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校园全服装,你怎么看武大樱花和服事件?
樱花校园全服装,你怎么看武大樱花和服事件?
在武大穿和服赏樱花引发争议已不是第一次了,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要不要穿和服,或者说让不让穿和服,这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对于公民来说,法不设禁即为自由,而时至今日,在法律层面,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抑或是地方层面的法规与规章,都没有禁止性的规定。所以,每一个公民都有穿或者不穿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在法律层面,还有一个正当性的问题,即恶法非法。法律也不应该对公民穿什么规定的太具体。第二,从逻辑上说,禁止穿日式服装也缺乏合理性。我们知道,牛仔帽,领带,西服源于欧美,火器则源于欧美,而欧美和日本一样,都对我国有“原罪”。既然和服不能穿,同样的道理,西服领带也应该屛弃。这显然是不能成立的。第三,中日两国在文化上,继承与借鉴,相互吸收,已成传统。早期,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大一些,到了近现代,中国受日本的影响多一点,除掉中国元素,估计即便你是日本人,也无法写成一篇文章,同样的道理,由于近现代我们有大量的语汇源于日本或者说是有日本传过来的,如“干部”“公司”“逻辑”等等,完全排除日本元素,有时候,也可能影响我们的表达。除非我们称“爱人”为“贱内”。第四,日本元素并非都代表“日本军国主义”。比如日本和服,就像西装不代表帝国主义一样,我们没有必要对其“杯弓蛇影”,“谈虎色变”,我们所以屛弃的是日本人的军国主义思维,我们所要反对的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企图。这方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完善顶层设计,从立法上,在日本未就侵略行径和战争罪行道歉之前,应禁止日本天皇访华,依国际法对等原则,中国的国家元首也不得访日;对日本阁僚,凡参拜靖国神社者,一律不得参与中方主导的中日合作事项,不得准许其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一般国民,也要建立“黑名单”制度,禁止其入境。这一点,美国人比我们做得好,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奥地利籍的联合国秘书长卸任后,因其有纳粹的历史被披露,美国方面当即宣布,禁止其入境美国。最后要说的是,每一个公民都要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在你的行为还不为多数人所接受时,你千万不要在节点上给国人添堵。武大的一件事,说白了就是行为人脑子进水了,你穿和服赏樱花可以,有樱花的地方多的是,比如东湖樱园,可你这个时候,选择了在曾经作为日军侵华司令部的武汉大学显摆,别说你没预约,人家不让你进,就是你预约了进去了,一旦有一个看不惯,你就可能成为“千夫所指”,把你打爆了,估计你也不知道是谁打的。
武汉大学保安与穿和服的学生进校赏樱花发生肢体冲突?
武汉大学是全国唯一栽种樱花的大学,所以每年在三月份樱花盛开的季节许多人慕名而来以睹樱花的姿色,今年也不例外。最近传来在前来观赏樱花的人群里有一位身着“和服”男子被武汉大学的保安给揍了,引起了网络上的评论热议。其实事件是由这位男子着“和服”而起,我个人认为这位男子穿这种衣服来武大赏樱花不合适虽然我们的法律並没有规定,与其他人着装有些另类作为保安来讲他们看到以后肯定会不舒服自发地表达对他的不满才动手打了人,其动机是教训他不该穿这种衣服来这种场合,动手也是事出有因的我觉得可以谅解。据说十年前武汉大学观赏樱花就出现过女子身穿和服被人斥责,十年后又出现了男子着和服被保安揍了事件,这说明武汉大学观赏樱花是不能穿和服的,当事人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的话吸取这次教训和反思。作为武汉大学来讲在今后举办的樱花节观赏应对外界参观者做一说明以杜绝发生类次事件,作为观赏者也应自觉配合一下武汉大学的工作,文明着装不要出格另类让人吐槽。
穿和服进武大赏樱花?
学校规定为主,要遵守人家的规定,人家校规不准穿和服进武大没什么不合适,人家保安也是执行学校规定的,没什么错误,至于挨打的,纯属自找,打了他活该!至于在中国穿着和服有人说还不算精日分子,首先说话者就是精日分子!如果这都不算精日分子我想不出来怎样算精日分子!既然是精日分子,无视人家校规,硬闯,那就该打!
网传女子穿和服在南京鸡鸣寺樱花下拍照?
南京的樱花开了,很漂亮。
鸡鸣寺的樱花,更是美的让人心醉。
穿了和服的女子,在鸡鸣寺的樱花树下拍照,有人愤怒不已,有人却很惊艳。
在南京涉及到日本的东西,总是特别挑动国人的情绪。
日本女子穿个和服可能也就这样,但国内女子穿个和服,那可能就是罪大恶极。
在南京,一件和服并不仅仅是衣服,它代表了你爱不爱国。
于我而言,我不会穿了和服去游览南京,也不会同意我的家人这么做,这座城市当年遭受的苦难已经够多了,我没有资格再去伤口上撒一把盐。
但是,如果有女子穿了和服在樱桃树下拍照,我也不会勃然大怒,我也不会破口大骂。
在国家出台民族感情相关的法规前,我大概率是会选择沉默。
该不该抵制日本?应该抵制到什么程度?什么要抵制, 什么不要抵制?
我没办法把握正确的尺度。
如果我今天抵制了穿和服的女子,那同样的道理。爱吃日料的中国人要不要被锤?学习日语的中国人该不该被锤?去日本留学的中国人学该不该被锤?在日企上班, 为日本老板赚钱的中国人该不该被锤?
还有,当年决定把南京和日本名古屋结为友好城市的人要不要拿出来埋掉?(2012年已取消)
对不起,我真的感觉很为难,我不知道尺度在哪里!
源于中国的樱花为何成了日本名片?
感谢邀请
前面一位朋友说的非常详细
我说点道听途说的野史,不做考证,仅供娱乐。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海岛国家,人口和资源以及各个领域的技术极其有限。
但是这个民族的危机意识挺强的,从最初的为了改善人口质量,设立可供过往渔船歇息的港口,不仅免费提供饮食,还提供年轻女性与外来船员共宿,这一举动就是为了改善出生人口质量。
不得不说,日本人的祖先很有远见。
后来,他们听说不远处有一个物产丰富、幅员辽阔的超级王朝,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诸多困扰他们的问题。
于是,他们冒着跨越生死的艰难,远渡重洋来到了当时的中国,也就是李唐王朝,并心甘情愿俯首称臣。
当时的日本使臣,带来了很多他们自以为很贵重的东西,或者说宝物,比如贝壳,珍珠,据传说还有咸鱼。
李唐王朝的鼎盛,教科书上已经翻过来调过去的描绘了很详细了。
既然有海外小国主动前来臣服,更加彰显唐王朝的天威浩荡,于是,唐王很高兴地接见了日本使臣,看见人家大老远的还带来了礼物,咱们也不能小气不是,更要让这些番邦外国知道我堂堂中华的能量与气度。
唐王下令回礼,且规格还很高。金银珠宝翡翠钻石不计其数。让日本使臣有要求尽管提,一定满足。
日本使臣哪里见过这个?
但是好歹没被冲昏了头脑,还记得自己的使命,于是索要了许多物产,包括武器、绸缎、种子以及相关技术等等。
使臣带着这些东西回到日本,令日本国内的人们惊讶不已,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的。
有钱人的快乐,我们还真的想象不到啊!
这些东西中最著名的就是日本的传国三宝~“草薙剑”、“勾玉”、“八尺镜”。
这三样东西也成为了日本天皇的重要象征。
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冶炼、铸造、雕刻等技术的匮乏,或者说根本就不会。
说了这么多,樱花在哪里呢?
就在这位日本使臣带回来的植物种子里。
传说啊,当时管理库房的官员,本想趁机捞些油水,谁想遇到个没见过世面的,于是一生气,就把樱花种子给了日本使臣。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唐王朝的政权核心在今天的西北地区,那里的气候不适合樱花生长,几番尝试都没有成功,于是就被打入了冷宫,扔在角落吃灰,正好遇到这位不懂规矩的日本使臣,就被当成了一场恶作剧。
没想到,误打误撞的,樱花在日本不仅开枝散叶,还成了名噪一时的日本国花。
再后来,日本吃到了甜头,隔三差五的就派使臣来中国,美其名曰献宝,其实以当时日本的物产资源和文化底蕴能有什么宝物?
但是,作为上邦大国的中国,不能丢了面子,于是就有源源不断的物产、技术、文化以及宗教等等输出到了日本。
日本文化源于中国的东西很多,尤其受唐王朝时期影响极大,比如唐横刀的锻造方法演变而成的日本刀;木制结构的建筑理念;军事上采用的编制以及培养士兵士气的方法,武士精神;还有源于奇门遁甲的专门用来刺探情报和暗杀的忍者等等。
其实中国叫“隐者”。
都说日本是个崇拜强者的民族,一点没错,因为他们的传承告诉他们,他们如今的一切都是源于学习和效仿强者。
我们中国呢?
我们一直都是强者。
谢谢,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