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影院影最新发在哪,洗澡的时候还应该做什么?
浮力影院影最新发在哪,洗澡的时候还应该做什么?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来说说我洗澡的时候一般都在做什么
1、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 ,洗澡这种事情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有句话说的好南方人“一天洗三次澡,三伏天一天五次。”所以我们南方人洗澡是不用蹉斤的,这点可以放心这时候北方人可能回想冬天不都是一星期洗一次吗?抱歉我们南方人也想但不允许 ,说实话我也很羡慕北方的女汉子,不用频繁的洗头、洗澡这样就不用频繁的洗衣服。此外最重要的是 大伙儿一起在澡堂洗澡那场景要多美好有多美好(抱歉我也没有见过,但我相信一定很暖和,北方的读者可以回答下这个关于澡堂的问题……)。
2、洗澡这种“遇见自我,邂逅另一个美好的自己”的事情。古语有云:“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洗手也。”很明显从古至今沐浴一直都是人们所热爱的一项事业。通常情况下我洗澡的一般步骤是:刷牙、洗脸、洗内裤(不知道有没有哪位也是和我一样的)、洗澡。洗澡对我来说是整个洗澡事业中的最后一项,也就是说其他的事情都是我们可以在洗澡的时候做的。
先来说说关于洗澡时刷牙的问题,大学时有次洗澡忘记拿漱口杯了,叫室友给我递过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们才知道我是在洗澡的时候刷牙的。更令我诧异的是她们居然对我在洗澡的时候刷牙表示不解,觉得这是高难度动作,你怎么做到的。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是说是我大学室友太孤陋寡闻了,我相信这里有很多人在洗澡的时候都会做刷牙这件事。毕竟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另一方面边洗澡边刷牙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当花洒里的水漫过肩膀,我手持着牙刷吐着牙膏泡泡。再来说说洗澡的时候洗脸。或许大部分的人都会做但我所说的洗脸是指女孩子用洗面奶洗脸。这一步大多数女孩子都应该有更多共同的感受 洗澡时洗脸,毛孔在热腾腾的水气中张开,这时候洗脸是最好不过的了。男孩子来说大部分也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洗脸因为——懒……
最后来说说本人的“洗内裤……”,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我已经把我的“独门秘籍”传授个大家了。先来说说为什么会在洗澡的时候洗内裤:大概有三个理由。第一,洗澡的时候水流动着,这个洗内裤无疑是最干净的,所谓流水濯衣——净。当然这并不是最主要的理由。第二,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南方寒冷的冬天,洗内裤这件事无疑为自己又“争取”到了更多的洗澡时间。在浴室里暖暖的谁都不想出去,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说服自己应该这么做。洗内裤就恰巧满足了人的这种心理。第三,省时,试想一次澡洗完你的内裤已经洗好。这无形中就为自己节省了一件要洗的衣服。(感觉很棒大家可以亲测一下,然后“推广”。)
说完这些该来说说大家最应该做的一件事那就是——思考。洗澡时爱思考最著名的例子当属阿基米德。这位古希腊百科式科学家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了浮力定律。洗澡时整个空间只有我们自己还有哗啦啦的流水声,此时面对这个真实的自己毫无压力我们最常见的当然是思考(反思)。常见的思考问题一般是:1、我今天都吃了些什么 2、腿上的肉怎么又变多了 3、我皮肤看上去真好……诸如此类的等等关于自己的“美”。另外一类是:1、我明天穿什么 2、明天天气怎么样 3、我好像已经洗了很久了 再洗一分钟我就出去 4、浴室的灯泡真该换换了……诸如此类的未来设想型。
最后想要补充一点:洗澡和恋爱还有运动一样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什么?简单来说是一种能让人心情愉悦的化学物质,恋爱中的人能靠它相互吸引。正所谓 荷尔蒙然后让人们一见钟情,多巴胺让人人们天长地久。洗澡时人会处于一种发散模式,这种发散模式让人自动分泌一些令人安逸轻松的多巴胺。人们也会发现经常有“浴室歌神”,“浴室未来梦想家”。
052和055能在10米的浪中穿行吗?
兔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海上行船的人都知道,“无法三尺浪,有风浪高丈”。大海上无遮无拦的,受海上洋流的影响,海浪自然是会波涛汹涌。不过海上的大浪并不是一墙似得,而是一个缓坡,不然的话军舰就得穿浪而过了。大的海浪只有在大风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种海浪也并非是像电影中描写的那样,一堵墙似的压过来,而是涌浪,这是对舰船最有影响的,能使整个舰体瞬间随涌浪偏离原航道。其实,越是高大的浪峰,两峰之间的浪谷越大,越深,这样就行形成了10米以上的大浪。军舰在海上航行大风大浪的是家常便饭,军舰舰体都是长宽比大的“剑”型,为的就是能适合在大风大浪中穿行。
052型驱逐舰以及055型驱逐舰虽然吨位不同,排水量有大小之分,而军舰都是作战舰船,作战是主要目的,军舰为了追求较高的航速,在保证舰船航行稳定性的前提下,一般都采用大长宽比的舰体,通常的长宽比都达到8左右。以我国的052D型驱逐舰为例,该型驱逐舰长约157米,宽约19米,长宽比达到了8.26。而055驱逐舰的具体数据并不便说,从图片上来分析055驱逐舰的舰体较丰满,长宽比低于052型驱逐舰的长宽比。但055驱逐舰的舰长要比052型长很多,这样的舰体都非常适合在高海况的情况下航行。
从军舰的使用以及海上的风浪来说,10米浪高的海况并不少见,军舰航行于海上,没有避风港,只能是迎浪而行,一艘150米长的军舰遇10米浪高如果浪急风高,海浪可从舰首直接拍到舰桥,整个舰首都会被海浪埋住,这在航海术语中叫“埋首”。军舰埋首,虽然并不会使军舰损坏,也不影响军舰的航行,但海战中会对导弹的发射会受影响,目前能在高海况下具备全要素的武器打击能力,是一艘军舰作战能力的重要体现,解决的办法就是解决舰舰埋首上浪,这是提高舰船打击能力最直接的体现。这对于一个国家的造船实力是一个考验。
055驱逐舰舰体加大,舰型加宽,目的就是遇大浪使通过舰体的储备浮力,防止舰船的上浪埋首问题,这从侧面也反应出我国造船实力的提高,因此,其战斗力必将会有重大的提升。而对于10米的海浪并不能阻挡两舰的航行,对于一艘全封闭航行状态下的军舰,乘风破浪是它们最基本的性能,难道,若真的遇到了还掉头往回跑不成。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探讨指正。欢迎关注兔哥,兔哥将为你分享有趣的军事文章。图片来源网络。
摄影入门者如何快速学好调色?
6分钟教你彻底理解三原色的色彩原理,轻松模仿各路大神作品色调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在学习后期部分枯燥内容的时候心情十分低落,一点兴趣都没有。但是呢,虽然工具原理枯燥无味,但是仍然要咬牙坚持去学习,直到弄懂就好了。由于是过来人,所以我就比较人性化一点。
本次讲解的是后期调色教程,会用到几个调色工具,为了不那么缺乏兴趣,所以本篇在讲解原理的时候会借助几个美女调色案例来进行示范,让大家轻松愉悦的学习PS后期调色技巧。
一、颜色是怎么来的?在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一共有3种颜色状态,他们分别是:
大自然(大自然里各种元素自身的色彩)绘画(人工通过颜料的混合得到的色彩)数字成像(电子设备通过原色混合运算得到的色彩)这里就直接来讨论与我们相关的数字成像,它的色彩是怎么得到的?我们通过电脑和手机显示屏看到的色彩,全部都是由处理器用三原色通过不同混合比例的到的。而三原色分别是R(红色)G(绿色)B(蓝色),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所的到的色彩都是通过RGB发出不同亮度来进行混合得到的颜色。
RGB 分别发光亮度从0——255,三种颜色的不同亮度混合叠加可形成1670万种颜色,RGB是一种色光混合模式。三个原色+三个原色的不同亮度级别进行混合得到的色彩,于PS中的滤色混合模式雷同。
二、RGB三原色的几种混合原理如上图,三原色的滤色模式:(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绿色与红色混合得到黄色、绿色与蓝色混合得到青色、绿色的互补色是品红
蓝色与红色混合得到品红、蓝色与绿色混合得到青色、蓝色的互补色是黄色
红色与绿色混合得到黄色、红色与蓝色混合得到品红、红色的互补色是青色
红绿蓝RGB都发光最亮得到白色,都不发光最暗得到黑色,除0与255以外,得到不同级别的灰度
互补色原理:你强我弱,你弱我强
来吧,案例走起,不然也太无聊了。现在我们来分别将三原色的滤色模式以及互补色的原理运用起来吧!
1、如下图,用PS打卡一张图片进行复制一层图层,然后用鼠标去拾取黄色的区域,得到的信息为R230、G185、B48,而上面提到的是红色与绿色混合得到黄色,现在虽然参杂了少许的45蓝色,但由于蓝色与黄色和绿色数值相差较大,所以主色调由绿色与红色混合得到的黄色所占据。(所以第一点:红加绿=黄成立)
2、点击图层调整菜单,选择可选颜色工具对图片进行调色演示。可选颜色工具是一个单通道颜色精准调色,它可以只对图片中的其中一样颜色进行调整而不影响其他颜色。
3、如下图,选择黄色通道进行调色,在第一个青色调节滑块上进行加参数,加到最大。图片瞬间从黄色转变成了绿色,这是为什么呢???再来仔细看信息面板RGB的值,调整前后的值分别是:R230/107、G184/184、B48/48,结果是红色数值变小了,其他的绿色与蓝色无变化。那么为什么加青色就得到了绿色了呢?其实这里运用到的是三颜色的互补色原理。
如下图,与上图可选颜色调整面板结合,其实可选颜色中的青色、洋红、黄色分别对应的是三原色里的互补色,黄色、青色、品红(品红=洋红)。所以刚才我们加青色其实就等于在减红色,RGB参数值也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来了。而黄色又是由绿色与红色混合得到的,(绿色+红色=黄色)现在我们加青得到减红的效果,(黄色-红色=绿色)所以在黄色里加青得到了加绿的效果。
4、如下图,这是一张很明显的高光加青、暗部加蓝效果的作品。处理的方式也非常清新漂亮,那么我们用三原色原理如何来改回去呢?就是高光的青色剥离出来?如下图红色圈的区域,用鼠标拾取得到的RGB数据是R190、G209、B226,绿色与蓝色更亮,他们两个混合得到青色,(绿色+蓝色=青色)所以这就是高光处青色的效果。所以,我们调节的思路就是将蓝色与绿色尽量降低,或者也可以加红,因为纯白色是RGB三个值相差不多的数值。
三、曲线调色工具1、如下图,在之前的曲线文章教程中谈过的局部调整色彩与光影,这里正是再次借助曲线的局部调色工具进行调整。曲线红通道对应的的互补色为青色,与互补色同理。这里只针对墙壁上的青色进行处理,对应信息面板R的参数,从191提升到了210,非常接近绿色了。
2、如下图,当红色与绿色差不多的时候,现在就只需要将蓝色降低一点,让RGB值都接近就无限等于白色了。这里选择蓝色通道,然后降低蓝色曲线,不断观察调整过程中信息面板的RGB值即可。
3、如下图,在调整前后对比效果的时候,红色圈的区域已经变成了深青色。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呢?这是在调整曲线工具时,曲线两端的自由变化幅度得到造成的。所以,这就是我们在选择调色工具上的弊端,用曲线也是提醒大家,没有好用的工具,只有最合适的工具。
4、如下图,再回到曲线的RGB通道,对图片的亮度进行提亮调整。去青还原白色的效果达到了。至于其他有点偏青的紫青的区域完全可以用蒙版用画笔进行涂抹还原,最好是使员50%的画笔浓度,涂抹过度更加自然。
四、可选颜色调色工具1、无论是做后期调色还是选区,一直都没有那个工具是最好的工具这个说法。例如曲线工具,它能做很多方面的调整,被称为调色之王,但是,并不是很多地方曲线工具都好用的。根据需要达到的效果来选择适合的工具,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下图,本次我们只是降低青色,那么最佳的方式是选择可选颜色工具,然后选择青色通道即可精准调整。
2、如下图,直接将青色降低到最小。根据青色的互补色原理,青色的互补色是红色,所以减青加红得到降低青色的效果。
3、然后分别将洋红、黄色进行提高,得到加红减青的效果。因为红色是由黄色与品红混合得到的,所以我们同时添加黄色与品红,就间接得到了加红的效果。而红色的互补色又是青色,所以就得到了加红减青的效果。现在看信息面板,蓝色B的值还比较高,这里还需要简单在蓝色通道里进行调整即可。
4、如下图,在蓝色通道里,这里我们选择黄色调整滑块进行加大数值。为什么呢?因为蓝色的互补色是黄色,所以我们加大黄色也就得到了减蓝的效果。
5、如下图,前后效果对比图。利用可选颜色来对单色彩进行调节比曲线就会更加精准,快速、方便。请忽略图片效果,这只是利用三原色与调色工具为了达到某个效果的案例。反之我们在正常调色的情况下,是不是也可以对着三原色的混合原理图进行参考,就可以得到各种自己想要的调整效果了呢?举一反三。
五、实践操作(Camera raw)1、首先用Br打开一张图片,进入Camera raw里进行调整光影与色彩。如果没有Br的朋友可以从PS的滤镜中进入。
2、首先点击镜头校正,然后勾选删除色差与自动校正。
3、接下来分析图片。如下图,蓝色的背景与连衣裙是邻近色,黄白色的强与帽子也是邻近色,而白色与青色都偏像与小清新的风格,所以后期风格就可以走小清新风格了。
4、小清新的特点大都为:低饱和、低对比、高调。如下图调整参数;提亮黑色将暗部彻底解放出来,然后提亮白色、阴影、曝光,让影调成为一个高调效果。降低高光,对白色无细节的区域进行适当拉回,其次就是减小对比度,呈现出一种朦胧感,但有点不通透。
5、觉得灰度太大,这里用去除薄雾工具对效果较重的雾气进行降低。最后在降低自然饱和度与饱和度,小清新风格的大体走向就定性了。
6、选择曲线工具,降低白色区域的信息,也就是下图曲线右上方的红色圈的区域,让最亮的地方呈现更多的细节。然后提亮黑色区域,提亮暗部,让全图都没有死黑的像素区域。
7、点击细节工具,放大图片,为人物做一些细节锐化处理。只要不是特写,其实人物是可以不做锐化的,只针对女性朋友,因为柔嫩效果也许会更好。细节工具分为锐化与降噪,因为锐化会带来噪点,所以可以根据锐化程度来进行降噪,避免更多的噪点产生。
8、放大图片,然后按住ALT键用鼠标分别去滑动调节数量(锐化程度)、半径(锐化半径)、细节(增强细节)、蒙版(锐化区域),直接将图片放到合适大小,在调节参数时能看到变化即可,然后根据效果来确定锐化参数即可。(这也是最近才发现的方法,不像以前要去背参数,例如人像锐化的参数在什么范围、风光在什么范围等,非常麻烦,放大按ALT键在观察场里看锐化效果,这个方法非常实际可行。
9、如下图,除了减少杂色颜色调整工具外,其他都可以在ALT键的帮助下做到最合适的锐化效果。点击下方调整对比效果键,可以看到在锐化前与锐化后的对比效果。
10、接下来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了,调色。在Camera raw中调色其实并不是最完美的,只能调整个大体的方向,它不能像PS中的可选颜色工具那样精确调整。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调色也要循环渐进的来学习。
色相:色相的调整原理是邻近色,根据色环的邻近色来对色彩进行更换的。(不了解色环的可以搜一下色环图片,也就是常用色彩组成的一个回路圆圈)
饱和度:增加色彩的浓度,类似加染料。
明亮度:提亮色彩,对色彩的亮度进行提亮或者压暗。
色相调整:这里对橙色(人的皮肤色)进行适当调整,为模特增加了一些红润健康肤色。其次是对黄色(帽子)进行了适当加强效果。最后是适当加强蓝色(裙子与天空背景)
11、同样饱和度调整也是从衣服、肤色、帽子入手,肤色的饱和度有点重,做了适当减弱。帽子也有点过饱,有点抢眼,适当降低饱和度。连衣裙的色彩适当加了点,这些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调整,个人喜欢的色彩效果而定。
12、如下图,同样的思路对帽子、肤色、衣服进行调整。注意:色彩的饱和度会与色彩的亮度变化而变化,所以如果在调整后觉得色彩不够了,或者色彩有点过饱和了,那么一定要切换到色相与饱和度的调整面板进行微调整,保证图片的整体效果。
调色,并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了,而是凭感觉对各个参数的把控。
点击下方的当前面板调整对比效果,以及与原图的对比效果。注意看在调色后与调色前的图片,调色前的图片带点灰蒙蒙的,但调色后的图片更加通透了。而图片的光影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但通过色彩的处理,图片就会通透许多。
13、如下图,分析图片。天空的青色不够突出,青色里夹杂着黄色,白色的墙壁也不够通透,略微偏黄。这里我们就可以利用分离色调工具来进行调整,利用互补色原理来对杂色进行清除及加强。
14、如下图,对高光进行加青蓝,(青色偏多一点)加强天空。对阴影加蓝,因为黄色的互补色是蓝色,加蓝=减黄。让后对平衡滑块进行适当调整,起到色彩过度的效果。
15、最后再在HSL里调整整体效果,不断微调至自己喜欢的效果即可。调整完成后点击打开图片进入PS进行处理。
六、实践操作(PS)1、进入PS后首先复制一层图层,保护调整后的初始效果。
2、点击图层菜单找到曲线工具,如下图,拖动一个这样上下起伏的曲线观察场,然后在图片上去找瑕疵。如红色箭头指的黑点,这就是镜头没有擦干净,或者感光元件上面的灰尘造成的。注意蓝色圈区域的断层,这就是图片不是RAW原格式的后果,在调整过程中出现了断层的效果,这也是再次强调需要手动处理后期的朋友们建议保存成RAW原格式图片。
3、然后用修补工具圈住这些瑕疵,加选区快捷键:shift。选中了所有瑕疵后shift+F5快捷键进入内容识别,自动识别选区瑕疵进行填充修补。
4、然后点击滤镜,选择人像磨皮插件(Portraiture)对皮肤进行磨皮。如果大家安装了DR4.5的也可以用DR4.5人像专用插件。
5、进入后在磨皮预设里有多种磨皮预设,可以放大图片用鼠标按住图片松按看前后对比效果,如果预设不满意,还可以手动调整磨皮效果。确定好后点击确定进行保存磨皮效果,并回到PS。
6、由于磨皮是针对全图进行磨皮的,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蒙版,然后用画笔进行涂抹人物的皮肤区域。7、shift+ctrl+ALT+E进行盖印图层,将图层蒙版的效果运用起来。然后选择可选颜色工具,对蓝色的连衣裙进行微调整。对于可选颜色之前也介绍过了,减黄得到加青的效果。
8、然后分别是加青、减红、减黄,都是为了加强蓝色的纯度。然后提亮蓝色,让衣服的整体效果更偏向于小清新风格。
9、然后再切换到红色通道,对模特的口红进行加强效果。至于需要什么样的口红色……就自己来调整吧,反正一个可选颜色工具能抵得上所有口红的颜色了。慢慢调整,总会有喜欢的口红色哦!
10、然后出图保存。原图:
效果图:
总结:对于后期调色,首先弄懂三原色的混合原理,(滤色模式、互补色、邻近色、)在了解清楚三原色的关系之后再去使用那些调色工具,简直不要太爽,只要根据三原色的混合原理就可以轻松得到各种自己想要的色彩,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建议在前期容易忘记三原色混合原理的时候,将原理图片设置为桌面,想要什么色彩,只需弹回桌面就知道怎么调整参数了。
后期调色需要大家大量积累,多看优秀作品,多一些调色思路,多一些方向。在我们能随心所欲的得到各种色彩时,再去分析别人的作品色彩是如何调整的,可以进行模仿学习。注意,是模仿,并不是抄袭。因为每个人的图片光线与环境,色彩都不一样,所以如果是照搬参数的话,那么别人的作品效果一定会比你的效果好,为什么?因为别人就是根据他的作品的各种情况设置的相对应的参数,即使是套用参数,那么一定都要进行微调整。微调整就要根据自己的色感来了,这个个人喜欢,没有什么好与坏之分。所以,对色彩的感觉很重要,多看作品,多看作品。
打字不易,创作不易。欢迎点赞、评论、收藏、转发。欢迎点击头像关注我,学习更多摄影前后期相关技巧与方法,感谢支持!从上面落入水中会怎样?
船舶满载时,船身中部吃水线到甲板最上缘的垂直距离,称之为干舷。所以航母甲板到水平面的高度,也就是干舷高度。
作为海上巨舰,航母搭载着大量飞机、燃油、人员和各种武器装备,需要巨大的储备浮力。干舷越高,储备浮力越高。
海上风浪大,巨浪涌上甲板。干舷高,甲板上浪就少,适航性更好。所以航母干舷都很高,越大的航母干舷越高。
二战时满载排水量2.2万吨的日本“云龙”级快速航母,舰艏干舷高9米。
二战后,苏联“基辅”号航母干舷高13米;6万多吨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干舷高16米。
美国第一代超级航母,8万吨的“福莱斯特”级干舷高18米;10万吨的“尼米兹”级航母干舷高19.1米;最新的“福特”级航母干舷高20米左右,相当于七、八层楼房。
▲“尼米兹”级航母
从那么高的地方落水,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水的密度很大,在表面张力影响下,入水瞬间来不及排开,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若人体平躺着入水,巨大冲击力能将内脏骨骼震碎,和摔在水泥地上没什么区别。所以高处跳水要以手或脚尖入水,以化解冲击力。
美国水兵都有高处跳水训练,垂直下落脚尖入水,以便在战斗中逃生。即便这样,水面也会拍的人体生疼。所以没人愿意从航母甲板上掉下去。
航母编队以20多节高速航行,一会就会跑出去很远。有人落水,会派出直升机和救生艇救援。若未能及时发现,人很快就会死掉,不淹死也会被尾随的鱼群们干掉。
航母有有很多安全措施,比如甲板边缘的红外报警装置,若人体太靠近会报警提醒。甲板边缘还有护栏,平时竖起来防护,战斗时放下。护栏下还有向上倾斜的防护网,防止人员落水。所以在三层防护下,一般人员落水的概率并不大。除非航母受攻击,或碰撞倾斜导致落水。
▲护栏+防护网
但航母上总有人落水,事故频率还不低。过去十几年间,美海军发生了120多起落水事件,有8人丧生。这就不单单是意外事故了,而是有人主动跳海或恶作剧。
航母水兵们非常辛苦,出航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强度大,得不到良好休息,精神高度紧张。常常会感到孤单疲惫,有些人情绪崩溃,就会产出一些不可思议想法和举动。
为提升安全,航母甲板四周安排岗哨,两人一班(防止一人落水无人发现)。既观察周边海域,防止敌人偷袭,也观察有无人员落水。
有些人情绪崩溃,会搞恶作剧发泄。趁夜间将大包垃圾丢下去,或将救生衣上爆闪灯扔下去,让岗哨误以为有人落水。
因为不知道是真有人落水,还是一场虚惊。所以怀疑人员落水,岗哨就大喊Man overboard!(有人落水)。每一个听到警报的人都要大声重复,使警报快速扩散。舰上的广播也会迅速播报,一方面搜救人员快速准备,12分钟内准备好直升机、救生艇,一方面全体人员集合点名。
任何一个人,不管在睡觉还是在洗澡,都要在5分钟内向上级报到,以证明你在舰上。否则,上级会认为你落水,那就麻烦了。航母上5000人,要在15分钟内完成点名确认。
一旦确认,搜救直升机就迅速起飞,展开营救。水兵身上都穿着救生背心,遇水自动充气膨胀,还有哨子、发烟剂、染色剂、GPS定位器等设备。
但能否生还,还要看运气。从那么高掉下去,若入水角度不对,人有可能当场昏厥甚至死亡。若海况不好搜救不到,就只能列入失踪名单了。
所以,航母上任何事情都要有完备预案。平时训练中,每一个细节都要一丝不苟,才能确保战时准确无误。
美国航母历年人员落水事故很多,大部分都能救回来,搜救成功率达93%。2015年,“罗斯福”号航母晚上9点多发出人员落水警报,点名后确认1人失踪。于是展开搜救,23分钟后营救成功。而规定时间为白天31分钟,可以看出训练水平很高。
综上,航母甲板很高,人员落水很危险,能不能生还看运气。只有平时严格训练,才能在战时有条不紊,立于不败之地!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发明家?
人类发明家有比较多,但这几位发明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托马斯·爱迪生
托马斯·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商人,他被公认为是发明生活设备最著名的发明家,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长时间的电灯泡。他是第一个申请批量生产的发明人,他一生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并以他的名义拥有1093项专利,他也是世界上最有钱的科学家之一。
二、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
美国的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和革新者,他发明了第一种实用的电话,使我们的现代通信更加流畅。在长达75年的生命周期中,他还在光学通讯、水翼和航空领域的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他是许多行业的大师,对科学领域的贡献更为突出。他是物理学史上最有名的发明家之一,他也是关于电的发现和理论的主要人物,发明有避雷针,灯杆路灯、双焦点眼镜、蛙鞋、马车里程表、点轮、三轮钟、自动烤肉机、玻璃乐器、高架取书机。
四、尼古拉·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是美国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发明了许多引人注目的革命性发明,但没有得到认可。他发明了交流电系统、无线电、特斯拉感应线圈,变压器,无线传输,和荧光灯,粒子束武器。
在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的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特斯拉在电磁场领域有着多项革命性的发明。他的多项相关专利以及电磁学的理论研究工作是现代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基石。
五、亚历山德罗·伏特
意大利物理学家,因在1800年发明伏打电堆而著名。
起电盘,一块导电板放在一个由摩擦起电的充电树脂“饼”上端,然后用一个绝缘柄与金属板接触,使它接地,再把它举起来,于是金属板就被充电到高电势,这个方法可以用来使莱顿瓶充电。
六、艾萨克·牛顿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论文《自然定律》对万有引力和牛顿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他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在经济学上,他提出金本位制度。
七、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意大利著名画家、科学家,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发明家、 医学家、 生物学家 、 地理学家 、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约有15000多页,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半个世纪。
八、莱特兄弟(威尔伯·莱特与奥维尔·莱特)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试飞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机身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机,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
九、詹姆斯·瓦特
英国发明家,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人物。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
十、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为了纪念诺贝尔做出的贡献,人造元素锘(Nobelium)以诺贝尔命名。
十 一、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十二、迈克尔·法拉第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出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
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和助手,他的发现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是麦克斯韦的先导。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由于他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
十三、阿基米德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确立了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给出许多求几何图形重心,包括由一抛物线和其网平行弦线所围成图形的重心的方法。阿基米德证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量,这一结果后被称为阿基米德原理。
他还给出正抛物旋转体浮在液体中平衡稳定的判据。阿基米德发明的机械有引水用的水螺旋,能牵动满载大船的杠杆滑轮机械,能说明日食,月食现象的地球-月球-太阳运行模型。
但他认为机械发明比纯数学低级,因而没写这方面的著作。阿基米德还采用不断分割法求椭球体、旋转抛物体等的体积,这种方法已具有积分计算的雏形。
十四、伽利略·伽利雷
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做实验证明,感受到引力的物体并不是呈匀速运动,而是呈加速度运动;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望远镜。伽利略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 、“现代物理学之父” 、“科学之父” 及“现代科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