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怎么读(你喜欢哪些描写爱情的古诗词)
蒯怎么读,你喜欢哪些描写爱情的古诗词?
自古以来,写爱情的诗词是数不胜数的。如“天不老,情难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爱情是美好,也是悲伤的。情一字纵使是伤,世人还是缠绵缱绻,难舍难弃。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十首最美的爱情诗词,写尽了世间所有的情!
1、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 ·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经典作品,全首词的上片写的是相思之深以及相离之远,下片写的是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深切的祈盼。词中通过描写江水来比喻一种相思之情绵绵不断,希望自己的情能够得到对方的回应,一种真挚的情感就这样宣泄而出。
2、无题
唐 · 无名氏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
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
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
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
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这首诗是感叹两个相爱的人却不能一起长相守,全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心酸以及无奈。无奈的是年龄的差距,无奈的是距离的远近。当你在谈情说爱时,我还不知道情是何物;当我已经知道情为何物,你却已经离开了我;我是如此的怨恨不能和你一起共享恋情,不能和你日日夜夜相守。
3、《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首诗是诗经中一首描写战争的诗,但是其中的四句在后世更被用来是形容夫妻之间的感情。你我一同生死永远都不分离,这是我们早就已经立下的誓言。我愿意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陪伴着你一起老去,白首不相离。
4、上邪
汉 · 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一首乐府民歌,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恋歌,是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的自誓之词。全首词以五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表明自己忠贞不渝的爱情。你我在世间都希望有一份情,是相伴到老,是生死不渝,这样的爱情是一生最美的追求。
5、行行重行行
汉 · 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是汉末动荡岁月里的一首描写相思离别之歌。全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的一种思念之情,写出了相思之苦。相思的苦,相信每一个跟自己相爱的恋人离别后的滋味是懂得的,当自己的丈夫不在自己的身边,只能通过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情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6、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 ·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经典词作之一,是一首描写爱情的颂歌。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牛郎与织女的相聚,下片写的是牛郎与织女的离别。全首词不管是写相聚时的欢乐还是写离别时的哀伤,都向我们展现的是爱情的美好。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7、宋 ·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柳永的经典作品之一,全首词的上片主要写的是词人登高望远而引起了无限的离愁之意,下片写的是词人为了消解自己的愁绪只能痛饮狂歌,但是始终不能消除自己的愁绪。这首词的最后两句现在更多是用来形容爱情,我思念一个人,思念到人憔悴,道出了爱情的无奈。
8、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金 · 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词是金朝词人元好问的经典词作之一,这首词写的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情感动了于是就写了这首词,来写了世间情的伟大。在这首词中,词人以雁来比喻人,来谱写了一曲凄美动人的恋曲,一首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问世间的情到底是何物呢?怎么能使人生死相许呢?
9、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首词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经典作品之一,是苏轼为了悼念自己的原配妻子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词中表现的是词人对妻子的一种绵绵不断的思念之情以及哀伤之情。爱情是美好的,但也是悲伤的。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相守到老,不能相伴一生,余生只剩自己一个人独自思念,何等的哀啊!
l0、千秋岁·数声鶗鴂
宋 · 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张先的经典作品,全首词写的是当爱情遭遇了阻拦后产生的一种幽怨之情以及对爱情的坚定信念。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暮春时的景色,来营造了一种浓重的感伤气氛;下片则是抒情,将自己内心的一种愁表现得是淋漓尽致的。天不会老去,爱情就不会断绝,你我的两颗心好像被两张用情丝结成的网给纠缠在了一起,情丝结成的情网中有你我千千万万个情结。
爱情,就是牵着一双想牵的手,一起走遍千山万水,一起看尽花开花落。愿世间的你我都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都能有一份真心的情,有一个时时刻刻把你放在心里的人。
关于甄姬的诗句有哪些?
别名:甄洛,甄宓(fú),文昭甄皇后好像她流传下来的就这一首吧,可能你也知道。 《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读xiè)? 莫以麻枲(读xǐ)贱,弃捐菅(读jiān)与蒯(读kuǎi)?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读xiāo)!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姓kuai怎么写?
我国读音为kuai的姓共有10个。
具体是:蒯kuǎi,郐kuài,会kuài,蒉kuǎi,快kuài,桧kuài,匮kuǎi,侩kuài,哙kuài,璯kuài。
姓氏蒯,拼音kuǎi,2021年全国总人口约 9 万人,属罕见姓氏,在当今按人口数量排序的中华百家姓最新排名第 452 位,位于牧姓 之后,宰姓 之前。
孙权每个人选一句最具代表性的话?
题主这几句话都很好,但我认为还不够具有代表性,仅提出个人观点,供题主参考: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是记载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中,我觉得非常贴切曹操。
曹操以微弱之身起兵,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秀、灭袁绍、征刘表,统一了当时的北部中国,为百姓赢得了短暂而珍贵的和平生活。同时,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促使中原地区政局稳定、经济向好, 阶级压迫有所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唯才是举,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网罗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乱世中打下一片天地。
从某种程度上讲,曹操是一位英雄,于国于民有益。但曹操也是被误解最深的一个人,没有一个英雄人物是没有性格的,也没有一位英雄人物是“老好人”。凡是英雄,必不过于在乎今人与后人的评价,曹孟德尤为明显。在许邵说出这句品评之后,曹操的反应是大笑,这一笑字,蕴含着许多意思,也符合曹操爱笑的性格。
刘备:夫济天下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之。
刘备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与曹操和孙权相比,其起家的资本是最差的,即没有如曹操般丰厚的家底,也没有如孙权般有父兄打下的一片基业。但刘备自起兵起,虽“五易其主”,但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与主人的尊重,都在于他“有雄才且甚得众心”(程昱语)。因此,没有资本的刘备,对“人心”看得比谁都重,心里时时刻刻惦记着他的百姓,每次溃退时、撤退时都会带着百姓。
孙权: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这句话是孙权的哥哥孙策,在临死之前,将江东基业交由孙权手上时说的话,对孙权来讲极为贴切。
孙权在本质上与另外两位领导人不同的是,孙权是更为彻底的政治家。在孙权的心中,除了利益,没有其他。孙权多次向曹魏称臣,又多次反抗曹魏。孙权与刘备联盟,又暗地里插了刘备一刀。孙权善变,是因为他的“变”符合孙吴集团的利益。
且孙权(尤其是早期的孙权),选贤任能,知人善任,东吴是很有人才的。文有张昭、鲁肃、顾雍、陆逊、张肱、阚泽、步陟、严峻、陆绩诸葛瑾等,武将有周瑜、吕蒙、甘宁、黄盖、程普、周泰等。这些文臣武将都在孙权麾下,为孙权保江东立下汗马功劳。
什么字带山水木?
你好,我是【继续绽放的花】,很高兴为你解答。带水木偏旁的字有:沐,杰,淋,淅,漤,溧,淞,霜,霖,湘等等。1、沐沐是一个汉字,读作mù。指洗头发;润泽或受润泽;古代官员休假;整治;米汁。2、淋淋,有三个意思,一是指沾湿或流滴,如“大汗淋淋”;二是指畅快,如“淋漓尽致。” 三是指浇淋湿和,如淋浴、日晒雨淋。3、霜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4、霖霖,汉字,读音为lín。基本意思是:久下不停的雨。《左传·隐九年》写道:“春王正月,大雨霖以震,书始也。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引申义为恩泽。5、杰形声。从人,桀(jié) 声。杰为杰的俗字。本义:才智出众的人。扩展资料:水木偏旁的汉字偏旁、部首、笔画组合与字根的区别: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部首是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定义的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时,根据汉字的形义关系排列汉字。他把含有相同表意成分的字排列在一起,并把这种排字方法叫做“分别部居”。每“部”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可见,部首也是偏旁,是用来作为排列和检索汉字依据的特殊“偏旁”。部首一定是一个字的偏旁,但是一个字的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如“丁”“亢”是偏旁,但是不是部首。字根是从汉字最小的离散结构单位着眼分析汉字形体得出的结果。现代汉字的字根不同于传统的汉字结构分析所得出的偏旁、部首。有许多偏旁部首本身包括2个以上的字根。例如:“样”的字根为“木、羊”;“惞”的字根为“忄、斤、欠”;“颉”的字根为“士、口、页”;“韶”的字根为“立、曰、刀、口”。传统文字学中“两分法”及“偏旁部首”的概念不能满足现代汉字结构分析实践的需要。因为:①偏旁不是汉字结构中最小的离散单位。有许多汉字的“偏旁”本身还包括几个互相离散的构字成分,如:“赢、幂、谬、隋、蒯、剜、撅、阔、胸”等;②有些偏旁是一个合体字,可以继续拆分。字和偏旁界限不清,缺乏明确的逻辑关系.如:贺——加、贝/力、口、贝;章——音、十/章——立、早/立、日、十;韶——音、召/立、日、刀、口;孀——女、霜/女、雨、木、目;③部首仍然使用,但是,确定部首的原则和标准已经从“义类”原则变为“检字法”原则。④采用“笔画——笔画组合——字根——汉字”这样的结构分析法,有利于汉字的教学和应用,特别有利于计算机汉字识别与合成技术的应用研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偏旁的范围要远远大于部首的范围。换言之,是部首的一定是偏旁,但是是偏旁的不一定是部首。更多专业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也请给我赞或转发,你们的鼓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大家。
三国时期的美人甄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首先说甄宓一定是个美女,不然也不会让曹操、曹丕父子二人同时都看上了她;其次她也是个悲剧人物,虽然嫁给曹丕,贵为王妃,但也最终难逃“自古红颜多薄命”的命运,死得不明不白,甚至在死后下葬时,被人覆面掩发,口塞米糠,诅咒让她无法转世投胎。
甄宓自幼聪慧过人、心地善良甄宓的父亲是上蔡令甄逸,从小她的家境殷实,家里兄弟姊妹八人,哥哥姐姐都非常疼爱这个最小的妹妹。据说甄宓的母亲张氏就是远近有名的大美女,甄宓也遗传了母亲的美貌,长得非常漂亮,特别是肌肤嫩白如玉,每当她睡觉的时候,家人仿佛看见有一件玉衣盖在她身上一样,说明她的美丽的确是光彩照人。
甄宓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写字,而不喜欢像其他女孩子那样学习女红和针线活,她的哥哥就嘲笑她不像个女孩子,甄宓说:“自古以来,能称为贤女的人,都会读书写字,好从书里学习做人的道理,不读书怎么能够知道呢?”这也看出甄宓的与众不同。随着甄宓逐渐长大,不但通晓经史,而且长得娇艳欲滴,有一回一个知名的相士看见甄宓后,大为赞叹,说甄宓将来一定是个大富大贵之人。
在东汉末年,连年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许多人变卖家产只为能够换取一点粮食。这样一来,就有许多官宦之人趁机囤积粮食,大发国难财。甄宓的母亲张氏也准备囤积一些粮食,高价卖出,只有10岁的甄宓知道以后,极力劝阻母亲不要趁火打劫,应该将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分给附近的百姓,帮助左邻右舍渡过灾年。母亲听了甄宓的话,也如梦初醒,认为女儿说得很有道理,就将粮食拿出来广施四邻,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极力称赞。这也看出甄宓心地颇为善良。
嫁入豪门, 但命运坎坷的甄宓公元195年,由于战乱不止,再加上甄宓的父亲也早已去世,甄宓一家在家乡也待不住了,只得到邺城去投奔叔父。在甄宓到邺城以后,由于邺城是军阀割据中袁绍的都城,家世显赫、称霸一方的诸侯袁绍听说甄家有个才貌出众的女子,就上门求亲,希望甄宓嫁给她的二儿子袁熙。
能够嫁入四世三公,甚至极有可能称帝的袁家,这也算应了当年相士对甄宓的预测,果然是大富大贵之命。甄宓嫁给袁熙时还不到20岁,甄宓的美貌被人形容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与江南的二乔姐妹齐名。素有“江南有二乔,河北甄氏俏”地说话,足见甄宓的确样貌出众。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彻底打败了袁绍,袁绍在经此一战后也一蹶不振,不到两年就病死了。在袁绍死后,袁绍的三个儿子为了争夺继承人的事发生内斗,最终兄弟相残,闹得两败俱伤。袁绍的大儿子袁谭竟然萌发了请曹操帮助他击败弟弟袁尚的打算,这真是引狼入室,将仇人当朋友,曹操对此,当然求之不得。
公元204年,曹操大军进攻袁家的大本营邺城,由于袁氏手下审荣、苏由已经投靠曹操,暗中做内应,所以,曹军很快攻下邺城,甄宓和婆婆刘氏一起被曹操俘虏。曹操早已经听说甄宓的美名,对于喜纳人妻的曹操来说,早有将甄宓收归自己房中的打算。谁知道,在曹操处置军务还没有来得及过问甄宓是否被抓的时候,曹操的儿子曹丕倒先行一步,跑进了袁府。
刘氏见到曹丕,担心会杀掉自己,为了保命,想施展“美人计”,她将原本脸上涂满锅灰的儿媳甄宓,用汗巾将脸搽干净,登时“延颈秀项,皓质呈露,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曹丕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甄宓了,曹丕没有为难刘氏和甄宓,并对她们进行了安慰,吩咐手下人保护好二人,刘氏见曹丕如此态度,知道自己的命是保住了。
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曹操的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在见到甄宓的第一眼,就被她迷得神魂颠倒。”曹丕立即跑去见父亲曹操,向他提出娶甄宓为妻,曹操一听心中十分后悔,自己怎么让儿子抢了先呢?曹操虽然爱美人,但也不能和儿子争呀,他心中虽有不甘,也只得同意了。
开始甄宓是不愿意嫁给曹丕的,但是架不住她婆婆刘氏一再相劝,为了保命要紧,最终答应嫁给曹丕。这一年曹丕只有19岁,而甄宓已经24岁了,看来那个年代婚姻比现在还自由开放,甄宓已经结过婚,甚至比曹丕还大5岁,这些并没有成为他们婚姻的障碍,曹操作为父亲也没有干涉儿子的婚事,只要有美貌就足够了。
嫁给曹丕的甄宓,结局令人唏嘘甄宓在嫁给曹丕后,因为甄宓为人简单,对人真诚,与婆婆卞夫人处得也不错。曹丕对甄宓也很是宠爱,本来曹氏父子都有着文人的习惯和爱好,而且父子三人也是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员,甄宓本人也有着不错的文学修养,这样一来,曹丕和甄宓就有着共同的爱好。
曹丕沉迷于甄宓的美貌,又喜欢她的贤淑与才气。这时候的曹丕已经将全部的爱都倾注到甄宓的身上,不久甄宓为曹丕生下了一儿一女,这样一来,两人的感情就更好了。
但是,由于曹丕专注于爱甄宓,就势必忽视了其他姬妾的感受,难免会有人对甄宓产生嫉妒。曹丕的姬妾任氏就经常在曹丕面前诋毁甄宓,曹丕就想将任氏赶回娘家,甄宓知道后,不但不记恨任氏,反而向曹丕为她求情,这也还是甄宓的善良使然。
世上的感情都相类似,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就如诗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写的一样。美好的爱情故事都难以长久,曹丕作为曹操事实上的嫡长子,是曹操未来继承人强有力竞争者,由于曹操对儿子曹植心有所向,所以,曹植对曹丕顺利获得的储位造成不小的威胁,此时的曹丕就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争储上了,而对甄宓也没有以前那么热情了。
在曹丕的姬妾之中有一位郭氏,由于心计颇多,经常为曹丕出谋划策,而甄宓则非常反感这一套,认为兄弟之间要相亲相爱,不应该尔虞我诈。曹丕则认为,储位之争大于一切,这样一来曹丕就经常与郭氏在一起,而疏远了甄宓。
郭氏为曹丕出了一条妙计:“内结相府姬妾,外请朝歌吴质!”曹丕依计而行,最终成功夺得太子之位,曹丕从此对郭氏也就更加另眼相看了。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正月,曹操去世后,曹丕即魏王位;十月,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曹丕正式登基为帝,建立魏国。原本准备要立为王妃的甄宓,就更成为其他姬妾的眼中钉,有了郭氏的挑拨,曹丕并没有立甄宓为王妃。这时候,汉献帝也将两个女儿嫁给曹丕为妃,曹丕后宫此时人数众多,对甄宓也就更加疏远了。
遭到冷落的甄宓,为了打发心中的苦闷,就通过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哀怨与闲愁,她写下了《塘上行》,将自己对曹丕的爱与恨都融进了这首诗中,她希望曹丕看后能够回心转意,重新回到她的身边。但是甄宓忘了,人心险恶,郭氏早就计划将甄宓打倒,由自己取代她的地位了。郭氏不断地在曹丕面前说甄宓的坏话,时间久了,曹丕也的确对甄宓产生了厌恶,郭氏有一次跟曹丕说,甄宓是在嫁给曹丕八个月就生下的儿子曹睿,说明这个儿子不是曹丕的。曹丕听后大为震惊,就真的相信了,他就没想想他在邺城时就已经和甄宓在一起了。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六月,曹丕在愤怒之中,下令赐毒酒毒死了甄宓,甄宓此时只有38岁。在甄宓死后下葬之时,竟然被人披发遮面,口塞米糠,这是用巫术使其死后无法托生的意思,也说明郭氏做贼心虚。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册立郭氏为皇后,并将失去母亲的曹睿交给郭氏抚养。在甄宓死后,曹丕也逐渐醒悟,觉得自己对甄宓太不公平,愧对甄宓,便对甄宓所生的儿子曹睿有了些许偏爱,并最终立曹睿为太子。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后,曹睿继位,也就是魏明帝。曹睿追封自己的母亲甄氏为“文昭皇后”。同时尊郭皇后为太后,由于曹睿自幼由郭皇后抚养,曹睿对她也颇为孝顺。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青龙三年(公元235年),曹丕的一位李夫人偷偷告诉曹睿,其母甄皇后在去世后装殓时,按照郭皇后的吩咐,披发覆面,以糠塞口,使她不能翻身。曹睿听了之后,大为震怒,立即跑到永安宫质问郭太后,郭太后狡辩不承认。
魏明帝曹睿下令断绝郭太后的一切供应,命其自尽。走投无路的郭太后,只得自杀身亡。魏明帝下令对郭太后的殡葬,按照她对甄皇后的一样对待,披发覆面,以糠塞口。这也是魏明帝为他的母亲甄宓报仇。
但是,这些说法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目前已经无据可考。因为对于甄宓的死因,也有说她是病死的说法。不过,无风不起浪,说甄宓是病死的,也不能排除曹丕为了掩人耳目,避免儿子长大了对他忌恨。后世,多数人还是认可甄宓是被曹丕毒死的说法。
甄宓有才、有貌,为人善良又贤淑,但是却不适合在宫廷生活,在那种尔虞我诈的环境中,文艺女青年甄宓只有被人踩在脚下的份,她也是典型的红颜薄命!
不过,后世关于甄宓的传说也有很多,有人说她在死后已经成仙了;也有人说,曹植的《洛神赋》里就是以她为原型,也就是说甄宓死后化成洛神了!这不过是人们对美丽善良的甄宓,遇人不淑、遭遇辈惨结局的同情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