捜同大陆,新冠感染者可能去过超市?

2023-08-23 17:45:03 69阅读

捜同大陆,新冠感染者可能去过超市?

都是逛百货大楼惹的祸!人民日报2月11日报道,一名新冠肺炎潜伏期的患者在天津宝坻逛百货大楼,导致39例确诊,9200人居家隔离,194人集中隔高。好可怕!因为超市人多,人流大,虽然进超市前有测温设备,但潜伏期和无症状患者不会出现发热及任何症状,根本无法筛查出来,还不包括可能有一些已经出现早期症状还往外跑的害群之马。而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很强,可以通过飞沫、接触和气溶胶传播。超市是个不安全的地方,但不管疫情如何,生活还是照样得过,购买生活用品必须去超市,那该怎么呢?

1.尽量减少去超市频率,尽量减少在超市逗留时间。

去超市前,列好购物清单,做好预算,买够几天所用,减少去超市次数。到超市时,按图索骡,拿到就走,速战速决,尽量不要货比三家,耗太多时间去挑选商品,减少在超市逗留时间。

捜同大陆,新冠感染者可能去过超市?

2.去超市时戴口罩,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或橡胶手套,回到家第一时间洗手。

戴口罩可以防止别人因说话、咳嗽、打喷嚏时喷出带病毒的飞沫传播,并且是最重要的措施,就算周围没有他人也不能取下口罩,防止前人在空气中留下气溶胶病毒。气溶胶病毒指病毒与空气中的物质胶合成非常微小颗粒,可以长时间悬在空气中,吸入后可以感染。所以,身边虽然没有人,但可能有前面逛超市的人留下气溶胶,小心驶得万年船,不可取下口罩。

3.在超市挑拣商品时尽量戴一次性手套,回到家马上洗手。

日常肉菜虽然没有自带新型冠状病毒,但生活中总有些不守规矩的人,在挑拣肉菜时,摸了这个摸那个,也有不戴口罩对着肉菜咳嗽、打喷嚏、说话的人,飞沫可以喷溅到肉菜上,导致病毒传播。其他商品可能存在同样污染。在挑拣商品时最好戴一次性手套,回到家后立即流动水洗手。

4.尽量使用移动支付,少接触钱币。

钱币是经常使用的东西,在人群之间流转,经过不知多少人的手,冠状病毒很有可能以钱币作为中介传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付帐时尽量使用移动支付。如要使用钱币支付,尽量戴手套,尽快洗手。。

5.超市购物回家后处理。

回家后立即取下口罩,洗手,将外衣和包包放阳台通风。购买的商品,可以消毒的,可以用75%酒精擦拭,肉菜水果充分流动水彻底清洗,肉菜煮熟煮透再吃。

结言:超市是高危场所,尽量少去,尽量减少逗留时间。要去超市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正确处理商品等等。

你看过最好看的破案剧是哪部?

谢谢邀请!

个人很喜欢看各种破案剧也算是阅剧无数了,但是最最要吹爆的就是迷雾剧场中的《隐秘的角落》和《八角亭迷雾》。这两部剧算是迷雾剧场中质量上乘的剧目了。

隐秘的角落

八角亭谜雾

先来说说2020年上映的《隐秘的角落》,本剧改编自紫金陈的推理小说《坏小孩》,这部剧开播以后收视率就开始不断攀升,而且全剧从大人到小孩的演技均在线,加上剧情聚焦家庭、未成年人成长、教育等热点话题,让评论里几乎都是一水的好评。作为一部网剧豆瓣评分也罕见飙升至8.8分。

该剧用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家庭、打量成人的世界,即展示了孩子的纯真,也展现了成人世界的残酷,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有两个镜头,一个是少年宫那一场长镜头加复杂的演员调度戏,可以说是很难处理的了,但是拍摄的结果还是让人很满意。也看到导演和演员的认真,话说真的算是把钱花在刀刃和制作上的良心团队。另一个镜头就是王瑶跑到周春红单位广播室闹事的那场戏,这场戏堪称神仙打架。虽然说王瑶的扮演者李梦真的是人品有待商榷,但是不得不说她真的将一个母亲想要为女儿讨回公道的强烈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我真的要说刘琳真的是演什么像什么,被曝光身份后的羞耻,以及一个离异女人的悲哀及卑微演到了骨子里,同时也让我想到她拍《绿肥》《父母爱情》里的角色,没有第一点点那些角色的影子,真的是神级演员。

最后再说说剧情设计上,该剧逻辑推理严密,情节上环环相扣地将情节一次次推向高潮,每一次的戏剧冲突都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然后让人欲罢不能地去猜想接了下来的剧情。

下面说说《八角亭迷雾》,这部剧也是迷雾剧场系列的剧之一,是由王小帅、花箐联合执导,段奕宏、郝蕾、祖峰等主演,于2021年10月13日在爱奇艺播出。故事起自一桩发生在十九年前的悬案,因为这起悬案让玄家人笼罩在阴霾下,亲人间也都互相猜疑。然而十九年后,凶案又一次出现,让这一家人的生活再一次落入深渊。

话说本剧倒是有很多大牌演技派的加盟,他们的表现还是一如既往的精彩,比如郝蕾很真实地将玄珠隐忍和洒脱表现了出来。扮演玄梁的祖峰他佝偻的体态、焦灼的情绪、逼真的底层市民生活逻辑以及在保护女儿保护家人时候表现出来的歇斯底里很让人入戏。但是作为本剧故事的主线人物扮演玄念玫和玄珍的米拉却是让我个人觉得表现最为出彩的,她一人饰演二角,能够在两个角色中自由转换,确实很惊艳人。

故事内容部分,能够在做好情感线的同时,注重推理的逻辑演变和符合故事情感基调的推理模型,也进一步地提高了观众的接受度。同时也有触碰现实的成分。剧中除了拥有犯罪剧悬疑、推理的元素外,也将关注人性深刻的内容。而且我个人觉得八角亭谜雾和东野圭吾的一系列很像,最后的杀人动机都让人悲伤。原本可以有美好的人生,但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在青少年时期走偏的时候没有正向引导,长大以后走了极端的道路。让人看完会有很多深思。

好啦!就推荐到这里啦!喜欢的记得点赞收藏,或者你们对这两部剧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看法!拜了个拜!

有哪些高质量的自学网站?

从你的问题中,我无法确定你想要自学什么,所以我的推荐不一定会合你的口味,仅供参考。

B站(bilibili)

b站作为当下最热门的look网站之一,不了解的人可能还以为它是当初那个ACG创作方法,但实际上,b站如今正在向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学习这方面,无论你想学什么,在b站几乎都可以搜到。去年还被央视点名表扬,“我在B站看番,你在B站学习?”一度成为热点,冲上微博热搜。据央视调查,2018年有2000万人在b站学习,数量为高考人数的两倍(这里我只找到了19年公布的数据,见谅)。

b站上现存大量优质学习look,一些是教育类网站上传,一些是用户上传,还有一些在某个领域的知名人物自制的教学,去年b站还专门开设了学习区,邀请大量,各领域的大神来b站授课(虽然这部分要钱)

(图为百万粉up自制教学look)

(图为B站学习区,手机端很显眼,但原谅我在网页端没找到)

个人认为,b站最方便的地方在于,在学习的时候,如果look中某个地方讲错了,有更简单的方法,或某个软件随着版本更新,这个功能改名或位置变动了。经常会有热心网友发弹幕提醒后来者,在评论区也会有很多人进行讨论,这也是为什么b站是我最常用的方法。

综上,无论你想学什么,b站都是非常适合你的一个学习方法。

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

这两个网站我用的没有b站那么频繁,所以就简单讲讲。把这两个放一起的原因是这两个网站不知道有什么py关系,账号是互通的,登陆其中某一个,打开另一个时也会自动登录。

网易云课堂也是比较出名的学习网站之一,虽然大部分课程都要钱,但它对老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课程内容和质量也有保障,提供从入门到提升,从基础到深入的一条龙服务,还经常有大咖在上面直播,不过由于我没多少钱,所以只在课程打折的时候才会购买。它还有个网易云公开课,有国外知名大学的课,不过我没看过。

慕课和网易云课堂相反,它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免费的,而且学校可以自由上传,我们学校网课就是在这上面看的,里面有很多名校名师授课,但大部分都只讲些基础,深入学习还是得靠自己。

以上就是我的推荐,觉得还不错的话记得帮我点个赞,谢谢~

又是历史上什么时候定下的呢?

亚洲和欧洲明明是一块大陆,为什么要分成两个洲呢,又是历史上什么时候定下的呢?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确实欧亚甚至包括非洲(在苏伊士运河凿通之前)其实都是连在一起的,并没有明显的界限,那么为什么这样一块超级大陆会被分成三个大洲,又是谁在什么时间给这三个大洲的范围下定义的呢?欧亚非三大洲这个概念的起源

说起欧亚非这三大洲的概念,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这是一个源自欧洲的概念。更为具体的说,这是一个源自古希腊文明的概念。根据比较主流的说法,其实这个概念的起源并不复杂,因为在最早古希腊人产生欧、亚、非这三地的概念时,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是在给三个大洲起名字,当时他们做的只是以自己的文明中心为核心,给位于三个方向的土地分别起了个名字。

(欧亚非的概念来源于古希腊文明)

具体说来,最早开始使用欧罗巴和亚细亚这两个名字的是一些古希腊的水手。而当时他们所起的这两个名字,其实所指的范围只是两个海岸,也就是他们在航行中最常路过的一条航路,即从爱琴海经过达达尼尔海峡到马尔马拉海,再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到黑海,最后通过刻赤海峡到达亚速海这条航路,这条航路西北方的海岸被他们称为欧罗巴,而位于这条航路东南方的海岸就被他们称为了亚细亚。又过了一段时间,随着古希腊人海上商务的扩展,他们又开始把南方的海岸称为利比亚,后来这一名称又逐渐改成了阿非利加。

所以在当时欧罗巴、亚细亚和阿非利加这类地名其实和古代中国人所使用过的蛮夷戎狄这种地名(不带感情色彩)也有点像,最初有代表方位的含义。所以当时欧罗巴和亚细亚这两个地名只是指这条航路沿岸的地区。而当时古希腊人的定居点,也就是希腊文明所涵盖的区域遍及这两条海岸,所以这两个名称在实际上就是希腊文明以自己为中心,对自己族群和文明能够辐射到的几个区域的称呼。

(古希腊人认知中的欧亚非)

所以在早期,这些地名并不代表一种归属,古希腊人并没有觉得自己就是属于欧罗巴的,而是将其都视作和自己文明密切相关的区域。而且当时对这三个区域的划分也只是地理区域界定的方法之一,其实许多古希腊人并不认同这种划分方式。比如被称为古希腊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就不认可这种划分方式,因为他认为阿非利加和亚细亚明明是连在一起的,而这两个区域和欧罗巴也是连在一起的(在他的认知中是这样认为),所以这种划分毫无道理。但是给地域命名是人类社会必然会做的一件事,所以这些称呼在希腊文明中还是逐渐得到了广泛接受,而且这些名称所涵盖的范围也随着希腊人航海区域的扩大不断扩展,逐渐成为了三个大洲的名称。

欧亚非三大洲名称的来源

所以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也就明白欧亚非这三个名称一开始只是希腊人对周边三个地区的称呼,后来逐渐扩展成为了三大洲的名称。但是这样就又有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名称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古希腊人要如此称呼那三个地区?

(希腊神话中的欧罗巴女神)

其实目前关于最早出现的欧罗巴和亚细亚这两个名称的起源,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根据一些相对主流的说法,欧罗巴(Europa)这个名称来源于希腊神话里的一个腓尼基公主的名字。在这个名字是由两个词根组合而成。其中前半部分是源自eurús这个词,意思是广阔的。而后半部分则来自ōpós这个词,它的意思是眼睛、脸面的意思,所以组合起来这个词大致的意思就是“广阔视野”,再引申一下就是“广阔的地貌”。所以其实这个词也很有可能是源自古希腊水手对于海岸线地貌的一种描述。

而亚细亚(Asia)这个词的起源就更加复杂一些。根据现在的一些观点,亚细亚这个名称是起源于早期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一个名叫阿苏瓦(Assuwa)联盟的政权。这个政权是由22个城邦为对抗赫梯帝国的入侵联合结成的,但因为这个政权很快就被赫梯帝国灭亡,所以关于它的记载其实是少之又少的。但在阿苏瓦联盟灭亡之后,其境内的一些女性被希腊地区的迈锡尼人掳掠成为女奴,后来迈锡尼人就将这些女奴称为阿斯维亚人(Aswia),意思差不多就是来自阿苏瓦的女人,渐渐的这个词就成了亚细亚这个词的词源。

(罗马帝国的亚细亚行省,其范围比较接近最初被定义为亚细亚的地区)

如果按照上面的这些说法,欧罗巴和亚细亚这两个名称的起源其实是各不相同的。但还有一种说法却把这两个词的起源给连在了一起。这种理论认为欧罗巴和亚细亚这两个词都起源于两河流域说亚非语系阿卡德语的一些部落。在阿卡德语中,与欧罗巴发音类似的单词erebu是下降和落下的意思,它引申的意思就是日落。而和亚细亚发音类似的单词asu则是日出的意思。所以根据这种理论,亚细亚的意思就是日出之地,而欧罗巴的意思就是日落之地,也就是分别代表东方之地和西方之地的意思。这种理论还有一个间接的佐证,即现代土耳其所处的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名字。安纳托利亚的词根Anatolḗ在希腊语里也是日出的意思,而安纳托利亚地区正是亚细亚这个词最初所指的地区,所以从这个角度,安纳托利亚和亚细亚其实是同义词。

而利比亚和阿非利加这两个希腊人对非洲的称呼,其起源就更加不确定了,目前普遍认为这两个词都是希腊人对于当地一些部落的称呼,其最初的具体含义不明。

欧亚非地理定义的变迁

说完了欧亚非这三个名称最初的含义,我们再来说一下欧亚非地理定义在历史上发生过的变化。看完了刚才的介绍大家也都知道,其实欧亚非这三个地名最初是希腊人以自己文明为核心,对于三个不同方位土地的称呼,所以除了最初希腊文明本位的方向之外,这三个地理区域并没有自然的边界,因此在历史上关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边界,其实也发生过许多变化。

(中世纪早期套用宗教理论的欧亚非世界观)

比如最早希腊人曾经将尼罗河作为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尼罗河以东是亚洲,尼罗河以西是非洲,但这样就把古埃及文明生生割裂成了两个大洲的文明,所以这也就成为了当时包括希罗多德在内的许多学者不接受欧亚非三大洲划分的一个原因。后来基督教在欧洲兴起以后,一些宗教学者又把古希腊人的这种地理三分法加入了许多基督教的世界观成分,说基督教神话中诺亚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继承的三块土地就分别是欧洲,亚洲和非洲。

而此后的欧洲在很长时间里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希腊人对于欧亚非三大洲地理范围的划分,即把顿河视为欧亚的分界线,把尼罗河视为亚非的分界线,而把地中海视为欧非的分界线。但因为当时的欧洲人并不知道亚洲大陆究竟有多大,所以后来在东方新“发现”的土地,就全都被算到了亚洲的范围之内。其实这种情况跟后来俄罗斯人对于西伯利亚的命名非常像,因为在早期俄罗斯人的认知里,西伯利亚汗国是他们对东方认知的极限。在灭亡了西伯利亚汗国之后,在东方新“发现”的土地,他们也一概以西伯利亚称呼,所以现代整个北亚地区才都被称为了西伯利亚。

(公元18世纪地图上欧洲的范围)

而非洲的情况也与之类似,后来随着地理发现的增加“越变越大”,使希腊人和早期欧洲人传统上所认为的欧亚非三大洲差不多大的认知被迅速打破,所以后来的欧洲人对于欧亚非的分界线究竟应该在哪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同看法,不过总体上的趋势都是扩大欧洲的范围,缩小亚洲的范围。在公元18世纪前后,在一些欧洲出版的地图上,欧洲的范围开始超越了顿河流域,达到了伏尔加河流域,后来又逐渐延伸到了乌拉尔山和里海周边地区。而现在得到比较广泛接受的定义,是在公元19世纪中叶基本成型的,即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为欧亚两洲的边界。同时亚非的边界也从传统的尼罗河被移到了西奈半岛,非洲的范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这也许是欧洲人传统认知在潜意识里的一种体现吧,即仍然希望维持希腊人传统世界观中欧亚非三洲差不多大的状态。

(现代主流认知中的欧亚界限)

在近代,欧洲、亚洲和非洲这三个地理区域在很多时候曾跟文化概念捆绑在了一起。但因为这种捆绑在事实上只是用来形容欧洲比较贴切,而亚洲和非洲内部其实都还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文化区域,概括性并不算太强,所以近代以来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中亚、东亚、南亚和远东等等概念又被创造出来。甚至在很多时候,在欧美国家的语境下,亚洲已经不太能让人联想到它最初涵盖的安纳托利亚地区,而是特指东亚几国,这恐怕是最初发明这些概念的古希腊人做梦也想不到的了。

又是又何在短短几年之间萎靡不振的?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80后最有发言权,不是70后也不是90后,我们80后基本上是完整的见证了国内街机游戏产业从兴起到衰落的整个过程,下面我就以亲身体验来讲一下我所知道的我们这里的街机兴亡史吧。

80年代街机就走入了人们视线

从80年代开始,我们的日子就越来越好过了,吃饱穿暖之余就该有各种娱乐活动了,街机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的,我虽然没赶上最早的那一拨街机游戏,但也不算晚,在80年代末期的时候我才开始进的街机厅,那时候流行的都是什么游戏呢?街机魂斗罗,双截龙,魔界村,小蜜蜂,荒野大镖客,几乎全都是我们在红白机上非常熟悉的游戏,87年才出的街头霸王1代,而我在80年代末期已经在街机厅见过这款游戏了,说明这个时候我们流行的街机游戏还算是挺新的,只是街机厅的数量这个时候还非常的少,我常去的吃喝玩乐一条街,也就只有3家而已,最早只有1家,生意还是挺好的,因为没有其他的什么东西可以玩,街头霸王2代出现的时候街机厅一度爆满,这台机子每天都被大量的玩家们包围了起来,街机在这个时候出现,绝对是个好机会。

90年代是街机从发展壮大到疯狂的年代

进入90年代以后,也不知道是国家政策开放的原因或者其他,各种小型的街机厅开始逐渐涌现,洛阳本地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十字街八角楼吧,90年代这里就是个小商圈,十字街往下短短几百米的距离,街机厅至少有5家,可见这个行业的火爆,从我家门口出去到大街,就有3家街机厅,小时候没少被家人从里面揪着耳朵出来,行业看起来是火爆,可游戏这种东西被冠上了玩物丧志的帽子,不排除有这种情况吧,但也不是绝对,可此时的学校和家长对游戏的态度是宁错杀不放过,几次举行万年签名告别电子游戏厅活动,街机行业也遭遇了几次大风暴,一关短则数月,长则一两年,也有的时候是因为火灾隐患或者有人玩博彩机输的倾家荡产,事情闹大了才强制关闭的,时间到2000年左右,这个时候的街机已经开始逐渐变味了。

2000年初期,街机逐渐博彩化

也可能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吧,单纯的游戏厅已经不够赚的了,这些街机厅老板开始瞄上了博彩类的街机游戏,各种老虎机,麻将机摆满了整个街机大厅,甚至开始流行起联合经营这一种手段,这个场地有多大呢,上千台肯定是有的,再多我不知道有多少,这个是一个老电影院改的,里面带放映厅带大厅什么的全部摆的都是街机,而且真正的街机游戏非常难找,清一色的博彩机,附近还有几家类似的联合经营的街机厅,这个氛围真的是乌烟瘴气,而且逐渐开始恶性竞争了,90年代的游戏币一直都稳定在1块钱6个,这个时候由于竞争激烈,几个街机厅开始互相疯狂的比赛,你家一块10个币,我们就敢1块钱20个,最多的时候是1块钱40个币!我估计这连游戏币的金属成本都不够吧,这是街机最疯狂的末日狂欢了,这样的情景持续时间不长,就被严令禁止了,此后的街机厅消亡了很长时间,网吧接盘了。

街机厅再次出现,以更新的方式

再次出现的街机厅和以前的任何形式都不一样了,首先是数量少,然后是场地大,项目多,正统的街机游戏虽然还是不多,但增加了很多的模拟机,跳舞机,赛车,打鼓,篮球,射击,多种多样吧,娱乐性还是很好的,然后各种打鱼和博彩的机子依然存在,虽然有的也仍然有真金白银的猫腻,但由于市场监管的还算稳定,也没人去管这些,我最后一次进街机厅起码10年以前了,现在的街机厅对于我来说,那是一个新的环境,再也不复当年,我也提不起兴趣进去玩。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