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女生遭欺凌,1人满16岁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6岁女生遭欺凌,1人满16岁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发生这样的事情,看到后我想大家都会既感到痛心又会问上一句为什么?
会感染的不仅是病毒,还有心智不太成熟的这群孩子,当一种很小的事情被无线的放大的时候,小事情就会变成大事情,会被人拿来模仿,拿来学习,甚至顶礼膜拜。认为打人很酷,很潮,很有范,充斥着暴力的美学被当成模仿的对象,不能不说媒体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网络上各种直播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后,这种暴力行为会被施暴者当成炫耀的资本和工具放在网上被以此来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内心的快感,无数次的重播,反反复复的观看让无数家长感到愤怒的时候,也同时让无数个孩子当成教材一般被学习,在脑海中重现,点赞关注评论就像火上浇油一般,让施暴者成瘾,失去理性的竞相模仿,激发一波又一波,一次更比一次恶劣的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对于手机普及,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的时代,传播的成本如此低廉,却让人无比的痛心。
花样年华本该早起蓬勃,满脸稚气本该充满童真,孩子的世界不应该有大人那么多烦恼,请尊重孩子,少些传播校园暴力。
一旦发生该如何去处理呢?
首先,施暴者孩子的家长应该拿出一个鲜明的态度,告诉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家长的态度决定着孩子对这样的事情的认知,家长模糊处理处理行为会助涨甚至起着纵容的态度,会在孩子的心中觉得这个事情没什么大不了,心中的底线或者红线一直没有泾渭分明,此种底线一旦模糊,孩子会反复游走在暴力的边缘不能自拔,因此家长要在孩子第一次做这种事情的时候,就要严厉的说“NO”。
其次,校方无论是老师教授的不仅是书本的知识也是要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一旦发生严厉批评指正,并与家长充分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孩子认识到打人的严重性,而不是模棱两可,息事宁人,才是正确的处理态度;同时对于被打人也要和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做好孩子的心里辅导建设,避免幼小的心灵因此受到造成创伤阴影。
再者,社会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引导作用,积极正能量的东西要广而告之,消极负面的东西要聚而歼之。
最后,一颗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之前,需要的不仅是阳光,雨露,而且还有合适土壤和充足的养分,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营造和呵护。
行凶者仅获留校察看处分?
分享有用的法律知识,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提出精准的解决方案
一、案件背景1月6日开始,网上开始流传一段长达四分钟的校园欺凌look,look中一名身穿白色上衣和深色裤子的女生跪在寝室地上,不断被7名同寝室女生踩踏身体,抽耳光,用课本打脸,该女生不停哀嚎,脸颊通红,嘴角流血,而旁边则是施暴女生们的笑声。
1月7日上午,江西省宁都县教育局对此作出通报,表示事件发生在4天前的宁都市思源中学,带头涉事的三名女生已经受到留校察看处分。
二、校园暴力不停歇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教育体制下尚不习惯运用法治思维对打人者施以处罚,过于妥协的态度导致暴力事件不停发生!群殴、羞辱、性侵、烫烟头,以及中国在美留学生因“吃醋”暴力群殴同伴事件,各种集中爆发的校园暴力事件,近几年层出不穷,校园暴力的问题已然成为教育行业以及各位家长的一块心病。
但是结合本案来看当地教育部门对涉案的几名女生仅仅做出留校察看处分,笔者认为显然过轻!
中国的教育并不把青少年之间的欺凌现象当回事,还不习惯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总是企图用调解的方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青少年犯罪的处罚措施太少,处罚太轻,在道德教育和行政处罚方式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才导致法律对青少年的警示作用大打折扣。
这也就变相的导致涉事人员违法成本过低,试问打了同学甚至对其进行侮辱的行为仅仅收到留校察看处分,打人者还会在乎这个?
三、相较于留美中国留学生殴打事件的处罚中国留学生在美暴力群殴同伴的事件引起全社会关注,受害人刘怡然被扒光衣服、用烟头烫伤乳头,用打火机点燃头发、强迫她趴在地上吃沙子、剃掉她的头发逼她吃等,期间还有人用手机拍下了刘怡然受虐照和裸照。整个折磨过程长达5小时,刘怡然遍体鳞伤,脸部淤青肿胀,双脚无法站稳。最终,美检方做出判决,两名主犯被判终身监禁,两人累计保释金高达$600万美金,超3600万人民币。媒体称是美国历史上留学生犯案保释金最高记录。
四、涉案初中生有无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从该条文可以看出,目前校园暴力事件中为何大多数未成年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主要基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下,满16周岁的人犯罪才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已满14未满16的人只有特定罪名下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导致大多数打人者事后毫无悔过之心。
笔者认为对于校园暴力,应当参考西方的处罚体制,对于施暴者即使不给予其刑罚,也应当对其施以必要的刑罚以外的必要处罚。否则如何能够遏制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
想获得更多法律问题解答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麋鹿说法”后私信我们留下你的问题。
你怎么看甘肃8岁女孩被打导致下体出血这件事?
我们不敢相信,欺凌虐待小女孩的竟是同班的两个男孩,还不满8岁。我们也无法想象,在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他们怎么会想到用如此带有性暴力色彩的行为去虐待身边的同学。
这样的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们将来又会变成什么样?细思极恐。
目前关于“学校包庇”或“孩子撒谎”的争论还在进行,无论此事后续如何发展,都无法改变女孩遭受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创伤这一事实。
1.校园欺凌的后果有多严重?
校园欺凌一直都存在,当很多事件走入大众视野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被毁掉了一生。
2017年腾讯新闻做了一项校园欺凌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万6千名网友中,超过一半的人亲身遭遇过校园欺凌,24.2%的人曾欺凌过别人。
相比欺凌所造成的身体伤害,被欺凌者还有很多被忽视的心理伤害:
强烈的受挫感和孤独感。产生厌学情绪,出现旷课逃学。自信心受挫,成绩下降。社交上出现怯懦和退缩。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焦虑,抑郁。常常会感到恐惧,愤怒,悲伤,甚至出现轻生的行为。可怕的是,即使脱离的被霸凌的环境,他们还是很难摆脱曾经的阴影。童年时所遭受的这些霸凌,其影响可能会从年少时一直持续到中年。
都说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而这些年幼的孩子在人生的早年,在最值得信赖的学校,
还要遭受欺凌,无人帮助,
他们会怎样看待这个世界?
他们又会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
2.如何识别和应对校园欺凌?
有些孩子在遭遇校园欺凌后,由于种种原因,并非会第一时间向家长求助。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遭遇到欺凌呢?
以下几点可作为参考:
无故出现身体伤痕
个人物品经常损失或丢失如厕习惯改变经常沮丧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不愿上学出现长期失眠等睡眠问题来源:新华网数据新闻部
校园欺凌很常见,但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有些孩子向家长或老师求助,却被忽视了。
别人在和你开玩笑,不要当真。同学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为什么他不找别人,就找你,你自己找找原因。收到这样的反馈,很多孩子便放弃了求助。
要么默默忍受,要么以另外一种极端的方式反击。
16岁少年王青遭受了7年校园暴力,从小学四年级直到高二,王青几乎每天都生活在校园暴力的阴影下。他说:“没有任何理由,心血来潮就揍一顿。”父亲认为是“孩子间的玩笑打闹”。老师口头批评打人者后,王青却遭到了更狠的一顿拳头。从最初的被辱骂、扇耳光,到最后的下跪、群殴,王青的心理与身体遭受了无数的摧残。“每次碰到他们,我浑身发抖,两排牙齿都打哆嗦。”最终王青用一把弹簧刀结束了一切。而16岁的王青因故意伤人致人死亡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如果父亲能早一点关注到他,如果学校有更有效地措施针对霸凌现象,这个孩子会不会另外一种人生?
一个在国外工作的老师,讲述了她是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一个孩子扯掉了另一个同学的头发,被我发现之后,说是“做游戏”。即使孩子已经说了“对不起”,但是这件事还是被报告给校长。我也打电话给两个孩子的家长,被欺负的同学被送到校医院检查身体。欺负同学的孩子被停学一天,他需要向被扯掉头发的同学写一封书面道歉信,并且在休息的时间,被安排到学校食堂帮忙作为惩戒。扯头发这样的行为,很可能也会被认为是孩子之间的恶作剧,批评一下可能就过去了。
但是,如果他的老师用“兴师动众”的举动告诉他“错了”,那么他下次犯错的几率就小了很多。
这些惩戒措施,可能比起一句轻飘飘的“对不起”,更能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无论是老师,孩子,还是家长,应对校园欺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意识到欺凌的存在。
“这只是一个玩笑。”
“不,这就是欺凌。”
你怎么看福建女中学生教室内被男同学杀死?
事情的大致经过:在2018年1月9号中午12点多,同班一男同学拿了一把很大的弹簧刀藏在围巾中带入校园,进入教室后坐到林某前排自己的位置上,转身拿出弹簧刀就扎在林某脖子上面,林某颈动脉被扎破鲜血直喷,因失血过多其时就在教室内殒命。此事已被官方证实。骇人听闻,匪夷所思,人性的恶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十四、五岁的年龄居然就敢用刀剌向同班同学,可见其小小年纪就没有一点点对生命的敬畏!
据称:男生剌死女生的原因是女生拒绝帮男生做题而行凶,又一说法:因口角在教室内持刀刺死同班同学。网友称:捅人男生父亲在县直机关工作,母亲为小学教师,爷爷曾在县教育局工作,其曾被校方开除过一次,但不知为何再次进入学校重点班。可以想象作老师的诸多无奈!
从其家庭关系我们不能说跟他杀死同学有关系,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该男生曾被校方开除过一次,如果属实的话,我们就可探寻其劣根性的来源。9年级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校方是无权开除,这个男生平时的在校表现可见一斑。而后又不知原因的再次进校还进了重点班,那就一定跟其家庭关系有关了,就是谁也想象得出来。再究其成长过程,我们也不难想象他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娇横、跋扈,使他缺乏了这种对生命最起码的敬畏!依我看,学校老师恐怕也要畏其三分。
毫无凝问的,不管采用什么手段剥夺他人生命的行都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事情发生对哪一方来说都是一种伤害,学生伤害老师,学生跳楼自杀屡有发生。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反思。我们的教育为的是什么?家庭该怎么去教育孩子?学校和家庭教育承载着我们的下一代的希望,但这些事情的发生令我们痛心和失望。
我们也不能从事后来作一些毫无意义的批判,诸如学生带刀进入学校或课堂为什么发现不了的问题,这样的一个场合一学生带一把刀进入也不是你想发现就能发现得了的。若能发现就有事情发生的前兆,那完全是可以避免的,那合理吗?
刘备两个十六岁如花似玉的女儿被曹操俘虏沦为小妾?
长坂坡之战,赵云为何只救刘备的儿子刘禅,不救刘备的两个女儿?其实原因很简单!
刘备的女儿
在众人的认知中,刘备在荆州以前,似乎都是没有儿子的,以至于他后来没了办法,只能收刘封做自己的养子,以便传承香火!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根据史书记载来看,刘备在此之前应该是有儿子的!
首先,从常理来推断,虽然刘备前期混得一直比较惨,但相比于大多数人来说,刘备也算是一方诸侯了,找个女人、生个孩子还是比较简单的,而刘备的性取向也是完全正常的,找老婆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说刘备在来到荆州以前,是肯定有老婆有孩子的!事实上,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历史人物,都是正常人!大家都有正常的生理需求,比如说关羽张飞!
在大家的印象中,关羽、张飞就是莽夫,只知道打打杀杀,不知道儿女私情,甚至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还有坐怀不乱的佳绩,曹操送美女给他,他都不要,让人感觉关羽就是个对女人不敢兴趣之人。然而事实上,根据正史来看,关羽曾经主动向曹操讨要过女人!
《华阳国志》:初,羽随先主从公围吕布与濮阳,时秦宜禄为吕布求救于张杨。羽启公:”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公许之。及至城门,复白。公疑其有异色,自纳之。
按照《华阳国志》、《蜀记》和《献帝传》的记载来看,关羽确实喜欢上了吕布部下的妻子,而且当时关羽是有老婆的人,只不过他老婆没有生下孩子,而吕布部下的妻子又长得非常漂亮,所以关羽动了心思。遗憾的是,曹操也是个性情中人,最终把这个女子霸占了,没有赏赐给关羽!而除了关羽,张飞其实也有类似之事!
《魏略》: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
按照《魏略》的记载来看,张飞在徐州作战期间,曾经抢过夏侯家的一个女子,而这个女子是夏侯霸的从妹,夏侯霸又是夏侯渊的儿子,所以说在正史中,张飞曾经抢了夏侯渊的侄女,定军山之战中,夏侯渊的尸体就是张飞老婆帮忙收敛的!
说白了,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似乎是不食烟火的英雄,整日想的都是争夺天下,匡扶汉室,然而现实中,大家都是事业和家庭两不误,大家都有女人,都有老婆,都有孩子!
另外,我们从史书中关于刘备战败的记载,其实也可以发现,刘备在荆州以前,应该是有儿子的!
在徐州期间,刘备两次被吕布击败,第一次吕布并不想对刘备赶尽杀绝,所以并没有伤害刘备的家人,而是将刘备的家人归还。第二次刘备联合曹操击败吕布,夺回了家人。
原文: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先主求和於吕布,布还其妻子……为顺所败,俘虏先主妻子送布。生禽布,先主复得妻子。
击败吕布后不久,刘备又背叛了曹操,最终被曹操击败,而这一次,刘备的家人又被曹操给俘虏了。刘备有甘夫人和糜夫人两位夫人,但最终跟随关羽到达荆州的只有甘夫人,所以说在此期间,糜夫人应该是去世了,至于刘备的孩子,估计也在此阶段去世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刘备在到达荆州以后,见迟迟生不出儿子,便只能收养刘封,以此确定继承人,稳住手下的军心!
荆州期间,刘备过了几年安生日子,最终和甘夫人造出了刘禅,可还没等刘禅长大,曹操就打了过来。原本刘备还想帮着刘表抵挡一番,哪知道刘表又突然离世了,于是刘备只能撤退,并在当阳县被曹军追上,打得大败!
《三国志》: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此次追击刘备的曹军,乃是曹操手下的王牌部队虎豹骑,他们战斗力强悍,突击能力非常强,一日一夜间跑了三百多里,直接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于是最终刘备只能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少部分人撤离,大部分刘备的手下及辎重都被俘虏了。这里面就包括徐庶的母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徐庶离开了刘备,投靠了曹操。当然了,除了徐庶的母亲之外,刘备自己的两个女儿,也遭到了曹军的俘虏!
《三国志》: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从还谯。
根据三国志记载,此次作战,曹军主帅乃是曹操的堂弟曹纯,而刘备的两个女儿也被曹纯给俘虏了。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知道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救出了刘禅和甘夫人,那为何赵云没能救出刘备的两个女儿呢?难不成赵云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赵云不救刘备两个女儿的原因
事实上,赵云之所以只救刘备的儿子刘禅,不救刘备的女儿,乃是被迫无奈!
首先,当时曹军来得太突然了,大家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在此之前,刘备的手下曾劝过他跑快点,免得曹军追上来了,但是荆州一大堆老百姓跟着刘备跑路,直接拖慢了刘备的行军速度。没办法啊,曹操数次屠徐州,把荆州百姓吓惨了,他们都想跟着刘备跑路,而刘备又自诩自己是个仁义之人,不忍心抛下这些老百姓,所以大家只能慢慢走,最终被曹军追上,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其次,慌乱之中,大家都顾不上对方了!由于刘备军队是和老百姓混在一起的,所以根本发挥不出强悍的战斗力,没一会就被曹军击溃了,慌乱之中,刘备自己都发扬了老刘家的光辉传统,抛妻弃子,只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跑路了。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去顾忌刘备的家人呢?按照常理来说,赵云只需要跟着刘备突围即可,他不去营救刘禅和甘夫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只要刘备活着,老婆孩子都会有的!
所以说当时的战场是非常混乱的,刘备这边完全被打乱了,只有刘备身边的几十人还保持着紧密团结的姿态。而就在这个时候,赵云放心不下,又转头去寻找刘备的儿子了。
《三国志》: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刘备原本是带着张飞赵云一起跑路的,结果跑到一半,发现赵云不见了,有的手下对刘备说,赵云往相反方向跑了,很可能去投降曹操了,但刘备不相信,最终的事情发展,也证明了刘备的论断,赵云不仅没有去投降曹操,反而是帮刘备把老婆孩子给抢回来了,此等忠义,令人感动!
不得不说,赵云是真的不怕死,竟然还敢重新跑回战场!另外,赵云的战场侦查能力也真是厉害,兵荒马乱中,竟然还能准确地找到甘夫人和刘禅的位置!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赵云只救出了甘夫人和刘禅,但并没有救出刘备的两个女儿,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原因,在本文看来,其实非常简单,赵云根本没找到刘备的两个女儿!
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赵云是“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而走的,也就是说,赵云并没有和甘夫人同乘一匹马,甘夫人应该是坐在马车中的,若刘备的两个女儿当时也和甘夫人在一起,赵云完全可以让她们坐在一辆马车中!只能说,当时刘备的两个女儿跑散了,赵云根本找不到,而兵荒马乱中,赵云为了甘夫人和刘禅的安全,也不敢再继续深入,只能找到两个就先带出两个!
另外,从赵云“身抱弱子”的这个做法来看,其实在赵云心目中,刘禅应该是最重要的,而甘夫人应该是可以放弃的,一旦曹军追过来,赵云挡不住了,他势必会放弃甘夫人,只护着刘禅逃跑,要不然他没必要把刘禅绑在自己怀中,而不把刘禅交给甘夫人!
总的来说,赵云之所以只营救刘禅,而不营救刘备的两个女儿,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赵云此行,更看重刘禅,刘禅乃是刘备的唯一儿子。二是兵荒马乱之中,刘备的两个女儿走散了,并没有和甘夫人在一起,赵云也不敢再继续深入了,一方曹军大部队围过来!
结语
长坂坡之战中,刘备确实有两个女儿被曹军俘虏了,而按照当时的规矩,她俩应该是被当作战利品赏赐给曹军手下做妾了。至于当初赵云为何不救她俩,其实也是迫于无奈,一方面当时情况危机,赵云并未找到她们,另一方面,当时社会男尊女卑,刘禅的地位远比她俩高!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华阳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