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劫持事件幕后,延续700多年播州杨氏为何会被大明所灭?
四川劫持事件幕后,延续700多年播州杨氏为何会被大明所灭?
在明朝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被称为万历三大征。即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播州之役是三大征中最后一场,开始于万历朝鲜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即1599年。这个时间并不是巧合,其实明朝君臣早对西南边疆的土皇帝杨应龙不耐烦了,只是疲于应付朝鲜战役,一时难以顾及。朝鲜战役一结束,就着手解决杨应龙。
播州杨氏自唐朝杨端开始,杨端击败占领播州的南诏国,割据播州。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首领杨铿降明,此后被视为苗疆土司。隆庆五年(1571),杨应龙世袭了父亲杨烈的播州宣慰司一职。万历十四年(1586),杨应龙升任都指挥使,因从调有功,加封为瞟骑将军。万历十四年,因向朝廷进献大木美材七十棵,受赐飞鱼服与都指挥使职。
杨应龙骄横跋扈、阴狠嗜杀,而且对明朝的统治心有不服。他觉得四川官军弱不经战,非常轻视,久欲占据整个四川,独霸一方,他的居所雕龙饰凤,又擅用阉宦,俨然是一个土皇帝。杨应龙为人狡诈多疑,好以诛杀立威,结怨甚深,所辖五司七姓不堪其虐,纷纷叛离。杨应龙残忍无情,他听信宠妾谗言,杀了结发之妻和岳母,杀岳母可是大罪,妻叔张时照向明廷告其谋反。
万历十八年(1590年),贵州巡抚叶梦熊也上奏杨应龙作乱,力主勘问。此时,松潘地区动乱不安,播州壮兵不断受调到外地协防,四川巡抚李化龙奏请暂免勘问。黔蜀两省意见不一。万历十九年,叶梦熊重议勘问,奏请播州改派流官治理。李化龙跟他的意见不同,遭到怀疑与斥责。
朝廷诏命黔蜀两省会勘,杨应龙当然愿赴蜀而不赴黔。二十年,杨应龙赴渝受审,依法当斩。时倭人进犯朝鲜,杨应龙请求献金赎罪并带兵征倭,朝廷允准。继任四川巡抚王继光坚持严提勘结,杨应龙抗命不出,朝廷下令进剿。
二十一年,王继光会兵进剿,抵达娄山关。杨应龙诈降,暗地遣兵据关冲杀,官军大败且死伤过半,王继光被革职。二十三年,兵部侍郎邢玠命重庆知府王士请令杨应龙至秦江听勘。杨应龙态度诚恳,似有悔过之心,他缚献手下黄元等12人抵斩,并请纳银四万两助采木赎罪。朝廷允准,以子杨朝栋代其职、次子杨可栋留在重庆作人质。
虽然受到宽大处理,让杨应龙松了一口气,但对播州五司七姓的背叛和明廷官员的打压,还是心中窝火。不久,重庆方面传来杨可栋病死狱中的消息,这使他憋在心中的怒火全面爆发。他感到自己先前做了那么多的让步,以图息事宁人,儿子却冤死狱中。这种怒火使他失去了冷静的判断能力,开始对川渝两省和播州大姓中的仇家进行报复。他首先停止缴纳原先认定的罚金,召集僧、道千人,为死去的儿子招魂;他没收播州大姓富人的资产作为军费,招募和供养山地土著丁壮作为士兵,以增强播州的军事力量;他还分遣头目带兵把守播州周边的关隘险阻,严禁行人出入播州,断绝了播州与周边的联系。
此外,杨应龙还加快了增修海龙囤为核心的军事防御工程的进度,加强了对海龙囤的管理,以之作为最后的堡垒。这时的杨应龙已经下定决心,要与明王朝决裂了。
二十四年,杨应龙派兵袭掠余庆、大呼、都坝,焚劫草塘二司及兴隆、都匀各卫,围黄平,戮重安长官家。二十五年,流劫四川江津、南川诸邑,袭击贵州洪头、高坪、新村诸屯,并侵扰湖广48屯,朝廷震怒。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贵州巡抚江东之等率兵3000进剿。杨应龙令其弟杨兆龙、子杨朝栋至飞练堡迎战,官军无一生还,江东之被革职。
此时,明朝援朝抗倭战事已经结束,万历皇帝决心平定杨应龙叛乱。同年五月,李化龙再度出山,奉命节制川、黔、湖广三省军务,主持平播战事。杨应龙于官军集结前率兵八万陷案江,纵兵血洗秦江城。万历二十八年(1600)初春,明军各路兵马陆续汇集播州附近。李化龙持尚方宝剑,主持讨伐全局,坐镇重庆;郭子章以贵州巡抚坐镇贵阳;湖广巡抚支大可移驻沅江。明军分兵八路进剿:总兵刘珽出綦江;总兵马礼英出南川;总兵吴广出合江;副总兵曹希彬出永宁;总兵童无镇出乌江;参将朱鹤龄出沙溪;总兵李应祥出兴隆卫;总兵陈璘出白泥。每路兵马3万,共计20余万人。这种安排,足以说明神宗对于剿灭杨应龙的决心。
八路大军中,刘珽绰号刘大刀,是平倭名将,夙有威名,所部骁勇善战。綦江在播州的北面,杨应龙也以重点屯兵于此,以其子杨朝栋亲领苗兵数万进行防守。然而,苗兵畏惧刘珽,一听“刘大刀至矣”,往往不战而溃。罗古池一战,杨朝栋差点被俘。刘珽率军一直攻到了娄山关下。娄山关是杨应龙老巢海龙囤的门户,与海龙囤并称天险,易守难攻,但是,却被刘珽在四月至六月两个月内连续攻破。
巾帼英雄秦良玉与其丈夫马千乘亦率兵攻下金筑等七寨,并偕同酉阳等土司军一起攻下桑木关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六月初六日,杨应龙见败局已定,与爱妾周氏、何氏关门自缢,儿子杨朝栋、弟杨兆龙被俘。战役前后历时114天,斩杀杨应龙的部队2万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十二月,李化龙班师回朝,并将杨朝栋等69人押解到京师,磔于闹市。至此,平播一战以完胜结束。
平播之役宣告了割据播州,传位29代,于公元724年即已建立的杨氏世袭统治彻底结束。
平播之役后,明廷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置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两省
你见过历史上最低调的将军?
在人民解放军的大熔炉里,在毛泽东思想的教导与指引下,一心为公,低调做人的将军比比皆是。
今天方城就来讲一个一心为公,低调做人的将军故事。
他曾经被毛主席赞誉为“陕南王”,开国上将韩先楚、刘震见了他,都亲切的称他为“老班长”。
他就是开国中将陈先瑞。
陈先瑞(1914年——1996年),安微省金寨县人。放牛娃出身,15岁参加红军,17岁入党。
1932年,陈先瑞任红二十五军手枪队班长时,韩先楚和刘震在他班里当战士。
喜欢红四方面军军史的,经常会看到手枪队这个在四方面军中经常出现的专门用语,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
手枪队,系红四方面军的独创,从方面军到军、师、团级,都设有人数不等的手枪队。他们都是从红军战斗骨干中优中选优,身兼侦察、保卫、筹款等特殊职责,是红军时期的特种部队。
当年成仿吾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到中央根据地瑞金参加苏维埃会议,就是由陈先瑞带着韩先楚、刘震等人,化妆成仆人掩护成仿吾上的火车。
而韩先楚、刘震之所以能和陈先瑞一个班,是因为他们在原来的部队中表现优异,被选拔调入手枪队的,这才有了后来军史上“将军班”的佳话。
(左起刘震、韩先楚、陈先瑞)
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长征时,陈先瑞已是团治处主任。
在长征到鄂豫陕边界时,陈先瑞率一个连和200多位伤病员留了下来,创建鄂豫陕游击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
与红二十五军失去联系,孤悬敌后的陈先瑞,不畏艰险,转战二十多个县,硬是在敌后打出了一片天地,部队也从最初的400多人发展到2000多人,并成立了以他为师长的红七十四师。
西安事变后,党中央派专人到陕南联系在此地战斗的陈先瑞,与主力红军失去联系一年多的陈先瑞,终于北上与老部队会合。
红军三原整编后,陈先瑞任一一五师留守处主任,负责率部掩护八路军至前线的后方补济、交通等工作。
同年10月,陈先瑞任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四团团长。在此期间,陈先瑞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主席对他坚持陕南的功迹赞不绝口,称他为红军的“陕南王”。不久,陈先瑞率部进入山西与日寇作战。
1941年初,陈先瑞任警一旅副旅长,后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44年4月,日寇大举进攻河南,陈先瑞任豫西三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挺进敌后,创建了豫中根据地,任豫中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抗战胜利后,陈先瑞任中原军区第十六旅政委。中原突围中,他率部掩护主力突围后又一次进入陕南,任鄂豫陕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
1947年7月,陈先瑞任中原军区三十八军副军长,率2个师配合陈赓、谢富治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拉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全国胜利后,陈先瑞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抗美援朝爆发后,他任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入朝作战。此时他当年一个班的战友韩先楚,已是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十九兵团司令员。
而另一位老战友刘震,此时由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兼志愿军空军司令员,指挥空军与美国空军大战米格走廊,以实际行动,掩护、支援着在陆地指挥作战的两位老战友。
战友们相逢在朝鲜战场,心情自然十分激动。激动之余,陈先瑞丝毫没有因为彼此职务上的差异而影响情绪。他以自己卓越的政治工作能力,积极配合韩司令员的各项工作,因功勋卓著,他被授予朝鲜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55年2月,陈先瑞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同年10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七十年代末期,陈先瑞由成都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任上,调任兰州军区顾问,与他当年的老战友,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又再度重逢。
机缘巧合的是,刘震上将此时从东北也来到了大西北,任新疆军区司令员,三位老战友又一次相聚,共同为祖国镇守着西北大地。
1996年1月10日,陈先瑞将军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根据将军的生前遗嘱,他的骨灰撒在了他生前四次进入,转战、保卫、建设的陕南大地。
加拿大法院宣判?
加拿大法院宣判:双重犯罪成立!孟晚舟未能获释,你怎么看?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0年5月28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第一次宣判,认定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符合“双重犯罪”标准,因此对她的引渡案将继续审理,孟晚舟女士将留在加拿大参加后期的相关听证,并等待新的审判结果。
时至今日,关于孟晚舟案各国说辞纷纭,加美两国各持所谓的立场不退让,但我想说的是:
一、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中国一直信奉民族大团结,任何时候对自己的国民都持不放弃不抛弃的态度,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中国必将尽全力解救。中国国民也必将支持孟晚舟女士,早日归国。事件发生后,中方就一直在进行案件的交涉,外交部也在不断回应中方的坚决态度和立场,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就目前来看,这将会是一个长期的“抗击战”,但中方的态度不变,相信国家的强大也必将保护每一个华夏子民。中国坚决反对任何违法行为,尤其是在没有任何可靠证据的情况下滥用国际法,孟事件的背后终究是美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挑衅,是对国际市场环境的霸陵,这一阴谋是不会得逞的。
二、规劝加莫做滑稽的跳梁小丑加在孟事件中就像是一个任人挥舞的锤子,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从中扮演小丑一样的角色。众所周知,加拿大也是一个号称人权的国家,可这次在孟事件中,却完全不顾法律法规,在没有任何可靠证据的情况下抓获孟,一味的听从美指挥,完全失去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和立场。
对于加拿大在对逮捕孟晚舟后,还未司法认定,就将其定性为重刑犯对待,对其加手铐脚镣,并且对身体状况不太好的孟女士也没有任何加护措施,真的是毫无人道主义。加方的做法已经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律,性质极其恶劣。但愿加拿大能早日找到自己的立场,不要再因莫须有的罪名被他国利用,早日和中方达成孟案件的和解,以免继续破坏和中方关系,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长臂管辖”必遭反噬在孟案件中,美国的角色扮演真的是令人愤慨。美国一直自认为经济发展才是王道,所以当中国的高科技进入美国市场,而他自认为无法超越的时候,便捏造了这样一个事件出来,企图通过政治手段来打压中国。尽管各国法律制度不同,但是加美两国滥用双边引渡条约这一做法也太明显了,真的是不顾自国形象,或者毫无道义可言了吧。
美国的“长臂管辖”毫无任何国际法依据,真的是荒谬至极。自以为可以只手遮天,却是漏洞百出,这样的做法必不会被他国所容忍。
综上近年来美国形象在公众眼中真的是越来越糟糕,不管从哪一方面讲都会令人咋舌,这样的情况如果持续下去,最终侵害的也只是自己国家的利益,人心向背而已。
在孟事件中,中方始终坚持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坚定决心,不退让不妥协。也希望加美两国早日认清现实,遵守国际法规,纠正错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十万年轻貌美的女兵都去哪了?
太天平国的领袖洪秀全是位传奇人物,他一生波澜壮阔,发动起义后,很快占据半壁江山,称霸一方。然而,天京事变后形势急转直下,公元1863年,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
公元1864年,天京失陷、大队清兵杀向天王府之时,成洪秀全最后屏障的竟然是一三千女兵,她们惨烈自焚的举动,震得湘军目瞪口呆。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他早年的梦想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他却科举考试中屡次名落孙山。回乡后,自感颜面无存的他大病一场,之后,他“重生”了。公元1843年6月,他创立了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提出了“天下为公”的理论,吸引了大量教徒。
公元1851年,洪秀全眼看时机成熟,毅然发动了金田起义。两年后,他所率的太平天国一路势如破竹地打下南京,改称天京为都城,他自称天王,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其中固然有东王杨秀清、翼王石开这样的虎将帮你其冲锋陷阵打天下,但他还有一支特称部队——女兵。
洪秀全自创立拜上帝教那天起,就以“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作号召,广泛发动群众特别是农村贫困劳动妇女参加。起义后,洪秀全十分重视女兵队伍的建设,起义当天就颁布了5条军纪,其中第二条是“别男行女行”,并设立了女营。涌现出以杨云娇为首的许多盖世女将,打的清军落花流水,声名远播。后来,在太平天国里流传这样一句经典名言: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
之后,女士队伍迅速壮大,有一首民谣形容妇女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盛况:“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
后来随着太平天国的女兵队伍逐步地壮大,前期的女营变成了女馆。据有关史料记载,太平天国攻克武汉三镇之后,城里一片混乱,太平军进城后设立女馆,规定城中妇女全部迁往武昌火巷“归馆”,“迟延者鞭棰促之”。
公元1853年3月20日,当太平军攻占南京城后,更大规模的女馆出现了。从广西到湖南,从湖北到安徽,当太平军打下南京时,连裹挟的带征服的,此时的太平天国女兵竟有10万之众,形成了一个个规模庞大的女馆。
然而,之后太平天国一边在基层实行残酷的男女分离军事制度,一方面却为高层广选嫔妃、多置妻妾大开绿灯。
为了享乐,洪秀全颁发了荒唐《多妻诏》,宣称天国居民,海外番众,皆以多妻为荣。于是,就这样,洪秀全很快就“有妇”88人。同时,洪秀全的天王府的守卫士兵也是清一色的女兵,多达三千之众。
可以说洪秀全以后就生活在“脂粉堆里”了。这三千女兵有两个职责:一是负责追伺候洪秀全,为洪秀全“洗身穿袍统理发,疏通扎好解主烦,主发尊严高正贵,永远威风坐江山!”并向这位太平天国的天王参拜。二是要负责保卫天王府和洪秀全的安全保卫工作。责任之大,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公元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后,北王韦昌辉率三千精力冲进东王府把杨秀清斩杀后还不解气,又屠杀了东王府上下2万余人。事后翼王石达开指责韦昌辉杀人太多。杀红眼的韦昌辉连石达开也想杀,石达开连夜吊城逃走后,韦昌辉杀了他的家眷。之后石达开率大军回京勤王。
韦昌辉眼看形势危急,一不干二不休,率三千大军直接向天王府进发,想挟持洪秀全。结果,关键时刻,三千女兵手持大刀长矛的呼喊着从天王府门内杀出来,成功抵挡住了韦昌辉的三千大军,顽强地守住了天王府的大门。
最终韦昌辉被诛杀,洪秀全度过一生死劫。
公元1864年,清军围攻天京,10万女兵知道被捕被擒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将会遭受无尽的凌辱和折磨以及刑惩。士可杀不可辱,于是她们全部上阵,最后多数战死于清军屠刀下。最后,当大队清兵杀向天王府时,天王府的3千女兵依然以其对“拜上帝教”信徒特有的狂热,英勇不屈,慷慨赴难,自焚而死,谱写了一曲最凄美的巾帼英雄赞歌。
哪些著名历史事件有着鲜为人知的后续?
谢邀~硬要说的话,菲李想说的并不是一件事,而是一个人,那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一休哥,我们都看过《聪明的一休》这部动画片,了解了小时候的一休哥聪明伶俐,但很少人知道,历史上真的有一休哥这个人,而他长大后的生活,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前几年一部日剧《朝九晚五》让很多人了解到,原来日本的和尚可以不戒色,甚至还能娶妻生子,生下来的孩子长大后还能继承寺院成为下一届住持,真滴有点毁三观呀。
但是其实这种情况,小时候的一部动画片就已经在偷偷暗示我们啦,那就是《聪明的一休》这部动画,其中一休和小叶子青梅竹马,据说本身就是一对小CP哦。
而历史上真的有一休哥这个人存在,和动画片里一样,一休哥从小就聪明伶俐,天赋过人,自小被称为神童,法名一休宗纯。
但是长大后的一休哥画风就比较辣眼睛了,虽然依旧聪明,但是却经常出入妓院等风月场所,还在80岁的时候和一个盲女谈起了恋爱。(一休哥你是不是忘记你的小叶子了?)
是不是觉得不能接受呢?小时候天真可爱的一休哥长大后竟然成了花花公子,而且他是个和尚呀,作为得道高僧,不是应该禁欲系么?日本的和尚们都不管管么?
实际情况是,日本和尚真的不管,我们也知道这种情况在日本太正常了,和尚谈恋爱结婚什么的,都是很常见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明明拜的是同一个佛祖,学的是同一篇经文,日本和尚的行事风格和中国和尚差那么多呢?为什么他们可以结婚呢?
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佛教刚刚传入日本,而恰巧那时候日本正在经历“大化改新”的改革时期,推出了名为“班田收授法”的税收制度。
新政策的施行并没有一帆风顺,相反让很多百姓叫苦不堪,没有办法呀,那时候的日本生产力怎么能够跟当时的唐朝相比?
国力跟不上,制度还要照搬,日本百姓表示打死我也交不上税呀!还不如出家当和尚算啦。
于是当时日本的出家风潮简直不要太火,基本上出现了“僧尼半天下”的情况。
可以想象的是,这里面至少有一大半人是被迫成为和尚的,就不可能真心遵守和尚的清规戒条,于是经常出现和尚在寺院里喝酒吃肉,和尚和尼姑谈恋爱生孩子。
简单说就是剃了个光头逃税,小日子还是一样过。
甚至有些贵族为了逃避责任,也会选择出家,或者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寺院出家,我们熟悉的一休哥,相传就是贵族之后哦。
对于这样的歪风邪气,日本天皇当然是不开心,也采取了不少手段整顿风气,传说鉴真法师东渡日本,就是来正一正日本和尚的风气,这也是为什么鉴真法师在后来如此受到日本尤其是日本僧侣的尊敬。几乎可以说,鉴真法师是拯救了日本的佛教呢。
而在日本佛教的发展中,逐渐衍生出一个分支,那就是由日本贵族亲鸾上人创立的“净土真宗”,就是这门派系,允许和尚娶妻生子。
在当时这个派系算是异端,也一度遭到幕府的打压,直到后来幕府垮台,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立了新政府,或许是想表现出和旧时代不同的理念,竟然宣布“僧人今后无论蓄发、娶妻、生子、食酒肉,皆听从自便”,而和尚的孩子将来可以继承寺院也是那时候出现的规定。
就这样,日本和尚们可以自己选择修性道路,有的选择了苦行僧的生活,有的选择在寺院娶妻生子。
好啦,今天的答题就到这里啦,想了解更多美食和有趣的冷知识,快关注菲李吧,每天知道一点,你的魅力就多一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