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雪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动漫,转九曲刘成章原文?
原文;
踩着薄薄的积雪,我来到赵家沟了。

这儿离延安城八十多里。村子不大,却新箍了几十孔石窑,老远望去,齐整整、灰蓬蓬的。清一色的响门亮窗,贴了红艳艳的对联和窗花。生活的富足、春节的热火以及乡亲们心头的喜悦,像一坛美酒飘出香味,直扑我的肺腑。村前学校的操场上,已经扫净积雪,有一伙穿着整洁的男社员,正在挖坑坑,栽高粱秆儿。不用问我就知道,他们是在为转九曲做准备工作。我是专为观看转九曲而来的。相传,九曲,又叫九曲黄河阵,是我国古代作战的一种阵法。后来,陕北民间欢度春节的时候,照此阵法布置华灯,让人们在九曲灯火中转悠徜徉,纵情欢乐,这就叫转九曲。我的衣胞虽然埋在延河畔上,我又喝延河水长大,可是总也没有机会领略它的丰采。前些年世事乱哄哄的,谁有心思去闹腾?现在好了,延安地区粮食大增产,群众过上了顺心的日子,这欢度春节的古老习俗,又要在人们心中开花了:城里闹,乡间也闹。由于多年来舞文弄墨,我偏爱最浓的乡土气息,所以舍近求远,赶到这儿来了。社员们和我攀谈了一阵之后,熟了,不避我,跟一个小伙子开起了玩笑。我这才注意到,那小伙子还留着大鬓角呢。曾几何时,熏熏南窗风,竟也吹到这偏远的山沟。一个被人们称作杨大伯的老头逗着"大鬓角":"嗨!说你是个男的,头发长了那么长;说你是个女的,又不扎辫辫!"这话引起一片笑声。"大鬓角"笑着去扭扮怪相的胖后生的胳膊,胖后生绕着人群躲闪。我看"大鬓角"的一举一动,还是朴实可爱的。队长三十多岁,长得虎势势的,也跟大伙一起笑。静下来后,他却严肃地对"大鬓角"说:虬陕把你那头推了!我有言在先:不推头,不准参加转九曲!""大鬓角"不服气地扭了一下脖子,但是他的脸红了,挖着坑坑,低头不语。我老早就看见,户他们栽的高粱秆儿,和长在地里时正好相反,都是梢梢朝下,毛根朝上,那毛根并且都是剪齐了的。我问这是什么讲究,队长说:"每根高粱秆上都要搁一盏灯呢。"这我知道,高粱秆是作灯柱用的。"毛根朝上,剪齐修平,灯盏才能搁住。"我原来想得多笨,以为灯儿是用绳绳挂上去的。笨到家了。不来这儿看看,哪里会知道还有这些奥妙呢?队长见我走累了,撇下正干的活儿,把我领进村子,安排在公窑里,让我先歇着。呆了一个钟头后,听人说,上院窑里正做灯呢,我于是急切切走去。老远就听见妇女们的说笑声。进窑一看,大姑娘小媳妇的,人人都在忙活:有的做灯盏,有的做灯筏,有的做灯罩。灯盏囊是用洋芋削的,削成方的、圆的、五角形的,再在上面挖个麟油坑,就算成了。灯筏呢,是用高粱秆顶端上的"蒹蒹",也就是结穗子的那细细长长的部分,一劈两半儿,剪成一寸长短,每两节用灯芯绑成一个"十"字,并让灯芯在"十"字的交点上竖起来,也就算成了;用的时候,灯筏是漂在灯油上的。灯罩很漂亮,是用红绿纸糊的。我实在惊服妇女们的巧手,她们做出来的每一件几乎都是工艺品,都可以拿出去展览。我不由夸赞了几句。一个姑娘却开口了:"老麻子开花转圈圈红,再不要能格滟滟笑话人!"她顺口说出的,竟是十分生动的信天游。她的声调就像弹琴。我不能不留意她了:穿件红袄,瓜子脸粉白粉白,眉里眼里都像藏着聪明。听口音,老家一定是绥、米一带的。我说:"还敢笑话?学都学不来呢!""快别给人戴二尺五了!"她捋了一把头发,"一条川都没有比我更瓷的人了。要见巧媳妇,在隔壁窑里呢!"人们说,这女子名叫叶叶。正说着,窗棂上嘭地一声,像是小石子儿打上的声音。妇女们全笑了,只有叶叶低下头来。_个削灯盏的媳妇笑说:"叶叶,快去吧,人家等急了!""叫他等吧!急死他!"+叶叶说。她的脸胀得红红的。什么人喊她,我已猜出几分,但刚来,还不便开玩笑,就去看巧媳妇了。坐在隔壁窑里妇女群中的,真是一个使人为之倾倒的"巧媳妇",虽然她已抱上孙子、脸上爬满皱纹了。她正为大灯笼赶作剪纸。我简直目瞪口呆了。她不画任何图样,一剪子下去就剪出一支秧歌队:足有四五十个秧歌队员,面容迥异,栩栩如生,舞步儿好像还带着风声呢。剪它用的时间,大约只有二十口分钟。妇女们介绍说,当年,她年轻的时候,还给毛主席表演过剪窗花呢。九曲究竟是怎么转的,我还没有看到,我看到的只是为转九曲做的准备工作,但我心头,已注满了兴奋。晚饭之后,飘雪了。小小的、薄薄的雪花。晚饭的油糕香、饴饴香、米酒香,和雪花的韵味溶在一起,在山村漫延。一整天没有停息的说笑声,也融在里面,更加响亮起来。接着,锣鼓响了,唢呐响了,蹲在备家硷畔上的白狗或黑狗,也争争抢抢地叫开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秧歌队员,流水般向学校操场涌去--转九曲的时刻到了!我夹在人流中,跟着队长大步行走。雪花落在我的脸上,凉凉的,痒痒的。谁家的孩子直往前窜,差点儿把我绊倒;队长赶忙扶住我,一边骂那孩子,一边叮嘱我要小心点,走慢点。其实呢,他却越走越快,后来索性拉着我跑起来了。我一心里清楚,多年来这村子头一回转九曲,怕搞乱了,队长急着前去照料。跑就跑吧,我从小爬惯家乡这山山洼洼,没有那么娇嫩。我也愿意跑,先睹为快呵!九曲灯火闪耀在我们眼前了。搭眼看去,繁星点点,光华四射,照亮了山沟,照亮了漫天飞舞的雪花。我一时觉得,好像在见过这样的情景。哦,想起来了,我见过。去年国庆后的第二天,我乘飞机从首都飞回西安,遥望古城灯火,'不就和这很相像么?只是,那规模要大得多,今晚仅算它的缩影;然而眼下这灯火,竖成列,横成行,再加上这带着光晕的千万片雪花,造成一片漾漾烁烁、迷迷离离的景致,比那回所看到的,更引人入醉。我看见,十个大灯笼,高悬在操场的四周。"巧媳妇"剪下的秧歌队剪纸,就贴在这些灯笼上。突然间,是灯笼上的秧歌队跳下来了么?为什么遍地彩绸飘飞,舞姿翩翩?锣鼓唢呐声中,秧歌队以"伞头"为前导,首先穿游进灯火之中,"伞头"手中的花伞,应和着锣鼓点,一起一伏,团团旋转,宛若漂浮在九曲黄河的漩涡上;秧歌队员手中的彩绸,不断地舞起来,像给九曲黄河的上空,抹上片片云霞。花伞旋转时,亮晶晶的雪花也旋转;彩绸飞起时,亮晶晶的雪花也飞起。这花伞,这彩绸,还有这片片雪花、张张笑脸,都被灯火照耀着,都在九曲波涛中旋转狂欢。秧歌队优美、奔放的舞姿,使我看得眼花缭乱,惊羡不已。我在专业剧团工作过好多年,我熟悉不少演员,他们之中一些人很有点儿艺术造诣,但要表演出这么一股子激情来,几乎没一个能够办到。"巧媳妇"剪下的秧歌队也要自愧弗如。我想,眼前这支欢舞在九曲灯火中的秧歌队,也可以说是剪下的,但它是用传统和现实的巨剪所剪,贴在我们美好生活的硕大无比的灯笼上。我跟着群众的队伍,也穿游进去。好像世界上的一切光亮,一下子全聚在这里了。灯是亮的,眼睛是亮的,笑脸是亮的,身影是亮的,连刮的风也是亮的。一片片飘飞的雪花,携着光圈,就像一盏盏飘飞的小灯。我看见,我们这亮亮的行列中,有亮亮的老头,有亮亮的老婆,还有被亮亮的妈妈牵着手的亮亮的孩子。全村所有的人--上自八十九,下至刚会走,大概全来了。一个个亮亮的,喜眉笑眼,脚步儿轻轻,踩着鼓点,踩着雪花,踩着光亮欢乐地游转。我的心头,也亮起来了,升起一道联想的彩虹。我想这一盏盏华灯,多像一朵朵盛开的山花;人们多像蝴蝶飞来绕去,扇动着亮亮的翅膀;我想这一盏盏华灯,多像一穗穗成熟的高粱,人们多像拿着镰刀,多像拿着磨了又磨、闪光发亮的镰刀,正在唱出嚓嚓嚓的亮亮的歌声;我还想,这华灯整整齐齐,一行一行,多像一曲美丽乐章的五线谱,多像一根根颤动的琴弦,人们多像飘飞荡漾的亮亮的音符。一阵哄笑声响起,只见人们一齐向我的身后望去。我忙转过脸,原来是紧挨我的杨大伯,也居然扭起了秧歌。他身上抖下片片光亮,片片雪花。看样子,他曾经定是扭秧歌的好手,胳膊腿儿都透着美感,只是现在为了招人乐,故意把动作搞得非常夸张。待他尽兴之后,我问:"大伯,你多大年纪了?""十六了"他笑答。眉毛上抖下一缕光亮,几粒雪花。"六十了。"队长解释道,"他小的时候,周恩来同志还给他教过字呢。""你真幸福呀!"锣鼓声中,我望着杨大伯,提高了声音。我觉得,我的眼里飘进一缕光亮,嘴里飘进几粒雪花。"当年幸福,如今也算幸福,中间几年嘛,"大伯说着唉了一声,"幸福,到黑窟窿里了,捞了条讨饭棍!"待了会他又说,"不说那些了。我只想叫你知道,光去年,我就打了八千斤粮食!"杨大伯按捺不住满心的喜悦。他希望我转告那些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同志,延安又红盛了,又和大生产时一样了,人人有吃有穿,喜格眯眯,希望他们有机会都能回来看看≯灰暗韵色彩,只是在人们心中一闪,逝去了。眼前的一切,如此敞亮。但我忽然想起"大鬓角"了,左瞅右瞅不见他,我心中多少有些惆怅。我不由捅捅走在我前头的队长,说他不该下了那么严厉的命令,把那青年隔在欢乐的人群之外。'队长挥手指指我们的左方:"那不是?他来了!"我目光瞟过几行灯去,仔细一看,是他,不过他已推了买,留着和别的后生一样的发式。他前头的姑娘是谁呢?和他那么亲热,转过身嫣然一笑,向他塞了一把什么东西,他大口大口吃了起来。连雪花,连灯光,一起吞下去了,喜滋滋的。我终于认出,那姑娘是叶叶。队长说:"一对情人。不让留大鬓角,其实是叶叶的意思。女子厉害着呢,说要继续留着,没二话,就吹!我能禾成全他们?队长的声音,也似乎含着光,发着亮。九曲灯火照耀之下,一切是这么和谐,这么充实,这么富于魅力。我感到,我和这些淳朴憨厚的庄户人,正在闪光的诗行中留连。雪大了,纷纷扬扬。雪花上的光晕也大了,一圈一圈。人们的头上、眉上、肩上,全落上一层雪,又重上一层光,如玉雕一般。雪大情也涨,谁愿离去?人们在光和雪中,更加欢乐地旋转狂欢。过一盏灯,又一盏灯。每盏灯像征一天,一共是三百六十五个灯,像征整整一年。我祝福人们: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明亮的!过一盏灯,又一盏灯。九曲灯火,好像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的来路是曲折的,去路也是曲折的。但在曲折的路上,在有艰难和痛苦的地方,也像今晚一样,虽然落着雪,总有光辉照耀我们。我们永不气馁。即使有时候落下几滴悲伤的泪水,这泪水也饱含着希望之光!过一盏灯,又一盏灯。我浮想联翩,思绪翻飞,转出了九曲灯火。我多么依恋呵!回头望着,我真想返回去,撕几片光亮,倍带着一首诗,像初恋时带着情人赠送的手绢,常常带在身旁鞘隙这片片光亮,今夜闪在家家窑洞里,一定会给全村老小荔瓣_!织一个透明的、甜甜的梦吧
但比较安静的纯音乐?
谢邀请!
“有哪些旋律好听但安静的纯音乐”?这是一个宽泛的命题。
对这一命题的界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因此便会有各种不同的答案。
本人推荐以下的乐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泉映月》,
中国古典乐曲《高山流水》,以及《春江花月夜》
《渔舟唱晚》
《梅花三弄》
《花好月圆》
《彩云追月》
《茉莉花》
《无锡景》
小提琴曲《丰收渔歌》
《喜见光明》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
《金色的炉台》
《满怀深情望北京》
《迎来春色换人间》
《思乡曲》
《兰花花叙事曲》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牧歌》
《北风吹随想》
《大红枣儿甜又香》
《愿亲人早日养好伤》
《洪湖水浪打浪》
《珊瑚颂》
《红梅赞》
《绣红旗》
《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沉思》
《叙事曲》
《如歌的行板》
《第一(红梅)二胡协奏曲》
《赶集》
《山村变了样》
《子弟兵和老百姓》
《红旗渠水饶太行》
《豫北叙事曲》
《赛马》
《拉骆驼》
《紫竹调》。
吉他🎸演奏的《潜海姑娘》等等,都是很好听而安静的纯音乐。
今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怎么到现在还没动静?
现在看春晚都是些中老年人,年轻人顾不上看,或坐或躺沙发上也是玩手机,一部手机的各种功能代替了电视机,春晚的一些节目已经吸引不住现在的大多数人,大多是瞄一眼电视眼睛很快回到手机上,作父母长辈的则在厨房和其他房间忙来忙去,忙的差不多就想赶紧躺床上休息,最近几天累的够呛,看春晚也是断断续续看看自己喜欢的明星表演,其他节目不太喜欢,众口难调,口味不同,几十年的春晚千篇一律,疲劳感了都……本人的话也是这样,除夕夜忙里忙外还要看手机,又要看电视,根本无法完整几个小时的坐下欣赏春晚,更喜欢初一初二白天看有字幕的春晚,断断续续好几天才可能看全这个丰盛热闹的迎春晚会。央视春晚已经是一年中必不可少的大餐,她吸引着十几亿人的目光,可想而知央视春晚的在民间还是很受欢迎的,最后希望央视春晚多出接地气的好节目!
如何才能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我今年五十岁了,已退休两年。我不会跳也不喜欢跳广场舞,我感觉日子过得很快,时间有些不够用,我觉得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快乐的。那我每天是怎么过的呢?
一是读书。
小时候曾经有个梦想:啥时候能晚起一会,太阳照在被窝,我可以懒洋洋地读书啊,而现在终于实现了,以前存的买的书也派上了用场。
读优秀的书就像同高尚的人谈话。这些书往往是高尚的人优秀的人的思想精华。沉浸其中,如饮甘泉,如吃美食,如喝老酒,如沐春风,每个毛孔都极其舒坦,怎能不快乐?读什么书呢?中国的国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外国的名著,莎士比亚普希金泰戈尔托尔斯泰惠特曼。党的经典理论,毛著邓选最新理论。等等。甚至无聊时读点玄幻,看点爽文,又有何不何?无论读什么都收获满满,心旷神怡。
二是健身。
五十岁,中老年了,我们抵挡不了岁月的侵蚀,但要努力阳光,让阳光打在脸上,让健康陪在身旁,中老年了也要阳光快乐。
而健身要适可而止,因人制宜。踢不动足球了,可以打打中老年篮球,打不动篮球了,可以打乒乓打台球门球,总有一样适合你。而最适宜的健身莫过于散步。公园之内,湖水之畔。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看到美景拍下来,人生处处好时节。毕竟,往后余年,今天的我是最年轻的我,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把握?不是说,心中若有桃花源,人生无不水云间么?保持心态平和,保持精神乐观,外表或许衰老油腻,内心依旧纯净坦然。
三是培养兴趣爱好。
可上老年大学,可练书法绘画,可写诗词歌赋,可养猫遛狗,可泡馆品茶,可饮酒聊天,可美食做饭。退休之后,才发现退休之妙,而图书馆绝对是退休后的一个好去处。可借书回家细看,可在馆浏览品读。一杯水,一本书,阳光照我,内心丰盈,不亦快哉?当然,更多的兴趣爱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拿我来说,媳妇还在上班,除读书散步外,每天下午买菜,照着菜谱烹饪,做出美食凡几,看媳妇吃得香甜,也蛮有成就感与幸福感。
四是上网冲浪。
网络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再也不会孤单寂寞,再也不会无事可作。手机在手,天下我有。读新闻查资讯,看头条刷抖音,追追剧听听歌,阅妙文赏美景。还可以参与,写头条作look刷金币联系人等等。而且还有额外收入,信息99+了,文章又爆款了,大Ⅴ又更新了,某想要回应了,事无穷,而乐也无穷。
退休了,旅游旅游,欣赏祖国秀丽山河是件很美妙的事,只是疫情耽误了。退休了,终于不再忙于应酬疲于应付,终于不再虚头巴脑看人脸色。退休了,终于自由了,小院里撒瓜种若干,丰歉由它;头条上写网文三四,浮沉随意。广场舞不喜欢,我就不跳;活着真幸福,我自快乐,不好么?
五岳归来不看山?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曾在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山岳风光。总共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
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山上那些青翠的迎客松也很有名。
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松的生长环境非常艰苦,生长速度异常缓慢,根部一般要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一棵不足一丈的黄山松,树龄往往上百年甚至数百年,著名的“迎客松”,树龄就达千年,其他的黄山名松还有“送客松、蒲团松、探海松、接引松、连理松、团结松等等。
松树满天下,非黄山仅见之物,黄山松树之多,无以尽数,又因何以“黄山”来命名松树呢?据黄山志载: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这句话将黄山奇松做了很精练、很准确的定义。
黄山峰海,无处不怪石嶙峋,据说命名的就达1200多块,如金鸡叫天门、五老上天都、童子拜观音、飞来石、喜鹊登梅、仙人指路、猴子观海、猪八戒吃西瓜等。
黄山自古云成海”,这是已故元帅刘伯承1957年游黄山时留下的碑刻。黄山自古就有黄海之称。明代著名史学家潘之恒就著有《黄海》一书,有史料说:黄山的四绝中,首推的就是云海了,由此可见,云海是装扮这个“人间仙境”的神奇美容师。
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5月是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尤其是雨雪天之后,逢日出及日落之前,云海必现并且最为壮观。
黄山温泉又称灵泉,传说我们的祖先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温泉每天得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
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
位于云谷西路下山处,瀑水源于天都、玉屏、炼丹诸峰,汇为云谷溪(丞相源),然后在香炉、罗汉两峰之间的悬崖上奔流而下,长达300米,整条瀑布共分九折,一折一瀑,一瀑一潭,故名“九龙潭”
“百丈泉”每当雨季,巨大的悬崖上,瀑水奔流,直泻百米,犹如白绢长垂,疑是银河落地,气势不同凡响。观瀑亭是观赏此瀑布的最佳处。
人字瀑古名飞雨泉,在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流出,最佳观赏地点在温泉区的"观瀑楼";在紫云峰与朱砂峰之间,清泉分左右两边沿壁下泻,形成"人"字形流下,故称为人字瀑。
登山以穿登山鞋、布鞋、球鞋为宜。山高路陡,游山时以缓步为宜,不可过速。 一次性雨衣,手套,手电筒,登山手杖,饮用水,牛肉干、巧克力等补充能量的食物。在高峻危险的山峰上照像时,摄影者选好角度后就不要移动,特别注意不要后退,以防不测。黄山建筑物、古迹很多,不要在任何建筑物、古迹、岩石、竹木上题字刻画。为防止火灾,黄山风景区沿途均实行定点抽烟。到了解放区才可以吸烟,在吸烟时应自觉将烟头丢进垃圾桶,不可随意乱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