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阿登高地任务,DNF双倍经验药水怎么?
dnf阿登高地任务,DNF双倍经验药水怎么?
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做这个黄金什么的主线的时候 也有双倍经验药水。
PK任务也是奖励双倍经验药水。
这个女神殿很多任务 但是只有一个可以奖励双倍经验药水。
90版本升级心得(黑钻,成长契约,公会经验加成)
1~54级 任务经验比较低,建议全程磕双倍经验药,疲劳药不多的情况下不用吃疲劳药,跟着主线任务,周二周四尽量打下牛头怪,等级到达新的任务地图直接跳过当前任务(一键完成)
55~69 根特海上列车,继续跟着主线任务,切记阿登高地以及之后的任务能跳过都跳过,地图太大耗费疲劳多。
70~78 西岚那边任务90改版之后没有之前的经验高了,跟着主线
79~85 能源中心任务经验巨高
spa红牛畅饮什么意思?
就是指由运动饮料品牌红牛赞助的在比利时SPA赛车场举行的F1方程式大奖赛。
红牛是F1方程式赛车大奖赛的官方赞助商。
红牛买下了两支F1车队(Red Bull(红牛)和Toro Rosso(一般译为“红牛二队”或“小红牛”))。
SPA是位于比利时的东南部的F1赛车场,坐落于与卢森堡交界处的阿登高地。在1924年第一次被启用,自从1985年开始举行比利时F1大奖赛。
斯大林是如何利用德军打击波兰的?
波兰这个国家悲惨的近代史都是咎由自取。在我看来,这个国家就是一个能力不足还喜欢惹是生非、投机倒把、是非不分的坏同学。
比如处于苏德两强之间,波兰的处境只能是谁都不得罪,夹缝求存。起码在两强之间,为了保持战略缓冲,任何一方也不会允许另一方吃掉自己。
再不济也应该拉拢一方,对抗另一方。但是波兰是两方都要招惹,最后被苏德分食,只能四处流亡。之所以开篇我对波兰下了那个定语,那就是作为被帝国主义侵略、欺凌的受害者,居然在国际会议中支持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成立伪满洲国,分裂中国。这就是一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不分是非黑白的民族。
在二战苏德战况逐渐明了之际,波兰在苏联战胜德国这个事实跟前,没有主动去跟新的庄家苏联讨论波兰的未来,而是急不可待的以为德国已经落了井,便也想上去扔块石头,擅自发动所谓的华沙起义。谁知那块石头苏联可以扔,波兰却未必。
这让已经成了落水狗的德军非常恼火,老子搞不赢苏联还能被你波兰这帮猴子欺负?德军一横起来,波兰就只有喊救命的份。苏联其实没有对波兰起义落井下石,当时苏联空投了联络员到华沙,但是波兰国内军却不与之接触,使之落入了德军手里。没有内应,苏联抓瞎,也就没有办法空投救援。甚至有说法是波兰国内军杀死、卖掉苏联联络官。
地面上苏联原本也没有闲着,苏联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攻至华沙近郊普加拉,但德军炸毁了维斯瓦河大桥,并以数个精锐坦克师严守河防。这就是西方所说的苏联退缩不前甚至后撤的原因。
这个时候,波兰国内军仍不同苏联红军联系,红军空投的联络员因无人接应被德军捕获。红军派波兰第一集团军一个师强渡维斯瓦河,在华沙河岸街登陆,建立登陆场。国内军也不予配合,几天激战之后,在德军坦克部队突击下,波军只得撤回东岸。
实际上,波兰的华沙起义根本就不算是起义,而是波兰地主阶层投机取巧,以为有机可乘想趁德军虚弱,苏军还未进攻到波兰的空档抢夺波兰控制权,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赢个满堂彩。而且苏联红军派出的波兰第一集团军也是波兰人的军队,但是波兰国内军不但不以国家大局为重,配合第一集团军登陆,还在背后打黑枪,怕红色波兰军抢了自己地盘。
这样的起义不该失败吗?还把这盆脏水泼给扭转二战局面的苏联红军利用德军打击波兰,这分明就是自己作死。像这种在国家、民族大义跟前老是打着抢地盘、保存实力的民族败类,死有余辜。
二战法国修筑了什么城墙?
二战法国修筑了马奇诺防线。马奇诺防线(Maginot Line)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1930、1940年代货币),其名称来自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1877~1932)。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1940年5月德军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再偷袭阿登高地,联合荷兰德军将联军围困在敦克尔克。而马奇诺防线也因为德军袭击其背部而失去作用。各位认为二战时期的德国的三大名将?
谢邀!尽管本人对二战时期德国三大名将的具体人选,一直持有与主流观点相左的个人见解,既然受邀回答这个问题,想必题主在对确定二战德国三大名将具体人选的问题上,一定是倾向于主流观点。那么,慕什塔戈将遵照主流观点,从战功、才能、威望三个方面,对纳粹德国著名将领隆美尔、古德里安和曼斯坦因作一个横向比较。
图示:主流观点认可的二战时期德国三大名将(依次为曼、古、隆)
首先,论战功。二战期间,隆美尔值得称道的战功主要有两件:一是以装甲师师长的身份,在法国战役中突破缪斯河、攻克色当;二是出任德国非洲军军长,在北非战役中多次击败英军。古德里安的战功同样也是两件:一是以第19装甲军军长的身份,在闪击波兰的行动中担任主要方向突击任务;二是以第2集团军司令的身份,在法国战役中担任攻击主力,横贯西欧大陆。曼斯坦因的战功主要有:一是以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的身份,协助龙德施泰德指挥部队进攻波兰;二是以A集团军群参谋长的身份提出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尔后担任第38军军长追击法军;三是担任第56装甲军军长,在闪击苏联的行动中创造了5天突入苏联境内320公里的神速;四是担任第11集团军司令,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取得克里米亚战役的胜利;五是出任南方集团军司令,取得哈尔科夫反击战的胜利。由此可见,曼斯坦因的战功远在其他两人之上;隆美尔与古德里安虽旗鼓相当,但由于隆美尔主导的北非战役并非德军主战场,其率领的部队又都是偏师弱旅,从二者贡献上看,隆美尔稍逊于古德里安。因此,三大名将的战功排序应为:“曼斯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
图示:“沙漠之狐”——隆美尔
其次,论才能。隆美尔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军事奇才,正如他在北非战场上用88毫米高炮击溃英军坦克纵队,机敏狡诈,善捕战机,使他获得“沙漠之狐”的美誉。别人都认为沙漠地形开阔无险可守,而他却把沙漠中的隘路、桥梁、高地当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战术据点,一次次逃脱美英联军的围歼;被誉为“德军装甲兵之父”和“闪击战之父”的古德里安,学术造诣深厚,在坦克机械化部队作战运用方面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古德里安的军事才能,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作战却差强人意。二战初期,他的坦克部队在波兰、法国可以一路高歌猛进,如入无人之境,是因为波军、法军组织不起有效抵抗。但进入东线战场后,在苏联人的顽强坚守面前,他的第2装甲集群早早地止步于莫斯科城下,后因擅自撤退被希特勒解职;相较前两位,曼斯坦因是一位既精通谋略、又善于指挥的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家。进攻波兰,他拟制的“白色计划”使德军首战告捷;进攻法国,他制定的施里芬计划使德军绕道阿登山口,避开马奇诺防线,在39天之内击败名义上的“欧洲最强陆军”;进攻苏联,他指挥第11集团军在克里米亚战役中击败兵力3至4倍于己的苏军,俘虏苏军17万;甚至在德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他还能率部取得哈尔科夫反击战的胜利,而这也是德军在东线战场上的最后一场胜利。因此,三人的才能排序应为“曼斯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
图示:“闪击战之父”——古德里安
最后,论威望。隆美尔长期在基层部队任职,几乎没有统帅部工作经历,自从1940年2月出任第7装甲师师长以后,一直带兵打仗转战于法国、北非等地。其个人威望在北非战场上达到颠峰,一方面缘于他的部队以少胜多、连克英军、战功卓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与他交过手的英美军队始终保持尊重对手进而赞美对手的优良传统,媒体宣传功不可没。作为三人之中唯一的大将,古德里安虽然军衔最低,但他在机械化战争理论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无人能及。古德里安不仅是坦克集群作战理论的奠基人,而且他创立的闪击战理论跨越整个机械化战争时代,对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仍具有指导意义。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争理论大师”,苏德战争开战不到半年就因莫斯科战役失利而被解职,过早地离开了二战指挥岗位,使其个人威望最终定格在军事理论学术界。曼斯坦因被授予德国陆军元帅的时间,几乎与隆美尔同步,但早在1936年10月隆美尔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战术教员的时候,曼斯坦因就已经在德国陆军总参谋部中担任少将军需部长了。曼斯坦因的崇高威望,不仅体现在其担任一线指挥员时善打硬仗、战功卓著,还体现在统帅部机关任职期间,他制定的作战计划确保了整个德军在战争初期发展顺利。因此,三人的威望排序应为“曼斯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
图示:“战略艺术家”——曼斯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