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青蛙头像,按正常途径是无法通关的?
七夕青蛙头像,按正常途径是无法通关的?
红白机的回忆是由资深红白机游戏玩家组成的NEO组织,以收集和记录逐渐远去的红白机资讯为已任,在知乎、今日头条和大鱼都设有专栏。欢迎大家关注。
按正常途径是无法通关的红白机游戏,我理解的是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关卡重复,成百上千关,时间上无法通关;第二种是动作类游戏的操控难度太大,以当年的技术无法通关;第三种是RPG类游戏的谜题太难、迷宫太变态或文字不通而无法通关;第四种是开发者故意设置难题,不能以正常游戏角度去考虑游戏进程,因而无法通关。
下面一一说明:
第一种,关卡重复早期的小容量游戏都是走这种套路,实质上只有寥寥几关,但为了让玩家在游戏中逗留得更久一点,就只能用不断重复关卡的方法去延长游戏长度。举例:大金刚、打鸭子、大力水手等等等等。
第二种,操控难度大这一类游戏就是传说中的手残党克星,但有些游戏难度确实太高而玩起来毫无游戏体验。
1.首推残暴变态的忍者蛙,就是你用S/L大法都打不过的游戏,后作忍者蛙与双截龙稍稍好了一点,不过难度还是很高。
好在这个游戏系统还算比较有趣和多元,可以玩连技和贪分。
2.魔界村,出了名难的街机和FC游戏,游戏模式也比较单调。主角只有一条命,盔甲只在吃第一次的时候起作用,受伤后再吃了居然也没用,是程序没写好吗?
3.然后是恶魔城1和3(3代的美版更变态),攻击范围或者攻击模式奇葩,身板脆,受伤后会被击退很长一段距离而分分钟掉崖。同理还有忍者龙剑传1。
第三种,谜题太难1.荆轲新传的迷宫,玩过的都知道,迷宫都是黑暗一片,而唯一的照明道具只有一个仅能照亮四周9个格子的灯笼,而这样的大大小小迷宫在游戏中共有8个之多,有些迷宫还有2层!分分钟劝退。
2.《龙珠Z外传-赛亚人灭绝计划》最终大BOSS魔术师要满足一定条件才出现,碰到了剧情才和动画片接轨,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通关。
第四种,不按正常思维出牌1.最繁复的是著名的反套路作品《北野武的挑战书》,这个游戏发行于较早的1986年12月,创意来自于神奇导演北野武,其脑洞开得大到、大到、大到可以和网络时代的“坑爹”类型游戏相比。
比如:
1)在标题画面的第一个选项选不对的话,还没开始就会GAME OVER!
2)你需要对着2P手柄的麦克风连续唱3首歌,并被系统判定得到及格分,否则游戏无法进行!
3)游戏中有个谜题需要按住一个按钮4个小时不能放!
4)游戏结尾是用到的道具要在游戏刚开始的时候购买,如果一开始错过只能从头再来!
游戏结束后也没有什么通关画面,却只有一句略带嘲讽的话:
こんなげーむにまじになっちゃってどうするの
(你为什么要如此认真地对待一个小小的游戏?)
然后是一张图,黑色背景与主角的头像,以及“完”。
可能是因为销量不佳,这款意识超前的游戏并没有再出现后继作品。
2.最流行的要数《重装机兵》的开放式结局,最后的诺阿打来打去都死不了,只能通过引退来结束游戏。
3.低K游戏《空手道》,面对对手不鞠躬会死,后退多了跌下悬崖会死,鞠躬中途也有可能被鸟啄死,最后的结局是在女友面前和对手一起战死。
还有哪些失落的不能正常通关的游戏?欢迎大家在评论中补充!
编撰:Ooooc@FCM
一些人说35岁之后再找工作就没有人要了?
最近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35岁以后就找不到工作啦,没人要”
是真的吗?阿胖只能说不全对,有一部分人35岁之后确实找不到工作,没人要了,有一部分人哪怕到了40岁,还有人抢着要。
一、我那个40多岁还被抢着要的阿姨我有一个阿姨,现在是注册会计师兼高级会计师,她的注册会计师是30岁以后才考上的,在这之前她的工作完全和会计无关,也就是到现在,她做会计的年限仅仅只有10多年左右。
前段时间她因为身体出了点小问题,所以准备退居二线,回到家乡的小城市去悠闲度日,把自己特别不错的工作给辞了。
本想着可以好好休息了,结果还没2天,就有猎头来找她工作,提供的公司也是非常不错的,在他们当地算数一数二的上市公司,待遇自然不用说,但她给拒绝了,因为她想先休息一段时间,没想到那个公司竟然愿意等她休息好,再来。
之后又有一个朋友找到了她,希望邀请她来公司工作,并且工作时间非常自由,待遇也特别好,我阿姨同样还是拒绝了,原因是:“我想先休息一下”
我这位阿姨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了,可还是这么多人抢着要,那又怎么能说年过35,就没人要了呢?
有人可能会说:“因为她这个岗位是越老越吃香阿,当然有人要”
那我也见过不少老会计,勉强有了工作,但一直在淘汰的边缘挣扎,被抢着要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差距在哪?
差距在于自身的实力,如果你实力足够强劲,年龄对你的影响不会太大。
如果你现在还年轻,阿胖来帮你做一个规划,让你老了的时候,实力超群,仍然充满了竞争力!
二、怎样规划,竞争力爆棚?由于每个人的岗位都不一样,阿胖在这里的规划没法具体到某个岗位去做,但是我会找出一些能够提升大多数岗位能力的的共性特质,来分享给你。
1、专业
当你不知道学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岗位合不合适于自己时,什么都别想了,纠结只会浪费时间,直接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就是。
就算你不喜欢,当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保证了自己的竞争力,也会让你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合适自己并且自己也喜欢的岗位。
如果这个岗位恰好是还算适合你的岗位,你深耕了专业,做到了专业内的top多少,并保持持续不断的学习,就算你其他方面的能力不行,你也完全不用担心没公司要你,如果你都没有人要,那别人就更没有人要了。
2.可迁移能力
最常用的可迁移能力包括沟通、表达、写作,说白了,也就是与人更好交往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够让你无论在哪个岗位、哪个年龄,都能够很好的相处好人际关系,当你的人际关系足够好,你的实力也会得到无限的放大。
所以,从年轻的时候开始,这3种能力一定要经常性的去刻意提升。
3.逆商
还有一个能力你需要持续的提升,那就是逆商
职业生涯有这么长的时间,失败是高频率的事,如果你不能够从失败里走出来,那一切都是空谈,但如果你能够持续的从失败里走出来,那就已经打败了那些不能够从失败里走出来的人,再持续的进步,那又能够打败一批人,这样下去,就算你到了35岁,你会找不到工作吗?
总结:35岁以后找工作是不是没人要了?那还能做什么,怎样提前做好规划
其实35岁,如果你的竞争力足够,是不怕没人要的,所以,与其纠结35岁之后没人要能做什么,还不如从现在开始不断的积累自己的专业、可迁移能力与逆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就算到了35岁,你仍然极具竞争力,不怕没人要!
码字不易,喜欢是点赞,爱是转发,欢迎关注!
阿胖:今日头条签约作者,专注自我提升·阅读·思维,每一篇文章与问答都是干货满满,如果你的问题,在我头条号里找不到答案,那就算我输!异性之间一直暧昧却又不在一起是一种什么体验?
异性之间一直暧昧却又不能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谢谢友友提问!
答,是一种相见不如怀念的体验!
异性之间一直都暧昧,但又不能在一起。通常这些人都是好异地暧昧,或者是通过网络上认识的异性朋友。这些异性朋友搞暧昧关系,往往都是不靠谱的异性朋友关系。所以说像这样的异性朋友真的是相见不如怀念的体验。
我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的虚拟故事。就是一个男人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在网络上开直播,那种各种卖弄风骚的言语甚是调动这个男人,这个男人就经常的打赏她。
时间长了,这个男人就像把这个直播女人邀请出来见见面。男人越是想见面,这个女人就是越不给见面,于是就变本加厉地让这个男人给她打赏。她们两个人在一起的暧昧关系,简直就是到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但是各有各的目的,女人的目的就是只要能挣到钱了,什么样的暧昧言语都不在话下。男人的目的就是只要能见上这个女人的庐山真面目,真的是不惜重金打赏女子。其结果把这个男人整天搞得神魂颠倒,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了。
由于这个男人如此般的痴情,再加上这个男人出手大方的打赏自己,这个女人就同意了和这个男人见面。
于是,这个男人就坐着飞机来准时赴约。谁知两个人在一起一见面,这个女人庐山真面目,真的太让这个男人大跌眼界了。这个男人仿佛就有一种被骗的感觉,顿时仇恨怒火的想法涌上了心头。
这个男人看到后,觉得这个女人跟自己在直播间里看到的那个女人简直就是判若两人。最后在警察的调解下,这个男人就又乘坐飞机返回了家乡。
由此可见,如果两个人在一起网络上认识的异性朋友,就是彼此再搞婚外情或者是特殊的暧昧关系,我劝你们千万不要“拿着棒槌当真(针)了”,千万不要把这种暧昧关系当成了一种感情很厚的暧昧关系了,如果彼此都有一种这样的想法,那就是真的大错特错了。在这里我真情地告诉那沉醉在网络上认识的异性朋友,就是彼此之间关系再暧昧,千万不要再付出真情,如果你真的付出了真情,那种伤害只能你自己一个人独扛起来。所以说这种异性朋友搞暧昧关系,却又不能在一起,那种体验真的是相见不如怀念的感觉。
好了友友就分析到这儿吧,小伙伴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都留言评论一下吧!如果你喜欢我就关注我。
我是中国情感乔存兴
希望我的回答问题能够给你带来新的希望@悟空问答 @头条公开课 @字节跳动扶贫 @今日头条
有哪些适合情侣一起玩的游戏?
咳咳,我又要开始说话了,别给我捂住耳朵,一脸嫌弃的样子。对于情侣适合玩儿的游戏这个嘛,问我就对了。因为我就是那么被一步步虐过来的,真心知道哪些游戏里面的情侣是最多的,哪些游戏里面情侣玩儿起来感觉是最棒的。
我开始玩儿的第一款游戏是那年初中刚开始的时候,我第一次申请了自己的QQ,然后开始玩儿上了QQ飞车,是不是很菜的游戏,哎哎,大家不要嫌弃的眼神看着我啊,当时这个游戏还是挺火的好不。
为什么我会感叹这款游戏适合情侣玩儿呢,来看看吧,QQ飞车嘛,表面意思就知道就是利用键盘操作开车的游戏嘛。说到这个我想说我肯定是个游戏黑洞,因为我每次玩儿QQ飞车的时候,都会在同样的转弯的地方翻车,每次都是弯道的时候就会被人反超。
坐在我旁边的那两位,就是我们班的班队,我们组团玩儿的(他们初中恋爱了,的确是有点早恋哈,但是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这不是重点,说完这个我回头再批评他们)。人家女朋友跑到后面了,立马就开始叫“亲爱的,我开不动了啦,等等我,我不要最后一个到终点”,而且还在游戏里面对着打字,哎,能不要这么高调吗?我就静静的看着他男票停车等着她,两个人优哉游哉听着音乐开着车看着风景,简直不要太幸福。于是我狠狠吃了第一把狗粮,我认了,这是适合情侣玩儿的游戏之一,因为你跑得慢,你带女朋友没人会说你坑。
其次,就来看看我吃得第二把狗粮吧。就是QQ劲舞,其实现在好像也叫是QQ炫舞吧,不知道了,好久没玩儿了。QQ劲舞不难理解为什么适合情侣玩儿了,因为在我看来这个游戏就是为情侣打造的啊,这个里面有情侣专场,情侣舞步,还有设计了很多情侣套装,相互之间送东西,还有什么结婚之类的,还有求婚。
每次我想玩儿情侣舞步体验一下,顺便也完成下任务,但是都找不到人,没人跟我情侣啊,于是乎就顺便拉着脸皮主动去问别人找了一个。可是看看旁边那对碍眼的情侣——戴着耳机,听着美妙的音乐,手指不断在键盘上面跳动着,看着电脑上面唯美的画面,还有旁边的那位感觉自己就是电脑里面那个如此美丽的人,这是很享受的一个游戏,特别适合的就是情侣去玩儿一个人去玩儿的话,肯定会吃很多狗粮的,别怪我没提醒你。所以这也绝对绝对是一个很适合情侣玩儿的游戏,单身狗请慎入。
只要感情深,什么游戏都适合情侣玩不是么?道理虽然是这个样子,但是我们也应就事论事,为大家介绍几个亲近感情的游戏。
网络游戏:一般情况下,女生并不太接触网络游戏,由于网络游戏对玩家的操作有一定的要求,诸如英雄联盟、dota类的游戏体验并不理想,下面我要介绍的游戏是西山居的剑侠情缘网络版3,俗称剑网三,网传微微一笑恨倾城的杨洋的原型便是这款游戏负责人郭炜炜。这款游戏作为RPG的代表,游戏过程中充满了武侠、古风特色。有人会问,这款游戏不同样需要过硬的操作实力才能够玩的开心么?不是的,这款游戏的真正优秀之处,除了有繁多的武学系统,还有诸多的生活系统,画风优美,人设优雅,二者各自对男生和女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在这款游戏中你们可以一同骑马阅遍世界的处处风景
你可以可以在任何一天为你的另一半放一束烟花
你可以为你的另一半她弄一套独属于她的套装
可以二人一同使用轻功享受飞天的愉悦。
报警了,虐狗呀!
单机游戏:在两年前,想必大家都玩过一个手机游戏叫做1024,曾经每一个少年都为弄出一个1024而自豪,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玩过情侣版的1024,他以暧昧打头,以小恩爱、相濡以沫结尾,不仅仅是虐狗指数够高,难度也比1024难了一个档次,相濡以沫代表的也就是2048,当你的男友通关获得相濡以沫的认可,她一定会心里甜滋滋的。宠物宝宝,现在网络之中存在很多的单机宠物养成的游戏,他是设置两人共同操作以促进二人宠物的成长,通常会设置抚摸、铲屎、喂养、洗澡等不同的功能双方的任何喂养行为都是公共可见的,让二人有一种共同培养一种事物成长的亲近感。
现实游戏:我认为现实游戏是最多的,也是容易促进双方感情进一步发展的。两个人可以试着去日租房过一个浪漫、与众不同的一天,一起去做一顿饭,一起去度过一个不紧不慢的下午,只有在闲暇时分你才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喜好,从而确定他是不是你想要的另一半,他爱读书,你爱音乐,唯有相互适合才是真正的美好。其实情侣之间的游戏数不胜数,热恋期间二人的你侬我侬,拥有着数不完的可聊话题和想做之事。愿最后之人是你爱之人,共勉。
如果你因为不可抗力不能离开房间?
媒体人的一支笔,既脆弱又强大;网络走进生活,既带来便利,又埋下了危机。我们已经走得太快,停下来以局外人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个社会、职业,方能走得更好。
艺术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国庆假期开始前,全媒派(ID:quanmeipai)精选七部影片,带你走进镜头中那个魔幻而又真实的世界。
本文已获得腾讯传媒全媒派授权
《网络谜踪》
一切信息皆可搜索,却搜索不到最亲近的人
故事聚焦于北加州圣荷西的韩裔金姓一家人,预告片中男主角David一直引以为傲的女儿Margot突然离奇失踪,没留下一丝线索。前来调查此案的女警探发现女儿的银行账户出现了可疑资金,而且在失踪前她还伪造了一张假身份证,于是怀疑女儿是离家出走。不满这一结论的父亲为了寻找真相,决定独自展开调查。他用女儿的笔记本电脑打开了社交网站,抽丝剥茧寻找爱女下落。
影片的亮点在于“失踪+操作界面”的呈现方式,从头到尾都是电子屏幕,而就在这样的窗口中,一个基于社交网络的悬疑故事上演了。这种视觉呈现方式的创新有一个清晰的方向,那就是改变科技产品在电影中的参与方式,它们以一种更加互动、更加深刻的方式参与到电影叙事中来。这背后,不仅是由于我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科技产品和社交媒体,更是因为它们的出现和发展逐渐改变了我们自身的存在方式,用科幻的词语来表述,就是我们都在不知不觉地变成赛博格(cyborg)。
电影所讲述的故事虽然老套,但是涉及到的话题却是广泛的,比如亲子关系、媒体的冷血、无孔不入的社交媒体、网络空间的安全等。当电影落幕,观众也开始思考社交网络的两面性:它让了解一个人变得容易,但同时又给了人们太多可以伪装的机会;它既可能透露太多信息,又同时可以作为自我保护的工具;它可以既是女孩失踪的原因,也是找到她的最有效办法。
对于网络而言,我们不过是一串数字符号。
《升级》
一场智脑与大脑的battle
一场抢劫案后,男主角Grey的妻子丧生,自己也全身瘫痪。他接受了一个亿万富翁科学家对他身体的“升级”改造治疗——在他的身体里植入了人工智能程序STEM,不但使四肢恢复了行动力,更能做出自己从未训练过的格斗动作,俨然成为一名职业杀手。Grey付出的代价是,这个AI程序直连他的大脑中枢,永远无法屏蔽。
赛博朋克复古风格、人体生化改造的概念、眩晕急促的动作戏运镜和血腥不留情的复仇故事结合得很酷炫,影片的成本不过600万美元,却也保持住了较高的完成度,打造出了一个科幻感极强的近未来世界。这部电影虽然不能颠覆三观,但却在科幻探究人工智能的红海上,重新勘探出一小片油田。
类似的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反过来将人类摧毁,大概是人们能想到的最坏的结果。《升级》中的情况无疑是更惨的:人们仍然完全保有自己的意识和思维,但是身体却不能受自己支配。相比毁灭而言,有思想却不能自主才是最痛苦的。不仅是Grey,被他杀掉的人们也早已经成为被智脑控制的傀儡。
科技究竟会把我们带向何方?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未来,我们又会不会像影片中所呈现的,成为技术的电池,而自己真正的意识则停留在那美好的幻境中?
《巴别塔》
人类的悲欢从来无法相通
电影讲述了在摩洛哥、墨西哥和日本发生的三个故事:理查德和妻子苏珊因为婚姻危机,去摩洛哥旅行,苏珊在旅行车里遭遇枪击,为了医治苏珊,一车美国游客不得不在摩洛哥的小村滞留。理查德夫妇滞留在摩洛哥,影响到了家里的孩子们,墨西哥保姆为了参加儿子的婚礼,只能让她的侄子开车带着她和孩子们一起去,但从墨西哥过境回来的时候,警方怀疑她绑架美国小孩,事情开始不受控制。日本,聋哑少女千惠子孤寂地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她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沟通交流。
影片用一种缓慢的时间刻度讲述这些故事,让每一种痛苦都细腻生动地呈现出来,看到生命如何在生活中被打磨。当理查德焦急地等待直升飞机前来的时候,他才有机会衡量那些生命中的重量。当日本聋女赤裸身体站在阳台上时,虽然她不能说话,但是她让所有观众听到了最震人心脾的呐喊。
《通天塔》很粗糙,观看的过程不能让我们摆脱现实,而是更真实地感受到生活本身。提醒我们那些可能被遗忘了的存在,诸如某种生活状态,某种内心需求,某些人和某些事。因此,沟通并非是一种语言问题。传说中,人类由于语言不同而最终放弃了修建通天塔。电影里,聋女无言,摩洛哥人无语,但是他们却似乎是对白最多的人。如果真有通天塔,它不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就在人心里。
上帝为了阻止人类建起通往天堂的高塔而让他们说不同的语言,彼此之间无法沟通。影片在最后的献辞中写道:献给我的孩子。最暗的夜,最亮的光。最暗的夜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最亮的光又在哪里?
《惊爆内幕》
在强大的社会机器面前,人总是渺小。
影片改编自美国历史上司法和解金额最高的烟草诉讼案的真实故事:CBS 60分钟王牌制作人Lowell Bergman发现了一个惊天内幕——烟草公司巨头对公众撒谎,声称吸烟不会使人上瘾,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烟草公司的高管之一Wigand便掌握充足证据。但是由于烟草公司势力巨大,以非法干预等罪名要挟,使得能够和恐怖分子对峙的60分钟也不得不噤声。在这种情况下,Lowell Bergman陷入了困境:作为一个新闻人,坚定的新闻人,他该怎么办?
Lowell Bergman和Wigand先生从一开始就清楚他们将会面对些什么,当对手是某种体制或某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时,往往实力对比悬殊,往往过程很艰难,有时会想放弃,有时会丧失勇气。但到头来,为了自己的信仰,还得硬着头皮走下去。
小人物的人性光辉有时更持久,小人物的挣扎故事有时更让人感动。有时他们的声音很微弱,他们奋斗无人知晓,可他们还在咬牙坚持着。因为他们明白,哪怕在最深的黑夜里,仅仅是一支小小的蜡烛,也足以带来温暖和希望。
160分钟,欧式电影的节奏感和戏剧张力好比在夜色掩盖下的暗流,观众可以体会到冷静的叙事风格下,压抑不住的内心的暗涌。
《解除好友2:暗网》
暗网如何摧毁一个人
大学生Matias意外捡到陌生人电脑,本意自用,却被硬盘的隐藏文件激发起好奇心,结果窥见了暗网的黑暗秘密,最终导致自己和好友全部被网线另一端的黑暗势力吞噬的故事。
本片和前作一样,依然是桌面摄像头类伪记录片,最大的亮点是暗网。暗网向来是个神秘、可怕,却又让人好奇的话题。暗网是通过特殊软件、特殊授权或对电脑进行特殊设定才能连上的网络,且不能使用一般的浏览器及搜寻引擎找到暗网的内容,因此内容也极尽另类。
影片结束,无论是无处不在的隐私泄露,还是阳光下的另一个暗黑世界,都足够让人不寒而栗、心惊胆战。
也许这些事情就发生在你身边,你却毫不知情。这个故事最令人感到恐惧的地方也在于此,它是真实存在的,但我们却无法阻止。鬼故事或许会让人晚上做噩梦,但现实中的罪恶却正在阳光下进行。
《倒扣的王牌》
是我们爱上媒体,还是媒体绑架我们?
身无分文的记者Tatum流落一座新墨西哥州的小城,他巧舌如簧地向当地报馆的主编推销自己,宣称自己有制造新闻的天才。波澜不惊的小城生活让曾经供职纽约的Tatum倍感无聊。丘克外出采访时,意外遭遇一名小镇店主被困山洞。Tatum敏感的意识到这件事情背后的新闻价值,他迅速联系州长、工程队与医生。
随着Tatum的一篇篇报道,观看施救过程的民众陆续赶来,本欲离开的Leo妻子因为看到有利可图而选择留下,并与Tatum站到了同一阵营,Tatum安排采用费时的营救方式来维持事件的新闻热度。几天内人群不断涌入,营救现场俨然成为游乐场。Tatum与纽约的老上司讨价还价之时,洞中的Leo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现代社会媒介的发达,放大了事件的群体性,使得Leo成了尽人皆知的人物,原本的一场营救行为,被观众们的热情所扭曲。Tatum,他深知群体的心理,他只是卑鄙地利用了它,而对观众来说,Tatum的报道,也完美地迎合了他们的心理期望值,至于最后的结局——只是一场无关自身痛痒的好戏散场而已。
因此,新闻伦理在这里也许并不适用。一个再正直的媒体人,在身旁所有媒体都狂轰滥炸同一消息时,他无可选择。这是一种悲剧性的事实,而这种悲剧,来自于整个群体的围观欲——它本身没有错,只是会造成错的后果。
好戏散场,小丑也摘下娱乐大众的面具,人们陆续离场,期待下一个演出的开锣。
《华盛顿邮报》
捍卫出版权的唯一途径就是出版
电影讲述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事件,1967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部长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秘密组织小组对越南战争进行全面研究,这份在他口中被称为“留给后世全面了解越南战争”的报告在隐瞒国家安全部门甚至美国总统的情况下被制作了出来。
参与调查并了解这份文件的埃尔斯伯格博士无法忍受政府对于真相的隐瞒,于是铤而走险将这份长达七千页的报告如数复印,将美国政府的幕后真相公之于众,以期结束越战。然而面对政府的压力,《纽约时报》最终停止了报道,当时还是地方报纸的《华盛顿邮报》则接过了大旗,为新闻自由与真相而战。
和“一个记者只身对抗庞大机器”的故事不同,《华盛顿邮报》呈现的博弈是这一职业生态链顶点的样貌,商业巨头、报业大佬与顶级政客之间的妥协与交锋。
“造梦师”斯皮尔伯格也没有像前两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一样时刻压制自己的情感,认真的探讨新闻伦理问题以及调查的难度,而更像是通过影片去赞扬纯粹的新闻理想,这在今天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看来,都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影片的结尾堪称神来之笔,愤怒的尼克松和媒体真正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连接《总统班底》可以直接推出“美国历史电影宇宙”了。那么如今把“假新闻”挂在嘴边的特朗普呢?这电影仿佛在告诉他,“这事儿我们没完”,那我们呢?《华盛顿邮报》值得我们思考的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伦理或是新闻自由了,该我们思考的,已经是新闻的存亡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