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新紧急入口,为什么工作很努力?

2023-10-02 00:30:03 97阅读

四虎新紧急入口,为什么工作很努力?

为什么有的人工作很努力,但工资还是很低?要明白不是努力了就能赚钱的,现在社会上、职场上哪个不努力,要是用努力来衡量,早就乱了套了。

举个例子: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有一些人明明学习要很努力,但是成绩就是不好。可能在学科或者课程上很努力,但是没有方法,没有技巧,只会死读书,读死书,最终导致的结果还是不好。现在工作了,同样是如此,并不是你工作努力了,你的工作就能好。相对意义上来说,自己努力工作肯定要比自己不努力工作要来得好。

对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四虎新紧急入口,为什么工作很努力?

1. 工作努力,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易操作

工作很努力,但是做的工作难度太低,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易操作。即使你再努力也很难得到领导或者老板的赏识。比如说:你就是一个普通文员,明天的工作就是整理公司的各部门数据表格,没有技术含量,只有输入的时候仔细都没问题。虽然你很努力的去做,每天都累死累活,根本没有喘息的时间。你也觉得很努力了,但是老板根本不重视你,因为做这个工作的人外面随便招个人都能做

2. 工作努力,但工作内容可替代性强

对于可替代性强的工作,即使你努力一万倍,照样讨不了好。毕竟干好工作是你份内之事,老板对于公司运营成本巴不得越低越好。你觉得你努力了,就想老板加工资,那是不可能的。你不干,还有别人可以干。

3. 工作努力,但不创造价值

职场上,工资待遇就是你职场个人价值的体现,你创造的价值越高,你的工资水平也就越高。比如说,你的工作努力,但是没有工作方法,只是在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根本创造不出价值。对于这种情况自然而然薪资待遇肯定上不去。

4. 工作努力,但能力太差

其实很多人,在做一项工作的时候不是不想做好,但是能力太差,造成的结果也没好到哪里去。比如说:领导让你写一篇工作报告表,你不仅文采不好,而且没有分析能力,即使你再努力,绞尽脑汁去写还是写的一塌糊涂。对于能力得不到提升的时候,你的工资只能保持这样。

5. 工作努力,但没有方法,做事不高效

你可能工作很努力了,但是你工作没有方法,做不到高效工作。比如说,在同等能力水平的情况之下,别人半小时能够完成的工作,你却要花上2个钟,没有高效的工作,自然创造的价值也就越低,所说老板给你的工资也是对应的低。

职场价值的体现就是工资水平。工作努力,不仅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要让自己工作有方法,这样才能让你为公司更好的创造价值,薪资待遇才会有可能提升。

他们的死亡顺序是怎么样的?

五虎上将的说法最早出自《三国演义》,之后很多战争类小说延续了这一设定,比较著名的除了《三国演义》的蜀汉五虎上将,还有《水浒传》中水泊梁山马军五虎将和《说唐演义全传》中的瓦岗五虎将。

由于题主没有说明是哪一个,我们就以这三个为例,说一说五虎上将之死及他们的死亡顺序。

蜀汉五虎将之死

关羽

关羽是五虎之首,也是最先去世的。去世之前,他兵发襄樊,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甚至生出迁都的想法。

不想吕蒙用陆逊之计,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使得后院起火,关羽回军,结果节节败退,最终败走麦城,突围时,被设伏的潘章部将马忠生擒,关羽誓死不降,被东吴所杀。

张飞

关羽死后,刘备起倾国之兵七十万伐吴,命张飞为先锋。

张飞暴而无恩,酒后常鞭打士卒,此时因兄长之死,悲愤交加,于是勒令全军戴孝,限期部将范疆、张达造出全军所需的白衣白甲,否则军法处置。

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二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趁张飞熟睡,杀死张飞,砍下首级,投奔东吴。

黄忠

黄忠随刘备伐吴,张苞、关兴屡立大功,刘备对此大加赞扬,言语中有老不如少之意,其本意是为了夸赞两个子侄。

谁成想,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黄忠最忌别人说老将无用,于是私自带军出战,谁成想善泳者溺,最擅长射箭的黄忠,在乱军中被马忠一箭射中,败阵而走。

结果,终因年老,气血不足,伤口难以愈合而过世。

马超

马超归顺刘备后,笔墨就不多,连去世也只是顺带提了一句病故,按顺序排在第四位。

赵云

赵云是最后去世的一位,诸葛亮北伐时,赵云以七十高龄领先锋令出战,力斩号称“万夫不当”的韩家五虎。

之后因为年老,赵云再未随军出征。诸葛亮一次出兵时,见大风打断树枝,知必损大将,之后赵云二子哭报,父亲常山赵子龙病故。

梁山五虎将之死

双枪将董平

攻打独松关时,董平手臂被炮火打伤,上了夹板,当夜拉着张清去报仇,惊动了厉天闰和张韬,因手臂有伤,使不动枪,想要退走,结果张清被厉天闰所杀,董平回身去救时,被张韬拦腰一刀,砍为两段。

霹雳火秦明

大战方杰不分胜负,杜微从旁以飞刀偷袭,秦明只顾躲飞刀,结果被方杰一戟刺死。

豹子头林冲

征讨方腊结束回军时,患上了风瘫,身不能动,留在杭州六和寺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大刀关胜

征讨方腊后,因功受封大名府兵马总管,一日饮酒过多,骑马时不慎坠马,摔成重伤,不治身亡。

双鞭呼延灼

征方腊后受任御营兵马指挥使,宋金大战时,率军抗金,曾大破金兀术,杀至淮西后阵亡。

《说岳全传》中,为救赵构,出战金兀术,因年老抵挡不住,败走时,年久失修的吊桥陷了战马,将其掀翻,被金兀术赶上一斧砍成两段。

瓦岗五虎将

这里必须要说明一下,不同版本的隋唐文学作品中瓦岗五虎设定不同,这里特指《说唐全传》。

瓦岗曾两封五虎将,邱瑞死后,由后加入的罗成填补。

邱瑞

邱瑞武艺与秦琼伯仲之间,按照辈分属于长辈,大军征讨临阳关时,邱瑞倚老卖老,去劝降徒弟尚师徒,结果反而被尚师徒一番数落。

二人交战,尚师徒的呼雷豹一声嘶吼,邱瑞战马跌倒,尚师徒为表忠心,将邱瑞一枪刺死。

王伯当

李密后期昏庸,加上众将各怀鬼胎,所以瓦岗分崩离析,被王世充所败后,王伯当随李密投唐。

谁成想,李密心生反复,试图东山再起,并杀死了知情的公主。王伯当保护李密出逃,结果被唐军堵在断密涧,万箭齐发,将二人活活射死。

单雄信

五王联军被李唐打得节节败退,罗成又临阵倒戈,单雄信心存死志,单骑踩唐营,结果被罗成生擒。

单雄信誓死不降,徐茂公建议并下令处斩,行刑时,单雄信与贾柳店兄弟绝交,大骂徐茂公与罗成,被勃然大怒的罗成一剑砍为两段。

罗成

受表哥秦琼所托,私入京城探视含冤下狱的秦王李世民,结果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发现,正逢二人出兵讨伐刘黑闼,于是推荐罗成随军任先锋。

行军途中,二王利用各种理由迫害罗成,一心只置于死地,并逼迫其出战。罗成又饿又累,身受棒伤,误中苏定方之计,马陷淤泥河,乱箭穿身而死。

秦琼

秦琼戎马一生,大小数百战,也因此身患暗伤,年老后一直疾病缠身。

李世民疼惜秦琼,于是打算命尉迟恭为元帅出征,谁成想秦琼不愿放权,不顾花甲之年和身上疾病,执意与尉迟恭比试,力举金狮,狮子虽然举起,也胜了尉迟恭,却导致旧伤复发,口吐鲜血而死。

程咬金

书中大福将,其他人死了一代又一代,他却始终在世,一直活到小说《薛刚反唐》中。

当得知薛刚推翻武周,大唐国号恢复后,仰天大笑而亡。

除此之外,还有狄青五虎将等很多五虎的设定,就不一一而论了。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351096240665429124&origin_type=&origin_id=85777155145_3351143892354606634&alkey=1306_85777155145_0_3351143892354606634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351143892354606634\",\"product_id\":\"3351096240665429124\",\"title\":\"正版 三国演义 原著原版 120回无删减 初高中学生中国四大名著\",\"cover\":\"https:\\/\\/p1.toutiaoimg.com\\/img\\/temai\\/871c11452104e0bf776189a289fc2749a91d94b8www800-800~400x0.webp\",\"price\":2800,\"market_price\":4200,\"cos_fee\":140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351096240665429124&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437,\"item_type\":4,\"cos_ratio\":5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351096240665429124\",\"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elastic_title\":\"三国演义\"}","commodity_id":"3351143892354606634","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351096240665429124&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42,\"price\":28,\"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351096240665429124\",\"shop_goods_id\":\"3351096240665429124\"}","img_url":"http://sf1-cdn-tos.toutiaostatic.com/obj/temai/871c11452104e0bf776189a289fc2749a91d94b8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28,"promotion_id":"3351143892354606634","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正版 三国演义 原著原版 120回无删减 初高中学生中国四大名著"} --}

李逵是怎么死的?

您好,我是“三弟说吃鸡”,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在我上学的时候特别喜欢看水浒传。里面的108好汉更是我小时候的偶像!下面我们先聊一下李逵这个人物!

李逵:性格粗犷,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直爽率真。他具有最坚定的革命性和最强烈的反抗性,天不怕地不怕,坚决反对招安!

战场上冲锋陷阵,舍生忘死。李逵的性格中渗透着“真”和“直”的天性。但他头脑简单,做事鲁莽,此外还贪吃贪喝,耍泼耍赖,乱砍滥杀,破坏性很强!

人物经历:

1.沂岭杀四虎

李逵上梁山后,思母心切,为了让母亲享福,特地回家去接看母亲上梁山。途中路过沂岭时,李逵放下双目失明的母亲去打水喝,回来后发现老母亲被老虎所吃。李逵大气之下杀了一窝四只老虎!李逵杀虎之事惊动了周围一带,由于李鬼老婆的告发,当地曹太公用计将李逵捉住。沂水县知县派都头“青眼虎”李云将他押送到县里。李云在押送李逵的路上,遇到早已得知此事的朱富,朱贵兄弟。押送李逵的一行人被麻翻,李逵因此被放出,朱富,朱贵也因此上了梁山!

死因:征方腊结束后,梁山头领只有少数存活,李逵就是其中之一,获封镇江润州都统制之职。后来蔡京,高俅等人,以御酒之计,要毒死宋江。宋江饮了御酒,知道自己中了毒,因怕李逵为了给自己报仇,再度啸聚山林,便请李逵到了自己府上,在李逵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也喝下毒酒。事后宋江告知李逵事情的真相,李逵丝毫没有怨言,反而表示:“生时服侍哥哥,死后也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后来毒发身亡。

刘备入川时带的是黄忠魏延?

问题中问的是刘备入川前,带的是黄忠和魏延,为何不是赵云,现在扩展一下,为何不是关羽、张飞、赵云。

公元211年,通过张松的穿针引线,刘备应益州牧刘璋之邀,进入益州,帮助抵御汉中张鲁的攻击。刘备和军师诸葛亮经过一番探讨,他带领庞统、黄忠、魏延入川,而将关羽、张飞、赵云等一众猛将留在了荆州。

论武功,魏延远远无法和关羽、张飞、赵云三人相比,黄忠虽然能战平关羽,但是岁数太大了,是一员老将,精力不足,也无法和关羽等人相比。那么,刘备入川前,带的是黄忠、魏延,为何不是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呢?

其实原因也不复杂,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三个原因。

其一,刘备入川,最初目的是为了帮助刘璋抵御汉中张鲁的侵犯,而不是夺取益州。

刘璋虽然占据益州这一块大地盘,却不善于用兵,懦弱无能。无论是兵力,还是地盘,益州都是汉中的数倍,然而,在长达三十年的交战中,刘璋却败多胜少,损兵折将,丢城失地。这一年,刘璋听说汉中张鲁可能要侵犯自己的益州,惊惶不已。张松自告奋勇,作为使者,前去向曹操求援。

张松在曹操那里受到羞辱,在返回益州的途中,被诸葛亮安排的赵云接到荆州,成为了座上客。原来张松为刘璋求援是假,出卖益州是真。他本来想将益州献给雄才大略的曹操,在受到羞辱后,现在想要将其献给刘备。他劝说刘备以帮助刘璋抵御汉中张鲁的机会,鸠占鹊巢,成为益州的主人。

刘备拒绝了,认为他和刘璋都是汉室宗亲,都姓刘,不忍心夺他的益州。后来,刘备在出发前,军师庞统也劝说主公刘备,占据益州,开创基业,再次遭到刘备的严词拒绝。

因此,刘备入川,最初的目的并非为了占据益州,而是单纯为了帮助刘璋抵御汉中张鲁的进攻。他也就没必要带能征善战的关羽、张飞、赵云了,带上黄忠、魏延足以。

其二,荆州是刘备集团的大本营,不容有失。

刘备在前半生,飘忽不定,居无定所,连个稳定的地盘都没有。他投奔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吕布、刘表,一直到了赤壁之战后,刘备才向盟友孙权“借”了荆州,才勉强有了一个栖身之地。

现在,刘备要带领大军进入遥远的益州,大本营荆州就是他的根,不容有失。只要荆州在刘备手里掌握着,他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在益州打拼,即使失利,也有后路可退。

荆州,兵家必争战略要地,也是四战之地,是孙权、曹操做梦都想得到的地方。刘备不能齐胜不顾家,只有在荆州安排重兵,才可以高枕无忧。因此,刘备带走的只是部分战将,将最厉害的干将都留在了后方荆州。

其三,刘备带走的都是荆州系武将,留下的都是元老系武将。

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刘备带走的黄忠和魏延都是荆州派系战将,而将元老派系大将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在了荆州。刘备的这个安排有什么含义呢?他不只是为了巩固荆州大本营吧,还有其他用意。

大胆猜测,刘备带走的都是荆州系武将,而留下的都是关羽、张飞等元老派系大将。刘备这样安排,让人不得不沉思,他怕自己带领大军出征在外,荆州系大将如果留在荆州,万一反叛,那就无家可归了。

现在,刘备将荆州系大将带走,来到陌生的益州作战,而荆州却留给关羽、张飞等人坐镇,这样便万无一失了。至于诸葛亮,当时虽然属于荆州系,却只是一个军师(类似于参谋),是没有军权的。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于是遂请孔明,同议起兵西行。孔明曰:“荆州重地,必须分兵守之。”玄德曰:“吾与庞士元、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可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守荆州。”

结语

刘备应刘璋盛情邀请,带兵入川时,带的是荆州系大将黄忠、魏延,而不是关羽、张飞、赵云等元老系大将,主要有以上三个原因。这三个原因,刘备入川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刘璋抵御张鲁的进攻,同时在荆州大本营留下关羽、张飞等大将,最后刘备心里还有一些小九九,那就是为了平衡各派系,避免新归附的荆州派系反叛自己。

朋友们,大家认为刘备入川带领黄忠、魏延等荆州派系大将,却不带关羽、张飞、赵云等元老派系大将,还有什么原因?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主,正史为辅。)

前往“魁哥说历史”公号,观看更多三国精彩文章。

蜀汉还有谁能抵挡张郃?

三国时期的刘备阵营,本来按照《隆中对》的战略,准备了两支北伐的主力。可是由于遭受了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失败,使得这两支主力丧失殆尽。虽然到了诸葛亮时期,重新编练了一支新军,可是有经验的将领不是靠训练就能够得到的。因此,镇守汉中的魏延,就成为这支军队中将领的佼佼者。他被诸葛亮调入自己的军中,担任前部督的职务,成为了蜀军的先锋。

而诸葛亮北伐中,面对的曹军里最难缠的对手就是张郃。张郃在三国前期虽然不太显眼,可是作为硕果仅存的五子良将,他成为了蜀军北伐的最大障碍。就是他在街亭之战中速战速决,打败了马谡,使得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功败垂成。这样,魏延和张郃就成为蜀魏在关陇一带最强的对手。那么,他们之间的水平高低如何?蜀军中除了魏延,谁又堪为张郃的对手呢?

一、《三国演义》中的魏延与张郃。

魏延在《三国演义》中与张郃交手次数有限,仅仅只有两次。这是因为魏延是蜀军中屈指可数的大将,诸葛亮对他的使用十分慎重,轻易不让他冒险。我们可以看到,魏延虽然名为蜀军的先锋,可是他担任的任务却大多是诈败诱敌。这种任务对于魏延来说不在话下,这就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魏延的安全。

魏延与张郃的交手,第一次是在街亭之战中。在这一战中,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却把魏延放在街亭之后担任接应任务。在派魏延之前,诸葛亮已经派高翔去守列柳城,但是寻思高翔不是张郃的对手,就又加派了魏延。从诸葛亮的这一看法,我们就知道,诸葛亮认为魏延能够抵挡住张郃,与张郃堪为对手。

在街亭之战中,双方进行了几番争夺。魏延与张郃的第一次交手,就是发生在这次争夺中。在这一次战斗中,马谡因为占据南山,被魏军打败。魏延前来接应,放过马谡的败兵,与追击的张郃交手。但是这一次交手,张郃却没有与魏延交锋,而是回军边走。

随后,魏军将追赶的魏延包围了起来,张郃是用的诱兵之计,多亏王平前来接应,魏延才突出重围。这一仗,虽然魏延等人再次偷袭街亭,依然不能挽回败局,最终败回阳平关。

魏延和张郃的第二次交手则是在木门道之战中。在这一仗中,诸葛亮率军撤退,遭到了张郃的追击。诸葛亮为此巧布兵力,伏击了张郃。在这一次战斗中,魏延与关平轮流与张郃交锋,都是战了十几合就退,一步步把张郃引到木门道口。

在木门道口,魏延再次与张郃交手。这一次,魏延在战了十几合后,大败而逃。魏延为了逃命,将衣甲头盔都丢掉了,引着败兵进入木门道。张郃追进木门道,被诸葛亮的伏兵用木石封锁了前后道路。到了此时,张郃才发觉自己中了计,可为时已晚,被诸葛亮的伏兵射死在木门道中。

从魏延与张郃的交手来看,张郃一直都认为自己要强过魏延。正因为这样,张郃才在街亭之战中,不耻退走。而在木门道之战中,对魏延穷追不舍。在魏延诈败的时候,张郃一点都不产生怀疑。如果张郃对魏延的能力有所正确判断,他就会对魏延过于做作的行为感到怀疑。他会对魏延在十几合就被打得大败,还丢弃衣甲头盔而逃的表现感到怀疑。这样,张郃也不会命丧木门道。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在蜀军中能够和张郃正面交锋的将领就是魏延。魏延被诸葛亮委以诱骗张郃的任务,就是抓住了张郃轻视魏延的心理。其实,诸葛亮心中也知道,以魏延的能力,即使打不过张郃,也不会败在张郃之手。魏延对张郃的能力也心中有数,因此欣然接受了诸葛亮的任务。

因此,从张郃与魏延的两次交手来看,张郃与魏延的水平基本相当。不过,双方在水平高低的认知上有差异。张郃认为自己要强于魏延,而魏延对此并不认可。

二、《三国演义》中的张郃与王平。

那么,在蜀军之中,除了魏延之外,是否还有将领能够抵挡张郃。依照《三国演义》中描写,蜀军有一员将领也曾和张郃交手两次,而且两次都没有战败,这员将领就是王平。

王平与张郃的第一次交手,也是发生在街亭之战中。在街亭之战时,马谡不听王平的劝谏,执意要在南山扎营。王平在无奈之下,只得提出分出一支人马自己率领,在山脚扎营,形成掎角之势。但是,由于魏军势大,王平虽然率领军队前去解救,依然无法突破魏军的包围,只得眼看着马谡兵败。

在此后魏延被张郃诱骗,遭到魏军包围的时候,是王平率领军队夹击魏军,救出了魏延。在夜袭街亭,魏延、高翔再次中计被围的时候,又是王平解围相救。因此,在王平与张郃的第一次交手中,王平以自己的机智勇敢,略占了上风。

王平与张郃的第二次交手,发生在诸葛亮夺取武都阴平后。当时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遭到了司马懿死守不出的战术。为了诱骗司马懿出战,诸葛亮采取了逐步撤军的战术,每天后撤三十里。在部下的逼迫下,司马懿只得出兵。为了防止诸葛亮的伏兵,他将兵力分成两支。一支由张郃率领在前,一支自己率领在后。

诸葛亮将计就计,派一支伏兵插入张郃与司马懿之间,承受两者的夹击。然后诸葛亮再采取袭击司马懿大营的方法打乱司马懿的计划,趁司马懿撤军回救大营的时候打败他。可是,这一仗要打胜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插入司马懿军队中间的这支蜀军要顶住张郃与司马懿的前后夹击。

当时诸葛亮想要魏延担任这支军队的主将,但是魏延并没有理会。诸葛亮正在尴尬之时,是王平主动站出来请命,解了诸葛亮的燃眉之急。不过,诸葛亮并不认为王平是张郃的对手,他又派了张翼作为王平的帮手,两人一起执行这项任务。

在战斗中,王平和张翼死死顶住了张郃与司马懿的夹击。其中王平对战张郃与戴凌,张翼对战司马懿。他们死死拖住张郃与司马懿,为自己的战友创造了战机。在这一战中,王平虽然到最后战况紧急,可是还是顶住了张郃的进攻。

如果这一战按照诸葛亮的安排,本来应该由魏延来抵挡张郃与司马懿的夹攻。但是,魏延没有答应承担任务。这使得诸葛亮的计划一时难以实施。多亏了王平主动请缨,才让诸葛亮的计划成功。从这一点来说,王平虽然能力不及魏延,但他是蜀军中敢于和张郃硬碰硬作战的将领。

三、历史上的魏延、王平与张郃。

我们上面看到的是《三国演义》里的记载,《三国演义》是部历史小说,当然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不过,既然是历史小说,书中的内容还是要和现实有所对照的。在历史上,对于三人的交集,还是有所记载的。

魏延与张郃虽然是一对势均力敌的将领,可是在历史上却没有交手的记载。这主要是诸葛亮对魏延的器重,不想轻易损失了他。因此,魏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诸葛亮的直接指挥下,没有与魏军痛快作战地方机会,更不要说与张郃单独交手了。

魏延唯一一次可能遭遇张郃的机会是他西上羌中的那一战。在那一战中,魏延被诸葛亮派去羌中,招兵买马,扩大军队实力。在这一战中,魏延与吴懿领兵从汉中出发,他机智灵活,在魏军纵深往返穿插。魏延的对手张郃、郭淮等人摸不清他的意图,只得固守不出。

等到魏延进入羌中,张郃等人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但是已经为时已晚,无法追截了。可以说,在这一次穿插作战中,魏延以自己的军事能力,挫败了张郃、郭淮等人。在魏延率军返回的时候,他遭到了郭淮的阻击。

在魏延的指挥下,蜀军大败郭淮等人,取得了著名的阳溪大捷。魏延也因为此战的战功,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魏延因此奠定了诸葛亮麾下第一大将的地位,而且也显示了不输于张郃的军事能力。

而在历史上,王平与张郃的交手则不止一次。第一次是在街亭之战中,在这一战中,王平身为裨将军,向马谡多次进谏,可是马谡就是不听。结果马谡的部下全部溃败,唯独只有王平率领的千余人马岿然不动。王平整顿军马,鸣鼓自守,使得张郃怀疑有埋伏,不敢进逼。王平得以收合溃散的军队撤回。

街亭之战中,王平在主力大败之余,能够镇静自若,吓退了得胜的张郃。因为这次战功,诸葛亮在斩马谡,处罚败将的同时,将王平提拔为参军讨寇将军。后来诸葛亮还将蜀军最精锐的无当飞军交给王平率领。

王平与张郃的第二次交手是在卤城之战中。在这次战斗中,诸葛亮采取了机动战术,调动司马懿的大军,企图依靠野战歼敌。虽然司马懿不愿意出战,可是在部下的逼迫下,只得出兵攻打诸葛亮的大营。司马懿亲自率领魏军攻打诸葛亮的大营,他派张郃攻打蜀军大营背后的南围,而守卫南围的正是无当监王平。

在这一战中,司马懿的大军被魏延、高翔、吴班三支蜀军打得大败。而张郃攻打王平的营寨,遭到了王平的顽强抵抗。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攻克,在得知司马懿失败的消息后,只得撤军而回。

我们看历史上的记载,基本上也可以得到与《三国演义》差不多的结论。那就是魏延在智勇上与张郃不相上下。而王平虽然比起魏延略逊一筹,但是在实战中,王平是能够抵挡住张郃的进攻的。至于说能够靠进攻打败张郃,就只有魏延一人了。

结语:

张郃由于寿命长,在那些老将纷纷凋零之后,他成为曹魏军中最强的将领。他从街亭之战起,就在关陇地区作战,成为诸葛亮北伐的大敌。在诸葛亮的军中,只有魏延能够作为他的敌手,除此之外,就只剩下王平一人了。

王平此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识字不多,但是他是行伍出身,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一点,在诸葛亮编练的军队中,与其他将领相比,堪称鹤立鸡群。在与张郃的两次交手中,王平都战了上风。不过,这两次交手王平采取的都是防御态势。从这一点来看,王平的军事水平还是低于张郃的。

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争夺军权,与杨仪发生冲突。是王平出面击败了魏延。此后,又是王平接管汉中。在兴势之战中,王平击败曹爽的十几万大军,保卫了蜀汉北大门的安全。可以说,王平是蜀汉仅次魏延的优秀将领,堪为张郃的敌手。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