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鲨鱼游戏,卷齿鲨是怎么灭绝的?
史前鲨鱼游戏,卷齿鲨是怎么灭绝的?
卷齿鲨是生活在约1.45亿年前的一种史前鲨鱼,它们的生存时间跨越了整个侏罗纪时期。据考古学家推测,卷齿鲨的灭绝主要是因为天然灾害和环境变迁所导致的。以下是几个可能导致卷齿鲨灭绝的原因:
1. 海平面上升:侏罗纪时期,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气候变暖导致了大量生态系统的崩溃,包括卷齿鲨的栖息地。
2. 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约75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灭绝事件,被称为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或龙卷风杀手事件。这场灭绝事件导致了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种群灭绝,其中包括了许多鲨鱼种类,卷齿鲨也未能幸免。
3. 竞争失利:另一个可能导致卷齿鲨灭绝的原因是,它们可能失去了在已经形成的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其他鲨鱼和鱼类的进化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了卷齿鲨的灭绝。
总之,有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卷齿鲨灭绝。不过由于基本上没有现存卷齿鲨的遗骸,因此科学家们依然无法确认卷齿鲨灭绝的确切原因。
凭靠一把大锯齿快狠准杀敌无数的海怪锯鳐?
不久前
一个名为#海底生物可以有多沙雕#的话题
登上了微博热搜
令网友们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
他们沙雕中带着蠢萌
智障中又透出一丝丝可爱
话题内容是
一个国外look作者整合了各种沙雕海洋生物
再配合上形象生动的拟人解说词
相信我
观看这个look比你做大保健还解压~
比如两只鱼邻居发生了邻里矛盾
一边钻洞掏沙一边向对方投掷沙团
你来我往,有来有回
每把沙团必击中对方
但最后
双方竟然还都学会了钻洞躲避攻击
有的章鱼企图把自己伪装螺类
偷偷躲进海螺壳里
四肢八爪并用关上了海螺的大门
还有名如其物的“海中天使”
往上飞的亚子就差头顶配备个白环了
海底奇葩动物沙雕动物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只(沙雕)海洋生物
胜在外貌
他便是江湖上有着“海怪”称号的锯鳐
天生狠戾的面相
加上凶神恶煞的双眼和头顶一把尖锐锯齿
一看就狠不!好!惹!
这难道不是电影里常见的欠债后
来家里收保护费的大哥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个一看就不好惹的锯鳐吧
1
“电锯”是锯鳐的好帮手
锯鳐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物种,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56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时期。
远古时期,锯鳐有个十分庞大的大家庭,但经过千万年的变迁,许多同类早已灭绝,锯鳐的身体形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从已经灭绝的远古鲨鱼进化成了现代锯鳐科。
Peppermint Narwhal (Artist) (2018). Know Your Sawfish (Infographic).
锯鳐和鲨鱼一样同属于软骨鱼,也是鲨鱼的亲缘种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锯鳐的分类是很混乱的,直到2013年,科学家才确定了现今锯鳐科由两属的五种生物构成,分别是尖齿锯鳐、大齿锯鳐、栉齿锯鳐、昆士兰锯鳐、后鳍锯鳐,而后三种锯鳐又都属于小齿锯鳐。
不同种锯鳐之间的差别十分微小,外行人光靠外貌形态上的辨认很难区分。昆士兰锯鳐是目前现存体型最小的锯鳐,其他锯鳐最大都能达到7米,而昆士兰锯鳐最大也只有3.2米。
×××
人在江湖走,欸,不是,鱼在海里走,哪能不挨刀啊,俗话说得好啊,没有两把刷子,哪敢出来混?小李飞刀靠着一把小刀玩转各大门派,葵花点穴手一出无人能动弹,少林方丈降龙十八掌一掌定胜负。锯鳐靠一把吻锯行走江湖,也有几手独门招式。
第一招,适用于宽阔水域的“水中劈砍”(saw in water),吻锯似一把锯刃剑,控制猎物在一定距离,看准时机,快狠准一顿猛砍后,弱小的食物毫无还手之力进入了锯鳐的肚子里。
第二招,“海床劈砍”(saw in substrate)使用的地点在海中的地壳表面——海床上,在有限的地形上更方便猎食者大展身手。
第三招,“压切”(pin)也是在海床上进行的一种捕食方式,利用地表优势,紧紧压住猎物,在玩弄了一会儿猎物后便慢慢吞食它。
第四招,“翻碾”(turn fish)与第二、第三招相似。
以上便是锯鳐行走海底的几大绝招。
此外,关于锯鳐的吻锯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据说锯鳐在出生前,锯齿上会包裹着一层薄膜,这层胎衣可以使锯鳐妈妈顺利产出宝宝而不受伤害,也能保证同胎出生的“兄弟姐妹”不会相互伤害。但锯鳐在出生以后,“兄弟姐妹”之间会相互攻击,以此褪掉吻锯上的薄膜,由此获得使用“武器”的权利。这与影视漫画中“主人公想要突破,一定会安排至亲好友来一场决斗以此令主人公醒悟”如出一辙。
2
没有爱情的啪啪啪行为是耍流氓,
那没有经过啪啪啪的产子行为是……
Sawfish in the wild. Photo courtesy John Dickinson
2015年,在美国弗洛里达洲海岸,科学家发现了一只雌性栉齿锯鳐竟然未经过受精就生出了小宝宝,此前锯鳐一直被认为只能通过交配进行有性生殖。这种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也能独立生殖出新个体的方式被称为“孤雌生殖”,说起来真要让不少被逼婚的未婚青年羡慕了,要是一个人就能传宗接待还需要相亲找对象吗?这是个哲学问题。
其实,自然界中孤雌生殖的例子并不少见,很多生物都能进行无性生殖,比如说一些低等生物,如轮虫、甲壳类、竹节虫等昆虫,两栖类如科莫多巨蜥等。对于为何会有物种能进行孤雌繁殖,科学家也在寻找原因,他们猜测也许小齿锯鳐种族数量减少的压力让它们不得不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延续后代。
×××
据科学家研究,一些脊椎动物在种族数量濒危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处女生殖行为,如鲨鱼、锯鳐等。他们的孤雌生殖机制偏向上图右边的自交孤雌生殖方式(Automictic parthenogenesis),染色体在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前发生基因重组,而在减数分裂产生的极体中,又有一个与卵重新融合,形成像是已经受精、拥有双倍染色体的异形合子。
对族群量很小的物种来说,要找到雄性来交配繁衍后代并不容易,所以孤雌生殖也许有适应上的优势,让物种暂时延续一段时间。但这也不能保证物种能长久的生存,还需要採取其他保育措施,比如栖地保育、禁止贸易和捕捞限制等。
3
锯鳐与锯鲨是亲戚吗?
锯鳐
锯鲨
锯鳐与锯鲨虽然长得像双胞胎,除了都是脊椎动物,都是软骨鱼外,它们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它们的眼睛前都有个很相似的吻锯,但其实它们分属软骨鱼纲下不同的目,一个是鳐类一个是鲨类。
要分辨他们其实很容易:
首先,在体型上,锯鳐与锯鲨的差距很大,锯鳐的身长跨度从3米到6米,而最大锯鲨六鳃锯鲨也只有1.7米。而锯鲨与锯鳐的眼睛则相反,锯鳐的大体型搭配的是细长的小眼睛,而反观锯鲨,它拥有一双深邃的迪士尼大眼。
摄影:DAVID DOUBILET,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其次,锯鲨的吻锯,也就是它的长锯子,上面有两条须,而锯鳐是没有这两条须的。同时观察吻锯上的锯齿也可以发现锯鲨的锯齿大小不等,有的长有的短,看起来比较杂乱,而锯鳐的锯齿排布很整齐,会引起强迫症强烈舒适的那种齐。
然后是鳃孔的位置,锯鳐的筛孔位于背面腹部的位置,锯鲨的筛孔则位于身体正面的两侧。
最后,在非身体形态方面也有不同,锯鲨在趴在水底休息的时候会抬头,吻部会向上倾斜,把肉须挂在水中,而锯鳐是直接整个趴在水底的。二者生活的水域环境也有不同。
4
锯鳐何时才能在海里自由畅游?
事实上,在人类的过度捕捞下,锯鳐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与史前在各海域里繁荣的锯鳐大家族不同,现在想在合适的海域看到一只锯鳐真是异想天开。最近人们发现锯鳐还是在2015年弗洛里达温暖水域,一名水手用手机拍摄了它的身影,照片清晰可见锯鳐锋利的锯齿。
为什么锯鳐的生存环境这么艰难?
锯鳐为什么会遭受人类的大量捕杀呢?
首先是锯鳐的幼崽生长速度较慢,且极易受其他食肉鱼类的攻击。其次锯鳐经济价值很高,它肉质鲜美、鳍可制鱼翅、皮可制革和刀鞘;肝可制鱼肝油,所以渔民们大肆捕捞,使本来已经苟延残喘的锯鳐家族濒临灭绝。此外,有人因为迷信锯鳐的吻锯具有神秘的力量便大量砍伐也是原因之一。
锯鳐作为一种神秘而独特的海洋生物,它在世界一些沿海国家的海洋文化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在澳大利亚等一些岛屿国家中,传说是锯鳐用头上的锯齿挖掘土地乃创造了世界,当地的居民甚至会使用锯鳐剑作为战斗武器。台湾地区乩童做法时甚至会使用“鲨鱼剑”(锯鳐吻锯)作为作法道具,因为他们认为鲨鱼剑能避邪驱魔。
西非国家中央银行发行的10000CFA纸币,其中锯鳐的抽象形象就源于当地的土著文化
以前,锯鳐广泛生活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东部,但如今在欧洲海域,锯鳐已经销声匿迹,现存的野生锯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或称 IUCN红色名录)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也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
目前五种锯鳐中三种锯鳐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离绝灭等级并不远。国际上目前针对锯鳐的保护状况也出台了相关法律。国际上,所有种类的锯鳐都列在CITES(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上,锯鳐各部位受该公约保护,禁止售卖交易;在美国,锯鳐是“濒危物种法”的保护动物之一,因此捕获,骚扰,收集,购买或出售任何种类的锯鳐(包括其吻锯)都是非法的;在澳大利亚也有四种锯鳐受当地联邦和州立法保护,但仍然能在当地市场或电子海湾找到被割下的吻锯。
锯鳐虽是离我们很遥远的生物,但我们也可以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保护它,比如不要消费锯鳐制品,包括食品和饰品。
希望在人类共同的努力下
有朝一日我们能看到锯鳐
在自己的家园自由徜徉的身影
资料来源:
1.《Sawfish Snout Has Sixth Sense, Splits Prey in Half》BY CHRISTINE DELL'AMORE,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2.《野生锯鳐身怀绝技,单身雌性自我繁殖》国家地理中文网
3.微博 @闪光鱵
4.【刃锯侠者】锯鳐科Pristidae、锯鲨科Pristiophoridae综述 作者:Megalodon-Eric
5.《锯鳐》作者:欢休
6.Sawfish FAQ
<https://www.floridamuseum.ufl.edu/discover-fish/sawfish/faq/>
6.Sawfishes in Florida
<https://www.floridamuseum.ufl.edu/science/five-facts-sawfishes-in-florida/>
7.The saw-less sawfish?<https://www.sharksandraysaustralia.com/tag/save-our-seas-foundation/>
8.《處女生子的鋸鰩 》作者:滔滔 Ocean says<https://blog.oceansays.info/2015/06/virginsawfish.html>
9.神秘的水世界——水族万象 作者:《百科知识丛书》编委会
10.关于锯鳐的“吻锯”你不一定知道的事情
<http://www.fundiving.com/training/marine-organisms/37448>
11.Sawfish EN wikipade
巨齿鲨2里面的龙叫什么?
1. 巨齿鲨2中的龙叫做"鲨龙"。2. 这个名称是根据巨齿鲨的特征和形态来命名的。巨齿鲨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史前鲨鱼,它的特点是拥有巨大的牙齿和庞大的身躯。而"鲨龙"这个名称则是将巨齿鲨的特征与恐龙的形象相结合,形象生动有趣。3. 巨齿鲨2中的鲨龙是一种虚构的生物,它是巨齿鲨的进化版本,具有更加强大的力量和凶猛的攻击能力。这个角色的出现为电影增添了紧张刺激的情节,也让观众对史前生物的想象力得到了延伸。
史前鲨鱼十大排行铠鲨?
1、巨齿鲨
巨齿鲨是史前一种凶猛无比的鲨鱼,大约生存在1500万年前到260万年的早更新世。这种鲨鱼体长为14米,重可达40吨,咬合力可达到36吨。其性情凶猛,可猎杀海洋中任何生存生物,尤以鲸类和哺乳类动物为食。在当时仅有梅尔维尔鲸相匹敌,属于顶级掠食者。
2、巨牙鲨
巨牙鲨大约生存在两千万年到一千两百万年前,这种鲨鱼体型非常大,最大可达近20米,体重达60吨,咬合力相比巨齿鲨同样惊人,最大为36吨。平常在开阔的大洋中猎食,常以鲸鱼以及小型动物为主。对于巨牙鲨灭绝,起因可能是两极的海水变冷导致。
3、贝壳粉碎机
这是科学家新发现一种鲨鱼,人们将其命名为贝壳粉碎机。研究得知大约生存在0.887亿年前,体长达到10米,颚部长为1米,密密麻麻长有一排锋利牙齿,有多达1000颗左右。这些牙齿不但能够将巨大的贝壳咬碎,还能轻易撕咬猎物。
4、螺纹齿鲨
螺纹齿鲨主要生存在二叠系和三叠系之间,头部颌联合处的齿愈合,形成一替换快的轮盘状齿环。牙齿上下颌左右两块颌骨接合处向下向内卷曲成环圈状,齿表面和侧面上都有珐琅质,齿列由切割齿组成,表面比较平滑。由于发现化石较少或不完整,所以有待进一步考察。
5、枝齿鲨
枝齿鲨是鲨鱼祖先,也是最先灭亡鲨鱼种类。体长达到14米,体重1400斤,身形庞大,牙尖利齿,能轻易捕杀猎物,能够轻易将一直海蛇吞掉。虽然性情凶猛,许多动物都避之不及,但是它的最大天敌是巨齿鲨。
6、胸脊鲨
胸脊鲨大约生存在3亿7000万晚泥盆纪到3亿4500万年石炭纪中,体长相对比较小,仅为0.7-2米之间,外形非常奇特,尤其是背鳍如同铁砧一样,头部长满细小的棘。性情凶猛以肉食为主,常在近岸的浅水区游弋并觅食,捕杀小鱼、甲壳类和头足类动物。
7、白垩刺甲鲨
白垩刺甲鲨大约生存在晚白垩纪晚期,堪称是海洋中体积最大的鲨鱼,体长均为5-8米,牙齿长达7厘米,锋利无比能将猎物切成薄片或小块。主要分布在森诺曼阶至坎帕阶的全球海域,常猎食多类水生动物,最大天敌是沧龙。
8、丘布特凯克鲨
丘布特凯克鲨生存在2800万年前渐新世-5百万年前上新世,体长达到15米,仅次于巨齿鲨。牙齿长达129毫米,比现存大白鲨还要长且锋利。常以独居生活为主,主要猎食小型鲸类,海牛和海龟以及大型鱼类。
9、钝吻鲨属
钝吻鲨属灭绝有两种,主要生存在新世中期至早渐新世的非洲,体长达到16尺,生活在气候温和的海洋中。由于化石发现少,具体情况还有待研究。现存钝吻鲨属体长为2.4米,体重500斤。
10、剪齿鲨
剪齿鲨化石是在美国石炭纪岩层首次发现,体长大约为3公尺,最大可达20尺。嘴里满满旧齿和刚长出新齿,下巴如同一把剪刀。行动上灵活迅速,常以成群结队来猎食,任何挡住了剪齿鲨群生物,都会被剪成碎片。
bbc十大史前海洋巨兽?
10、巨齿鲨:这种鲨鱼平均14米长、40吨重。是地球历史上已发现的咬合力最强的生物之一,最大咬合力推测为20吨,其口腔撕咬力量超过了霸王龙,可以很轻松咬碎鲸鱼的肋骨。生活在150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到26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是其生存年代的海洋顶级掠食者。
9、滑齿龙:滑齿龙身长6-25米,体重2-150吨,生存于中侏罗纪的卡洛夫阶,约1亿7000万年前到1亿5500万年前。滑齿龙是一种海洋爬行动物,在侏罗纪晚期,它们粗壮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桨鳍的驱动下四处游荡。
8、龙王鲸:龙王鲸平均身长为18米,最大可达21米,生存于3900万至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龙王鲸是龙王鲸科中的一个属,被认为是现代鲸的祖先,目前科学研究发现它的天敌可能是鲨鱼类的鼠白鲨。
7、板足鲎:板足鲎体长大概在3米左右,拥有十分厚重的甲壳犹如装甲一般,生活在大约四亿二千万年前,与桨足鲎外貌相似,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头部由六个体节组成,腹面有六对附肢,最后一对呈板状,用来游泳。
6、毛伊龙:毛伊龙的身长为12米,是新西兰水域的最大型蛇颈龙类,生存于晚白垩纪的新西兰,约6500万年前。毛伊龙是种肉食性动物,它们嘴中的锐利、锯齿状的牙齿可紧咬鱼类或鱿鱼。
5、邓氏鱼:邓氏鱼身体长约11米,重量可达6吨,咬合力可达5吨,被视为泥盆纪时代最大的(海洋)猎食者,生存于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约3.6亿至4.3亿年前)。根据考古学家以及动物学家的研究表明,邓氏鱼当时在海底几乎可以说是称霸的地位,是一种处于顶级的海洋掠食动物。
4、克柔龙:克柔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体长在10米左右,海生爬行动物的一种,是上龙的一个分支,而上龙又是蛇颈龙一个分支,但是与蛇颈龙不同,克柔龙在演化过程中,颈部大幅缩短,而身长、体积也明显减少,因此与蛇颈龙相比,克柔龙运动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运动方式也就更加复杂。
3、旋齿鲨:旋齿鲨长度一般在5-6米,长有如旋齿的一般的下颚,生存于晚二叠世,可惜真正完整的骨架当前还没有发现。
2、梅尔维尔鲸:梅氏利维坦鲸是利维坦鲸属中最大的物种,是在南美洲发现的一种中新世时期的齿鲸。梅尔维尔鲸,据估测体长约为60英尺(约合18米),其体型比现代雌性的抹香鲸还要大。
1、巨型黄貂鱼:巨型黄貂鱼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淡水鱼,在恐龙灭绝后就出现了至今如今仍旧存在。美国生物学家曾在柬埔寨湄公河中捕获了一条长达4.27米的巨型黄貂鱼,根据测量结果,这个大家伙竟是已知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