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闻最新事件,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
今日新闻最新事件,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
【传媒写作类话题】
谢邀。这个提问漫无边际,没有确定范围的曾经一时轰动的新闻事件,也就无从说起,或许怎么说怎么对;那就回归到概念、推理、判断的形式逻辑上来,新闻事件先搞清楚新闻概念,然后再揭示新闻事件的后续发展该不该作为重点,是重点再说,非重点不说。这样才有利于新闻写作。
新闻以事实为生命,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是指新闻本体。新闻五要素即新闻5W,指一则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因素,分别为何时(when)、何地(where )、何事(what)、何因(why )、何人(who )。这是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五个方面,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由于这五个“w”,基本概括了新闻事件本身存在的客观联系,对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913年,广学会翻译出版《实用新闻学》 (美·休曼原著),把此说介绍到我国。随着调查性报道的兴起,西方学者提出“六要素”说,除五个“w”之外,还有一个新闻要素“H”,即如何(how)。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解释的记叙文六要素就比新闻写作多出一个“结果”,而这“结果”与新闻要素添加的“H”,即如何(how)是否是同义词?有人主张应视情况或突出一两个要素,或突出两三个要素,其余的要素可放在正文中去交待,以把最重要的要素放在最前面一一导语“立片言以居要”。
再确切一些说,所谓新闻体裁,多指消息、通讯、特写,而将新闻单指消息,更是新闻5W+H的消息写作,如何不等同于结果。也可以说,题主所问,一时轰动的新闻事件的后续发展,是不能作为彼时新闻事件一部分,由媒体负责追踪报道的。那是谁的任务呢,是年鉴通志的编纂者工作。
我在这里,将新闻写作和志鉴编纂特别作区分,旨在坚持多媒体、全媒体、融媒体辨识能力,以帮助更多的自媒体人一一从迎面扑来的纷繁复杂的信息干扰中,不至于顾此失彼,这山望着那山高。新闻事件一旦入选年度十大新闻,必然会被编入地方志、行业志、事件志中的某类词条。
许可馨这个人的结局会怎样?
纪检委已经介入调查,会有公道的说法。也有可能被洗白,但是这些言论会被记录在网友心里。医药大学声明说是自费留学,而她自己说公费,也值得调查!
我们先来看看事情的整个经过:
1月24日武汉封城,她发微博“如果我有一线朋友在武汉,我会希望他们临阵脱逃”。当时还好没引起网友争论。
2月23日,发表微博“能走到今天,一靠爸妈的钱和人脉,二靠苏州的方法和资源……个人努力跟这些比起来,则丝毫不值得一提”。这是显摆那?
3月16日,一留学生在隔离间开水不喝,非要喝矿泉水的look在网上播放。
许可馨发表微博支持此女子,后看到网友都评论说该女子行为不对,后又把该微博删了
3月23号又发表微博
“我不该删的,不该向他们屈服的,每一次向集体屈服,都是在给这个操蛋的世界添砖加瓦。”
“反正中国人就喜欢把过苦日子当美德呗,怎么就那么贱骨头啊”
3月25日发表微博
“留学生回国主动配合集中隔离,下场就是不给饭吃还腹泻,还要被同胞追着骂,放心吧,我不会回来给祖国添麻烦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3月27日耿爽例行记者招待发言,她又在微博评论“是后盾,还是把公民堵在门外的城墙”。
也就是这条评论,网友纷纷指责批斗。
最后29日许可馨发微博进行道歉
这只是一个走过场,她和朋友的聊天曝光,
“冷处理几天,过几天回他们就忘了我”
即使回到国内,也是不好混,人言可畏啊。
看最后官方通告吧,应该这个新闻不会再起什么波澜了。毕竟属于个人言论,法律又没有办法!
这就是一个情绪都控制不住的孩子,真是实力“坑爹”
@Thinkmore 关注我,新思维
近三天中国热点新闻事件?
盘点一下,近三天中国热点新闻事件,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有以下这些:
首先是我们较为关注的疫情情况:据国家卫健委最新通报,10月27日,31省区市新增本土病例23例(甘肃8例,其中张掖市4例、兰州市1例,兰州新区1例,嘉峪关市2例;内蒙古7例,均在阿拉善盟;北京3例,均在昌平区;宁夏2例,均在银川市;黑龙江1例,在黑河市;山东1例,在日照市;四川1例,在自贡市),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北京1例,四川1例)。另外,青海西宁新增3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其次,我们国人都为之振奋的冬奥会也已进入了最后100天的冲刺倒计时,从场馆建设到后勤保障,从运动训练到观众服务,“绿色办奥”的承诺正变为现实,“科技冬奥”闪耀着智慧光芒。2022北京冬奥会蓄势待发,预祝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
有幽默搞笑的新闻直播吗?
要说国内最稳定的电视节目,那肯定非《新闻联播》莫属了,天天都风雨无阻。为百姓讲述国内外大事件,每天晚上7点钟,这曾经也是小编必看的节目。在大家的印象中,《新闻联播》一直是严肃的,专业的。但是有细心的网友就收集了《新闻联播》搞笑的播出小意外,网友纷纷都笑称: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新闻联播》,不过这样看起来更加的接地气了。
首先大家看到的就是很火的《新闻联播》直播中出现黑影事件,就在新闻联播刚刚开始的时候,突然一个黑影闯入了镜头前,把主持人郭志强给挡的严严实实的。一个小小的播出事故,镜头很快的就转到了欧阳夏丹的身上,只见欧阳夏丹面不改色,平稳的度过了这个小事故。所有的网友都拍手称赞:真女中豪杰也,面不改色,大将之风,干的漂亮。
《新闻联播》自从播出以来,陪伴我们走过了半个世纪,作为国内最权威的电视节目,老百姓还是很喜欢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的。 不过就像我们平常生活中一样,哪怕我们再认真再细心,难免会出现一些口误和愣神。下面大伙儿就来看看,一个不一样的《新闻联播》。看完你也会和小编一样,更加喜欢这个节目的。
作为一个南方人,看到这样的语句真的是太亲切了。反正南方人就是说不出翘舌音,H和L这些分不清,普通话标准,不存在的。
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有九百四十二人,少说了一个万字,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要是真的只有942人,那不是所有大学随便大伙儿挑了吗?
不是“下泥石流”是“井下泥石流啦。”不知道的还以为,原来泥石流还分上下的啊?那上泥石流在哪呢?
一九六五名,一下子可能没看清楚,然后把数字一个一个念出来了,真的是非常的有意思。反正小编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看到几个数字,分开念了,后来才发现应该是“一千几百六十五”。
“你先说。”,“不,女士优先你先说。”画面中两个主持人突然有点愣神了,第一句话应该谁来说来着。当时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今年的新闻联播,播送完了。”这个可不行,这才到年中旬,明天必须接着播,晚上7点不见不散啊。
啊,播完了吗?鼻子太痒了,实在忍不住了,对不起对不起。
各位网友看完是不是感觉原来《新闻联播》也可以萌萌哒,特别接地气对不对?不过人非圣贤,毕竟不是机器人,谁都会出错,大伙儿调侃归调侃,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对《新闻联播》有任何偏见噢!
全网都是曾轶可事件的新闻?
个人十大收获:一、边检之门,没有红毯;二、国门庄严,心怀敬畏;三,明星之脸,素颜妆扮;四、不爆粗口,配合边检;五、雌雄同体,绵羊獅座;六,草莓唱作,少了轶可;七,曾氏之举,莫要效仿;八,祸从口出,网络慎言;九、如有错出,诚心道谦;十,虚怀若谷,骄必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