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无限火力软件怎么玩,Z1采用联发科天玑1000?
王者荣耀无限火力软件怎么玩,Z1采用联发科天玑1000?
【【【前言:iQOO再次回应了大家的期待】】】
转眼间,2020年已经快要过去一半时间了,而对于手机爱好者来说,今年显然是个比较特殊的年份。一方面,5G终于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态势,特别一大批新款旗舰机型的接连发布,的确令人感受到了新时代的技术进步;但另一方面来说,只要大家关注过今年上半年的新品发布会,多少也会感觉到2020年智能手机市场的另一个变化——没错,今年的5G旗舰手机,普遍都变贵了。
客观来说,其实这并非是不可理解的局面。毕竟5G本身就意味着智能手机在设计上的复杂化,再加上为了因应新时代的需求,今年的新机普遍还在屏幕显示效果、相机配置、充电速度,甚至是外放质量上进行了极大的强化,而这些自然都会带来成本的上涨。
话虽这么说,难道2020年上半年就真的没有性能顶级、价格却依然亲民的5G旗舰机型了吗?好在,iQOO又拿出了大家期盼已久的答案。作为曾经端出过以骁龙845出品千元机这种降维打击操作的品牌,iQOO这次的诀窍,同样是一款相当特殊的5G旗舰SoC。没错,这就是首发联发科天玑1000Plus旗舰5G方案,具备144Hz竞速屏等一系列优化设计,同时价格却仅有2198元起的iQOO Z1。
【【【外观:全面进化的同时,依然有自己的坚持】】】
作为一家诞生于2019年初,至今也才不过一年多一点历史的手机品牌,iQOO旗下产品的造型设计可以很明显按照年代划分出不同的风格。在2019年间,从初代iQOO一直到年末的首款5G旗舰iQOO Pro 5G,采用的都是较传统的水滴屏与“感叹号”式的背部垂直多摄设计,虽然性价比无敌,但多少还是能看出新品牌在资源上的一些妥协。
不过当时间来到2020年,由于此前已经有了仅用一年就做到国内销量前列的优异成绩,明显对自家产品更有信心的iQOO,也终于在新世代的产品线上换用了新的设计风格。
没错,这就是此次我们评测的iQOO Z1。作为截至目前为止,2020年iQOO旗下定价最为亲民的5G旗舰机型,它不仅保持了该品牌今年的全新设计风格,甚至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也完全不输那些更高价位的竞争对手。
比如说,在iQOO Z1的机身正面。我们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作为一款采用6.57英寸LCD材质开孔屏的产品,它的前摄体积不小,但镜头周边的BM区控制得却相当不错,以至于整体开孔孔径并没有比状态栏上的一个图标大多少(请无视原厂贴膜的巨大开孔)。再加上那被设计在屏幕面板与中框之间的微孔听筒,比一些OLED屏幕机型还要窄的侧边框,以及作为LCD屏幕来说相当之小的机身“下巴”,这些元素的共同作用,也使得iQOO Z1的屏占比达到了90.4%,不仅相比自家去年的设计风格大为进化,也达到了2020年5G旗舰该有的水准。
而在机身背部,iQOO Z1此次同样与时俱进的带来了星河银、太空蓝、幻彩流星三种全新配色风格的曲面设计。当然,“现代化”的矩形镜头饰框以及相对更为方正的机身轮廓,同样也是标志性的2020年智能手机外观设计元素。
不过,iQOO Z1也并不是没有“非主流”设计。比如在当前大多数手机都流行抛光中框的年代,iQOO Z1却在中框上施加了一层厚厚的珠光保护漆;比如它使用的是侧面指纹按键而非屏下指纹方案。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机身底部除了数据接口和底部扬声器,我们也找到了足以让部分游戏玩家和音乐爱好者雀跃的3.5mm耳机接口——在2020年的旗舰款手机里,这可着实是个稀罕玩意。
【【【性能:天玑1000Plus一雪前耻,52万分成功逆袭】】】
很显然,只要是关注iQOO Z1这款机型的朋友,最关心的毫无疑问都是它这次首发的全新5G旗舰SoC方案——联发科天玑1000Plus。
借助安兔兔评测内建的硬件配置检测机制,我们可以看到天玑1000Plus的CPU部分采用了当今少有的“四大四小”设计,其中大核为2.6GHz的Cortex-A77架构,小核为2.0GHz的Cortex-A55,均为当前最新的架构方案。同时,根据此前联发科方面公布的信息显示,天玑1000Plus的GPU为Mali-G77MC9,同样为当前ARM的最新方案。
并且天玑1000Plus也是当前行业中所有采用Mali GPU的5G SoC中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支持144Hz超高刷新率屏幕的方案。再加上联发科自研的第三代AI处理单元(APU 3.0)、源自4K电视技术的移动画质提升单元,以及当前官宣性能最高的5G集成式基带,毫无疑问,天玑1000Plus“全身上下”都是最新的技术和架构,也堪称其在5G时代脱胎换骨的全新旗舰芯片。
技术上足够先进,那么实际性能又如何呢?使用安兔兔评测的综合跑分功能,我们可以看到,iQOO Z1搭载的天玑1000Plus为其带来了531366的成绩。
在将iQOO Z1的细节项目得分,分别与骁龙865方案的三星Galaxy S20,以及麒麟990 5G方案的华为P40 Pro进行对比后可以看到,天玑1000Plus的综合性能正好处在骁龙865与麒麟990 5G之间,其3D游戏性能与骁龙865仅有10%左右的差距,大幅领先麒麟990 5G,而CPU性能则得益于A77新架构与“四大四小”设计,在多核测试中竟然成功超越了“一超三大四小”设计,同为A77架构的骁龙865,更是压倒性领先采用上一代A76架构的麒麟990 5G多达32.8%。由此可见,A77新架构的性能提升极为明显,而A76则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了。
当然,技术很新、堆料很足、跑分很高——这样的结果,想必已经足够让大部分消费者满意。但可能有的朋友会记得,曾经联发科旗舰芯片有着高负载下降频/关闭核心的缺点。那么这次iQOO Z1所搭载的天玑1000Plus,在这方面表现又如何呢?
借助安兔兔评测内置的压力测试,我们对iQOO Z1进行了长时间的满负载考验。在室温25摄氏度的环境下,先后在手机电量未告警以及及电量已经不足两种条件下,各运行了一次测试。可以看到,不管是在正常情况下,还是在手机已经低电告警的情况下,iQOO Z1所搭载的天玑1000Plus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性能下降,其四大四小八颗CPU核心均全部“在线”。不仅如此,从CPU核心频率监控曲线来看,在面临满负载工况的情况下,这次天玑1000Plus甚至能做到四颗大核心全程运作在2.6GHz-2.0GHz的高频范围内,同时机身上还感觉不到特别明显的热度。
不得不说,天玑1000Plus这次的性能与能效表现,的确一改往日大家对于联发科旗舰的印象,不仅跑分成功逆袭,而且发热控制与性能调度更是十分出色。当然,这和iQOO Z1的散热设计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总之,玩家朋友们这次是真的可以放心大喊“MTK Yes”了。
【【【游戏:不只144Hz的快感,也有44W超快充的安心】】】
在安兔兔所显示的系统信息中相信大家也已经注意到了,iQOO Z1这次也配备了144Hz超高刷新率的“竞速屏”。再加上天玑1000Plus本身表现出了达到当前业界最高水准的3D性能与能效控制,如此一来,不用它来玩上几把游戏,就太说不过去了。
不过还没等正式开玩,iQOO Z1就先给了我们一个的惊喜。作为一款2020年的5G旗舰SoC,联发科天玑1000Plus全球首个做到了对双卡5G双待机的支持。可以看到,在同时插入电信和联通两家不同运营商的SIM卡之后,iQOO Z1显示同时连接上了两个5G网络。这意味着玩家从此无需 “二选一”。万一遭遇其中一家5G信号不佳的问题时,也免去了手动切换SIM卡的麻烦。
除此之外,联发科天玑1000Plus当然也是支持WiFi6标准的,在我们所处的无线环境(500M入室带宽,大约数十台设备常时在线)下,它成功在怎么玩游戏时就表现出了新技术的优越性,首先就让急不可耐的玩家又减少了一点等待的时间。
除此之外,在安装好游戏后,iQOO Z1的“游戏空间”也会自动识别游戏并为其提供专属的专辑式管理界面。甚至还能自动为其中一些游戏提供攻略与资讯等有用内容,并标注出那些更能呈现“高帧率”画面优势的游戏。对了,如果大家眼尖的话,还会发现我们安装的这个《崩坏3》并非手机厂商的渠道服版本,但iQOO依然“一视同仁”地自动将其识别了出来,这点无疑也值得额外点赞一下。
《狂野飙车》
《崩坏3》
《和平精英》
好了,正式开玩~可以看到,我们测试的这三款游戏都已经能够识别出天玑1000Plus主控,并能够开启游戏中的最高画质选项。而在实际游玩过程中,不仅没有感受到任何卡顿,而且此前在iQOO手机上就登场过的诸如“鹰眼显示增强”、电竞模式、4D振动等游戏体验强化功能,也全部可以正常工作。再加上最高144Hz的显示帧率、最高180Hz的触控采样率、配有SuperAudio音效的真立体声外放扬声器,以及我们前面已经验证过的出色温度控制,整台手机所体现出的游戏感受相当有诚意,甚至说比某些贵上数倍的旗舰机型更好也并不过分。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要玩的爽,自然也要玩得久。iQOO Z1这次内置了4500mAh的大容量电池,再加上天玑1000Plus令人印象深刻的能效比,其省电表现其实在我们用安兔兔进行压力测试的时候就已经窥见一斑。如果你觉得这都还不够安心,那么iQOO Z1还标配了44W的超级快充适配器,而经我们的测试,它在五分钟内便可将仅剩1%电量的手机充到15%,立马就能再撑上两三局。如果再耐心一点点,那么十五分钟充入37%,三十六分钟充入80%,不到一小时充满的表现,显然足以令所有的玩家朋友感到满意。
【【【拍照:4800万超广角三摄,素质靠谱玩法也多】】】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iQOO Z1这次的相机表现。首先从硬件上来说,iQOO Z1的后置三摄模组由4800万像素广角主摄、800万像素超广角副摄,以及200万像素微距摄像头所组成。当然,如果大家此前就有关注过我们的评测文章,应该知道对于当今的智能手机而言,CMOS硬件素质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候远不如ISP的处理能力以及手机厂商的算法调校来得重要。那么问题就来了,由天玑1000Plus所驱动的这套相机系统,在实际情况下的表现如何呢?
从相机APP的界面上来看,iQOO Z1的相机功能是的确达到了高端机型该有的水准。诸如AI人眼追焦、4K 60fps H.265look拍摄这些功能,在当前的“准旗舰”方法上可是还见不到的。换句话说,天玑1000Plus首先在ISP算力与计算摄影的功能方面,已经可以算是合格的旗舰方法了。
样张:绣球花
样张:枇杷
而从白天的样张以及实际拍摄感受来说,iQOO Z1的相机虽然没有那些很吓人的“望远镜”设计,但作为日常随手拍摄的设备,无论是对焦速度还是成像的色彩准确度均可圈可点。得益于主摄较大CMOS尺寸和镜头光圈参数,即便不使用额外的虚化处理模式,在拍摄近距离对象时也能有自然的焦外虚化效果。
样张:绣球花(微距模式)
除此之外,虽然单看像素来说并不高,但iQOO Z1的微距相机实际上的表现却意外地具备实用性。可以看到,它准确地记录下了绣球花微小的花瓣和花蕊结构,甚至连花瓣上的纹理表现也一清二楚,而这显然也有力反驳了一部分人对于当今手机副摄“唯像素论”的观点。
样张:建筑(未启用夜景模式)
样张:建筑(启用夜景模式)
样张:街道(未启用夜景模式)
样张:街道(启用夜景模式)
而在夜间环境下,可以看到,天玑1000Plus赋予了iQOO Z1一个相当聪明的夜景算法。在不同的场景下,它会智能选择是抑制画面里的泛光,让解析度随之提高,还是消除夜空中的噪点,令画面显得更干净。除此之外不难发现,iQOO Z1的夜景模式很明显针对有大量光源的“城市夜景”具备一定的优化,这或许意味着它不太适合充当“夜视仪”,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这反而应该是更为实用的。
【【【总结:是联发科的归来,更是iQOO的进击】】】
总的来说,iQOO Z1无疑是当今5G高端手机市场中一款竞争力相当强悍的机型。一方面来说,天玑1000Plus充分证明了联发科大胆选用最新架构的正确性,在性能和能效两方面都交出来惊艳的答卷,也值得大家重新审视其在5G时代的实力。
而另一方面来说,能够将这样的旗舰性能与144Hz的屏幕、丰富的游戏优化功能,以及实用的超级快充和拍照结合起来,再赋予一个仅仅只需2198元起的售价。这样的性价比不只是瞄准了年轻的性能控和手游爱好者的需求,相信也会给当前整个5G手机市场带来新的竞争活力,从而进一步加剧技术的更新换代,并为消费者带去更多实惠。
当然,就算联发科的天玑1000Plus本身再怎么强悍,但它毕竟是5G旗舰手机市场的一名“后来者”。能够选用它来推出高配置的5G性能机型,这本身就可以说是iQOO的一支“奇兵”。只不过,上一次iQOO这样选择不走寻常路的时候,他们用的是身为前代旗舰、已经得到了消费者广泛认可的骁龙845,而这次首发大家还不太熟悉的天玑1000Plus,不难看出iQOO经过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已然变得更加自信,也更有“野心”了。
裸车15万左右的合资SUV有啥推荐?
裸车15万合资SUV推荐
在这个价位里挑合资品牌SUV车型,那选择可是多了去。如果只是落地预算15万,合资品牌的配置对比自主品牌会稍显寒酸,但如果是15万的裸车预算,还是能够买上一些具有性价比的车型,看看下面的介绍里,有没有看上眼的。
一、福特-锐际
指导价 16.98-21.88万元
锐际是福特旗下一款紧凑型SUV,价格上虽与翼虎会有层叠,但它的外观更为年轻运动化。外观上它拥有着更多的个性化选择,前中网样式提供了两种不同造型,中网内部结构大同小异,都采用较大面积尺寸,并且其中还有ST-LINE套件加持的蜂窝状中网,而且品牌logo也被放到前机盖上的位置,造型更为运动化。两侧灯组的轮廓很圆润,但是内部结构非常复杂,细节上的部位设计得很显精致,并且LED的光源点亮后与日间行车灯造型非常具有辨识度。车身侧面线条流畅不显臃肿,视觉效果比较显大,你不会认为它是一辆紧凑型SUV,反而感觉它应该是一辆中型SUV。来看看车屁股大部分,尾灯组没有采用当下较为主流的贯穿式尾灯,在一些小细节上还在透露着一股年轻运动化的元素,尾门板上线条不多,下包围两侧放置着双边双出的排气管,整体设计较为干净利落。
来到内饰部分,与外观相类似,同样提供不同的内饰颜色进行选择,整体设计布局偏向居家风格。多功能的方向盘,造型粗壮握感十足,12.3英寸的液晶仪表盘很有科技感,并且功能很丰富,显示效果也较细腻。中控台上放置着一块横向的12.3英寸立式触控屏,内部搭载最新的SYNC+智行信息娱乐系统,功能强大并且支持语音控制和识别功能,大大丰富日常用车娱乐性。下方的空调控制区域采用触控与物理按钮相结合,并且还带有一个新风系统,可以让车厢内一直保持着最新鲜的空气状态而不会产生异味。座椅造型包裹性不错,内部的填充物较柔软,坐上去的感觉会非常贴合身体支撑性到位。
动力上锐际全系搭载2.0L ECOBOOS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248马力,最大扭矩393牛·米,传动系统匹配8挡自动与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并提供前驱和四驱两种驱动形式可选。这个动力数据在同级别选手中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几乎是没有能对打的车型,动力储备丰富的同时8挡变速箱也很积极升档,这样能带来更为畅快带加速体验。前麦弗逊式和后多连杆式的底盘设定,并没有因为舒适而失去个性,在过滤路面颠簸的同时还能带来清晰的路感,这样的动力储备总会让人想去激烈驾驶它。
二、雪佛兰-探界者
指导价16.99-23.99万元
外观方面现款探界者加入了家族设计风格的运动套件,前中网的镀铬装饰以及进气格栅黑化的立体波浪造型,再结合两侧被中网镀铬条分割开的修长前大灯组,在精致的同时为整车增添了一丝丝运动气息,也不失回头率。车身侧面线条流畅,整体视觉效果不显臃肿,反而带来了一股美式车型该有的饱满感。来到车身尾部,与之前的造型变化不大,依然能看见美式的风格设计,对比前脸的样式较圆润许多。能看见镀铬装饰的地方并不多,下包围处的双边四出圆形排气管非常唬人,尾灯的造型与前大灯组相呼应着,尾门板上大RS标识彰显其特殊身份。
打开车门坐入内饰,传统的内饰布局,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亮点,但对于日常使用实用性表现不错。多功能的三辐方向盘造型,皮革材质包裹的握感非常舒适,仪表盘采用机械圆盘与液晶显示屏的搭配,能显示的功能非常丰富,显示效果清晰易读。中控台的上方放置着一块8英寸的悬浮式显示屏,内部搭载全一代MyLink+系统,自带丰富的娱乐性功能同时还支持CarPlay和CarLife,对于日常的使用场景已经非常足够。下方是车辆双温区空调的控制区域,采用物理的实体按钮控制,上手简单且利于行车过程中的调节,非常方便。座椅造型宽大,皮革的材质搭配红色缝线,内部填充物在保证舒适性以外还能带来不错的支撑效果。
动力方面,新款探界者依旧采用之前1.5T和2.0T两种动力选择,且变速箱配备也保持一致,依旧是1.5T+6AT和2.0T+9AT的组合。在顶配和次顶配车型上,同时还提供两驱版本车型与四驱版本车型进行选择。2.0T发动机与9AT变速箱的组合在通用家族已经是一款常见的动力搭配,现款代号为LSY的发动机取代了之前的代号为LTG的机子,如今的LSY发动机在一系列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在满足国Ⅵ b排放标准后更适合城市道路的行驶,而且还有着不错的燃油经济性表现,其最大功率237马力,最大扭矩350牛·米。充足的动力储备让9AT的变速箱在任何的转速区间都能保持着动力一直在线,响应十分积极。前麦弗逊式和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主流配置,底盘的调教偏硬,更为运动化,在吸收路面细碎颠簸的同时能很好地抑制车身晃动,侧向支撑性足够,更高的底盘极限能给驾驶者足够的信心。
怎样做vlog?
其实我一直在困惑,Vlog是什么,生活经历,旅行记录,还是随想分享?
与生活一切相关的事情,只要我们通过look这种方式记录下来,其实就算Vlog。
本质上,我所谓理解的Vlog,是一种——
『随时随地的影像创作』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拍出有趣、好看的 Vlog?
拍摄之前:早已画好的竹子一定要写脚本啊
有句成语,叫做胸有成竹:
画竹子前,胸中已有竹子的完整形象。
拍摄vlog也同样是这样的,虽然这时候你有可能还没相机,电脑上也没安装剪辑软件,但是你闭上眼睛,已经知道自己的片子『将会是怎样的』。
就跟电影拍摄之前,都需要一个剧本,同样,Vlog也需要一个拍摄的脚本,而不只是简单的流水账记录。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拍摄一个外出旅行的vlog。
开始:记录出发的各种细节,行李打包,乘坐的交通工具;发展:路上的风景。高潮:绚烂的风景,遇到有趣的人和事件。落幕:回程或者总结。如果可以,在拍摄之前,准备一个简单的脚本,虽然像旅行这种vlog,会有很多未知的事情发生,但是你也可以对一些你已知的东西做出准备。脚本通常包含,拍摄内容,以及拍摄方法。
举个例子,拍摄跟朋友去天坛玩的一个场景,那么脚本可以这么写。
新手怎么去写好一个脚本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方式,叫做拉片,找一个你喜欢的片子,然后逐秒分析,他的镜头用了什么运镜方式,多久进行切换,拍摄的内容是什么,只要分析上两三个片子,写脚本对你来说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拍摄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头语言,在后文的拍摄章节中会详细说明。
即使在琐事中,也尽量去发掘生活的闪光点。
所以在开始拍摄之前,一定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想讲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么,是能够有所启发,难忘,还是有趣,人们看了会忍俊不禁?并把这些加入到你的look中去。
尝试换种叙事模式
这也是我们所说的节奏,通常我们所说的节奏,需要靠剪辑或者BGM来呈现。
比如上文旅行类vlog中的高潮,如果想用快速切换的方式去表现,那就要尽可能多拍的素材,而素材时长越短越好,而一些动态的风景,可以使用延时的方式记录,比如流云,黄昏转黑夜;对于一些动态的人物,则使用慢动作去记录。
也就是说,在拍摄之前,在心中要形成一个大致的节奏,那些镜头应该怎么拍,到时候放在那里。
之后的制作,只不过是把你心中的节奏使用剪辑软件呈现出来。
但是这种模式,只是技法上实现的节奏,还有一种内容叙事的节奏,来是你的look更加有趣,不妨从电影的角度来学习。电影界有一个『编剧的36个情感结构的说法』,摘抄如下:
1,求告:eg;星战,淘金记,超人……
2,救援:党同伐异
3,复仇:基督山伯爵
4,骨肉间报复:狮子王
5,追逃:精疲力竭
6,灾祸:后天
7,不幸:芙蓉镇
8,革命:列宁在十月
9,壮举:巴顿将军
10,绑架:电话亭
11,释谜:公民凯恩
12,求取:林家铺子
13,骨肉间的仇视:乱
14,奸杀:天国车站
15,骨肉间的竞争:情迷高跟鞋
16,疯狂:幻觉
17:,鲁莽:飞越疯人院
18,无意中恋爱的罪恶:小城之春
19,无意中伤害骨肉:楢山节考
20,为了主义而牺牲自己:牛虻
21,为了骨肉而牺牲自己:克莱默夫妇
22,为了情欲的冲动而不顾一切:魂断威尼斯
23,必须牺牲所爱的人:永不消失的电波
24,两个不同势力的竞争:教父
25,奸淫: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
26,恋爱的罪恶:蜘蛛女之吻
27,发现所爱的人不荣誉:远山的呼唤
28,恋爱被阻碍: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29,爱恋一个仇敌:罗密欧与朱丽叶
30,野心:美国往事
31,人和神的斗争:裸岛
32,因为错误而生的嫉妒:似水流年
33,错误的判断:黑炮事件
34,悔恨:德州巴黎
35,骨肉重逢:金色池塘
36,丧失所爱的人:城南旧事
看起来很宏大是吗,难度很高,完全跟vlog不沾边?其实不是,甚至你都不需要去看这些电影,你只需要想办法在你的look体现这个情感环节即可,甚至在前期的策划的时候,你可以试图自己去构造这样的情感环节。
还是拿旅行look举例子:
第7条:不幸。比如当你准备驱车100公里去拍摄星空,到了目的地,却发现,相机电池忘了充电,这就是你的『不幸』,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个不幸,以及在解决过程中你所展现的思考,这个内容相对来说,比给观众展示银河要好看的多;
第22条,为了情欲的冲动而不顾一切,也不一定是为了情欲,也可以是为了虚荣。跟朋友打赌装逼,你去吃一个巨辣的火锅(假如你不能吃辣),后来你的7天假期,5天都在窜稀。
第33条,错误的判断。比如当有两个道路的选择,但是地图上的信息不完整,你需要决策,但是明显你的决策使你的旅程的难度猛然加大,遇到很多未知的困境。
除了情感结构,也可以借鉴电影的叙事结构,不论是伏笔,还是插叙,都能让你的片子,看起来不那么平淡。
镜头语言真得学但是所有的 一切,都需要镜头画面去呈现,用镜头讲故事,变就是镜头语言。
Dolly
Dolly指将镜头移近或远离主体,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推拉摇移』中的推和拉。
大范围的Dolly通常用于交待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使观众理解,角色或者情节所处的环境。
在这个过程由于景别的变化,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范围Dolly的可以更加突出主体。
注意:
向前或者向后运镜的时候,主体应该保持在画面中央,可以打开相机帮助参考线。
Pan & Tilt
Pan和Tilt指的是『摇』。
Pan指水平(左右)移动镜头,即相机沿着X轴旋转,也叫做『横摇』;
Tilt则是垂直(上下)移动镜头,即相机沿着Y轴旋转,也叫做『直摇』或者『竖摇』
这两种运镜方式也许是大家最常见到的运镜方式了。
比如,
拍摄宽阔的山峰,站在原地,拿着手机从左右向右(或者从右向左)转动进行拍摄
拍摄高大的建筑,拿着相机,镜头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运转动进行拍摄,对于pocket2来说,直接推控制杆就行。
Truck
意为平移,大多数情况下,Truck为平行主体运动。被摄物体和场景可以固定可以随着镜头一起运动。
注意:
镜头运动的速度和主体运动的速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具体的需要选定不同的速度。比如,要表现主人公的成长已经脱离当前环境,则镜头的运动速度可以小于主体的运动速度,就可以拍摄出主体走出画面的镜头,表示离开之意,反之亦然。基础的运镜方式之间可以有机地组合,运镜时也可以加入不同的镜头变焦或者对焦操作,可以形成更多的运镜方式。
进阶运动
surround
环绕镜头。本质上是Truck的变种,即镜头不再沿着直线运动,而是镜头对准拍摄主题,做圆弧运动。可以展现主体不同的角度。雕塑,路牌,柱状物,人物,标志建筑,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一个大前提:
对于Vlog拍摄来讲,只要拍到稳定的画面,才是可用的素材。
当然你如果要表现追踪,心神不宁的话,也可以采取晃动的镜头,但是我还是建议你前期拍摄稳定的素材,后期再加晃动效果吧。
Lift
升降,本质上的运动同Dolly一样,只不过镜头向下,多用于无人机视角。
Dolly & Zoom
Zoom是指镜头的变焦,将这两者结合,就是我们常说的希区柯克变焦,也有的人称之为zolly, 可以形成一种主体变化不大,但是背景快速压缩的视觉效果,用于表达有迷失、惊讶、不知所措的感觉。
操作:在镜头变焦的同时前后移动运镜。
比如在靠近主体时,缩小镜头焦距,需要注意变焦速度与运动速度的配合,使画面主体大小保持不变。反之亦然。
也可以使用后期的方式进行:
正常拍摄一段Dolly素材,比如使用『拉』的方式进行拍摄;在开始和结尾分别打上一个关键帧;将结尾的画面放大,使主体与开始的大小尽量保持一致完成。需要拍摄的内容空境不空
镜头语言,本质上是在用画面讲清楚一个故事,而空镜,正是摄影语言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交代时间:你可以拍摄一个落日的场景,拍摄街边钟楼的时钟,这样就可以交待时间,而不是生硬打出字幕;
交代地点:拍摄招牌或者地标性的建筑,告知你在哪里;
交代人物:人物直接走向画面中心;
好的空镜,即使不用一句台词和旁白,观众也能明白你所处的环境,以及你的意图。画面能够体现的东西,就不需要你再讲述一遍了。
多视角的拍摄
look是动态的展现,如果仅仅只是一个角度,那么画面就显得单调异常。
景交待环境,特写交待细节,不同角度交待每一步骤的重点,如果你有拍摄多视角的意识,说明你已经迈入了进阶look创作者的行列。
举一个喝水的例子吧。
1.远景:你坐在桌子边,桌子上有个水杯;
2.中景:你拿起水壶把水倒进杯子了;
3.特写,手端起水杯
4.特写,水杯和唇部接触,喝水的画面
更加自然的转场
除了在后期剪辑软件中,增加转场的效果之外,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前期拍摄时候,也具有转场的思路,这样,即使后期只是简单的拼接,看起来也是无缝的转场。
寻找相似物
可以是相似的材质,颜色,运动,用同样的运镜方式加在look的开头和结尾,这样两段look就可以轻松地链接起来。
举个例子,通过公交车和站牌进行转场。
注意看,广告牌和公交车的涂装,已经镜头的运动方向有相似性,这样就可以很自然的进行转场了。
速度转场
上个镜头结尾时快速甩出镜头,下个镜头开始时,快速甩入镜头。这样就可以在视觉上达到统一。
也可以保持同样的镜头运动,加速减速操作可以放在后期软件中实现。
一些补充找到你的叙事方式
其实技法只是基础,更重要的还是如何去表达,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展现方式也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
以画面取胜的方式太容易复制了,毕竟相机谁都可以买。
最重要的还是出去拍
我之前为了拍到『更好的Vlog』,买了兔笼,上了稳定器,因为自己能够好好『创作』但是两年了,稳定器开机时间估计不到两小时,其中一小时还是测试调平。器材虽好,不出去拍屁用没有。
所以摄影界有句话说的好,最好的器材是你拿出去的那个。
拍摄多了之后,你会发现,运镜手法都会变成一种肌肉记忆。
哪怕有些素材不会在正片中使用,当你很多天后在看到这些look,就会想到当时的情景,这其实也是另一种馈赠。
最后,祝拍摄快乐。
哪个国家发放5G网络?
代际演进看来是个不停顿的过程,十年前由2G到3G的转换之初,我曾经写文章天真地认为4G大概是三种3G制式统一的终极一代,现在看来那时多么幼稚短视。
所以不想再谈代际技术演进到5G时还会不会有6G发布,结论是肯定的。也不想论述5G的技术复杂性及其应用效果,既不懂也想象不出来。
只是隐约觉得5G将充分与AI人工智能、云方法大数据、万物联网人机一体化,包括AR虚拟现实和三维立体影视等超前概念密切相关,甚至足以支持这些以及更多的未来未知的应用。
谈个题外话题,时下与移动互联技术代际演进同步进行的也有一个有趣的领域,那就是空军战机正在由二代到三代转换。发达国家由三代进入四代,据说五代甚至六代也都在准备进行之中。道理一样,都是技术及理念的演进。
比如5G,或许可以摆脱铁塔基站的传统布网模式,直接由太空卫星或者什么技术来实现。如同五代战机,或许是空天穿梭方式,形如今天人们想象的UFO外星飞船。谁知道呢?
再则,地面光纤传输技术与铜质电缆截然不同。同样,空中光波传输技术也不同于无线电波。谁知未来量子技术用于5G是否可能,而且以量子的神通是否会引发出什么意念场之类,恰好也可用于传递交换处理信息呢?
一切皆有可能,切莫固步自封。谁也不是神仙,预测不了那么准。但是任何代际演进的周期和时间窗口,都与集成电路IC芯片技术演进一样,时窗越来越短小。
哪个品牌三五年使用不卡顿最靠谱?
感谢邀请
论手机系统流畅度,哪个品牌三五年使用不卡顿最靠谱?我在19年买的iQOO手机,到现在上正好三年。确实没有卡顿,同时在去年升级了最新的Origin OS之后,我发现流畅度和体验也再次提升,所以让我推荐的话,我确实会觉得vivo旗下的iQOO是首选。
1.放在之前来说,我觉得要说不卡顿。人们异口同声推荐的肯定是苹果,因为苹果进入到国内市场之后,之所以很火爆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创新力和稳定性,而当时的安卓手机确实是一塌糊涂,所以苹果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不过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现在iPhone的流畅度依然是不减当年。但是安卓的提升更是很明显,系统的底层优化在进步,不再像之前那样长时间使用会卡顿。再者是各个手机厂商的UI也在不断的变化,包括手机配置方面的提升,诸如内存和闪存的规格提升了手机读取数据的速度和能力,刷新率的加入也让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更加流畅,包括系统本身的优化,比如我使用的iQOO系列机型,他所搭载的Origin OS确实加入了内存融合的功能,可以实现运行内存的拓展,在手机原有运行内存的基础上增加了3G甚至更多。
同时系统的过渡动画也有进一步优化,因为他提升了触控率以及进一步激发系统效率,所以当我们点击APP的瞬间,他就可以直接打开,有些ios的味道,让我们使用起来更加舒服,肉眼可见的流畅。
2.当然我推荐iQOO手机的原因除了系统方面之外,还有两个比较特色的地方。那就是性价比和手机品控制质量方面的加持大,虽然说iQOO的手机成立时间不长,不过他的性价比我们不可忽视。
比如我们就拿最近一年的时间来说,他旗下的手机确实都非常不错。千元机方面的iQOOZ5系列,包括iQOOneo5活力版最近降幅也比较多,中端机型的iQOOneo5,包括最近发布的高通888旗舰neo5s,这些机型都是在3000元以下,但是配置方面各个都是顶级的存在。
同时他还有一些高端旗舰,像去年的iQOO8以及pro系列,最近发布iQOO9系列。当然除了性价比很高之外,他的创新能力我们也不可忽视,外观设计方面的特色,以及快充方面120W现在已经成为了iQOO旗舰手机的标配。而且像今年手机所搭载的E5材质和LTPO智能动态刷新率,实际iQOO在去年的机型就有搭载。
再者是品控质量方面。实际性价比手机我们都会担心他们的质量,毕竟他们的配置很高,但是价格又有很低,所以我们担心,我觉得这确实很正常。但是iQOO的出现,我觉得是改变了这样的局面,因为他源自于vivo旗下,两者是共同的产品线以及品控体系,同时包括售后线下确实都是共享的,所以这也是我推荐他的第二个原因。相比其他的一些性价比品牌,我们不用害怕他偷工减料。
3.当然我们知道现在要说3-5年不卡顿,确实不仅仅是vivo一个品牌,除此之外还有像小米,以及华为,OPPO等机型。小米的MIUI优化也非常到位,细节表现也非常不错,这也是人们愿意去使用他的原因,而且性价比方面小米确实也是带头人。
而华为手机当然也不错,早在华为Mate9系列,华为就有宣布18个月不安顿。而现在则是进一步提升,自研发的鸿蒙OS,而且还有把自研发的方舟编译器以及超级系统文件加入了进去。不过受到芯片的影响,手机价格较高,购机的成本会增加不少。
OPPO的机型也不错,旗下一加手机和realme系列性价比也非常高,而自身的IFind系列,这几年确实也非常有特色。
只是说每个人喜欢的手机类型不同,就像iQOO他有性价比也有质量,最为关键的是也有把游戏和散热的能力提升了上来,我个人比较喜欢玩游戏,所以想要的是全面的机型,所以iQOO我很喜欢。
4.实际我们要知道的是手机要想不卡顿,因素有很多。其中不仅仅是系统,还有包括配置和性能方面。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去选择高端手机的原因,因为虽然同样是手机,但是配置和性能定位不同,寿命就会有所不同。如果你后期想要一个好的体验,至少选择3000元左右甚至以上的旗舰是更好的。就像我使用的iQOO就是旗舰,所以他的性能到目前为止,虽然不算很强,但是日常使用和游戏体验依然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你如果只是日常使用,实际千元机和中端手机也是可以的。三年前的千元机型,表现肯定是不如同时期的旗舰机型,但是简单使用还是没有问题的。
写在最后
选择手机我觉得现在只要是国产的四大品牌都没有问题,分别为OV,小米华为。他们存在于市场的时间更久,而且各个口碑都不错,至少有保证。关键是我们也有看到市场竞争激烈,所以导致手机价格并不是很高,更容易让人接受。如果你个人预算很多的话,不在乎价格的话,确实像iPhone以及华为的高端机型确实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