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课题就是加强,石家庄铁道大学怎么样?

2023-08-23 18:20:04 73阅读

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课题就是加强,石家庄铁道大学怎么样?

提起石家庄,

许多人都知道,

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课题就是加强,石家庄铁道大学怎么样?

这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铁路的开通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启了它工业文明的起源。

然而,在石家庄的北二环与胜利大街附近,

一座经历了60多年风雨兼程,

在国防建设、铁路交通、

及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的

石家庄铁道大学

更是汇集军队、部委和地方院校优势于一身,

在中国道桥史上写下了壮美的篇章。

新年伊始,荣获两项国家科学技术大奖

在刚刚结束的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石家庄铁道大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获奖数位列河北高校第一名。

石家庄铁道大学校长杨绍普教授

主持项目“高速运动刚柔相互作用系统非线性建模与振动分析”

获得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石家庄铁道大学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

张浩副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

“土木工程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关键技术”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杨绍普教授表示,

国家自然科学奖原创性要求非常高,

所以获奖的难度也很大。

“我们团队针对相关研究写了近百篇论文,

但在申请奖项时,只能上报8篇代表作。”

为收集数据,

他们的团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经常是凌晨五点钟起床,

一直工作到晚上零点以后。

该项理论的研究,

不仅适用于汽车和道路,

也适用于高铁的运行。

通俗来讲,

就是通过控制高速行驶的车辆的振动程度,

来达到提高车辆

稳定性、安全性、舒适度的目的,

同时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对道路的损坏。

而对于杨绍普教授和张浩副教授所在的学校,

石家庄铁道大学,

作为河北省重点大学,

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

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铁路局的共建高校,

更是入选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前世今生”

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前身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

系当时全军重点院校。

197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1984年转属铁道部,

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

2000年划转河北省,

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

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

2010年3月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6年被河北省列为重点支持的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自建校以来,

该校为土木、交通、电气、机械等

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了近10万高级专门人才。

形成了以工为主,

工、理、管、经、文、法、艺等

多学科协调发展,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

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学位授予权和

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多科性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有多牛?

青藏铁路

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青藏铁路有他们工作的身影。

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

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在施工过程中,

面临三大世界性技术难题:

高原缺氧、多年冻土、环境保护。

在20个重大科研项目中,

石家庄铁道大学参加了6项。

主要解决了海拔5000米的

风火山隧道施工环境控制,

改善了施工条件;

提出了永冻土“非对称主动防护”技术

路线和系统解决方案,

提高了路基稳定性;

建立了无人区长期监控系统,

实现了全天候遥控检测。

2013年9月青藏铁路入选"全球百年工程",

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中国铁路客票发票和预订系统

现如今,我们经常会提前订火车票,

可是,你知道吗,

“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

也是由石家庄铁道大学参与开发研制的。

它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

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

覆盖面最广、技术最复杂等特点。

该系统的成功开发和推广使用,

历史性地实现了全国联网异地售票,

使中国铁路客运上了新的台阶,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汶川大地震抢修宝成铁路

2008年汶川地震,

由朱永全教授带头的专家团

抢修加固宝成铁路109隧道,

保证了入川大动脉宝成线的安全运行。

秦沈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

还有秦沈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等

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科技攻关任务

也都有他们的参与。

研制中国最大直径断面岩石掘进机

2017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彩云号”在昆明成功下线。石家庄铁道大学杜彦良院士、杜立杰教授作为专家和课题成员参与了该台TBM的研制。

为大瑞铁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中泛亚铁路中缅国际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通世界第七长大隧道、亚洲最长铁路山岭隧道,高黎贡山隧道奠定了基础。

一个个震惊世界的工程背后,是无数铁路人的辛苦付出,是石家庄铁道大学60余年来,秉承“慎思明辨、知行合一”的校训,逢山开新路,遇水架高桥,不坠青云志,永驻奋斗心。用青春与热血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人才济济,被赞誉为

“托起彩虹的年轻人”

石家庄铁道大学坚持把人才视为第一资源,全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在石家庄铁道大学的1800多人的教职工中,

教授219人,博士376人,

博士生导师43人;

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1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

长江学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燕赵学者2人,

河北省高端人才2人。

6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105000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工程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曾先后报道了该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曾赞誉石家庄铁道大学的毕业生为“托起彩虹的年轻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学生曾参加国庆大阅兵

志在四方行万里

春华秋实铁大情

徜徉在铁道大学的校园里,

古老的开元楼讲述着它曾经的过往,那闪闪的红星是不忘的初心。

八零广场上晓风和畅,朗朗校歌唱出志在四方。教学楼里笃学不倦,多少梦想在此启航。走过静静的斜拉桥,感受着铁大人拼搏进取的豪迈。还有那古老的绿皮车,唱着属于铁路人独有的歌谣,在悠悠岁月中讲述着时代的印记。那春天的繁花夏日的睡莲秋天的满地金黄冬天飞舞的雪花演绎着铁大人缤纷的四季。他们走过四季,踏遍万水千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青春与汗水绘出最美的足迹,在他们经过的地方,开出了希望之花。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亦是这个时代的舞者,他们在崇山峻岭间、在江河湖海旁,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展望未来,石家庄铁道大学必将再创辉煌!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杜梦媛 王亚伟

编辑/马小丫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文化;一词,在当今社会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目不识丁”的人都会说,你这人这么没文化。的确,文化的外延非常宽泛,懂规矩的人,应该说是有文化的人,但不一定是有知识的人,有知识的人并不一定是文化人。

那么什么是文化?文化简单的来讲是言行,言是表示一个人记录观念、演绎观念、表述观念的记述符号,它有很多方式,它可以用图、可以用符、可以用文,然后它就是共同人们所认可的行为模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生活习惯造就一方人,一方人有着他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感觉方式,这种特定的人类集团在前进的过程中所共有的东西称之为人类的文化。“文化这个词”: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文化包容万象,对象、层面都很是庞杂,所以不容易做出严格、准确的定义。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学者,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等等都曾提出过自己的见解。

为了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文化,我们可以从反方向找出什么不是文化。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化的基本特征。

首先,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必须经过人类加工制作的过程。例如,一棵树,我们不称之为文化,如果把树做成桌子,就可以称之为文化;睡觉不是文化,但在房子里、在床上睡觉,就成了文化。

其次,文化是后天习得的,不是天生的遗传本能,而是通过学习来获得知识和经验。例如,发声不是文化,而会说一门语言,如汉语、英语,那就是文化。男人、女人不是文化,但中国古代说的“男女授受不亲”,就是一种文化,因为其对男女人际关系做出了界定,从而具有了文化内涵。

第三,文化是共有的,是人类社会共同认可的,如果是个别的,不为社会广泛接受的,则不构成文化。例如,有一个人吃铁,就不是文化。如果大部分人吃铁,那就构成了吃铁文化。

第四,文化具有民族性。虽然文化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但是也是各个民族所创造的产物,有其民族特征。举例来说,喝水并不是文化,但如果喝茶,不喝咖啡,就是文化。因为在中国,大多数的人习惯喝茶,这就有了茶文化。欧美国家大多数习惯喝咖啡,就有了咖啡文化。面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不同民族的会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文化体现。在上面这个小故事中,美国人体现了幽默,英国人体现了绅士风度,而日本人则体现了认真严谨的管理风格。这是文化的民族性。

第五,文化具有时代性。文化是在继承、积累和创新中不断变化的。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文化样式。有的文化曾经存在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消亡。例如,中国古代给女子缠足,裹小脚,追求所谓的“三寸金莲”。这是曾经存在的文化,时代的进步让人们意识到这是一种陋习,便逐渐消失了。同理,古代人很可能也难以理解现代人的网路文化。

20世纪美国文化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一书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160多种定义。仅欧美就有160多种,据估计,全世界有几百种对文化的定义。也就是说,什么是文化这个问题,至今并没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标准答案。

从词源来看,在中文里,“文”是一个象形字,形状是纹理交叉的形状,本义指交错的图形或花纹(許慎《說文》错画也,象交文)。《周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礼·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文”引申出装饰、修养、秩序的意思。“化”的古字为“匕”,会意字,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是变化、生成、造化的意思。《说文》化,教行也。有教化之意。“文”“化”两字的组合,最早见于战国末年出现的《周易·贲卦》:彖曰: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在中文语境下的“文化”概念,从汉语词源中体现出“人文教化”的含义。这包含了几个元素,一个是“人”,也就是有“人”才有文化,文化是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二是“文”,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文字、秩序;三是“教化”,真正重心所在,作为名词,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同时这一规范在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对象化成果中得到体现),作为动词,则是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

文化可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是指一切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结果,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侠义文化:主要是指精神产品,如语言、文学、艺术、宗教、法律、科学、技术、道德、价值观念、审美取向、风俗习惯、规章制度等等。

文化也可以按层次划分,分别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位于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

位于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并对这些关系进行整合和调控,出于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建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社会的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准则等,都是制度文化的反映。例如,国家、社会、家庭的组织形式,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人才选拔制度,法律秩序,民间的礼仪俗规等等。

位于最深层次的是精神文化,也可以称为观念文化,是以心理、观念、伦理形态存在的文化,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在于人心中的文化心态、心理、观念、思想、信念等;二是已经理论化、对象化的思想理论体系,也就是客观化了的思想,比如哲学、宗教、美学等。

精神文化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精神文化的优越性在于人类文化的可继承性,即文化能够一代传一代地传承下去,并且还具有待完成性,其内容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人类的文化精神同时也是不断推进物质文化的内在动力,由此建立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人类从野蛮到文明,靠文化进步;从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靠文化教化;人们千差万别的个性、气质、情操,靠文化培养;人们的欢乐与痛苦、幸福与悲伤、崇高与卑俗、伟大与渺小等情感的表现,靠文化赋予;人们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靠文化确立。无论哪种文化都必须尊重生命,生命的基本表现就是生存和繁衍。优秀文化从生命的基本需求出发,通过对人自身行为的研究、约束、协调,以达成与其他人、其它生物,以及所有的自然环境同生共存,生生不息。

如何看待金瓶梅?

我们都知道《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它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大约的成书时间是明代万历年间,作者是兰陵笑笑生。故事的开展来源于《水浒传》武松杀死潘金莲的一段故事。

《金瓶梅》是以土豪恶霸西门庆发迹。之后暴亡的为中心情节,多方面的描绘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市井无赖,所构成了一个鬼怪世界。 《金瓶梅》,顾名思义,就是西门庆身边的三位女性。潘指的是潘金莲,瓶指的是李瓶儿。梅指的是庞春梅。

这是一部世俗小说,他所描绘的是当代世俗社会,是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可能在有些人眼中他就是一部淫书。但是,如果我们透过作者所写的这些文字看到当时的社会。我们就会发现,这本书它是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的。 第一点,金钱的力量。这一点可以从西门庆的角色中看出。

在整篇小说中,无论是金钱与权利的交易,还是金钱对政治的腐蚀,甚至决定。无一不都表露出了,由于金钱的力量使得封建,礼教,在金钱的冲击下瓦解。但是,封建社会的强强大力量使得新型的商人如西门庆,在缺乏商业方面的开拓和进取精神,最终走向灭亡。

第二点,女性的悲剧。虽然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文中的三位女性的生活奢侈,他们尤其表现了对情欲物欲和肉欲的渴望。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存在表现了进步,表现了女性的进步,但是同时又脱离不了世俗。在争宠之中,她们勾心斗角,互相算计。难道最后却一个个因为这样那样的算计而葬送了年轻的生命。

第三点世态炎凉。这部小说通过描写西门庆家族的兴衰,暴露了整个社会的黑暗,虚伪,礼教的腐化。西门庆有钱的时候,门庭若市。在金钱散尽之后,西门家族快速地衰落,真可谓是树倒猢狲散。

文/红雨说历史

榆林米脂县有美女县之称?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一句民谣使得米脂婆姨名扬四海。米脂,是貂蝉的故里。米脂婆姨,是三秦大地上一道十分靓丽的人文风景线。

米脂的女性俊俏雅致,能歌善舞,聪慧干练,持规执矩,成为陕北妇女的姣姣者。传说三国时期,绥德出了吕布,力大无比,勇贯南北;米脂出了貂蝉,羞花闭月,大义除奸。明清之际,闯王李自成的夫人高秀英,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上世纪之初,封建、闭塞、战乱锁困的陕北社会,让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黎民百姓苦不堪言。然而中华民国的钟声刚刚敲响,米脂的有识之士就在1913年前后,办起了女子小学堂、杨家沟女子学校,1919年,高佩兰女士在陕北地区率先创办了米脂女子高级小学校。米脂女子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用革命理论解放自己,纷纷投身革命洪流,在中国现当代史上,涌现出了诸如革命烈士杜焕卿、人民教育家杜岚、党和国家高级干部安建平、杜瑞兰等一大批女中豪杰。

米脂婆姨不依靠男人,用勤劳、勇敢、智慧与娴淑,书写了自己的光辉历史,米脂婆姨的形象具备历史性。有“黄土高原山连着山,米脂婆姨胜过那男子汉”之说。图片来源于网上

三星堆的挖掘有什么意义吗?

三星堆遗址被列为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大批文物出土,为探索研究我国古代人类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尤其是古蜀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民族关系和文化交往等历史状况,考证古蜀国历史年代序列、发展阶段、社会性质、思想信仰、文化习俗等方面情况提供了考古学依据。

一、三星堆考古的四个阶段

据考证,三星堆考古有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三十年代前期,从1931年发现玉石器坑,到1934年葛维汉、林名钧等在此首次发掘。被郭沫若称为“华西科学考古的先锋队”的研究工作,对玉石器坑的情况、地层、时代、性质做了初步的探讨,使“广汉文化”见诸于世。

第二阶段是五十至八十年代,四川省文管会、省博物馆、四川大学等在此进行多次调查,进一步弄清了遗址的范围、内涵。1963年冯汉骥先生选定三星堆遗址为四川大学考古专业首届学生考古发掘实习的地点。

第三阶段是八十年代至今,从1980年起,四川省文管会、博物馆及川大、广汉文管所等单位在此进行了十一年的连续发掘,在三个点、七个发掘区进行了九次正式发掘,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一个湮没三千年的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国已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四个阶段是八十年代至今。从八十年代进入新世纪后,有余我国基础科学,尤其是受到文物保护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三星堆考古发掘停滞了一段时间。近几年才逐渐再次发掘。挖出了大量金器、铜器和象牙,其文物出土量可谓“惊世骇俗”。

二、三星堆文物发掘的重要收获

从荒野到文物考古圣地,经考古学家的不断努力,共取得了以下五方面巨大成就。

1)确立“三星堆遗址”的“重要中心”

经过多年调查,特别是1984年以来的几次系统调查,四川广汉鸭子河南岸马牧河两侧的高台地上,已发现60多处文化层露头处,至少可以确定30个文化点。最集中的地带呈梯形,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面积达6平方公里以上;溯鸭子河南岸近1公里长到东胜寺一带,也有密集的遗址分布。其中最重要的是马牧河南侧的“三星堆”周围、马牧河与鸭子河之间中央的“月亮湾”、遗址群东侧的“狮子闹”、西侧的“横梁子”、鸭子河南岸“西泉坎”等处,加上“东胜寺”一带,形成6个大的区域,共同组成了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的大型遗址群,确立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核心区。

2)发现了宏大的“三星堆古城”

1984年调查,开始认识到三星堆东、西、南部有古代城墙,经过多次论证,从1989年起,对南城墙、东城墙进行了四次发掘,初步弄清了城墙的体形、筑法、堆积层次和时代范围。东城墙长1100米,顶宽20余米,基宽40多米,高4米,全部用人工筑起,下层使用的是斜面拍夯法,顶部发现由土坯砖修筑的梁读,为我国最早用砖坯筑城的例证之一。南城墙即被称为“三星堆”的一条土硬,墙体亦为人工修筑。长180米,基宽40余米,高约6米,城墙外有深2.8米的濠沟。西城墙以自然土丘为基础,加以人工夯筑修整,形成长600余米,宽约40-110米,高6-10米的城墙,由于还未发掘,筑法尚不明了,但其体形、断面和地层已证明,它也是经人工修整夯筑的城墙。城内面积约2.6平方公里。表明这里是以城墙作为依托和保护屏障长期兴旺发达的“三星堆古城”。

3)发现古蜀人居住区及众多文化遗迹

在遗址群其他几处正式发掘的文化层中,均发现了房屋建筑基址,已发掘四十多间,说明这里曾长期有大量先民居住。其中第一次发掘的十八间房基,使用沟槽式基址、木骨泥墙、棒构梁架与屋顶,颇具地方特色。房面分方形、长方形、圆形三种。最大的面积达200平方米,而且数间相连,已超过一般居室的功用,可能是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方形房屋中有柱桩干栏式小楼,圆形房子有的周围凿洞立柱,用中心擎天柱支撑屋顶,在建筑上都很有特色,表现了巴蜀建筑技术已很发达。同时,还发掘了作坊、窑址、墓葬、灰坑等遗迹。

4)发现了三星堆核心文化代表

1988年7月至9月发掘的两个长方形土坑已定名为“祭祀坑”。一号坑长4.64,宽3.48米,深1.64米;二号坑长5.3米,宽2.3米,深1.68米,修造规整,填平夯实。坑内有次序地分数层堆满玉石璧璋、青铜人像、象牙、骨渣等等,它是一次大型祭祀活动之后,作为最后一道仪式将祭器仪仗焚烧瘗埋,因而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祭祀坑中出土上千件金、铜、玉石、陶器,是三星堆鼎盛时期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三星堆文化的最高技术和艺术水平,反映出多方面的社会情况,成为举世瞩目的文物精华。

1931年第一次发现的玉石器坑,坑中按次序堆放玉器三、四百件,有三列20多件大型石璧,还有圭、璋、琮、暧等礼器。1964年在与原土坑相距五、六十米处,又发现一个玉石器坑,出土有成品、半成品和石坯数十件。1988年,在三星堆古城东北部,再次发现玉石器坑,出土成套的石璧、石环,以及石斧、玉凿、铜牌饰等,发现者称器物放置在一长方浅坑中。

5)出土大批珍贵文物

六十年代在三星堆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据初步统计,有青铜器四、五百件,玉石礼器一千多件,金器近百件,石器数千件,以及大最的陶器,和骨器、海贝、象牙等,取得举世瞩目的考古成果。如代表王权的金杖,青铜器中高达2.6米的大铜人,八十多件人像、头像、面具,高大神奇的铜树,十数件尊竟等礼器;玉石器中的成组石璧,直径最大达70多厘米,雕刻精美的玉璋、玉褒、玉琮,特色显明的陶器群等,被称为“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考古发现之一。除了器物本身的价值以外,由于这十年的科学发掘,大批文物均有明确的地层关系,以各层出土的陶器为主线,结合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的年代测、定,已经形成了考古学自己的年代序列,有的测定年代在有4740-4070年左右。“二期”距今4070-3600年左右。“三期”距今3600-3200年左右。“四期”在距今3100-2875±80年。以考古方法建立了一个四川早期文化的发展序列。

三、三星堆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

三星堆一系列重要考古收获,为四川以巴蜀为代表的历史研究奠定了新的基础,展现了四川境内的古蜀国早期社会丰富多彩的面貌,反映出古代巴蜀可能存在一个“古文化古城古国”的发展阶段,对探索我国文明起源具有意要意义。

1)经济文化技术方面。古蜀国上千年的长期定居,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使用着多种耕作工具,也有一定的防洪和灌溉技术。大量的酒器的发现,既反映了酿酒技术的发展,也表明有较多的粮食剩余。成堆的兽骨,表现出畜牧业的发展。宏大精美的青铜器群、规整细致的玉石礼器,反映了手工业、青铜铸造业等技术高度发达,冶炼、铸造、焊钾连接技术先进,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很高的水平。

从泥范和石器半成品看,制作的作坊就在遗址群内。制陶业继续进步,并形成自己一套造型特征和艺术风格。夯土、土坯砖、木构梁架的使用表明,建筑技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生产生活用品,众多的装饰品,礼器和祭祀用神器,证明当时已完成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海贝、玉石璧暧的大量出现,反映了商品货币经济已经开始,财产和货币的占有逐步集中。器物群中多种文化因素和遥远的海洋产品的发现,说明贸易和交通迄取得很大发展,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也已开始。

绘画、雕塑、装饰和多种礼仪用品的发现,表现了三星堆时期美术、舞蹈、音乐等方面发展到一个高峰。这些出土文物反映当时人们对夭象、地理、动物、植物乃至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有了相当水平的观察和认识,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不少科学技术成果,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2)政治体制社会性质方面。三星堆繁荣期反映出一个具有国家形式的政治实体已经形成。巨大的城区,面积仅次于同时期的郑州商城,居全国前列。城区有密集的建筑,有的一组建筑面积数百平方米,虽然还不能确定是宫殿,但它已超过一般居室的功能。祭祀坑多处发现,出土文物异常丰富,三星堆经常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祭天地祖先,以此表示主持者具有代表公众讲话的权威。出土的金杖上有带王冠的头像和鱼鸟图案,是国王的权杖,或许就是鱼凫王的标志。三星堆可能就是古蜀鱼凫王朝的都邑。私有财产的发展,财富的集中,必然导致阶级的产生。兵器、礼器的出现,反映了军队和政权的力量。三星堆遗址内曾发现两个反缚跪立的奴隶石象,是当时进入奴隶制社会的佐证之大量资料证明了三星堆遗址是早期蜀国的一座都城。

3)社会历史人文方面。与中原夏商王朝面貌不尽相同,也不是一般概念可代表的一个简单的模式,它有自身形象具体的特殊色彩,丰富了古史研究资料。

三星堆遗址以祭祀活动作为象征国家权威、维系国家思想与组织统一的重要形式。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多处祭祀坑,每个坑均为规整的长方形,整齐地摆放着祭祀活动使用的器具,将祭祀活动最后一章的状态存留了下来。

最精美最重要的文物,均出于祭祀坑中。其中有表示王权的长142厘米的金杖,有高2.6米的主持祭祀活动的大铜人,有代表通天之道(天梯)的神树,有礼天祀地的列璧、戈、琮、圭、璋,有表示祖先神像“纵目”青铜面具,有代表各种氏族标志的动物图案等等。

祭祀坑本身还反映出杀牲、血灌、焚燎、瘗埋等多种祭祀方法,反映出一、二号祭祀是对天、地、山、神、祖先一起进行祭奠膜拜,即古代那种“兼有天地宗庙兼有上帝四望”的“大祭祀”之类的活动。

其它几处祭祀坑,也分别代表着不同规格的祭祀仪式。古蜀人对祭祀之重视,场面之隆重,所用器物规格之高.制作之精,祭祀活动中地位之重要,影响之强烈,为我国已发现的古文化中所罕见,反映了巴蜀文化早期蜀国一个重要特色,也是古代宗教与巫师形象研究的稀有实物资料。春秋时代的箍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三星堆出土兵器并不发达。据《华阳国志》云:“鱼凫王田於湎山,物得仙道”,可能正是表现了这种以原始宗教进行统治的状况,反映了古国的古朴面貌。原始宗教在远古社会中曾具有其特殊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用它来认识和解释世界,另一方面,又通过这种信仰来组织社会、维系其特有的社会结构。这是史前史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

总之,三星堆遗址这个再现于世的“鱼凫”古国,具有其时代和文化的特色,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文化轨迹。由于它已湮没多年,又缺少那怕是对杜宇、开明氏那样的文献记载,更显示出其神秘之处。

它所反映的上述一些特征,表明当时尚处于国家文明产生的初级阶段。近些年考古界提出的一个“古文化古城古国”的概念,即探讨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各地文明起源的具体形态、进程及相互关系问题。它既是一个考古文化阶段,也表现出历史发展某一阶段的特征。这一理论,可能为社会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认识和资料。

苏秉琦先生指出:“古义化主要指原始文化;古城主要指城乡初步分化意义上的城和镇,并非通常所理解的城市或都市;古国指高于氏族部落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把三者联系起来的是:与社会分工、社会关系分化相适应的,区别于一般村落遗址和墓地的中心遗址和墓地三星堆遗址正是这样一个历经两千年间形成的“中心遗址”,代表了一个古国发展文明产生的完整过程,可以直接称之为“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它有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特色,证明川西平原存在一个从原始社会到古国凡成阶段的古文明中心,大大丰富了我国历史研究的实物资料。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