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远征心之囚笼,为什么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
剑与远征心之囚笼,为什么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的十三位皇帝的陵寝,为世界文化遗产,坐落在北京北郊昌平区东北部的天寿山下。自成祖文皇帝永乐的长陵至思宗烈皇帝崇祯的思陵止,共十三陵,从下面列出的诸皇帝图表里,可以很清楚直观的看出都有哪些皇帝的陵寝不在十三陵区内。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气象万千,整个陵区是一个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盆地,周围群山环抱,山上草木丰茂,龙脉旺盛;中部为平原,山间众溪流出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蜿蜒流淌,地脉富有生气,确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
十三座陵寝分布在盆地的东、北、西三面,基本上面南而建,成扇形排列,各以一座山峰为靠山,各由一组建筑群组成。背靠主峰耸峙、山势延绵的天寿山;左拥蟒山,右揽金陵、莲花、虎峪三山;中部平原平坦宽广,前景开阔;南面两侧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西为虎山,既符合前有罩、后有靠、左右有抱、罩里有泡(水)的风水格局;又符合中国古代南朱雀,北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四灵方位格局。
整个陵区绿树如荫、群山起伏,构成一幅壮丽雄伟的画卷。陵区前矗立着典雅严谨、肃穆高大的石牌坊;进入牌坊设有下马碑,前来谒陵者须在此下马,以示尊恭;前面不远便是正门,称大红门,大红门两侧建有风水墙;门后则为一条长达7公里的总神道,神道的两侧肃立石像生: 有石兽12对24座(有狮子,狮豸、骆驼、象、麒麟、马六种,每种四只,各二坐二立),石人六对,分勋臣、文臣、武臣三种,均为立像,都是用整块白色大理石雕成,神态逼真,雄壮生动,庄严肃穆,拱卫皇陵。
每座帝陵规制严格,形制基本相同,规模则大小不一。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外围是一道将圆形宝城和前方的方形院落一包在内的外罗城。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院落,前设陵门一座,院内建有左神厨、右神库各五间,神厨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第二进院落,前面设殿门一座,名为祾恩门,祾恩门两侧还各有掖门一座;第三进院落北面正中建有高大巍峨的祾恩殿,这座大殿在明清两代,是用于供奉帝后神牌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地方。后面的圆形部分则是宝城,宝城正门前方是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石碑上刻有皇帝的圣德神功,碑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后面是高大的明楼,宝城内宝顶的地下就是安放皇帝棺椁的地宫。(以下图片为朱棣的长陵)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驾崩后葬于南京孝陵,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陵寝。规模庞大,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湖北钟祥的明显陵(是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与母亲慈孝献皇后的合葬墓)、辽宁沈阳的清东陵(又称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河北易县的清西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等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惠宗建文皇帝朱允炆在四叔朱棣“靖难之役”攻陷南京后不知所踪,不详待考;
代宗景皇帝朱祁钰由于他的皇帝哥哥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代替其皇位。被瓦剌释放后,弟弟却坐上瘾了不想下台,后经“南宫政变”朱祁镇重登大位,不承认这个弟弟是皇帝,朱祁钰崩后没有将他葬入祖陵,以王礼葬于现北京玉泉山北麓。朱祁镇的儿子宪宗朱见深即位,复景泰帝号,将原成王墓扩修为皇陵; 嘉靖皇帝又下昭改建陵碑,并易绿瓦为黄瓦,使之符合帝陵规制。
可以打败目前世界上哪个国家?
日本的军力排名世界第七,不论是从军费上,还是从实际的战斗力上,大体排名情况是美国、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印度、日本。
虽然严格来说日本并没有军队,但是日本的自卫队力量发展已经形成了规模,完全可以等同于军队来看待,尤其是海上自卫队,已经成为日本重点建设的军力领域。从实际作战力量来看,日本可以战胜五常和印度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
图为日本装备的2艘“出云”级直升机航母,日本已经俨然一副“航母大国”的样子。
当然,日本的兵力投送能力较差,如果考虑到日本和不同国家的距离因素,那么这个结论还可以变化,比如假如说日本和以色列作战,那么日本根本无法在远征作战中击败以色列,虽然日本整体军力更强,但是兵力投送能力制约了其军力的发挥。为此,日本近年来也大力发展了能够投送武力的装备,比如直升机航母、运输机等。
图为日本的全部4艘直升机航母,“日向”“伊势”“出云”“加贺”,分别是第1-4护卫群的旗舰。
图为军港内并排停靠的“出云”级直升机航母。
日本没有弹道导弹,也没有巡航导弹,还没有轰炸机,这决定了日本的进攻作战能力很差,所以日本目前的作战能力还是基本围绕防御作战展开。先拿日本的海上自卫队来看,海自拥有4艘直升机航母,6艘宙斯盾驱护舰,还有30多艘通用驱逐舰。4艘直升机航母分别是16DDH型“日向”级和22DDH型“出云”级。其中“日向”排水量1.8万吨,搭载20多架直升机,“出云”级排水量2.7万吨,可以搭载30多架直升机。
图为F-15J战斗机,是日本目前唯一的重型战斗机,作战半径很大,但是无法对地攻击。
图为日本的F-2战斗机,主要作为对地对海攻击机使用,是美国F-16的放大型,图为挂载2枚ASM-3超音速导弹的F-2战机。
日本的直升机航母目前搭载的飞机以SH-60J反潜直升机为主,但是也可以搭载MV-22“鱼鹰”旋翼机,这两种飞机都不能执行有效率的军力投送任务,但是日本已经决定把2艘“出云”级直升机航母改造为防御性航空母舰,所谓防御性航母就是改造完成后,只搭载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不能搭载常规起降战机,而且航空操作能力较差,一次只能起飞一架飞机,无法同时起飞和回收战机。
图为日本F-15J战斗机。
图为日本的F-4战斗机,日本装备了大量的第二代战机,主要用于对海攻击。
算上4艘“金刚”级驱逐舰和2艘“爱宕”级驱逐舰,以及大量的通用驱逐舰,比如“秋月”级等,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实力在世界上也排名非常靠前,和印度海军可以平起平坐。但是如果我们不考虑进攻作战,只考虑防御作战,那么能够在进攻中战胜日本的国家则不超过3个,英国和法国都不具备这么能力,只有中美俄三大国可以在进攻作战中稳赢日本。
图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爱宕”级驱逐舰,是日本的第二代宙斯盾舰,使用宙斯盾基线-7系统。
图为日本海自“金刚”级驱逐舰,基本上和美国的“伯克-1”驱逐舰同一水平。
因为只有中美俄三个大国装备了中程弹道导弹、远程巡航导弹、轰炸机、战略轰炸机、航空母舰、核潜艇等完整的攻击作战武力系统,英法两国虽然有航母,但是没有轰炸机、战略轰炸机,也没有中程常规弹道导弹,因此进攻能力较差。除了这几个国家外,世界其他国家都不具备攻击日本的实力,所以说,日本的军力目前是非常够用的。
图为日本海自“秋月”级驱逐舰,属于日本资产的高性能通用驱逐舰,使用FCS-3对空搜索/火控雷达,可以发射ESSM“先进海麻雀”中距离防空导弹,具备“僚舰防空”能力。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排名其中的第七名,他的军费高达500亿美元,而且还在继续增长,未来也一定会研发装备高超音速导弹武器,这些对于日本的需求来说已经很够用了,所以日本军力完全不是“自卫队”那么简单。
能在100年内造出能飞往几光年星系的宇宙飞船吗?
即便全人类付出一切代价,就能够在100年以内造出可以飞越数光年的宇宙飞船吗?
想要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先要搞清“光年级”的星际旅行到底意味着什么,同时也要搞清楚目前人类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先来看看光年级别的星际旅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
1光年=9460730472580800米
这个数字看着有点长,基本不在我们日常对于距离单位的理解范畴之内,如果换一个更好理解的表达方式,那么1光年大约等于94600亿公里。
九万多亿公里,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在这里我们可以找个参照进行对比。
人类目前发射的太空探测器中,飞行距离最远,飞行周期最长的就是旅行者2号。
截止目前,它已经飞行了44年,累计飞行了235亿公里。
那么我们就可以稍微计算一下:
96400/235×44≈18049(年)
按此计算,旅行者好飞行一光年,大约需要18000年之久。
这还仅仅是一个尺寸很小的探测器,如果是大型的载人宇宙飞船,制造的难度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所以说,1光年相对于客观的宇宙930亿光年的尺度来说并不算大,但与人类目前的科技能力相比,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光年级别”的星际旅行,对于目前的人类来说只能是一个梦想。
【再来看看100年之后,人类到底能够多大的进步】
人类真正意义上对于太空的探索还不足百年,这数十年来人类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些进步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我们人类到过最远的地方,也仅是距离地球只有38万公里的月球。这与光年级别单位星际旅行相去甚远。
而且这里边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在最近这几十年里,人力在太空探索的领域的发展并不迅速,几十年前阿波罗登月使用的土星五号火箭,目前仍属于业界的天花板,人类并没有在这段时间内有着明显的突破。
当然,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经济发展的限制,“冷战”结束后,各国对于太空资源的争夺也变得相对克制了一些。
由此可见,如果在未来的100年内,所有人类孤注一掷的发展宇宙飞船,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必然会取得巨大的进步,也很可能发展出可以在太阳系内部旅行的飞船,但是想要达到别的星系,确实极为困难的。
距离地球最近的比邻星,有4.2光年,想要达到那里,路还很长。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就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与地球大约有4.2光年的距离,这颗恒星其实就是电影《流浪地球》想要到达的最终目的地。
如上所述,4.2光年的距离,旅行者2号需要飞行大约75600年,所以人类想要到达比邻星,显然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企及的距离。想要在100年内实现“光年级”的星际旅行,也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某些人类真的“开挂”了,或许可以通过“虫洞”等方式实现远距离的太空旅行。亦或许人类真的发明出了类似电影《星际迷航》中的“曲率引擎”等技术 并借此实现远距离太空旅行。哪怕概率只有亿万分之一,也不能说就是完全不可能。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让人扬眉吐气?
中华上下五千年,出现的大大小小的王朝,有的繁荣昌盛,四方来朝,有的甚至称霸世界,远征欧亚,但有的也偏安一隅,饱受外族欺凌。在历史长河中真正让后人所敬仰的王朝不多,能让后人谈起来就为之骄傲的王朝,不仅仅需要强大的国力和军力,还要有一种独特的王朝气质,下面就来介绍下,最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四大王朝。
第四名:大明王朝
明朝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它所留给后人的印象就是:硬!
为什么这么说呢?纵观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既无汉朝的外戚干政、又无唐朝的藩镇割据,也没有宋朝向外族纳贡的岁币,最关键的是明朝从头至尾就没有向外族和亲过!
明朝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具有铮铮铁骨,就算是打不过外族,但是也绝对不拿女人来和亲换取和平。明军即使打败了他也不会承认失败,反而会总结经验,屡败屡战直到最后打赢战争,土木堡之变、戚继光抗倭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是一种骨子里的不服输的精神,而到了明末李自成大军兵临城下时,崇祯皇帝更是情愿自尽也不愿意投降,更是很好的诠释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
因此,清朝的康熙皇帝对明朝做出了如下的评价,说明朝“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大体上可以说是对明朝一种中肯的评价。
第三名:大秦王朝
中国首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它留给后人的印象就是:威!
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仅仅立国14年,但是丝毫不影响秦帝国在历史上的影响,秦始皇用了10年逐一的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原,后又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建立了强大而又统一的秦朝,基本上奠定了汉地的范围。
秦朝还开创了许多制度,这些制度被后世王朝所继承,一直延续了二千多年。比如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并且自称为朕。还有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中央集权制等等,无不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秦朝作为中国首个大一统的封建制国家,其封建制度也延续了二千多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帝制才被废除。
第二名:大唐王朝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政治、军事、经济达到最顶峰的一个最为辉煌的朝代。它留给后人的印象就是:盛!
大唐王朝是国际上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它是版图最大,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朝的皇帝被周围的四夷尊称为“天可汗”。
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国际化大都市,在这里汇聚了世界各国各族人民,经济贸易远达欧洲,欧亚国家纷纷派使者来长安求学朝拜,大唐文化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大唐的盛名远播海外,自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中国人所聚集的地区称为唐人街。
第一名:大汉王朝
大汉王朝是汉高祖刘邦建立的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前后共延续四百余年,汉朝留给后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强!
还记得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吗?“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名言正是向世人揭示了汉朝的强大,天威不可冒犯。西汉和罗马帝国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和最强大的国家。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现代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这个名称就是因为汉朝而得名的。汉族在汉朝以前称“华夏族”或者“诸夏族”,汉朝以后,无论哪个朝代统治中国,中国人都统称为汉族。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汉朝处在强盛时期还是衰落时期,对外战争始终是保持异常的强势,以压倒性的优势让周边四夷臣服,所以后世评论汉朝皆称之为“强汉”,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子在评价汉朝时就说:“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可见岁月如梭,四海沉浮,,强汉志明,实至名归!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最让人骄傲的四个王朝,堪称是史上最让人扬眉吐气、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四个王朝,将永远被后人
明朝女首领唐赛儿起义失败后下场有多惨?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明朝白莲教重要人物唐赛儿,起义后的下场充满了神秘色彩。起义被明朝皇帝朱棣镇压后,唐赛儿却消失在世间,如同人间蒸发。
事实证明,明朝皇帝朱棣在找人的能力上的确一般,他大张旗鼓的找唐赛儿如同找他的侄子建帝朱允炆一样,连个影子也没找到。
历史背景白莲教
可能很多人对唐赛儿并不熟悉,但对白莲教肯定都能说个一二。有人说白莲教的一生就是持续起义的一生,自打白莲教建立,一千年来都有人在利用它的名声,不断的抗争起义。
任何一位皇帝,只要听到白莲教起义的消息,绝对都如临大敌,哪怕王朝更新换代的血液中流淌着白莲教的基因。
其实白莲教的建立源于佛教净土宗,东晋高僧释惠远在庐山东林寺和一群名士结社共颂经文,这个社就是白莲教的前身。
因为白莲社半僧半俗,倡导的教义简单而容易让民众接受,所以在民间白联社逐步发展为白莲教。也正是因为这个有广泛民众基础的特性,使白莲教多次被起义军利用。元末各地爆发的起义中,包括朱元璋在内,内部都有白莲教的身影和势力。
明王朝的腐败和对民众的压榨是唐赛儿起义的根本原因
明朝自打建立,腐败就耕织在它的基因中。
封建王朝历朝历代,官员腐败以及官员对百姓的压榨就没有停歇过,百姓生活的时代,就如同烧高香般,只有不断祈福,结果却由不得自己。
特别是自到了明朝,压在百姓身上的社会阶层更是有了新的发展。
明王朝除了官僚阶层对百姓压榨外,还另外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社会阶层,这个阶层前无古人,却自出现后,就臭名昭著,比官僚更让人痛恨。
这个阶层就是介于官员与百姓之间,即退休的官员,和没有官职的秀才、举人、进士、以及在职官员的家属亲戚。他们被统称为“乡绅”。乡绅在社会上构成一个新型的恶霸集团,跟地方官员结合,欺压百姓。
明王朝的贪官和乡绅就是两座大山,压在百姓身上无法摆脱。于是抗暴起义在明王朝基本上就没有中断过。包括我们这个主题中的唐赛儿起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
唐赛儿起义唐赛儿打出生就引人注目,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发生在她身上的奇闻轶事就不少。可这些奇闻异事大都是被百姓赋予的想象。比如她偶然获得宝剑兵书,很快演习通晓,自此法术兵法信手拈来等等。
事实上唐赛儿就是一个普通农家的妇女,但因为自小和她的父亲学习武术,自身有一些拳脚武艺肯定不假。
明王朝朱棣从山东征调大批民夫修建运河,唐赛儿的父亲在过程中死去,山东之前又连续几年大旱,已经是民不聊生。在此之上,乡绅联合官府继续逼迫佃农缴纳粮税,结果唐赛儿的丈夫被乡绅逼迫而死。
唐赛儿无以生计,迫不得已起了反抗之心。因为当地群众信奉白莲教的人数众多,于是唐赛儿自称白莲教母组织民众起义。
起义军一开始很快取得了几次胜利,这让朱棣大为恼火,派出大军。整个起义只历时60多天,最终被明军队镇压。
隐匿人间唐赛儿的起义军被镇压后,唐赛儿和她的几位主要头领人间蒸发。任凭明王朝怎么寻找,都一无所踪。
因为唐赛儿号称白莲教母,又因为白莲教和佛教的渊源关系,明王朝认为她可能已经皈依佛门,藏匿在尼姑当中。
朱棣于是下令,将山东、北直隶(河北)两省所有的尼姑,数万人之多,全部逮捕,送到北京审讯。但唐赛儿依然不知所终。
所以说,唐赛儿最终的命运并非悲惨,她更可能是隐姓埋名,云游四海去了。真正悲惨的反而是那几万名尼姑,在明王朝变态的讼狱酷刑下,据说有一万多名尼姑被折磨后悲惨死去。
另外,可悲的还有镇压起义军的明王朝官员们,朱棣因为找不到唐赛儿,震怒之下,将发生起义的所有起义各县的官吏全部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