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国际怨恨的结晶,真的会保留最后的体面吗?
完美国际怨恨的结晶,真的会保留最后的体面吗?
在殡仪馆工作的表哥告诉我,老人死后必须立即用棉花塞住肛门,否则就是对老人的不敬,同时老人在家死亡第一时间不是报警,而是做好这7件事,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这些知识,关键时刻有大用。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无论生前是富贵还是贫穷,走的时候也不过是一堆黄土罢了,谁也逃不掉这个宿命的安排。
家中有老人去世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殡仪馆在接受遗体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殓师用沾满酒精的棉花堵住遗体的口鼻和肛门,看起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举动,但据说可以保留死者的体面,这是什么原因呢?
带着疑问我咨询了在殡仪馆上班的表哥,表哥告诉我,给死者堵住肛门是殡仪馆的必备程序,看似很尴尬的行为却体面了殡仪馆对死者的人文关怀,这其中大有学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老人死亡后的身体变化过程老人死亡之后,心脏首先会停止跳动,没有心脏提供能量,血液停止流动,从而无法为整个身体输送营养和能量,全身各处的器官随之也停止工作。
接着人的体温会逐渐下降,身体也逐渐僵硬,全身上下的关节就像定住了一样,无法弯曲,看起来就像电影中的JS一样,如果是很多受病魔折磨死亡的老人,死亡姿态更是让人毛骨悚然。
同时人死之后,血管的粘膜细胞也会死亡,血液开始不受限制地渗透到血管外面直到皮下组织中,形成所谓的尸斑。
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血液会逐渐地下沉到人体的底部,特别是背部,由于富含毛细血管,会形成连片的尸斑,如果有参加葬礼的朋友,千万别因为好奇心去看死者,小心晚上做噩梦。
人体内富含各种微生物,在活着的时候,这些微生物只会分解肠道物质,人死之后,微生物质的繁殖就不再受到限制,开始迅速的繁殖生长,并开始腐蚀体内所有的器官。
而且温度越高、脂肪越多,腐蚀的速度就越快,所以如果老人在夏季死亡,如果在家举办葬礼的话,一定要及时将遗体放入冰棺中降温来缓解腐蚀的速度。
微生物在腐蚀体内器官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气体,类似于臭鸡蛋味,非常的刺鼻难闻不说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为随着气体不断地积聚,体内会产生极大的压力,从而会通过口鼻、肛门等有孔的地方排出,排出的过程中会夹带着血液,所以如果不加以处理的话尸体口鼻处会有鲜血流出,异常恐怖。
接着我们来了解,给死者堵住肛门,能起到什么作用?真的会保留最后的体面吗堵住死者肛门,怎么看都很尴尬、很不可思议,但这一举动的作用却不可小觑。
1、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
其实堵住死者的肛门是自古以来的丧葬习俗,古语有言:“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不朽”,意思是说用玉堵住死者的九窍,可以保持肉身不腐。
为什么要保持肉身不腐呢?其实这和古人的人生观有关系。
古人认为每个人都有来生,人死之后如果肉身不腐烂的话会重新进入新的世界,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假如肉身腐烂就无法转世重生。
所以堵住死者的九窍,寄希望于可以转世重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如果是富贵人家一般会使用金玉,假如家中贫困买不起金玉则用纱布代替。
2、防止尸臭散发
由于举办葬礼的需要,遗体会停尸三天,哪怕殡仪馆将遗体放在冷藏室,但遗体还是有有所变质腐烂并散发出尸臭味。
而尸臭到底有多臭呢?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毫无疑问,它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臭的味道之一。
表哥是一名法医,他告诉我,99%以上的人闻到尸臭味都会呕吐,那是一种臭到骨子里的味道。
表哥已经担任法医多年,但就连他有时候闻到高度腐烂的尸体也会呕吐,并且最可怕的是,高度腐败的遗体味道,无论用什么防护措施都能闻到,而且一旦接触到往往十天半个月还能在身上闻到那种臭味,所以真的是非常臭。
尸臭不仅臭,而且传播的距离还非常远,往往在尸体几十米开外就能闻到那种臭味,所以殡仪馆堵住遗体的肛门就是为了防止在举办葬礼的时候遗体散发出尸臭味,从而给亲朋好友创造更好的葬礼氛围。
总之,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尴尬举动,却保留了死者生前的体面,也体现了殡仪馆人性化的服务所在,为他们点赞。
最后温馨提示大家老人在家去世,要怎么处理?人死不能复生,如果老人在家去世,痛苦流泪乃至后悔都无济于事,家属还是尽快整理好心情,为老人准备后事,让老人安心地离去。
第一步:拨打120,确认老人是否死亡
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的上海福利院老人未死被装运事件吗?
5月1日,上海一家福利院打电话通知殡仪馆有老人去世,然而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在搬运“遗体”的时候,却突然发现遗体动了一下,随后经过工作人员仔细确认,证明老人确实还活着,最终这家福利院的相关人员收到了应有的惩罚。
大家想一想,福利院这样的专业机构尚且会发生这样的乌龙事件,更何况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呢?
所以,我们确定老人去世之后先不要急着哭泣,赶紧趁着老人的身体余温先为老人穿上寿衣,然后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
拨打120有两个目的,一是由医生确认老人是否死亡,如果是假死也许还有抢救的机会;二是医生如果确认死亡的话,医院会开具心电图证明和死亡通(告)知书
第二步:开具死亡证明
一旦我们拿到医院的心电图证明和死亡通(告)通知书,我们就可以到村委会或者当地派出所开具死亡证明,大家千万要保存好死亡证明,因为这个证明很重要,而且补办很麻烦。
第三步:联系殡仪馆,商讨葬礼事宜
拿到死亡证明之后,我们紧接着要做的就是联系殡仪馆,殡仪馆只有在见到死亡证明之后才会接受死者。
前文说过死者的身体几个小时内就会有明显的变化,夏季的时候甚至会腐蚀发臭,所以必须要放在专门的冰棺中延缓遗体的腐蚀。
现在的殡仪馆一般都会提供一条龙服务,当将死者运送至殡仪馆后,家属就可以去业务室,校验死亡证明,选购骨灰盒,领取火葬证,确定火化的时间、费用等手续。
第四步:取骨灰
取骨灰一般需要2-3天,如果想提前的话,要办理提前手续,大家要注意的是取骨灰的时候要带着火葬证,如果死者有特殊原因暂时不能火化,还要办理尸体冷藏手续。
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老人在外地死亡,家属想将死者骨灰带回老家的话,最好能够自己开车。
如果实在没车,必须要乘坐高铁的话,一定要提前和高铁客户联系好,并且上车前将骨灰盒包装好,不要给车上其他的乘客造成困扰
第五步:选购墓地
办理火化手续之后,如果是城市的话,家属要去陵园选购合适的墓地,选择的时候要注意是双人墓还是单人墓地。
这里建议大家直接选择双人墓,这样以后另一位双亲去世的时候可以将他们合葬,相对省事很多,当然双人墓地的价格相对要高一些,大家可以综合考虑
如果是在老家土葬,墓地一般都是自家的地里,相对简单许多,只需要和村里报备即可,这里不在多说。
第六步:提取银行卡余额
有些老人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在银行卡上存下了一大笔钱,家属如果知道银行卡密码的话,可以直接到取款机上取出,注意每天最多不要超过5万元,分批提取。
但如果家属不知道老人的密码的话,不要着急,带着死者的死亡证明到公证处拿到公证证明之后就可以去银行取款。
如果死者有房产的话,就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拿着死亡证明到公证处拿到公证证明之后,就可以去房产局办理房产转移手续,这样就可以将死者的所有遗产转移给家属。
第七步:注销户口
办理完所有的事情后,家属带着死者的户口本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注销证明。一旦户口被注销就代表这个人彻底地在世界上消失,所以很多人家属都会很伤感。
这里要注意,如果是因为常规原因死亡的话,那么还要到公安部门开具死亡或者火化证明,然后到卫生防疫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之后拿着死亡证明去当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写在最后人死不能复生,我们活着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准备老人的时候,让老人安心地离去,而堵住死者的肛门就是为了维护老人最后的尊严,让他安心地离去。
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蕴含的却是对逝者的人文感怀,所以大家生活中经历过这种事情吗?
为何没让自己儿子当最高领袖?
目前世界各国领导人中,对当今世界影响最大而又最为神秘的,莫过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这位伊朗最高领袖行事低调,常身居幕后,却一直稳稳地处于伊朗权力金字塔的顶端,至今已达 20年。在伊朗,任何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只掌握在哈梅内伊一人的手中。
事实上,哈梅内伊能成为伊朗最高领袖,有一定的幸运成分在里面。因为当初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最开始选定的接班人并不是他,而是阿亚图拉-蒙塔泽里。
霍梅尼
对伊朗来说,谁接替霍梅尼,在当时是一件事关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事。霍梅尼在伊朗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有权任免毛拉和总统,是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有权决定宣战和停战。 因此,霍梅尼的继承人问题,也是伊朗最核心的问题。
1983年7月14日。霍梅尼让儿子当众宣读了他的遗嘱,任命蒙塔泽里为他的继承人。在遗嘱里,霍梅尼解释说自己年事已高,精力有限,而在生前确定好接班人,可减少将来对这个问题的争议,稳定局势,保证伊斯兰政权的延续性。
蒙塔泽里是霍梅尼的得意门生。他1922年出生在伊朗南部小镇纳贾法巴德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曾在伊斯法罕神学院学习神学,是霍梅尼已故老师博鲁杰尔迪的学生,17岁那年经博鲁杰尔迪介绍与霍梅尼相识,从此成为霍梅尼的忠实追随者。
蒙塔泽里
1966年蒙塔泽里因反对巴列维王朝而被捕,被判刑18个月。获释后,他立即来到伊拉克,追随流亡的霍梅尼,令霍梅尼大为感动。1974年,他奉霍梅尼之命从伊拉克返回伊朗,继续从事反对巴列维国王的活动,又再次被捕,被判刑10年。
1978年11月,蒙塔泽里被提前释放,随后来到巴黎,加入了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运动,成为霍梅尼的得力助手以及政治和宗教事务的代理人。正是这段特殊关系,奠定了蒙塔泽里作为霍梅尼继承人的基础。
蒙塔泽里一开始是位强硬的鹰派,但进入八十年代后,他逐渐变得务实、温和起来。蒙塔泽里同样主张向全世界输出伊斯兰革命,但认为要靠榜样的力量,而不是靠武力。对内,他主张政策宽和。有人说,他在宗教上有较高的造诣,但在政治上不够老练圆滑。
霍梅尼先是任命蒙塔泽里为德黑兰每周五礼拜的领拜入,后又把他派往库姆神学院,负责全国各清真寺的财政大权,并协助霍梅尼处理宗教和外交事务。伊斯兰教什叶派领导人中,有不少比蒙塔泽里地位高、资格老、影响大的大阿亚图拉,都没有他这样得到霍梅尼的重用。因为这些人对霍梅尼关于《古兰经》的解释都有着一定的分歧,只有蒙塔泽里视霍梅尼的每一句话为“圣旨”。
从1981年开始,霍梅尼就为蒙塔泽里的接班作准备,并授意宣传工具加大对蒙塔泽里的宣传。霍梅尼说蒙塔泽里是他的"生命结晶",允许蒙塔泽里的画像与自己的画像并排悬挂,霍梅尼的儿子艾哈迈德对蒙塔泽里也极为称赞,说蒙塔泽“要比其他宗教领袖出得多,将来肯定会接革命领导的职务”。
蒙塔泽里为人谦虚,说话坦率,从不以功臣自居。他主张对反对派采取宽大的措施,反对对持反对意见的人残酷镇压,曾多次公开表示“我们应该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内安全。一个人犯法,不应株连他人,不能有报复和仇恨心理,更不要采取超越伊斯兰规定的行动。”
对内,蒙塔泽里提倡搞活经济,主张“最好的智囊人物应该在有价值的岗位工作”,只要他们现在不是反革命分子,就可以任用。他也很关心下层群众,常在自己的政论性讲话中表示维护农民和小商人的利益。
但是蒙塔泽里的这些主张,却让霍梅尼产生了不满。因为蒙塔泽里成为接班人后,对霍梅尼的内外政策颇多指责,霍梅尼认为他越来越偏离了"伊斯兰革命路线"。特别是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十周年之际,整个伊朗都在对霍梅尼歌功颂德之时,蒙塔泽里却大唱反调,呼吁要对过去的十年进行认真的反思,并说要对领导阶层进行革命,因为伊朗在世界上十分孤立,我们高喊口号,把外国人都吓跑了。
在许多公开场合,蒙塔泽里质问:我们实现了革命目标了吗?我们履行了对人民的诺言了吗?蒙塔泽里要求民主、开放,尊重个人自由,尊重出版、集会、结社和成立政党的自由,反对一两个人说了算。这些行为,使霍梅尼大为光火,多次对蒙塔泽里进行严厉的批评。在公开表示“今天的分析家们十年以后会坐在仲裁者的席位上,看看处死拉什油的伊斯兰法今是不是符合外交的原则和法律。”这实际上是霍梅尼对蒙塔泽里的最后警告。
1984年3月,蒙塔泽里给霍梅尼写了一封信,指责霍梅尼对大规模处死政治犯负有责任。几天后,霍梅尼指责"蒙塔泽里是一个天真幼稚、头脑简单的人,受了伊斯兰共和国敌人的影响而变成了自由党人和伪君子们的代言人",责今他"为了伊斯兰革命的崇高利益而辞职"。蒙塔泽里回信说,自己是个"献身的、忘我的、顺从的战士",宣布辞去接班人一职。
蒙塔泽里之后,霍梅尼把接班的棒子交给了哈梅内伊。
与蒙塔泽里一样,哈梅内伊与霍梅尼也是渊源甚深。19 岁时,哈梅内伊就追随霍梅尼,也是霍梅尼的得意弟子之一。在霍梅尼反对国王专制统治的革命活动中,在霍梅尼被流放和艰难岁月,哈梅内伊坚持在伊朗传播霍梅尼的主张,虽 6次被捕入狱也始终不悔。
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哈梅内伊成为伊朗国防部长。在两伊战争中,又被任命为革命卫队司令。1981年,他在德黑兰一个清真寺发表演讲时遭人刺杀,侥幸死里逃生。而时任总统拉贾伊却被炸身亡,哈梅内伊随后当选伊朗总统。
哈梅内伊和蒙塔泽里的差距,是他的宗教等级较低,不是伊朗的“大阿亚图拉”。所以在蒙塔泽里辞去接班人一职后,为了哈梅内伊能接班,霍梅尼不惜修改宪法,删去最高领袖必须是大阿亚图拉的规定,为哈梅内伊接班扫除障碍。霍梅尼去世后,霍梅尼的儿子艾哈迈德宣读了父亲的遗嘱,称霍梅尼认为“哈梅内伊是伊斯兰共和国最合适的领导人”。随后哈梅内伊被推举为最高领袖,并被授予阿亚图拉称号。
哈梅内伊非常低调,当上最高领袖后,还是过着简朴的生活。多年来,哈梅内伊一直居住在德黑兰的巴勒斯坦大街,与普通居民为邻。但这并不影响哈梅内伊是一个坚定的保守派。
哈梅内伊曾明确表示,对伊朗来说,保守派和改革派就像“鸟的两个翅膀”。在他担任最高领袖的 20 年间,伊朗先后经历了 3 位总统,无论是拉夫桑贾尼、哈塔米还是内贾德,哈梅内伊都始终坚持推行与阿拉伯国家改善关系的政策,支持与欧洲缓和关系,但也并不顽固反对内贾德的反美、反以立场。只是为了权力的平衡,哈梅内伊在内贾德当总统期间,任命了立场温和的拉里贾尼担任议长,以制衡内贾德。
霍梅尼有2个儿子,为什么他没有培养自己的儿子当接班人呢?
他的长子穆斯塔法·霍梅尼从小就熟读伊斯兰的经典,本来是很有希望成为父亲的接班人的,只是在伊斯兰革命之前,巴列维王朝就派刺客暗杀了穆斯塔法,霍梅尼让大儿子接班的希望就此落空。
霍梅尼的二儿子艾哈迈德·霍梅尼与父兄完全相反,他从小在国外长大,崇尚西方民主,反对用宗教洗脑民众,霍梅尼虽屡次劝说,可艾哈迈德却仍然利用一切场合宣传自己的想法。这让霍梅尼极为失望。所以霍梅尼只能培养蒙塔泽里作自己的接班人。只这位学生后期也站出来批评霍梅尼的政策,所以被霍梅尼罢免。
霍梅尼去世后,艾哈迈德突然离奇死亡,享年49岁。对于他的死,伊朗一没有给出一个正式的死因,所以也因此产生了许多种推测和说法。
现在伊朗虽然遭到美国的制裁多年,但哈梅内伊的权威却没有受到了什么影响。《纽约时报》称,伊朗不管出现什么局面,只要哈梅内伊一说话,大家就会不再坚持己见。如此看来,选择他担任伊斯兰教什叶派8000万教徒的精神领袖,霍梅尼还是没有走眼的。
因为和亲而嫁给噶尔丹之后境况如何?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和他的容妃所生的蓝齐儿格格是他的政治牺牲品,为了政治利益康熙被迫将她嫁给了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和亲,其实在电视剧中蓝齐儿这一生是十分凄凉悲惨,她三次被父亲康熙所伤害,以至于到最后父女陌路。蓝齐儿嫁给噶尔丹之后的处境其实和父亲康熙对她的伤害紧密相连。
康熙对蓝齐儿的第一次伤害:斩断她的初恋蓝齐儿其实最初是有着心上人的,她的心上人正是李光地。那一年蓝齐儿随着母亲容妃回福建老家省亲,在这里蓝齐儿遇到了拦车为当地孤儿上书请命的书生李光地,当时的李光地一身正气为民请命,而还是少女情窦初开的蓝齐儿自然为其所着迷。
就这样蓝齐儿与李光地产生了微妙的感情,根据剧情交代,后来蓝齐儿回北京后还时常与李光地有书信往来,而康熙爱惜李光地的才华,他也默许了女儿与李光地书信往来,照着这样发展下去,蓝齐儿最终肯定会被康熙许配给李光地。
但意外却出现了,准葛尔部野心勃勃的大汉噶尔丹为了窥探康熙虚实,他故意隐藏在准噶尔部给康熙朝贡的使团中来到北京,也是这一刻噶尔丹意外邂逅了蓝齐儿,他对蓝齐儿是一见钟情,于是回到草原之后,噶尔丹就给康熙修书请求和亲,点名请求康熙将蓝齐儿格格嫁给自己。
彼时康熙刚刚平定三藩之乱,台湾郑经又在挑事,康熙既定国策就是先收台湾在平准葛尔,但是当时正在收台湾时期,康熙没有精力也不能两面开战,一面收台湾,一面在和噶尔丹开打,所以康熙对噶尔丹采取的是妥协忍让政策。
噶尔丹派人请求和亲其实也正合康熙之意,但康熙万没想到的是噶尔丹请求的和亲对象居然是自己最宠爱的女儿蓝齐儿。康熙也明白此时蓝齐儿与李光地正处于热恋,他不想拆散女儿和李光地,更不想女儿远嫁准噶尔部,而且还是嫁给即将成为自己的敌人噶尔丹。
可是康熙也难啊,他一面要收复台湾,一面还要面对噶尔丹的威胁,只有稳住准噶尔的噶尔丹,才能完成收复台湾的大业,最终康熙在面临女儿和国家的选择时,他选择了牺牲女儿,国家利益为先。
蓝齐儿十分不愿意远嫁准噶尔,她不舍得李光地,她更不舍得父亲康熙和母亲容妃,但政治形式迫使她只能嫁给噶尔丹,即便她去哭着找祖奶奶太皇太后孝庄也没用,孝庄也是哭着跪求蓝齐儿为了大清牺牲自己。
这也是父亲康熙第一次伤害了他的掌上明珠宝贝女儿蓝齐儿,最终蓝齐儿斩断了和李光地的恋情,含泪远嫁到了准噶尔部,但蓝齐儿这时候还是能理解父亲康熙,她明白父亲作为皇帝的难处,也明白自己既然是公主身份就应该为国家付出,所以虽然父亲康熙第一次伤害了她,但她并没有太过于怨恨父亲康熙。
康熙对蓝齐儿的第二次伤害:最终康熙杀害了蓝齐儿的丈夫噶尔丹蓝齐儿最初并不喜欢噶尔丹,但是噶尔丹对蓝齐儿的感情是非常浓厚和赤诚,久而久之蓝齐儿也被噶尔丹所感动,她到后来是真心实意的爱上了噶尔丹,并且还为噶尔丹生下了儿子阿密达。
随着时间推移,康熙顺利的收复台湾,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大清国力日渐恢复起来,而此时噶尔丹也急速膨胀,实力越来越强大,大清与准噶尔部的一战是在所难免了。
于是康熙在时机成熟后,决定御驾亲征噶尔丹。一面是最疼爱自己的父亲康熙,一面是深爱自己的丈夫噶尔丹,蓝齐儿夹在父亲与丈夫之间非常为难,她不明白为什么父亲和丈夫之间一定要决出一个生死。
在大战在即的时候,蓝齐儿跑到两军中间哀求着父亲康熙不要打了,作为母亲的容妃看着女儿痛苦哀求,她的心也碎了,她哀求着丈夫康熙别打了,给女儿一个面子,但是这是国家之间的大事,康熙曾经都说过“不止朕属于大清,朕的子女也都属于大清”,这句话就代表着康熙已经决意为了大清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儿女,甚至连自己都可以牺牲。
当容妃和蓝齐儿母女二人在战场中间相拥而泣,康熙决意开战,命令大阿哥胤禔下令先冲噶尔丹开火,于是一场大仗爆发。
容妃和蓝齐儿母女俩就被夹在了两军之间,大阿哥胤禔怕火炮伤到容妃和蓝齐儿,他抢先命令士兵放弃开炮直接开始肉搏。容妃和蓝齐儿母女早已被火爆镇晕在战场上,等二人醒来,大战已经结束,蓝齐儿被带回了清军大营。
康熙得知蓝齐儿被带回大营很高兴,他以为蓝齐儿最初不想嫁给噶尔丹,这回终于可以回到他的身边,他可以重新再给蓝齐儿找夫君,不用再跟着噶尔丹了。
但蓝齐儿拒绝了父亲康熙的挽留,在这些年中她已经全心全意的爱上了那个外表粗犷实则对她感情细腻,深爱着她的噶尔丹,蓝齐儿最终还是回到了噶尔丹身边。
战争的最后康熙击败了噶尔丹,胤禔最终砍下了噶尔丹的脑袋。蓝齐儿悲痛万分看着哥哥当着自己的面砍下了丈夫的头颅。最终蓝齐儿将噶尔丹就地埋葬,当康熙找到蓝齐儿想带她回北京时,蓝齐儿终于忍不住向父亲康熙发泄了出来。
蓝齐儿痛斥着父亲康熙对她的种种伤害,她当初不想嫁给噶尔丹却被父亲康熙强迫嫁了过来,终于她爱上了噶尔丹并为他生了儿子,可是康熙却把他杀了,面对蓝齐儿的种种质问,康熙也觉得愧对女儿,他想向女儿下跪赔礼道歉,他这一跪终于让感动了女儿蓝齐儿,她跑过去抱着父亲康熙痛哭,并表示十分想念母亲容妃和祖奶奶孝庄,其实也就是在这一刻,也代表着蓝齐儿又一次原谅了父亲康熙。
当康熙想接回蓝齐儿时,却被蓝齐儿拒绝了,她可以原谅父亲康熙,但是她始终无法再面对父亲,所以蓝齐儿选择了带着儿子阿密达回到乌兰木通,阿密达是属于准噶尔部王子,她要独自将儿子抚养长大。
这也是康熙第二次伤害了女儿蓝齐儿,但是他依旧获得了女儿的谅解。
康熙对蓝齐儿的第三次伤害:父亲康熙和母亲容妃闹翻如果说前两次蓝齐儿都能原谅康熙,那是因为她还能体谅父亲康熙是为了国家利益而出发,但是康熙对蓝齐儿的第三次伤害彻底让她对父亲失望透顶,最终她决意今生不再见父亲了,这就是因为康熙与容妃闹翻了。
康熙的女人很多,但唯独容妃可以给康熙一个家一般温暖感觉的女人,所以康熙十分喜爱容妃,可是当康熙决意废除太子胤礽时,容妃却站出来阻止康熙,小家碧玉对康熙温顺了半辈子的容妃为什么要和康熙唱反调?
这是因为孝庄临死前托付容妃如果将来康熙要废太子,一定要阻止康熙废除太子,所以容妃为了完成孝庄的托付,她生平第一次反对了丈夫康熙。
但是康熙决意废除太子胤礽,他明知道这件事就是孝庄托付给容妃的事情,可他还是一口咬定容妃假传孝庄遗旨,将容妃降级,后来容妃坚持不肯向康熙认错,还一再强调胤礽不可废除,最终被康熙贬到辛者库去刷马桶。
在容妃刷马桶不久之后,在乌兰布通的蓝齐儿回到北京探望父母,康熙得知蓝齐儿要来之后,他知道如果容妃的下场被蓝齐儿得知,恐怕父女之间很难在重归于好了,于是康熙命太监李德全把容妃从辛者库召回,装作两人相安无事,又给容妃穿上冠服去见女儿蓝齐儿。
但是谎言总会有被戳破的时候,心思细腻的蓝齐儿还是发现了母亲容妃已经和父亲康熙闹翻,被贬到辛者库刷马桶,当蓝齐儿见到母亲刷马桶那一刻,她彻底愤怒了,她对父亲康熙彻底的失望透顶。
一切事情都涌到眼前,蓝齐儿彻底恨上了父亲康熙,最终蓝齐儿爆发了,她找到父亲康熙,当着他的面将他赠给自己的八音盒摔得粉碎,这个摔得稀烂的八音盒就代表着蓝齐儿与康熙的父女之情再难挽回,他们父女之间已经产生不可修复的隔阂。
蓝齐儿伤心欲绝之下,独自回到了乌兰布通,她不想在见到父亲康熙,她更不想再看到母亲容妃受苦,从此蓝齐儿永远的留在了草原,没有再回过北京看望父亲康熙,即便康熙去世她也没再回来。
可以说康熙第三次因为与容妃闹翻,惩罚容妃,这是压垮蓝齐儿与他父女之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康熙这一生亏欠女儿蓝齐儿和容妃太多了,蓝齐儿最终彻底与父亲康熙成为陌路之人,父女之情难再续。
所以说蓝齐儿嫁给噶尔丹之后的处境和父亲康熙给她带来的伤害关联还是很密切,最初她不愿意嫁给噶尔丹,她是带着对父亲的怨恨和恼怒嫁过去的,但后来她理解了父亲康熙,而且她也真的爱上了深爱她的噶尔丹,这段时日蓝齐儿的处境可以说是幸福的。
当噶尔丹被康熙杀了之后,蓝齐儿独自带着阿密达回到了乌兰布通,可以说这段时日的蓝齐儿是孤独是悲伤的。
到了后来因为母亲容妃,蓝齐儿彻底与父亲康熙决裂,她对父亲彻底的失望,父女之间产生了不可修复的隔阂,夫死、父母还不和,蓝齐儿这一生恐怕唯一的希望寄托就是儿子阿密达了。
这就是电视剧中蓝齐儿凄凉和悲惨的一生,从她和亲噶尔丹开始,就注定她的一生毁在了父亲康熙手中,她的结局势必是无比的落寞和凄凉。
蓝齐儿历史上的原型就是康熙的二公主固伦荣宪公主容妃和蓝齐儿都是电视剧中虚构的人物,但实际上她们是有着历史原型的,历史上容妃就是康熙的荣妃,而蓝齐儿则是康熙的第二女固伦荣宪公主。
历史上的荣妃也比较受康熙宠爱,她曾经为康熙生育有五子一女共六名子女,可见她早期非常受康熙喜爱。
但荣妃所生儿子多数夭折,只有康熙的第三子胤祉成年,还有女儿固伦荣宪公主,而固伦荣宪公主也是胤祉的同母姐姐。
历史上的荣妃可没有与康熙闹翻,也没有死在康熙前面,而是死在了康熙驾崩制后,在雍正时期才去世。
蓝齐儿的历史原型固伦荣宪公主则比蓝齐儿幸福得多,因为历史上康熙并没有与噶尔丹和亲,噶尔丹的王妃是他的嫂子也就是他的亲哥哥僧格珲台吉之妻阿努可敦,最初噶尔丹是西藏的活佛,跟随五世达赖学习佛法,他的哥哥僧格珲台吉才是准葛尔部的首领,但僧格珲台吉死于准葛尔部内乱之中,噶尔丹还俗替兄长报仇,也由此继承了首领的位置,并娶了嫂子阿奴为可敦(可敦在蒙语中是王后的意思),阿努可敦后来死于清朝与准葛尔汗国爆发的昭莫多之战中。所以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康熙将女儿嫁给噶尔丹和亲。
历史上的固伦荣宪公主其实也是被和亲到蒙古,但她是被和亲到漠南蒙古巴林部嫁给了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乌尔衮。
漠南蒙古诸部都是亲近清政府,支持清政府,噶尔丹及其所属的准葛尔汗国是属于漠西蒙古,在康熙征讨噶尔丹时,正是二十岁的乌尔衮率部参加了清朝对准葛尔汗国的乌兰布通之战,此战之中乌尔衮作战英勇深受康熙赏识,为此康熙特意下旨赐婚将二公主固伦荣宪公主下嫁乌尔衮。
固伦荣宪公主虽然是和亲,但是和亲之后她与乌尔衮婚后感情非常好,两人算是相敬如宾,比一般的和亲婚姻都要幸福得多,且两人还育有一子,最后固伦荣宪公主在雍正六年(1728年)去世,享年56岁,算是寿终正寝,一家三口死后合葬在了一起。
根据已出土的固伦荣宪公主墓来看,她历经百余年尸身未腐,而且根据墓中陪葬物品和墓志铭来看,她生前非常受父亲康熙喜爱,据记载荣宪公主尸身上所穿的龙袍都是康熙在她大婚时亲自为她挑选制定的样式,可见康熙对她有多么喜爱。
根据墓志铭记载,荣宪公主曾多次被康熙召回京城省亲,可见康熙是有多么挂念这个女儿,而且在康熙生病时,荣宪公主更是亲自日夜服侍在康熙身边,可以说历史上的荣宪公主与父亲康熙之间的父女关系是父慈子孝。
所以说电视剧中的蓝齐儿在和亲之后多次被父亲康熙伤害,境况凄惨,而历史上她的原型荣宪公主则比电视剧中的她幸福多了,和亲婚姻非常幸福,还时刻受到父亲康熙的挂念,与父亲康熙之间的父女之情更是父慈子孝,历史上的荣宪公主处境和结局要比电视剧中的蓝齐儿要好得多。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为了孩子勉强维系的婚姻有多么不道德?
为了孩子勉强维系的婚姻对于夫妻双方可能是一种煎熬,但是对于孩子却是一种善举。想想我们的父辈们他们之间有多少是爱的成分?
1、坚持也是一种美;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大家他们都是在这亲情之下坚持着,没有这种坚持哪有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在那个吃饱饭都成问题的年代,哪有什么爱情?他们还不是相互扶持走完这人生之路?
人生爱情不是全部,爱情只是人们在得到一定物质基础的条件下的一种更好层次的精神食粮。
凭良心讲爱情看不到摸不着,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又有谁能说清?有人说是激情,但是激情婚后又会归于平淡。
难道爱情这么被人崇尚就仅仅是几个月或者一两年的激情吗?显然不是。
2、爱是责任与奉献;我个人认为爱更多是一种奉献,对于子女的维护应该是两人爱的延续,不要让那些所谓虚无缥缈的东西所骗。
家庭更是一种责任,我觉得为了孩子维系的夫妻关系应该是伟大的。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你看到勉强维系关系的痛苦却没有看到家庭完整的重要,和孩子健康成长的幸福。
为什么有人明明生活不错却要离婚,而有的人省吃俭用还要共同扶持呢?那是他们心中有共同信仰与目标。
3、伟人与平凡人的不同;甘于平凡才能享受幸福;人类若没有这份牺牲自己为了下一代而坚持的信念,又哪来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自私人人知道不好却很多人在做。
伟人之所以伟大就是能够舍弃了这份自私,所以大多数人只能是平凡人。若平凡人还没有平凡人的觉悟那么你就无法拥有幸福。
人要懂得知足抬头看看上面有人,低头看看下面也有人这就足够了。
很多人觉得做个平凡人不好没有名气,我能告诉你社会发展离不开这么多默默奉献的平凡人吗?答案是必然的!其实伟大是靠平凡支撑的。平凡也是一种伟大。
结语:勉强维系家庭完整是伟大的是为了下一代的奉献也是值得尊重和坚持的,坚持是一种别样的美!有时候痛苦也是一种享受问题看你怎么去看待和理解。
庆帝对李云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因为电视剧目前很多人物关系纠葛还处于隐藏关系,所以这里会结合一部分书的内容做解释,当然编剧可能会有所改动,但相信大方向是不会变的,首先书中非常明显能够知道庆帝对于李云睿是有超越妹妹的感情的,但是古代对于伦理纲常这些看的非常重,即便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也是被世俗所不容的,所以,庆帝在对待长公主的感情上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后来遇到了叶轻眉,男人吗,尤其是皇帝,怎么可能只爱一个女人,还是一个不太可能得到的女人,而叶轻眉也是非常优秀,一手建立了内库和监察院,与庆帝生下范闲,这也是长公主后来黑化的原因。
一个曾经心念自己的男人,却转而爱上别的女人,而且那个女人比自己优秀许多,这份不甘嫉妒和屈辱,让她恨极了叶轻眉,恨极了范闲,所以没看过小说的观众看电视剧的时候,可能会不理解长公主为什么那么要想杀范闲。
甚至长公主瞒着太子,做了很多事情来杀范闲,太子还曾疑问:为何你如此厌恶范闲,为何呢,恨屋及乌,因为叶轻眉,所以长公主必要杀范闲。
不仅要杀了她的儿子,还要夺她建立的内库,插手她建立的监察院,长公主说白了就是恨极了叶轻眉可却又想成为第二个叶轻眉,希望这样可以获得庆帝的赏识和关注,证明自己和那个女人一样优秀。
因为毕竟是乱了伦理,小说里其实也是很隐晦的在表现庆帝对于长公主的感情,首先庆帝作为帝王,手眼通天,但是却任由长公主在朝堂上搞些小动作视而不管,可见还是极纵容她的。
而小说里,太子爱慕长公主多年,长公主爱庆帝而不得,处于一种很复杂的感情,她选择了和太子在一起,还被庆帝撞见了,这令得庆帝非常的震怒,原著中陈萍萍曾道出了庆帝愤怒的原因:太子做了他不敢做的事情。
陈萍萍作为庆帝年轻时府上的旧人,可以说是把庆帝看得透透的了,他深知庆帝是爱慕李云睿的,但是为了皇室颜面,他选择了克制,但是面对自己的儿子和爱的女人行苟且之事,这令他异常羞愤。
但是作为帝王,儿女情长永远不及权利和江山来得重要,不管对于叶轻眉还是李云睿,只要触及了他的底线,他都会毫无犹豫的舍弃。
在电视剧中,因为长公主插手监察院,通敌北齐出卖言冰云,这一些都已经令庆帝无法容忍,所以贬她回封底,还射出了一箭警告她。触碰庆帝底线者,至亲亦可杀。
而长公主收到庆帝的警告后,先是伤心,后是释然地笑,因为她知道庆帝就是这样的人,没有任何女人在他心中重的过江山,叶轻眉不行,她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