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虎卫加点,战意虎卫藤甲如何?
桃园虎卫加点,战意虎卫藤甲如何?
俗称藤甲刀盾,低星刀盾中比较实用的一种,拥有比其他同阶段刀盾兵更加高的穿刺防御,面对远程的打击下可以坚挺一阵子(用来抓远程比较好用)同时拥有不错的冲锋伤害和CD,前期实用兵种,后期乏力(几乎所有步兵后期都难受)
推荐加点:上线,百分之5的移速带来高机动性的转场,同时暴击和冲锋伤害也比较好的弥补了他伤害的短板求英雄无敌6各个种族的英雄培养?
额。
这个问题没百把分估计没几个人有耐心吧。说3个种族,也是目前看来最强3个种族。主要说最终决斗,我是打决斗模式的,发展的自行加上探路启蒙。墓园:魔泪。出牺牲不解释。群吸血,群虚弱,单绝望,暗魔法,恐惧,净除,群再生,群石肤,土元素,土魔法,防御2,魔法3,魔防3,时间停止,战术,闪避,箭术2,反击1,幸运2。战术:围好lich,投矛,蜘蛛,重点lich,cc开场摆后点不要被太多人摸到,食尸鬼和素马拉哪人多去哪。开局牺牲cc,蜘蛛等待不被贴就变身,其他人尽量维持铁桶阵。cc等待,找土元贴远石化cc,苏丢毒,lich给cc吸血。给绝望或石肤cc等待,女妖加血并输出,蜘蛛被贴就变回来,被围就不变直接下冻结网。给群体吸血,集火对面嘲讽高的单位。之后主要尽量保持铁桶阵,即使少一点输出也没关系,魔泪亡灵lich,女妖和蜘蛛打出70%以上输出的,苏,cc和食尸鬼被围用防守反击效果更好。注意用土元和cc贴远,苏和食尸鬼卡位。亡灵巫术4的群回十分强大,注意用恐惧让别人离开己方尸体。力量。这个和魔泪绝对不是一个概念的。。。攻击3,防御3,魔防2,幸运3,机动回避,群体吸血,群体虚弱,暗魔法,活力再生,石肤,埋伏,战术,狂暴,恢复,闪避,反击3,坚韧1,箭术3,嘲讽,群体驱散。战术:cc为核心,别人2b的不要命的秒lich就赢了一半。围好骷髅,lich,外围蜘蛛,注意时刻站成一字长蛇,使所有单位平摊伤害。开局直接冲了,女妖的加血要兼顾伤害,蜘蛛就看情况了,力量的蜘蛛两形态攻击差不多,所以灵活运用技能才是关键。力量亡灵无控制,也不吃控制,所以一定要走好位,密不透风的一字长蛇和每个单位都有输出会群体吸血最大化的体现,亡灵巫术此时就不要等4了,对最需要的单位尽早用保证不损失部队才是关键,最后让cc和蜘蛛送对手上路。圣堂。魔泪。转世重生和神圣介入不是盖的,配合种族技和2奶妈发现打架都不少单位的。。。防御2,领导2,闪避,天降1,反击2,箭术2,群再生,群石肤,土元,土魔法,光元,光魔法,疗伤,光明驱散,恐惧,时间停止,魔法3,魔防3,阳炎(仅对亡灵)。关键在于用好核心兵种与光灵。这四个站成铁桶,天使,骑士,狮鹫各种穿地形贴远,对面冲的话给禁卫用石化或守护1,对面龟的话就保证天使的数量,存守护4。圣堂是指哪打哪的种族,绝对没有漏网之鱼,残局关键保住天使的数量,让剩个位数的单位到处逃,他们爆士气给守护天使的价值远大于攻击。力血。厄运和审判在第3回合使用比较好,能最大限度的输出。力血对圣堂和亡灵的作战能力比魔泪强,战术和魔泪一模一样,加点进攻3,防御3,魔防2,领导3,闪避,坚韧,狂暴,恢复,反击3,天降1,惩戒光环3,失明,光魔法,疗伤,群石肤,群吸血,失明,光驱,机动回避,群体英勇,突进,埋伏,战术,顺势劈。注意不要死单位,力血的恢复比较依赖吸血,防守在前3回合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瀛洲。感觉只能力量,一个没有一个飞行单位打架却要到处飞的族远程魔法输出真心不好混。攻击3,防御3,幸运3,领导3,反击3,惩戒光环3,闪避,埋伏,战术,魔防2,机动回避,群英勇,嘲讽,冰冻大地,水魔法3,群石肤,群再生,群吸血,群驱散,狂暴,恢复,顺势劈,天降3,突进。战术核心是麒麟。这货绝对不能死,河神和麒麟链接后给天降,突进,惩戒3,新生波浪,石肤。前几回合基本就是如何让麒麟不死且有输出了。河神麒麟双惩戒,祭司,冰女踏云远程,剑圣蛟卫踏云冲锋,河童也能用云走位跳越,同时云迹可以耗尽对方所有行动力。种族技每回合开始时不论集到几了都开了,远程单位最好不要的近战打相同的目标,剑圣最好上去直接和对面一队输出高的精英部队单挑,打到第3回合爆士气剑圣对同一单位砍出8刀也不为奇。瀛洲的打法是消耗对面每支部队,用各种强力突进卡远,但一定要注意尽量避免对面卡死麒麟和过多的近战反击。只要麒麟在满地图非,瀛洲就是不灭的,对面是魔法英雄时注意留一个新生波浪给麒麟驱散控制。一定要想办法让剑圣和蛟卫死前输出最大化,对面远程不慌秒,贴好后先杀无反击单位,再杀最高近身输出。如此,决斗就能各种赢了,打发展图时主要先出奶妈和远程输出,farm会轻松很多。找一个好的时间主动和对手决斗,先访问各种建筑,如此,即使比对面少运到一周的兵,其实还是占有优势的。副英雄选增加产量的,学各种典范各种探路和经验,王国所有技能,带主英雄带不下的口袋资源物品。有副手后主英雄就不要捡资源和装备了,一切副手搞定,需要两个副手,一个检东西,一个送兵。桃园虎卫的优缺点?
1:虎卫。
防御与攻击兼备,近战职业,输出很给力。加点3技2武2、强弓。强输出DPS兼干扰,相当厉害,输出之王,弱点血少。
加点:3技2敏3、策士。
唯一的法系DPS,目前为止最牛的职业,弱点也是血少。
加点:3技2敏消费方面,桃园的本身消费很低,只要勤快点,就不需要充钱,很多玩家都没充钱玩到满级。祝你游戏愉快。
为啥古代军队不人手一根铁棍?
古代军队选择兵器,完全是从实战出发的,被抛弃或者淘汰的兵器,一定是因为它不适用于战场。
其实刀当年也是战场上的主力兵器,但当盔甲出现之后,刀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无论是铁甲、皮甲、藤甲,甚至是竹甲,对刀这种以锋刃杀伤敌人的兵器都有着良好的防御能力。
与刀相比,铁棍对于披甲的对手,都有着极强的杀伤能力,例如“锏”“铁骨朵”,和棍的功能类似,都是利用兵器本身的重量和硬度击打敌人,被打中的,确实是筋断骨折、吐血而倒,堪称击打利器。
既然铁棍这么犀利,为什么没有在战场上大规模应用呢?难道古人傻?其实,从功能、技法和士兵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了。我们以古代装备最为普遍的枪作为对比。
一、铁棍,太慢了铁棍击打敌人,必须要高高抡起,用力砸下,利用铁棍的速度、重量、硬度给予敌人以杀伤,可以想象的是,一排铁棍开山劈地般砸来,穿着多厚的盔甲也没用,绝对被砸成肉泥。
也就是说,铁棍子想要杀伤敌人,必然要蓄势,会有一个发力的过程。这个技法最致命的弱点就是时间过长、动作过大。
铁棍进攻时,要先举起、再砸下,是两个环节。而长枪呢,直接就戳出去了,两臂用力一送直接完事,走的是直线、简单直接,你的铁棍才举起来,甚至还没有来得及举起来,人家一枪就扎到你了。
有一个例子,抗战时期,我们受条件所限用的大刀。有的人就觉得大刀很厉害,可同样是冷兵器,为什么最后我们练的都是刺刀拼杀?大刀片子抡起来,速度比刺刀差远了。一个熟练的拼刺高手,那一刺真是疾如电光、挡无可挡!道理是一样的,速度为先!
用铁棍,除了速度慢之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中间大开”,两手高高举起,咽喉、胸口、小腹……所有的要害都毫无防备,使用长枪的,想刺哪刺哪,毫无阻碍。
所以用铁棍对长枪,跟送死没有什么区别!
也有人会说:如果使用铁棍的士兵掌握了短距离发力技术,轻轻一抖、全身发力,速度同样很快!但战场上的士兵,大多数是普通人,要达到这样的武学修养,有这个天赋吗?有充裕的训练时间吗?如果有这么厉害的士兵,用枪岂不是更厉害?
二、重量,是铁棍最致命的弱点战场之上,最重要的就是距离。也就是说,你的兵器,至少不能比对方短,仅这一点,铁棍就要被淘汰。
我们经常说:丈八蛇矛,说明人们对这种兵器的长度是有个共识的。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同,曾经出土矛49件,长度从4米36到2米25不等。在吴殳的《手臂录》中记载,杨家枪长度大约在4.5到5.1米之间。
这都是有实证的古代冷兵器战场上,士兵的制式长矛的长度。那么,拿铁棍的一方,想要攻击对方,长度至少也得4.5米,不然就会出现“人家打得到你、你却打不到别人”的尴尬局面,这跟送死有什么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4.5米长的铁棍,重量有多重?如果铁棍做得很长,变成了类似“钢筋”那样的铁条或者钢条,又保证不了杀伤力,甚至自身的重量就会导致铁棍变形。不信的人,可以去钢材市场,找一根四米长的钢筋,看看会弯到什么程度?能不能抡得起来?能不能用于实战?
如果铁棍的长度、直径都达到了标准,那么一根4米多长、近5米的铁棍,普通士兵能不能举得起来?能不能抡得动?这样的兵器还有什么实战可言?
再者,古代打仗长途奔袭,士兵全靠两条腿走路,携带着这么重的兵器,能走多远?到了目的地还有没有劲打仗?我们并不否认古代有那种天生神力的人,但这样的人又有多少?打仗靠的是规模化的军队,不能指望人人都是大力士啊!
三、古代的冶炼技术古代的冶炼技术,可以说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古代生产的兵刃,吹毛断发、锐不可当,至今国家博物馆中都保养着为数不少的兵刃,其冶炼锻打技术让今天的专家都赞叹不已。
然而,古代冶炼水准虽高,却始终无法解决规模化生产的难题。采矿、冶炼是一个分工极细、环节极多的特种行业,在没有任何机械助力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大规模开采冶炼,所以古代钢铁的产量始终上不来。
而农耕社会中,受土地产出的限制,又不可能养得起大量不从事农业生产的矿工,所以也不可能投入海量的人力去从事采矿冶炼。
从技术上来讲,采矿冶炼绝对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技术工种,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工人,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和实践,在古代也不可能做得到。同时,考虑到武器的训练损耗等,要给相当规模的部队装备上铁棍,基本上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从国家层面来看,铁料不仅是军事物资,也是民生物资,钢铁在古代,不仅用于兵器生产,盔甲、农具、日常用品等,样样离不开铁器,古代的铁料供应其实是相当紧张的。这也是为什么钢铁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国家严格管控的重要原因。
即使是到了现代,钢铁的产量依然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能力、经济指标、工业潜力的重要依据。世界上拥有完整的冶炼工业链的国家依然不多。
结语:无论是从战场应用还是成本来看,铁棍是不可能大规模装备部队,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兵器的。与铁棍相比,长枪仅枪头是铁,既节约了大量的钢铁,又保证了强大的杀伤力。
而且木制的枪杆,韧性极佳,既减轻了重量,又赋予了枪法变幻莫测的技法,许多长枪的技法,用铁杆枪是使不出来的,非得用木头枪杆。
而且木质枪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防震,兵器相击,如果双方都是硬梆梆的铁棍,用尽全力击打或者招架数次,绝对筋软手麻,被震得胳膊酸痛、后继乏力,根本无法形成持续的战斗力。而长枪之法,依靠枪杆的形变,能够有效吸收震动,达到久战不疲的效果。
我们的祖先不仅擅长研究兵刃,更从中悟出了拳法拳理,实战的太极拳、形意拳,哪个不是脱胎于古代的大枪技法?只要拳法练到一定水准的,一定能够深刻理解“脱枪为拳”的至理。
最后要强调一点,铁棍的威力其实是不如长枪的,被砸一下和被捅一下,捅更为致命!这一点,凡是打架的老手都明白其中的道理。
综合以上种种,铁棍这种兵器没有被大规模装备,自有其逻辑在内。
古代皇帝一顿饭多久能吃完?
其实,当皇帝也没啥好的,一天都混不上三顿饭!
清朝皇帝每天只吃2顿饭,早上6-8点用早膳,中午12-2点用晚膳。(不是错别字,就是晚膳)
皇帝又如何?还不是大清早5点多就得爬起来,一天三顿饭都混不上,你说惨不惨?
一点都不惨,因为人家一顿吃的菜,比我一个月吃到的菜还要更多!
清朝皇帝用膳标准清朝初期,皇帝每一餐都有120道菜,可以摆满整整三大桌!
鄙人不才,一天吃不上四个菜,一个月吃不上120道菜,可人家皇上一顿就吃120道菜,你说羡慕不羡慕?
后来,清朝日渐衰败,国库渐渐空虚,120道菜被减为64道菜,到了咸丰皇帝时期,标准又降低了一些,只剩下32道菜了。(等等,我为什么要说“只剩下”三个字?我不配!)
再后来,清朝第一贵妇上位,她就是挥霍无度的慈禧太后,一开始她还装一下,一顿只吃24道菜,等到她独揽大权的时候,连装都懒得装了,直接恢复最高标准,一顿吃120道菜,每顿饭都要吃掉200两白银!
皇帝的御膳都有什么菜?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就以乾隆皇帝为例详细说明一下吧!
乾隆皇帝时期,御膳房建立了一个档案室,每天记录皇帝的用膳情况,每天吃什么菜,吃了多少,全都记录的清清楚楚。
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十三,这天是乾隆帝的生辰,御膳房特意给他安排了一顿晚餐,下午4点开席。(你瞧瞧,过生日才能混上第3顿饭,惨不惨?)
这天,御膳房准备的菜品如下:
晾排骨,晾肉
拆鸭子,鸡翅
五香鸡,麻酥鸡
揽肉丸子,罗汉面筋
猪肚,猪肉馅祺饼
糟肉,燕窝芙蓉鸭子
糖醋锅渣,糟干笋锅烧鸭子
点心若干,小咸菜若干
两天之后,中秋佳节,御膳房又准备了一顿晚餐,下午4点开席,菜品如下:
拆鸭子,拌糟鸭丝
五香肘子,五香鸡肉
攒盘月饼,月饼拼盘
羊肉馅包子,拌凉胚子
虾米拌海蜇,糖醋藕豆角
燕窝拌白菜丝(白菜丝骄傲极了)
你瞧瞧,这乾隆爷好像也没吃过什么好东西!
皇帝用膳,一道菜最多吃3口吗?皇帝用膳,那规矩可大了去了!
首先,待膳太监得先在每一道菜上放一块银牌,仔细观察银牌的颜色,以此来判断饭菜是否有毒,敬业的太监还会亲自品尝,确认无误之后才会请皇帝用膳。
坊间传闻,皇帝用膳有一个规矩,叫做“菜不过三口”,意思是说,一道菜皇帝最多只能吃三口,待膳太监就站在旁边盯着,看到皇帝连吃三口之后就得立刻喊停,把这道菜撤下去,而且,在未来两个月之内,这道菜都不能出现在皇帝的饭桌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据说,皇帝喜欢吃什么食物,喜欢喝什么,都属于高度机密,不能被外人知晓,预防有人在皇帝喜欢吃的食物中下毒。
那么,这种说法是不是真的呢?
想象一下,皇帝抱着一个大猪蹄子啃得正香,正准备再啃两口,待膳太监突然尖叫一声扑上来,劈手夺走大猪蹄子抱在怀里,说啥也不让吃了,你觉得,这种情况可能吗?当然不可能啦!
俗话说,君子不夺人所爱,皇帝操劳一天了,啃个大猪蹄子怎么啦?
如果真有太监敢这么做,那我只能说,这个太监很勇,他已经丢了一个头,还想再丢一个头!
翻阅史书,《清实录》也好,《清史稿》也好,《皇帝起居注》也好,全都没有关于皇帝只吃3口菜的记载,恰恰相反,皇帝喜欢吃什么食物压根就不是秘密,宫里人人都知道!
比如说,雍正皇帝最喜欢吃的是肉沫炒萝卜,乾隆皇帝喜欢吃鸭子,道光皇帝喜欢吃炒蛋,嘉庆皇帝就厉害了,喜欢嚼槟榔,北方没有槟榔,他就让南方的大臣定时给自己送槟榔!
我们再回归刚才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皇帝喜欢吃什么,不是很容易下毒吗?
其实,古代想要给皇帝下毒是很难的,受科技限制,古代的毒素多少都含有硫、砷等重金属,这些物质跟银针、银盘子、银勺子接触的时候就变黑,很容易暴露。
此外,待膳太监还会安排人试毒,准确来讲叫“尝膳”,溥仪回忆皇帝生活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每道菜送过来之前,都要经过太监品尝,确定无毒之后皇帝才吃。(皇帝真可怜,每天吃剩菜。)
事实证明,皇帝的确会预防贼人下毒,但他们的预防方法简单实用,用太监的命去试,不能影响自己的口福!
皇帝吃不完的剩菜剩饭怎么处理?史料记载,皇帝一顿饭吃120道菜,每天要消耗的食材如下:
鸡5只,鸭3只,羊2只,盘肉22斤。
青菜19斤,萝卜60个,葱6斤。
美酒4两,鲜奶100斤,玉泉水12罐、茶叶75包。
注意,这还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每天的菜品不一样,消耗的食材也不一样,单看食材,没人相信这是一个人一天的饮食,还以为是大饭店进货单呢!
一般情况下,皇帝吃饭都是一个人吃,皇后跟嫔妃都有自己的小厨房,各自在各自的宫里吃,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召集他们一起吃饭,平时就皇帝自己享用这120道菜,根本不可能吃的完。
那么,皇帝吃不完的剩菜剩饭怎么办呢?
史料记载,皇帝吃不完的剩菜剩饭主要有2种处理方法!
1,赏赐下去
皇帝日理万机,吃饭的时候也不得闲,除了待膳太监在场之外,往往还有特意来嘘寒问暖的嫔妃,有商量国家大事没来得及离开的大臣或皇子,当然,他们都不能跟皇帝同桌吃饭,只能在一边看着皇帝吃。
如果皇帝心情好,就会赏赐一些饭菜下来,这对于嫔妃和大臣来说都是难得的殊荣,他们会跪下谢恩,然后站在一边的小桌子前面把菜吃光抹净,一点都不能剩下,这可是恩赐,懂得拍马屁的人,还会请求皇帝允许自己把盘子带回家供起来!
2,卖二手饭
房子有二手的,车子有二手的,饭菜也有二手的吗?
当然有,皇帝一顿饭吃120道菜,他的肚子才多大?每道菜吃一口就撑了,如果遇到喜欢的菜,一两道菜就吃饱了,绝大多数菜都处于没吃的状态,这些菜倒掉实在浪费,所以,太监和宫女就会送出宫去卖掉。
你可能要问了,二手饭也有人吃吗?那当然了,在北京城,想要吃御膳的人多了,供不应求,渐渐地,皇帝的剩饭就形成了一道完整的产业链,还有一些大馆子专门回收,品相好的高价拍卖,品相不好的熬成粥,几道菜熬成一大锅粥,同样有人抢着喝。
写在最后如果穿越回古代,遇到了皇帝的二手饭,你会买来尝一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