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坎德尔导弹,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发射车正将部署芬兰边境意味着什么?
伊斯坎德尔导弹,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发射车正将部署芬兰边境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俄罗斯人有点反应过度了,还是不要树敌过多吧。昔日里,你和芬兰、瑞典都有宿怨未解,今日里,你打乌克兰也确实吓到人家了,此前,芬兰民众对芬兰加入北约的支持率大约是25%,现在一下子都涨到76%了,估计瑞典也差不多吧。因此,我们对芬兰、瑞典要加入北约,持理解的态度。
他们想加入北约,是想抱个大腿,未必会像乌克兰那样对俄罗斯造成实质性威胁。俄罗斯还是解决好乌克兰的问题吧,毕竟是家门口,又关系到很多同宗同族的兄弟。还是尽快结束战争为好。如果久拖不决,说明你军力不行,就不要吓唬别人了。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
导弹要想威慑力大,无非就是两条:第一个就是战斗部装的高能炸药量多和具有其它的特殊杀伤效能,比如说:空气燃烧弹头、集束弹头、子母型莫敏弹头…等等,既可以打击单个目标,又能打击较大面积目标,适用于对不同目标进行打击,也就是说:打击高价值的敌人指挥/通讯中心、油料/弹药库…这类高价值单个目标,还能大面积毁伤敌装甲集群、机场…其作战灵活性很高。
第二,导弹的打击精度很高,如果射程600公里最终的CEP精度达到了30米,这就是“斩首”级别的武器了,600公里外就能“取敌将之首级”!谁不害怕呀?
打击目标广泛且打击精度高这两点“伊斯坎德尔”导弹都占了,所以北约国家才惧怕该导弹,另外它的末端飞行速度接近了8马赫,虽然说“爱国者3”或者“萨德”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相控阵雷达可以发现,但是拦截弹的速度没有“伊斯坎德尔”快,也就无法拦截了。
上面动图和这张动图是“伊斯坎德尔”打击单个具备的连续景象,打击精度非常的高!据说,上届美国政府推出《中导条约》之前,告知俄罗斯除非是把“伊斯坎德尔”导弹像以前的“奥卡河”导弹那样全部销毁了…这样美国才能留在《中导条约》,对于美国无赖的相反俄罗斯不可能同意。
“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前型“奥卡河”近程弹道导弹,图片里是9M714K集束型弹头,一个这样的集束弹头毁伤枚面积就有4000平米,10个就能摧毁一个机场的主要设施,打击能力非常的惊人,“伊斯坎德尔”导弹也有类似的弹头,并且配备了5000~20万吨的当量可调型核弹头。
去年才成立的俄罗斯西部战区第448战役/战术导弹旅,一个旅有3个“伊斯坎德尔”发射营,全旅共24辆发射车。
目前“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是俄罗斯的一张王牌,而北约却没有类似的导弹,相对于“白杨M”、“亚尔斯”这样的重型洲际导弹,它是核常兼备的武器使用很灵活,并且造价也相对便宜,必要的时候制造1000枚也不是不可以。
而俄罗斯在装备弹道型“伊斯坎德尔M”导弹之后,又混合装备了“伊斯坎德尔K”型巡航导弹,所谓K型就是“口径”巡航导弹,一辆发射车可同时发射6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和2000公里射程的巡航导弹,全球仅此一家,极大的提高了“伊斯坎德尔”系统使用灵活性,并且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同时来袭,顾此失彼更没法拦截了。
总之,“伊斯坎德尔”导弹集中了俄罗斯近程弹道之精华,威力大、精度高、使用范围广,确实是非常先进的武器
对于伊斯坎德尔导弹你怎么看?
500公里内可以无坚不摧,这么说吧,可以与任何同类武器PK的一款神器。看它的名字就知道,是一点相当清楚。
Iskander是阿拉伯语,意译为"人类的捍卫者"。是的,如今俄罗斯正以此为捍卫自己的荣誉。之所以称为神器,有几个突出的优点:
一是防不住。50米高度下可以做蛇形机动,末端机动能力要在6马赫以上。跑得这样快还带拐弯,世上没有什么武器可以拦截它,是称神器的主要原因。
二是打击威力大。400公斤的各种战斗部,像末敏弹,子母弹,电磁弹,核弹等,可以瘫痪一切设施,论面积一辆发射车可覆盖两个足球场大小的目标区域。打击精度也高,炸进20米以内。当然核弹头威力会更高一些。
三是机动性能突出。车不大,伊尔-76能装可做跨区域机动,车辆本身性能也不错,跑个70码轻轻松松。
四是展开时间短。训练有素的士兵,4分钟可从行军状态转换成发射状态。在技术上做到了打操作简便,这也是所有俄制装备的一大特点。这玩意非经大国之手无以成利刃,处处设计得很精心,其中之一那便是以快制快。不是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嘛,不巧的是,俄罗斯正是这么琢磨的。快在敌先,取得先机是制胜的基础。
有此四大特点,想不取胜都难,比如是次俄乌冲突中,“伊斯坎德尔”就大展了拳脚,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至少打击了400个以上高价值目标。
西方说“伊斯坎德尔”好是好,只是装备数量不是很多,此一轮发射后即告霫尽。个人觉得可能不会是这样,既称利器,怎么才只是这一点呢,塞不满牙缝就光了,谁也不会相信。
军事强国的弹药储备,多少基数,都是有严格标准的呗,究竟储备多少,当然是秘密。
类似的武器,中国也有一款M20,白俄罗斯本土化以后,称为“波罗乃兹”。
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
感谢发发友邀请!
俄陆军战术导弹伊斯坎德尔_M是一款前线战役级弹道导弹打击系统,与K型巡航型组成俄陆军前线部队战役行动最有力远程打击行动的杀手锏。俄方公布数据为该导飞行速度为5马赫以上;射程480公里(打中导条约擦边球,实战时鬼才信它不增程);精度系数1米以内;战斗部重约500公斤;最大特点是垂发准备时间不超3分钟,打击目标用时只有5分钟之内,给对手留下的防御反应时间就是三个字:来不及!
这也反应了俄军装备的一贯特点,远、快、重,只有这个精度指标对传统有较大突破,当然这也必然与制导技术的进步有直接关系,是俄陆军部队重大作战行动首战必用的杀手锏武器,它应对的目标是对手的关键节点高价值目标,被俄军作为对北约地(海)面探测感知系统的克星。对北约部署在波兰等地爱国者等反导系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种事也让人感觉奇葩了,专门的反导系统居然怕导弹,看来这个专防矛的盾有时候也是挺尴尬的。因此早先十分欢迎爱国者的罗马尼亚也就失去了热情,冷静了。
当然,伊斯坎德尔的威力都是俄方公布的数据,有没有水份,有多少,向上还是向下,未经实战,局外人无法得知让自己确信的数据,老铁也只能依公布数据来跟大家探讨其相关性能及作战威力。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证明俄方数据的可信度——从北约及相关目标国家对伊斯坎德尔的忌惮来看,来自对手基于各种情报判断的反应,应该可信。所以老铁在回答许多关于假想俄罗斯与北约军事对抗乃至战争的提问时,也每每依据这种数据来判断俄军的作战配置及使用原则,来探讨双方作战态势的优势与劣势。
关于伊斯坎德尔M性能、作战威力,我们局外人在末经这家伙实战表现做为参考,仅凭俄方的纸面数据的判断难免有些偏颇,就象B2也没有实际参加正规作战,但包括俄方在内,我们依然相信幽灵的强大性能一样,都是通过拥有者公布的数据来作判断的。没有战争,就没有实例,就只能如此。
俄罗斯运往芬兰边境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威力如何?
死道友,不死贫道。只对雪国有威胁,对北约没有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