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革命主义旗帜的第一人,写一个名人关键时刻的例子说说他的选择带来的影响?

2023-09-06 14:42:04 78阅读

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革命主义旗帜的第一人,写一个名人关键时刻的例子说说他的选择带来的影响?

一八四〇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正在这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同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为新思想新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

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革命主义旗帜的第一人,写一个名人关键时刻的例子说说他的选择带来的影响?

长征时是什么样的旗帜?

长征开始的时间是1934年10月-1936年10结束。期间,1934年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确定了关于国徽、国旗及军旗的决定。旗帜定为:中为黄色交叉的镰刀与锤子,右角上有黄色的五角星”。所以,长征期间红军使用的就是这种军旗。

被不少人称为京剧第一美人的李胜素?

在舞台上,李胜素扮相俊俏,妩媚动人,嗓音清亮甜美,演唱功力颇具特色,堪称当今梅派艺术最具光彩的代表人物。

殊不知,她也是一位农家子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点拨,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母亲问她:孩子,苦吗?

1966年,李胜素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李家有6个兄妹,李胜素排行老四。

说出来,或许您不信,现在看着温文尔雅的李胜素,从小有一种男孩子的性情,做事非常倔强。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乡间,没有电视,没有电影,更没有手机,娱乐项目少之又少。

好在河北大地是中国戏曲之乡,京剧、梆子、豫剧、丝弦流传甚广,很多人喜欢上了戏曲。

当然,李胜素的父母也不例外。

她的父亲是一个“发烧级”的票友,经常参加当地的票友活动。

由于受家庭熏陶,李胜素从小喜欢唱歌、唱戏,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嗓音非常独特,非常清亮。

10岁那年,县豫剧团到村里招生,李胜素凭借自己出众的天赋被县豫剧团录取,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戏曲生涯。

自此,她跟随豫剧团的魏胜良老师学了3年豫剧。

在学员班里,虽然她年龄最小,但是,基本功最扎实。

当时的条件非常落后,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练功场所和练功设施,练习捌腰、毯子功、翻跟头等技巧时,就是随意找一处麦秸场,把麦秸铺开,练就起来;甚至,有时候为了练好腰功和跟头功,就在地上挖一个坑,站在从坑外向坑里翻。

这种情景,看着就心疼,何况,此时的李胜素还是一个只有10岁的小姑娘,谁的父母舍得自己的女儿干这个?

李胜素的母亲问她:“孩子,苦吗?”

李胜素听后,一言不发,只是继续努力练习,毫无怨言。

这段艰苦的岁月,不仅让李胜素学到了戏曲知识,更是磨炼了她的意志,增强了她的韧劲,为日后成为“人上人”打下了基础。

阴差阳错考入河北艺校

1979年,农村的孩子想跳出农门博个好前途,基本上有2条捷径,一是上学,二是当兵。

作为女孩子,李胜素选择了上学,学的专业依然是唱戏。

这一年,她报考的是河北艺校,考试科目是京剧的小假声。

可是,她只会豫剧,从没有学习过京剧,为此,她犯了难。

在考场上,她犹豫再三,最终倔强地给考官唱起了豫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选段。

就这样,她自作主张地用豫剧考起了京剧。

过程非常曲折,可是,结果很意外。

这次与李胜素一起参加考试的考生,只有李胜素一人被录取。

从此,她进入了河北艺校学习,专攻京剧旦角表演。

虽然没有接触过京剧,但是,扮相后,她的身段非常漂亮;一开口,声音非常动听;很快,她的艺术天性显露了出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好学生也需要好老师,这样才能如鱼得水,学到更多的知识。

“宁喝三天粥,也看齐兰秋”,当李胜素遇上了齐兰秋

齐兰秋是东北鼓王齐襄阳的女儿,受家庭熏陶,长大后,成了一名京剧旦角。

她以梅派为主,曾与号称“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合作过,当年,在上海时,非常有名气。

观众对她的评价是“宁喝三天粥,也看齐兰秋”。

这说明齐兰秋的表演非常具有欣赏价值。

李胜素考入河北艺校的那一年,齐兰秋恰巧在这里任教。

开学后的第一出启蒙戏就是齐兰秋先生传授《武家坡》。

齐兰秋先生不仅戏唱得好,课也讲得好。

他不像其他老师那样照本宣科,而是在课堂上用聊天的方式讲课,聊着聊着,学生们就把知识学到手了。

李胜素拜齐兰秋为师,此后7年,她与齐兰秋先生朝夕相处,跟着齐兰秋先生学习京剧旦角。

一日为师,三生有幸,齐兰秋先生在舞台上的张弛有度、随心自如、典雅大方;在生活中的平静随缘、亲近诚恳,给李胜素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996年,齐兰秋因病去世,病重之时,李胜素倾囊相助,回报自己的恩师。

从这一点来看,李胜素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1986年,李胜素从河北艺校毕业,接着,被分配到河北省邯郸市京剧团,凭借自己优美的唱腔,当上了这个剧团的领衔主演。

可是,不久,这个剧团就解散了。

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李胜素对京剧的热爱。

用她的话说:“只有在京剧舞台上,自己才能迸发人生和事业的火花。”

为此,她一直期盼着,自己能够再演唱京剧。

一出《廉锦枫》,让梅兰芳后人眼前一亮

不久,李胜素的机会来了。

1987年,举办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

李胜素凭借一出梅派名剧《廉锦枫》获奖了。

与此同时,这个有着梅派天赋的青年演员让梅兰芳的后人眼前一亮。

这次演出后,梅兰芳公子梅绍武的夫人屠珍和女儿梅保玥把梅家的在哪告诉了李胜素,希望她努力学习,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参加一些梅派剧目的演出。

就这样,梅派向她敞开了大门,她会去吗?

李胜素拜师梅葆玖,成了梅葆玖先生在山西的第一位弟子

首次参加全国电视大赛就获奖,李胜素展示了自己不凡的实力,4年后,她调入山西省京剧院工作,在齐兰秋先生的指导下,她先后学习了《武家坡》和《春香闹学》等剧目。

1995年6月,李胜素率山西省京剧团赴京演出。

此行,她有两个目的,一是角逐中国戏剧梅花奖,二是演出结束后拜梅葆玖为师。

为此,她演唱了《游园惊梦》、《廉锦枫》、《红线盗盒》和《孟丽君》等四出折子戏,本以为能引起梅葆玖先生的注意。

谁知,作为评委的梅葆玖没有在前场看戏,而是在台下转悠。

他想在台下考察观众对李胜素唱功的评价。

李胜素唱得一如既往地精彩,观众们连连叫好,现场的掌声此起彼伏。

看到这里,梅葆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意味着他心里已经认可了这个徒弟。

演出结束后,李胜素正式拜梅葆玖为师,她深深地向梅老师三鞠躬,并送给老师一束鲜花。

这时,梅葆玖对同门师兄刘元彤说:“梅派艺术需要传承人,咱们共同扶持胜素这棵好苗子吧。”

刘元彤极为赞成地说:“梅派艺术后继有人,我也能报答师恩了。”

自此,李胜素成为梅葆玖先生在山西的第一位弟子。

在梅葆玖先生的指导下,李胜素的演艺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她先后跟梅葆玖先生学习了《凤还巢》、《穆桂英挂帅》、《宇宙锋》、《贵妃醉酒》和《野猪林》等经典曲目。

除此之外,李胜素还有其他几位老师。

一位是刘秀荣,她是王瑶卿的弟子,文武兼备,代表作《白蛇传》经久不衰。

一位是刘元彤,她是梅兰芳的弟子,其舞台经验和文化素养皆数上乘,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李胜素的唱功越老越成熟。

另一位是为梅兰芳父子操琴的琴师姜凤山,当时已有八旬高龄,不辞辛苦为李胜素传授梅兰芳当年演出的经验,比如,怎样与琴声做到水乳交融,当嗓子不舒服时,要改用什么腔等,这些经验让李胜素受益匪浅。

唱功越老越成熟,身段越来越曼妙的,她先后跟随梅兰芳京剧团去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演出,追寻梅兰芳当年的踪迹,弘扬中国京剧,让中国京剧艺术走向世界。

“演员好找,搭档难求”,当李胜素遇上了于魁智

2001年,作为特殊人才的李胜素从山西省京剧院调入国家京剧院,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这里遇到了老生名家于魁智。

于魁智是当年与李胜素同在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就读的“同学”,两人从《野猪林》开始合作,在舞台形象、艺术气质和人物交流以及审美情趣上,非常贴切,非常融洽,被观众誉为“黄金搭档”。

两位艺术家精诚合作,强强联手,先后演出《四郎探母》、《红鬃烈马》、《满江红》、《袁崇焕》、《走西口》等曲目,并且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到过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一路传承中华文化。

用于魁智的话说:“她在台上那种轻松自如、忘我入戏的感觉,影响着我,引领着我,让人物的表演很有意境,很有品味。”

而这个时期的李胜素没有沉浸在这些喜悦之中,她乐此不疲地开始思考一些有关梅派艺术的理论问题,在她看来,梅派艺术是她多少年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

在继承梅派艺术的基础上,如何发展梅派艺术是重中之重。

她认为梅兰芳先生的三个突出之处,即爱国、敬业、革新,这是应该首先继承的大课题,也是永恒的大主题。

人类历史上最智慧的人是谁?

1947年3月18日晚,在国民党军进攻延安已清晰可闻的枪炮声中,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临行前,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的领导干部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3月19日上午,西北野战兵团主动放弃延安。当天下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入延安,“占领”了一座空城。

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等亲自指挥下,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比自己多达十倍的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邓宝珊的几十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不断地调动敌人,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军则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寻机歼敌,并于3月25日、4月14日及4月底5月初,连续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歼灭战,共歼灭胡宗南部1.4万余人,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奠定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重点进攻的基础。

3月25日,毛泽东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在子长县王家坪会合。当天,毛泽东从任弼时那里听到了山西文水县年仅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深受感动,当即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3月29日,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机关行动问题。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工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河北平山,担负中央委托的工作。随后,4月11日,又决定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统筹后方工作。

枣林沟会议后,留在陕北的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工作人员以及警卫部队共八百人组成四个大队,统归“直属司令部”(代号“九支队”)指挥,由任弼时为司令,化名史林,陆定一任政委,化名郑位。为了保密和安全起见,毛泽东、周恩来也分别用李德胜、胡必成的化名,表示解放战争必胜,中国革命必成。

从1947年3月撤出延安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转战在陕北,物资供给等各方面条件极端艰苦,与敌周旋环境极其险恶,从容地指挥着西北和全国各个战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真可谓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斗争意志和胜利信心。

4月12日至6月8日,党中央在陕北安塞县王家湾停留56天,一个新的全国战略部署在这里酝酿形成。在此期间,毛泽东连电前方各战场高级将领,部署各路大军的作战行动,要求各解放区在内线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并准备转入战略进攻,将战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从根本上动摇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遵照党中央的部署,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的孟良崮地区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3万余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西北野战兵团由安塞地区挥师西进,发起陇东战役,痛击西北二马。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6月16日,党中央由靖边县天赐湾转移到靖边县小河村,在这里停留了45天。7月21日至23日,在小河村农家院子里临时搭的凉棚下,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小河会议。会议依据一年来的战况和各战场的形势,着重讨论了战略进攻的部署和解放区土地改革、财政金融工作等问题。会上,毛泽东提出计划用五年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解决同蒋介石斗争的问题,同时指出:“现在不公开讲出来,还是要准备长期斗争,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会议决定:刘邓大军直出大别山;陈谢兵团由西进陕北改为渡黄河南下,挺进豫西;西北野战军改南下关中为独立坚持内线作战,牵制并逐步削弱胡宗南集团。华东野战军一分为二,外线兵团由陈毅、粟裕指挥,在鲁西南掩护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然后挺进豫皖苏;内线兵团由谭震林、许世友指挥,牵制山东国民党军。至此,一个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中央突破、经略中原的战略部署形成。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8月中旬,刘邓大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行动;彭德怀牵着胡宗南的“牛鼻子”往北跑,在沙家店一个回马枪,陕北战局翻过了“山坳”;8月下旬,陈谢大军强渡黄河,东逼洛阳,西叩潼关;谭震林、许世友率山东兵团进行胶东保卫战,转入了内线反攻;9月下旬,陈粟大军分路越过陇海路南下豫皖苏边。党中央关于战略进攻的一系列构想全部变成了现实。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取得的这些重大胜利,都是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那种极端艰苦而险恶的环境中指挥的。那时,周恩来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军。

转战陕北期间,党中央在陕北高原一次次转移,与敌人周旋。1947年10月10日,在陕北佳县神泉堡,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这个宣言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称,第一次以宣言的形式郑重向国内外宣布“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7年11月22日,党中央移住陕北米脂县杨家沟。12月25日至28日,毛泽东在杨家沟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并就敌我形势、统一战线、英美苏关系等等重大问题发表讲话。会后,党中央集中全力解决新形势下土改、整党、工商业、统一战线、新区工作等方面的具体政策问题,尤其注意纠正党内“左”的偏向。毛泽东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1948年3月23日,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从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县,到达晋绥解放区,再前往河北平山西柏坡。4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这预示着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

一九四七年七月,毛泽东和随同转战的机要人员在小河村合影。

1936年河南省第一个民先队队长?

1935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决定把共青团改造成为广大青年群众的抗日救国组织。在这一形势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于1936年2月1日在北平成立。它是在一二·九运动中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的基础上成立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抗日民主为奋斗目标的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

民先队创立时,河南青年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镇压之下陷入低谷。此时,河南广大爱国青年迫切需要一个先进的青年组织,同反动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领导他们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殊死搏斗。于是,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很快在河南建立并发展壮大成为河南抗日救亡的一支主要力量。民先队的首要任务是:(一)揭露汉奸及其走狗的阴谋,并打击其种种破坏手段;(二)联合一切抗日反帝力量,不分党派,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一致团结起来。

1936年8月,开封进步学生与民先队建立了联系,并多次接受民先队总部的队报和信件。10月,经过民先队总部多次派人来汴筹建和指导,省会开封出现了河南省第一个民先队,开封民先队由邓拓、胡德龙等人为领导核心,分别负责各校民先组织的发展和活动。开封也成为全国31个有民先队的城市和地区之一。1937 年初,民先队总部秘书长刘导生到开封巡视工作,召集各校学生积极分子会议,了解河南情况,宣讲全国抗日形势,并正式组建了开封民先队总部。

在很短时间内,省会的河南大学、开封女中、开封女师、西北中学、开封高中、开封师范、任时女中都秘密建立了民先队组织,队员人数发展至近百人。由于反动当局对开封各校控制很严,开封民先队只得在极端秘密的状态下活动和发展。各校以发展人数的多少分别建立民先小队和民先中队。为防止反动派的破坏,均以小队为单位单独活动,互相之间不发生横向联系。民先队总部成员则分工指导一校或几校民先小队开展工作。

民先队开展的主要工作是:宣传抗日救亡,推动全民族抗战。民先队利用学生高昂的抗日激情,组织他们成立歌咏队、演剧队等各种形式的宣传队,深入广大农村、工厂、兵营,走街串巷,到广大群众中间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使抗日救亡深入民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他们和进步学生一起组织“世界语研究会”“拉丁化新文字研究会”以及“读书会”“研讨会”,学习和推广新文化,并秘密传阅马列书籍及各种进步书刊,通过读书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从而使一大批青年团结在民先队周围,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民先队在学校经常利用墙报板报,组织时事讨论会,评论时局,抨击反动当局的妥协政策。当时河南大学的民先队员党及辰、王锡璋还公开组织讨论会,广泛宣传抗日主张,同反动势力公开辩论,给广大青年以极好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在声援绥远抗战、营救七君子和西安事变等斗争中,民先队员都站在斗争的最前列,起到了青年先锋的作用。

1936年底至1937年春,杞县、漯河、洛阳、新乡、许昌、商丘、长葛等地相继建立了民先组织。1937年2月,在中共北方局领导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选举产生了全国民先队总部。

1937年4月,总部负责人之一的刘导生在太原检查工作时,接到民先队总部指示,要他转赴河南,领导全省的民先工作。他立即赶到开封,召集开封民先队负责人开会,传达全国民先队指示,宣讲民先队在新形势下的任务。并根据全国民先队总部决议,将开封民先队改为河南民先中心队部。之后,刘导生连夜赶到郑州,与总部指示的“郑州民先队”取得联系。不料,“郑州民先队”是特务所设的圈套,敌人从刘导生手中骗取了与开封民先队联系的在哪。几天后,开封民先队遭到敌人破坏。河南民先中心队部的主要负责人先后被捕,活动地点被搜查,各校民先队也都受到摧残,民先活动暂时停止。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河南的活动为抗日民族解放事业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通过民先组织的教育和各种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一批进步青年迅速成长,初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他们有的奔赴延安,有的在当地参加革命活动,这些青年大多在后来的抗战中为民族解放做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