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苏德战争如果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

2023-09-29 07:18:03 84阅读

列宁格勒,苏德战争如果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

列宁格勒最大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苏军在波罗的海上最重要的海军基地,只要列宁格勒还在苏军手里,德军就无法彻底的夺取波罗的海的制海权,从列宁格勒出发的苏联潜艇和海军航空兵将对德军的运输船队产生巨大的威胁,使得德军无法利用波罗的海的海运路线,对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来说,后勤补给仍旧需要通过陆地的铁路线运输,面临苏军游击队频繁的袭扰,运输能力非常有限,尤其是每每到关键的会战时期,苏军游击队会集中的发起大规模的袭击,使前线德军失去了补给和增援,这一问题到后期越发严重,影响非常大。

另外一点就是列宁格勒同样是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可以为前线苏军生产大量的武器装备,包括坦克、火炮、飞机等重要装备,德军如果占领列宁格勒,则意味着苏联失去一座重要的工业基地,不过并不能对苏联的军工生产造成巨大的打击。德国曾占领或摧毁过许多苏联重要的工业化城市,如基辅、哈尔科夫、斯大林格勒,但是苏联的军工生产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多了一个列宁格勒,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变。

列宁格勒(苏德战争如果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

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军占领列宁格勒后,意味着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将得到解放,可以投入其他重要的作战行动,如从北面进攻莫斯科或者向更北方的斯摩棱斯克进发,摧毁那里的外部援助通道。这对于德军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德军可以在决定性的会战中投入更多的兵力,而不是实际中那样过于分散。不过最终的胜负仍要取决于双方围绕更重要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战略决战,如莫斯科战役、南翼的高加索战役,前者将使德军获得机动上的自由,而后者将切断苏联的能源补给,使苏军失去武器装备补给并丧失机动。

德军占领列宁格勒可以使德军在东线的战略形势更加有利,但是并不能就此认为德军已经获得了决定性胜利,德军仍然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德军失败的根源在于没能建立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无法在战役胜利的基础上发展成战略胜利,而苏军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保持了足够的战略预备队,这让苏军总能在最后时刻力挽狂澜。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战争总动员了,苏联在战争的一开始就开始了总动员,而德国真正总动员一直到1943年才正式开始,也是为何德国始终无法建立起战略预备队的真正原因,而德国如果无法在1943年以前打败苏联,那么德国也就输掉了这场战争。

为什么列宁格勒相较于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没有被苏德重视?

谢邀!

我是这么猜想的。

一:莫斯科是首都,必须死保,丢了就等于亡国。

二:斯大林格勒,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所以不能丢,是苏联的象征。德国也必须拿它为重中之重,拿下了,瓦解了苏联人民的意志。可能准备改叫“希特勒格勒”,也是象征,斯大林不会让你得逞,朱可夫也不会,还有郝鲁晓夫。

至于列宁格勒吗!如果当时列宁活着,肯宁重要,那也叫象征。

1941年德军为什么要南下攻打基辅?

德军选择南下打基辅完全没问题,先回答为什么南下不北上

首先回顾一下1941年的德军南下进攻基辅前的整个东线形势

在中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攻占斯摩凌斯克后,已经先后在明斯克和斯摩凌斯克至少消灭了110万苏军,德国中央集团军同样也损失了30-40万的兵力,装甲部队损耗严重,系带短期休整,此时的苏军也渐渐从被打蒙了的状态走了出来,已经慢慢聚集力量,开始有秩序的层层抵抗德军的进攻。并且苏军判断德军的重点进攻方向是莫斯科,已经开始往莫斯科调集重兵。

在北方,德国北方集团军顺利将苏军围困在列宁格勒附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唯独在南翼,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本身实力也并不强大,同时苏联在西南方面拥有实力最为强大的西南方面军,虽然德军在乌曼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消灭了苏军的全部机动装甲力量,但是仍有将近66万的苏军固守在基辅附近,

▲基辅会战前苏德战场上呈现出一个南部明显的突出部

此时的东线战场呈现出北方和中部进展快,南翼进展缓慢,相当于南部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

此时对于希特勒和陆军总参谋部来说,下一部是继续向前进攻莫斯科还是中央集团军南下,先合围掉基辅就成为摆在桌面上的选择题。

(1)对于列宁格勒来说由于北方集团军群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所以他们认为列宁格勒已经成为囊中之物,而列宁格勒对于希特勒来说只有政治意义,远没有乌克兰的小麦、顿巴斯的工农业区、甚至乌克兰后面的高加索的石油对希特勒的吸引了大,这对于资源并不是很丰富的德国来说,是很关键的以战养战的方式,如果放任乌克兰一直在苏联手中,明显是对苏联抵抗最有利的保障。

▲乌克兰号称是欧洲的粮仓

(2)此外,如果坐视基辅军区的70多万苏军不管,中央集团军群在进攻莫斯科时,其侧后翼明显暴露在了苏军的攻击下,很可能会受到莫斯科和基辅两个方向上的夹击,而腹背受敌对一只后勤线非常长,后勤保障非常吃力的军队来说可能是致命的隐患。

▲乌曼战役中苏联的机动装甲作战力量损失殆尽

(3)同时基辅军区的全部机动作战力量已经在乌曼战役中丧失殆尽,所以这60多万的苏军根本就很难逃出德军的包围,可以歼灭大量有生力量,沉重打击苏联人的士气和抵抗意志。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希特勒选择了派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南下,完成了对基辅军区的合围,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不得不说这次希特勒的决策还是蛮正确的。

如果德军选择北上会如何?

希特勒的北方集团军群,已经准备了27个师外加芬兰的15个师,当时希特勒又从中央集团军群掉了霍特的第3装甲兵团向北转进,光凭这些军队就可以实现包围列宁格勒,如果又掉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再度北上的话,反而会使中央集团军群人困马乏,得不偿失

为什么呢?因为这与列宁格勒附近的地形有关,列宁格勒地处南泰加林地带,森林面积占全州面积的55.5%,沼泽占12%,及其不适合装甲兵的作战发挥。

▲森林沼泽地形完全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

这也是时任第56装甲军军长的曼施坦因当时对去视察他的部队的保卢斯将军说过的话,他建议将整个装甲集群从这个无法迅速推进的地域撤出,转而用在莫斯科上,尽量使用步兵为主,保卢斯将军也表示赞同。

而基辅所在的乌克兰是大平原,最适合装甲集团军的大范围机动分割包围作战。

而中央集团军群的核心力量就是装甲集团军群,所以北上会使装甲集团军群的威力大打折扣,即使到达列宁格勒也会是强弩之末。

即使打下了列宁格勒,也只是政治上的意义,再把部队调回中路时间周期也会大大延长,部队也会由于长途进军呈现疲态、再度进攻莫斯科的时间只会推迟,然而越推迟进攻莫斯科,莫斯科的防守力量就越强大,攻克莫斯科的难度就越大。

▲大批苏军到达莫斯科准备发起反击

在南方,由于克里米亚双方还在拉锯,克莱斯特在右翼不稳的情况下,肯定没有力量完成合围基辅,更别说前进夺取顿涅茨克河流域的工农业区,那么这一地区的粮食、煤炭、武器、钢铁、电力也不会为德军所用,会源源不断输送到后方,支援莫斯科战场

而且迟迟解决不掉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就像一把利刃,随时会对中央集团军群的侧后翼发动袭击,你难受不难受。

圣彼得堡理工大学相当于中国哪个大学?

是俄罗斯最好的理工科大学之一。该校成立于1899年,是前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是俄罗斯顶尖的理工类高等院校,同时也是俄罗斯最负盛名的教育科研中心之一,是具有良好声誉的世界级著名大学。在俄罗斯近500所大学中排名第4名,理工类大学排名第2名,QS世界排名等同于国内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清华大学的对口学校。

据传列宁格勒战役最困难的时候?

是真的!其实真实情况比这还要惨。

列宁格勒战役,又称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俄文блокада Ленинград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而实施的战役,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4年1月27日全面结束,纳粹德国50万士兵伤亡或失踪,苏联133万士兵伤亡或失踪,另有100多万列宁格勒市民死亡。

列宁格勒战役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包围战。

整整围城900天。城内老鼠被吃光,有50人被饿死,简直是惨不忍睹。

1942年1月到2月每天死亡约七千至一万名居民,有130多万伤亡,还有100多万市民死亡。当所有雀鸟、老鼠以及宠物被吃光后,出现人相食的情况,为此组成一个师阻止人相食。因而,它被列入二战乃至世界上最血腥的战役,也是二战乃至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包围战。

要说每天还能吃一个饭团那都是很奢侈的事。

希特勒妄图占领城市,进行长达900天的围困作战。列宁格勒在被围困期间,城外的沙皇的宫殿和其他历史名胜大部分被抢劫后摧毁。许多工厂,学校,医院等民用基础设施被空袭和远程大炮摧毁。1942年1月至2月每天死亡约7000至10000名居民。

城内储存的少量原料和食物很快消耗光了,为了维持这个工业化城市里上百万市民和几十万军队的生存,苏联不得不通过空运向列宁格勒输送补给,此外利用一些小型船只在夜间偷渡拉多加湖也能向城里输送一些补给,但是这些都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能满足列宁格勒最低限度的需求。

11月14日到28日间,列宁格勒只得到了1200吨食物,平均每天只有86吨。这个数字和一年后德国空军运入斯大林格勒包围圈里的相同,这点即便对于25万包围圈里的德军来说也是不够的,不得不通过大量杀马来提供食物,而列宁格勒的人口是斯大林格勒德军的十倍,足见列宁格勒的食物缺口有多么巨大,随时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饥饿。

最困难的时候,列宁格勒里一名工人每天的面包配给量是250克,也就是薄薄的五片面包。要知道这些工人要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其他不从事体力劳动的管理人员和家属只能获得125克。即使是在前线的士兵也无法得到足量的食物,他们的口粮只有正常供给的一半,后勤和指挥部人员则只能得到三分之一。

这一情况直到冬季到来拉多加湖结冰后才得到了一些改善,苏军在结冰的拉多加湖上开辟了一条冰上公路,随后又铺设了一条铁路,每天可以将4000到5000吨物资运入城内。但是运输的主要还是武器弹药和军工生产原料(80%),食物被排在了最后,这座城市仍旧充满了饥饿。

苏联有关方面的资料统计,长达900天的围困中,由于缺乏食物和寒冷的原因,列宁格勒的死亡人数达到了60万到70万人。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列宁格勒的胜利是多么不容易。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的区别?

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莫斯科保卫战基本情况。

一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概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若德军攻占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湾。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是苏联粮食、煤炭以及石油的主产区。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重要资源。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示意图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城市巷战之首。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巷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历程:

1.哈尔科夫战役拉开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序幕;

2.斯大林格勒附近拉锯战战;

3.城内巷战,寸土必争;

4.苏联红军红军反攻——“铁钳攻势” ;

5.苏联红军发起代号为“木星行动”攻势,德军土崩瓦解。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巷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历史评价和意义:

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对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2.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

二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前奏

概况:莫斯科保卫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的战役。 莫斯科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它是苏联的首都,是苏联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果莫斯科失守,也就意味着苏联灭亡了。(莫斯科保卫战期间斯大林仍留在莫斯科,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他在,会提升苏联军民的抵抗意志。不过车里的飞机和火车是随时待命的。

莫斯科保卫战示意图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希特勒吹嘘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此战的胜利使得同属于反法西斯的国家美、英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这也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斯大林红场阅兵,部队阅兵后直奔战场

莫斯科保卫战的历程:

1.德军“台风”计划,双线出击,缓慢推进;

2.莫扎伊斯克防御线成了莫斯科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区,双方战斗惨烈;

3.德军“1941年秋季攻势命令”(其实已是冬季,莫斯科地面的积雪近1米厚),三路出击;德军战线过长,补给不足,无防御阵地和战役预备队,无冬季作战准备;

4.苏联突围反击,德军进入防御状态,后被击退。

大批德军缺少棉衣被冻死

莫斯科保卫战的历史评价和意义:

1.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希特勒吹嘘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

2.此战的胜利使得同属于反法西斯的国家美,英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这也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3.德国在莫斯科会战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 4.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苏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三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莫斯科保卫战区别

通过以上对两场战争的了解,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主要区别如下:

1.发生时间不同:莫斯科保卫战早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此处不少人容易混淆)

(1)莫斯科保卫战: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

(2)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

2.发生地点不同: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莫斯科西部及北部外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在斯大林格勒和伏尔加河流域。

3.双方参战的兵力不同: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约170万人参战,苏联红军约200万人参战,其中德军伤亡大约58万人,苏军伤亡大约100万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德军约200万人参战,苏联红军约300万人参战,其中德军伤亡大约150万人,苏军伤亡大约200万人。

4.影响及意义不同:

(1)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对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德国自此开始失去战争主动权,苏联开始掌控战争主动权;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

(2)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希特勒吹嘘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此战的胜利使得同属于反法西斯国家的英、美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极大提升了苏联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国际地位,这也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5.战斗方式不同:

(1)莫斯科保卫战:以苏联来说,阵地战+防守反击。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苏联来说,城市巷战+围城歼灭战。

6.城市是否被攻破:

(1)莫斯科保卫战:德军没有攻破莫斯科,只在莫斯科近地战斗。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被德军攻破,并在城市内展开巷战。

和平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石!

战争是摧毁人来类文明的拌脚石!

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和平万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