中,往往包含着古史“传说”的成分。这一部分,不管是“传说”还是“神话”,又往往有历史的影子。
有人说,中国远古神话不成体系。这个说法大概不准确。
中国远古神话不仅成体系。而且,这个体系的形成过程也异常清晰。
一那么,“中国远古神话的体系是怎样的”呢?
第一,中国的先民,认为有主掌一切的天神。
在殷商甲骨卜辞里,这个天神被称为“上帝”。
后来,国外宗教里的“Lord”“God”,被汉译为“上帝”,中国人反而不这样称自己的天神了。
第二,中国的先民,认为自己的祖先也是天神,只是没有那个主宰一切的“天神”位高权重。
在甲骨卜辞里,“夒”是商族自己的祖先神,“河”、“岳”也是,还有“王亥”等等。
人们有什么祈求,会直接与自己在天上的祖先神沟通,由他们再得到“上帝”的允准。
第三,这样的神话,被慢慢充实细化,天神逐渐向人君演化。
比如,商族的祖先神“夒”,演化成了“俊”、“喾”、“舜”。华夏族的祖先神黄帝,也从天神变为了五帝之首的人君;华夏族的另一个祖先,成为了炎帝。
这个时候,“神话”再向古史“传说”变化。或者应该反过来说,原来本就是古史传说,只不过在更早的阶段,是作为神话流传的;在流传过程中,又渐渐向古史传说回归。
于是,形成了古史传说的“帝系”。而且,与民族大融合相契合,多系统多族群的古史传说,最终形成了一个成体系的“帝系”系统。
其实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帝系”,是起源于西部的炎黄族或曰华夏族,与起源于东部的少昊东夷族的两大系统,再加上由黄河流域南迁的楚族苗族的融合。
第四,远古先民,除了对自己祖先的崇拜以及怀念而形成的先祖古史神话和传说之外,也对宇宙自然的形成,包括人类的产生,怀有深深的疑问以及由此产生的想象,这就是创世纪神话。
中国远古创世纪的神话,原来是与祖先神结合于一体的。比如,敷布大地的天神禹。
但是在春秋末期,产生了邃古之初天地形成的神话。
战国时期,又有了生出日月的女神和化成宇宙万物的烛龙神话。
西汉的时候,有了女娲补天造人和伏羲女娲结合的神话。
三国时期,又有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第五,汉代,佛教传入中国;本土的道教,也在此时开始形成,于是形成了宗教神话。
所以,概括来说,中国神话中,大致包含三组成分——由天帝降命所生的先祖神话;开天辟地和女神造人的创世纪神话;不同宗教各自为体系的诸神神话。
反映在文学作品里,《西游记》,是不同宗教神话的大融合。《封神榜》,是祖先神神话和宗教神话的大融合。
二中国远古神话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脉络异常清晰。
不可能详述,就大致讲一下上述过程的六个“阶段”或叫六个“节点”。
第一,西周文献中的古史神话。
西周文献,主要指《诗》《书》和《易》。
这里面,《易》记录的神话最少,只有“王亥”一则。
《诗》里的《商颂.玄鸟》《商颂.长发》《大雅.生民》《大雅.緜》《大雅.文王有声》《大雅.韩奕》《大雅.荡》《小雅.信南山》等,都有远古神话的记载。
《书》的《甘誓》《康诰》《召诰》《多士》《君奭》《多方》《立政》《吕刑》;还有《逸周书》里的《度邑》等,也都记录了远古时期的神话。
概括以上记载的神话有——天神禹;上帝命玄鸟遗卵,有娀生契;上帝+姜嫄生后稷;伯夷;蚩尤;重黎,等等。
第二,《天问》记载了截止于春秋末期的神话。
一般认为,《天问》为屈原所作。但有足够证据证明,《天问》应该成篇于春秋末期。里面记载了春秋时期流传的神话。
大致有——
1,天地开辟:宇宙洪荒、天地形成、女神女岐、疫鬼伯强、天门开阖、太阳藏处。
2,洪水传说:举鯀治水、鸱龟指引、禁鯀羽山、鯀腹生禹、禹续治水、深水填土、九域垫高、应龙尾引、河海疏通、鯀营禹就、共工怒陷、九州措定。
3,大地形状:四边长度、昆仑悬圃、四方之门、西北之气、日所不着、烛龙照射、日御羲和、日照若木、冬暖夏寒、石林言兽、虬龙负熊、九首毒蛇、长人不死、神草蓱枲、神鱼怪鸟。
4,夏古史传说,共七十二句问三十二事,内容涉猎极广,不多赘述。
5,商古史传说,共六十八句问三十事
6,周古史传说,共七十六句问三十六事。
《天问》记载的神话,比《诗》《书》《易》周详了很多;另外,增加了天地开辟和洪水故事;还多了春秋和吴楚的故事;尧第一次出现;羿和商族几位先公先王的事迹也在其中。
第三,战国前期的古史传说。
1,《国语.郑语》说到虞、夏、商、周四代相传,四代各自的祖先神是虞幕、夏禹、商契、周弃。
2,《国语》说到共工治水,然后是鲧禹相继治水。上帝赐禹姒姓、夏氏。上帝赐四岳姜姓、吕氏。颛顼、帝喾相承。玄王契为商祖。后稷为周祖。
还说到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黄帝之下的诸神,成为虞夏商周四族用五种方法祭祀的宗神。说到诸多古姓氏和黎苗之王。说芈姓宗神祝融,也叫重黎,等等。
3,《左传》提出了前后相继的诸帝名次——黄帝、炎帝、共工、太皞、少皞、颛顼。
第四,战国时的《山海经》提出了群神古帝的“世系”。
篇幅关系,不再赘述。
第五,战国后期出现了多种帝系说,但也形成了《帝系》的古帝世系。
这一世系,反映在《史记.五帝本纪》之中。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有巢氏和燧人氏的传说。
第六,汉代和三国,出现了伏羲女娲和盘古的神话。
从此以后,中国的远古神话和传说,基本没有再发生重大改动。
三唐宋时期开始,一些学者,如刘知己、刘恕、魏了翁;清代崔述等等,对古时传说包括神华,做过认真研究,提出过重要意见。
近代,康有为、夏曾佑、缪凤林等,亦有重要研究成果。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顾颉刚提出了“层累说”,即这些传说,是一层层累加上去的。
另外,傅斯年认为,这些传说分为西方之夏、东方之夷两大系统,再加上南方之苗部分。蒙文通则分海岱民族、河洛民族和江汉民族三大系统。杨宽认为,只有东系民族和西系民族两大系的传说。徐旭升认为,是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和三苗集团三个系统。
其实,这些研究和分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中国远古的神话,有一个发展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
至于中国的远古神话中,到底有多少神祗,谁在先谁在后,谁管着谁,实在是神灵众多,无法详述。
其实,就是文中说的——一是古史帝系传说;一是开天辟地创世纪神话;再就是宗教神话。具体内容,只能具体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