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何容易是成语吗蚂蚁庄园,欧美尽拍展往未来的科幻大片?
谈何容易是成语吗蚂蚁庄园,欧美尽拍展往未来的科幻大片?
这是由于中外的意识形态和国情决定的吧!科幻片需要不拘一格的想象力,拍摄也需要一定的科技能力支持。而古装历史片则需要国家有悠久的历史底蕴,要求思想严肃。在科幻和历史剧欧美和中国各有所长。中国的历史悠长,个个王朝统一时间久且历史传承至今,欧美则国家要么一直处于分裂要么历史断代,他们想拍历史剧也没那么多资料参考。我国要拍出优秀的科幻片则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有些农民工多年在外地做工?
现在很多农村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男人外出打工挣钱,女人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这些男人常年在外打工挣钱,但是家里还是很穷,这是什么原因哪?我分析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就是文化程度不高,各类保障没有。
农村成年人进城打工,他们普遍存在就是文化程度低,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如建筑队,搬运工等等。这些工作是没有福利待遇,只能拿死工资,虽然一天多的也能挣300块钱,但是往往他们付出后,有些老板不给钱,拖欠农民工工资,有的根本就要不回来了。所以农民进城打工多年,并不代表有钱。
第二点就是家庭开支大。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两个孩子,他(她)们从出生到大学毕业,需要花很多钱,有儿子的还要给准备婚房彩礼啥的;另外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他(她)们劳累了一辈子,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基本都有病,需要常年吃药。这些家庭开支指望一个人在外打工,很难满足家庭开支,也就是很难有剩余钱。
第三点就是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
农村老人不像城里老人一样,到退休年龄每月都有退休金。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就只能靠孩子们养活自己,加上老人生病吃药,每年下来都需要很大一笔开支。所以说农民工即使每月收入7000到8000,家里还是穷。
我觉得要想改变农村人穷的问题,这是个大工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事情,还得慢慢来。
美国的疫情会不会在10月因突然出现疫苗或特效药而扭转?
美国现在的疫情形势,不是有了疫苗就能马上扭转的。
美国现在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486万,现有确诊病例超过225万,而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5万。美国疫情在4月初的时候,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就突破了2万,然后基本上就没下来过。在6月下旬的时候,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更是突破了4万。7月上旬的时候,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超过6万。
数据说明一切,就连白宫专家都说美国疫情进入了新阶段:疫情正在超乎寻常地大范围蔓延,农村和城市地区的病例都在增加。而美疾控中心也预测,今后一个月,每周新增死亡人数都会增加。
而美国抗疫队长福奇也表示,美国仍在疫情第一波中,无法预测秋季糟糕程度。10月份,美国会进入秋季,疫情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又是流感季节,由于天气逐渐变凉,人们开始在室内活动,这会使得病毒更容易传播。
美国的疫情一步一步陷入现在的泥沼是有原因的,疫情初期各种不重视,然后上上下下都忙着甩锅,另外各种防疫策略以及防疫措施不到位。
就拿戴口罩来说,在疫情初期美国疾控中心不建议戴口罩,美国政府的头头脑脑在戴口罩上也各种反复,而现在,疫情的加剧使得不少州都出台口罩令,要求公共场合必须要戴口罩。
关于疫苗和特效药大家还记得美国总统特朗普在5月中旬自曝服用抗疟疾药物羟氯喹一周半时间,用来预防感染新冠病毒的事情吗?当时就引发舆论哗然,招致不少批评。
因为相关专业研究发现,抗疟疾药物氯喹或羟氯喹对治疗新冠患者并没有什么疗效,使用不当还可能引发并发症。
特朗普对于美国的新冠疫苗研发还是比较乐观的,他认为美国在疫苗研发方面是领先世界的,在治疗方面也同样领先,而且一旦有了疫苗,美国马上就能交付使用。
同时,美国与法国和英国的药企签署了新冠疫苗供应协议,订购1亿剂的新冠疫苗。具体来说,美国将向两家企业支付多至21亿美元采购5000万人接种的疫苗,还提前锁定了5000万剂疫苗的购买特权。
当然,在疫苗上美国可是广撒网:12亿美元预购3亿剂阿斯利康的英国疫苗。19.5亿美元预购辉瑞的德国疫苗,定价39美元2剂一疗程,共1亿剂,可供5000万人接种。
可见美国对于疫情还是很着急的,而且感觉美国把希望都寄托在疫苗上了。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毕竟11月美国大选越来越近,而新冠疫苗是特朗普想要的,这其中原因大家都明白。
美国的疫情会不会在10月因为突然出现疫苗或特效药而扭转?本周一的时候,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现在全球有许多新冠疫苗已进入第三阶段的临床试验,人们期待会出现一些有效的疫苗。
但他同时强调,对抗新冠肺炎可能永远也不会有特效药,要想阻止疫情蔓延必须依靠基础公共卫生措施和疾控手段。
专业的人专业的观点,疫苗只是一方面,如果基础公共卫生措施和疾控手段不到位,那疫情形势说扭转还有点早,而至于美国的防疫措施以及相关手段,想必大家也都有所了解,这里就没必要多说了。
包山养羊养鸡可行吗?
曾经火爆的“包山养殖”,如今不再是农民的致富途径,咋回事呢?如今的农村发展机会多了起来,很多人已经来到了农村中,享受着不一样的发展潜力,依靠着各种项目赚上一笔可观的收益。
说到创业,很多农民都会对此产生质疑,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得到发展,但回家创业真正能赚到钱的人又有几个,而自己见到的都是一些赔光积蓄的人,回农村创业谈何容易。
很多人看到农村发展后,觉得到农村搞养殖能赚钱,于是在短短的几年内,返乡或下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创业者中,有的是包山养殖土鸡、野猪、还有的是大规模养牛、养羊等等,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有很多人靠养殖赚到了钱。
但随着人们不断涌入农村创业,不断跟风养殖,现如今的农村也出现了一个情况,以前红极一时的包山养殖,现如今却跌落神坛?这是为何呢?咱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个话题!是因为技术和管理不到位。现在无论是在农村创业还是在城市做生意,都不缺少跟风的人,有些人之所以靠养殖走上致富道路,是因为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摸索研究,终于掌握了养殖相关的技术,后期养起来管理也非常到位。
其实在过去很多人都会“包山养殖”,他们则是通过承包着山头的模式,然后在其中发展着农业。而在山上搞种植虽然没有什么收入,但实际上却可以发展着养殖项目,这样的话收益还是非常高的,相比种植来说利润更高,因此很多人则是投入到这个项目中。不过如今已经过去了10多年了,却没有多少人在乡村中养殖,当年的那些人也纷纷退出,这是为什么呢?
1.成本太高:大家都知道想要承包着一座山可是需要很多的租金的,毕竟一座山的面积很大,需要投入着更多的本钱。但实际上租金只是很小的花费,对山体进行整改才是大工程,为了能够让养殖项目更好的开展,自然需要对山进行一番改造,这样的话可能就需要上百万的费用了,一般的家庭自然是拿不出来。一旦养殖亏本了,那可就全亏了。
因为周期太长,无法保障后续的生活。虽然说在农村包山头的租金很便宜,但搞养殖业不是说马上就可以赚钱,在规划这个项目的时候,前期要投入的资金很大,山头整理,养殖场建设,买苗等等,这些费用加起来要好几十万,规模大的要上百万,前期投入这些资金后,饲养的动物还要养一段时间才能出栏,如果是要养殖一些有特色的品种,那么投入的资金就更多了,一旦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那么债务会越堆越多,很多人就是因为养殖的周期太长,才会放弃养殖业。
但有些人根本就没有技术,认为把山包下,买一些苗回来就可以饲养了,然而,在养殖的过程中却发现饲养的动物死亡率和生病率很高,钱投进去之后,又不想放弃,于是又找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处理,后来掌握一些问题后,又开始投入资金购买种苗,结果越投越多,等卖出去之后,才发现本钱都回不来,因此,有些人养殖一段时间后,因为资金问题,又不得不放弃项目,无奈只能踏上打工的路程。
无论是在农村发展养殖还是种植,资金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资金链,千万不要盲目种植或养殖,不是说你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这些问题自己能解决,不是说你在家里养几只鸡,养几头牛就可以大规模发展养殖业,往往这些项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来选择,切勿盲目跟风,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三思而后行。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十六帝对历史的功过?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十六位皇帝,先后定都南京和北京。有人说明朝是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那么我们看看明朝的历任皇帝都有什么样的功过: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
朱元璋出身寒酸,小时候给地主放牛牧羊,家里的至亲病死连掩埋尸首的坟地也没有,后来为了活命,出家当了和尚。朱元璋二十四岁投军,在基本肃清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
他在位期间汲取了元朝末年权臣作乱,贪污成患的教训,励精图治,精简税务,大举进行政治改革,废除了丞相制,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使得大明王朝仅仅数年的功夫,便焕然一新,奠定了大明二百多年的基业。
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法治,刑用重典。洪武十五年,设立专门从事特务工作的锦衣卫。
明太祖在加强专制统治过程中,两次兴起大狱,打击功臣、官吏和富豪,只丞相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牵连被杀者就有三万余人,开国功臣几乎被他杀光了,对后期明朝政权的巩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明惠帝朱允炆(1377-?)
太子朱标没等到继承皇位就过世了,朱元璋立太子的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1398年,朱元璋抛离他紧握的权柄,长辞人世。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性慈厚,深受儒家经典教育熏陶,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邢省狱,严惩宦官,史称“建文新政”。
建文帝即位后,弱君在朝,强藩在外,辅臣齐泰、黄子澄等立主削藩,以巩固中央集权。削藩本为长策,但几位辅臣十分迂阔,缺少处理现实政治问题的机变和才能,结果削藩太快,引发了“靖难之役”,建文帝把皇位搞丢了不说,本人也失踪了,他的失踪成了千古之谜。
▎明成祖朱棣(1360-1424)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争,即“靖难之役”,朱棣终于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帝宝座。不可否认的是,朱棣虽然冷酷、残忍、权欲熏心、好大喜功,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凭借自己的努力,打造出了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编修《永乐大典》、1421年迁都北京、派郑和六下西洋(第七次下西洋是在朱棣死后第6年(宣德5年))、纵横天下巩固边疆,开创了大明王朝的永乐盛世。
▎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长子,1404年(永乐2年)被立为太子。朱高炽身有残疾,体态肥胖,仁慈宽厚。仁宗在位的时间虽短,但在永乐时代,成祖多次巡幸北京和亲征漠北,朱高炽以太子身份常年在南京监国,主持朝政,所以他在明史上还是有影响的。
他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爱护臣下,能够注意老百姓的疾苦,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
朱瞻基是仁宗长子,在位约十年,历史上对他评价颇高。他才智出众,诗词书画无不擅长,但他喜欢斗蟋蟀,派出宦官到各地采办,多方扰乱,天下哗然。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体恤民情,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
明英宗在明朝历史上曾两次即位,这个情况是挺特殊的,1435年,年仅9岁的英宗朱祁镇即位。英宗即位之初,内廷事务由张太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太后驾崩,三杨去位,逐渐被宦官王振专权。正统14年(1449年)8月,蒙古军大举南侵,王振同英宗率50万大军亲征,由于战备极不充分,英宗被俘,成为人质,史称“土木堡之变”。皇帝出征被俘在历史上是少见的。明英宗南归后,景泰帝将他软禁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昏庸之至,但是晚年任用李贤,能够纳谏,体恤民情, 还废除了殉葬制度。这也算是他的一大成就吧。
▎明代宗朱祁钰(1428-1457)
土木堡之变爆发后,于谦等大臣说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又称景帝。朱祁钰知人善任,任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保住了明朝江山。
朱祁钰还算是英名之主,只是经过夺门之变后,景帝一度病势沉重,后又好转,关于景帝之死,明代史书多有禁忌,据载他是被英宗命太监用帛勒死在西宫,英宗忘不了自己的七年被囚之仇。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堡之变后被废,夺门之变后英宗又将其重立为太子。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了于谦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政风清明、宽免赋税、减省刑罚,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明宪宗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个特点是恋母情结严重,他专宠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朱见深倾其一生都对这个女人有特殊的依恋,不论她做得多么过分,他都能忍让、退避。这可能与他的特殊经历有关。
▎明孝宗朱佑樘(1470-1505)
由于万贵妃受到明宪宗的专宠,这个丧心病狂的女人不允许宪宗跟别的女人有子嗣,有了也被杀掉,但有个孩子漏了网,他就是朱佑樘。宪宗偶然得到了这个消息,欣喜若狂,接回这个孩子后,爱如掌上明珠。朱佑樘从小生活在险恶的环境当中,养成了高度机敏警觉的性格。
朱佑樘性仁慈,他即位后,面对仇恨,他选择了宽恕。在位期间,他躬行节俭,不近声色,重视司法,言路大开,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
▎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
朱厚照是明孝宗唯一的儿子,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位荒淫的皇帝,不理政事,好淫乐,最有意思的是,他把宫廷当做市井,在宫中随意做买卖,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大事上从不怠慢。
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明武宗这个奇葩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
▎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后人称嘉靖帝。嘉靖帝早期英明苛察,善用驭人之术,整顿朝纲,体察民情,减轻徭役,对外抗击倭寇,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明世宗一生最感兴趣的是崇拜仙道,祈求长生。后来由于沉迷于求道成仙,不理朝政,大臣有敢谏阻者,动则廷杖下狱。终因服食过多的丹药而死。
▎明穆宗朱载垕(1537-1572)
明穆宗在位期间最为称道的就是任用张居正为首辅,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改革,最突出的改革在经济方面,丈量土地和赋役改革是张居正颁布的重要经济政策。他还减轻商税,强调农商并重。明穆宗后期,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的前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通过实行改革,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明朝疆土。
但他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强征矿税,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
朱常洛是万历帝朱翊钧的长子。虽然立为太子,但万历帝并不喜欢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万历帝将皇位传给了这个久经考验的儿子,担惊受怕的朱常洛终于熬出头了。万历四十八年八月,朱常洛继位。他继位后给辽东前线的士兵发工资,废除各地的矿税,一时间朝廷内外无不感恩戴德。
但他即位仅十天就一病不起,九月,登基仅一个月的朱常洛逝世,时年39岁。朱常洛的死因大致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给他赠送了一份大礼:八个美女,史载:“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后来连服用了红丸后,便一命呜呼了。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
朱由校是明光宗长子。这个皇帝更奇葩,热衷于做木匠活儿,被称为“木匠皇帝”,基本不问朝政。宦官魏忠贤这个二流子搭上皇帝乳母客氏这层关系,得到熹宗的宠幸和信任,形成阉党势力,掌控朝中大权。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对以杨涟为首的东林党赶尽杀绝,致使政治腐败,一片黑暗。
为了达到永久控制朝政的目的,魏忠贤坏事做绝,甚至熹宗生的三个儿子,也被魏忠贤伙同客氏所害。
▎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
朱由校去世后,其弟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皇帝。这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颇为勤政,节俭异常,他虽然很想恢复明朝曾经的辉煌,但力不从心,大明已经是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积重难返,加上清军入侵、民变四起、朝廷争斗,大明气数已尽。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三月十八日夜,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他最后留下了遗言:“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多么惨烈的一个皇帝,明朝就此结束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请记住黑格尔说的这句话: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